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就业工作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着力点的分析

关键词: 人才资源 直观 高校 毕业生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 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通过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推动引导广大毕业生实现就业, 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稳定, 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直观重要, 也是落实以人为本, 推动和谐校园建设的必然要求。作为高校的就业工作者, 就必须始终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就业各项工作, 正确处理和协调好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各种关系, 抓好就业工作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着力点。

1 正确认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关系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 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 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 是与和谐社会相辅相成的, 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和谐校园的构建同样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搞好学校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 关心学生、尊重学生, 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是正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穿在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 构建大学和谐校园体现了这种要求。

2 怎样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 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达到和谐的目的

近年来, 随着高校毕业生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逐渐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然而在冷静分析高职生就业难现象时我们不难发现: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一些不理性的认识和不切合实际的要求是形成毕业生就业难现象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因此, 在就业工作中, 我们应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 抓好就业工作的着力点。为毕业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信息和就业岗位, 引导毕业生学会全面认识自我, 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踏准职业基线, 找准自己的位置。因此, 作为指导学生就业的老师, 要逐渐完成“三个转变”, 做好“三个建设”。

2.1 完成“三个转变”

2.1.1 要完成从短期指导到全程指导的转变

就业指导工作不是阶段性的工作, 它应该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得越早越好, 对学生而言可以便于形成成熟的择业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确定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职业选择。推进全程就业指导, 就是要帮助学生提早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使大学生们在走向职业生活之前, 从观念、心态、知识、技能等方面做好应对职业挑战的全面准备。全程就业指导分年级、分层次、有系统地开展, 贯穿学生成长的每一步, 与个性化发展密切结合, 体现人文关怀, 做到细致入微。这样, 使学生学习有方向, 奋斗有目标, 才能牢牢把握就业的主动权。

2.1.2 要完成从一元化服务到个性化服务的转变

在对毕业生进行全面教育引导的基础上, 还应该有针对性的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把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就业指导的重点, 以一种长远发展的眼光来指导学生的就业, 使学生能够终身受益。比如, 开展心理测评服务、开展择业心理辅导以及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缓解学生就业思想压力, 消除学生对就业难的恐惧感, 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社会的选择。

2.1.3 要完成从单一化指导向多样化指导的转变

就业指导教育在内容上是否适应于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 是否丰富、深入、实用, 在形式上是否能贴近学生的特点, 是否新颖、活泼和多样, 是就业指导工作成败的关键, 也是就业工作开展有效性的具体体现。当今社会, 是一个能力本位的时代。尤其是通过近几年用人单位择才用人的新趋势, 可以认识到: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 培养出社会所需求的人才, 才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唯一出路。因此, 在就业指导内容上, 有针对性的加强对毕业生能力培养, 让学生苦练专业技能, 引导学生按社会的需求来准备自己,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重视培养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 还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意识, 注重塑造学生的“职业灵魂”。使学生在就业竞争的平台上, 提高核心竞争力, 立于不败之地。

2.2 狠抓“三项建设”

2.2.1 抓好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

网络时代, 对学校就业工作信息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高校必须加快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步伐。一方面要开通学生就业信息网, 成立了就业信息网站, 通过就业信息网, 学生查询用人单位需求信息, 及时与用人单位联系, 使就业信息及时、准确、高效、快捷地传递给广大学生。

2.2.2 做好就业市场建设

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是提高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渠道。面临全国整体就业形势逐年严峻、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的挑战, 学校要把就业市场建设放在了重要位置。一是要面向社会, 积极开发抢占就业市场。通过开展信息咨询、专题讲座等形式, 为毕业生提供及时、准确的需求信息, 帮助毕业生了解基层和用人单位情况;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 主动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二是要大力培育和完善以学校为主体的就业市场, 注重将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建设相结合, 大型招聘与小型招聘相结合, 以保证效果。

2.2.3 做好就业基地建设

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 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在抓好校内外就业市场建设的同时, 学校应积极培育自己的社会就业资源, 加强教学实习、社会实践和就业基地建设, 不断拓宽就业空间和渠道, 使学生在实习、实践中得到锻炼, 为实现就业增添砝码。

和谐可以凝聚人心, 和谐可以团结力量, 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检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条重要标准, 作为面向社会的窗口, 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同时毕业生就业工作也越来越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就业指导的各项工作, 以和谐为目的, 正确处理和协调好就业指导中的各种关系,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校园, 不断提高就业指导的质量,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摘要:构建和谐校园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作为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机构, 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要真正达到构建和谐校园的目的, 抓好就业工作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着力点, 应当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者首先应当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和谐校园,就业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2, 1, 60.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范文 下一篇:着力构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