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安全工程

关键词: 库容量 乐清市 瓯江 河流

饮用水安全工程(精选十篇)

饮用水安全工程 篇1

1金东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金东区农村饮用水改造工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建成一大批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但存在的问题有:管理不到位,工程运行管理经费不落实,管网、设备老化且得不到及时维护和修理;供水水源分散;工程管理维护意识淡薄,运行管理不规范;工程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缺乏管理专业技术,而上级主管部门没有及时指导和规范管理,使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效益不能持续发挥[2]。

2金东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管理探索

2.1建立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主体

金东区人民政府明确区水务局为全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管部门,下设农村饮用水管理办公室,配备专业人员对全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进行监管和技术指导。各镇乡(街道)成立农村供水管理站,负责日常供水工程维护水源保护、水质监测、水费收缴等工作[3]。针对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不同供水模式,对城乡联网供水工程采取分级管理:城市管网至各镇乡(街道)供水计量点由金华市自来水公司负责管理,供水工程产权也归其所有;各镇乡(街道)供水计量点至村计量点由镇乡(街道)农村供水管理站负责管理,供水工程产权也归所在的镇乡(街道)所有;村计量点至农户计量点由所在的行政村负责管理,供水工程产权归村集体所有;区域供水工程原则上由乡镇水厂或镇乡(街道)农村供水管理站负责管理;分散式供水工程的资产归村集体所有,由村成立用水户协会或采取经营权承包等方式进行管理。

2.2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

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制度,层层落实管理责任:金东区水务局农村饮用水管理机构对全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全面负责;各镇乡(街道)农村供水管理站行使本辖区农村供水管理职能,指导辖区内水厂和分散式供水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管理工作;而对分散式供水村则配备专职管理员进行管理。

2.3设立专项资金,落实优惠政策

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具有较强的公益性,金东区区政府设立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专项管理资金。管理资金主要用于农村供水管理站(小规模水厂)的水费补贴、管理工作经费以及用于水源地保护、水质监测、信息系统维护、饮用水安全工作考核等方面。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实施 “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的通知》中提出的“农村生活用水不收取水资源费、城市建设维护费、教育附加费等,运行电费给予优惠”的要求,金东区区政府落实优惠政策[4],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水价调控手段,推进农村饮用水工程管理社会化、市场化进程。

3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的保障措施

3.1建立科学水价机制,强化价格管理

供水价格是农村价格管理的重要内容,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切实加强对农村供水价格的管理,制定相应的工程运行管理办法[5]。

a. 制订合理的农户水价。在金东区城乡一体供水区域,农户水价明显高于城市居民水价,这严重制约了市区自来水向农村延伸。为了充分发挥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效益,金东区区政府积极与金华市自来水公司及有关部门座谈、协商,争取市区引水工程供水价格上的优惠,在水费收取上免收污水处理费、水资源费等,同时大力推进区域供水,降低投资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做到同一供水区域内农户水价不高于或略高于城市居民水价,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b. 实行农村自来水价格公告制度和听证会制度。为使农村自来水价格的制定和调整更加科学、公正和合理,金东区实行农村水价听证会制度,并推行水价公开、水量公开、水费公开“三公开”制度,提高水价政策的透明度。

c. 利用水价的调节作用,增强农户的节水意识。金东区在水资源较丰富的区域,试行两部制水价,在分散式供水村和水资源较紧缺区域,推行用水定额管理(超定额累进加价)等制度,目的是通过水价的调节作用,增强农户的节水意识。

3.2加强行业和社会监督管理,完善工程养护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强对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经营管理者的监督,规范经营管理者行为,不断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快完善工程维护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根据区域分布,依托供水企业(或区域供水水厂),金东区成立了4个供水服务站,为全区集中式、分散式供水工程提供维修、技术咨询等服务。

3.3建立和完善水质监测网络,保障饮用水安全

金东区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网络,加强对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供水水质的监测和检测,并优化检测指标和监测频率[6]。根据区域分布,金东区布置了30个水质监测点,定时定期对供水水质状况进行监测,有效控制了供水水质。对水质不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导致或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的供水,金东区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督促经营管理单位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此外,还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宣传饮用水卫生和环境卫生知识,提高农民的饮用水安全意识。

3.4强化水源地保护,保证水源清洁

为保障广大农民的饮用水安全,金东区设立水源地保护公示制度和专人巡查制度,以清除污染源,并编制《金东区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制定防冻、防洪、防毒等防灾措施应急预案,落实工作责任制,建立信息监测报送体系和应急反应机制。

加强水源保护,确保饮用水水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全面改善农村饮用水状况的基础。对列入供水水源的山塘、水库,政府给予补贴,不再对外承包养殖,以保持水源清洁卫生。根据《金东区“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金东区区政府出台饮用水水源区域环境保护通告,确定水源保护区范围,设置保护区域界桩,将区域供水区的孝顺镇白溪水库、曹宅镇长山垅水库、岭下镇黄坞囗水库等9座水库作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保护区内设置告示牌,明确水源保护区内禁止堆置和倾倒工业废渣、生活垃圾、粪便和其他废弃物,禁止采矿、采石、取土,禁止从事畜禽圈放养等等[7]。通过这些措施,保护了饮用水水源区域范围内自然生态环境,保证了水源清洁,从而为农村提供优质的水源

3.5加强农村供水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金东区建立与各乡镇、各主要供水厂联网的农村供水信息化平台,及时掌握各供水工程的运行情况,以便加强调度管理,特别是在出现旱、涝、洪灾等灾害时能及时调度管理,保障农村饮用水的安全。

4建 议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整治农村环境,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饮用水安全工程是新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应作为公益性或准公益性产业来经营,并通过转变用水观念、提供技术支持、法律规范、行政保障等几方面来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稳定发挥效益、实现长效管理。

a. 转变用水观念。应从宣传着手,倡导科学用水,因势利导地采用多途径、多方式宣传饮用水水源保护和节水的重要性、有偿用水的合法性,从而转变农民用水观念。

b. 引入市场经营管理模式。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可以尝试进行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引入市场经营管理模式,以充分发挥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经济效益。

c. 加快制定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运作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目前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方面的技术规范较少,有关部门应加强调研,尽早出台有别于城市供水工程规范的行业标准,作为今后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d.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各级政府应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和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供水行业行为。法律法规的内容可涵盖水源保护、工程建设、经营管理、设施维护、法律责任等,使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能够长期发挥效益。

e. 相关部门明确职责、相互配合。根据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相关部门应落实各项管理职能,明确分工,加强沟通,相互协作,将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农村供水重要产业来抓,以发挥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长期效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证农民身体健康。

摘要:针对如何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发挥其长期效益的问题,结合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实际情况,在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从建立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主体,健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设立专项资金,落实优惠政策着手,建立一系列较为合理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并探讨了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的保障措施:建立科学水价机制,强化价格管理;加强行业和社会监督管理,完善工程养护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水质监测网络,加强水质监测和检测;加强水源地保护,做好防冻、防洪、防毒等防灾应急预案;加强农村供水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饮用水安全,安全工程,管理机制,浙江省

参考文献

[1]金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金东区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报告[R].金华:金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4.

[2]金华市婺东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金东区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R].金华:金华市婺东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村镇供水站定岗标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4]浙江省水利厅.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政策文件选编[G].杭州:浙江省水利厅,2004.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G].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07.

[6]GB/T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

饮用水安全工程 篇2

刘华邦

苍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苍溪 6284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农村饮水安全饮用水卫生状况,并进行监测分析,为水质改善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按照相关生活饮用水评定方法和标准分别在枯水期以及丰水期取样、保存以及检测,并根据相关饮用水标准检测评价检查结果。结果:所选取的132份水样中,其中全保护合格的水样66份,总合格率为50%。其中合格率最低的是细菌学指标.结论:在对饮用水检测中可以发现,水质质量不达标主要原因是细菌学指标超标,针对水质不达标的原因,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进行控制,可有效改善农村饮水卫生情况。【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饮用水;监测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001〒〒〒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001-01 为了有效保证农村用水卫生安全,保障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笔者在2012年开展某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饮用水卫生调查,对33个监测点分别在枯水期(3-4月份)以及丰水期(7-8月份)取样饮用水进行调查分析,并对饮用水的卫生安全问题进行测定,分析调查资料,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人员与采集【【选取某地疾病控制中心的取样采集以及检测人员,对其进行统一培训后,按照相关生活饮用水标准取样采集样本,并将样本妥善保存并将其送交到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检测,监测点33个,枯水期、丰水期采集出厂水、末梢水各1份,样品共计132份。

1.2【【检测项目【【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13项: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氨氮。

毒理学指标7项:砷、氟化物、铅、汞、镉、铬、硝酸盐。微生物学指标3项: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

与消毒有关的指标1项:根据饮用水消毒剂所用情况确定相应的指标,如游离余氯、二氧化氯。

1.3【【检测方法【【严格按照相关饮用水评定方法以及标准,检测水样的各项指标。1.4【【标准判定【【水样采集、保存、运输和检验按现行《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规定执行;水质评价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

执行。

根据生活饮用水相关指标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检测结果中其中一项指标不合格即判定为不合格水样;若指标均合格,则判定为合格水样。

1.5【【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统计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并采用t进行检验技术资料,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2 结果

2.1【【监测点基本情况【【共设立监测点33个。水源类型为地下水的有21个,占63.64%(浅井13个,泉水7个,深井1个);水源类型为地表水的有12个,占36.36%(江河水5个,溪水4个,水库水3个)。

在水处理方式上,完全处理监测点6个(市政供水1个、乡镇乡镇场镇供水站5个),沉淀过滤处理4个(农村自建水厂),仅消毒处理1个(学校自备供水),未处理22个(农村自建水厂)。消毒方式上,消毒处理的7个监测点中,二氧化氯消毒4个(市政供水1个、乡镇供水站3个),漂白粉消毒3个。

2.2【【总体检测结果【【通过对某地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枯水期和丰水期两个不同时期的进行检查可见,所选取的132分水样中,其中全部合格的水样66份,总合格率为50.0%,其中细菌学指标不合格率为43.2%(57/132),合格率为56.8%(75/132);毒理学指标合格率为100%;感官及一般化学指标不合格率为15.9%(21/132),合格率为84.1%(111/132)。

2.3【【单指标检测结果【【在检测的132份水样中,细菌总数合格率56.8%(75/132),总大肠菌群合格率59.1%(78/132),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为24.1%(13/54),浑浊度合格率86.4%(114/132),肉眼可见物合格率89.4(118/132),铁、锰合格率97.0%(128/132),其余检测指标合格率均为100%。

2.4【【枯水期、丰水期检测结果【【在检测水样中,枯水期、丰水期各66份,对各项指标检测可见,枯水期细菌指标的不合格率为28.8%(19/66),感官和一般化学指标不合格率0%,均显著低于丰水期的57.6%(38/66)、31.8%(21/66),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时期的毒理学指标检测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通过水质监测分析,可见农村饮用水水质较差,农村饮用水的水处理方式、工程类型、消毒方式等情况均存在不合理。其中饮用水处理方面,一些未经任何消毒、沉淀过滤处理的水直接投入使用,会对居民的生活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笔者选取我县于2012年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情况,从本次调查中可以看出,本次饮用水的综合率为50.0%,表明在农村饮用水中

其中一半的饮用水存在不合格情况,其中细菌学指标的合格率为56.8%,是三项指标中合格率最低的●[2]☆。在丰水期细菌学指标、感官和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率均低于枯水期,表明枯水期饮用水安全性较高,从研究中可以看出农村当前主要饮用水情况。

另外在输水的过程中,铁质的输水管道会因长期使用而出现老化受到腐蚀,而导致饮用水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这也是饮用水受到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3]☆。细菌学超标的原因是因为农村饮用水在饮用时,未做好完善的消毒处理措施,同时受到了生活用水、工业用水以及农业用水污染。

综上所述,在当前农村饮用水中,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卫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对农村群众进行必要的卫生意识教育,切实做好各项措施改善当前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情况,提高群众的水卫生安全认知,引导群众多参与到饮水工程管理以及建设中,保证农村饮用水的安全,保证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参考文献

饮用水安全工程 篇3

【关键词】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饮用水;监测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2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82-02

为了有效保证农村用水卫生安全,保障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笔者在2012年开展某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饮用水卫生调查,对33个监测点分别在枯水期(3-4月份)以及丰水期(7-8月份)取样饮用水进行调查分析,并对饮用水的卫生安全问题进行测定,分析调查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人员与采集 选取某地疾病控制中心的取样采集以及检测人员,对其进行统一培训后,按照相关生活饮用水标准取样采集样本,并将样本妥善保存并将其送交到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检测,监测点33个,枯水期、丰水期采集出厂水、末梢水各1份,样品共计132份。

1.2 检测项目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13项: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氨氮。

毒理学指标7项:砷、氟化物、铅、汞、镉、铬、硝酸盐。

微生物学指标3项: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

与消毒有关的指标1项:根据饮用水消毒剂所用情况确定相应的指标,如游离余氯、二氧化氯。

1.3 检测方法 严格按照相关饮用水评定方法以及标准,检测水样的各项指标。

1.4 标准判定 水样采集、保存、运输和检验按现行《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规定执行;水质评价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执行。

根据生活饮用水相关指标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检测结果中其中一项指标不合格即判定为不合格水样;若指标均合格,则判定为合格水样。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统计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并采用t进行检验技术资料,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 果

2.1 监测点基本情况 共设立监测点33个。水源类型为地下水的有21个,占63.64%(浅井13个,泉水7个,深井1个);水源类型为地表水的有12个,占36.36%(江河水5个,溪水4个,水库水3个)。

在水处理方式上,完全处理监测点6个(市政供水1个、乡镇乡镇场镇供水站5个),沉淀过滤处理4个(农村自建水厂),仅消毒处理1个(学校自备供水),未处理22个(农村自建水厂)。消毒方式上,消毒处理的7个监测点中,二氧化氯消毒4个(市政供水1个、乡镇供水站3个),漂白粉消毒3个。

2.2 总体检测结果 通过对某地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枯水期和丰水期两个不同时期的进行检查可见,所选取的132分水样中,其中全部合格的水样66份,总合格率为50.0%,其中细菌学指标不合格率为43.2%(57/132),合格率为56.8%(75/132);毒理学指标合格率为100%;感官及一般化学指标不合格率为15.9%(21/132),合格率为84.1%(111/132)。

2.3 单指标检测结果 在检测的132份水样中,细菌总数合格率56.8%(75/132),总大肠菌群合格率59.1%(78/132),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为24.1%(13/54),浑浊度合格率86.4%(114/132),肉眼可见物合格率89.4(118/132),铁、锰合格率97.0%(128/132),其余检测指标合格率均为100%。

2.4 枯水期、丰水期检测结果 在检测水样中,枯水期、丰水期各66份,对各项指标检测可见,枯水期细菌指标的不合格率为28.8%(19/66),感官和一般化学指标不合格率0%,均显著低于丰水期的57.6%(38/66)、31.8%(21/66),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时期的毒理学指标检测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通过水质监测分析,可见农村饮用水水质较差,农村饮用水的水处理方式、工程类型、消毒方式等情况均存在不合理。其中饮用水处理方面,一些未经任何消毒、沉淀过滤处理的水直接投入使用,会对居民的生活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笔者选取我县于2012年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情况,从本次调查中可以看出,本次饮用水的综合率为50.0%,表明在农村饮用水中其中一半的饮用水存在不合格情况,其中细菌学指标的合格率为56.8%,是三项指标中合格率最低的[2]。在丰水期细菌学指标、感官和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率均低于枯水期,表明枯水期饮用水安全性较高,从研究中可以看出农村当前主要饮用水情况。

另外在输水的过程中,铁质的输水管道会因长期使用而出现老化受到腐蚀,而导致饮用水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这也是饮用水受到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3]。细菌学超标的原因是因为农村饮用水在饮用时,未做好完善的消毒处理措施,同時受到了生活用水、工业用水以及农业用水污染。

综上所述,在当前农村饮用水中,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卫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对农村群众进行必要的卫生意识教育,切实做好各项措施改善当前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情况,提高群众的水卫生安全认知,引导群众多参与到饮水工程管理以及建设中,保证农村饮用水的安全,保证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鲁顺莲.高原地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12(4):552-553.

[2] 翟晓明.2010年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2,456(7):122-123.

饮用水安全工程 篇4

浙江省乐清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 瓯江口北岸, 全境平均水资源总量13.9亿m3, 其中地表水12.7亿m3, 地下水1.2亿m3。境内河流、山溪密布如网, 共1 758条, 河道总长约1 034km。有大小水库98座, 现有库容量10 132万m3。大多数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 注入乐清湾, 流程较短, 具有山溪特点, 遇到枯水期, 流量不多。多年平均地表水人均占有量为1 129m3, 柳乐虹地区人均占有量仅为690m3, 远远低于全国、全省和温州地区的人均水资源量[1]。截止2009年底, 乐清市农村饮用水安全人口约46.84万人, 饮水不安全人口约13.15万人, 农村饮用水安全普及率为78.08%[2]。

乐清市农村改水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已建成一大批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 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供水水源逐渐受到污染;管网老化严重, 设备工艺落后;工程运行管理经费不足;工程运行管理不规范;供水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 缺乏专业技术等, 使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功能不能持续有效发挥。

2 乐清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探索

2.1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落实责任主体

乐清市人民政府明确市政园林局为全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管理的主管部门, 市农村改水办公室受市政园林局委托具体负责全市农村饮水安全的全面工作, 对全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进行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 并落实补助经费的发放和管理。各镇 (街道) 成立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并且配备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监督员, 负责本辖区内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日常供水维护水源保护等工作[3]。村级供水站负责本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日常管理、维护、水质监测、水费收缴等工作。针对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不同投资模式, 根据“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确定所有权, 并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以政府投资兴建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 其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由镇 (街道) 组建的专门机构负责经营管理;以集体筹资投劳为主、政府补助兴建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 其所有权归集体所有, 由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组建的用水户协会负责经营管理, 也可以面向社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经营管理权等形式确定经营管理者;以个人、企业投资为主或者以股份制形式建设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 其所有权归投资者所有, 由投资者确定经营管理方式。

2.2 设立专项资金, 落实优惠政策

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具有较强的公益性, 乐清市政府设立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专项资金。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改造维护和日常运行管理, 以及用于水源地保护、水质监测、业务培训、饮用水安全工作考核等方面。市政府出台了《乐清市农民饮用水工程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 落实了不收取水资源费、运行电费给予优惠等政策,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水价调控手段, 既要让农民群众得实惠, 又要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良性运作, 持久发挥效益。

3 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的措施

3.1 建立和完善水质监测制度

水质监测是确保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的重要手段, 也是供水管理的重要环节[4]。2010年5月乐清市出台了《乐清市农村供水管理绩效考评办法》, 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网络体系得以基本建立。全市农村饮用水的水质监测实行定期检测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余氯、pH值、肉眼可见物, 各农村供水站每日检测一次。浊度、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三项常规指标每月检测一次。包含感观形状、化学、毒理学、细菌学等26项指标的水质全分析, 每年丰水期、枯水期各做一次。水质要求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相关标准。市卫生部门还不定期对全市农村饮用水水质进行抽样检测, 并将检测结果进行通报。

3.2 强化水源地保护

饮用水水源环境质量如何, 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5]。因此, 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关键是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为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 乐清市编制《乐清市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和《乐清市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 并建立水源地专人巡查制度和公示制度, 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分别设置保护区界牌、标志, 并在保护区内明令禁止有害废弃物的堆置, 禁止采矿、采石、取土, 限制有害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3.3 健全考核奖惩机制

乐清市委、市政府将农村饮用水工作列入各镇、街道年度专项工作考核, 根据《乐清市农村供水管理绩效考评办法》, 将农村饮用水工作与镇 (街道) 主要领导的政绩相挂钩。对农村饮用水工作突出的镇 (街道) 给予1~3万元的资金奖励;对运行正常、制度健全、水质达标的村级供水站给予0.5万元的经费补助。对饮用水工作重视不够、工作不力的镇 (街道) , 追究有关领导、供水监督员和有关人员的责任。通过对镇 (街道) 综合考评, 进一步提升了镇 (街道) 农村饮用水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4 完善水费收缴制度

乐清市实行有偿用水、计量收费的农村饮用水水费收缴制度。供水价格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的原则, 根据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不同模式, 科学合理确定水价。对于城市水厂延伸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 水价实行与城市居民同网同质同价的原则;对于乡镇中心水厂供水工程, 水价由乡镇或用水户协会确定, 但水价不得超过市政府设定的最高价;对于村级集中式供水工程, 水价由村级供水工程管理机构确定, 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3.5 加强行业和社会监督管理

加强对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运行进行监督, 以规范经营管理者的经营行为, 促使其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完善乐清市农村供水协会, 促进该社会团体与各用水户协会之间的联系、沟通和指导作用, 使该协会更加持续有效的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提供维修、技术咨询、水质检测、工程设计等服务。

4 建议与对策

4.1 强化宣传教育

采取多种形式, 加大力度宣传教育力度, 倡导科学用水, 普及农村饮用水安全知识, 增强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观念。让老百姓认识到饮用水水源保护和节水的重要性、有偿用水的合法性, 从而转变用水观念。

4.2 制定技术标准

目前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缺乏技术规范, 有关部门应加强调研, 加快制定和完善二氧化氯发生器、臭氧消毒器、压力过滤器及膜处理设备操作规程等一系列制度和标准, 确保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水的水质符合国家规定。

4.3 完善考核制度

各级政府应因地制宜, 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完善相应的农村饮用水安全考核制度。采取年度考核与季度考核、月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定期考核与抽查相结合的手段。对提高用水效率、节约用水以及工程运行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乡镇 (街道) 、村和个人, 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管理职责不明确, 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 制度不落实, 水费不收缴等管理状况混乱的乡镇 (街道) 、村给予通报批评和处理。

4.4 加强执法力度

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源污染的防治, 建立工商、水利、市政、公安、环保、卫生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 开展大规模的水源保护专项行动;明晰水利、环保、卫生部门饮用水安全保护职能;加强农村饮用水保护执法力度, 建立农村饮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监测数据要定期在主要媒体上刊登。根据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 落实各项管理职能, 发挥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长期效益,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保证农民身体健康。

5 结语

农村饮用水安全, 是保障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 也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解决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有力保障, 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

参考文献

[1]韩梅, 郑丙辉, 李子成, 等.主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评价与对策建议[J].环境科学研究, 2000, 13 (5) :31~34.

[2]乐清市农村改水办公室.2009年乐清市农村改水工作总结[R].乐清:乐清市农村改水办公室, 2010.

[3]浙江省水利厅.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政策文件选编[R].杭州:浙江省水利厅, 2004.

[4]刘亚男.我国饮用水安全的监管制度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2011.

饮用水安全工程 篇5

器进行灭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检验检测机构对劳动防护用品的检验检测遵循__原则。

A.真实、诚信

B.公正、公平

C.公平、诚信

D.公正、合理

2、__不属于安全验收评价方面。

A.评价对象的安全管理

B.评价对象前期对安全生产保障等内容的实施情况

C.评价对象的性质

D.评价对象的安全对策措施的具体设计

3、某单位编制应急预案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__。

A.由本单位工会领导组织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B.应急预案的评审均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安全监管部门组织

C.预案评审后,经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并上报有关部门备案

D.除评估本单位应急能力外,还评估相邻单位应急能力

4、以下不属于工矿企业类伤亡事故统计指标体系的是__。

A.工商企业伤亡事故统计指标

B.烟花爆竹伤亡事故统计指标

C.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指标

D.金属、非金属矿企业事故统计指标

5、__不属于事件树分析步骤。

A.判定安全功能

B.发展事件树和简化事件树

C.职工技能培训

D.确定初始事件

6、__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应由组织编制该措施的负责人向各工种施工负责人、作业班组长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A.单项工程

B.单位工程

C.分部工程

D.分项工程

7、粉尘的分散度是指粉尘整体组成中各种粒级的尘粒所占的百分比。粉尘组成中,小于__Pm的尘粒所占的百分数越大,对人的危害越大。

A.2 B.3 C.4 D.5

8、内审员培训是建立和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关键。应该根据专业的需要,通过培训确保他们具备开展编写体系文件、初始评审、__等工作的能力。

A.进行审核

B.体系策划

C.实践

D.制度制定

9、法律通过授权职代会、职工和__的监督来形成针对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内部管理机制。

A.矿山委员会

B.班会

C.工会

D.矿务局

10、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具备__。

A.生产条件

B.一切安全生产条件

C.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D.法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11、虽然某一个人也可能单独使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方法,但是这决不能称为__。

A.风险防范研究

B.劳动用品防护研究

C.作业条件危险性研究

D.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

12、某生产经营单位的市场部门正在开展合格供应商的选择评价,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1)的运行模式,该项工作属于体系运行的__阶段。

A.策划

B.实施与运行

C.检查与纠正措施

D.管理评审

13、安全是相对的,当风险低于某种程度时,则认为是安全的。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__。

A.因果连锁理论

B.系统安全理论

C.扰动起源理论

D.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14、__常用在桥梁或隧道人口前,以检验装备或碴石有没有超出正前方固定设备围砌的限界。

A.隧道检查器

B.山洞检测器

C.临界检查器

D.临界限界检查器

15、依据《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注册有效期满前__个月内,持证者应到原注册管理机构办理再次注册手续。A.1 B.2 C.3 D.4

16、空压站操作间的噪声应低于__dB。

A.65 B.75 C.85 D.90

17、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的影响因素确定为__项。

A.18 B.19 C.20 D.21

18、预案演示是对__的综合检验。

A.应急能力

B.素质能力

C.品德能力

D.动作灵活能力

19、管理层培训的目的是__,在推进体系工作中给予有力的支持和配合。

A.更新观念

B.强化风险意识

C.统一思想

D.提高管理能力

20、__是负刑事责任的依据。

A.具备犯罪构成的要件

B.具备犯罪构成的证据

C.具备犯罪构成的现场

D.具备犯罪构成的条件

21、设置固定的栅栏是__安全装置。

A.控制

B.自动

C.连锁

D.隔离

22、__是安全评价过程工作形成的成果。

A.安全评价结论

B.安全评价报告

C.评价单元划分

D.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23、行政相对人是指__。

A.行政管理的对象,亦称行政管理相对人

B.行政处罚的对象,亦称行政管理相对人

C.行政制约的对象,亦称行政管理相对人

D.行政管理的对象,亦称行政管理人

24、__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

A.系统原理

B.系统原则

C.人本原理

D.预防原理

25、吊篮脚手架属于__。

A.工具式脚手架

B.外脚手架

C.内脚手架

D.满堂架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学习实施《安全生产法》,应当掌握贯穿于全部立法过程和法律条文的指导思想和思路,这就是《安全生产法》的基本原则,该基本原则包括__。

A.人身安全第一的原则

B.预防为主的原则

C.权责一致的原则

D.社会监督、综合治理的原则

E.依法从重处罚的原则

2、精神病人在__或者__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以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

A.间隙能够辨认

B.不能辨认

C.不能控制自己行为

D.能够辨认

E.可以控制

3、职业健康监护对从业人员来说是__。

A.是法律赋予从业人员的权利

B.是一项预防性措施

C.是用人单位必须对从业人员承担的义务

D.是本质安全化的前提

E.是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4、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__等。

A.事件树

B.类比方法

C.事故树

D.对照、经验法

E.决策树

5、分级响应是指在初级响应到扩大应急的过程中实行的分级响应的机制。扩大或提高应急级别的主要依据是__。

A.事态发展趋势

B.事故灾难的危害程度

C.影响范围 D.控制事态能力

E.事故性质

6、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__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A.上岗前

B.在岗期间

C.离岗时

D.辞职以后

E.离开用人单位6个月以上又返回用人单位

7、在使用职业接触限值时,应注意__等。

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使用

B.最高容许浓度的使用

C.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使用

D.一般浓度的使用

E.对浓度没有特殊要求

8、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事故调查组除要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外,还应__。

A.认定事故的性质

B.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C.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D.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

E.执行事故责任追究

9、下列属于事故概况的是__等。

A.事故经过

B.事故教训和防范措施

C.结案情况

D.事故原因

E.事故时间

10、煤矿安全监察的方式包括__。

A.专业监察

B.重点监察

C.日常监察

D.专项监察

E.定期监察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

A.生产劳动防护用品的企业生产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取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

B.生产或者经营劳动防护用品的企业或者生产或经营假冒伪劣劳动防护用品和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C.进口的一般劳动防护用品的安全防护性能不得低于我国相关标准

D.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制,加盖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印章 E.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采用古代盾牌的形状,有“防护”之意;盾牌中间采用字母“S”表示“劳动安全”之意

12、固定资产损失价值应该按照__来计算。

A.损坏的固定资产,以修复费用计算

B.衡量经济损失的评价指标是否合理

C.报废的固定资产,以固定资产净值减去残值计算

D.报废的固定资产以前人经济损失率计算

E.固定资产的数额

13、露天矿作业一般采取的防尘措施有______。

A.采用湿式钻孔或干式捕尘

B.确保全面通风的主风扇连续运转

C.加强对司机室的防护

D.碎矿作业时采取密闭、通风、除尘的方法

E.设置水幕

14、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如果上路行驶的机动车__,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扣留机动车,并可以依法予以处罚。

A.未悬挂机动车牌的B.未放置检验合格标志的C.未放置保险标志的

D.未随身携带行驶证、驾驶证的E.未随身携带机动车登记证的

15、下列各项关于车辆轮对基本限度描述正确的是__。

A.车辆轮对内侧距离为1353±3mm B.车轮轮厚度客车≥25mm,货车≥23mm C.车轮轮缘厚度≥23mm D.车轮轮缘垂直磨耗高度≥15mm E.车轮踏面圆周磨耗深度≤8mm

16、预防原理的原则包括__。

A.偶然损失原则

B.因果关系原则

C.3E原则

D.本质安全化原则

E.动态相关性原则

17、一切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共同犯罪要件是__。

A.犯罪客体

B.犯罪主体

C.犯罪的客观要件

D.犯罪的主观要件

E.犯罪对象

18、国家现行的有关安全生产的专门法律有__。

A.《安全生产法》

B.《工会法》

C.《消防法》

D.《道路交通安全法》 E.《劳动法

19、实现冲压机械安全保护的根本途径是__。

A.采用复合膜、多工位连续模代替单工序的模具

B.提高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

C.履行安全人机原则

D.在模具上设置机械进出料机构

E.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20、生产经营单位应针对与所识别的风险有关并需采取控制措施的运行与活动,建立和保持计划安排或程序及其规定,提出并实施必要且有效的控制和防范措施,以确保制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得以有效、持续地落实,从而实现职业安全健康__的要求。

A.方针

B.目标

C.计划

D.方案

E.遵守法律法规

21、生产经营单位应首先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重点提供和描述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活动过程的__。

A.依据

B.方法

C.程度

D.要求

E.范围

22、以下列车按运输性质分可分为__。

A.军用列车

B.混合列车

C.行包快运专列

D.路用列车

E.抢险维修列车

23、建国以来,我国颁布并在实施的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中,以法的形式出现的有__。

A.安全生产法

B.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

C.劳动法

D.职业病防治法

E.劳动保护法

24、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做到__。

A.及时、准确

B.实事求是,尊重科学

C.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

D.处理责任人

E.经济制裁

25、评价粉尘爆炸危险性的主要特征参数是__。

A.爆炸极限 B.最大点火能量

C.最低着火温度

D.粉尘爆炸压力

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对策分析 篇6

【关键词】农村 饮用水安全 管理体系

一、引言

对于居民的身体健康而言,清洁的、安全的饮用水是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处理工艺水平低、硬件设备落后以及资金匮乏等问题,使得农村饮水问题一直本级政府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我国农村地区饮水工程主要以村级集中饮水工程和分散饮水工程为主,其中村级集中饮水工程占农村集中饮水工程超过90%。而村级集中式饮水工程中,多数为单一村供水,工程设施比较简陋,只有水源和管网,同时缺少水处理设施和水质检验措施。分散式供水工程则多数为户建、户管、户用,也是普遍缺乏水质检验和监测。

二、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政府加强对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投资力度,兴建了一大批饮用水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地区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压力。但是,伴随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地区也出现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为:

(一)工程建设标准不高,很难满足当下农村社会经济的需求。在农村地区,很多农村饮用水工程都是建于上个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由于受到当时资金和技术的限制,这些工程都比较简陋,工程指标不高。一方面,由于饮用水工程规模比较下,而当前农村居民饮用水需求不断增加,使得供需矛盾日益明显。另一方面,基于当时的技术工程指标,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之下,进一步降低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工程指标。

(二)设备比较陈旧,老化现象比较严重。由于兴建年代比较久远,一般都超过20年,同时,在农村地区对于相关设施的管理未建立比较完善体系,这加速了饮用水工程设备的老化。在这种情况之下,饮用水也就存在更多安全隐患,比如,水管的铁锈会影响水质、渗漏部位也会影响水质以及供水管口径较小影响水供给等问题。

(三)水体污染日益严重。目前,水体污染也成为威胁饮用水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几年,一些工业企业逐步向农村地区转移,伴随着乡镇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污染也不断向农村地区转移,工业废水、工业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气等,都对农村地区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有催生了更多的农业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

三、案例

石镇位于重庆市云阳县,地势东部高、西部低,地处低山丘陵区。其土地资源丰富,荒山草地开发利用价值大,同时森林覆盖面大,使得该地区比较适合发展养殖畜牧业。全镇幅员面积41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50个村民联组,总人口为15903人,农业人口14403人。目前,黄石镇拥有一座兴建于1992年水厂与2011年修建完工的一座水厂。

在饮用水安全方面,黄石是比较典型的案例,其水厂兴建于中国大规模改善农村饮用水基础设施的早期阶段。因此,大部分设施和设备已经陈旧老化、渗漏严重,并且设计规模小。另外,由于水厂处理工艺比较简陋,导致居民饮用水的安全存在严重隐患。同时,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在“十一五”期间,黄石的经济获得长足发展,比如,截止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75元,户均纯收入18700元。基于自身的现实情况,依据重庆市和云阳县的“十二五”规划,黄石镇制定一套重点发展养殖业的农村产业发展计划。显而易见,这会对当地饮用水提出更高要求,这也使得整合当地水资源和进一步规划饮用水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四、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措施

为了使得农村饮用水安全获得保障,保护农村居民的生命健康,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工作势在必行。

首先,建立农村饮用水管理体系。由于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饮用水工程需求越来越多,那么原来实施饮用水管理管理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其要求。本文认为该体系由三部分组成:第一,工程管理体系。为了保障饮用水的质量,农村地区应该建立比较完善的工程管理体系,比如,建立“调研——公开招标——监管工程业主——后期监管”工程体系,保证工程按照相关部门要求实施;第二,水质监测体系。在乡镇政府中,明确水质监测的职能,并且建立监测小组实施水质检验工作。另外,作为水质检验的技术支撑,县以及县以上单位成立相应的技术小组,定期到乡镇做水质监测的技术指导工作;第三,资产管理体系。随着农村饮用水工程不断增加,各级水利部门很有必要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固定资产实行分级管理和经营,并逐步建立起以效益为中心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固定资产经营管理体系。

其次,建立配套污水处理体系。对于饮用水安全问题而言,从水质源头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农村地区水污染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之下。本文认为,扩大或新建污水处理厂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铺设合理污水处理管道。一般而言,各地对于企业污水管理是比较重视的,但是,随着居民污水排放日益加大,应该加强居民污水处理的投入,比如,实施乡镇居民90%以上污水网管接入。

最后,建立更加配套资金管理体系。由于农村饮用水工程逐步增加,那么工程资金压力也会越发加大,因此必须建立相对应的配套资金支持体系。本文认为该体系由两部分组成:第一,主体工程基金。在饮用水工程中,大部分资金都是用于主体工程之中,这部分资金需求极大,但是对于一般乡镇财政而言,都不能满足其资金需求。因此,应该建立充分利用财政资金,同时有目地、有计划地引入民间资本进入该领域;第二,工程维修养护基金。对于饮用水工程的后期维修养护,应该建立水费收入、本级财政补足以及上级统一安排维修养护费体系,同时建立相应的维修费管理小组,以保证资金合理的运用。

五、结论

农村饮用水安全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通过建立农村饮用水管理体系、污水处理体系和资金管理体系,逐步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 水利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布.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S].2004.

[2]江结海,王海平.太湖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和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5):30-32.

[3]朱春霞.菏泽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探讨[J].山东水刊,2010(1):80-81,91.

饮用水安全工程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10个县区 (陈仓区、渭滨区、金台区、凤翔县、岐山县、眉县、陇县、千阳县、麟游县、凤县) 农村生活饮用水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1.2 监测点选取及采样

随机抽取10个县区225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调查供水点管理情况, 并在丰水期、枯水期采集出厂水、末梢水各1份水样进行检测。

1.3 检测方法

检测检验方法依据GB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测项目:感官性状4项: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一般化学指标9项:p H值、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铁、锰、硫酸盐、氯化物、耗氧量、氨氮;毒理学指标7项:砷、氟化物、铅、汞、镉、铬、硝酸盐;微生物指标3项: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共23项。

1.4 评价标准

大型集中式供水按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 中表1规定的限值进行评价;小型集中式供水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表4规定的限值进行评价, 表4中没有的指标按照表1规定限值进行评价。每份水样中, 有1项指标不合格者即判为不合格水样[1]。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调查结果

10县区总人口3 305 659人。其中, 集中式供水人口2 813 443人 (地表水水源供水868 611人, 地下水水源供水1 944 832人) , 分散式供水人口492 216人。集中式供水人口和分散式供水人口分别占85.11%和14.89%。

10县区118个乡镇中共有供水点1 538处, 其中集中式供水点1 265处, 分散式供水点273处。集中式供水点1 265处中, 水处理方式为全处理58处, 部分处理416处, 未处理791处, 分别占总数的4.58%、32.89%和62.53%。

2.2 水质各项指标监测结果

共采集水样900份, 其中枯水期450份, 丰水期450份。各项指标中, 色度、浑浊度、臭和味、p H值、锰、硫酸盐、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砷、汞、镉、铬等12项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 的要求。其他11项指标均不同程度超标, 900份水样中, 全部合格者651份, 总合格率为72.33%。见表1。

2.3 各县区水质合格率

各县区之间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0.28, v=9, P<0.01) 。平原县 (岐山县、眉县、凤翔县) 、山区县 (陇县、千阳县、凤县、麟游县) 、城三区 (金台区、渭滨区、陈仓区) 水质合格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χ2=105.93, v=2, P<0.01) 。进一步对平原县和山区县单独比较, χ2=47.65, P<0.01;对山区县和城三区进行比较, χ2=14.57, P<0.0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4 丰水期与枯水期水质比较

丰水期监测水样450份, 合格299份, 合格率66.44%;枯水期监测水样450份, 合格352份, 合格率78.22%。枯水期和丰水期水质合格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5.596, P<0.01) 。其中丰水期出厂水合格率为68.89%, 枯水期出厂水为78.22%, 两者比较, χ2=5.04, P<0.05。丰水期末梢水合格率为64.00%, 枯水期末梢水为78.22%, 两者比较, χ2=11.08, P<0.01。丰水期菌落总数超标率为3.56%, 枯水期超标率为0, 两者比较, χ2=14.32, P<0.01。丰水期总大肠菌群超标率24.89%, 枯水期超标率为14.00%;经检验, χ2=17.03, P<0.01。丰水期耐热大肠菌群超标率16.44%, 枯水期超标率6.67%;经检验, χ2=21.05, P<0.01。见表3。

2.5 出厂水与末梢水水质比较

出厂水监测水样450份, 合格331份, 合格率73.56%;末梢水监测450份, 合格320份, 合格率为71.11%。两者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67, P>0.05) 。丰水期出厂水监测225份, 合格155份, 合格率68.89%;末梢水监测225份, 合格144份, 合格率64.00%, 丰水期出厂水与末梢水比较, χ2=1.21, P>0.05。枯水期出厂水监测225份, 合格176份, 合格率78.22%;末梢水监测225份, 合格176份, 合格率78.22%, 两者无差异。

2.6 不同水源类型水质比较

不同水源类型的水质合格率, 水库水最高, 深井水次之, 沟塘水为0。不同水源类型水质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7.17, v=6, P<0.01) 。地表水148份, 合格73份, 合格率49.32%;地下水752份, 合格578份, 合格率76.86%;两者比较, χ2=46.86, 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丰水期地表水74份, 合格30份, 合格率40.54%;地下水376份, 合格269份, 合格率71.54%;两者比较, χ2=26.65, P<0.01。枯水期地表水74份, 合格43份, 合格率58.11%;地下水376份, 合格309份, 合格率82.18%;两者比较, χ2=27.31, P<0.01。见表4。

2.7 水净化处理情况

不同水处理方式水质合格率见表5, 经χ2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9.03, v=3, P<0.01) 。沉淀过滤组与完全处理组、未处理组、仅消毒组分别进行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26.18、62.65、4.17, P值分别<0.01, <0.05) 。

3 讨论

基本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集中式供水人口和分散式供水人口分别占85.11%和14.89%。而集中式供水点中采用了全处理方式进行水处理者仅占4.58%, 覆盖人口占39.51%。虽然宝鸡市农村居民大部分已享受到集中供水, 供水基本条件得到极大提高, 然而, 绝大多数供水点、多数覆盖人口仍未能实施全处理供水, 使多数农村居民不能真正享受到安全供水。

从水质检测结果可以看出, 宝鸡市农村集中供水水质总合格率为72.33%, 同时还有11项单项指标不同程度超标, 超标比较严重的指标依次为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硝酸盐、铁、菌落总数、氟化物等, 以微生物指标超标最为严重, 其中总大肠菌群超标率为19.44%。说明宝鸡市农村饮用水存在不同原因的各种污染, 而以微生物及有机物的污染最为严重。

有3个工程点的9份水样氟化物超标, 已确定为高氟水源, 纳入改造之中。

丰水期水质合格率低于枯水期水质合格率, 差异非常显著。出厂水、末梢水、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的水质合格率均是丰水期显著低于枯水期。说明水质的污染丰水期明显比枯水期严重。丰水期雨量充沛, 雨水冲刷地面污染水源, 微生物指标大幅提高[2]。

不同水源类型之间水质合格率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地表水与地下水、丰水期的地表水与地下水、枯水期的地表水与地下水, 其水质合格率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地表水水质合格率低于地下水。说明水质污染在不同水源类型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而且从不同角度都说明地表水的污染比地下水严重。

不同水处理方式水质合格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沉淀过滤组水质合格率最低, 与其他组分别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沉淀过滤组与完全处理组和与仅消毒组有差异是应该的, 与未处理组之间的差异是违反逻辑关系的, 说明沉淀过滤组水质合格率反倒低于未处理组, 进一步说明沉淀过滤处理方法可能未能按要求实施或实施未能产生效果或因为主要污染是微生物污染而仅仅进行沉淀过滤未进行消毒的处理是没有效果的。

完全处理对水质的污染未能起到消除作用, 进一步分析显示, 完全处理的23个点之中, 有12个点按要求进行水质处理, 而另外11个点未按要求进行处理;按要求处理的12个点之中的48份水样, 有13份水样超标, 其超标率27.08%高于未处理组的超标率21.75%, 但2组超标率无差异, 均属未处理水平。说明按要求进行了完全处理的水质未达到处理效果, 可能未能按要求规范的实施处理, 或者没有落实处理措施。

各县区之间的水质合格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自然区域之间水质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不同区域水源类型不同而造成污染的不同, 同时并不排除各县区在水源及供水管理上存在的差异。

水质污染的原因主要是水源未能得到保护或保护措施不到位;大部分供水工程建设之初即没有水质处理消毒设施;即使有水质处理消毒设施的工程点也未按要求实施处理消毒, 进行处理消毒的也没能按照规范进行处理消毒, 未达到处理消毒的效果。

4 对策

针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以下对策:①进一步加大投入, 开展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 早日使农村居民全面享用集中工程供水。②新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一定要做好水源的选址工作, 确保水源地环境没有污染, 水质合格;新建、已建工程均要经常加强水源地保护, 充分进行水源防护处理, 周围30 m半径范围内不得存在农田、草垛、废旧房舍、村民生活区等污染源, 更不能有工厂、厕所、畜圈、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存在而造成污染。③新建工程一定要设计水处理消毒设施, 已建工程没有饮水处理消毒设施的一定要增加水处理消毒设施, 确保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向农村居民供应经过处理消毒的合格饮水。④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 建立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 特别是饮水处理消毒必须经常坚持, 绝不可流于形式。⑤政府有关行政部门, 要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纳入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之中, 定期 (一年至少2次, 丰水期、枯水期各1次) 对监测点饮用水水质进行检测分析, 及早发现新的污染, 及时采取预防补救措施;经常检查供水点, 要求供水点具有饮水消毒设施, 坚持正确有效地对供水进行消毒处理;供水管理人员要持健康证明上岗;经常保持水源地周围无污染及清除可能造成污染的各种因素。⑥丰水期、地表水水源、水质合格率较低的县区更要加强对水源地保护、供水的管理和监督监测工作, 减少水质污染。⑦广泛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科普知识宣传教育, 增强农民群众水资源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 提高农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意识, 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质量和防病效果[3]。

参考文献

[1]GB5 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

[2]张国平.晋城市农村安全工程饮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0, 26 (6) :600-601.

饮用水深度处理工程设计实例 篇8

1 水质水量

根据原有实验室场地情况,设计处理水量45 t/h,原水是自来水。水质情况见表1。

2 饮用水深度处理的工艺流程

原水→砂滤→碳滤→软化器→一级保安过滤→一级RO→二级保安过滤→二级RO→氧化→超滤→(桶盖及桶清洗消毒)→自动灌装→成品→(检验)→合格入库。

经过上述过程处理,可有效去除水中的颗粒、悬浮物、胶体物质、微生物、病菌、色素、气味、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其中臭氧具有非常强的消毒能力,可以摧毁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病毒,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3 主要处理设备

3.1 石英砂过滤器

设置1台,规格为Φ2 500×3 000抛光式不锈钢,进水压不大于0.6 MPa,处理水量45 t/h,出水浊度不大于5 NTU,反冲洗每班(1班/日)1次,测浊度每班2次(用浊度仪)。

3.2 活性炭过滤器

设置1台,规格为Φ2 500×3 000抛光式不锈钢,进水压不大于0.6 MPa,处理水量45 t/h,CODMn去除率不大于5%,反冲洗每班1次,每周测1次,用氧化还原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

3.3 软化过滤器

设置2台,规格为Φ2 000×4 000抛光不锈钢,进水压不大于0.6 MPa,处理水量45 t/h,出水碱度不大于2.0 epm,10个运行周期后,再生前要先进行反冲洗,每年补充树脂1次,每年清洗再生桶1次,硬度每班测4次,EDTA络合滴定法。

3.4 保安过滤器

一级3台,二级3台,共6台,规格分别为Φ250×1 200,Φ220×700,Φ600×1 400抛光式不锈钢,出水量分别为9 t/h,4 t/h,18 t/h,进出口压差不大于0.1 MPa,当进出口压力表压差值不小于0.1 MPa时,设备内部清洗,同时调换全部滤芯。

3.5 渗透机

3.5.1 一级渗透机

设置3台,规格为Φ4 000×1 200×1 750,Φ500×1 600×750,Φ5 000×800×1 700。进水压不大于0.12 MPa,处理水量分别为9 t/h,3 t/h,18 t/h,出水导电率不大于80μs/cm,每2 h测1次,每班在运行前冲洗5 min~10 min。反渗透膜型号为BW4040,CPA3-8040。

3.5.2 二级渗透机

设置3台,型号规格同前。出水量4 t/h,2 t/h,10 t/h。出水电导率不大于8μs/cm,pH=5.2~6.8,电导率每2 h测1次。

3.6 氧化塔

设置1座,型号为YHT-500,规格为500×4 000抛光式不锈钢,出水量5 t/h,工作压力不大于0.04 MPa~0.08 MPa,进气压力0.4 MPa~0.8 MPa。臭氧发生器型号为XY-3(Φ1 700×600×1 340),12O3g/h~14O3g/h,臭氧浓度0.1 mg/L~0.4 mg/L,用比色法每4 h测1次。

3.7 钛精密过滤器

设置2台,规格为Φ220×700,Φ300×900抛光式不锈钢,出水量16 t/h,金属钛滤芯,型号Ti,规格长度500 mm,0.2 u。测定菌落总数。

3.8 全动拔盖机

设置1台,型号C,规格Φ2 000×500×1 800。拔盖能力300桶盖/h~800桶盖/h,拔盖气压:0.5 MPa~0.6 MPa,用气量:一个往回0.001 9 m3,电机功率0.37 kW。

3.9 自动灌装机

设置3台,型号为QGF-100,QGF-200,QGF-300,规格分别为Φ4 700×1 500×1 800,Φ4 800×3 000×1 900,Φ2 300×1 250×2 250,功率分别为3.1 kW,3.2 kW,4.0 kW,灌装能力2 t/h,8 t/h,10 t/h。

4 发展与运行情况

本厂从1999年7月开始筹建,设备及场地装修总投资30余万元,于当年8月正式投产经营桶(18.9 L和11.3 L)装水。如今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和产品的开发,设立了全市一流的饮用水自检室,各种检验设备齐全。2002年,我院与武汉大学共同开发研制的麦化石矿化水,经中国科学院水生物研究所和同济医科大学检验,完全符合《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现已批量生产“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并受到广大用户的高度评价。2006年,该厂又添加了一套瓶(550 mL和350 mL)装水生产线,销量很好。在运行期间,技术检测部门的测试结果见表1。由技术检测数据可见,出水水质完全达到了要求。

该厂的运行费用为2.5元/桶(18.9 L),其中人工费1.8元/桶,水费0.12元/桶,电费0.58元/桶。

5 结语

1)采用产、学、研模式,生产实际产品,为老师们提供了研究场所,同时也为兄弟院校提供了可参考性

2)本工艺浪费水量大,生产1桶纯净水需要约3桶原水,即利用率为33%,洗桶水、洗桶盖水、反渗透水等废水,正在设想回用冲厕所或绿化用水。同时,我们也正在研究节水的措施。

摘要:针对小康牌纯净水厂原水的情况,采用过滤→软化→过滤→氧化→超滤处理工艺对其进行了处理。工程实践表明,采用该处理工艺流程处理后,水质完全达到了技术监督部门的要求,该文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关键词:纯净水,深度处理,设计实例

参考文献

[1]许保玖.给水处理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67-70.

探究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篇9

从整体角度分析, 我国农村饮用水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分别是地下水与地表水。据国内各大报道近几年我国环境污染、水污染日益严重,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日渐显露。当前农村饮用水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地下水水质指标本底过高, 如砷、氟化物等;因受生活污染的影响, 地下水水质受到影响, 如硝酸盐等指标超标;因受工业污染的影响, 地下水受到中金属的污染。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关系到居民的身体健康, 所以需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 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以此保证农村居民饮用水的安全。

2农村饮用水安全不利因素

2.1农村饮用水污染源问题

2.1.1农业生产造成污染

农业是农村发展的基础与保障, 在农业生产方面存在两方面的因素。 (1) 在农业生产过程之中, 由于农民不合理使用化学添加剂, 如氮、磷等营养元素, 或者无机物质超出水体净化的能力, 导致受到污染的水体通过渗透影响农村饮水安全。 (2) 在农业用水过程中最为主要的方式便是灌溉用水, 但是由于农业用水的损失比工业用水所造成的损失比较多, 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淡水资源得到匮乏, 导致天然资源下安全水资源的转换速度变大, 这对农村饮用水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2.1.2农村生活不合理造成污染

农村生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同样是引起不安全用水的主要因素, 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生活废水与生产垃圾的不合理回收造成水资源污染[2]。部分地区农村将生活废水排入到池塘、河道之中, 导致池塘河道得到荒废, 这种情况会导致水资源与周边环境遭受破坏。

2.2不同水质水源水问题

从地形角度分析, 我国饮用高氟水的地区包括华北、华东、西北等, 该类地区因长期饮用高氟水, 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地方性氟中毒事件, 比如像氟骨症等, 该类疾病的出现威胁了居民的身体健康。另外, 我国饮用铁锰水较多的地区包括在内蒙古、湖南、吉林等地区, 如果长期饮用铁锰水, 则会引起人体恶化改变, 如癌症与畸变等。我国饮用苦咸水的地区包括华北、西北等地区, 如果居民长期饮用高砷水, 则会引发各类心血管疾病。

2.3缺乏对农村饮用水的认识

现如今国家正在构建和谐社会, 农村饮用水的安全性关系到社会的整体发展。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 由于受到外部因素与内在环境的影响, 当地政府对农村饮用水的重要性不理解, 认为农村饮用水取之不竭, 用之不完。甚至部分管理人员认为适当的污染不会对农村饮用水造成危害。在这一思想观念下, 农村地区没有设置专门的农村饮用水宣传部门、监测部门以及管理部门, 在农村地区也没有设置专门的垃圾投放站以及针对性的污水排水制度, 这样一来, 导致农村饮用水问题岌岌可危。

3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解决方法

3.1控制污染源

从某种角度分析, 农村地区是我国环保监管比较薄弱的地区, 所以要想真正控制污染源最为主要的任务便是制定饮用水保护制度, 将分散的农村饮用水源地位提升, 并依据实际发展现状划分保护区, 并且要严格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基本要求加强保护。此外, 当地政府需要强化对农村饮用水的保护, 比如在保护区内不得设置污水排放区, 生活污水经过收集进行集中处理, 对部分地区使用化肥农药的比率进行严格控制, 避免从事各种高污染工业活动, 以此来保证农村饮用水水源不会受到污染与破坏。

3.2针对不同水源选择合理给水处理技术

3.2.1铁锰较多地下水处理

通常情况下, 地下除铁的方法有非常多, 比如空气自然氧化、 接触催化氧化等, 除锰方法包括生物氧化、自然氧化、接触氧化法等。在对铁锰较多地下水处理的时候, 可以选择离子交换法, 该方法与其它方法相比较, 不仅效果好, 投资少, 并且易于控制。

3.2.2苦咸水地下水处理

从农村经济情况角度分析, 在处理苦咸水地下水时可以采取反渗透预处理, 该处理技术结合了反渗透技术的优点, 在处理苦咸水的时候, 还需要结合超滤作为预处理的反渗透处理方法。

3.3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卫生教育

为进一步做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相关领导人员需要提高思想认识, 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基础, 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 还需构建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在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中提高对农村饮用水保护与管理的认识。此外, 各地政府还需要加大对饮用水安全的宣传力度, 比如利用宣传标语、宣传图片的方式, 让广大村民清楚认识到安全用水的重要性。或者在必要的时候邀请部分专家进行讲解, 针对一些卫生用水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以此提高农村居民安全用水意识。

4结语

综上所述,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的序幕已经拉开, 而积极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成为了当前最为主要的问题。为进一步保证农村居民安全合理的用水, 则需要对水源污染进行控制, 并采取相关的措施与技术加强保护。此外, 还需从政府角度进行分析, 从农村饮用水安全制度、供给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考虑与分析, 以此用来保证饮用水的安全性。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与探究, 针对性的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 并提出解决方法, 为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奠定基础与保障。

参考文献

[1]季寅星.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浅谈[J].农民致富之友, 2015, 06:9+31.

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探讨 篇10

1.1 农村饮水安全的含义

关于水质, 符合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规定的为饮水安全, 符合《饮用水准则》规定的则为饮水的基本安全。关于水量, 每人每天能获得不少于40L~60L的水量为安全, 不少于20L~40L的水量为基本安全, 关于方便程度, 通过人力去取水往返时间低于十分钟的为安全, 低于20min的为基本安全。关于供水水源的保证率, 供水水源的保证率达到95%以上的为安全, 达到90%以上的为基本安全。

1.2 保证农村饮水安全的意义

1.2.1 保证农村饮水安全, 影响国家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

水是生物生命的源泉, 跟人们的生活、生产紧密相关。如果农村的饮水不安全, 势必会造成群众恐慌, 对政府不再信任, 从而造成社会不稳定。

1.2.2 保证农村饮水安全, 也影响实现小康社会的效果

我国要想全面步入小康社会, 当然少不了农村的小康, 而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则是检验是否步入小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能够衡量农村居民是否有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而农村的饮水安全正是生存环境是否安全舒适的必备条件。因此, 为了全面步入小康社会, 必须保证农村饮水安全。

1.2.3 保证农村饮水安全, 也影响实现和谐社会主义的成果

要做到社会公平正义, 就必须公平合理的分配社会资源, 但农村的自然条件毕竟有限, 通常无法得到跟城镇同样的待遇。因此, 保证农村饮水安全, 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2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如今, 我国农村饮用水的发展水平还比不上发达国家。据调查, 我国仅有66%的农村饮用水符合饮用水的标准, 有34%的不符合标准, 有资料显示, 我国有超过3亿人的饮用水不安全, 有1.9亿人的饮用水的有害物质含量超标。饮用水中砷、氟的含量超过标准, 就会造成各种地方病, 从而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

2.2 影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的因素

2.2.1 农业废弃物的不合理回收利用

农作物的秸秆是农业生产中主要的废弃物之一, 而这些废弃物由于没有得到合理的回收与利用, 随意堆放, 随着雨水的冲刷, 很容易冲入河道或是渗入水体, 对水质造成污染。

2.2.2 化肥、农药使用不合理, 人畜粪便随意排放

由于化肥和农药使用不合理, 导致农村水质受到污染, 从而影响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同时人畜粪便的任意排行, 也会导致水质受到污染。近些年, 我国养殖业和畜牧业的迅速发展, 污染的产生量也不断增加, 而对这些产业带来的大量畜禽粪便没进行较好的处理, 从而对水质造成极大的污染。

2.2.3 农村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工业污染

首先, 我国大部分农村自然条件太恶劣, 有些地方土地干旱、沙化较严重, 有些地方的由于地质条件的限制甚至不适合打井取水。其次, 由于农村的基础设施不先进, 普遍缺乏垃圾清理系统和排水系统, 再者, 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通常将厂址置于农村地区, 而有些农村, 由于自身经济条件落后, 于是想法设法的招商引资, 不对项目进行环评, 盲目的接受开发项目, 这便造成对农村饮用水受到极大的污染。

2.3 农村饮水安全所存在的问题

2.3.1 农村环境保护法规不健全, 环境监督管理环节薄弱

现有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重在保护城市的环境, 各类法律法规, 没有一个不是偏重对城市的环境进行保护和污染防治, 而对农村的水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是少之又少, 只是对农村的环境保护有一些零星的规定。再加上农村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环节还很薄弱, 特别是一些基层的环境保护监督部门, 它们受技术、资金、人员的限制, 通常无法较好的履行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职责。

2.3.2 在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上认识不够

某些地区的部分领导对饮水安全的问题认识不够, 无法清醒的认识饮用水安全隐患, 一些农村的改水工程由于技术、资金和其他问题而并未实施, 或是已建立的饮用水工程由于技术、资金等问题而被迫中止。并且在农业的生产方式上, 一直采用的粗放式的农业生产方式无法很快的转变为先进的集约式的生产方式, 如果从根本上转变生产方式, 又从何谈起农村饮用水安全和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呢?

2.3.3 农村未实行饮用水的水质监测

目前只在全国的重点城市和重点水域进行水质监测, 而在农村地区, 由于规模小、水源较分散, 要想实行饮用水的水质监测相当困难。

2.3.4 技术不够成熟

由于有些技术不够成熟, 无法开展对农村水源地保护进行研究, 对一些譬如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 要想在科技力量如此薄弱的农村推行节水措施, 时机还不够成熟。

3 保证农村饮水安全的措施

3.1 在法律法规上

首先, 要修改《水污染防治法》和《环境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 加入一些关于农村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 制定一些关于农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和无害化处理的标准, 以及制定关于农村饮水安全的法规。其次, 调整各乡镇的企业布局, 淘汰那些落后的企业, 同时在人口比众多的乡镇, 修建污染收集和处理的工程, 同时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兴建污水处理和下水道系统, 并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各级政府负责农村水污染的防治设施制度。再者, 要实行农村饮用水的水源监测, 要在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环境卫生监测站和卫生防疫站的法律责任和地位, 同时还要制定对饮用水进行全程监测的制度, 即是明确规定供水、制水、取水。最后, 要建立完善的饮水安全的预警与应急机制, 建立对事故进行监测、报告、调查和处理的制度, 对将有可能发生或已发生水污染事故的地区加强监管, 并制定处理突发的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措施, 并明确责任, 统一发布关于水污染事故的信息。

3.2 在政策扶持上

首先, 由于农民群众普遍对环境保护认识较少, 因此需要广大的环境保护工作者和志愿者, 采用各种不同的宣传形式, 提高农民群众来保护环境的意识。其次, 在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上, 需要加大扶持力度, 要保证用在农村环保基础实施建设上的款项专款专用, 用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使农村的饮水工程与环境保护工程不再因为资金缺乏问题而被迫停工, 同时改善农村环境保护基层部门的办公条件。再者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成本, 建设一个生态农村, 同时在农村广泛推广沼气, 还要加大对农村禽畜粪便、秸秆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力度, 使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向集约式转变。最后, 在法律上要授于相应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发布环境信息的权利, 以便于农民群众及时查阅, 并将乡、县各级环境信息进行联网, 另外要制定听证会制度, 让农村群众也能参与到环境管理和决策中, 同时乡政府也得积极征集和听取广大农民群众的建议和意见, 在做决策时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建议与意见, 但切勿将听证会趋向形式化, 要实行主管领导的“首问责任制”, 明确各项责任, 充分保证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权和知情权。

摘要:本文在农村饮水安全的含义和意义的基础上, 分析了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了保障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巧.浅议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J].现代农村科技, 2012 (21) .

[2]龚云, 陈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解决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0) .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安全用水主题班会课件 下一篇: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