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特点

关键词: 端面 对焊 闪光 加热

技术特点(共9篇)

篇1:技术特点

关于技术合同的特点

1.标的形态的特殊性

技术合同的标的是凝聚着人类智慧和创造性劳动的技术成果,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成果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作为无形财产脱离物质实体而独立存在,也可以表现为某种信息,如科技资料、图纸、磁带,还可以表现为某种实物或智力劳务,如样品、试验产品、科技咨询和服务等。因此,技术合同的标的,必须由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采用书面形式确定技术标准、内容、范围和要求,并对关键的名词、术语作出解释。

2.标的价格的特殊性

技术商品的价格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劳动消耗总量。任何一种新的技术成果都是人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产物,也都离不开物质投入和智力消耗。然而,这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劳动,技术成果的价值和研究开发技术的成本并不一定成正比例关系,少量的投入可能获得较大的成果,较大的投入可能反获得较小的成果,甚至失败。再者,技术商品的开发属于一次性劳动,无法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衡量它的真实价值。二是技术商品实施后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效益好的技术其价值就会随之增加,因此双方约定技术商品价格必须在考虑成本因素、技术含量、市场需求状态及实施后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后,双方当事人慎重协商确定。

3.合同履行的特殊性

技术合同中的技术转让是一方允许另一方在一定条件下使用他所拥有的技术,实际上是技术许可,这与其他合同履行中的“交货”不同。技术合同的履行往往产生与技术有关的其他权利归属问题,如发明权、专利权、科技成果权等的归属问题,而其他合同的履行则没有这类问题。

技术合同有其特殊的履行原则。如果一项技术开发超过研究开发方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合同义务就无法履行,强行履行会给委托方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技术合同当事人就不应强行要求适用“实际履行”的原则。

根据技术合同不同的标的,技术合同划分的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咨询合同、技术服务合同。

篇2:技术特点

整个蓝牙协议体系结构可分为底层硬件模块、中间协议层和高端应用层三大部分,链路管理层(LMP)、基带层(BBP)和蓝牙无线电信道构成蓝牙的底层模块。BBP层负责跳频和蓝牙数据及信息帧的传输。LMP层负责连接的建立和拆除以及链路的安全和控制,它们为上层软件模块提供了不同的访问人口,但是两个模块接口之间的消息和数据传递必须通过蓝牙主机控制器接口的解释才能进行。也就是说,中间协议层包括逻辑链路控制与适配协议(L2CAP)、服务发现协议(SDP)、串口仿真协议(RFCOMM)和电话控制协议规范(TCS)。L2CAP完成数据拆装、服务质量控制、协议复用和组提取等功能,是其他上层协议实现的基础,因此也是蓝牙协议栈的核心部分。SDP为上层应用程序提供一种机制来发现网络中可用的服务及其特性。在蓝牙协议栈的最上部是高端应用层,它对应于各种应用模型的剖面,是剖面的一部分。目前定义了13种剖面。

2 .蓝牙低层模块

蓝牙的低层模块是蓝牙技术的核心,是任何蓝牙设备都必须包括的部分。

蓝牙工作在2.4GHZ的ISM频段。采用了蓝牙结束的设备讲能够提供高达720kbit/s 的数据交换速率。

蓝牙支持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两种技术,分别定义了两种链路类型,即面向连接的同步链路(SCO)和面向无连接的异步链路(ACL)。

为了在很低的功率状态下也能使蓝牙设备处于连接状态,蓝牙规定了三种节能状态,即停等(Park)状态、保持(Hold)状态和呼吸(Sniff)状态。这几种工作模式按照节能效率以升序排依次是:Sniff模式、Hold模式、Park模式。(学电脑)

蓝牙采用三种纠错方案:1/3前向纠错(FEC)、2/3前向纠错和自动重发(ARQ)。前向纠错的目的是减少重发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增加了额外开销。然而在一个合理的无错误率环境中,多余的投标会减少输出,故分组定义的本身也保持灵活的方式,因此,在软件中可定义是否采用FEC。一般而言,在信道的噪声干扰比较大时蓝牙系统会使用前向纠错方案,以保证通信质量:对于SCO链路,使用1/3前向纠错;对于ACL链路,使用2/3前向纠错。在无编号的自动请求重发方案中,一个时隙传送的数据必须在下一个时隙得到收到的确认,

只有数据在收端通过了报头错误检测和循环冗余校验(CRC)后认为无错时,才向发端发回确认消息,否则返回一个错误消息。

蓝牙系统的移动性和开放性使得安全问题变得及其重要。虽然蓝牙系统所采用的调频技术就已经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但是蓝牙系统仍然需要链路层和应用层的安全管理。在链路层中,蓝牙系统提供了认证加密和密钥管理等功能。每个用户都有一个个人标识码(PIN),它会被译成128bit的链路密钥(Link Key)来进行单双向认证。一旦认证完毕,链路就会以不同长度的密码(Encryphon Key)来加密(此密码以shit为单位增减,最大的长度为128bit)链路层安全机制提供了大量的认证方案和一个灵活的加密方案(即允许协商密码的长度)。当来自不同国家的设备互相通信时,这种机制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某些国家会指定最大密码长度。蓝牙系统会选取微微网中各个设备的最小的最大允许密码长度。例如,美国允许128bit的密码长度,而西班牙仅允许48bit,这样当两国的设备互通时,将选择48bit来加密。蓝牙系统也支持高层协议栈的不同应用体内的特殊的安全机制。例如两台计算机在进行商业卡信息交流时,一台计算机就只能访问另一台计算机的该项业务,而无权访问其他业务。蓝牙安全机制依赖PIN在设备间建立信任关系,一旦这种关系建立起来了,这些PIN就可以存储在设备中以便将来更快捷地连接。

3.软件模块

L2CAP是数据链路层的一部分,位于基带协议之上。L2CAP向上层提供面向连接的和无连接的数据服务,它的功能包括:协议的复用能力、分组的分割和重新组装(Segmentation And Reaassembly)以及提取(Group Abstraction)。L2CAP允许高层协议和应用发送和接受高达64K Byte的数据分组。

SDP为应用提供了一个发现可用协议和决定这些可用协议的特性的方法。蓝牙环境下的服务发现与传统的网络环境下的服务发现有很大的不同,在蓝牙环境下,移动的RF环境变化很大,因此业务的参数也是不断变换的。SDP将强调蓝牙环境的独特的特性。蓝牙使用基于客户/服务器机制定义了根据蓝牙服务类型和属性发现服务的方法,还提供了服务浏览的方法。

RFCOMM是射频通信协议,它可以仿真串行电缆接口协议,符合ETSI0710串口仿真协议。通过RFCOMM,蓝牙可以在无线环境下实现对高层协议,如PPP、TCP/IP、WAP等的支持。另外,RFCOMM可以支持AT命令集,从而可以实现移动电话机和传真机及调制解调器之间的无线连接。

篇3:泰拳技术特点研究

泰拳作为泰国的传统技击项目,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在世界搏击术的大家庭中,泰拳素以凶狠凌厉而闻名天下,号称“五百年不败”。泰拳手多次与世界各国搏击高手进行比赛,不论拳击、空手道、跆拳道和自由搏击等站立式格斗术,都会以绝对优势胜出。由于泰拳手的出色表现,泰拳多年来一直称霸于世界武坛,因而吸引了世界各国许多搏击爱好者学习,并在许多地方普遍流行,例如东南亚、日本、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近期,中国散打和泰拳经常进行较量,泰拳的凶悍打法使中国散打遭遇了巨大的挑战。本文简单的从泰拳的发展历史出发,对泰拳的技术结构体系及2014年全国泰拳比赛结果进行分析,并与散打进行了简单对比。旨在对我们正确、全面地认识泰拳并了解散打与泰拳相同技术不同点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的需要,先后查阅广州体育学院图书馆、广州市图书馆、天河购书中心等处馆藏的泰拳相关书籍和论文。通过中文期刊网、中国知网、中国体育资讯网以泰拳为关键词搜读大量与泰拳有关的文献资料。

2.2.2 实地调研法

通过现场观看2014年3月26日到3月28日在武汉体院举行的全国泰拳赛,统计归纳各个级别冠军的技术特点,为论文的完成提供支撑。

2.2.3 专家访谈法

在本文的撰写中对在全国赛期间裁判长郭裔、泰国教练员阿祖以及运动员57公斤亚军杨明运动员等等进行访谈。

3分析与结果

3.1 泰拳的历史演变

泰国在古代被称为暹罗,位于炎热的东南亚半岛,泰族和中国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泰族原来居住在中国的西南地区,也就是现在的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在唐朝时期建立南诏国,受唐室册封,后来改称为大理,到宋代时沦为中国藩属。元代,大理被灭,成为中国行政省之一。泰族为了躲避压迫,于是陆续南移到现在的泰国北部,沿湄公河定居发展。直到公元1275年,逐渐形成一个强大的民族,把首都定在素可泰,这就是暹罗建国的开始。泰族建立国家后,经常发生战争,尤其是与邻国之间,所以历朝皇帝都比较崇尚武力,这样才能巩固统治和应付外患。古代暹罗君王,每到战争,基本都会亲临战场,带领士兵抗敌,所以不少君王本身都是武术高手。军人在战场上长距离作战运用刀枪剑矢,贴身肉搏时,则以拳腿肘膝作武器,在这种形式下暹罗拳术在军事战斗中慢慢形成。当时军队中已经有了拳斗,在休战期间,君王们常会观看打拳作为消遣。拳斗虽然没有成为职业,但诸侯们已经有了收养斗士角艺的风气,用来使君王高兴。随着宫廷拳师与军人年老返家,拳斗之术逐渐流入民间。暹罗崇尚武力以及拳斗的风气,与他们扩张霸业和频繁征战是密不可分的。当时暹罗技击一词称作:“手搏”,《北方纪年史》中记载,1411年泰拳比赛出现。几百年来,泰族在中南半岛一带,扎根并生息繁衍, 他们在长期的抵御外族侵略的搏斗中,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拳术———泰拳。泰拳走向体育化与商业化,历史演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徒手时期、缠麻时期和戴拳套时期。最近为了比赛的观赏性,缠麻式又开始发展起来。现在是缠麻与戴拳套共存的时期。

3.2 泰拳的技术结构分析

泰拳是利用人体四肢的拳、腿、肘和膝作为攻击部位,从不同的角度打击人身体要害部位,因此被称为“八臂拳术”。泰拳的基本进攻技法主要包括拳打、腿踢、肘击、膝撞、摔打五个部分。拳法主要有直拳、摆拳和勾拳等。腿法主要有扫腿和蹬腿等。肘法和膝法是泰拳致命的杀手锏,也是泰拳的象征性技法。膝法主要有冲膝、侧膝、穿膝和飞膝等。肘法则主要有平肘、盖肘、砸肘和反肘和等。泰拳的摔法与散打摔法差别性很大。泰拳的摔法是一种高级综合性的打法,一般用于防守反击时的缠抱中。泰拳主要以对攻为主,防守的技术动作比较简单,主要以格挡和阻截为主,依靠身体各部位的超强抗击打能力完成防守。

在拳法方面,散打的拳法类型比泰拳多,但基本拳法都一样。都是以直拳、摆拳、勾拳为主。观看中泰对抗赛我们很清楚的发现,中国选手的拳法比泰国选手的拳法要好,主要好在散打拳法的连续性比较强,中方选手的拳就像雨点一样落在对手身上, 但是杀伤力不大。而泰方选手多习惯用单击,动作连贯性比散打选手差,但是它的杀伤力却很大。泰拳的拳是一拳就是一拳,比较简单朴实,拳拳到肉。中方选手应该在拳的杀伤力方面去下功夫,只要拳够重,加上很好的连贯性,我相信在以后的中泰对抗赛中,散打选手会越来越好。

泰拳腿法,闻名于世,故有“泰国脚”之称。而拳师对于腿上功夫的锻炼,要求也是异常严格,腿法的运用及变化极多。这也是泰拳与其他武术的显著差异。从横向腿法来说,散打里称为边腿,主要以脚背为受力点,要求提膝拧腰翻胯把腿击出。它的发力就像鞭子击打一样,要求速度要快,一般作用力只能触及到对手表面,并且支撑腿一般是弯曲的,并且全脚掌着地,所以它的重心一般放在支撑腿上即后面,不能利用整个身体的重量增加腿的杀伤力。竞赛规则决定了技术的发展方向,作为中国国粹武术中的散打必须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国讲究重内重合,以点到为止作为标准。所以散打是以得分为目标的。在泰拳里面称为扫腿。主要是以脚背上面的小腿胫骨攻击对方,它主要要求腿像木棍一样砍进去,把作用力渗透到内部而不是表面,所以具有很强的杀伤力,能是对手失去战斗能力。扫腿主要靠拧腰和摆臂完成动作,增加力量。她的支撑腿要求要伸直,脚尖点地,并且重心要求往前压。它的动作特点也决定了它能连续的出腿。泰拳的扫腿能有这样的技术特点主要与它的规则有关,泰拳是减分制, 只有你的打击让对方明显的战斗力受到影响才能让对方减分。所以它不是以点数为主,而是以削弱对手战斗力为主。中国散打训练与泰拳训练设备和方法的不对,导致了腿法的硬度有明显的区别。据说在泰国运动员会踢槟榔树、香蕉树,我没去过泰国这一点我不知道。但是在中国,泰拳手与散打手的区别在训练器材上。例如,散打的脚靶是很柔软的并且很轻,但是泰拳的脚靶却很硬很重,重量相当于散打脚靶的好几倍。从沙袋上来看也是一样的,硬度上有明显的区别。这就导致了运动员腿部的硬度不一样。

泰拳最具杀伤力的是肘法和膝法,也是泰拳的象征动作。膝关节天生坚硬,击打时,杀伤力极大,适合近距离进攻。不论进攻和防守,都具有很高实用价值。肘法在泰拳的攻击技法中,素以凶狠著称。肘关节的特殊坚硬锐利的骨结构,因此最适合近距离攻防格斗。肘法动作短,力度大,速度快,在近身实战中常令对手防不胜防。泰拳精湛的膝肘技艺,独领世界武坛的风骚,为武林人士所称道。泰拳手在比赛近身缠抱时常用肘、膝进攻对手,泰拳的这种缠抱后肘、膝攻击被称为“内围”技术。另外,泰拳的缠抱技术同散打的快摔有很大区别:散打快摔目的是让对手完全倒地,而泰拳主要是破坏对方的拳桩。最典型的就是箍颈的技术,泰拳手用双腿和双手控制对方的颈部,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三角形。对方跑不掉,又暴露在泰拳手的膝法攻击范围内,所以必遭重创。有时泰拳的缠抱还以破坏对手的平衡稳定(并非摔倒),然后在敌背我顺的情况下发动连续的攻击。

步伐节奏方面,一般泰拳选手都是一种压迫式的打法,它不会像散打选手那样跳动,它是一步一步的紧逼对手,这也和自身的抗击打能力有关。你如果看过纯泰拳比赛你就会发现双方你一腿我一腿、你出一个动作我出一个动作进行你来我往的对攻, 所以泰拳的凶残程度和观赏性都比较高。散打选手的步伐很灵活,总是跳来跳去,使对手很难打击到自己。这和竞赛规则有很大关系,散打是得分制,步伐灵活,可以成为选手打击到对方得分后快速撤离的保障。步不快则拳慢,步不稳则拳乱。散打选手步伐灵活快速,所以拳法比较快。泰拳选手步伐稳健,稳扎稳打, 所以它的拳比较简单实用。

体能方面来说,每次我们看中泰对抗赛都会发现普遍泰方选手体能比较充沛,而中方选手往往表现出体力透支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与我们的训练方法和认识态度有关。一般泰国选手每天都要跑步10公里以上。再参加2014年全国泰拳比赛时,听在泰国训练的选手位宁辉说跑步在泰国是最重要的训练手段, 运动员可以跑步完后不进行下面的训练,但是不能不跑步,而在中国更多的是注重技术的训练。例如著名的泰拳王子播求他在上午和下午训练前都会跑13公里,你就可想而知,他在比赛时是多么的轻松自如,即使比赛到了后面,动作也会很有杀伤力。在中国大部分泰拳训练馆里,无论打靶,打反应,打实战都是以5分钟为一局,而中国的训练则是以2到3分钟为一局,这都是竞赛规则导致的区别。纯泰拳比赛每局三分钟,打5局。散打比赛则是每局2分钟,打三局。运动员都会根据比赛的需要去训练自己的体能。所以导致了泰方选手普遍体能比中方选手强的现象。

抗击打能力方面这更是泰拳选手所特有的,一般其他项目选手都不敢与泰拳选手进行正面对攻。泰拳选手优秀的抗击打能力主要与他们长期以硬沙袋、硬脚靶作为训练器材,并且每天以完成多少量作为训练任务。例如每天左右扫腿各500下。经过这种长期的训练,泰拳选手的骨骼、肌肉等都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再一点就是信仰的问题,开赛前的拜师舞就是向神灵祈求胜利。在神灵的庇护下,他们会勇往直前,这也大大增加了他们的抗击打能力。

泰拳手在比赛前要进行拜师舞,用来祈求拳台神灵的保佑, 并赐予力量取得比赛胜利。拜师舞指两位拳师恭恭敬敬地俯地跪拜进行各自的祈求动作。比赛时,拳师解下头上束的“神带”, 戴上拳套和护裆,不穿上衣,只穿一条短裤。很多外国技击家对泰拳手在比赛前的拜师舞很不屑,却不知泰拳手从中获得了无比的精神力量,泰拳手相信这样便获得了神灵的庇佑和力量,是一定能够战胜对手的。所以他们在比赛中能够保持沉着和冷静, 对于事态的发展及意外因素都能应对自如,进入无我无敌的最高搏击境界。

4泰拳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机遇

到今年为止,政府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全国性的泰拳比赛。2008第一届年全国泰拳比赛是在国家体育总局武管中心批准和支持下由武汉体育学院主办的第一次盛会。从2008年17支参赛队伍的80多名运动员扩展到2014年20支代表队伍133名运动员,这充分说明在我国泰拳运动正在处于稳步上升阶段。全国性的泰拳比赛的成功举办引起不小的轰动,并由此引发了社会上关于“泰拳与中国功夫强弱”的争论。又加上近年来中泰功夫的不断碰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泰拳在我国民众中的认识与知名度,也为泰拳在我国的大力推广奠定了扎实的群众认知基础。可以说,泰拳在我国实现了巨大的发展。另外,国家体育总局武管中心已进行了组织调整,由原来的“套路一部”、“散打二部”,调整为现在的:“套路一部”、“散打二部”、“泰拳等世界搏击三部”,从而在组织机构上可确保泰拳运动的持续健康开展。上述好消息都有利于泰拳的发展。

篇4:浅析蛙泳技术特点

摘 要 在竞技蛙泳中,平式蛙泳和波浪式蛙泳技术哪个更具备优势,一直是蛙泳技术中争议的话题。在本文中利用视频观察法,对这两种技术的代表性人物——索尼和琼斯的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 蛙泳 技术

一、前言

“波浪式蛙泳”与早期的“平式蛙泳”的最大不同处在于,“平式蛙泳”主要是依靠腿部动作做驱动,而“波浪式蛙泳”主要是靠手臂动作做驱动。处于划水与蹬腿之间的前扑动作是“波浪式蛙泳”的明显特征:运动员在划水和开始伸臂时挺腰,在做前扑动作时拱背,此时两手和前臂在水面快速前伸。“波浪式蛙泳”在向前滑行时头部和上体都冒出水面,身体最宽部分的肩部露出水面以保持良好流线型姿势。为保持流线型姿势,运动员尽量耸肩,并使肩部尽量靠近耳部,将身体向前上方拉起进入前扑动作,并通过前扑时的拱背动作获得很大的推力。此外,“波浪式蛙泳”的蹬腿时机也十分关键,应在前扑动作进行四分之三时开始蹬水。在一个完整动作周期中,髋部要尽量避免起伏,以节省体能和保持冲力[1]。

根据国际游泳联合会官方网站公布的蛙泳选手世界排名,选择Leisel Jones和Rebecca Soni的蛙泳技术为代表。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Leisel Jones和Rebecca Soni的蛙泳技术。

(二)研究方法

1.视频观察法

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200米蛙泳决赛视频中Leisel Jones和Rebecca Soni的动作技术和划频划幅进行观察,分析其中异同,为本文提供依据。

2.数理统计法

按照统计分析方法,利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200米蛙泳决赛中Leisel Jones和Rebecca Soni的分段成绩和划频进行统计处理,为研究提供依据。

三、结果与分析

(一)身体位置对比与分析

平式蛙泳和波浪式蛙泳各自有各自的优劣。平式蛙泳减少了身体在垂直面上的起伏,避免了因呼吸带来的腿部下沉,并可以充分发挥腿的作用;在前伸阶段,肩部会产生很大的迎面阻力。波浪式蛙泳减少了手臂前伸时的迎面阻力,前扑的动作使得运动员更易发力;但上身在呼吸过高体位的容易造成手腿幅度减小,对运动员的腰腹部力量有高要求。

(二)腿部技术对比与分析

视频中解说员提起:琼斯的腿部技术很出色。这也是她之所以能够采用平式蛙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如果说波浪式蛙泳要得是强大的手臂力量,平式蛙泳就需要的是有力的腿部推进。琼斯10岁时有过当模特的梦想。很不幸, 虽然她的双腿很长, 但有明显的“膝部内翻” 。她母亲几次下决心要为小琼斯做骨科矫正手术。可命运如此地偏爱琼斯, 就在八年过后, 她的Χ型腿虽未圆一个模特梦, 却成了刷新100米和200米米蛙泳世界纪录的有利武器。

(三)大划臂技术对比与分析

大划臂中,Soni几乎在后滑结束时,才是Jones大划臂的开始。Soni的大划臂特点就是她将滑行的重点放在后滑结束时,但这种肩部对水的方式会增加运动员的迎面阻力;而Jones是放在大划臂开始前,之后她们又同时出于后滑结束的阶段,因此,将滑行的重点放于大划臂开始前能够更好的保持身体的流线型。

Jones和Soni大划臂的另一个不同点就是“一下蝶泳打腿”的时机,Soni的一下蝶泳腿是与手臂的手划同时进行的,这种手腿同时的方式更加容易发力。而Jones的一下蝶泳腿出现在手臂大划臂动作之前。

对于这一下颇具争议的蝶泳打腿,根据国际泳联在2005-2009年的竞赛规则中,关于大划臂技术的规定中提到“当身体完全没入水中时,允许做一次海豚式打水动作,之后接蛙泳蹬水动作”。之后在2010-2014年的竞赛规则中改为“在第1次手臂划水动作过程中,允许打1次蝶泳腿接蛙泳蹬腿动作”,因此在本次在武汉举行的2011年全国游泳冠军赛中就对划臂前进行蝶泳腿的运动员进行犯规的判罚。

(四)划频、划幅对比与分析

平式蛙泳时,手臂划水时,腿部呈自然伸直的放松状态,手臂内划时沉腿屈膝,手向前伸臂至1/2~2/3时腿部快速蹬夹水。Jones采用的就是平式蛙泳,因此蛙泳配合时手腿不一致的特点就表现的特别明显。这也表现在Jones200米蛙泳的划频和划幅中(表1),她每个50米的划频都低于Soni,表现出优秀的完整配合程度和单次滑行的效果,划幅却在每50M的递减(表1),划水效果开始减弱,这也是她成绩逐个递减的原因之一。但是,这种平式蛙泳手、腿的配合方式也使得她优秀的蛙泳腿表现的淋漓尽致。

表1 Leisel Jones200蛙分段及划频划幅

划频划幅

153.33

182.78

202.50

242.08

波浪式蛙泳的手、腿配合时机也略有差异,当手臂伸到3/4时腿开始蹬夹水。快速的蹬夹水可以使正在前冲的头和躯干保持在水面上。波浪式蛙泳要求手部动作的前伸阶段要更加的干脆利落,因此蹬夹水的时机也一定要精确把握。但是总的来说,波浪式蛙泳的效度低于平式蛙泳,Soni在200米蛙泳中除了最后50米的冲刺划频和划幅比较固定(表2)。

表2 Rebecca Soni200蛙分段及划频划幅

划频划幅

222.27

222.27

222.27

261.92

(五)分段成绩对比分析

在分段成绩方面,Soni的后程续航能力要明显高于Jones,从图1中可以看出Soni在第一个50M慢于Jones,之后的各50M都比Jones快。总体来说,各分段成就的线段较Jones平缓,通过计算分析,Jones和Soni分段成绩平均为35.51秒和35.06秒,标准差为2.73和1.99,Jones分段的离散度明显高于Soni,表现不稳定。

图1 分段成绩趋势图

200米的游泳距离对运动员磷酸原、糖酵解以及有氧供能的要求都很高,因此在训练时要各项兼顾。从分段成绩中可以看出,Jones在前50米的机能动员高于Soni,但是后程能力就显示较弱。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波浪式蛙泳较平式蛙泳在垂直面上有更大的起伏动作;

2.Jones水下大划臂时间长于Soni;

3.腿部技术较好的可选用平式蛙泳,手部及腰部技术较好的更适合于波浪式蛙泳。

(二)建议

1.要充分利用波浪式蛙泳的前扑动作,加强腰腹力量和柔韧性,并且避免呼吸时髋部下沉;

2.对于水下大划臂技术好的选手来说,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不用过早浮出水面;

3.蛙泳选手要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式游进。

参考文献:

[1] 李文华."平式蛙泳"与"波式蛙泳"[N].光明日报.2006.4.6.

[2] 缴桂跃.小菲的腰琼斯的腿[J].游泳运动.2007.03:15-17.

篇5:反病毒技术的分类与技术特点

本文重点讨论了反病毒的方法,以及反病毒技术的特点.

作 者:何秋晶 姚崎 崔永利 作者单位:何秋晶(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姚崎(黑龙江省建设银行)

崔永利(哈尔滨理工大学)

篇6:用友U8技术特点

一、应用特点

1.全面应用,高度集成

 用友ERP-U8满足不同的制造、商务模式下,以及不同的运营模式下的企业经营,实现从企业日常运营、人力资源管理到办公事务处理等全方位的产品解决方案。以集成的信息管理为基础,以规范企业运营,改善经营成果为目标,帮助企业“优化资源,提升管理”。

 用友ERP-U8充分考虑国外企业在华投资和国内企业向海外发展的国际化运营模式,提供多语言支持。

 用友ERP-U8在广泛考虑企业价值流模型基础上,全面集成了财务、生产制造和供应链应用,并对于零售、分销领域实现了全面整合。通过实现人力资源管理(HR),保证行政办公事务、人力管理和业务管理的有效结合。

2.按需部署,快速见效

 针对客户企业运作地域、应用模式、管理要求、应用层次进行按需部署产品、方案和应用。

 通过快速实施工具,结合标准不失个性的应用方案,实现快速的企业应用实效  信息化周期的低TCO:低成本的应用、低成本维护、低成本升级。3.个性应用,交互友好

 实现单据、报表、界面的全面自定义,从而实现客户操作平台的自定义。 产品展现一致化,交互全面微软化,界面展现更为友好。4.伙伴融合,个性凸现

 开展伙伴策略,集成各类软件、硬件、服务提供商,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二、技术特点

ERP-U8具备以下技术特征:

1.在U8的系列产品中,技术架构上大量采用微软Microsoft.Net平台技术,凭借着多种应用服务器的支撑,高端硬件产品的支持,极大的提升了高并发、高负载、高可用性等企业级应用指标。

 采用了多种应用服务器技术,利用IIS Server的服务进程,提供了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高安全性,易管理性,高度的应用程序兼容性。

 应用服务器完全支持网络负载均衡。通过利用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的Network Load Balance技术,U8能够在大流量网络负载的情况下,增强应用服务器的负载能力,轻松面对大批量用户的高峰访问。

 数据库服务器支持多种集群方案。通过利用Windows Clustering服务,增强了数据库服务器的高可用性。

 数据库服务器完全支持64-bit安腾服务器。通过利用高端硬件产品的性能优势,提升了数据库的性能及效率,满足了高端用户的应用需求。

 新提供的UFReportService服务充分利用服务端的高计算性能,提高了报表的运算效率。

 基于.Net FrameWork 2.0构建的系统更加高效。

2.U8是一个分布式的企业应用平台,全面支持多种分布式应用场景,如Internet、Intranet,Active Directory,VPN,Terminal Service等。对HTTP,SOAP,Web Service的支持可以确保应用在各种复杂网络环境下的畅通无阻。

 提供了对终端服务的支持。利用Terminals Service可以满足部分客户对应用部署及使用上的特殊要求。

 为了实现企业的集中管理部署需要,支持Citrix方案的全产品应用,范围包括U8中所有的产品。

 多个应用模块基于经典B/S、C/S多层架构开发,内置.Net Remoting远程通信机制,支持客户端/服务端物理分布式署模式

3. 提供功能强大的UAP开发平台,其IDE采用可视化布局模式,并直接使用了.net Framework2.0的FormDesigner类库,使其可视化布局与VS2005保持一致,更便于开发人员使用。在UAP中提供的报表设计器功能强大,简单易用。

3.利用U8工作流管理系统进行完全可视化流程设计;U8工作流预制可复用的审批流程库和业务流程库;使用表达式设计器进行业务规则设计;组织设计器共享企业组织和用户数据定义活动参与者;遵循BPEL4WS规范,基于自主研发的消息中间件(MOM)通信,大大方便和简化跟增值应用的集成。

4.基于.Net 开发的门户客户端,可以做到与VB程序和.Net程序的无缝集成,通过.Net的强大功能,能使门户的展现效果更加丰富。按照场景来组织用户的工作桌面和常见应用;支持按需布局,实现真正的个性化门户;支持外部插件以视图方式挂接到门户,轻松实现对二次开发应用的集成;共享企业角色和用户数据,结合企业文化和企业类型,设计不同的场景分配给不同的角色。

5.U8集成平台遵循JBI规范实现,提供对企业应用的开发、部署、管理、路由以及寻址等功能;集成.Net Framework WCF(Windows Communication Framework)和WWF(Windows Workflow Framework),使用规范的消息和WSDL服务抽象模型进行标准、开放的协议访问和流程协同;XSLT数据变换引擎可以对不同格式的业务数据进行转换;内置U8二次开发接口和U8网络分销的WEB服务访问接口;提供消息注册、发布和订阅功能;提供不同种类应用的SOA化导出工具,简化对遗留应用的部署和升级;

7.U8提供了可靠的安全机制,对用户的数据,口令,身份验证都采取强大的加密机制,利用Kerboros验证机制,安全威胁模型,MD5加密,降低了外界因素对企业应用的威胁和攻击风险。

8.U8集成EAI功能,利用EAI将整个产品的信息集成,使得不同产品之间信息可随意交换,利用复制技术,可有效实现多组织的信息共享。

9.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往往部署了多家的应用产品,多个系统需要整合应用,并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强烈,对于较高要求的客户需要在标准产品基础上通过外部或者自行进行二次开发,为了满足以上需求,U8系统面向二次开发伙伴、整合应用的产品提供设计了以下平台和特性:

 EAI:定义了用友ERP-U8产品的对外数据交换的标准格式,并提供多种接口模式,其它的软件产品可以和U8产品进行挂接,实现协调工作、数据共享,使软件的价值最大化。

 二次开发平台:为增值开发商开放U8开发平台编程接口。包括:自定义报表、导入&导出数据、外部插件管理、外部功能集成、开放单据/列表、开放系统服务。 U8集成应用平台:为相关应用软件开发商提供集成使能服务,比如:提供消息传输服务、工作流程管理服务等。

篇7: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多媒体系统的应用更以极强的渗透力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游戏、教育、档案、图书、娱乐、艺术、股票债券、金融交易、建筑设计、家庭、通讯等等。其中,运用最多最广泛也最早的就是电子游戏,千万青少年甚至成年人为之着迷,可见多媒体的威力。大商场、邮局里是电子导购触摸屏也是一例,它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近年来又出现了教学类多媒体产品,一对一专业级的教授,使莘莘学子受益匪浅。正因为如此,许多有眼光的企业看到了这一形式,纷纷运用其做企业宣传之用甚至运用其交互潜力加入了电子商务,自助式维护,教授使用的功能,方便了客户,促进了销售,提升了企业形象,扩展了商机,在销售和形象二方面都获益。

能够这样说,凡是一个有进取心的企业,都离不开这一最新的高技术产品。首先多媒体的运用领域十分广泛,注定了它可在各行各业生根开花。其二,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新一代在计算机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已经习惯了这一形式,作为一个有发展眼光的企业,是不会放下这一未来的消费主体的。其三,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国外已经十分普及,应对日益国际化的市场,只有跟上国际潮流。

篇8:闪光对焊技术的发展及技术特点

闪光对焊 ( flash butt welding) 是将两个焊件相对放置装配成对接接头, 接通电源并使其端面逐渐接近达到局部接触, 利用电阻热加热这些触点 ( 产生闪光) , 使端面的这些金属触接点加热熔化, 直至端部在一定深度范围内达到预定温度时, 迅速施加顶锻力, 依靠焊接区金属本身的高温塑性金属的大变形和电阻热, 使两个分离表面的金属原子之间接近到晶格距离, 形成金属键, 在结合面上产生足够量的共同晶粒而得到永久接头[1,2]。闪光焊技术几乎是和电阻焊技术同时出现, 1885年美国人Thomson教授取得了电阻对焊的专利, 这是有关电阻焊的最早记录, 1886年第一台电阻对焊机诞生, 在1903年, 德国人首先使用了闪光对焊, 1913年, 美国首次有了闪光焊接的商业报道。20世纪50 ~ 60年代, 前苏联、美国、德国、日本、瑞士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对闪光焊的基本理论及闪光焊机的研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同时有了闪光焊大量应用于各种材料的研究报道, 使闪光焊技术研究和应用得到迅速的发展。

闪光焊技术应用范围很广, 早在1945年, Riley就使用闪光对焊技术研究了低合金钢的焊接性, 1950年Nippes等人使用闪光对焊研究了铝合金的焊接性, 1954年Fassnacht焊接了高强度合金钢。随着控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闪光焊在钢及有色金属材料焊接中得到广泛应用。

2闪光对焊焊接过程及特点

根据焊接工艺的不同, 闪光对焊可分为连续闪光对焊和预热闪光对焊两种。连续闪光对焊主要应用于断面面积在1 000 mm2左右的闭合零件的拼口, 如车圈、铝窗、钢筋及线路器材中的铜铝金具制造等, 而预热闪光对焊可焊接5 000 ~ 10 000 mm2大截面黑色金属材料零件。近年来新发展的脉冲闪光焊已可焊接截面积100 000 mm2以上的输气管道。

典型的连续闪光对焊焊接过程包括四个阶段: 闪光、顶锻、 保持、休止。闪光和顶锻二个连续阶段组成连续闪光对焊接头形成过程, 而保持和休止程序则是闪光对焊操作中所必须的。 预热闪光对焊则是在其焊接循环中增设有预热程序。

闪光阶段的实质是工件端面的接触点的熔化, 液态金属过梁不断形成和爆破的过程, 同时伴随此过程析出大量的热来加热工件, 因此, 闪光阶段的主要作用首先是加热工件, 其次, 液态金属过梁爆破产生的金属蒸汽及气体 ( CO, CO2等) 减少了空气对焊接对口间隙的侵入, 形成自保护。同时, 金属蒸汽及抛射的金属液滴被强烈氧化而减小了气体介质中氧的分压, 从而降低了对口间隙中气体介质的氧化能力。闪光过程还有一个作用是燃烧掉了工件端面上的不平和污染物, 使闪光阶段后期工件端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液体金属层并且沿轴向形成适当的温度梯度, 为顶锻的顺利完成做好准备。顶锻阶段是闪光对焊后期阶段, 对工件施加一定的顶锻力, 封闭工件的对口间隙, 挤平因过梁爆破而产生的火口; 排出端面上的液体金属层, 使焊缝中不残留铸造组织; 排出过热金属及氧化夹杂物, 形成纯净金属的紧密贴合; 使工件对口和附近区域金属获得必要的塑性变形, 促使焊缝再结晶, 从而获得牢固的焊接接头。预热闪光焊的工艺过程与连续闪光焊的不同之处就在于, 在闪光阶段之前还有一个预热阶段, 通过这个预热阶段使工件端面的温度提高到一个合适的温度 ( 对于常见的钢材来说是800℃ ~ 900℃ ) , 然后再进行闪光和顶锻。常见的预热方式有两种: 一是电阻预热, 二是闪光预热, 这两种方法都是通过在预热电流下多次使工件端面接触、分开的过程来实现。

在闪光对焊过程中为了获得优质接头, 必须控制好闪光、 顶锻及预热的各个阶段。闪光结束时应保持工件对口金属尽量不被氧化, 对口及其附近区域要获得一定的温度分布; 在顶锻结束时要保证对口及其附近区域获得足够而合适的塑性变形; 预热结束时要使整个断面温度均匀等。为了达到以上的各项要求, 必须对闪光对焊的规范参数进行合适的选择。这些参数包括: 调伸长度L, 闪光留量 Δf, 电流密度Ji, 闪光速度Vf, 顶锻留量 Δu, 顶锻速度Vu, 顶锻压力Fu, 夹紧力Fc, 预热温度Tpr等。与电阻对焊相比, 闪光对焊有许多优点, 由于闪光的作用, 使得焊接接头处形成自保护区, 减少了对口金属被氧化的可能性; 闪光后期由于高温液态金属的存在, 能够将焊接接头的污物清除干净; 对口处温度上升较快; 较少出现许多熔化焊接接头缺陷。但同时闪光对焊焊接时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如材料烧损较多并且伴有比较大烟尘和飞溅, 对于工作环境不利, 焊接参数相互影响较大, 控制不方便等。

3结语

闪光对焊由于热效率高、焊接质量好、可焊金属和合金的范围广, 不但可以焊接紧凑截面, 而且可以焊接展开截面的焊件 ( 如型钢、薄板等) , 因此, 广泛应用于机电、建筑、铁路、石油钻探和冶金工业等方面。

摘要:闪光对焊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和工业建筑等各个领域, 闪光对焊是一种技术十分成熟、应用非常广泛的焊接方法, 简要介绍了闪光对焊的发展、分类及特点。

关键词:闪光对焊,发展,特点

参考文献

[1]冯秋元, 李廷举, 丁志敏, 等.闪光对焊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材料科学与工艺, 2008 (2) :49-53.

篇9:五祖拳技术特点

一、整体结构

1.南北结合

五祖拳是结合南北派拳术特点创立的一门拳术,这点从其马步所采取的形式就可见一斑。南拳的马步多成八字步,北拳的马步多为丁宇步,五祖拳的马步采取不丁不八步,其马步的重心位置为前后四六开。不丁不八步易于作前、后、左、右的快速运动,而从其重心位置位于前后四六开的位置这一点来说,根据现代科学的“黄金分割率”分析,也是极为合理的。

在拳术套路中的技手方面,北拳偏于大开大合,南拳侧重稳扎稳打、偏于短小精悍。五祖拳则汲取南北之长,长短兼而有之。以冲拳为例,南拳有的拳打出去时手臂肘关节保持略微弯曲,弓步冲拳时后腿也微弯。五祖拳冲拳时要求手臂要直,弓步冲拳时后腿要直(前弓后箭),双脚要脚踏实地,脚后跟不能提起,和北拳相似。一些技手如开弓、敲打、双批、阴阳插、横钗、清平打、挡等都要求手臂伸直,和北拳相似。五祖拳技手中常见的一些短打技手如打扎、割扎、双贡、挠、父子相随、双竖拳等,和南拳一样短小精悍。

可见,五祖拳从马步到技手都是融南北派拳术之所长,根据实战需要长短结合进行编排的。

五祖拳在套路编排上对步法的要求比较严格,它的每一套路要求起势和收势的脚步都落在同一位置上。由于运动中的脚步是随着方向的变化以及在同上肢的配合中不断快速变动的,如果马步的基础不够扎实,那么运动中脚步产生的哪怕是极轻微的不易看出来的偏差,也将使得收势时脚步的位置与起势时脚步的位置产生不同程度的步位离差。这种步位差方便而准确地提供了检验运动员马步基本功的可靠依据。

2.内外兼修

拳谚说,内炼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五祖拳从入门的基础套路起就开始了内气的练习。五祖拳通过挺胸收腹、沉肩夹肘等来协调胸、腹、背肌肉群的运动。这种运动完全受意念的支配,结合技手的运动从慢到快、从用意到随意,自然而然形成了灵敏的条件反射和布气状态。由于气的运行分布加强了胸、腹、背肌原纤维的收缩力量,经过长久练习后,一般习五祖拳的人胸腹背部就能承受强有力的拳击。

肩、肘、腕、胯、膝、裸、胸、腹、背等的协调性同样是五祖拳特有的摇身振胛发劲身法训练不可少的条件之一,经过长期正确的练习,达到自然而然后,每技手发劲的刹那间,会从身体内爆发出“蓬”的声响,而且劲越大声响越大。

二、技手运作

五祖拳的技手讲究“锐”,也就是出手要迅猛有力,让对方防不胜防。锐,指的不单单是劲力,它是手法、身法、步法、力法等的综合功力的表现,在长期的训练中,应按以下几点严格要求。

1.四点金落地

由于人体的重量靠两只脚支撑,而脚的支撑点主要是跟骨和跖骨,人体双脚的跟骨和跖骨四个点不论哪个点支撑不力,都将影响到人体重心的稳定性。五祖拳称人体的这四个支撑点为“四点金落地”。“四点金落地”同时是发劲时“雷从地发”(反作用力)的基础。五祖拳基础拳套路“三战”就要求习者从起势到收势双脚脚趾都要保持“五指朝天”。“五指朝天”的作用第一能防止初习者重心前倾:第二易于气往下沉,确保“四点金落地”,稳固重心;第三增强小腿胫骨的自我保护能力。“五指朝天”的第二阶段训练为运动中“五指”呈自然放松状态,只在发劲时配合“摇身振胛”身法同步作“朝天”状。

2.马步四点金

如果我们把马步的下支撑面看作一个长方形,那么,习者的两只脚正好落在长方形的前后两个对-角上,作向后转运动时,人体重心还是保持在原来的支撑面里,只是双脚处在这个长方形的另外两个对角上。五祖拳称保持马步下支撑面的这四个角为”马步四点金”。五祖拳马步基础功主要在于如何在转向、前进、后退等运动时对“马步四点金”进行训练,以保持不丁不八步不变形,稳定重心,使上下肢在运动中更加协调。

3.墓碑身

所谓墓碑身,意即保持中正,不前倾后仰,不左右倾斜,也就是技手在定势《制动)时身体要正。一般人在坐右马步时容易产生身体右侧比左侧前倾,坐左马步时身体左侧比右侧前倾。由于身体不正会影响到技手的正确、全面发挥,会影响到身体的左右活动,因此,五祖拳要求技手在定势时身体要像墓碑那样保持中正。

4.十七点正

十七点即手部肩肘腕、腿部胯膝踝十二点,以及双眼、喉、胸、腰五点。十七点正也称子午正,意即技手的姿势正。技手运动时十七点必须相对到位,只有这样才不致产生“败门”。

5.摇身振月甲

摇身振胛是五祖拳独特的发劲身法,五祖拳每一技手都要用此身法进行发劲。该身法是在上、下肢及内(意、气)、外(形体)的高度协调的基础上进行的。

上述几点是在练习五祖拳时每技手都要应用并做到的,哪怕只有一点做不到,技手就达不到“锐”的要求。

技手“锐”表现在:

第一,起动快。功力越深的人起动越快,而且不易为人觉察。五祖拳讲究每技手在瞬间发劲制动(技手分明)后能即刻放松,就是说松和紧一样要在瞬间完成,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做到连续起动快又不易疲劳,才利于实战。

第二,完成一个动作快。在运动中必须松,防止紧张僵硬。紧张就迟钝,而且消耗体力,不能持久。松则能在手到的同时充分加速,收缩发劲。松者,就是力要“化”,运动中能“化力”,才能为中途变招,为后发制人、后发先至,为深层次的能发能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来自 古文书网(www.gwbook.cn),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相关文章:

运作特点02-16

转型特点02-16

气象特点02-16

供能特点02-16

品种特点02-16

关注特点02-16

银器特点02-16

三性特点02-16

课改特点02-16

高清录课室有哪些特点 学校录播教室录课室特点总结02-16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运作特点 下一篇:关注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