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语言特点有哪些

关键词: 文体学 语言特点 新闻 语言

新闻语言特点有哪些(精选8篇)

篇1:新闻语言特点有哪些

春联有哪些特点

形式特点:

1、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

2、对仗,即词性相同。

上联某一处用了某一类词,下联同一处也要用同一类词。但词语门类有大小之分,如名词,有表示天文、地理、自然、动物、植物、器具等的`,上下联相对的词性只用一个大门类的,叫“宽对”,难度就小;用小门类的,如上句用花卉名,下句也要用同一花卉名的,这样用对叫“工对”。

3、平仄相对。

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如对联上句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下句便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相对读起来便感到悦耳和谐。但现代撰联已不太拘泥平仄了。

内容特点:

春联多是寄情抒怀,希望一年吉祥如意,含有迎新春、颂盛世之意。

在我国,无论塞北、江南,乡村、城市,机关、军营,都有贴春联的习惯。各行各业有不同的喜庆联语,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洋溢着春的气息、时代的气息和喜悦的气氛。比如:一元复始; 万像更新。祖国有天皆丽日; 神州无处不春风。

春联用语一般轻松欢快,喜气洋溢,切情切景,大红色彩配上吉祥话语,为春节平添了欢乐气氛。

在古时,人们撰贴春联主要是突出其喜庆气氛,多用一些吉祥词句,而不过分追求其内容。新中国成立以后,时代赋予大地以新的生机,春联也相应有了新的变化,人们在突出其喜庆气氛的同时,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在以歌颂祖国、自由、劳动、团结等为主题的春联大量涌现,给人以全新的感觉。

篇2:新闻语言特点有哪些

散文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体裁。文学是表达人生和传达思想感情的。通常来说,小说、诗歌、戏剧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格律、剪裁、对话等安排布局上,都有很严格的要求:而散文,却可以自由些,看起来只是不经意地抒写着一己的经历和感受,所表现的多是零星杂碎的片段人生。

散文主要分叙事性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议论性散文。

篇3:新闻英语的语言特点

语法和句式特点

新闻英语具备了一般新闻所具有的特点, 但是它也有其独特的个性, 即用少量文字传达大量信息。受限于时间和空间, 新闻英语有时候会走捷径, 扭曲甚至滥用语法规则以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 另外英语新闻标题中广泛使用名词和简短小词 (midget words) , 报纸标题尤能反映新闻英语的这一特点, 因为名词具有很强的表意功能, 信息量大, 同时又具有广泛的语法兼容性 (grammaticality) , 它可以充当多种词类, 如形容词、动词、副词等的角色, 也可以以简约明了的形式和结构表达完整句法概念。

如:A.Washington theater collapse kills one. (华盛顿戏院倒塌死伤一个)

B.Population surprise (人口下降令人惊讶)

C.Girl of 18 Raped After Threat With Bread Knife. (18岁女孩受到面包刀威胁后遭强暴)

D.Van Gogh’s recovered Aftertheft. (凡·高的画失而复得)

在这4个标题中, 新闻英语显示了以下4个方面的个性:

词性的使用:A句中有两个名词, 即Washington和theater, 它们在这里当做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 然而其修饰的名词collapse实际上是动词转来的名词。B句中用有限的文字表达清楚了新闻的内容, Population surprise=the decrease of the population surprises people (人口下降令人惊讶) 。

时态的使用:现在时在英语新闻中被广泛使用, 为的是能够给读者以新鲜出炉、形象生动、跃然纸上的感觉。英语报刊的新闻标题中一般不使用过去时态, 而是采用现在时态, 使读者在阅读时如置身于新闻事件的发生现场之中, 这叫“新闻现在时 (Journalistic Present tense) ”如:A句中真正的动词kill使用的是一般现在时。一般而言, 现在时用于形容规律性的、习惯性的活动或动作, 但因建筑物倒塌而造成死亡的事件, 在Washingtong应该不算常规事件。所以为了能够吸引读者, 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这条英语新闻就违背了正常的语法规则, 这一点也给我们大学生灵活使用英语一点启示

代词不明:A标题中one是一个代词, 但指代不明, 我们不知道是谁或什么东西在此事件中丧生。这能够吸引读者想读下去的强烈愿望和兴趣, 产生了戏剧性的效果, 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如果使用正常的英语语法, 这个句子应该是:Yesterday, a theater collapsed in Washington, killing one person, (昨天华盛顿戏院倒塌死伤一个) 或, Yesterday, a theater, which collapsed in Washington, killed one person. (昨天华盛顿戏院倒塌死伤一个)

语态的使用:读者在广泛接触英语报刊时, 一定会发现新闻标题经常使用被动语态。在使用被动语态时, 被动语态的“be”常常被省略, 只留下过去分词, 不用“by”来引出动作的执行者, 例如C句=Girl of 18 was raped After being threaten by a man With Bread Knife (18岁女孩受到面包刀威胁后遭强暴) ;D句=Van Gogh's painting was recovered After being stolen (凡·高的画失而复得) 英语新闻标题只有在事件或动作的接受者比执行者更重要时才使用被动语态, 突出强调宾语部分, 引起读者注意。对英语新闻标题特点的探索与分析, 对英语新闻标题有了一个基本的把握, 所以我们在阅读英语报刊时, 要看懂新闻的标题, 正确地理解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 从而正确地判断新闻标题的寓意。

用词特点

新词。语言是社会现象, 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 随着政治、经济、科学的日益发展, 各行各业千变万化。为了表达新概念、新事物, 就需要大量的词汇。现代英语中表达新事物、新概念的新词大多是率先出现在新闻英语中, 然后再流行于世并为人们所熟知。“新”是新闻的生命, 同时也是新闻语言的生命。这是由新闻的本质所决定的。新闻报道要放开眼界、与时俱进, 将一切新事物、新现象、新思想、新潮流通过各种新闻媒介传播给广大受众。所以, 新词首先就反映在新闻中。英语新闻中的时髦词举不胜举, 例如:Year 2000 Bug Unstoppable for some companies (计算机千年虫问题迫在眉睫) ;American Online:Often down, Never Out (美国在线:屡挫不败) ;video phone (电视电话) ;cyberculture (网络文化) ;on-ling shopping (网上购物) 。时髦新词语是时代的产物, 是社会经济变革和科学技术革命的结晶, 它会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词汇使用中, 所以, 在阅读英语新闻时会不由自主地、牢固掌握一些常用和地道的英语词汇。如2008年大选时, 就出现了许多以Obama作为词根的新词, 如:Obamism (奥巴马主义) 、Obamist (奥巴马主义者) 等。因此, 这类新词的出现是伴随着特定的政治、社会等环境而产生的, 它们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易于被读者所普遍接受。

旧词新义。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仅仅靠新词已经难以满足交际的需要, 无法适应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发展的新事物和遇到的新问题, 因此有必要赋予现有旧词以新的意义, 扩大其内涵和外延。旧词新义不仅符合现代语言自身发展趋势, 而且推陈出新、灵活、易于交际。现代英语中旧词新义的现象也往往是最先出现在英语新闻中, 以后经人仿效, 达到相当程度的普遍性后, 才逐渐被吸收进词典, 正式成为现代英语词汇的。如:hawk和dove这两个词原意分别为“鹰”和“鸽”, 前者现在常被新闻记者用来指代政府内阁或会议中主张用武力解决争端的“强硬派”;后者常指代主张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的“温和派”。Light原意表示轻的, 现在新义表示低脂肪、低热量;rip off原意表示撕掉, 现在新义表示偷窃、骗取。又如brain一词原意主要为“头脑”, 现已与一些名词、动词构成许多具有新义的词语, 如:brain box (电脑, 电子计算机) , brainchild (脑力劳动成果) , brain drain (人才外流) , brain gain (人才流入) , brainstorm (群策群力;献计献策) , brain trust (智囊团) , brain truster (智囊;顾问) 。此类词在英语发展过程中原有的词义得到扩展和引申, 不仅给常用词带来简洁有力的新义, 而且还使它们具有形象化的表达力, 因此它们不但为人们所喜爱, 并且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它们有时虽然与原意风马牛不相及, 但在英语报刊中却层出不穷, 大大丰富了现代英语的词汇。当然, 这类词义的变化, 其结果常造成它的引申义得到强化而本义却被掩盖。遇到这类词时, 最好多加留意, 切不可望文生义。

频繁使用委婉语。委婉语可以用来帮助阅读者克服某种心理障碍, 排除不愉快的联想, 也为了阅读者顺耳、舒服等原因, 新闻英语中常用委婉语, 而且在现代英语中, 其涉及面广, 从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西方人的行为准则和思想。新闻英语的作用在于传播信息和报道事实真相等, 因此语言应该比较明确、客观、真实等, 但由于有时候新闻对象的特殊性, 因此为了顾及被报道对象的面子、尊严等, 同时也为了新闻能够及时到达阅读者中, 委婉语的使用就是经常被采纳的策略。如:ground war (地面战争) 说成ground operation (地面行动) ;invasion (侵略) 委婉称为pre-emptive action (先发制人的行动) ;retreat (撤退) 说成strategic withdawal (战略转移) 。又如:为了掩盖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的真实性质, 美英政府、军队和新闻界使用了许多委婉语。就在开战的当天, 美国总统布什发表了电视讲话, 正式对伊拉克宣战。然而, 通篇讲话却没有提到“war”这一使人敏感的字样。布什称the war为Operation Iraqi Freedom (伊拉克自由行) 。

以上是对新闻英语语言特点的分析, 希望能对英语学习者有用。

参考文献

[1].王振亚:《语言与文化》, 北京:高等出版社, 2004年版。

[2].阎美英:《On Euphemism》,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1 (8) 。

[3].陈莲洁:《委婉语及政治委婉语》, 湘潭工学院学报 (社会版) , 2003 (10) 。

篇4: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

【关键词】英语新闻 标题 技巧

英语新闻一般指报刊、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用英文传播的新闻。

英语新闻与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等息息相关,随着当今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加快我们正步入新闻的“读题时代”。阅读新闻英语是学习现代英语、了解全球时事的最实用的途径之一。我们只有把握好英语新闻标题的要点才能更好的运用和理解英语新闻。

一、英语新闻的语言风格

英语新闻不同于普通英语、医学英语和科技英语,它有自身鲜明的语言特点。正因为英语新闻具备了与众不同的语言特点。英语新闻报道主题才更加突出,语言才生动形象。

1.创新性 即反映社会中的新鲜事物。英语新闻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教育、卫生等方面,可谓是包罗万象。因此,英语每年都在不断产生大量的新词。例如:

E-journal电子杂志

E- page system 电子页系统

E- paper 电子

E- currency 电子货币

cyber community 网络社会

cyberspeak网络用语。

This is music to Beijings ears. 这种表态令北京方面感到悦耳。

But so far the SREB initiative does not articulate how this trickle down effect is supposedto take place.

但到目前为止,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并未清楚地说明这种涓滴效应该如何实现。

2.节约性 即新闻标题为整个新闻的精华需要短小精悍。

例如:VAN (value Added Network1)增值网

www (world wide web)万维网

WTO (world Trade )世界贸易组织

二、英语新闻的文体特点

1.英语新闻常用省略语。一般情况下,标题重的冠词、动词、介词常被省略掉。这样可以使新鲜风格简洁明快,同时也是英语新闻标题简洁性的体现。例如:

Thailand confident of Economic Recovery ( Thailand is confident of Its Economic Recovery)

2.英语新闻标题常使用“小”词。

例如:Love for Labor Lost? (Newsweek, Oct.2000)

工党失宠了吗?

Thank Heavens For Brussels.

欧盟有救了。

The video shows the president and Mr. Boehner sitting in the White House movie theater watchingthe ending of “Toy Story.” Mr. Boehner notes that he finally got the “grand bargain” that hadeluded the two leaders during budget talks.

视频显示,奥巴马和博纳坐在白宫电影厅看《玩具总动员》的结尾部分。博纳说,他终于搞定了一个“大折扣”(grand bargain),该双关语指的是这两位领导人在预算会谈中未能达成的“大妥协”。

3.英语新闻常大量使用缩略语。作为“新闻的眼睛”,标题必须简短明了。一般来讲有两类词汇需要在英语新闻词汇中缩短一类为缩短词(lipped words)即缩短词中的一部分字母,如;Viet—Vietnamese .Teens—teenagers,Tech-technology,Info-information。

第二类为首字母缩略,如:CPPCC——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 Conference。

China has emphasised the importance of good governancethrough SREB initiatives such as the Asia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AIIB).

中国一直强调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进行善治的重要性。

4.英语新闻标题多用现在时态。为了增加新闻的真实性、可信性、现实性往往用现在时态代替过去时态。例如:

Regional diplomats fear that it is succeeding.

该地区外交官担心,这一策略正在取得成功。

China is lining up its own team of supporters and is neutralising potential opponents with the promise of big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s for those who play ball.

中国正在组织自己的支持者队伍,并努力让潜在的反对者中立化,对愿意合作者许以大型基础设施投资的承诺。

5.英语新闻中常见俗语、典故或习语。俗语是现代英语词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占常用词汇的十分之一。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许多新闻采用了通俗的口语体语言,这样会使人们容易共情。

Bush Daughters Reach Legal Age To Drink。

布什双娇初长成,酒巷从此任纵横。

Tourisms up, and violence off, Jamaica says.

旅游业蒸蒸日上,暴力犯罪减少。

三、结语

英语新闻中标题是用来说明报道的主要内容,出现在报道内容之上,以醒目的文字提醒读者注意的简短文字。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阅读英文报刊是了解现代英语的一条捷径,是学习和掌握现代英语最实用、最简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有助于我们扩大词汇、增强语感、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黄萍.新闻英语新词汇的选词分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2).

篇5:新闻语言特点(模版)

第一个特点是具体:(具体形象)

新闻用事实说话,而事实不是抽象的,它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事件原因、结果等因素构成,因而新闻语言必须具体,应当少用抽象的概念。这就要求如实地记叙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经过,也要求具体形象的现场描写、细节描写等。新闻作品更应真实、具体。写得具体。新闻的可信程度就高。

有人认为,要把事实写得具体就得形容,写领导人喜欢用“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写气势喜欢用“排山倒海,乘风破浪”,写精神面貌喜欢用“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这一类词句其实并不能使人对客观事实有一个切实具体的感受。新闻当然要求写得鲜明、生动,也并不绝对排斥形象和艺术的语言,但必须以能够准确、具体地反映客观事物为前提,不要以为把字典拿来抄了好多华丽辞藻就能够吸引人、感动人。如果只注意字句雕琢,堆砌辞藻;只求文字的华丽,内容却很贫乏,这样的新闻作品难以真正吸引读者、听众,也难以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写新闻不同于诗词歌赋,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总以平实朴素为宜,加之新闻要求完全真实,报纸篇幅有限等原因,写新闻不能采用合理想象和虚构的手法,并应讲究表达上的简练和质朴,因此,新闻报道更多地运用白描手法。尤其是写人物或场面,需要语言上的概括和内容上的具体

第二个特点是准确:(准确鲜明)

新闻必须事实,不能含糊其词,不能模棱两可,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因为语言运用不准确而造成新闻失真或歧议的例子在报道中是经常发生的。有的是概念不清楚,如以前出现在报纸上常提到的“苦乐不均”等,现在不提了。还有在宣传农村大好形势时有“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这三句话流传很广。表面看来,这几句话很生动,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是不准确的,难道过去二十多年,天就不帮忙,人就不努力吗?所以新闻写作中不宜随意运用这些不准确的语言。

有的用含混不请的语句来代替清楚明确的语句。比如,有的新闻写作中喜欢使用“最近”、“不久以前”、“长期以来”等比较含混的字眼来代替可以表明的具体时间;有的用“许多”、“无数”、“广大群众”等比较笼统的语句来代替可以表明的具体数量;有的则用“大概”、“差不多”、“可能”等模棱两可的语句来代替可以具体表明的程度。

第三个特点是简练:(简洁明快)

新闻要求快,要求迅速及时。这就决定了新闻语言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怎样才能把新闻写得简洁、精炼呢?第一,一条新闻只报道一件事实或只写出一个人物。这样,内容和结构都比较简单,容易做到条理分明、头绪清楚。如果报道的事件比较复杂,牵涉到的人物较多,可以采用分解报道的办法,化长为短,化繁为简。第二,直接写事实。不要穿靴戴帽,要学会精选事实,让事实说话,把事情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干净利落。第三,直接叙述事实本身不要作过多的解释。第四个特点是通俗:(通俗易懂)

新闻主观倾向

新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客观性,它要求新闻真实反映现实,记者的感情色彩丝毫不要带入新闻作品中。因此新闻排斥主观性,表现在话语上,即尽量选用不包含说写者感情、态度或评价的词语、句式等来记事、说明或写人。但是,完全的客观性是不存在的,客观性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是大众对新闻的期待,也是媒介的最高追求。因为新闻事件一旦发生,将成为永远不可能再复制的历史,此后的任何报道、述说、阐释,都会或多或少地带上述说者个人的主观倾向。不同的新闻记者,会依据自身的素养、认识等,从所服务的媒体的要求出发,对同一事件选取不同的报道角度,即使报道角度相同,在具体的措辞上也会呈现出各自的特色。这一切正体现了新闻具有主观性的特征。这一特征是由新闻事实自身的不可复制性、新闻记者的个人素养和语言的主观性三个方面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语言的主观性,是指说写者在说写出一句或一段话的同时,暗示或表明自己对此番话语的立场、态度和感情。①人们在说写时,总会或多或少地带上自我的印记,也即说写者的立场、态度和感情可以通过他所选用的词语、句式或句类以及他对词序的安排等表现出来。符号学家莫里斯认为符号具有评价性特征,而“符号的评价性特征把阐释者指向所指物体的具体特质,这使得人们对物体作出评价或鉴定”。②语言是最典型的符号,因此,自然带有这种评价性特征。人们运用语言来描绘事物或传情达意时,就必然同时接受与选用了语言的评价性特征。新闻报道通过语言来传递信息,在运用语言记录、再现新闻事实时,记者的观察角度,对事件的认识,以及他对语言的选用与安排,都将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或运用语言符号的评价性特征,从而在报道中带上一定的主观性倾向。因此,要想达到新闻客观性的最高理想,就需要先充分了解语言的规律与特点,明白语言主观性特征的表现,从而有效地避免主观性的过多渗入。鉴于此,下面我们将主要从语言中的词语选用、语序安排、句式或句类的选用三个方面入手,深入探讨并揭示语言的主观性特征在新闻报道中的表现。

我们先来看词语选用所体现的新闻报道的主观性特征。词汇学认为词语除了具有理性意义外,还具有感情色彩。感情色彩指的是附着在词语上的价值倾向或者说符号的评价性特征,包括褒义、贬义或中性三类。每选用一个词语时,我们不仅选用了词语的理性意义,同时也意味着选择了附着在词语上面的感情色彩。不同的感情色彩传递着不同的主观认知。比如,近几年非正常拆迁事件频繁发生,由拆迁而导致的血案、命案时时被媒体曝光。对于这些血腥拆迁行为及其悲惨后果,媒体运用了“非法拆迁”、“违法拆迁”、“暴力拆迁”、“暴力强拆”、“野蛮拆迁”、“匪化拆迁”、“血拆”、“拆迁血案”、“拆迁命案”、“拆迁致人伤亡案”等词语来描写,这些词语通过寓有褒贬倾向的定语(如“非法”、“暴力”、“野蛮”、“匪化”、“血”等)或定语中心语(如“血案”、“命案”、“伤亡案”)的使用,传达了记者对此类非法拆迁行为的强烈谴责之情,暗示了记者维护法律、弘扬正义的人道主义立场。

不仅是词语,对词语的安排,也即语序的不同,一样可以体现新闻报道的主观性特征。语序是汉语语法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语序不同,语句的意义、价值评价及表达者的情感态度等都可能受到相应影响。比如,对于2011年1月9日发生在朝阳医院的一名女患者8楼坠亡的事故,不同媒体的报道在词序安排上就有所不同。《千龙网》的新闻标题是《朝阳医院患者坠亡》;《考试吧》的新闻标题是《一女子朝阳医院8层坠亡》;《北青网》的报道是《朝阳医院门诊楼一女子坠亡》。这三家网站对同一件事的报道词语选用不完全相同,词序安排也各有特色。三者都用到了“朝阳医院”和“坠亡”二语,但是使用位置却并不相同。在《千龙网》的报道中“朝阳医院”放在“患者”的前面并做其定语,点明坠楼者与朝阳医院的关系是医患关系,动词“坠亡”作谓语,说明事故后果。《考试吧》的标题把事故主角放在了句首,并用模糊指代“一女子”来表示,“朝阳医院”则放在主语“一女子”之后,动词“坠亡”之前,和“8层”一起作状语,指明坠楼的地点,在读者的心里就会唤起与《千龙网》的报道不一样的感受。在《考试吧》的报道中,“坠亡女子”与朝阳医院的关系并不明确,既可以是医护人员,也可以是患者,还可以是任意的外来人员,总之,在这种表达中,朝阳医院只是事故发生的地点,似乎可以不负任何责任。《北青网》的标题与《考试吧》的标题所蕴涵的意义比较相似,在《北青网》的报道中,把“朝阳医院”提出来,和地点词“门诊楼”结合起来放在句首作地点状语,其后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也用了“一女子”来指代坠亡者,其所暗含意义的模糊性与《考试吧》一样,“朝阳医院”所放位置虽然不同,但在句中所作成分却是相同的,都是状语。比较这三则新闻标题,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词序安排与词语选用暗含着记者观察问题的角度和主观倾向。这三则新闻在内容上也有出入,最早报道的是《考试吧》,在该报道中称坠亡者不是住院病人,可能是看病的,稍后不到一小时《千龙网》的报道称,“医院工作人员称,患者当天曾挂号心理咨询科门诊”,再晚些时候《北青网》报道“院方称该女子不是医院住院病人”,“可能是到医院就诊的人”。对于此坠亡女子的身份及其与医院的关系,三则报道看似不同,但都确认了该女子是在朝阳医院就诊,那么其与医院的关系就是医患关系。可见,在报道中如何安排语序以明确表达这种客观关系,就不仅是语言的问题,也是记者的认识与态度的问题。

此外,对句式或句类的选用也会透露记者的主观倾向。句式是从句子结构的角度所划分出的类别,包括“被”字句、“把”字句、兼语句、双定语句等。语言中的句式是在社会群体长期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较稳定的语言表达模式。句式在形成过程中凝结着同一语言社会中群体的认知取向和价值倾向。如“被”字句一般含有遭受不幸的意思,运用“被”字句来传达信息往往给人以“不自由,被动遭受”不如意或意料之外事件的意义。句类则是按句子的语气所划分的句子类别,是指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类。不同的句类在达意上有着不同的功能,另外还可以传达不同的语气、情感、态度等。如祈使句含有命令、禁止等语气,一般限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说话的情况下使用,也就是说祈使句的使用暗示了话语使用者的权势地位。

综上所述,新闻报道的客观性虽然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但是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并不容易达到。由于语言本身所具有的主观性特征等原因,使得新闻报道也常常体现出主观性的特征。这更要求记者在平时加强对语言基本功的训练,进而深入掌握语言的特性,以求尽可能地避免语言的主观性,提高语言客观性的程度。

新闻语言的主观性倾向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记者在报道事实时常采用不带主观评价的语言。这就形成了新闻语言的客观性。然而,新闻又是一种选择的艺术,有选择地报道客观存在的事实,采用客观的叙事方式,表达一种 “无形的意见” 正如赫伯特 ·甘斯在 《确立新闻的决定因素》中所说:“新闻报道不只是公断现实的事件。还要有价值标准。”这是因为 “记者不是毫无思想和灵魂的机器人,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没有价值观。没有意见,没有倾向„„他们有自己的成见,自己的偏爱,自己的评价。”[1实际上,新闻语言在客观的背后掩藏着强烈的主观色彩。所谓主观色彩是指新闻语言的使用者在新闻传播中常常通过所使用的语言流露出个人或集团对所发生的事实的倾向或态度 新闻语言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词语的锤炼

恰当选择修饰性词语,寓褒贬于修饰语之中,是记者表达主观倾向性的春秋笔法。形容词和副词是表达倾向性的最佳选择,所以在新闻界对于形容词和副词的选用是极其敏感的。西方新闻界规定:“少用形容词,要像挑选宝石一样挑选形容词。”凹但是如果选用得准确恰当,则能以一字见精神。新闻标题中的形容词和副词常常能体现编辑或记者的主观意图,是价值判断的实现者.所以形容词和副词是标题的点睛之笔。例如:

1)四川疑患艾滋女拿到鲜红结婚证 暂不会生育子女(《中国新闻网}2003年 1O月l4日)

2)卖肉宰肉 还这么凶(《羊城晚报}2000年11月 25日)

3)贷款消费 只听雷声不见雨(《哈尔滨 日报》2000年3月19日)

定语、状语位置上的形容词、副词要比被它修饰的中心语意义更具体,是语义的重心所在.这种限制和描写作用是词汇意义的具体表现。然而它们还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语用意义,即体现记者或编辑的主观情感。例 1)的“鲜红”一词的词汇意义无疑是冗余的。却恰当表现了记者的情感倾向:“结婚证”对当事人来说得之不易;例 2)的“还”加强反问语气,传达不满、斥责之意;例3)的“只”形象说明了贷款消费宣传力度有余而运作迟缓的现状。以上各例未见褒贬之词,却含褒贬之意,是非曲直尽在其中。新闻正文中也常选用形容词和副词性修饰语.不仅能准确客观地报道事情的真实情况,还能使文字表述生动优美,同时使报道充满感情色彩,导向突出。例如:1999年5月9日《人民日报》(第一版)的一篇题为 《北约野蛮轰炸 我驻南使馆》的新闻,在415字的报道中运用了极具情感色彩和评价态度的形容词和副词达 14次,现摘录部分如下: 1)北约野蛮轰炸我驻南使馆

2)当地时间7日午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至少 3枚导弹悍然袭击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至目前为止,至少造成3人死亡,1人失踪,2O多人受伤,馆舍严重毁坏。

3)北约对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市区,进行了空袭以来最为猛烈的一次轰炸。4)子夜时分,至少3枚导弹从不同方位直接命中我使馆大楼。

“野蛮、悍然、严重、直接、猛烈、一直、最”等修饰语和人称代词 “我”的使用,准确地报道了中国驻南使馆被炸的事件,点燃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同时也引导受众形成了这样的看法: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我驻南使馆的袭击暴行令人发指,理应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贯。

新闻报道的语言在对动词的选用上要显得更有技巧性。对同一个事物,我们有时既可以选择褒义词或中性词,又可选择贬义词,正是由于对这三种词的不同选择,我们对事物的感情和态度在字里行问会自然的流露出来。例如:

1.新华社汉城9月27日电(记者王训生)奥运会今天五大战事,本可平静的过去,事有猝然,清晨,“飞人”约翰逊服用违禁药被戳穿;晚问,“五连冠”的中国女排惨败,失去决赛权。“戳穿”一词标明作者对约翰逊行为的憎恶,“惨败”一词表达了作者对女排失利的惋惜,不同情感溢于言表。

在新闻标题中也可见到作者炼字之功,推敲锤炼,匠心独具,一字成为新闻之“眼”。例如:

1)广东戏 “伯乐”捧回三大奖(《羊城晚报}2000年11月28日)2)成龙抱 “金鸡”(《新晚报}2005年l1月15日)3)教师兜售练习册 苦了收钱班干部(《新晚报》2005年9月 15日)

“捧”、“抱”不仅生动传神地描绘出了获奖者的神态和心情,而且恰当地向受众传达了作者的主观认识:奖项之厚重.来之不易。例3)的“兜售”若换为“销售”、“出售”等词语则情感模糊,导向不明,“兜售”成为新闻价值的体现者。另外,直接体现说话人主观意愿的情态动词有时也可以直接表达作者的价值取向。例如:)“亡羊”之后应“补牢”

二、句式的选择

新闻句式结构简单,多用短句,少用长句.以陈述句见长 句子之间主要靠语序自然连接.较少运用关联词和插说成分,句意简洁明快。为了突显作者的主观意图,常选用一 些特殊的句式。如:

1)就是金娃娃也让社员抱回去(《中国农民报》 1983年 2月 15日)

2)有理也不能取闹(广《西日报}1984年1O月16日)

两则标题都包含了让步的语义关系,暂且承认某一事实的合理,却从另一角度证明有更加合理的事实,从而表明作者某种观点和态度。例1)暗含了作者的主观看法:赞颂执法政策坚定不移,言而有信,不打折扣的作风。例2)则表明无理取闹要不得.有理取闹也不可取。以退为进,令人信服,具有较强的舆论导向性。

三、修辞技巧的运用

有人认为新闻报道是靠事实说话的叙事文体.不同于文学作品,所以也就把客观主义看作新闻语言的内在精神。“零度修辞”是新闻语言的一个倾向。事实并非如此,受众 就是新闻报道中常用的背景映衬法,背景材料必不可少,它承受时间成本和视觉疲劳的双重压力,如果新闻仅是一篇符号的堆积。板起面孔说教.受众也就很难找到阅读的乐趣,更不用说摄取有效信息了。所以.新闻语言也要讲求修辞技巧.如何在客观地报道事实时,蕴含作者的微言大义,这就要充分挖掘语言的潜能,通常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比喻、反问、映衬等。例如:

1.对比

1)工程师三代破屋两问 副局长一家新房四套(《经济日报}1983年3月23日)

2)一道公文背着三十九颗印章旅行(《文汇报》1980年 9月 19日)

“工程师——副局长”,“三代——一家”,“破屋——新房”,两问——四套”,准确鲜明的比较,工整绝妙的对仗.孰是孰非,自有公道,无需评说。例 2)在拟人中形成 “一道”与 “三十九颗”的对比,在大量与小量的对 比中.以“三十九颗印章”向受众诉说了行政审批程序的繁冗拖沓,效率低下。

3)是严肃查处,还是帮忙开脱?(《人民日报》1984年 6月23日)

4)是偶然重名,还是欺世冒名?(《健康报》1985 1997,年 7月23日)

表面上是选择,事实上道理昭然若揭,再加上特定的语气和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的强调,倾向性鲜明突出。

2.比喻

比喻能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概的东西形象化,但运用比喻要注意思想感情。因为选用什么事物打比方往往表现出个人特定的思想感情。例如:

1)七名选手掉进了尿‘罐子’(《大连晚报}2002年2月 10日)2)后仓 “老鼠”大如斗 前店豆浆淡如水(《解放日报》1983年5月3日)例 1)是个事件比喻,运动员因药检呈阳性而被取消参赛资格.“尿检”换作“尿罐子”实在是幽默戏谑。27)以“老鼠”喻“盗贼”更是褒贬得当。3.反问

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话中,用强烈的语气表明作者的思想观点.即吸引读者,又发人深思。如:

28)唯有扣分才能育德?(《中国教育报}2004年7月 14日)29)四岁小孩,不会用杯子喝水?!(《羊城晚报》2000年 l1月23日)4.映衬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或有关的事物作陪衬,这是解释新闻事实的事实。如果没有背景材料的映衬,孤立地报道往往很难揭示出事实的真实内涵,这也就为记者阐释个人观点留下空间,寓倾向于背景之中。比如,在一篇关于赫鲁晓夫的报道中,记者在一段新闻事实的后面,叉加了一段背景材料:赫鲁晓夫昨天深夜派人把斯大林的遗体从红场水晶棺材中抬出,烧成灰烬 赫鲁晓夫在任乌克兰第一 书记的时候,在党的会议上高呼:斯大林是他父亲。Ⅲ这段材料揭示了赫鲁晓夫的为人,让受众对整个新闻事件不得不重新加以审读,作者的主观评价潜藏在字里行问。

综上所述,新闻语言的主观性与客观性是永远共存的 “新闻传播的社会性决定了新闻记者必须以客观的态度报道事实;语言本身的全民性决定了记者必须使用能为全社

篇6: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动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目标

1、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动物的共同特征。

2、通过对动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教学重点 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共同的除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学生提供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学生无证据信息对整理的干扰。教学准备 蜗牛、蚯蚓、蚂蚁、金羽的图片;四种动物议政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讨论动物的共同特点。

1、学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2、小组讨论四种小动物的共同特点,把结果记在课本上

3、汇报,教师把汇报结果记在黑板上。

4、教师或学生举例某种动物,看是否具有上面的共同特点,如果某一种动物不具备上面四种动物的某个共同特点就删去,这样找出动物的共同特点。

5、关注:学生交流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

6、设计意图:了解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1、教师讲解到校园观察学校动物和植物的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到校园静静的观察校园的植物和动物。

3、回教室汇报。

4、关注:是否能做到安静的观察、不打扰校园的动植物。

5、设计意图:学生体会生物的多样性。

三、总结生物的共同点

1、全班集体用维恩图比较动物和植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在动物和植物相同的圈里写上“生物”两个字,并告诉学生,动物和植物艘是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3、关注:学生在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4、设计意图:理解什么是生物。

四、讨论人与其他动物、植物的共同特点

1、教师指着动物、植物的共同点问:“人有这些特点吗?”

2、归纳小结:人和动物、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活的,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生长繁殖、最后都会死亡。这是生物的特点,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3、关注:人是否是生物的理解

4、设计意图:对生命的特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篇7:中式建筑有哪些特点?

1、组群分布,主次分明,富有节奏感,在中轴线上采取横向构图,把重要的建筑物布置在中轴线上,次要的建筑则对称地列于中轴线两侧。结构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位组合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2、讲究色彩的搭配。 中国的建筑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但不管是什么地方,都很讲究色彩的搭配,如江南水乡 (论坛 新闻)的白墙、黑瓦、与山明水秀的自然环境相融合。而北方的建筑物多色彩浓艳,对比强烈,如红墙黄瓦的北京故宫,红色的院墙,金光闪闪的屋顶,配上蔚蓝色的天空作背景,强烈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装饰具有多样性:中式建筑物的窗是装饰的重点,

窗的形状有方、圆、椭圆、花形、扇形、多角形等,窗中的格纹及种类更是多得无法统计。如被誉为“古民居博物馆”的安徽黟县西递村中,举目皆是用青灰色石料雕制而成的漏窗或花窗,多姿多彩,将一栋动楼舍装点得古朴典雅。

4、建筑物具有明显的等级规定:一般可从建筑物的屋顶式样和檐来区别。

庑殿式建筑:最高级,只有皇家重要建筑、宫殿或大殿才使用。它是四面斜坡、一正脊、四斜脊。屋面略有弧度、屋角、屋檐向上翘起。

歇山式建筑:采用四面坡和二面坡的结合,即东西两侧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下部仍为斜坡。

攒尖式建筑:平面是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多见于坛、阁、亭、塔之顶。

悬山式建筑:屋面双坡,两侧伸出于山墙之外。有正脊一条和垂脊4条。

篇8:新闻英语语言特点的研究

1 新闻英语标题的语言特点

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组成, 标题 (haedilen) 是新闻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标题应该是生动和炯炯有神的, 这样新闻就会引人入胜。一条好的标题实际上就是一则好新闻的画龙点睛之处。显然, 新闻标题就是十分理想的“向导”。好的标题新颖准确, 富有概括力和吸引力, 能唤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和愿望, 给读者留下清新而深刻的印象。

为了突出新闻重点,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使用缩写词。缩写词 (initials) 又称首字缩略词 (acronyms) , 将几个词的首字母加在一起合成一字, 全部用大写字母拼成, 从而代替一组冗长复杂的词或词组, 这使人读来颇感简洁易记, 可使版面编排减少。例如:PLO=Paelisten Libeairtnoorgainatzino (巴基斯坦解放组织) 、AI=artificialinteligence (人工智能) 等; (2) 广泛使用简缩词。简缩词 (shoertndewodrs或abbrevlaitno) 的构成与缩写词不同, 主要是通过截头去尾的方法将一些常用的名词、形容词等截短或缩短, 或是将一个词的首部加上另一个词的尾部而构成的, 其宗旨同样是为了节省标题字数。例如:billion=bn、 (Sen=Senaotr) 、Ex Po=Ex Position (博览会) 等; (3) 大量使用简短词。成功的新闻报道, 文字要简明, 用语应大众化, 通俗自然。 (4) 标题中的词语省略。一般说来, 报刊杂志的刊头空间是极其宝贵的, 应当以最小的篇幅容纳最大的信息量。为了节省空间, 使标题简明扼要、切实有力, 往往只用实义词而略去虚词; (5) 英语报刊标题的时态。英语中的动词有时态变化, 在英语新闻标题中也不例外。但由于新闻标题必须言简意赅, 不可能采用英语的所有时态形式来浓缩新闻事实。为此, 新闻标题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时态特点, 以达到使动词既传神达意又具时间感的目的。英语报刊的新闻标题中一般不用过去时态, 当然更不用过去完成时等时态, 而采用现在时态, 使读者阅读时如置身于这条新闻事件中, 与文学写作中的“历史现在时” (histiorcalpersentetnes) 实际上完全一样。所以, 英语新闻标题中常用的动词时态主要有三种:一般现在时、将来时和现在进行时。

新闻英语标题中的被动语态。新闻英语标题中的动词表示被动语态时, 被动语态结构中的助动词“be”通常被省略, 也经常不用“by”来引出动作的执行者, 剩下的过去分词在标题里就可直接表示被动意义。读者在广泛接触英语报刊时会发现, 新闻标题使用动词主动语态的频率远远超过被动语态。因为从修辞学角度而言, 主动语态比被动语态更加富有感染力 (appealing) , 所表达的意义更为直接 (direct) , 使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读来流利。除此之外, 新闻英语标题中修辞词语的应用。新闻英语标题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段, 如使用比喻、押韵、反语、夸张、双关语等手段以求得生动、形象、新奇、幽默、讽刺等效果。例如:记者用“Balots”和“Bulets”这两个发音近似的词来达到某种语言上的效果。

2 新闻英语主要词汇特色

由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的社会现象、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社会风尚不断出现, 人们就开始创造新词, 来表达和沟通新的文化现象和趋势, 新的表达方式、新的词语应运而生。层出不穷的新词语和新闻语言独特的用词倾向在大众传播媒体中经常出现。主要表现在: (1) 旧词衍生新义。在新闻英语中, 旧词添新义的现象屡见不鲜, 如“gay”这个词, 原意为“快乐的”, 现在新闻报道中已被用来指“同性恋的”或“同性恋者”;menu原指“菜馆的菜单”, 现在可以指“电脑的菜单”; (2) 新事催生新词。现代汉语里这类因现实生活中新事物而出现的新词也比比皆是, 如一系列以nik或ing为后缀表示“具有特征”的新词出现在英文新闻媒介中, 比如beatnik (垮掉) 、folknik (民歌迷) 等; (3) 旧词派生新词。在英语新闻报道中, 经常在一个旧词的基础上巧妙地加上表示某种意义的前缀或后缀, 作为“权宜之计”, 构成某个新词, 以弥补原有英语词汇词义陈旧有限、难以满足实际生活需要的缺憾, 如:a n t id r a f t m o v e m e n i (反征兵运动) 、a n t iinnationmeasures (制止通货膨胀措施) 等; (4) 经常引用外来词语。新闻英语词汇的显著特色之一就是经常掺用外来语, 尤其是在新闻报道中记者提及外国的或新近出现的事物时, 为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注意, 经常会选用外来词 (loan-word) , 例如:一些常见的外来词语有blitz (德语) 、vanilal (西班牙阁 (香草) 等。

与此同时, 新闻英语主要词汇特色还有“名词十现在分词”、“名词+过去分词”“名词+形容词”、“名词+名词”、“形容词+现在分词”“形容词十过去分词”、“形容词+名词”、“副词+过去分词”、“连词、and”连接词组、“综合性词组和短语”等等。

3 新闻英语中的“say”动词

由于记者需要经常直率或含蓄地转述、援引新闻人物或其他有关人士的谈话, 因此, 新闻媒介频频出现表示“某某人说”的“说 (say) ”。但是, 事实上, 新闻报道所涉及到的说话人的神态和语气在不同场合或氛围中不尽相同, 这是“say”这个中性词所无法确切体现的。为此, 英文记者有时酌情选用一些表达“说话”之意的近义词, 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这样, 可避免“say”一词的重复出现, 使报道文笔增色不少。

参考文献

[1]王可羽.英语报刊阅读技巧[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3.

[2]王玉龙, 吴建清.新闻英语[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

[3]卫孝芬.英语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J].新闻爱好者2005 (8) :39~40.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关于有温度的作文素材 下一篇:同学毕业留言册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