摘要:语文情感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重点突出的内容,和以往只注重认知、忽视情感的语文教学相区分,具体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发挥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增强语文教学效果。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语文情感感悟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语文情感感悟研究论文 篇1: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高中阶段是学生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加强语文情感教育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那么,从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其中以教师作为课堂主导,灌输知识、教学方式单一的现象还存在,毫无感情投入的语文课堂,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更加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我国课改的不断深入,情感教育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那么在语文课程上引入情感教育,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语文情感教育措施现阶段,在高中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已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尤其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其发挥的积极作用,更为突出。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要更加紧密,这样一来,教师不但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所困惑的问题,还能够对其个体差异性,全面掌握,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就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这也恰恰与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相符合。在学生心理以及情感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针对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首先进行了分析,进而将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研究。
一、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情感教育是新课程标准及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
在新的课程标准以及教学改革的要求下,高中语文教育与情感教育,需要相互结合开展,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情感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地位,它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要更加紧密,教育的基础,要建立在尊重学生个性与基础上,使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发挥到最大。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最为突出的体现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个性,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而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正是为这个目的,提供了更好的实现途径。
2.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教育要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进行,而与情感教育相结合,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发展的有效方法。针对目前我国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以及生理发展情况,全面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情感教育,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想象力,更为重要的是,情感教育能够环境社会对于高中生情感的关注,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都会更加重视学生在这个阶段的情感状况,会大大减少减少青少年犯罪问题,有利于其建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3.情感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因素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因素体现在教材、教师、学生三个方面。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既包括直接通过语言文字、形象表现出来的情感,还包括隐含在教材内容的情感色彩。教师的情感则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对教材内容的情感体验以及具体的情感表达和教师的情感素质和魅力等方面。学生的情感因素主要表现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对语文实践的情感体验以及对教师、教学内容与过程的情感反应等方面。
二、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高中语文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由于这个时期的学生处于生理以及心理急速发展的阶段,因此来自外界的各种思潮,都可能对其情感产生影响,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是必要的。其具体措施如下:
1.注重导入,融汇情感
在开展高中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立足教材,将教材中的思想进行充分挖掘,然后结合情感教育,建立情境,创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切身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感受优美的词句,教师要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讲给学生,通过情感导入,培养语文素养形成,由于高中学生处于生理以及心理急速发展的阶段,因此来自外界的各种思潮,非常容易对其情感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到语文素养的形成。语文教学具有感染性、活泼性,与其他课程相比,其对于学生思想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都能够产生影响,其中以教师作为课堂主导,灌输知识、教学方式单一的现象还存在,毫无感情投入的语文课堂,无法引起学生语文素养的共鸣,随着我国课改的不断说深入,情感教育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所以在语文课程上融汇情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将教材中的思想进行充分挖掘,然后结合情感教育,建立情境,进行情感培养。
2.多种手段创设情景,分层递进强化情感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然后结合活泼的语言,建立一个相对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这样也是提高情感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例如,现如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教育中应用比较广泛,所以完全可以使用大量图片和声音等形式再现情景,并且在课堂上进行具体情景设置,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更为真实和客观的情感。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景,结合自身的感悟,情感的体验和意识不断得到强化,情感教育的效果更为明显。同时,在进行情感培养的时候,还可以采用分层递进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凭借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为目的,与学生共同编写完成的学习活动、思维方式以及语文情感等方面的培养。语文情感培养的主体是学生,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习能力出发,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3.注重实践,培养真情实感
语文作为工具学科之一,其在学生知识结构形成,人格发展以及三观建立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其实践性也非常强,教师授课之前,要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教学中,主要是阅读、写作以及口语表达等三个方面,教师要从这个三个方面入手,结合合理的情感教育,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研究和思考中,提高其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进行情感体验,这样可以让他们的情感体现得更加实际。
三、结束语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情感非常丰富的学科,在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同时语文情感的培养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培养方向,语文情感教育包括很多方面。体现的是一个学生的心理、文化、科学、思想等方面综合的道德素质。语文教育具有感染性、活泼性,与其他课程相比,其对于学生思想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更容易产生影响。另外,语文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驾驭能力、想象力等。所以说,做好高中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学周刊.2011.
[2]语文教学之友.2011.
[3]科教文汇.2011.
[4]云南教育.2011.
作者:石勇
语文情感感悟研究论文 篇2:
探究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摘 要:语文情感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重点突出的内容,和以往只注重认知、忽视情感的语文教学相区分,具体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发挥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增强语文教学效果。文章在阐述情感教育作用的基础上,从深入挖掘文本情感、培养学生悟情能力、拓展课外阅读、写作训练强化情感感知等方面入手具体分析怎样实现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情感教育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9.018
语文情感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重点突出的内容,和以往只注重认知、忽视情感的语文教学相区分,具体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发挥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增强语文教学效果。为此,文章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重点分析怎样实现中职语文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的作用
第一, 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情感、完善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情感是指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中职院校学生的情感表现多为热情、集体感和自尊感,但是中职院校学生的情感容易发生流动,稳定性较差,针对这个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通过有效的情感教育来帮助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第二,情感教育是学生和文本对话的重要桥梁。中职语文教材内容文质兼美,很多作品包含道德、情操和人性,但是受认知特点的影响一些中职院校学生往往无法深刻理解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有效的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文本内涵。
二、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现策略
(一)引导学生深化文本阅读
第一, 确定文章感情基调。每篇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是不同的,为此,在开展情感教育的时候教师需要为文章确定一个基调,在基调的引领下带领学生从整体、从全局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比如在学习《怀念鲁迅》一课的时候,在课文的开篇写道:“真是晴天霹雳,从南台的宴会上忽而听到鲁迅逝世的消息。”在教学中教师要首先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句子的特殊性,即作为倒装句,透过“晴天霹雳”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在听到信息之后内心的震撼,在这一感情基调的带领下理解下文作者所表现出的对国民党当局的不满。第二,理清文本情感的变化和层次。优秀的文章所表现的情感是有起伏变化的,比如《荷塘月色》的情感经历了从哀愁到享受再到淡淡喜悦的变化,通过把握情感变化这一基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作为有责任知识分子内心的惆怅。
(二)培养学生悟情能力
第一, 通过创设适宜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感知。为了能够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在这样的情境描述中来更好地反映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情感。比如在学习《乡愁》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尽快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的感受,渲染离愁思乡的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带着兴趣阅读文本。第二,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对文章的充分理解和认识是学生把握学习情感的重要基础,而感知事物则是理解和认识文章的重要关键。为此,在文本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讲清和文章相关的背景故事,为学生创设理解课文的环境,实现情境交融学习。第三,激发想象,正确体悟情感。在语文情感教育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特点,透过现象发现和思考阅读文本的本质内容。在学习《祝福》的时候,文中祝福之夜鲁镇的热闹和祥林嫂悲苦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教学的过程中抓住这一点内容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封建礼教的痛恨。
(三)透过写作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写作实践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延伸,也是独立语言训练的重要关键,因此,在文本教学之后教师要结合具体阅读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延伸训练。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拥有丰富多样的艺术形象,包含深邃的学习意境、凝练的语言表达、强烈的抒情色彩等。在语文情感教育中教师要以教材为根本,借助教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延伸课文内容,读写结合,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比如在学习《提醒幸福》之后,学生能够明白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幸福,而往往都是我们身在幸福之中而不自知。为此,在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仔细回忆一下自己生活中的幸福片段,并带领学生以“幸福时光”为话题来写一篇短文,通过写作训练深化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和感悟。再比如在学完《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托尔斯泰朴素的审美观的基础上,以“我对‘美’的理解与思考”为题写一篇短文,在班级内交流,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是中职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教书育人的重要方面,结合当前中职语文教育特点,文章从深化文本阅读、领悟情感能力的培养、读写结合训练等方面具体分析了中职语文情感教育的的策略,旨在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赵丽.浅谈加强中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17(8).
[2]陈小燕.浅谈中职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价值[J].读天下,2016(24).
[3]栾亚辉.浅议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文理导航,2010(11).
[4]池海燕.开往春天的地铁——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亞太教育,2015(18).
[责任编辑 万淑蕊]
作者简介: 袁文静(1974.10— ),女,汉族,河北献县人,中职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
作者:袁文静
语文情感感悟研究论文 篇3:
论“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发挥语文情感教育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是语文教学的突出特征。许多教育家都特别重视情感教育的作用。他们把情感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一代新人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语文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对学生施以情感教育,通过中外古今的优秀名篇引导学生诵读、读出感情、读出意境、读出文章的美感来。培养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劳动、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操,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关键词:情感 中学 语文 教学
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笔者认为首先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的环节。
一、要创设情感氛围
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他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就抓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情,才能扣击心灵。那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会激活学生思维,会让学生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
二、要读出情感信息
“三分诗,七分读”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说法。也就是说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加里宁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人象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捕捉住一切细微的事情。”试想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能不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情感,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吗?文章的多种风格,就决定了多种风格的朗读。朗读的语调、声音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声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的闯进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要使学生在读时读得真、悟的深,语文教师在课前还有一件重要事情要做,那就是广采博览,深刻透彻的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并把这一信息传达给学生。
三、要出情入理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深刻阐明情感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因此在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激发时要顺势引人课文深层次的学习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此时教学的重点落到学生对作品意境如何理解和让学生如何介入并创新思辨的层面上。教师或以解词析句为手段,或以剖析结构为依据,或以时空范围为线索┄┄都要披文入情,出情入理。抓住情感与情理的联系,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丰富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从深刻领会作品创造的艺术意境,完成由情入理,寻文悟道的思维迁移。从而激起一种热烈的积极的审美愿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比如设计《茶花赋》教学时,“醉了”就是传神之笔,为了讲透这个“醉”,就可用“前呼后拥”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感意境中:前是身在异乡的思念之情,却因“画不成”而总难释怀,而回国的机会让他久藏心头的情感一下喷涌而出,就象喝了葡萄酒一样感到甜美、欣喜、兴奋和陶醉。在这种情感意境的想象中,学生自然能体会作者的深情。
总之,教育要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增强他们的体魄,而且更要对其进行情感教育,使其具有良好品德。用无门的真诚诱导每一颗求知的心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杨世强.浅谈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9(02)
[2]邵冠飞.融情感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7).
作者:于艳荣
相关文章:
语文情感研究论文02-16
语文与情感的融合02-16
语文情感研究论文提纲02-16
语文情感渗透教学02-16
初中语文情感教学初探02-16
情感语文教学02-16
中专语文情感教育02-16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02-16
语文情感教育论文02-16
下一个竞争点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