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共8篇)
篇1: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工程设计
班级:09系统一班 姓名:姜培 学号:20091325037
【摘要】: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其中气象灾害或与气象有关的灾害造成失占整个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70%以上。气象灾害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特别是重大的灾害性天气对国民经济、群众生活以及国家安全所造成的损失更为直接,带来的灾难更为深重。我国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6%。加强对气象灾害的预警,将气象预警信息及时、准确、最大范围的传达到需要预警的地区,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论文主要针对公众聚集场所和广大农村及偏远山区预警信息的覆盖发布目标。试图建立起有针对性的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并设计完成信息发行终端设各,文字显示和语音播报预警信息,达到预警目的。针对人群聚集的公众场所预警信息发布形式单
一、效果差、无法语音播报等问题,设计和实现了基于GSM网络的气象预警LED屏信息发布子系统,主要功能是通过中控平台控制,将气象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在各个需要预警地区的LED屏上文字滚动显示,同时利用文语转换,同步播放语音信息,达到预警目的。针对广大农村及偏远山区预警信息无法覆盖、预警接收设备欠缺的问题,同时由于这些地区可能无GSM网络覆盖,或LED屏不便安置等原因,设计和实现了基于无线广播网的气象预警专用调频接收机信息发布子系统,主要功能是通过中控平台控制,利用调频多工在RDS信道上传播预警信息和控制信息,使具有RDS功能的专用接收机接收顶警文字信息并自动跳转到预警频道。达到预警目的。
一、气象灾害的涵义及气象灾害的破坏性
大气变化产生的各种天气现象对人类的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失,称为气象灾害。诸如狂风刮倒房屋;暴雨引起洪涝淹没田地:长期无雨形成干旱,枯死庄稼,渴死人畜:高温酷暑和低温严寒造成病人增加、死亡率增高;雷电击死击伤人畜或引起火灾等等。气缘灾害可分为天气灾害和气候灾害。天气灾害是指一次天气过程,如某一次热带气旋、某一次暴雨、某一次龙卷风等造成的灾害。气候灾害是指气候异常而造成的灾害。如该下雨的季节不下雨,该冷不冷,该热不热等反常天气现象的出现,导致人类及动植物的不适应,.影响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活动,危及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
气象灾害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特别是重大的灾害性天气对国民经济、群众生活以及国家安全所造成的损失更为直接,带来的灾难更为深重。根据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的统计: 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等发生全流域性特大洪水,全国29个省(区、市)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受灾严重的有11个省(区、市),全国因洪涝灾害受灾人口达1.8亿人(次),成灾l.2亿人(次),因灾害死亡4150人,紧急安置转移1839.3万人,经济损失达2550亿元:2003年,淮河流域特大洪水因连续强暴雨过程而形成,经济损失达285亿元。上述列举的实例表明,气象灾害,特别是重大气象灾害造成损失是相当巨大的。因此,重视气象灾害的预测、预报及防御,加强对气象灾害的预警,最大限度降低气象灾害损失刻不容缓,如何将气象预警信息及时准确的传达到灾害发生地,最大程度的降低灾害损失,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气象预警系统的建立
1、系统建立的目的
气象预警系统建立的主要目的就是改善传统的气象预警发布模式,将气象预警信息制作与发布实现一体化,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工序,使预警信息发布流程大为简化。
2、系统主要功能
气象预警发布系统是集实况监测、天气分析、气象预警信息制作、发布及查询于一体的气象业务应用平台。其主要功能为制作气象预警信息,并以LED显示屏、收音机、文本、手机短信、“12121”文件以及网页的形式发布。
论文设计和实现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利用中控平台统一管理预警信息,两个子系统分别利用GSM网和无线广播网进行通信,各自针对不问人群和不同场所,互相补充,达到预警信息的最大覆盖,为推进气象预警发布工作的实施提供了一种方案和思考,同时对两类子系统的设计方案、硬件构成、功能实现及预警信息发布的控制和实施过程等关键问题,给出了设计方法和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不断发生,在目前的科技条件下,还不能准确预报气象灾害。为尽量减少灾害夺去人们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各国都在寻求有效地气象灾害预警机制。
莫斯科气象局预测或监测到灾害天气时,将气象信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特别是电台及时将有关信息传达给大众。德国“危机预防信息系统”(DENIS)是一个开放的互联网平台,提供各种危急情况下如何采取防护措施的信息,为在灾害临近前尽快通知公众预警,德国在2001年10月开始运行一套新型卫星通信系统。通过卫星,然后通过电台、电视台传播出去,速度只需几秒钟。韩国消防防灾厅实施对灾害多发地区的居民实施手机文字和语音短信发向灾害警报的方法,减少居民因无法接到灾害信息而受到的损失,在山谷等手机信号难以覆盖的地方,增设自动警报设施。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在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应用水平也较低,特别是,可实时监控、便于业务化管理的综合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的建立,以及专用气象预警接收设备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山东省为加强突发公共事件预警能力,利用人民防空警报系统发布灾情警报。广东、陕西、河南等其它省基本通过手机短信、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媒体进行公众预警。近两年各省也在研究利用电子显示屏发布预警信息的方式。
3.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概述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可概况为三个方面:信息发布端软件设计,LED屏子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实现,专用接收机子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实现。
论文针对不同人群和不同场所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工作的实际需要,设计和实现了两个子系统,其中气象预警LED屏信息发布子系统基于GSM网络,主要针对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接收终端嵌入手机模块、语音转换模块、信息采集模块,由主控板统一控制,预警信息通过GSM网络与发行中控平台通信:气象预警专用调频接收机信息发布子系统基于无线广播网络的RDS和SCA技术,主要针对广大农村及偏远山区,接收终端嵌入RDS和SCA的解码器,预警信息通过无线广播网与中控平台通信,论文主要讨论了这两类子系统的设计方案、硬件构成、主要功能及预警信息发布的实现过程。同时,介绍了对两类子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和监控的预警信息发布中控平台。论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包括:
讨论了系统信息发布端的软件设计和通信建立,在接收端硬件设计和软件实现的基础上。实现了由中控平台统一管理预警信息,两个子系统各自针对不同人群和不同场所分散发布,互相补充的预警综合系统,达到预警信息的最大覆盖,为推进气象预警发布工作的实施提供了一种方案和思考。
针对人群聚集的公众场所预警信息发布形式单
一、效果差、无法语音播报等问题,设计和实现了基于GSM网络的气象预警LED屏信息发布子系统,主要功能是通过中控平台控制,将气象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在各个需要预警地区的LED屏上文字滚动显示,同时利用文语转换,同步播放语音信息,达到预警目的。
针对广大农村及偏远山区预警信息无法覆盖、预警接收设备欠缺的问题,同时由于这些地区可能无GSM网络覆盖,或LED屏不便安置等原因,设计和实现了基于无线广播网的气象预警专用调频接收机信息发布子系统,主要功能是通过中控平台控制,利用调频多工在RDS信道上传播预警信息和控制信息,使具有RDS功能的专用接收机接收预警文字信息并自动跳转到预警频道。达到预警目的。全文有5个章节组成,各章主要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大致介绍了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现状,初步介绍了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介绍了该系统建设的需求情况,分析了系统的总体结构,特别对本论文重点研究的两个子系统的信息发布总方案进行了概要性的说明。第三章:系统发布端设计,介绍了信息发布中控平台的结构和功能,说明了中控平台对子系统信息发布过程的建立和信息管理的功能实现。
第四章:总结,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概括性总结,对下一步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
四、总结
气象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提高气象预报能力,加强灾害预警,将气象灾害预报的信息最早、最及时、最有效的传递到需要预警的地区,告知人们做好准备。是降低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
论文主要针对公众聚集场所和广大农村及偏远山区预警信息的覆盖发布为目标。对信息发行端软件设计,有针对性地对基于GSM网络覆盖的LED屏发布端和GSM覆盖不到的调频接收的发布端设计及软件实现等方面做了尝试。实现了在一个信息发布平台对气象预警信息集中统一收集处理和发布,集中管理和监控。利用两个子系统分布式将预警信息针对性的发布到不同场所不同人群中去,文字显示和语音播报预警信息,达到预警目的。
论文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基于GSM网络及调频接收机信息发布端软件设计,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技术阐释。
信息发布端软件设计的过程就是信息发布中控平台的建立过程,论文介绍 了中控平台的系统架构、功能组成、数据流程等情况,特别对中控平台如何与 子系统建立连接,如何将预警信息发布到达接收终端,如何统一管理子系统进 行了说明。
基于气象预警发布系统设计就是系统平台的建立和软件设计与实现的过程,论文介绍了系统体系架构及技术架构、数据采集和处理、软件设计与实现等情况,特别对系统体系架构进行了详细说明。
参考文献
1、马鹤年,沈国权1气象服务学基础[M ] 1北京:气象出版社,2、程也.天气灾害的社会影响促使人们更加重视天气服务[J].气象科技, 1999 , 29(1):65.3、林卓宏, 梁敏妍, 卢炳源.气象防灾减灾项目可行性评价[J].广东气象, 2008, 20(2): 40-42.4、张银河, 崔少萍.本地暴雨预警信号效果评定初探[ J].广东 气象, 2008, 30(2): 49-51.5、骆继宾.美国的无线防灾预警系统-NWR [ J].气象知识,2006(1): 33-35.6、袁丽军, 粟华林.探讨气象短信的发展之路[J].广西气象,2006,27(3):40-42.7、王明洁, 曹春燕, 孙向明.深圳市短时、临近气象预报、预警业务系统简介[J].广东气象, 2006, 28(3): 40-42.8、张小丽, 孙晓铃, 曾汉溪.不同地点不同下垫面的高温特征及预警信号发布[J].广东气象,2006,28(3): 34-37.
篇2: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唐山市气象台 于志明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3号)提出:“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是防御和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基础”。“加快构建气象灾害实时监测、短临预警和中短期预报无缝衔接,预警信息发布、传播、接收快捷高效的监测预警体系。力争到2015年,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15—30分钟以上发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以上”。近几年,唐山市气象局非常重视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信息发布系统的建设,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有很大提高,减少了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为唐山市的防灾减灾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人通过一年来的调查和体会,认为唐山市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信息发布系统有必要根据新形势和新要求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一、唐山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及信息发布系统的现状。
1、气象灾害实时监测系统。
唐山市气象局近年来建设了200来个两要素区域自动气象站、三个海岛自动气象站、一个海上大浮标自动气象站,五套GPS水汽观测设备,安装了五套闪电定位仪和大气电场仪,安装了风廓线雷达。部分县(市)自主建设了一些六要素区域自动气象站和小气候观测站,唐山、遵化、迁安三地购置了气象应急指挥车。加之十一个国家级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上级下发的MICAPS资料、卫星观测资料和雷达观测资料,组成了气象灾害实时监测系统。
2、预测预报系统的现状。
唐山市气象局现在的短临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除了依靠预报员的预报经验以及利用以往总结的灾害性天气预报指标进行预测预报外,对北京市气象局研发的短时临近预报系统(VIPS)进行了本地化运行,自主开发了基于卡尔曼滤波的温度精细化预报方法,正在对中国气象局推广的短临预报业务系统(SWAN)进行本地化应用研究。
3、气象灾害信息发布系统现状。
唐山市气象局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手段有电话、传真、96121电话语音自动答询、气象网站、官方微博、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服务对象涉及社会的各行各业,近年来逐步建立了气象信息员队伍,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能覆盖全市的农村、学校、厂矿和社区。
二、唐山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存在的问题
1、各单位购置的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小气候观测站、应急指挥车的观测资料都落到本地,现代化的气象监测设备采集的信息未能集合到一起,市气象台负责全市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气象预报的制作和气象服务的指导工作,但市气象台的业务人员有时不能及时调取气象监测资料,使这些现代化设备的作用大打折扣。
2、唐山市气象局灾害性天气的短临预测、预报工具特别是精细化预报产品还较少,有时还主要靠预报员的预报经验进行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所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在时间、强度、落区上有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3、由于现有的预警信号发布及解除的自动化程度较低,加之天气预报技术水平限制,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还不能做到100%准确,有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受目前预警预报能力的制约,各级台站为了避免灾害性天气漏报,普遍存在预警信息发布过多、过滥现象,容易引起接收人员的信息疲劳,不能很好地起到灾害预警信息的效果。
三、唐山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构想。
1、建立气象灾害实时监测综合显示平台。
由于县气象局的业务人员较少,预测预报技术力量不足,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主要是由市气象台的预报业务人员负责,所以,应对现有的气象监测设备进行整合,在市气象台建立数据处理中心站和监测信息显示平台,使各种监测资料均能在市气象台显示,实现全市所有气象台站的资料共享。以便市县两级业务人员都能通过对各种资料的综合分析,提高气象灾害的预测预报准确率。
2、加强数值天气预报产品的本地化应用。
目前,MICAPS、VIPS、SWAN 等主要数值预报业务模式日趋完善,中央气象台、省气象台下发的其他数值预报产品也很多,市级气象台应加强这些数值预报产品的检验、解释应用和本地化工作,注意分析不同模式的差别、倾向性以及同一模式对目标系统预报的稳定性等问题,逐步完善本地的天气预报指标,使天气预报的制作逐步摆脱以半经验、半主观和定性描述为主的现状,减少或消除订正预报的主观随意性,提高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警的准确率。
3、加强精细化天气预报与灾害性天气预警工具的研发与引进。随着唐山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预报业务人员应不断总结预报经验,根据业务工作实际需要开发一些精细化天气预报与灾害性天气预警产品,不断提高灾害性天气预警强度、落区、时段的精度。
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市气象局开发了许多精细化天气预报产品,经过几年的运行,这些精细化天气预报产品经过修改完善已基本成熟,唐山市和北京毗邻,气象条件相似,唐山市气象台可根据需要引进北京市气象局的精细化天气预报产品,周边兄弟气象台站也有许多好的预报预警工具和经验。这些成果结合唐山市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地化后即可投入业务化应用。
4、完善气象灾害信息发布系统建设。
为解决预警信息过度发布问题,同时又不至于发生漏发少发预警信息,特别是及时让政府管理和涉灾部门得到有关预警信息,以便及时采取防御措施,切实发挥预警信息的灾害警示和灾害防御准备作用。可采取“预警信息早通气机制”,在预警信息发布前的若干小时,即可向政府管理部门和涉灾部门发布在未来数小时将发生有关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以便有关部门及时采取防御措施;而在气象灾害来临之前,再向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避免气象灾害预警对公众过多过度发布问题。进一步完善预警信号种类和级别标准。在中国气象局颁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天气气候特点、地形地貌特征、工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需求等,不断完善预警信号种类和级别标准。一是调整充实预警信号的分类,在中国局现有台风、暴雨、高温、寒潮、大风等14 类预警信号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增强预警信息与本区域灾害性天气的吻合度。二是修订预警信号的级别标准,根据气象灾害的类型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尝试制订分地域的预警信号级别,增强预警信号与实际灾情的关联度,同时应适当减少低级别预警信号发布的频次,以避免其影响度、指导性的效果。
四、几点建议。
1、应协调有关科室和相关的县气象局将区域气象灾害监测资料整合到市气象台,由市气象台建设气象灾害综合监测平台供全市各气象台站共享。
2、针对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市局应设立一些局内科研项目,鼓励业务人员钻研业务和自主开发。
3、应加强与兄弟台站的学习和交流,引进其他气象局相关的精细化气象预报工具和科研成果,并尽快进行本地化应用。
以上是本人一些粗略的调查和不成熟的想法,有错误和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篇3: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气象灾害是我国一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 随着当前社会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和破坏, 气象灾害的现象频频发生, 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发展格局, 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损失情况。气象灾害主要有两大特性:突发性和不可避免性, 由于人们不能及时地获取到有关于气象灾害的信息发布, 因而在防护和预防方面没有丝毫的准备, 一旦气象灾害降临, 人们往往表现的束手无策, 遭受巨大的损失。提及气象灾害的突发性, 我们就有必要提到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的实效性, 而这正是我们当前预警信息发布过程中存在的较大的问题。目前, 我国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的途径主要有: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群发信息等基本的方法, 在这诸多途径中, 人们主要通过媒体这种途径来获取有关气象预警信息, 而媒体很难实现信息发布的及时性, 一般的气象预报和分析都是在特定的时点对公众在媒体上公布, 表现出极大地滞后性。相对于媒体而言, 网络和信息的实效性相对较强, 但是网络和信息并未在社会公众群体之间普及开来, 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人能够通过网络来获取气象预警信息, 也很难有效地避免气象灾害。因此, 建立及时、精准、有效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就显得非常重要, 是我们有效规避气象灾害的最佳的选择[1]。
二、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的基本论述
2.1信息管理平台的规划设计。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实现对于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设计和规划, 分别是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规划、网络终端的建设和规划以及通信方式及预警终端的设计。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和设计是整个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和规划的基础和前提, 也是实现信息准确性的有力保障, 我们先从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规划入手分析。信息系统应该涉及文字信息和图像视频信息两大板块, 其中, 文字信息主要是面向一些手机用户, 第一时间为其发送短信、报纸刊登等情况, 而图片视频信息则主要是面向网络媒体等一些显示终端和广播电台, 文字信息是基本要素, 图像视频是文字信息的一个补充和有力的证明, 可以让公众感受到气象灾害的严重性从而及时做出自我保护措施和预防措施。特别重要的, 我们应该做好对于信息发布管理平台和数据通信服务器的建设。
2.2网络终端、通信方式及预警终端的建设规划。在保证了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性的前提下, 我们更要注重气象预警信息的实效性, 而气象预警信息的实效性则主要是通过对于网络终端、通信方式及其预警终端的科学合理的建设来实现的。具体而言, 我们要建立起一个安全、稳定的网络终端, 以保证数据的及时的传输, 同时, 我们还应该在通信方式的建设过程中充分运用GPS的优势, 将GPS的技术和特点与通信方式的建立有效地结合起来, 实现系统建设的低成本、高精度定位效应, 最后对于预警终端的建设我们应该采用智能芯片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2]。
结语
随着社会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 气象灾害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愈演愈烈, 严重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有效实现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预警信息是我们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上面的分析和论述, 我们对于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的必要性和常用的途径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 同时也对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性做了客观的论述和分析, 相信这对于我国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遂缠, 孙林花, 王瑶, 刘静.基于Internet平台的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及气象信息发布系统[J].气象科技, 2012, 35 (2) :295-298.
篇4: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摘 要】通过一套完整的信息收集、处理、汇总及发布系统来实现天气预报产品、灾害预警信息、台风实时位置信息、每十分钟的天气实况信息及各类通知公告等实时气象信息向LED显示屏的分组发布。该系统主要包含用户分级及显示屏管理模块、灾害预警信息录入模块、各类通知公告录入模块、实时气象信息收集汇总模块以及实时气象信息自动发布模块。
【关键词】分组发布 实时气象信息 显示屏 自动
【中图分类号】 P40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035-02
实时气象信息包含了天气预报产品、灾害预警信息、台风实时位置信息、每十分钟的天气实况信息及各类通知公告等。其中台风实时位置信息需发布到所有的显示屏上,天气预报产品及灾害预警信息为县级气象部门针对本行政区域的显示屏发布,各类通知公告为各个乡镇或村政府发布的信息,每十分钟的天气实况信息为邻近几个乡镇的区域站实况资料。为让各级用户能依相应的权限发布本区的预警、公告等信息,避免不同区域信息的混乱发布,使指定信息及时准确的发布到指定的显示屏,需要有一套完整的信息收集、处理、汇总及发布系统来实现。本文就LED显示屏实时气象信息分组发布系统做一个简要介绍。
一、发布系统总体框架
LED显示屏实时气象信息分组发布系统包含了用户分级及显示屏管理模块、县级灾害预警信息录入模块、各类通知公告录入模块、实时气象信息收集汇总模块、实时气象信息自动发布模块。发布系统的数据流向如图1所示:
二、显示屏的显示设计
采用单色整屏显示的LED显示屏。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分为两个区域:上区由下往上滚动显示天气预报、台风实时信息,以及由各级用户利用互联网在任何地方编辑输入的灾害预警信息、各类通知公告;下区由右向左滚动显示指定的多个观测点的每十分钟天气实况。图2为某款用于发布气象信息的电子显示屏。
三、用户分级及显示屏管理模块
所设计的用户含管理用户(地区级用户)、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用户(县级用户)、各类通知公告发布用户(县、乡、镇、村、小区级用户)。为避免信息间的相互覆盖,设计各级用户有一个或多个不同编码的操作信箱(信箱编码定为2位数字)。
管理用户为系统的最高级别用户,权限包含了地理区域的编码管理,显示屏的添加、删除管理,以及发布用户的添加管理。系统设计管理用户只有2位字母暨地区的前两位缩写,如福州为“fz”,泉州为“qz”。
地理区域的编码管理为整个系统最关键的地方,由区域编码我们可以对显示屏进行编码,可以对属于不同区域的显示屏进行分组,可以对不同分组的显示屏进行不同信息的发布。区域编码使用a~z,0~9等36个字符进行编码,总共为12位。前两位为管理用户;3、4位为县级代码;5、6位为县的名字缩写;7、8位为乡镇代码;9,10位为乡镇缩写;11,12位为村、小区代码。 在管理用户生成时,必须同时规定该管理用户可进行编组的3、4位编码范围,如用户“qz”管理“00”~“29”,用户“fz”管理“30”~“59”,理论上总共可以有36*36=1296个的县级用户可以录入预警信息。
显示屏的添加操作包含显示屏的编码,显示屏的分组,并根据分组信息生成该显示屏的操作用户。显示屏添加时先要选择显示屏所在的区域,选择完直接生成15位的显示屏编码,暨区域编码+“3位数字编码”,“3位数字编码”由数据库中本区域内已有显示屏代码自动加1生成。如,数据库中已编了“qz07ax00cx00005”,则下一块屏就为“qz07ax00cx00006”。在对显示屏进行编码时,显示屏能属于的组也确定了,如“qz07ax00cx00006”只能属于 “qz07”、“qz07ax00”、“qz07ax00cx00”、 “qz07ax00cx00006”等四个组,从中选择一个作为显示屏的分组码,并根据分组码生成操作用户。无论选择哪个组,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用户——“qz07”为必须生成的(数据库中已存在该用户时不生成,操作信箱为20)。另外还需生成与分组代码相同的用户,用于发布各类通知公告发布,其操作信箱为21。当然,当选择的分组为县级分组,该分组操作信箱就有两个,暨20和21。
四、灾害预警信息录入模块与各类通知公告录入模块
该模块采用B/S架构,各级用户能在任何地方利用互联网,根据自己的级别权限及分配的信箱号发布信息。当点击保存时,系统自动将用户名,信箱号,信息内容存入到数据库中。
五、实时气象信息收集汇总模块
5.1信息收集
该模块自动判断数据库中天气预报产品、灾害预警信息、台风实时位置信息、天气实况信息及各类通知公告的数据表是否有数据更新,如果数据表有更新,则根据规则生成临时文件,天气实况信息文件命名规则为“区域自动站名.txt”,其余文件的命名规则为:“Z用户名N信箱号.TXT”。
5.1.1 天气预报产品
当数据有更新时,根据发布区域编码生成天气预报的文本,如“qz07”所要发布的天气预报产品文件名为“Zqz07N01.TXT”。
5.1.2 台风实时位置信息
当数据有更新时,根据发布区域编码生成台风实时信息的文本,如“qz07”所要发布的台风实时位置信息文件名为“Zqz07N02.TXT”。
5.1.3 灾害预警信息与各类通知公告
当数据有更新时,系统从灾害预警信息与各类通知公告数据表中读取用户名,信箱号,信息内容,并把信息内容输出到TXT文件中,文件命名规则为:“Z用户名N信箱号.TXT”,如用户“qz07”更新数据后系统生成的文件名为“Zqz07N20.txt”, 用户“qz07ax00” 更新数据后系统生成的文件名为“Zqz07ax00N21.txt”。
5.1.4 天气实况
可选择所需要的某个区域自动站的部分气象要素进行实况的组合输出。输出内容包含有时间,地点,组合的要素值。输出内容如下所示:
05月22日16时50分天气实况
(地点:南平政和,每十分钟更新)
气温:26度 风向:东北偏东
风力:2级 风速:3.2m/s
极大风:5.5m/s 极大风:4级
日最高:28.5度 日最低:22.2度
(接上页) 时雨量:0.2mm 日雨量:0.3mm
昨雨量:19.7mm
单个站的天气实况信息保存为“区域自动站名.txt”。
5.2 实时气象信息汇总,应用BAT可执行文件
根据分组生成以下两个文件:1)“A分组号.txt”,文件内容发布到显示屏的上区,2) “B分组号.txt”,文件内容发布到显示屏的下区。无预警信息发布的时候,每5分钟触发实时气象信息自动发布模块,当有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时时,直接触发实时气象信息自动发布模块。
六、实时气象信息自动发布模块
当收到实时气象信息收集汇总模块发来的触发指令后,实时气象信息自动发布模块自动搜索文件“A分组号.txt”及“B分组号.txt”,根据分组号找到对应的显示屏,并向这些显示屏发送信息文本。当文本发送完成后,删除目录下的“A分组号.txt”及“B分组号.txt”文件。
七、结束语
本显示屏发布系统可满足用户实时、直观了解所需气象信息的需求,系统功能的整体特点有:
1、实时性强、自动化程度高,整个发布过程无需人工干涉;
2、信息发布的灵活性强,可自由增减发布信息栏目,可选择显示任意的气象要素;
3、发送成本低,以数据流量计费,每月只需50M。
4、组网规模大、扩展性强、安装方便:
篇5: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公众对天气预报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气象服务不仅要及时向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服务和预警服务,还要做好公众服务、专业用户短信服务和12121电话服务.要快捷、准确、及时的发布天气预报信息,完善天气预报发布系统,提高服务的.时效性.
作 者:郝苏娟 HAO Su-juan 作者单位:宝鸡市气象局,陕西宝鸡,721006 刊 名:陕西气象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ANXI METEOROLOGY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P40 关键词:★ 招商信息发布范文
★ 浅谈企业环境信息公开
★ 经济户口信息平台普查工作总结
★ 中医针灸养生的秘决是什么呢
★ 怎样发布找初中英语家教的信息?
★ 信息快报范文
★ 信息范文工作方面
★ 如何写招聘信息范文
★ 献血信息范文
篇6: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2013年06月25日19:47杭州市气象台
受雷雨云团影响,预计今天傍晚到前半夜杭州自西而东将出现短时强降水并伴有雷电和6-8级雷雨大风。请有关单位注意。
中央气象台6月25日18时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预计25日20时至26日20时,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北部、华南北部及沿海地区、西藏东南部、川西高原、云南西北部、内蒙古东部、吉林西部、黑龙江西南部、辽东半岛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或暴雨,其中,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安徽南部、浙江北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100~150毫米)。上述地区局地并伴有短时雷雨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全国强降雨落区预报图
防御指南:
1、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御暴雨应急工作;
2、切断有危险地带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
篇7: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标准: 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已经受雷电活动影响,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落实防雷应急措施;
2.人员应当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
3.户外人员应当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者汽车内;
4.切断危险电源,不要在树下、电杆下、塔吊下避雨;
5.在空旷场地不要打伞,不要把农具、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
(三)雷电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 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非常大,或者已经有强烈的雷电活动发生,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雷应急抢险工作;
2.人员应当尽量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者汽车内,并关好门窗;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和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4.尽量不要使用无防雷装置或者防雷装置不完备的电视、电话等电器;
5.密切注意雷电预警信息的发布。
冰雹信号
冰雹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一)冰雹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可能出现冰雹天气,并可能造成雹灾。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冰雹的应急工作;
2.气象部门做好人工防雹作业准备并择机进行作业;
3.户外行人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暂避;
4.驱赶家禽、牲畜进入有顶蓬的场所,妥善保护容易受冰雹袭击的汽车等室外物品或者设备;
5.注意防御冰雹天气伴随的雷电灾害。
(二)冰雹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2小时内出现冰雹可能性极大,并可能造成重雹灾。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冰雹的应急和抢险工作;
2.气象部门适时开展人工防雹作业;
3.户外行人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暂避;
4.驱赶家禽、牲畜等进入有顶蓬的场所,妥善保护易受冰雹袭击的汽车等室外物品或者设备;
5.注意防御冰雹天气伴随的雷电灾害。
霜冻信号
霜冻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表示。
(一)霜冻蓝色预警信号
标准:48小时内地面最低温度将要下降到0℃以下,对农业将产生影响,或者已经降到0℃以下,对农业已经产生影响,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农林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霜冻准备工作;
2.对农作物、蔬菜、花卉、瓜果、林业育种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3.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户要关注当地霜冻预警信息,以便采取措施加强防护。
(二)霜冻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24小时内地面最低温度将要下降到零下3℃以下,对农业将产生严重影响,或者已经降到零下3℃以下,对农业已经产生严重影响,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农林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霜冻应急工作;
2.农村基层组织要广泛发动群众,防灾抗灾;
3.对农作物、林业育种要积极采取田间灌溉等防霜冻、冰冻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4.对蔬菜、花卉、瓜果要采取覆盖、喷洒防冻液等措施,减轻冻害。
(三)霜冻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24小时内地面最低温度将要下降到零下5℃以下,对农业将产生严重影响,或者已经降到零下5℃以下,对农业已经产生严重影响,并将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农林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霜冻应急工作;
2.农村基层组织要广泛发动群众,防灾抗灾;
3.对农作物、蔬菜、花卉、瓜果、林业育种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大雾信号
大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大雾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1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大于等于200米的雾并将持续。
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雾准备工作;
2.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等单位加强交通管理,保障安全;
3.驾驶人员注意雾的变化,小心驾驶;
4.户外活动注意安全。
(二)大雾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等于50米的雾并将持续。
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雾工作;
2.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等单位加强调度指挥;
3.驾驶人员必须严格控制车、船的行进速度;
4.减少户外活动。
(三)大雾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并将持续。
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雾应急工作;
2.有关单位按照行业规定适时采取交通安全管制措施,如机场暂停飞机起降,高速公路暂时封闭,轮渡暂时停航等;
3.驾驶人员根据雾天行驶规定,采取雾天预防措施,根据环境条件采取合理行驶方式,并尽快寻找安全停放区域停靠;
4.不要进行户外活动。
灰霾信号
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中央气象台1月修订)
(一)霾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预计在24小时内可能出现下列条件之一或实况已达到下列条件之一并可能持续:
(1)能见度小于3000米且相对湿度小于等于80%。
(2)能见度小于米且相对湿度大于80%,PM2.5大于等于75微克/立方米且小于150微克/立方米。
(3)PM2.5大于等于150微克/立方米且小于500微克/立方米。
防御指南:
1.驾驶人员小心驾驶;
2.因空气质量明显降低,人员需适当防护;
3.呼吸道疾病患者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可带上口罩。
(二)霾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预计24小时内可能出现以下条件之一或实况已达到下列条件之一并可能持续:
(1)能见度小于2000米且相对湿度小于等于80%
2)能见度小于1000米且相对湿度大于80%,PM2.5大于等于150微克/立方米且小于500微克/立方米。
(3)PM2.5大于等于500微克/立方米且小于700微克/立方米。
防御指南:
1.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等单位加强交通管理,保障安全;
2.驾驶人员谨慎驾驶;
3.空气质量差,人员需适当防护;
4.人员减少户外活动,呼吸道疾病患者尽量避免外出,外出时可带上口罩。
(三)霾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预计24小时内可能出现下面条件之一或实况已达到下列条件之一并可能持续:
(1)能见度小于1000米且相对湿度小于等于80%。
(2)能见度小于1000米且相对湿度大于80%,PM2.5大于等于500微克/立方米且小于700微克/立方米。
(3)PM2.5大于等于700微克/立方米。
结冰信号
道路结冰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当路表温度低于0℃,出现降水,1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影响的道路结冰。
防御指南:
1.交通、公安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做好道路结冰应对准备工作;
2.驾驶人员应当注意路况,安全行驶;
3.行人外出尽量少骑自行车,注意防滑。
(二)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当路表温度低于0℃,出现降水,6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较大影响的道路结冰。
防御指南:
1.交通、公安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做好道路结冰应急工作;
2.驾驶人员必须采取防滑措施,听从指挥,慢速行使;
3.行人出门注意防滑。
(三)道路结冰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当路表温度低于0℃,出现降水,2小时内可能出现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有很大影响的道路结冰。
防御指南:
1.交通、公安等部门做好道路结冰应急和抢险工作;
2.交通、公安等部门注意指挥和疏导行驶车辆,必要时关闭结冰道路交通;
3.人员尽量减少外出。
火险信号
森林火险预警信号分三级,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森林火险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森林火险等级为三级。中度危险,林内可燃物较易燃烧,森林火灾较易发生。
防御指引:
1、有关部门要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
2、加强巡山护林和野外用火的监管工作;
3、做好扑火救灾充分准备工作;
4、进入林区,注意防火;在林内或林缘用火要做好防范措施,勿留火种、乱丢烟头
(二)森林火险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森林火险等级为四级。高度危险,林内可燃物容易燃烧,森林火灾容易发生,火势蔓延速度快。
防御指引:
1、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
2、加大巡山护林力度,严格管制野外火源;
3、做好扑火救灾充分准备,进入防火临战状态;
4、在重点火险区要设卡布点,禁止带火种进山;
5、在林内或林缘禁止户外用火,停止一切炼山作业。
(三)森林火险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森林火险等级为五级。极度危险,林内可燃物极易燃烧,森林火灾极易发生,火势蔓延速度极快。
防御指引:
1、加强值班调度,密切注意林火信息动态;
2、进入紧急防火状态,森林消防队伍要严阵以待;
3、发布戒严通告,严禁一切野外用火;
4、组织镇、村干部和护林员、林业公安员加强巡山护林,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在进入林区的主要路口设卡布点,严禁带火种进山,及时消除林火隐患;
篇8: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关键词: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B/S体系结构
一、系统研发意义
近几年全球气候持续变暖, 极端天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气象灾害预警变得更加重要和急迫。因此, 气象部门提出了研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成为可能乃至现实, 使得气象部门大幅提升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 全方位满足政府及社会公众各方面的气象灾害预警服务需求成为了可能。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气象灾害预警工作具有如下意义:
1.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速度大幅提高, 综合有效应用各类信息资源的手段日益丰富, 业务能力迅速增强;
2. 气象行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效率大幅提升, 从而使得管理结构和管理流程的更加高效和合理化成为可能;
3.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快速发布, 使得人们可以有时间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极端天气, 从而避免或降低了损失;
4.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自动化和网络化, 降低了气象行业的工作成本, 并为开发新的气象业务提供了基础保障。
基于上述原因, 本文以某省气象灾害预警工作为背景, 对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进行了分析和设计。
二、需求分析
1. 系统业务分析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是省公共应急系统的一部分, 承担着向社会公众以及决策部门发布各种应急预警信息的职能, 是应急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是应急系统中信息传递的重要环节。本文所研究的系统用于承担省级公共应急预警发布平台中短信发布子系统的角色, 支持区域性的应急信息发布。省级公共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在国家的整个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上它需要接收国家公共应急预警发布平台的预警信息, 对下它需要对市级和县级公共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下达预警信息发布任务。
根据上述分析,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主要目标简述如下:
利用该系统收集区域内公共应急信息, 并接收上一级应急系统传递的有关信息, 同时为下级系统下达预警任务;
经处理后, 按信息处理预案生成发布任务;
经审核确认后, 经发布子系统向指定的用户群通过短信发布预警信息;
上述信息收集、处理、发布过程可实时监控;
根据区域、发布单位、时间等各要素提供方便直观的统计报表, 根据预设参数定期自动生成预警信息发布报表。
2. 系统工作流程分析
上述功能对应的系统工作流程为:当预警发布启动以后, 发布员首先要获取预警信息发布的内容, 然后按照要求生成预警任务, 此时任务状态处于待审核状态。审核操作员收到审核通知后对该预警任务进行审核, 审核通过后即可发布任务。发布任务的时候, 预警发布模块会自动匹配发布通道, 分解任务为n个小任务, 进行多通道并发处理。预警信息最终经过运营商网络发送给最终用户, 并返回成功接收或失败的状态消息。如果发送失败, 则需要根据失败消息, 做不同的重发处理。预警信息统计分析是为方便管理人员对预警信息进行信息汇总和统计而提供的功能, 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英文为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 以下均称为RBAC) 则实现预警信息系统安全控制的重要策略。
三、系统设计
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三层B/S体系结构即三层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这种三层结构在层与层之间相互独立, 任何一层的改变不会影响其它层的功能, 对系统的后续开发扩充来说, 这种三层结构保持了数据存储的统一性, 为系统提供了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有利于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连接。为了满足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要求, 同时为了便于今后软件的进一步改进升级, 根据需求分析,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采用三层B/S结构体系, 包括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其中表示层提供人机交互界面;业务逻辑层实现系统各模块功能;数据访问层主要用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2. 核心功能模块设计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共包含7个模块, 它们分别是预警信息收集模块、预警信息预处理模块、生成发布任务模块、预警信息审核模块、预警信息统计分析模块、通道任务调度模块以及RBAC模块, 系统的层次方框图如图1所示。
由于本文篇幅所限, 以下只以RBAC模块为例, 作出相关的设计:
3. RBAC类图设计
RBAC模型是信息系统中实现访问控制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模型通过引入角色对用户和权限进行解耦, 模型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本系统对RBAC模型进行了设计和实现, 图2是RBAC模型的类图。
本系统支持对不同用户进行授权管理, 每一用户由系统管理员授予对整个数据表或者任意范围内记录行的查询、修改等操作权限, 以及数据表中记录的增加删除权限。这一功能是维护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的有效保证。可对用户按组授权。分横向授权和纵向授权。从横向上来说, 可对操作的每一菜单进行授权, 每一菜单分五类权限控制:浏览、增加、删除、修改、打印。可对其任意组合搭配。从纵向上说, 可对用户管理的数据进行分割。系统的权限控制策略如下:
按角色分配管理权限, 包括增加, 删除, 修改, 查看等功能;
设置系统的角色权限以及属于该角色的成员, 角色与权限进行绑定, 用户再与角色绑定, 可避免为每一个用户设置相同的权限, 一个用户还可拥有多个角色, 这样就可获得这些角色的权限的集合, 角色的概念类似window里的用户组。
通过角色和权限设置, 控制管理员对数据库的操作范围。
权限定制方式可根据需要自行定义, 适应各种管理需求。如:可按级别分为:系统级, 编辑级 (完全编辑, 部分编辑) , 查询级 (完全查询, 部分查询) 等;或按管理对象分为:用户管理, 预警发布, 统计报表等。
4. RBAC时序图设计
RBAC模块可以实现对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权限的动态灵活配置, 为不同的用户访问系统提供了安全保障。图3给出了RBAC的时序图,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RBAC的配置步骤如下所示。
设置权限基本信息;
设置角色基本信息;
设置用户的基本信息;
为角色分配权限, 实现角色和权限之间的一对多关系;
为用户分配角色, 实现用户和角色之间的一对多关系。
从上面的步骤可以看出, 角色起到了“中介”的作用。对于大中型的软件系统, 如果直接对用户进行赋权, 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而且不便于维护和管理。通过对不同类别的用户进行分组, 把同一类别的用户归纳为角色, 然后为角色来赋权, 为用户赋角色来实现间接的赋权。角色的引入貌似增加了工作量, 但由于角色的相对稳定性, 因此在一次为角色配置权限后, 系统后续的赋权工作量将大大减少。
为角色配置权限以及为用户配置角色结束之后, 当某用户登录系统时, 系统会检查该用户属于哪些角色, 进而检查该角色具有哪些权限, 通过最终确定该用户是否能够操作或访问某些权限来控制该用户的访问许可。
5. 系统概念模型
为了进一步描述系统实体之间的联系, 在此给出系统概念模型E-R图。如图4所示, 一个用户可以发布多条预警信息, 一条预警信息可以通过多个运营商进行发送, 多条预警信息可以归到一个发送群组中, 一个运行商可以有多个发送网关, 一个发送网关可以拥有多条发送通道, 一条发送通道可以拥有多条任务控制指令信息。另外, 用户信息和角色信息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 角色信息和模块信息之间也是多对多的关系。
四、系统数据库设计
根据数据库的关系模型, 我们可将它转为SQL数据库系统所支持的实际数据模型, 也就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篇幅所限, 此略。
五、系统界面设计
RBAC模型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角色对用户和权限进行解耦, 将权限赋给角色, 再将角色赋值用户。RBAC模型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 用户直接和角色关联, 避免了将繁多的权限直接赋给用户的复杂性。
为用户分配角色可以限定用户的访问权限, 原因在于管理员为角色分配的特定的权限。如图5所示, 管理员可以为不同的角色分配访问系统的不同权限。
六、总结
本系统研究内容是基于B/S架构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此系统的设计主要是围绕着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管理的实际需要进行的, 从综合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功能设计。该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充分采用最新的技术手段, 在实现现有功能的前提下也为系统将来的升级留有接口。通过设计系统以及对网络数据库建模, 改变了传统的预警信息发布模式, 对现有的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 能有效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提高了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效率。因此, 本论文的研究对于推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信息化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Mark Michaelis著, 周靖译.C#本质论 (第三版) [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2]李继攀等编著.Visual C#2008开发技术实例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3]李晓黎等主编.ASP+SQL Server网络应用系统开发与实例[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相关文章:
校园新闻发布系统代码02-10
新闻发布系统概要设计02-10
应用系统的集成和发布02-10
宁波农贸市场液晶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02-10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02-10
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题库(发布稿)资料02-10
公司信息发布系统02-10
生物芯片02-10
无源超高频电子标签芯片整流系统设计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