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防治工作计划范文网

关键词: 精神家园 网络空间 总书记 信息化

精神病防治工作计划范文网(精选6篇)

篇1:精神病防治工作计划范文网

响水镇2010年

精神病防治工作计划

根据响水县卫生局、疾控中心年初卫生工作任务,推广社会化、综合式、开放式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模式,使精神病患者得到治疗,早日康复,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我镇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计划。

一、任务目标。

平时完成精神病患者搜集工作,建立精神病防治康复网络,在全乡开展社会化、综合式、开放式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使精神病患者建档率95%,监护率90%。

二、主要措施。

1、成立组织,专人负责。镇成立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有专人负责日常工作。

2、技术指导。防保所专人负责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在接受县严格知识培训后,按时对村级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技术指导,业务知识培训,建立专业技术队伍。

3、进行广泛地精神病防治康复宣传工作。利用广播、传单、标语、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精神病防治康复知识,提高居民对精神病的认识,逐步建立社会化、综合式、开放式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模式

4、为精神病康复者创造回归条件。不歧视精神病患者,对康复的人要同正常人一样参与社会正常生活、工作、学习。

三、经费。精神病防治康复经费,由政府财政专款、社会筹款、个人或家庭出资等多渠道筹资。

四、资料整理。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办公室负责所有资料的整理和收集、归档,以备工作的检查验收。

响水镇卫生院

2010.1.10.

篇2:精神病防治工作计划范文网

认真领会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加康复经费投入,增强康复服务能力,提高康复服务水平,全面完成2012年的各项康复任务,促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实现。

进一步加大精神病康复工作的力度。全面开展精防工作调查,夯实精防工作基础。精神病患者进行工疗以及精神病康复者的劳动技能培训,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回归社会,做好“精神卫生日”的宣传工作,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和心理咨询服务。早期发现精神疾患,采取家庭治疗、定期门诊等方式并依托社区内工疗、农疗和娱疗站等机构,对康复期的精神病人进行治疗和综合性康复,督促病人服药,监护随访病人,规范填写表卡,预防病情复发,对重度急性期和复发的病人及时转诊。帮助各类残疾人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鼓励残疾人亲友理解、关心精神病人,积极参与社区康复活动。“十一五”期间,我镇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虽取得了良好成绩,但工作还需继续和完善。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在年初制订发放了2012年的工作计划。并要求每个村对新病人和老病人坚持做好随访记录等精防工作档案材料。对一些生活困难,病情经常反复的病人积极想法送医院系统治疗。据统计今年共免费送了6名病到精神病院治疗。为25名生活困难的病人办理了优抚门诊。为了使精神残疾人在康复期有良好的康复环境,街道(村)创建了“温馨护理站”,承担帮助患者定时服药、开展精神护理、与家长联系沟通的职能。护理站制定作息制度、康复内容,建立学习园地,开展卡拉OK、户外文体等活动。经过“关爱行动”,实现了护理站学员们零肇事的目标。

建立精神病监护小组制度

1、负责与防治康复领导组联系,并督促精神病患者服药。

2、定期进行随访,做好随访记录,每月一次。

3、协助监护人对精神病进行监护,保证患者本人和周围群众的安全。

4、在患者病情缓解期间,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5、如病情变化,要及时协调住院治疗

篇3:精神病防治工作计划范文网

1 绍兴县基本情况及卫生资源

绍兴县户籍人口71万, 80%以上人口分布在农村, 县域面积1 177平方公里, 下辖4个街道、15个镇, 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10强。绍兴县内有综合性医院2家, 中医院1家, 无精神病专科医院, 镇街均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县社区卫生服务站196个, 基本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

2 形成的工作模式及工作成效

结合绍兴县实际, 在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中逐步形成了技术上依托专科医院 (绍兴市第七医院, 其地理位置位于绍兴县中心) 、网络上由县疾控中心牵头建立县 (慢性病防治科) ——镇 (公共卫生科人员) ——村 (社区卫生服务站联村医生或乡村医生) 三级精防工作网络, 通过覆盖全县的19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需要药物治疗的病人免费发放基本抗精神药物并随访病人、定期组织专科医院医生为社区服药的病人评估病情并调整方案、把对精神疾病管理纳入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体系

目前, 绍兴县共有4 553名精神病人 (重性精神病人2 300名) 由社区精防医生进行分级随访, 占总人口的6.4‰。其中为1 799名社区服药的病人免费发放32种抗精神病药品 (另有101名病人自行配药) , 重性精神病人的治疗率已达77.9%, 病情稳定及好转的病例占96.5%。至今已为近300个重性贫困精神病人及关锁病人提供免费住院治疗, 解除关锁精神病人3人。

3 对工作模式各工作环节的分析和认识

3.1 由疾控中心牵头成立三级精防工作网络, 技术上依托精神病专科医院的管理模式是可行的 由于绍兴县没有精神病防治专业机构, 全县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办公室设在县疾控中心内, 负责全县精防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培训及考核评估。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 工作量大面广, 建立良好的网络队伍是做好工作的前提。疾控中心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展公共卫生工作的主要抓手之一, 由疾控中心牵头组建三级精防网可以发挥其开展公共卫生工作的组织优势, 克服专科医院组织上的弱点。与由精神病专科医院牵头的兄弟县市比较, 本县的精防队伍“快、稳、精、强”, 即组建快、队伍稳定、业务精、均为各医疗卫生单位的技术骨干。业务技术上, 本县虽没有精神病专科医院, 但绍兴市具有技术和硬件全省领先的精神病医院 (市精防办所在单位) , 且离本县仅8公里, 项目的开展技术上依托了绍兴市精神病医院, 一方面使技术上得到良好的支撑, 另一方面也充分利用了相对紧缺的精神科医疗资源, 市县双方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的局面。

3.2 通过三级精防网开展工作, 大大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 精防医生充分利用本县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的站点优势, 为精神病人建立了10~15分钟的服务圈, 全县4 700多名精神病患者可在附近社区得到便利、免费的药物治疗、随访指导、定期复诊和体检等服务。对一些出行不方便的病人, 一级精防医生逐一进行上门访视。通过网络工作, 不仅给精神病人及其家庭减轻了治疗的费用, 还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家属的照顾负担和精神负担[1], 减少了每月去专科医院诊治的费用和麻烦, 为病人长期不间断服药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 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率大大提高。通过对辖区内的柯桥街道、华舍街道、齐贤镇、平水镇、兰亭镇和孙端镇6个镇街重性精神病人的调查显示, 病人治疗率高达90.7%, 远高于2003年项目启动时的治疗率46.3%[2]。

3.3 把重性精神疾病纳入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范畴是正确合理的 精神疾病尤其是重性精神疾病病程迁延、易复发, 绝大部分往往终生患病, 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范畴。把它同高血压、糖尿病等一类疾病纳入社区慢性病管理是合理正确可行的, 这样可充分利用社区责任医生六位一体的工作职能, 与原有的工作合理结合, 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

3.4 各部门协调配合, 各类精防工作者各司其职是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措施 重性精神疾病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 精神病人及其家庭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帮助, 它要求全社会各部门积极参与;在精神病人个案管理团队中, 家属、村居干部、社区医务人员和片警是重性精神病人个案管理团队中不可或缺的成份。家属是病人生活上的照顾者又是病人病情变化、治疗康复最直接的监护人, 其作用是团队中其它成员无法替代的;由于精神疾病的高复发、高致残、病程长、往往终生患病等特殊性, 精神病人家庭因病致贫的现象比比皆是, 村居干部应结合现有政策对这些家庭给与经济和生活上的照顾, 同时, 村居干部在病人病情变化、住院救助等工作中起到医务人员与家属间的桥梁作用。社区责任医生是病人日常治疗康复的管理者, 结合社区六位一体的日常工作, 对病人进行社区治疗、康复和随访, 并在病人病情反复时, 及时予以应急处置或联系县精防办和相关医院进行住院救助。

3.5 社区病人家庭监护的薄弱点凸显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缺陷环节 对绍兴县下辖6个镇街登记在册的重性精神病人调查显示, 无监护人的病人占5.3%, 这类病人得不到任何监护;监护人为婶婶、姑娘、敬老院院长、等非直接家庭成员的占3.3%, 这部分病人由于监护人与其不居住在同一个居所, 监护不是经常性的, 监护工作仅停留于社区药物的领取, 日常的服药往往得不到监护, 监护质量大打折扣;监护人为父母的占26.3%, 应该说父母作为监护人是最合适不过的, 但是因为大部分重性精神病人是终生的, 在这部分人中, 父母年岁较高, 自己需要别人照顾的比例不在少数, 这部分病人实际也得不到监护。在社区治疗康复工作开始之前, 无监护人或有监护人但实际监护能力较差的病人, 基本得不到治疗。“开放式、综合性、社会化”的精神病防治工作开展使得这些病人治疗可及、可行。同时, 这部分病人尽管有免费的药物发放, 但没有或者实际没有可以监督其服药的家庭成员, 其服药往往不规则, 导致病情反复;一小部分无监护人的病人, 甚至存在监管的盲区, 长期处于发病状态。

3.6 完善环节, 建立社会福利性质的精神病人康复机构是重性精神疾病管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低保对象、无监护人或者有监护人实际没有监护能力的病人, 在社区治疗康复中服药不能坚持, 病情反反复复, 虽然可以得到住院救助治疗, 但也只能解一时之需, 长久问题得不到解决;精神病人的各项社会功能的恢复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 有监护人的大部分精神病人, 病情发作时短暂住院治疗后急性症状得到控制, 但许多社会功能尚没有恢复, 回到家里仍然是个“废人”, 这些病人要真正回归社会还有较大的距离。针对上述存在问题, 只有建立精神病人康复机构, 才能使这些病人真正有一个康复的场所。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康复机构性质应是社会福利性质的, 由政府筹集资金 (资金可整合利用残疾人联合会的残疾人保证金、慈善机构的慈善资金、社会慈善捐款等) 。在康复机构中, 无监护人的病人不仅在生活上可以得到托养, 更重要的是病情上可得到有效监护开展持续治疗和康复, 从而真正改善这些病人的生存状况。那些有监护人经过住院治疗但在社区康复有困难的病人也可在康复中心继续进行社会功能的康复治疗和训练, 待恢复达到一定程度后再进入社区。康复中心可以采用工疗 (参加简单的工作) 、娱疗 (制作小工艺品) 、农疗 (参加简单的农活) 、药物 (服用小剂量维持治疗) 等多种方式对病人实施康复治疗, 最后使病人顺利回归社会, 达到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明, 赵宏斌, 郭襄平.重性精神病人家属的负担、需求与政策回应——基于公共政策视角的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9:4:247.

篇4:精神病防治工作计划范文网

近年来,随着艾滋病发病率的增加,耐药性结核分枝杆菌的出现以及吸毒等原因,我国结核病发病率与死亡率逐渐出现了回升的趋势,特别是农村,尤以农村与流动人口为主要的群体。农村发病原因:人口基数大、卫生条件差、诊断水平低下、人口流动性大、治疗不及时,用药不科学,服药不规范,未能按照现代结核病控制的早诊断、及时、足量、全程化治疗的要求,文化程度不高,对结核病认识不足,目前性服务工作者增多等多方面的原因。对农村结核病进行防治是降低我国结核病疫情的主要关键点,也是保障农村现代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全面实现,也是促进广大农村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奔小康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乡镇医生乡村医生对结核病的诊断水平,对于尽早筛查和确定结核病的诊断,有利于及时控制农村结核病传染源,也是全面实现农村现代结核病控制项目的有力补充。

据卫生部门2011年的通报中显示,我国的农村结核病的发病率是城镇人口发病率的1.6倍之多。本文就农村结核病防治工作进行分析探究,并汇报利用卫生初级保健网加强其防治工作的做法与体会。

初级卫生保健网

初级卫生保健网(Primary Health Care)是我国人民和社区个人及家庭能够普遍获得的基本卫生保健,其是国家卫生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不可分割的内容。

从人民大众的需要方面来看,初级卫生保健网是不可缺少的,是居民团体、家庭、个人都能够获得的,费用低廉、人們乐于接受的卫生保健;从其卫生工作中地位与作用来看,其是广泛切实可行的,是最基础的第一线卫生保健工作,是国家卫生体制的重要组成部门;从政府方面来看,其是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共同职责内容,是各级政府为人们大众服务的重要体现,是各级政府参与卫生保健活动的有效体现;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其是社会经济的不可缺少部分,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与标致,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利用初级卫生保健网来加强农村结核病防治工作,是人们思考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工作重心。

利用初级卫生保健网加强农村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具体做法

加强乡镇医生乡村医生工作:农村中的乡镇医生乡村医生是人们患病之后首先求助的对象,是我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网的网底,是我国卫生技术队伍中的一支特别的卫生技术力量,承担了大部分的农村保健工作,加强其关于结核病相关知识结构培训建设,使他们的水平大大提高,是最直接防范与控制结核病疫情回升的重要内容。目前的乡镇医生乡村医生主要有年龄老化、学历知识层次低下、理论实践技能缺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农村,在乡镇乡村医生中建立起信息技术网,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教授其有关结核病疫情的相关知识,对乡村医生进行统一的网上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在信息网上面建立相关的讨论论坛,让其对自己从医多年的经验及问题进行发表、讨论,最终都能获益,逐渐形成一种网络学习-实践运用-提出讨论-学习进步的良好模式

落实相关责任,加强监督力量:乡镇医生乡村医生具有地域局限性,无法从多种渠道获得有关结核病的有关资料,因此,对此类现象进行如下解决:县(市)医师定期选择有关的结核病例,召集患者所在的乡镇医生进行面对面的进行宣教,一方面可以做到良好的教学作用,一方面可以明确双方的职责范围,县(市)医师对乡镇医生进行宣教,负责主要的防治工作,监督乡镇医生的基础保健工作落实情况。乡镇医生负责对治疗情况的跟踪访问,监督患者定期复查、服用药物,检查药品的基本情况,统计乡镇结核病患者的发病情况、疑似症状,做到定期汇报,定期对村民进行有关防治常识的宣教工作,提高村民对结核病危害的认识程度。

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全面利用DOTS治疗:由于地方财政经费的短缺,对于结核病专业机构的财政投入没有达到标准,因此必须利用好初级卫生保健网来合理的利用卫生资源,全面采用DOTS治疗结核病,对于众多的地区,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创新型思路,根据实际情况来开展DOTS,努力提高监督管理,让结核病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科学的有效的治疗。

讨 论

在利用初级卫生保健网进行农村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心,加强乡镇医生乡村医生的培训、督导工作,建立相关的网络信息平台,让乡村医生在发现疑似病例的时候可以及时进行询问,对自身多年的从医经验进行讨论,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身对结核病疫情的了解。对县(市)医师与乡镇医生乡村医生之间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分工,建立以县(市)为防制中心,乡村卫生院为枢纽的防治网络。加强对乡村医生的督导,做到乡村村民人人知道结核病,人人配合治疗,主动发现上报病例。合理分配利用好DOTS策略,保障农村人民的治疗工作顺利开展。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来防治农村结核病,目的都是尽早提高结核病的发现率治愈率,降低结核病死亡率,保障社会生产劳动力,促使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不再受到结核病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田红宇,焦晓磊,刘传玉,等.利用初级卫生保健网加强农村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做法与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0,14(1):27-28.

篇5:精神病防治工作计划范文网

报送工作的通知

各单位:

为更好地反映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确保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准确性,现就信息报送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各县(区)文明办负责信息报送工作的同志,需将信息报送到指定邮箱,并在报送信息中附联络人和联系电话,以便沟通联系。

二、信息报送以市文明办和省文明办、精神文明网、中国文明网为报送单位。各单位的重要工作信息可直接向上报送;也可将信息先报送到市文明办,由市文明办审核后,发送到中国文明网、河北文明网专用邮箱,稿件来源为秦皇岛市***县(区)文明办。

三、统一报送渠道。报送信息统一发送到中国文明网、精神文明网、河北文明网、秦皇岛文明网专用邮箱。

四、规范报送格式。报送信息要符合格式规范。

(1)标题控制在10—20个汉字。标题::[X省]***市**县(区)**举行什么活动。正文:正文里也要说明:[X省]***市**县(区)**举行什么活动。

(2)报送信息时效不超过一周。

(3)稿件须注明报送单位。

(4)图片信息以附件形式发送,每张图片需配发准确的文字说明。

(5)领导称谓规范用法为“职务+姓名”,如“××市文明办主任××”,不用“××市文明办××主任”;使用规范的地名全称,避免用“本市”“本区”等字样;注明具体日期,避免用“昨天”“今天”“明天”等字样。

五、合理控制数量。为提高信息编发效率,确保重要工作信息及时发布,主要应在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思想性及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联度等方面进行把关。

六、信息报送公示

市文明办将实行信息工作公示制度,每月底将各县区信息报送中国文明网、精神文明网、河北文明网、秦皇岛文明网采用稿件数量及中央、省、市精神文明建设简报用稿情况进行统计。

七、报送方式

文明秦皇岛在线网(简报)邮箱:qhdwmbxx@126.com

河北文明网(简报)邮箱:hebeiwmb@163.com

精神文明报:jswmb@cncnol.comjswmb-bjb@163.com中国文明网编辑部邮箱:zgwmw@wenming.cnwmwbjb@wenming.cn中国文明网信息报送邮箱:gdxx@wenming.cn

中央文明办调研组简报邮箱:wmbdyz1997@sina.com

篇6:精神病防治工作报告

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我区目前已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残联协调、医院指导,社区参与的社会工作体系。区委政府将精防工作视为关爱残疾人的重要实事,实施民心工程的重要项目,继续围绕省人民政府为残疾人办几件实事的要求,予以高度重视和支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对贫困精神病患者实施医疗救助的办法、工作机制、部门责任、工作网络、经费保障、工作步骤等主要问题。

二、健全精防康复工作网络,明确职责

一是各乡镇(街办)残联组织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把精神病救助作为一项重要业务工作,认真制定精神病救助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宣传发动、协调服务等工作。为实施好服药补贴项目,区残联与定点医院一起,制定了四项工作机制并认真实施,即:(1)筛查确定救助对象机制———残联和定点医院组织力量进行调查摸底;患者监护人申请社区推荐;专职医生诊断筛查;残联审批确定对象。(2)诊断评估机制———医院为患者建立诊疗档案;确定实施诊疗方案;设立门诊取药点;确定取药和送药时间;进行疗效评估。(3)经费结算机制———每年底凭患者领药签字第二联和介绍信拨付经费。(3)项目统计上报机制———残联填写患者服药补贴登记表;上报项目数据库。二是争取卫生、民政、财政、公安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协助建立工作程序和机制,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预算安排医疗救助投入资金,对贫困精神病患者给予500元/人年的服药补贴,实现了全覆盖。定点医院成立了精防康复工作指导小组,安排有经验的医师担任专职康复医生,并完善康复管理制度,扎实开展院内外康复、人员培训、信息管理、科普宣传等工作。三是将精神病救助工作纳入乡镇(街办)康复工作重要的内容,列入社区康复员和康复协调员的工作职责,认真做好精神病人监护、服药、康复训练等工作。四是残联牵头组织定点医院开展送药下乡活动,使患者能够就近享受服药补贴。

三、落实家庭、村、镇三级管控措施

对严重的精神病人进行强制入院治疗;对精神病人由家庭、村、镇落实三级管控措施,由社区康复站的康复协调员督促指导其家属、监护人严加看管,确保不失控。对病情严重已收治的,有精神病医院负责管控,待其病情好转可出院时,由公安机关派人接回管控,其中家庭有管控能力的,由家属或监护人管控,由村、镇落实专人管控。通过分类管控,确保了重度精神病人不脱管、不失控。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小学数学分层作业案例 下一篇:小学数学优质课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