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服务协议(通用9篇)
篇1:网络通信服务协议
为保护乙方的通信权利,维护甲方合法的通信经营权,双方本着自愿、平等的原则,达成协议如下:
一、协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一)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依法使用电信的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2.有权自主选择使用甲方依法开办的固定电话通信业务。
3.有对甲方执行的收费项目和资费标准的知晓权。
4.应当在约定的时限内(全月)缴纳电信费用。
5.登记办理固定电话业务须提供真实、无误的乙方资料,并对乙方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6.乙方名称、结算方式发生变更时,应在一周内办理变更确认手续,因未按时办理变更手续造成的损失由乙方自行承担。
7.使用的用户终端设备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取得进网许可证。
8.使用电信网络传输的信息内容及其后果由乙方负责。
9.配合甲方实施的固定电话服务变更。
(二)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按照规定的标准收取各项费用。
2.按照国家规定的服务标准向乙方提供固定电话服务。并在营业场所公布收费项目和资费标准,并为乙方缴费提供方便。
3.甲方免费向乙方提供火警(119)、匪警(110)、医疗急救(120)、交通事故报警(122)等紧急电话的接入服务。
4.甲方免费向乙方提供长途话费详细清单查询,并为乙方保留话费信息半年。
5.根据国家关于电话交换设备技术规范书、国家计委和信息产业部对电信计费的有关规定,固定网本地电话不提供详细话单。
6.乙方对缴纳的电信费用有异议的,甲方有义务采取必要措施协助查找原因。
7.乙方逾期不缴纳电信费用的,甲方有权要求补交电信费用,并按照所欠费用每日加收3%的违约金;对超过收费约定期限30日仍不缴纳电信费用的,甲方可以暂停向其提供服务,并依法追缴欠费和违约金。
8.乙方因欠费暂停服务60日内仍未补缴电信费用和违约金的,甲方可以终止提供服务,原电话号线不再保留,并依法追缴欠费和违约金。
9.因电信业务发展需要更改用户电话号码的,应当至少提前10日告知用户改号时间和更改后的电话号码,号码更改后,至少应在20日内连续播放改号提示音。
10.乙方因欠费停话的,在结清欠费和违约金后,24小时内恢复通话。
11.为建立与乙方沟通渠道,改善服务工作,甲方可以使用本协议提供的乙方资料。
12.因甲方原因造成通话阻断,甲方应相应减免乙方在通话阻断期间的基本月租费,减免月租费计算方法为:月租费×中断服务时间(天)/30(天),阻断时间以甲方接到乙方投诉或甲方查出阻断的时间起至恢复通话时止。
13.因甲方原因逾期未能装机开通的,甲方应当每日按照收取的安装费、移装费或者其它费用数额百分之一的比例,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二、协议的终止与解除
(一)乙方在结清所有电信费用后方可办理拆机或过户手续,本服务协议相应终止。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暂停向乙方提供本协议规定的部分或全部服务:
1.乙方提供的资料被发现为不真实的;
2.乙方私自移机(室内移机除外)、转让电话租用权或擅自改变电话使用性质的;
3.超过收费约定期限30日以上90日以内未缴纳电信费用的;
4.乙方登记使用_________部及_________部以上固定电话,其中1部电话的通信费用未能在规定时间内缴纳,甲方将暂停或终止向其提供的所有服务。
(三)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可以拆机并解除本协议,并依法追缴各项电信费用和违约金:
1.利用固定电话进行非法电信业务经营的;
2.逾期90日以上未缴纳电信费用的;
3.以保证金、担保人、抵押金等方式取得租赁权或使用权的乙方,违反保证条款或担保人撤销保证的;
4.法律规定的其它情形。
三、争议解决
本协议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时,双方应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双方均可依法采取诉讼途径解决。
四、附则
(一)同意本协议后,双方经协商签定的其它补充协议,均为本协议的附件,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二)乙方与其它任何组织或个人签定的涉及固定电话租用权的协议,对甲方概不发生效力。
(三)如国家或甲方上级企业发布新规定,导致本协议内容变更的,双方均同意按照变更后的规定履行本协议。
甲方(盖章):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篇2:网络通信服务协议
飞猪上网近一个月了,上网冲浪基本的操作已经熟练掌握。最近,飞猪对在网上下载MP3和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是,飞猪发现下载地址怎么有多种多样的,有的是HTTP的,有的是FTP,而有些(特别是电影下载地址)是MMS、RTSP、PNM的……
FTP:全称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通过该协议可以在两台计算机之间实现文件的上传与下载,一台计算机作为FTP客户端,另一台计算机作为FTP服务器。目前,通过FTP协议来进行文件的传输是Inte.net上使用非常广泛的上传、下载文件的方法,可以下载的文件几乎包括所有的文件格式,比如常见的有 MP3、DOC、EXE、ZIP、TXT等等。
MMS:全称Microsoft Media Server(微软媒体服务器),通过MMS协议可以访问并接收WindowsMedia服务器中的媒体文件(比如.asf、.wmv等),比如在Windows Media Player中以URL方式打开某个含有MMS的超链接,就可以接收并播放该媒体文件,
目前支持MMS下载的软件有NetTransport(影音传送带)、FlashGet(网际快车)、Steambox VCR等。
RTSP:全称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实时流协议),RTSP协议是由RealNetworks和Netscape共同提出的,通过该协议可以将媒体文件借助于 Internet传送到RealPlayer中,并能有效地利用网络带宽,传输的一般是Real服务器发布的媒体文件,比如.rm、.ram。上述的三个下载软件同样支持RTSP协议。
PNM:即渐进式网络通讯协议,是以前所使用的RealAudio的URL格式协议,类似于RTSP协议,主要是用于为RealPlayer对媒体进行信号流处理。目前,已经很少使用该协议进行流媒体文件的下载了。
多线程:全称MultiThread,通常情况下使用IE下载文件的时候会将文件作为一个整体下载,而使用多线程技术可以将下载的文件分为几个部分同时下载,下载完毕后再将这几个部分合并起来。通过该技术可以提高下载的速度和效率,目前大部分下载软件都支持该技术。
断点续传:是指在下载文件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中断或终止,会保存下载的部分,当再次下载时,自动从中断的地方继续下载,而不需要重复下载以前的部分。
篇3:网络通信服务协议
无线移动Ad Hoc网络 (MANET) 是指一组带有无线收发装置的移动节点组成的一种多跳的、临时性的自治系统。整个网络没有固定的基础设施和管理中心。所有节点都具有终端和路由的功能, 并且都可以用任何方式动态地保持与其他节点的联系[1,2,3,4,5,6]。
由于Ad Hoc网络连接的不可靠性和网络拓朴结构动态变化, 单一路径的Ad Hoc网络路由不能获得太大的通信率, 在Ad Hoc网络中采用多路径路由可获得更高的稳定性和通信率, 同时网络的安全性也十分重要。
AODV是无线Ad hoc网络中的一个单路径按需路由协议, 它使用了四种报文, 由路由发现阶段和路由维护阶段组成。AODV借助动态源路由协议 (DSR) 中基本路由建立和维护机制和DSDV (目标序列距离矢量) 路由协议中的逐跳法路由向量。为避免出现路由环路的问题, AODV在控制包中使用精确的序列号。AOMDV是AODV协议的扩展, 用来进行多路径路由选择。AOMDV对多路径路由主要引入了广播跳数并修改了AODV的路由发现机制。它将AODV协议用于计算多个无环和不相交路径的扩充, 为跟踪多个路由, 每个目标节点的路由实体中都包含一个下一转发的清单和相应的跳数。所有的下一转发都有相同的序列号。对每一个目标节点, 节点中都包含这个已知的跳数, 即所有路径的最大跳数。这个跳数被用来发送目标节点的路由通知。
在无线Ad hoc网络中, 很多应用都要求提供QoS支持。QoS是对网络提供给用户的服务性能水平的测量。迄今为止, 大多数文献中提供的解决方法都是基于两个参数来提供QoS保证:吞吐量和延迟, 其中, 以吞吐量居多。
1 多路径路由发现过程
AOMDV[7]是一个基于距离矢量的按需多路径路由协议, 主要包括两部分:路由请求和路由维护。
在多路由发现和建立阶段, 它和AODV相同。图1中, 现有3个路由, 当源节点S接收到RREP包, 第一个到达的RREP包被无条件接收, 前向路由被接受, 这个路由通常和AODV路由相同。我们用传输延迟作为参数。例如, 前向路由选择按以下方式执行:当重复的包的发送时间等于或大于路由表中的最后信息时间, 这个包将被接收, 一个前向的路径被接受。图1中给出了多个路径的发现过程。
我们的QBSRP协议修改了基本的AOMDV协议, 增加了在源节点和目标节点间发现多个节点不相交QoS路径的机制。为了计算到达目标节点D的基于QoS考虑的多条路径, 源节点S生成一个QoS路由请求包 (QRREQ) , 将Bmin (最小吞吐量) 和Dmax (最大延迟) 作为该应用的QoS需求参数。当某次传输需要一个路由到达某目标节点而无路由可用时, 源节点通过生成一个路由包RREQ并广播它来发起一个路由发现进程。一旦源节点的任一个邻节点接收到RREQ包, 首先, 它的地址将被写入该RREQ包的“上一跳”信息域, 该信息域可用来检测链路不相交反向路径。然后, 更新RREQ包的路由表记录形成一个反向路径。最后, 节点会对RREQ包做一些调整:如增加跳数并广播该信息。
一个中间节点仅接收具有不同“上一跳”的RREQ包, 并且其跳数不能大于路由表记录中的通知跳数, 即第一个RREQ包到达某个指定目标节点的最长可用路径长度。然后像源节点的邻节点一样重复上述两个步骤。因此, 在中间节点, 到达相同目标节点的多个相反路径形成, 并列入其路由表中。
目标节点会接收所有的RREQ包, 但是只为具有不同“上一跳”的RREQ包建立反向路径。图2中给出了建立反向路径过程的例子。
一旦目标节点接收到一个RREQ包, 它会回应一个路由包RREP (路由应答) , 即使该RREQ和以前的RREQ包有相同的“上一跳”。在目标节点将该RREP发回给它的邻节点之前, RREQ包中的“上一跳”信息域必须被写入RREP包的“ACK”域, 来处理“路由断连”问题。这一点和AOMDV协议不同, 在我们的机制中“ACK”域会被看作一个标准。图3给出了一个建立前向路径的例子。
2 网络模型
网络通常可用一个加权有向图G= (N, E) 来表示, 其中N代表节点集合, E代表节点间的通信链路集合。|N|和|E|分别代表网络中的节点数量和链路数量。不失一般性, 只有有向图在一对有序节点间存在最多一个连接。
我们考虑从一个源节点到多个目标节点的有带宽、延迟和丢包率约束的多路径路由问题。M={n0, u1, u2, …, um}N是形成源到目标节点的多个路径的集合, 其中n0是源节点, U={u1, u2, …, um}是目标节点集合。多路径T= (NT, ET) , 其中NTN, ETE, 从源节点n0到每一个目标节点u∈U都存在一个路径PT (n0, u) 。对任何连接e∈E, 我们可以定义相同的QoS参数:代价函数C (e) , E→R, 丢包率函数L (e) , E→R, 延迟函数D (e) , E→R。
定义1:多路径T的代价:
定义2:多路径T的延迟是从源节点n0到每一个目标节点u∈U的延迟的最大值。
定义3:假设最大延迟约束是D, 给定一个多路径需求R, 带宽-延迟约束的多路径路由问题就是找一个多路径T, 满足:
(1) 延迟约束:D (T) ≤D.
(2) 丢包率约束:L (T) ≤L.
假设S (R) 是满足以上条件的集合, 则我们找到的多路径是:
3 安全协议的设计
根据文献[11, 12]考虑防御外部恶意节点, 在报文部分、位置服务器选择和查询、位置服务器更新等方面作一定处理。
如HELLO报文的发送节点为A, 则报文格式如下:
[HELLO, IDA, LA, SpeedA, NLA, FPA, MAC{IDA, LA, SpeedA, NLA, FPA}hAi, hAj], 其中j
在新协议中, 对HELLO报文的广播认证采用一种基于TESLA的方案。在各个节点中, 都存放单向散列函数链的反向数列作为单向密钥链。节点A选取随机数x, 用单向散列函数求出散列链h1 (x) , h2 (x) , ……, hm (x) 。然后将hm (x) 作为hA1, h1 (x) 作为hAm的方法, 形成单向密钥链hA1, hA2, ……, hAm。
认证过程如下:
1) B->A:[AUTH, CertB, {hAj}K-1B]
2) A->B:[AUTH, CertA, {hAj}K-1B]
如果认证过程完成后, B确信刚才收到的HELLO报文确实是合法节点A发送的, A也相信B是收到其H ELLO报文的合法节点。在认证信息中, 还可以加入当时的时间戳, 以满足TESLA方案对节点间时钟同步的要求。
使用基于CONFIDANT的安全机制来遏制内部节点的破坏行为。
当节点i观察节点j, 在下列两种情况下更改第一手安全信息:
1) 接收并检验节点j发送到i的报文。
2) 监听节点i要通过节点j转发的报文, 检验转发后的报文是否合法且未被篡改。
第一手安全信息使用Fij来表达。如果观察到的行为正常, Fij加x, 如果观察到的行为属于异常行为, 那么Fij减y (为了保证系统能快速地检测出内部背叛节点, 要求x
4 AOMDV的QoS
本文中, 我们使用延迟约束, 带宽约束、丢包率约束等去扩展加强AOMDV协议的QoS, QoS通过增加这些约束于AOMDV协议的RREQ和RREP之中来确保和加强多路由能力, 因而, 我们必须在路由表中对下列项目适当扩展:
·最大延迟D;
·最大丢包率L;
·源请求延迟列表;
·源请求丢包率列表达式
在图5中, 列出了QoS延迟请求与响应的基本过程。
针对一个QoS请求 (RREQ) , 目的用与其NTT (Node_Traversal_Time) 相应的初始延迟发送一个RREP分组, 每一个中间节点在前向传送RREP之前, 将其自己的NTT加到延迟域并在相关目的节点路由表中记录下该值。这种新的进入允许中间节点通过比较路由表的最大延迟域与被传的扩展值来回应下一个的RREQ。中间节点的回应是及时有效的, 因为过期的路由从路由表中根据活动路由超时参数 (Active_Route_Timeout) 被删除了。
5 实验仿真
为了较好地评价QBSRP协议的性能, 我们使用NS-2[11]仿真软件对QBSRP协议进行仿真实验。
在Ad Hoc网络仿真模型中, 每个节点的连通度为4, 总的节点数在20~100之间, 分布于1000米×1000米的范围, 节点随机移动, 每个节点的信号发射半径均为100米, 在每一对邻接节点之间都存在双向连通。我们使用随机通点移动模式, 即经过等待一段时间间隔后, 节点按0~10米/秒的任一速度随机移动到某个位置, 然后再按此规则移动到另一位置。发射模式发射的比特率从[300kb/秒, 1000kb/秒ps]。
网络中链接路由的初态是:链接路由的延迟随机地处于5毫秒~30毫秒, 带宽300kb/秒~1000kb/秒, 丢包率是0~0.1。仿真过程中, 源节点和目的节点处在多路径中, 随机选择, 延迟约束是100毫秒, 丢包率约束是0.05。
图6是节点移动速率与平均点对点延迟的变化模型, 从中可以看出, 基于QoS约束多路径路由协议算法能降低节点间的延迟开销, 但不基于QoS约束多路径路由则较差。对于AOMDV, 延迟难以限定, 在节点以20米/秒移动时, 延迟最大达到190毫秒。
图7描述了在不同数量中断攻击者的情况下, QBSRP的分组传递率比GLS (Grid Location Service) 效果要好, 高出40%左右。
图8描述了点对点的延时与中断攻击者数量之间的关系, 可以很清楚地看出, NGLS协议的延时比QBSRP协议明显要高。
6 结语
我们在AOMDV在基础上, 提出了一个基于QoS多路径安全路由协议, 并对有关指标进行了计算, 给出了比较和评价检查从仿真结果可看出, 提出的QoS多路径安全路由协议在服务质量和安全性二个方面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本文的工作受到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课题资助 (D20102205) 。
摘要:无线移动Ad Hoc网络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应用性问题。本文分析了AODV和AOMDV协议的一些基本特点, 在考虑安全网格定位服务的思想原理上, 综合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服务质量的安全路由协议 (QOS-Based Secure Routing Protocol, 简称QBSRP) , 仿真计算表明, 本文提出的方法有效, 富有前景。
篇4:网络通信服务协议
关键词:云计算;网络;网络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073-01
一、前言
Web网络系统实现了一个可扩展的SLA模式,它耦合了状态模型和事件处理以支持对SLA的进一步定量研究。Web网络系统已经实现了一个简单却强大的初步的SLA,它可以使用户控制其实例的高层网络拓扑结构。Web网络系统使用Amazon EC2提出的概念“区域”(zone)来指代由计算和存储资源组成的“池”(Pools)或“集群”(Clusters)。区域是由多个节点控制器和单个集群控制器从逻辑上构成的机器集合。Web网络系统允许用户为一个实例的执行指定一个区域配置,该配置提供不同的管理和网络性能参数,根据该配置,一个实例集可以在一个集群或跨集群运行,以获得所要的性能。
二、虚拟组网模型设计
虚拟机实例之间的互联问题是构建云计算基础设施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不同于物理机器组成的具有严格逻辑结构的物理网络,虚拟机实例组成的网络是一个虚拟化的网络,它具有简单和易配置等特点。虚拟机实例之间应有网络连接,且它们中至少有一个虚拟机实例和外部公共网络相连,以便于为其所有者提供访问入口及与其它域的实例进行交互。由于用户对于自己所监管的的虚拟机具有超级用户权限,其可以访问基本的网络接口,因此其具有获取系统IP和MAC地址的能力并对系统网络造成干扰。此外,如果两个实例运行在同一台物理机器上,虚拟机用户可以影响和窥探另外一个虚拟机的网络包,这将导致安全问题,因此在有不同用户共享的云计算平台上,协作完成单一任务的虚拟机之间应该可以通信,而属于不同用户的虚拟机之间应该是通信隔离的。虚拟组网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虚拟组网的工作原理,这里不再赘述。
三、Web服务支持框架系统设计
(一)核心模块设计
核心模块:采用Spring、Hibernate、Webwork做统一的底层技术框架实现,提供统一的对象持久化处理,通过简单配置就可以实现对象的增、删、修改与分页查询操作,并提供一致的缓存实现、JNDI数据源、Web服务支持与事务配置方式。
构件界面库:构件界面库建立在Ext2.0 Widget库上的,通过模板引擎对Ext进行了Tag封装。再运用TagLib来封装,使得开发者使用AJAX的门槛大大降低。此外我们在原有Ext的基础上还要对通用的JavaScript界面构件进行扩充和封装,期待能让用户能快速地开发定制。
应用安全构件:应用安全管理是每个应用系统最为核心的功能,就如同程序的事务控制一样是每个业务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XX基础业务平台小组的CuteFramework Security模块作为一个通用的框架来满足通用的企业级应用安全需求,完整实现ACL授权模型。
组织机构构件:组织管理分为组织类型管理、组织关系类型管理、组织树管理,涵盖了对组织机构业务模型的建立、管理和维护功能。组织管理支持单一部门的组织树的管理,也支持多个组织树之间组织节点的业务关系的管理,从而形成错综复杂的组织机构网络。根据某类业务,支持在行政组织基础上定义业务条线组织,从而可以清晰地体现某类业务相关的各类组织之间的关系。
业务流程构件:简单地说,工作流就是一系列相互衔接,手工、自动进行的业务活动或任务。是指一个业务过程的整体或局部的自动化。即为了完成某一目标,按照一定的规则,将某些信息或在所有参与者之间进行传递,并由参与者进行处理的一个自动化的业务过程。
(二)MVC协调机制方案设计
提供了一套面向Web应用的MVC解决方案,为B/S系统开发建立前后台统一协调机制。MVC方案的引入,不仅能丰富CuteFramework作为基础平台框架的功能,最重要的是框架体系开始延伸到前台,无论是框架的功能设计、技术运用、还是性能调优都将建立在前后台统一的基础上,有利于CuteFramework的各种特性与机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控制器Action,往往是MVC框架核心控制部分,因为Action的设计直接决定了Web层的耦合度。同时,Action也是客户请求与系统响应的纽带,它提供了以下方面的功能:
1.处理前台的各种请求,包括同步请求(Redirect,Dispatch)和异步请求(AJAX)。
2.与后台的业务服务交互,获取结果数据。
3.数据传递及格式转换。
4.BO对象向VO对象的值传递。
5.VO对象和JSON数据双向转换。
通过附加自定义控制增强MVC框架的总体功能度并体现可扩展性。这里,我们提到了VO和BO,它们都是POJO,但处在不同层次:VO,顾名思义,ViewObject。页面产生的数据集合,不具有任何业务特征,同时不包含任何复杂类型,VO间相对独立,仅仅是传递参数的一个载体。BO,则是业务对象,Business Object。本身具有业务特征,从面向对象的角度看它包含了复杂的关联关系和约束信息,同时还可以包含一定的业务方法。由于界面展现和后台处理的需要,往往VO对象拥有BO对象的若干域变量。
参考文献:
[1]刘汝元.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安全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12,2
[2]曾宇,王洁,吴锡兴,邓朝晖.工业云计算平台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机械工程,2012,1
[3]李慕江.“云计算”发展现状调查[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1
[4]邓朝晖,刘伟,吴锡兴,曾宇,谢智明.基于云计算的智能磨削云平台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机械工程,2012,1
篇5:电信通信业务服务协议
与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__________分公司
通信业务服务协议
年月日
通信业务服务协议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有限公司
乙方: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__________分公司
为满足甲方在小区的通信需求,甲、乙双方就该小区电信建设的投资、双方责任与义务等问题,经充分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合作方式
1.乙方投资建设____________小区内的通信管道设施。
2.乙方投资建设小区内的固定电话、互联网、无线室内分布系统等工程。
3.乙方向小区内用户提供固定语音电话、宽带上网等业务。
4.乙方在该小区开展市场推广活动、公共关系活动等方面开展合作,并保持信息沟通协作,甲方给予支持。
第二条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协助乙方对小区进行设计和实施综合布线、无线室内分布系统工程,并为乙方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协助。
2.无偿提供楼宇内垂直走线井、所有电信暗管及线槽底盒、电(光)缆交接箱等安装位置给乙方使用,其归属权属于甲方。
3.综合布线(包括室内分线盒)由乙方投资建设,归属权属于乙方。
4.一切由乙方投资购买及建设的设备及管道线槽资源,其归属权属于乙方。其他运营商需要使用该部分管线,则由需求运营商与乙方协商转买或租用。
5.甲方在乙方通信工程建设中,协助乙方向供电部们报装设备所需电源,费用由乙方负责。
6.乙方通信网络建设完工后,甲方对乙方的网络设施(含楼层设备
及网络线路)的安全维护提供协助便利条件,一切维护管理工作由乙方负责承担。小区内遇有突发性事件可能导致设备受破坏时,甲方应及时通知乙方。
7.乙方需要对通信线路维修维护时,甲方应给予积极配合,以便乙方及时修复。为保证设备不遭到人为的破坏,损害到用户利益,甲方物业管理人员对乙方在小区内的通信设备进行巡视过程中发现问题,应第一时间通知乙方。
8.在乙方通信工程完工后,未与乙方协商并经乙方许可,甲方不得搬动乙方设备或占用乙方设备已占空间。
9.甲方在指定物业管理公司或成立业主委员会后,甲方应将其在合同中享有的相关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转移给物业管理公司或业主委员会,甲方应协调好与物业管理公司或业主委员会的相关责任和义务,确保本协议的延续性、合法性。
10.甲方不得利用乙方名义向用户收取费用,由于甲方自定收费基础上所产生的费用纠纷与乙方无关,甲方自行解决。如果给乙方形象造成损坏的,乙方追究甲方责任,并要赔偿相关损失。
第三条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负责由甲方建设的____________小区电信网的整体设计方案。
2.乙方负责投资建设小区内外管道、小区综合布线(包括楼内分线盒),提供具备完整的接入端口。乙方投资建设的所有管道、线路和通信设备等的产权属乙方所有,归乙方单独使用。
3.乙方承诺对建设完成的综合通信信息网络系统进行维护、技术升级、更新改造等,并对用户提供技术支持。若因乙方设备、设施造成事故,由乙方负责,与甲方无关。
4.甲方用户与乙方产生的经济纠纷或服务投诉,甲方均无责任。
5.乙方应遵守小区内物业管理有关的公约和规定。
6.由于乙方在提供的综合通信服务的质量、收费等与本小区住户发生的纠纷与甲方无关,乙方自行解决。如果给甲方形象造成损害的,甲方可追究乙方责任,并赔偿由此给甲方带来的损失。
7.乙方进场施工时必须负责自身的安全责任,并服从总包单位的管理及协调。
8.开工时间暂定为年月,以甲方书面通知为准,工期约30天。如遇不可抗力或因甲方原因造成工期延误的,责任由甲方承担,乙方的工期相应顺延。
第四条 保密条款
甲、乙双方对本协议的具体内容负有保密责任。未经对方事先同意,不论在本协议有效期内还是终止后,任何一方都不得向第三方泄露本协议有关内容以及在签订和执行本协议过程中所获得的另一方的任何秘密。
第五条 违约责任
1.由于违约方原因导致小区无法正常进行通信运营,另一方有权解除本协议,责任方应赔偿由此带来的全部损失,并需另外支付实际损失总金额的50%给守约方作为违约金。
2.电信工程竣工后,乙方未能出具该小区的通信管线图和有效的综合验收中电信工程部分的竣工验收报告,甲方有权单方面终止合同。
第六条 免责条款
如果符合下述条件,一方未履行本协议项下的任何义务,不被认为构成违约:
1.不可抗力事件,致使该方未能全部履行其在本协议项下的义务,双方应立即相互协商,以找出合理解决办法并应尽所有合理的努力尽可能地减少不可抗力的后果。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的五天
内,该方应书面通知对方,解释其为什么未履行及不能完全履行其在本协议项下的义务,并且其履行本协议的期限应延长,延长期应与不可抗力事件造成的拖延相同。
2.由于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时,所造成甲、乙双方任一方不能继续履行此协议的。
第七条 争议的解决
双方之间由于本协议有关事宜引起的任何争议,双方可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仍不能解决,则可向当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八条 本协议书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本协议书一式肆份,甲方执两份,乙方执两份。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有限公司乙方: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分公司
(盖章)(盖章)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 经办人:经办人:
篇6:网络用户服务协议(定稿)
1.1 _________媒体(以下简称_________)同意按照本协议的规定及其不时发布的操作规则提供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以下称网络服务),为获得网络服务,服务使用人(以下称用户)应当同意本协议的全部条款并按照页面上的提示完成全部的注册程序。用户在进行注册程序过程中点击同意按钮即表示用户完全接受本协议项下的全部条款。
2.服务内容
2.1 _________网络服务的具体内容由_________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例如论坛(bbs)、聊天室、电子邮件、发表新闻评论等。_________保留随时变更、中断或终止部分或全部网络服务的权利。
2.2 _________在提供网络服务时,可能会对部分网络服务(例如电子邮件)的用户收取一定的费用。在此情况下,_________会在相关页面上做明确的提示。如用户拒绝支付该等费用,则不能使用相关的网络服务。
2.3 用户理解,_________仅提供相关的网络服务,除此之外与相关网络服务有关的设备(如电脑、调制解调器及其他与接入互联网有关的装置)及所需的费用(如为接入互联网而支付的电话费及上网费)均应由用户自行负担。
3.使用规则
3.1 用户在申请使用_________网络服务时,必须向_________提供准确的个人资料,如个人资料有任何变动,必须及时更新。
3.2 用户注册成功后,_________将给予每个用户一个用户帐号及相应的密码,该用户帐号和密码由用户负责保管;用户应当对以其用户帐号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法律责任。
3.3 用户必须同意接受_________通过电子邮件或其他方式向用户发送的商品促销或其他相关商业信息。
3.4 用户在使用_________网络服务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遵守中国有关的法律和法规;
(2)不得为任何非法目的而使用网络服务系统;
(3)遵守所有与网络服务有关的网络协议、规定和程序;
(4)不得利用_________网络服务系统进行任何可能对互联网的正常运转造成不利影响的行为;
(5)不得利用_________网络服务系统传输任何骚扰性的、中伤他人的、辱骂性的、恐吓性的、庸俗淫秽的或其他任何非法的信息资料;
(6)不得利用_________网络服务系统进行任何不利于_________的行为;
(7)如发现任何非法使用用户帐号或帐号出现安全漏洞的情况,应立即通告_________。
4.内容所有权
4.1 _________提供的网络服务内容可能包括:文字、软件、声音、图片、录像、图表等。所有这些内容受版权、商标和其它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
4.2 用户只有在获得_________或其他相关权利人的授权之后才能使用这些内容,而不能擅自复制、再造这些内容、或创造与内容有关的派生产品。
5.隐私保护
5.1 保护用户隐私是_________的一项基本政策,_________保证不对外公开或向第三方提供用户注册资料及用户在使用网络服务时存储在_________的非公开内容,但下列情况除外:
(1)事先获得用户的明确授权;
(2)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3)按照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
(4)为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篇7:出口收汇网络核销服务协议
乙方:_________
为协助甲方提高出口收汇核销的工作效率,甲、乙双方经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服务内容
1.乙方向甲方提供_________软件(以下简称该软件)一套,帮助甲方正确安装和使用该软件,并向甲方提供与该软件有关的技术咨询服务。该软件是_________委托乙方开发的,甲方可用该软件通过互联网办理出口收汇核销业务(包括:一般贸易核销和其它贸易核销),软件功能及使用方法详见产品介绍。
2.乙方通过电子邮件或诚本信用查询网(_________)向甲方传递有关信息:_________的业务通知、公告、外贸政策、法律以及行业动态等。
3.如果甲方需要,可以向乙方申请免费加入_________网站会员,通过该网站查询企业信用信息,个人信用信息。
二、服务收费
甲方向乙方一次性支付服务费_________元。
自本协议正式生效之日起,乙方向甲方提供为期一年的免费软件升级服务。
该软件使用一年后,乙方给甲方提供软件升级有偿服务,收费优惠。
三、该软件的版权归乙方所有。甲方承诺对该软件不进行复制,转让或修改等侵权行为。乙方保留对侵权行为进行法律追究的权利。若本协议在履行过程中出现异议,由双方共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
四、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公章):_________ 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篇8:网络通信服务协议
Protocol Buffers是Google公司开发的一种数据描述语言 ,类似于XML能够将结构化数据序列化, 可用于数据存储、通信协议等方面。它不依赖于语言和平台并且可扩展性极强。现阶段官方支持C++、Java、Python等3种编程语言, 但可以找到大量的几乎涵盖所有语言的第三方拓展包。
Python: Python是一种面向对象、直译式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由Guido van Rossum于1989年底发明, 第一个公开发行版发行于1991年。Python语法简捷而清晰, 具有丰富和强大的类库, Python最大的特点是编程快速易上手。
2 协议定义
Protocol Buffer是Google研发的针对数据描述的语言 , 相比传统的xml, 它更简单易用, 描述更清晰, 解析更快, 数据访问更快。下面看一个实例, 例如需要描述服务器和客户端的通信协议设计为:
客户端->服务端消息:
FromAddr ToAddr CcAddr Subject Content
服务端->客户端消息:
ResponseCode Msg
用xml来描述如下:
客户端->服务端消息:
服务端->客户端消息:
0
用protocol buffer来描述如下:
客户端->服务端消息:
message mailReq {
required string from =1;
required string to =2;
optional string cc =3;
required string subject =4;
required string content =5;
}
服务端->客户端消息:
message mailRsp {
required code =1;
optioned msg =2;
}
3 实现服务端和客户端
定义好上述的protocol协议后, 采用protoc编译成python代码, 产生mailReq_pb2.py和mailRsp_pb2.py 2个文件。
客户端发送代码:
服务端处理代码:
4 结语
通过Protocol Buffer自定义通信协议, 并且实现了一个服务器客户端通信的实例, 通过Protocol Buffer, 用户不再需要关注通信协议中枯燥易错的的编码解码工作, 从而可以把精力放在业务处理上, 提高开发生产力。
摘要:利用Python和Socket编程,实现基于ProtocolBuffer的服务端-客户端通信和接口的平滑升级。
篇9:浅析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
摘要: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离不开通信协议,通信协议实际上是一组规定和约定的集合。两台计算机在通信时必须约定好本次通信做什么,是进行文件传输,还是发送电子邮件;怎样通信,什么时间通信等。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
0引言
本文就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选择网络通信协议的原则、TCP/IP通信协议的安装、设置和测试等,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1网络通信协议
目前,局域网中常用的通信协议主要有:NetBEUI协议、IPX/SPX兼容协议和TCP/IP协议。
1.1NetBEUI协议①NetBEUI是一种体积小、效率高、速度快的通信协议。在微软如今的主流产品,在Windows和WindowsNT中,NetBEUI已成为其固有的缺省协议。NetBEUI是专门为几台到百余台PC所组成的单网段部门级小型局域网而设计的。②NetBEUI中包含一个网络接口标准NetBIOS。NetBIOS是IBM用于实现PC间相互通信的标准,是一种在小型局域网上使用的通信规范。该网络由PC组成,最大用户数不超过30个。
1.2IPX/SPX及其兼容协议①IPX/SPX是Novell公司的通信协议集。与NetBEUI的明显区别是,IPX/SPX显得比较庞大,在复杂环境下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因为,IPX/SPX在设计一开始就考虑了多网段的问题,具有强大的路由功能,适合于大型网络使用。②IPX/SPX及其兼容协议不需要任何配置。它可通过“网络地址”来识别自己的身份。Novell网络中的网络地址由两部分组成:标明物理网段的“网络ID”和标明特殊设备的“节点ID”。其中网络ID集中在NetWare服务器或路由器中,节点ID即为每个网卡的ID号。所有的网络ID和节点ID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内部IPX地址”。正是由于网络地址的唯一性,才使IPX/SPX具有较强的路由功能。在IPX/SPX协议中,IPX是NetWare最底层的协议,它只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移动,并不保证数据是否传输成功,也不提供纠错服务。IPX在负责数据传送时,如果接收节点在同一网段内,就直接按该节点的ID将数据传给它;如果接收节点是远程的,数据将交给NetWare服务器或路由器中的网络ID,继续数据的下一步传输。SPX在整个协议中负责对所传输的数据进行无差错处理,IPX/SPX也叫做“Novell的协议集”。③NwLink通信协议。Windows NT中提供了两个IPX/SPX的兼容协议:“NWLink SPX/SPX兼容协议”和“NWLink NetBIOS”,两者统称为“NWLink通信协议”。NWLink协议是Novell公司IPX/SPX协议在微软网络中的实现,它在继承IPX/SPX协议优点的同时,更适应了微软的操作系统和网络环境。Windows NT网络和Windows的用户,可以利用NWLink协议获得NetWare服务器的服务。从Novell环境转向微软平台,或两种平台共存时,NWLink通信协议是最好的选择。
1.3TCP/IP协议TCP/IP是目前最常用到的一种通信协议,它是计算机世界里的一个通用协议。在局域网中,TCP/IP最早出现在Unix系统中,现在几乎所有的厂商和操作系统都开始支持它。同时,TCP/IP也是Internet的基础协议。①TCP/IP具有很高的灵活性,支持任意规模的网络,几乎可连接所有的服务器和工作站。但其灵活性也为它的使用带来了许多不便,在使用NetBEUI和IPX/SPX及其兼容协议时都不需要进行配置,而TCP/IP协议在使用时首先要进行复杂的设置。每个节点至少需要一个“IP地址”、一个“子网掩码”、一个“默认网关”和一个“主机名”。在Windows NT中提供了一个称为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的工具,它可自动为客户机分配连入网络时所需的信息,减轻了联网工作上的负担,并避免了出错。同IPX/SPX及其兼容协议一样,TCP/IP也是一种可路由的协议。TCP/IP的地址是分级的,这使得它很容易确定并找到网上的用户,同时也提高了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当需要时,运行TCP/IP协议的服务器(如Win-dows NT服务器)还可以被配置成TCP/IP路由器。与TCP/IP不同的是,IPY4SPX协议中的IPX使用的是一种广播协议,它经常出现广播包堵塞,所以无法获得最佳的网络带宽。②windows中的TCP/IP协议。Windows的用户不但可以使用TCP/IP组建对等网,而且可以方便地接入其它的服务器。如果Windows工作站只安装了TCP/IP协议,它是不能直接加入Windows NT域的。虽然该工作站可通过运行在Windows NT服务器上的代理服务器(如foxy Server)来访问Internet,但却不能通过它登录Windows NT服务器的域。要让只安装TCP/IP协议的Windows用户加入到Windows NT域,还必须在windows上安装NetBEUI协议。③TCP/IP协议在局域网中的配置。只要掌握了一些有关TCP/IP方面的知识,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④IP地址。TCP/IP协议也是靠自己的IP地址来识别在网上的位置和身份的,IP地址同样由“网络ID”和“节点ID”(或称HOST ID,主机地址)两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IP地址用32位(bit)二进制数组成,每8位(1个字节)为一个段(Segment),共4段(Segment1~Segment4),段与段之间用“,”号隔开。为了便于应用,IP地址在实际使用时并不直接用二进制,而是用大家熟悉的十进制数表示,如192.168.0.1等。在选用IP地址时,总的原则是:网络中每个设备的IP地址必须唯一,在不同的设备上不允许出现相同的IP地址。⑤子网掩码。子网掩码是用于对子网的管理,主要是在多网段环境中对IP地址中的“网络ID”进行扩展。例如某个节点的IP地址为192.168.0.1,它是一个C类网。其中前面三段共24位用来表示“网络ID”;而最后一段共8位可以作为“节点ID”自由分配。⑥网关。网关(Gateway)是用来连接异种网络的设置。它充当了一个翻译的身份,负责对不同的通信协议进行翻译,使运行不同协议的两种网络之间可以实现相互通信。如运行TCP/IP协议的Windows NT用户要访问运行IPX/SPX协议的Novell网络资源时,则必须由网关作为中介。如果两个运行TCP/IP协议的网络之间进行互联,则可以使用Windows NT所提供的“默认网关”(Default Gateway)来完成。⑦主机名。网络中唯一能够代表用户或设备身份的只有IP地址。但一般情况下,众多的IP地址不容易记忆,操作起来也不方便。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们可给予每个用户或设备一个有意义的名称,如“HAOYUN”。
2选择网络通信协议的原则
2.1所选协议要与网络结构和功能相一致。如你的网络存在多个网段或要通过路由器相连时,就不能使用不具备路由和跨网段操作功能的NetBEUI协议,而必须选择IPX/SPX或TCP/IP等协议。另外,如果你的网络规模较小,同时只是为了简单的文件和设备的共享,这时你最关心的就是网络速度,所以在选择协议时应选择占用内存小和带宽利用率高的协议,如NetBEUI。当你的网络规模较大,且网络结构复杂时,应选择可管理性和可扩充性较好的协议,如TCP/IP。
2.2除特殊情况外,一个网络尽量只选择一种通信协议。现实中许多人的做法是一次选择多个协议,或选择系统所提供的所有协议,其实这样做是很不可取的。因为每个协议都要占用计算机的内存,选择的协议越多,占用计算机的内存资源就越多。一方面影响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另一方面不利于网络的管理。事实上一个网络中一般一种通信协议就可以满足需要。
2.3注意协议的版本。每个协议都有它的发展和完善过程,因而出现了不同的版本,每个版本的协议都有它最为合适的网络环境。从整体来看,高版本协议的功能和性能要比低版本好。所以在选择时,在满足网络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高版本的通信协议。
2.4协议的一致性。如果要让两台实现互联的计算机间进行对话,它们两者使用的通信协议必须相同。否则中间还需要一个“翻译”进行不同协议的转换,这样不仅影响通信速度,同时也不利于网络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3TCP/IP通信协议的安装、设置和测试
局域网中的一些通信协议,在安装操作系统时会自动安装Net-BEUI通信协议;在安装NetWare时,系统会自动安装IPX/SPX通信协议。在3种协议中,NetBEUI和IPX/SPX在安装后不需要进行设置就可以直接使用,但TCP/IP要经过必要的设置。下面是Windows NT环境下的TCP/P协议的安装、设置和测试方法。①TCP/IP通信协议的安装:在Windows NT中,如果未安装有TCP/IP通信协议,可选择“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网络”,出现“网络”对话框后,选择对话框中的“协议/添加”命令,选取其中的TCP/IP协议,然后单击“确定”按钮。系统会询问你是否要进行“DHCP服务器”的设置。如果你的IP地址是固定的,可选择“否”。随后,系统开始从安装盘中复制所需的文件。②TCP/IP通信协议的设置:在“网络”对话框中选择已安装的TCP/IP协议,打开其“属性”,在指定的位置输入已分配好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如果该用户还要访问其他Windows NT网络的资源,还可以在“默认网关”处输入网关的地址。③TCP/IP通信协议的测试:当TCP/IP协议安装并设置结束后,为了保证其能够正常工作,在使用前一定要进行测试。笔者建议大家使用系统自带的工具程序PING.EXE,该工具可以检查出任何一个用户是否与同一网段的其他用户连通,是否与其他网段的用户正常连接,同时还能检查出自己的IP地址是否与其他用户的IP地址发生冲突。
4结束语
相关文章:
终端、网络与服务02-20
出口收汇网络核销服务协议书02-20
网络时代人力资源的培训与使用方略02-20
我眼中的色彩高考作文素材参考02-20
节能验收监理竣工验收评估报告02-20
节能验收监理汇报材料02-20
竣工验收监理小结02-20
监理验收汇报材料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