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慧校园建设对数据的精准应用提出了便捷、实用、个性化的新要求。当前高校各部门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对于人员及其身份的管理模式单一,管理效率滞后。建立智能标签管理系统,管理基础标签,挖掘特征标签,将校内机构、人员、身份进行多维度的标签化管理,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智慧校园下的校园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智慧校园下的校园管理论文 篇1:
智慧校园下小学啦啦操课后服务的组织与管理
摘要:如今学生上学,家长上班,很多时候由于学生放学时间早,家长下班时间晚,导致家长都不能及时接孩子放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教育部门提出了课后服务的方法。为此,在智慧校园的环境下,我校尝试在课后服务中开展小学啦啦操的项目。希望在解决学生放学后没有人接的问题基础上,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丰富了学生在学校的生活。
关键词:小学;啦啦操;智慧校园;课后服务
目前,由于许多小学生在放学后因为家长工作原因,不能准时接孩子回家,是我国教育部门开展了课后服务工作以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课后服务工作中也尝试开展了啦啦操课后服务项目。啦啦操课后服务项目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又解决了小学生放学后家长不能及时接的问题,而且对于我国教育的水平提升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学校中大都是只需要一张卡就能走遍校园,完成学生和老师的各项工作,帮助学生的学习,同时对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也能更好更方便的进行。因此在智慧校园环境下,对于小学啦啦操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也有很大帮助。
一、课后服务组织啦啦操的意义
1、啦啦操有益于增强学生体质
小学生通过啦啦操锻炼可以提升他们的弹跳力,挖掘他们的其他潜能。练习啦啦操对于他们弹跳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对于身体的平衡性能也有很好的锻炼;其中的舞蹈动作对于他们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敏性有一定的训练; 其中的一些技巧,例如托举和抛接动作对于他们身体的协调性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啦啦操这一整套动作完整跳下来,通常是在一分钟到一分半钟,时间长短刚好合适。对于小学生来说,经常地练习啦啦操动作,对于增强学生的体质有很好的效果。在完成啦啦操一整套动作的过程中,要连续的完成其中不同难度的各种动作,对于学生耐力的提升很有帮助,而且也不会让他们过于劳累。
2、啦啦操有益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啦啦操表演者只要是在表演脸上都始终是带着笑容的,他们的微笑感染在场的所有观众,使全场的氛围都很活跃开心。因此,啦啦操又得称作是一项“欢笑运动”。而这种欢乐的氛围对于那些伤心,失望等不好的情绪能够有效缓解,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好处。现在的啦啦操是一项艺术性极高、有观赏价值和锻炼价值的体育项目,它不仅符合体育与健康标准,而且也有一定的强身健体的作用。同时对身体整体的形象也能有提升,在运动时又能体现美感。
3、有效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在课后服务中开展啦啦操,可以避免由于教師对课后服务认知不当,造成课后服务变成“大型补课活动”。因此,将啦啦操开展为课后服务的一个项目,对学校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活动,对于学生而言,也比较容易接受。同时,基于智慧校园模式,可以推广学校的教育理念,利于树立学校的品牌效应。
二、小学课后服务问题
学校、老师、家长还有学生等对课后服务认识不清,对于课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也没有明确的认知,他们对于开展课后服务并不重视,其实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对课后服务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不知如何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对于老师来说,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只会增加他们的工作负担。家长则认为开展课后服务其实就是学校想要增加收费的一个方法,因此很多家长并不认同。而学校在对于课后服务工作只是按照规定行事,并不重视。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因为他们认为课后服务占用了自己的时间,有了更多的课程,加重了自己的学习。由此看来,不管是学校、老师、家长、还是学生,对课后服务都不支持,其主要原因就是对于课后服务的认识不够明确。
三、智慧校园背景下的啦啦操课后服务开展
智慧校园背景下的课后服务,应具有完整的、详细的学生课后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方案。通过最基础家校互动智慧系统,建立起家长、教师、管理三个方向的课后服务系统,以便于开展啦啦操课后服务工作,也可以实现与家长的无缝连接,方便家长通过电子信息设备及时与教师联系,提高课后服务的开展质量。
1、课后服务的系统建立
1.1家长端
一般而言,在校外的进行课后托管,家长是非常担心各方面质量的,一旦交由学校来进行,基于智慧校园,家长可以通过班级群组,或是校园动态,来了解学生课后服务中啦啦操的课程安排。同时,老师可以在智慧校园中学生的动态版块里,上传学生的啦啦操学习的全程情况以及学生的表现。
1.2 教师端
为了方便智慧校园下的啦啦操课后服务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以通过智慧校园系统中的教务管理版块,来和家长进行互动,也可以发布一些学生的动态,查看学生的状态。
1.3 管理后台
管理后台,一般由智慧校园的系统管理员来进行管理,可以显示家长信息列表,进行查看、编辑版块等功能。为了便于啦啦操课后服务的开展,还可以通过智能录播系统版块,来进行实时的啦啦操教学过程录播,建立有特色的校园课后服务。
2、优化智慧校园系统的管理
要想啦啦操课后服务开展合理,必须优化学校的智慧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学校可以根据啦啦操课程开展的实际需求来进行个性版块,以达成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目的。还可以充分利用平台的评论功能,或者是大数据的统计功能,然后收集学生、家长对啦啦操的意见,不断创新,更改课后服务的组织模式,以便于组织更好的校园课后服务工作。
3、细化智慧校园系统的功能
智慧校园的服务功能应该更加细致,以寻求可以满足校园师生互动化、个性化的需求。例如,可以增加分组管理的功能,让啦啦操开展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分组,或者是通过不同的比赛组,不仅仅将学生的课后服务工作做好,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后服务活动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学生的身体锻炼和团结精神培养。
4、加强教育管理,完善小学课后服务体系
教育部门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学校的课后服务工作加强管理。同时,智慧校园下对于小学啦啦操课后服务工作的展开,学生每次参与课后啦啦操的活动,都在网上进行打卡,每次开始和结束都要进行打卡,就可以记录学生参加的次数和时间,每学期末可以进行总结,对于经常参与啦啦操活动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此激励更多的学生参加。同时,学校对于课后服务工作也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对于学生课后服务工作要有保障,明确课后服务工作会给学生带来好处,有目标的开展课后服工作,要积极承担起学校教育责任。
总结
总的来说,啦啦操作为一项动感、有趣,又能锻炼学生多个方位的运动,在课后服务中应该大力推广,并且利用智慧校园系统,教师进行精心规划,家长合理配合,以保障在做好课后服务的同时,给学生既传授知识技能,又关心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谭春苗, 谢强国. 微视频在花都区小学花球啦啦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体育师友, 2020, 043(001):33-35.
[2]何婷. 《啦啦操》一课的教学思路与课后反思[J]. 中国学校体育, 2017:26.
[3]黄悦悦, 张宁, 姜程月,等. 智慧校园背景下校内课后托管形式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9, 016(013):213-214.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慎城镇管仲小学 236200
作者:陈曦
智慧校园下的校园管理论文 篇2:
智慧校园背景下 智能标签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摘 要:智慧校园建设对数据的精准应用提出了便捷、实用、个性化的新要求。当前高校各部门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对于人员及其身份的管理模式单一,管理效率滞后。建立智能标签管理系统,管理基础标签,挖掘特征标签,将校内机构、人员、身份进行多维度的标签化管理,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通过特征标签精确筛选目标群体,可以实现智能推送、师生画像、智能预警等精准服务应用。
关键词:智慧校园;智能标签管理;群体特征;个性化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智慧校园的普及和数据中心的发展,基于大数据的应用场景与尝试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现有智慧校园应用需求趋向校园服务升级和校园管理转型[1],在真实场景中精准应用数据,为师生提供便捷、实用、个性化的服务,是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落脚点。为使高校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建设高校社群管理平台是当务之急。由于高校组织机构复杂、人员身份属性繁多,建立必要的社群管理体系,将机构、人员、身份进行多维度标签化管理,成为数据精准应用的重要前提。
对于上述问题,可以基于高校社群特征,在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建设智能标签管理系统。系统以标签的形式对组织机构、人员身份、师生特征等数据进行标记和管理,再通过单维标签或者多维标签的方式,精确筛选出群体特征,进而对其进行消息推送、应用推荐等精准服务。这种方式为解决智能推送、师生画像、智能预警等数据精准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现状与不足
校园的信息化建设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基础建设阶段、系统集成阶段、应用集成阶段和信息集成阶段。前三个阶段的建设统称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第四阶段则是在此基础上,对学校各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挖掘,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决策支持,称为智慧校园建设[2]。我国高校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信息化建设工作,拥有着极快的发展速度。在发展的过程中,几乎所有高校都经历了数字化校园建设阶段,提高了高校的信息化水平[3]。但在进一步的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不少瓶颈[4-5]。
1.参差不齐的信息化程度
高校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程度因各自的发展水平和重视程度而参差不齐。对于数据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有数据平台且与学校数据中心进行数据共享;第二,有数据平台但暂未与学校数据中心进行数据共享;第三,暂无数据平台。处于第一层次的部门信息化程度较高,实时的数据共享可以保证数据的时效性,但处于后两个层次的部门大部分都还只停留在利用电子表格进行下级部门数据信息的统计与上报,造成数据缺乏实时性、准确性,存在信息孤岛,没有跟学校的其他数据共享,导致信息化应用水平受限。
因此,基于高校社群特征,搭建智能标签管理平台,以标签的形式标记和管理机构、身份、特征等数据,实现对高校社群的有效管理,是时代所需。
2.形式单一的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的形式单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很多高校都意识到社群管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对校内人员身份进行了详细的划分。然而,仅仅针对人员身份的管理模式太过单一,不能全方位真实地反映人员情况。毕竟人员还有各自的特征,如职级、职称、年级、性别、偏好等。因此,这种模式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管理作用,但不能满足要求,无法解决问题,需要形成完善系统的管理才行。
第二,高校中一些人员的身份,不受所在部门机构管理的约束。例如信息员等,这些身份一方面受本部门管理员的直接管理,另一方面还要受其所属职能部门的管理。各部门的信息员既受本部门院、处、部长的管理,又受学校信息处的管理。传统的人员纵向管理模式过于单一片面,并不能简单地套用在这些身份上。
因此,急需形式多样全面、支持横向管理的新模式。
3.更新滯后的管理效率
高校中的人员变更一般只有人事处和本部门的管理人员知道,其他部门和系统管理员往往无法详细了解全校每一个人的变化情况,只能从校内通知公告或者通过打电话咨询才能了解变动情况。因此,数据更新的滞后大大增加了管理难度与数据的有效性。
因此,基于高校社群特征的智能标签管理平台的数据交互接口,通过对更新频率不同的数据设置各自的同步时间,同步过程中,发现标签有变动情况的,如部门的名称发生变化、部门间产生人事变动等,则会在管理员登录平台后弹出提示框提醒更新,在管理员确认后方可更新标签。不仅能够节省资源,还可以保障数据的准确性与实用性。系统管理员可通过权限设定,将权限下放至各院系、各部门,更能保证人员数据的有效性与准确性。此外,还可通过设置助理的方式,将当前权限完全复制到助理身上,共同管理,以分担工作压力并提高管理效率。
三、智能标签管理平台的架构设计
基于高校社群特征的智能标签管理平台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平台的原始数据来源于人事、教务、学工等业务系统,经用户数据采集、用户数据处理、用户数据标签化以及用户标签管理,完成智能标签管理平台的构建。该平台可为智能推送、学生画像等业务应用提供支撑。
1.用户数据采集
用户数据分为静态用户数据和动态用户数据两类。
(1)静态用户数据采集
静态用户数据来源于学校业务系统,包括人事系统、教务系统、学工系统、研究生系统、科研系统、工会系统、党务系统等,可以获取到用户的基本信息、行政信息、教学信息、科研信息、工会信息和党支部信息等数据。这些数据大多属于结构化数据,不要求实时处理,因此可以通过ETL工具进行数据自动采集,将数据从源数据库经抽取、转换、加载一系列操作至终端数据库。并针对更新频率不同的数据设置各自的同步时间,不仅能够节省资源,还可以保障数据的准确性与实用性。
(2)动态用户数据采集
动态用户数据来源于用户行为,包括网络服务器的用户行为数据、图书馆的用户借还数据、校园卡POS机的消费数据、宿舍教学楼的门禁数据等。这部分数据以非结构化数据为主,其特点为数据量庞大、类别繁杂、更新频率高,因此可采用高可用、高可靠、分布式的海量日志采集、聚合和传输的系统Flume 工具进行采集。
2.用户数据存储
对智能标签管理平台而言,由于历史数据不能轻易删除,数据量会越来越多。因此,需要使用海量分布式文件系统,对大量的数据提供在线服务。同时,根据平台特点,以下三点亦需考虑:首先,对批量数据高速读取的要求较高,但仅仅需要简单的“键—值”读取,没有复杂的连接查询需求;第二,数据库的模式依据标签的动态变化而灵活多变,常有更新列属性或新增列等需求;第三,为便于开发及应用,需要有良好且语义清晰的高级程序语言接口。
基于上述特点,本文选择了Apache HBase这一非关系型分布式数据库存储清洗后的用户数据。HBase是一个稀疏、多维度、排序的映射表,面向列族独立检索,只有简单的插入、查询、删除、清空等操作,不存在复杂的表与表之间的关系。同时,HBase上的数据模型按行键排序存储,读取时会一次读取连续的整块数据,可以保证批量读取的速度。
3.用户数据标签化
构建智能标签管理系统的目的是通过不同维度去描述一个人,认识一个人,了解一个人,其最为核心的任务就是将用户数据进行标签化,并形成用户标签库。用户标签库是根据用户特征、习惯和行为而抽象出来的一个标签化的数据模型,而标签就是通过对用户数据分析而得出的高度精炼的特征标识。目前高校各部门间业务关系复杂,高校社群人员身份多重易变、身份属性繁多,难以管理与使用,因此,本平台将用户标签分为单维标签和多维标签两大类,以便操作。
(1)单维标签
单维标签从“机构—身份”标签和用户基本特征标签两个方面对高校社群用户进行单维度描述。
①“机构—身份”标签
“机构—身份”标签用来描述用户在校内的各类身份信息,本平台根据高校的实际教育教学情况,将身份信息分为行政、教学、科研、工会和党支部五个属性类别。“机构—身份”标签由这五个属性类别下的机构标签与身份标签绑定而得,如表1所示。
②用户基本特征标签
用户基本特征标签用来描述用户的各类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籍贯、教授课程、学生人数、课时量、学生评价、论文、科研项目、横向课题、纵向课题、学术会议、专业领域、研究方向、职级职称、技能证书、阅读偏好、消费偏好、图书借阅、校园卡消费、上网流量、搜索偏好等。
(2)多维标签
多维标签是对单维标签的自由组合,以满足不同目标群体的实际使用需求。根据组合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特殊身份标签、公共标签和私有标签三种。
①特殊身份标签
在高校的行政属性中,往往存在一些身份不受所在部门机构管理的限制,例如办公室主任、信息员、资产员、财务员。这些身份一方面受本部门管理员的直接管理,另一方面还要受其所属职能部门的管理。像各部门的财务员既受本部门院、处、部长的管理,又受学校财务处的管理。为此本平台提出一种身份标签跨部门的横向管理机制,打破固有的机构纵向管理壁垒,在各职能部门中设置特殊身份管理员这一身份标签,用来对上述特殊身份进行统一的管理。
②公共标签
为满足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日常使用,本平台预设了一些常用的公共标签,分组合标签和自定义标签两种。
组合标签的设置,不仅涵盖当前用户有使用权限的各类标签,还充分利用与、或、非等多种数据集的逻辑运算符,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来筛选出常用的目标群体,并设置为标签,拥有极高的自由度与灵活性。例如2017级本科生、全校女工委员、35歲以下中层领导等。
自定义标签则有所不同,通过写SQL语句来实现对目标群体的筛选。这种方式虽然需要对数据库的表结构、逻辑关系和字段含义有较为透彻的了解,但却能设置出更具个性化、更具实用价值的标签,大大提升了用户使用过程中的体验。例如2019年硕士学位评审委员会成员等。
③私有标签
在实际的工作中,平台中预设的公共标签可能会出现无法满足用户使用需求日益变化的现象。为进一步提高用户操作满意度,本平台允许用户根据需要设置自己的私有标签。私有标签有两种设置方式:一种与组合标签的设置过程类似,只不过私有标签只有当前操作者能使用,并不对外公开;另一种是先设置好标签名称,然后通过批量导入人员的方式在该标签下面添加用户。
4.用户标签管理
智能标签管理平台在高校社群特征数据的基础上,搭建了一个高度精炼的、标签化的数据标签体系。该平台的功能模块包括标签绑定、标签更新、权限设定、数据查询、消息中心、系统管理。
(1)标签绑定
该功能模块是把已设好的标签绑定到具体的人身上。默认以树形结构呈现标签之间的层级逻辑关系。在进行标签绑定时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一种是通过精确搜索给特定的人员贴标签;另一种是通过导入人员列表批量贴标签。与常规以人为中心、在人身上贴各种标签的方式比,这种以标签体系为中心绑定人的方式,更适用于高校中组织机构相对固定,而人员身份标签多变的特点。
(2)标签更新
标签更新分为管理员手动更新、同步后提示更新两种方式。管理员手动更新是管理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平台中的标签结构、标签名称、标签绑定等有缺失或有误时,进行手动更新的一种方式。同步后提示更新是用来针对在同步过程中发现标签有变情况时,例如部门的名称发生变化、部门间产生人事变动等,会在管理员登录平台后弹出提示框提醒更新,在管理员确认后方可更新标签。
(3)权限设定
本平台将权限分为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两大类。管理权限用来进行标签绑定和标签更新等操作,使用权限用来设置用户的私有标签和后续发消息等操作。管理员往往无法详细地了解全校每一个人的变化情况,因此通过权限设定,将标签的权限下放至各院系、各部门。具体到某一个人的身上来进行管理,更能保证人员数据的实用性与准确性。除此之外,本平台还可通过设置助理的方式,将当前权限完全复制到自己的助理身上,共同管理以分担工作压力。
(4)数据查询
该功能模块包括用户查询和标签查询两大类。其中,用户查询可根据用户姓名、学(工)号进行查询,结果页面显示的是所查用户的基本信息、被贴的标签、可管理的标签、可使用的标签。标签查询可根据所查标签,显示该标签的从属类别、使用权限、开放人群。
(5)消息中心
该功能模块分为普通用户和管理员两种展现形式。当普通用户发现平台中的标签结构、标签名称、标签绑定有缺失或有误时,可向管理员提交修改申请,提交时需填写问题类别、问题描述和联系方式,由管理员统一进行标签修改。所有的问题可分类管理,管理员既可在消息中心中与用户交互,也可通过用户留下的联系方式交流。
(6)系统管理
该功能模块是本平台运行的基础,用于维护后台用户基本信息及权限角色的管理,保证用户不能跨权限操作。包括用户管理、角色管理和日志管理三个模块。可以添加、删除用户,对指定的用户进行授权,将同类型的用户划归为同一角色,查看所有用户的登录日志。如果灵活度高、自由度大,往往会导致一些安全隐患,因此本平台对职工号进行隐藏保护,只显示最后一位。
四、智能标签管理平台的应用场景
本平台的应用场景包括:消息推送、用户画像、智能预警、个性化推荐以及分析与预测五个部分,如图2所示。
1.消息推送
消息推送系统基于智能标签管理平台,可以根据需求筛选出目标群体,然后进行实时或定时的消息发送。筛选目标群体时,用户不仅能对自己有使用权限的标签进行自由组合,还可通过批量导入的方式得到消息推送的目标群体,有极高的自由度与灵活性。发送消息时,用户还能对消息文本中的字段进行自定义设置,添加附件、图片和回执等,以实现消息的定制推送,满足广泛多样的使用需求。
2.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是对现实生活中用户的数学建模。通过分析和挖掘用户尽可能多的数据信息而得,用标签的集合来表示。使用更加直观、更易理解的标签形式,来描述用户或者群组,便于业务的开展和问题的处理,结合用户的信息,整合用户标签,形成用户的360度画像。
高校中支持的用户画像类型包括学生和教师两种。通过学生画像,辅导员、班主任、学院、业务人员等能够更清晰、准确、全面、快速、便捷、理性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教师在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时,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先了解自己,而教师画像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能够让教师客观地了解自己。它用抽象的数据来描述人物,通过分析挖掘用户尽可能多的数据信息得到的一个虚拟的人物形象,以此来代表个人的背景、需求、喜好等。
3.智能预警
目前高校中已有的预警系统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学业、家庭困难等单一方面,并不能满足教务处、学工等部门实际工作中的多维需求。在与业务部门进行详细的调研与讨论后,本平台将支持涵盖不在校学生预警、校外住宿预警、逃课行为预警、在籍在校不选课预警、休学退学不离校预警、晚归预警以及上网行为预警七方面的智能预警系统。结合需求,可自行对预警的阈值进行设置与调整。产生预警后,管理人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预警解除或预警确认的操作,有极高的自由度和实用性,同时也符合高校行业经验。
4.个性化推荐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把我们带进了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海量信息的呈现,一方面增大了用户发现自己感兴趣信息的难度,另一方面也使得大量的信息无法被一般用户获取。个性化推荐是目前解决信息过载问题最有效的工具。个性化推荐在用户画像标签特征和行为智能预警系统的基础上,构建推荐模型,選择推荐算法,推荐感兴趣的信息给用户。例如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可以推荐一些有关勤工助学岗位申请的信息,通过这种点对点的推荐方式,既可缓解学生的精神压力,也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
5.分析与预测
结合用户画像的标签特征和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分析学生学习生涯和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方向与目标,并预测是否能达到下一个目标,以及若想达到下一个目标还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努力。同时,分析与预测会根据用户的特征变更进行实时的变化,并以数据的方式总结个人的阶段性成果,分析学习生涯和职业发展过程中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偏差。
五、总结与展望
智能标签管理平台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大量师生的广泛关注,师生总体满意度较高。同时,通过多种途径不断了解学校师生的实际需求,将师生关注度高的需求转化为实际应用进行开发,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已经基于该平台开发了智能消息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高校社群内信息定向精准推送的建设需求。后面将继续扩大智能标签管理平台的适用范围,推广至用户画像、智能预警、个性化推荐以及大数据分析与预测等多个方面,不断扩展服务性能,尝试创新性应用,为师生校园生活带来更丰富的功能体验。
参考文献:
[1]谢幼如,黎佳,邱艺等.教育信息化2.0时代智慧校园建设与研究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9(5):63-69.
[2]李俊磊.基于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智慧校园的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18):235-236.
[3]黄剑.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8,36(5):117-118.
[4]李蔚辉.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智慧管理浅谈[J].学周刊,2020(9):3-4.
[5]李玉荣.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可行性路径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9(8):146-148.
(编辑:王晓明)
作者:王佳弘 解博超 张烨青
智慧校园下的校园管理论文 篇3:
智慧校园环境下的乡村学校网络管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学校的网络接入条件越来越好,进入校园的无线设备越来越多,如智能手机、Pad、笔记本电脑等。互联网设备与应用服务越来越多,校园网络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网络管理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多数乡村学校原有网络以有线网络为主,由于经费问题未能统一进行无线网络的覆盖布局。有些老师自带无线路由器和WiFi模块进行无线扩展。这样就易出现同时有多个DHCP服务器,导致设备不能正常访问网络。二是对接入的移动设备需要进行识别和管控,原有的网络模型无法有效进行监管,无法保证密码安全,且无日志审计。三是为了有效管理學校网络,上班时间应禁止访问游戏、股票等相关网站,严格限制视频网站的访问(主要是指电视、电影等),原有的设备不能够进行相应的管理。四是面对越来越受重视的网络安全,公安部82号令明确提出对于网络日志的审计要求,当前更多地集中在应用层的敏感事件审计上,如新浪微博、QQ、邮件、论坛等。根据监管要求,各学校对接入互联网的设备访问情况必须进行记录并保存记录达到一定的时长。
应对策略
除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之外,还可以从技术的角度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建立全校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禁用二级路由;二是危险网址黑名单制;三是基于协议的应用访问策略;四是基于协议的智能流控;五是完善的日志审计(WEB访问记录)。
实战应用
想要实现以上的网络管理功能,如果采购硬件网管设备,动辄数万元的价格对于乡村学校而言困难不小。能不能自己动手,通过软件低成本实现呢?答案是有的,下面就以笔者的实践过程抛砖引玉。
1.硬件系统的搭建
软路由系统一般基于linux内核,系统稳定性高,对系统硬件的要求低,学校闲置的电脑都可以使用,只需要加装一块网卡即可,一边连接外网,一边连接内网。也可以购买双网口的千兆服务器网卡,其转发效率和稳定性更高。
笔者使用的硬件是由十年前教育局统一配备的一体机改造的,原机器由于固件不稳定,全市学校都将其闲置,我们只需将其刷入软路由系统即可让其成为强大的智能路由系统,采用固态硬盘可以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
2.路由系统的选择
笔者研究过国内外十几种软路由系统,如pfSense、Panabit、ROS、Smart6、ikuai、小草、LEDE、ClearOS、RedCat-NSS、WFilter、Wayos、M0M0、openWRT、Hi-Spider等。其中,ROS系统功能强大,转发效率高,优点非常多,但软件授权费用较高,故只能放弃而去选择开放软件。
在免费或开源软件中不乏精品,笔者长期使用过Smart安迅智路由系统,其转发效率比肩ROS,功能也非常全面,不足的是有200M带宽限制,我们网络带宽升级到1000M以后放弃使用。Panabit是一款出色的7层网关系统,推荐上网终端不超过256个的小规模学校使用。其他系统也各有特色,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研究。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网络接入设备较多,综合考虑之下,选择了爱快软路由系统。爱快软路由系统是一个免费的智能化网关系统,功能强、更新速度快,对带宽不做限制。下面就以爱快软路由系统为例,介绍相关的安装方法和功能实现。其对硬件配置要求如表1所示。
3.软件的安装
爱快软路由支持多种安装方式,可以Ghost全盘恢复安装、ISO光盘引导安装、IMG写盘安装、U盘引导ISO安装等。下面以使用U盘引导ISO安装方法为例进行介绍。
(1)制作U盘WIN PE系统
U盘PE系统由于其便携性和维护的方便性几乎成为信息技术教师必备,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作:下载IT天空的优启通(下载地址为http://download.itiankong.net/data/3/easyu/EasyU_3.5.2019.0828.7z),下载完成后解压;插入U盘,打开EasyU_v3.5.exe,选择你的U盘盘符;点击全新制作。
(2)下载软路由系统
推荐下载ISO格式,根据自己的硬件是否支持64位选择对应的版本(下载地址为https://www.ikuai8.com/component/download),下载完成后拷贝到U盘ISO目录下。
(3)安装软路由
将U盘插入路由器USB接口,选择U盘作为启动设备,进入主菜单后,按上下光标键选择“运行其他工具”,进入后选择“运行自定义映像”,自动搜索U盘ISO目录下的镜像文件列表,选择拷贝进去的爱快安装镜像文件“iKuai8_x64_3.2.8_Build201910101758.iso”,启动安装程序。
启动安装镜像后,进入中文安装命令提示,选择“1、将系统安装到硬盘1.sda”按回车键,确认“是否将系统安装到硬盘sda”无误后输入“y”继续。稍等几秒后即可完成安装,系统自动重新启动,此时移去U盘,系统重启后进入中文控制台,此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其他电脑访问路由器进行设置了。
4.路由器的设置
另找一台电脑,设置IP为192.168.1.2/24,网关192.168.1.1,DNS服务器114.114.114.114,用网线连接到路由默认LAN口eth0网口,普通电脑一般为板载网卡,工控机一般为最左边的网卡(eth0)。输入路由默认管理网址http://192.168.1.1进行登录,默认用户名、密码为admin。
(1)基础设置
进入路由管理界面后,将外网线路接入到路由器,选择WAN口网卡并设置WAN口上网参数,打开DHCP服务(默认未打开),填写相关的参数,这样内网设备使用自动获取IP即可接入互联网。
(2)进阶配置
①建立全校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在“认证计费”菜单下,选择账号管理,为每个老师添加对应的账户和初始密码,首次添加可以批量导入,然后选择“web认证服务”,勾选打开WEB认证和认证漫游服务。这样所有终端在打开网页时输入对应的用户名和密码即可完成認证。局域网用户可以输入IP地址6.6.6.6自助管理密码。
②禁用二级路由。在“行为管控”“网络分享控制”中勾选“禁止二级路由”,所有自带的无线小路由WAN口一律禁用,关闭DHCP服务,只作无线接入点(AP)使用,内网IP统一设置到192.168.120.X网段。
③设置基于协议的应用访问策略。在“行为管控”“应用协议控制”中添加要管控的应用协议,如网络游戏、股票证券等,设置上班时间为禁用时间段,这样可以让网络资源充分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
④设置基于协议的智能流控。在“流控分流”“智能流控”中勾选“智能流控”,设定相应协议的优先级,数字越小优先级越高,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一人下载,全网卡瘫”的现象。
⑤设置日志审计。在“行为管控”“行为记录设置”中勾选需要进行审计的项目,如“网址浏览记录”“IM记录”等。行为记录可以在“行为管控”“行为记录查看”中查询,日志保存的时间由硬盘空间大小来决定。
⑥除了在“行为管控”“网址浏览控制”中设置网址黑白名单外,我们还可以在路由中绑定爱快云,开启云安全,可以自动调用“腾讯安全”危险网址库,将库中的网站列为黑名单,这样可以避开恶意网站的访问,有效保护内网设备安全。
除此之外,爱快软路由系统中还有很多非常强大的功能,如双机热备、虚拟机、跨三层应用等,感兴趣的教师可以开展进一步研究。
乡村学校网管教师最深的感触就是硬件条件跟不上、设备更新慢,但经过我们自己动手动脑,在硬件上稍做改变,同样可以用极低的成本实现高级设备的功能,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稳定的网络保障服务。本文仅以其中一种软路由软件为例做介绍,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张民生. 上海市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指南[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刘涛,李佩铎.浅谈软路由和硬路由[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
杨正东. 软路由的应用探索[J]. 金融科技时代,2011(5).
左文涛. 基于Panabit的网络管控教学设计[J]. 电脑与电信,2018(10).
作者:张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