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后期处理(精选六篇)
信号后期处理 篇1
影像图片的最终效果与后期处理设备的性能关系很大, 稍有忽略, 图片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笔者近日参与人像外拍, 在发图给模特选片后却遇到了尴尬, 几次修改仍然效果不佳。于是寻找原因, 原来最近一直在使用普通的家用笔记本电脑修改图片。虽然处理图像的几个软件都非常著名, 并且自己还摸索出了新的技巧, 但是输出的图像的色彩和亮度却始终有较大问题, 病根就在于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幕的性能达不到要求。
笔者大学学习的是艺术设计专业。在专业院校中, 对专业设备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当时设计教室里有一台使用特丽珑显示器的苹果G4电脑, 直到今天回想起来对那台显示器的效果都非常叹服。在后来的学习中也使用过CRT显示器作为主要显示设备, 并且一直使用独立显卡搭配使用, 效果不错。
从事影像行业的专业人士对于输出设备的要求都比较苛刻, 有的一直使用苹果电脑进行设计和图像处理, 选片的电脑显示器也有严格的讲究, 有的甚至使用了专门的校色器用来校正屏幕。巨大的投资, 只为获得与打印机印刷或者冲洗图片一致的显示效果, 不少人为此穷尽其术。
2 兼顾性价比的几种选择方案
对于广大的业余爱好者而言, 昂贵的专业设备是难以企及的。以笔者的经验, 为了兼顾性能价格比, 可以选择另外的替代方案, 即选用性能比较优良的LCD显示器, 同样可以达到目的。需要提醒的一点是, 在选择产品时单看厂商所标称的参数有时是远远不够的, 容易被误导。液晶屏幕有色深数位等参数 (目前主流参数有6 bit与8 bit, 表示能显示的色彩位深与色彩种类数量, 目前主流的是16 M色与16.7 M色) 。笔者先前的宏基4315笔记本电脑就是标称达到色彩16.7 M色 (8 bit) , 但直观感受其显示效果和目前笔者手上使用的惠普430笔记本电脑相比明显处于劣势。前些天笔者在商场帮助他人选择笔记本电脑, 将一台华硕笔记本电脑和一台东芝笔记本电脑摆在一起, 屏幕上展示同一张图片, 让购买者观看, 结果是毫无悬念的, 东芝笔记本色彩准确度与饱和度视觉直观感受要强很多。这就说明一个现象, 日系笔记本电脑比较注重显示效果, 各大品牌的液晶面板显示品质颇为出色, 尤其是被誉为液晶鼻祖的日本夏普, 名声显赫。早期苹果电脑液晶显示器就是选用夏普的ASV液晶面板, 据称夏普医用图像级显示器可以达到10 bit色彩深度, 显示16.77 M色。目前的苹果台式一体机IMAC由于成本原因放弃使用夏普ASV面板, 改而使用了TN面板。专业级的MAC机上使用了IPS面板, 显示效果能让人满意。由上可知, 在选择显示器时光参考厂商标示的可视角度与色彩位深可能与实际显示效果不符。但厂商可使用普通的面板通过优化设计电路以达到提升显示效果的目的。此类设备, 最著名的便是艺卓显示器。由此便明白为什么有的笔记本电脑虽然宣称使用了能显示16.7 M色的液晶面板, 却出现图片偏色和饱和度过高的问题了。
笔者原本认为今后换用苹果公司出品的较专业的MAC BOOK PRO后应该能有好的效果, 但在与专业摄影及设计人员交流后获得的结果却是否定的。普遍的看法是, 笔记本其实极少能适应图像处理的要求。笔记本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就是低功耗设计。由于这个原因, 笔记本电脑屏幕的亮度、对比度被设计得偏低, 而台式机就没有这个困扰。笔者现在使用的惠普笔记本待机时间长达5个半小时。如此长的时间内, 只依靠一块小小的电池供电。笔记本电脑中, 屏幕和CPU是耗能最多的部件, 所以屏幕亮度自然就会为省电而弱化了。笔者最近使用笔记本电脑处理的图片多数曝光度出现问题, 便与屏幕亮度关系很大。
综上所述, 笔者与专业摄影及设计人员交流后的结果是, 尽量使用台式机的液晶显示器处理图像, 最好是用专用台式机显示器来处理。笔者的办公室里有一台2007年购置的苹果I-MAC一体台式机电脑, 苹果公司后期采用了TN液晶面板, 可视角度稍差, 但是显示效果依然能胜任图像处理的要求。苹果电脑的操作系统非常容易使用, 性能外观都很优越, 为什么使用者很少?最大的障碍一方面是由于软件支持程度远不如PC系统上的WINDOWS系列;另一方面就是苹果IMAC的售价高达9800元, 一般家庭难以承受。这些因素都阻碍了苹果台式电脑的普及。另一个选择就是使用专为设计而推出的专业级显示器,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艺卓显示器。但是专业系列的艺卓显示器价格惊人, 甚至远高于一台苹果电脑。
到底有没有适合一般经济条件的较好显示器呢?笔者的一个专业设计师朋友建议使用CRT显示器。但CRT时代已经远去, 市面上只存有少量陈旧的CRT, 显然不能满足要求。还有什么其它好的选择呢?在与专业摄影人员的网上交流中, 笔者获得了这样一个信息, 就是IPS液晶面板的效果能满足图像处理的要求。IPS是LG与飞利浦合作开发的技术, 目前较为普及, 价格也相对低廉一些, 俗称“硬屏”。目前大量注重显示效果的显示器都使用这种面板。此外还有一些其它比较好的选择, 例如三星的PVA面板技术, 早些时候三星在自己的177P、193P系列显示器上应用过, 获得了极好的性能价格比和口碑, 可惜因为成本的原因, 目前市面上已很少见到。此外SONY的S-LCD液晶面板也有较好的显示效果, 如果经济上能承受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惠普和戴尔也有针对各自工作站而推出的专业级显示器, 价格也比较容易接受。写到这里, 笔者有个建议, 不能一味贪图较大的显示面积。显示器大, 分辨率高, 能容纳更多的显示内容, 带来了方便;但是, 如果选择较好的液晶面板显示器, 过大的面积则会带来很大的价格压力。目前选择主流范围内的20寸长宽比为4:3的显示器就比较合适 (因为分割成本原因, 目前民用显示器已经全面宽屏化, 针对设计软件的界面, 专业级显示器目前仍有部分型号保持在4∶3的比例) , 很多监视器级别的显示器多数只有15到17寸, 甚至更小。如果面积大的显示器价格过高, 可以考虑使用较小面积的显示器组建多显示器平台, 其效果是一样的。
至此, 关于显示器的选择, 大体上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范围。此外在网上的交流中, 笔者还获得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信息, 就是支持DVI数字显示接口的显示器效果较好。DVI是HDMI接口出现以前民用范围内效果最好的显示器接口, 被广泛应用于大屏幕、较高档的液晶显示器上。与传统的显示接口VGA相比, DVI是纯数字接口, 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画面信号的纯净度, 使显示的画面更加干净, 排除了VGA模拟信号传输的一些缺点。但是DVI很少出现在集成显卡上, 大多数与高性能的独立显卡搭配, 并且平面输出部分显卡上有大量的元器件作滤波, 使它更加纯净无干扰。因此, 除了选用性能较好的显示屏之外, 要保障最终的输出效果, 还要为显示屏搭配一块加工工艺严谨, 元件布局优化的显示卡设备, 这样搭配才能保障显示器输出效果。
在显卡领域, 早先有加拿大的MATORX专业设计平面显卡, 随着电脑产业格局的变化, 两大巨头英伟达和AMD都推出了各自针对平面工作站的专业级显卡 (如Quadro系列与ATI Fire Pro系列) , 而MATORX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专业绘图卡价格高昂, 并不适合普通用户, 那么选择著名的厂商的普通显卡就是明智的选择, 例如生产工作站显卡的专业厂商丽台, AMD系列显卡的著名厂商蓝宝石、迪兰恒进等, 都是不错的选择。笔者在这里提示一下, 作为图像处理, 适当的照顾一下3D性能即可, 不用选择过高版本的显示核心, 关键是显卡的电子工艺值得推敲。这样可节省下大量的资金用于其它设备。
3 结语
手机拍照的后期处理 篇2
手机后期也专业
与PhotoShop同门的Adobe Lightroom是专业的数字照片后期处理软件以及照片管理器,不仅可以编辑、管理和展示大量数字图像照片,而且可以对数码单反照片进行调色、美化、移除瑕疵等后期制作。总之,它是摄影师们、平面图像设计师们的必备工具。
平常生活中,大家可能习惯了使用手机相机中自带的滤镜功能去创作作品,但是如果你想更专业、细致地去处理照片的话,显然Adobe Lightroom mobile最合适不过。移动版Lightroom通过触屏进行操作(如图1),应用只是单纯的后期制作工具,并没有提供相机应用,因此用户需要事先将相册中需要修改的图片添加至Lightroom mobile图库中(如图2)。添加完毕后,选中图片就能调用比较完善的照片编辑功能,如裁剪、调整白平衡、曝光、色温、光暗、阴影、饱和度等等,同时也提供了多款滤镜特效供用户选择(如图3)。当然,移动版功能上相比桌面版会有一些精简,不过对于经常外出拍照的摄影爱好者来说,在手机或Pad上使用Lightroom 做简易的后期调色处理相信一定很方便,所见即所得,相当高效。
Lightroom mobile的Cloud Sync 云端同步功能也比较好用,在手机移动设备上编辑调整的相片,会自动同步到云端(如图4),我们便可开启Lightroom桌面版打开云端的相片,调用更加完善的编辑功能。通过移动端在外随时随地对照片做快速基础的修改,然后再到桌面端做细致的调整,确实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不过,可惜的是,Adobe Lightroom 是一款商业软件,仅仅提供了30天的免费试用期,用户需要注册Creative Cloud账号并付费订阅才能使用(如图5),加之此软件的定位比较偏向于专业用户,譬如用于编辑单反相机的 RAW 图片等,如果你只是平时手机自拍几张的话,一些普通的滤镜特效或美化APP应该就能满足需求了。
无所不能的滤镜
VSCOcam的滤镜应该是目前Android与iOS系统上体验最好的,它用最简单的方法就能解决几乎所有用户的滤镜需求。
滤镜是“VSCOcam”的核心功能,搭配适合的滤镜,能够让照片拍摄的瞬间更加出彩,VSCOcam应用的相册独立于系统相册。因此我们还需要建立VSCOcam的独立相册。点触在应用侧边栏的“Library”进入到应用相册页面(如图6),初次使用VSCOcam,独立相册中并没有照片,点击“+”按钮就能将系统相册中的相片添加进相册中。在相册中点击照片可选中照片,应用底部同时会出现操作按钮,按下“编辑”按钮就能进入滤镜选择的页面。选择不同的滤镜即可看被修改相片的变化(如图7),再次点击当前选中的滤镜图标可以调节滤镜效果的强弱。
点击界面下方的三角按钮弹出其他功能按钮,画笔代表滤镜,扳手代表滤镜之外的其他调节功能。在调节界面中(如图8),可以对照片进行更多的微调。提供了 16 种调节功能使得这款相片后期工具并不逊色于专业的Lightroom mobile,除了常见的曝光度、饱和度、对比度、旋转、裁剪功能外(如图9),内置了色温、虚光、高光、阴影、锐度等参数。
VSCOcam自带的相机非常简单,模拟胶片的拍摄效果在现阶段是大多数喜欢怀旧用户的菜。相机的拍摄界面其实很简单(如图10),不过依旧为用户提供了常用的功能,并且自带了测光与对焦分离的拍摄方式。但是这款滤镜应用不像其他相机应用为我们提供一个所见即所得的拍摄界面,按下拍照后,我们还需要按照自己的需求对拍摄的图片选择合适的滤镜。
浅谈建筑效果图后期处理 篇3
建筑效果图是伴随着建筑设计产生并一起发展起来的一个行业。建筑设计是在图纸上完成的二度空间作品,建筑效果图则是三度空间的艺术再现。建筑效果图是快捷、形象、有效地表达建筑设计的手段,是建筑设计师将无形的创意转化为可视化形象的重要环节,对建筑效果图所传递信息的研究,有助于改变人们对建筑设计的片面理解,从而真正体现出建筑设计应用的建筑理念和实用价值,建筑设计图特有的图示思维方式,可以很好地传递建筑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因此,它对理解建筑方案非常直接,在构思的每一个阶段中,它对开拓设计思维,提高设计认识,变换设计手法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建筑效果图的制作由建模、渲染、后期制作三部分完成,建模是基础,通过建模建立建筑的形状,再为它添加材质,设置灯光,选择透视角度和观测点渲染成图,最后进行后期处理。后期处理是在photoshop软件里对渲染的成图加入天空、道路等背景环境因素以及车、树、人等其他配景因素,并通过工具调整使配景和建筑达到统一和谐。后期处理在色彩上起着调和的作用,同时它还可以帮助构图,使画面平衡,所以说,后期处理至关重要。
1 效果图后期处理的步骤
1.1 主体建筑
在建筑效果图中,建筑形象永远是画面的主角,是表现的中心。建筑有其风格,有其材料的色彩和质感,表现建筑的稳定、坚固和美观是建筑效果图的基本要求。主体建筑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效果图的风格,例如商业建筑效果图侧重繁华与时尚,住宅别墅效果图侧重于温馨典雅,纪念性建筑要求体现其威严雄伟。
主体建筑色彩的纯度相对要高一些,明度的对比要强烈一些,建筑物的阴和影要注意区分,不要混为一片。阴影的颜色要偏冷。注意建筑物的主受光面、次受光面和阴影的色彩对比,要强调明暗交接线,特别强调主要的明暗交接线。
1.2 配景
配景是为了衬托主体建筑,使建筑富有吸引力,因为建筑通过环境可营造气氛,衬景若表现得好,其自身也可以成为美的一点,但是吸引力要在不至于喧宾夺主的前提下。配景包括天空地面等背景、辅助楼体、树木、人物、汽车、及其他景观小品等。
1.2.1 背景
室外建筑背景主要部分是天空,其次是建筑与绿化。背景的色彩与气氛与建筑相配,如用天空背景时,若建筑的形体比较生动复杂,背景的天空应当简单、平静,云彩较少或无云,但简单中应尽量做到和整天的环境气氛相和谐。但黄昏的天空应该尽量找到有过度颜色的天空来适合黄昏的感觉:而当建筑形体比较简洁干净,可配上丰富的云天,给画面增添活跃气氛。
地面的颜色应当是低纯度的,她的(?)明度应当与地面的材质相应。如果出现大面积的同一材质,则需要用其他的材质或配景来分割,如增加绿化等。同时地面的颜色受天空和环境光的影响,不要把它单独处理。
1.2.2 配景裙楼
裙楼可以大大增加画面的空间感,使整体环境显得真实富有生气。远处的裙楼无论从色彩对比还是明度对比都是很弱的,由于它们与天空一样受到空气介质的干扰,与远处的天空融在一起,呈现偏冷的颜色,并适当降低图层的不透明度。
1.2.3 其他配景
其他配景,包括人车树及景观小品或小的构筑物。配景的比例一定要控制好,否则画面会感到别扭和滑稽。它们的色彩纯度要降低,不要影响整体统一的效果。在一些横向构图的建筑物,可适当地加入一些竖向线条能调节画面,如加入一些灯杆、树等。
在建筑物的周围要添加一些植物,植物的添加要符合当地的气候,树种的选择也要符合表现的特点,注意树木光线向光面亮,背光面暗。
效果图常以人物与汽车做配景,尤其是人物更能体现建筑隐含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表现出建筑与人而言的功能以及与人的亲密关系。人车对建筑的体量来讲,是一种比例关系,在矢量的效果图中,也是一种比例尺。配景时,遵循点线面的原则,人和车在画面中属于点,它起着活跃画面的作用。他们的排放不要放在同一个平面上,要有前后的位置关系,还要注意疏密搭配。视觉中心点可以多一些,草地属于面,绿色是视觉感受很美的颜色。要充分运用点、线、面形式美的组合,使画面更加完美。
1.3 色彩调整
俗话说:“远看颜色近看花”,成功的色彩能给人以美感。效果图中的色彩调整,强调统一中求变化以及色彩的节奏与韵律。我们可以将色彩分为两组:即主导色与辅助色。主导色就是对图中色彩起主导作用的一组色彩,它具有明显的色彩倾向。辅助色是辅助主导色的一组起陪衬作用的色彩。它可以选择主导色的类似色、对比色或互补色,原则上其色彩面积不超过主导色。
除了主导色与辅助色外,还要处理前景色与背景色的关系。建筑自身的色(前景色)又与周围的环境色和背景色密切相关。它们之间要么互相融合,化为一体:要么适当拉开距离,形成秩序感和层次感。前景色与背景色强烈冲突或前景色与背景色无色彩关系的现象应尽可能避免。
效果图色彩的冷暖感觉是物理、生理、心理、和色彩本身综合因素所决定的。最暖的颜色是橙色,最冷的颜色是蓝色。暖色给人的感觉热烈、有力量、刺激等。冷色给人的感觉寒冷、清爽、空气感、空间感。在效果图中如何应用这种对比呢?冷色可用在以下这些地方:a) 阴影:不能简单的用固有色加深的方法,而应适当地加入一些冷色;b) 透明:玻璃等透明材料的处理要加入一些冷色;c) 远景:远处的景物是虚的,色彩偏冷,才能表示空气感。暖色应用于以下的地方:a) 阳光:受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b) 近景:离视点较近的色彩偏暖;c) 重量:暖色使对象感觉较重。如果掌握了冷暖对比,就能充分表现空间感、空气感、色相的清晰感、色彩搭配的真实。
另外,还有前后关系的调整,如前景可以用树影压暗,中景可以调整主体建筑的亮度与色彩的饱和,远景就是调整天空的亮度和明暗。
1.4 细节处理
渲染成图后,利用插件场景助手,渲染出一张通道效果图,以便在后期对各种材质进行细部处理。通过细部调整,做到与整体和谐统一。如可以往玻璃的材质中添加贴图,已增加生动真实的感觉。高层玻璃的上部,添加一些天空树木或雾气的贴图:商业建筑玻璃的下部,添加一些店铺或商场室内的贴图,来反映建筑的功能。
2 效果图后期处理的几点小建议
2.1 整体完美,层次清晰
从色彩、空间及细部注意整体的结合和协调:画面要有层次,层次通透、分明、空间感强;还要注意阴影的变化,细致处理,从而使效果图生动逼真。
2.2 色调和谐,含义深刻
画面的色调能表达建筑的意境,搭配好主导色和辅助色、前景色与背景色。还要避免多种原色的堆砌,注意选用中间色,使画面具有较深涵义的和谐色调。通过明度、色相、冷暖色对比的调整,能取得无限美好的效果。
2.3 画面聚拢,重点明了
要主体鲜明,画面只有一个中心,忌分散和互不呼应,可通过高光、点亮的手法来突出主体建筑,获得聚焦的精彩效果。
2.4 真实性与艺术性
建筑效果图的真实价值在于“写实”,而不是流行的所谓“表现”。置建筑的真实性和可行性与不顾,一味追求所谓“画境”,这样的图看起来很漂亮,但不真实,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自然就没有生命力。
3 结语
信号后期处理 篇4
【摘要】目的:探究在重度烧伤后期其残余创面的临床处理状况。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急诊科治疗的59例重度烧伤患者,对患者的残余创面进行水疗以及创面部分暴露和百多邦软膏外用治疗,同时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和植皮治疗,观察探究患者的残余创面愈合和恢复情况。结果:经过综合分析探究得到,多数患者在经过一系列治疗后残余创面均愈合,有2例患者的创面有顽固性不愈合,经过反复治疗后,2例患者创面经植皮治疗愈合。结论:在重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临床处理中,综合水疗、药敷和植皮等技术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重度烧伤;残余创面;水疗;外用百多邦軟膏;植皮手术
【中图分类号】R6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172-01
重度烧伤患者在经过一系列的恢复治疗后,患者会出现相应的创面不愈合状况,这些状况使得患者出现相应的继发感染症状,有的甚至出现溃烂征象,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目前重度烧伤患者的治疗还处在一个技术发展期,本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我院治疗的重度烧伤患者进行综合的水疗,创面暴露,百多邦软膏外敷以及个别患者进行抗生素综合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对得到的结果做如下相关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急诊科治疗的59例重度烧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年龄在15~62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1.5岁,其中位年龄为38岁。患者的烧伤总面积30%~50%,其三度烧伤面积在10%~19%,患者在经过28~70天的前期治疗后出现相应的烧伤创面,其中每例患者在4~35个,有2例患者的残余创面直径超过6cm。
1.2方法
患者进行相应的创面菌培养,其结果显示有不同的细菌感染,分别有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以及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其详细数据见表1。59例患者均出现相应的残余小创面,首先对患者的创面采用温度适宜的生理盐水进行清洗,尽可能清洗创面的污垢和脓痂,并清除里边的脓液。清洗结束后用干净灭菌的毛巾擦干患者身上的生理盐水,并利用小块的纱布敷贴上部分百多邦软膏,然后覆盖在创面上,纱布的稀松网眼使得患者的创面处于半暴露状况,然后每天更换一次药物,在更换前要对患者之前的纱布进行清理,然后再涂抹药物,每次均按照操作规则执行。患者的水疗则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考量,患者在治疗期间有4~12次,平均为4.5次。本研究的患者有2例患者的创面超过6cm,因此要先对患者进行创面的抗感染处理,感染控制后在进行相应的植皮手术,然后对患者进行抗生素综合抗感染治疗。
2结果
59例患者在经过前期治疗后,进行相应的后期残余创面处理,其中患者有4~35个不等的残余创面,2例患者残余创面直径大于6cm,患者在经过一系列的后续残余创面治疗后,54例患者在3周内创口完全愈合,另外有2例患者伤口愈合不佳,经过反复多次治疗后创口愈合,另外2例患者由于创口过大,最后采用植皮手术治疗创口愈合。
3讨论
烧伤是一种急性创伤性损伤,诸多原因导致患者的伤口愈合不佳。其主要原因有患者的抗干扰药物的使用使得患者的耐药性较强,患者创面的细菌种类较为复杂,本研究中对患者创面的菌类培养也显示了患者创面菌类的多样性。这对患者的病情恢复非常不利,不仅是患者的耐药性,还涉及临床医师的用药。细菌的各种分泌成分使得其创面周围的细胞受到破坏,对其创面的愈合更不好。同时创面的肉芽组织也较容易使得患者创面部位的上皮细胞生长不佳,因此在残余创面的处理中不仅要针对其感染进行护理,还要尽可能促进患者的创面部位的上皮细胞生长。
目前,重度烧伤后残余创面的治疗主要有水疗和百多邦敷贴治疗,水疗是针对性对患者的创面进行清洗,减轻细菌感染程度,防止感染,同时改善该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上皮细胞的生长,在水疗后多进行半暴露治疗,这样有利于改变创面部位的细菌的生长条件,对感染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百多邦治疗则主要是进行抗生素治疗,其主要成分为莫匹罗星,能够抑制转运RNA合成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菌生长。
综合以上报告内容,在重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临床处理中,综合水疗、药敷和植皮等技术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夏成德,狄海萍,薛继东,张业龙,李晓亮,李强,牛希华.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综合治疗[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1,069(06):950-953.
[2]周杰,周荣芳,黄金华,徐刚,刘亦峰,陈银兵.利福平结合美宝治疗重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60例[J].临床军医杂志,2011,06(39):1220-1221.
[3]河南省南阳市张仲景国医院烧伤整形科李政郝荀.治疗大面积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临床分析[N].健康报,2012-11-06007.
[4]曾元临,张友来,黄晓辉,姚世红,辛国华,潘学武.温泉矿化水浸泡修复烧伤后难愈性残余创面[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37(12):7378-7381.
电视专题片后期画面处理技巧探究 篇5
1 视频编辑系统的选择
随着视频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供选择的视频编辑软件层出不穷,建湖广播电视台目前有大洋和EDIUS两种类型的非编系统。大洋非线编系统通过服务器联网后,满足时政新闻的联机操作,方便快捷,能很好地完成时效性要求相对较高的新闻类节目制作。然而,在制作专题类节目时,通常会选择单机操作的EDIUS非编系统,因为在制作专题片时会用到大量各种格式的视频资料,而该非编系统自带很多解码器,许多格式的视频往往都能自由导入;其形式多样的插件又能较好地制作出视频特效,而且输出后视频质量比其他软件好很多;该非编系统还内嵌雷特字幕软件,拥有丰富的图文动画、滚屏、扫光和字幕模板效果,并带有唱词拍打功能,满足了专题片后期制作对字幕处理的要求。整套非编系统非常适合对时效性要求不高的电视专题片制作。
2 视频画面的调色处理
画面调色指在后期制作过程中根据每部专题片的主题,确定好专题片的主色调,并对视频素材进行画面调色处理,从而保持整个片子色调一致。
由于在视频前期拍摄过程中,不同的拍摄人员、不同的机器所拍的视频资料都或多或少存有色调差别,使得画面调色处理在整个专题片制作过程中非常重要。专业的画面调色是在AE或其他视频处理软件中一帧一帧地做,适用于时长较短的视频,如十几秒广告片。而平时在制作专题片时,由于节目时间都比较长,不可能一帧一帧地调节画面,所以需要使用EDIUS软件自带的调色插件:YUV曲线、三路色彩校正、单色、色彩平衡、颜色轮等,对视频进行后期调色处理。例如,做节目时常会遇到拍摄时滤色片选错而导致图像色彩偏黄或偏蓝的现象,在后期处理时就可以使用色彩调节中的“YUV曲线”功能,对U、V曲线的调节,或者用“色彩平衡”功能,对红、黄、蓝三色的调节,把画面色彩尽量恢复正常,以弥补素材拍摄时造成的不足。
此外,EDIUS还具有局部画面色彩调整功能,如在《猴·西游记》制作过程中,由于该音乐杂技剧是在世界最大的艺术殿堂一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表演,受各种条件限制,派出专业记者去国外拍摄的可能性较小,因而在制作专题片时只有尽量搜集杂技团工作人员用DV拍摄的一些视频素材,又受复杂的舞台灯光、拍摄人员的拍摄水平有限等因素的影响,整个原始视频资料画面色彩都偏蓝。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对偏蓝的画面进行色彩调节后发现,由于光线的复杂性,画面的舞台背景处又泛黑,需要对画面进行部分校色。通过EDUIS软件中的色彩校正——三路色彩校正器——白平衡滤镜——二次调整功能,把舞台背景泛黑处部分加亮,并对色度、饱和度加以调整,最终达到整个画面色彩协调的效果。
3 图片的处理
电视专题片的时间、空间跨度都比较大,搜集到的素材往往以搜集到图片资料居多,需要通过大量的图片素材来表现专题片内容。但是,如果过多地使用静止不动的单帧图片,又会使专题片显得很单调、乏味。EDUIS软件的布局功能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处理方式,不仅可以把图片放大、缩小,还可以结合关键帧的使用,做出推拉摇移的效果。例如,在《猴·西游记》一片中,由于拍摄人员没有跟拍,后期搜集的视频素材非常有限,只能通过美国林肯艺术中心的网站找到一些相关背景资料图片以及演出宣传海报。同时,在片中提到各大主流媒体对该音乐杂技剧的报道时,也只能通过图片的方式来表现。由于这些图片的像素都比较高,处理时就先将图片放大,对其设立关键帧,然后对图片的位置、大小进行调整,再次设立关键帧。这样通过关键帧之间的动画设立,轻松实现了图片的推拉摇移效果,整个专题片也随之增色不少。
当然,图片处理还有很多方式,如在制作《中国·建湖》城市形象片时,需要有大量地展示诸如“全国百强县”“中国石油装备制造基地”“中国节能电光源制造基地”等奖牌。在处理这些图片时,就要用到Photoshop和Aftereffect软件。首先,通过PS对奖牌图片进行去边处理;其次,通过AE软件对奖牌图片四周先加上一个金属材质的边框,并在时间线上叠加背景和前景光线、光晕素材;最后,通过关键帧对图片的X、Y、Z轴进行3D调节,这样一块立体的奖牌就完美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了。
4 画面节奏的处理
电视专题片必须具有一定的节奏,才能张弛有度。专题片的节奏主要是将画面有机融入到背景音乐中,如果背景音乐节奏快、画面停留的时间短,专题片就呈现出较快的节奏;反之,如果背景音乐是悠扬舒缓的,画面停留时间就要长些,节奏也就慢了下来。
制作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对摇镜头的处理,因为这类镜头往往都是速度比较慢的长镜头。如果在快节奏中使用,就要对镜头的播放速度加以调节。在《中国·建湖》专题片制作过程中,开始需要用较快的节奏给观众一个冲击力,而片中第一个县城航拍镜头却是非常慢的节奏,处理时先将该镜头正常播放1.5s,然后对中间的部分进行加速600倍播放,最后1s钟还是采用正常播放,经过速度调节,专题片的节奏立刻又快了起来,与背景音乐之间的融合也显得更加合拍。
此外,还可以通过画面与一些较短转场音乐的结合,实现专题片震撼力的有效提升。例如,在《中国·建湖》专题片中,凡是遇到经过AE处理的“3D奖牌”入场时和上述经过加速的摇镜头时,在原有背景音乐的基础之上又叠加1s“嗖”声的转场音乐,使整部专题片展现在观众面前时,既显得有较强的冲击力,带给观众震撼,也提升了整部专题片的节奏感。
5 结语
电视专题节目后期制作至关重要,视频编辑人员不仅要根据整个专题片的内容对画面进行有序编排,还要充分利用非编系统的优越性,熟练运用各种剪辑技巧和特效处理方法,使专题片画面更流畅、主题更突出、内涵更深刻。
摘要:电视专题片就是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一重大事件或某一现象以电视节目的形式予以集中、深入的报道反映。由于深度剖析某一事件时,内容庞杂,涉及面广,时间和空间跨度大、转换快,后期制作难度也随之增加,所以要尽可能多地搜集素材。然而,受不可预知的客观因素影响,素材质量收集不足,需要通过视频编辑系统进行合理调节,使其以更完美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这些都对后期制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专题片制作,调色处理,图片处理,画面与配乐
参考文献
[1]何苏六.电视画面编辑[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2]赵勇志.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制作初探[J].中国传媒科技,2014,(5).
信号后期处理 篇6
关键词 Photoshop 室内效果图 后期处理
中图分类号:TP317 文献标识码:A
1 使用Photoshop后期处理室内效果图的必要性
1.1 什么是室内效果图
室内效果图是设计师使用二维和三维等效果图制作软件表现物体的造型、结构、色彩、质感等诸多因素,并向用户表达自己创意构思的图片,室内效果图设计制作是室内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形象直观地体现设计效果。过去,人们只能通过手工绘制效果图,而在当今的建筑装饰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工作中,利用计算机制作效果图已逐渐成为效果图制作方法的主流,使人们更清楚地了解设计的各项性能、构造、材料、结合方法等之间的关系,为工程招标、设计施工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1.2 室内效果图为什么需要用Photoshop进行后期处理
(1)生成的效果图不能满足设计师的需求从3DSMAX中渲染输出的图像,材质与灯光总是有不尽如意的地方,这需要在后期处理过程中进行调整。
(2)生成的效果图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做室内效果图之前设计师必定做了很多分析用户需求方面的工作,但是那个时间段都是一个抽象的阶段,用户不能直观地看到效果。所以当真正生成效果图时,用户肯定有这样那样的需求。这个阶段设计师需要全面详细地分析用户的需求,争取下一步制作出来的效果图能让用户最大化的满意。
(3)目前市场上的软件不能满足需求,四维星装饰选材软件等都是目前市场上比较知名的装饰选材软件,通过这些软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任意更换效果图中物体的材质。但是生成的效果图的灯光等明暗信息与原始的效果图差别太大,生成的效果图比较僵硬,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
(4)用Photoshop进行后期处理省时方便,一些在渲染过程中会拖慢速度的元素很多人也会选择PS来后期,比如倒影(比较亮的地砖),比如室内盆栽(做个动感模糊,效果非常棒。)假如在3DSMAX中进行调整,再用Vray渲染器重新渲染的话,需要几个小时甚至一天的时间。如果用 Photoshop在原效果图的基础上进行后期处理,用几分钟就可以做出我们需要的效果。如果效果图出现瑕疵又不想重新渲染(渲染时间挺长的)这时用PS就很方便。
2 室内效果图后期处理的步骤
在photoshop中进行后期处理。一般需要调整整个画面的基调色、亮度及反差,使画面表现出较好的色感和层次感;添加各种配景使画面显得更为生动;进行适当的光影效果处理,使整个画面呈现出较好的艺术效果。
(1)观察和分析图片 在利用Photoshop进行后期处理前,一定先找出渲染图的问题,只有明确问题所在,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例如一副渲染不成功的效果图,它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整幅图像色调太灰,该亮的地方没有亮起来,该暗的地方没有暗下去,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明暗变化。场景中造型的质感没有很好地体现,例如窗帘、沙发以及地板等造型的材质。筒灯的灯光太暗,顶棚没有制作灯带的效果,显得比较单调。缺少人物、植物等配景,使整幅图看上去呆板没有活力。
(2)调整图像整体效果 进行效果图后期处理时先从大效果入手,把握好整体关系,这样调整局部效果时不会影响大效果,而对局部效果图的调整也容易掌握。
(3)调整材质和灯光 材质与灯光是相互影响的。材质主要用来体现场景中造型的质感,灯光不仅用来照亮场景,更能很好地烘托出场景氛围。从3DSMAX中渲染输出的图像,材质与灯光总是有不尽如意的地方,这需要在后期处理过程中进行调整。
(4)制作配景 室内效果图的配景主要包括植物、人和一些装饰品等。选择素材时一般选择造型优美、色彩能够与画面主色调协调的素材,然后再根据画面的需要对其进行细部的调整。
3 结语
Photoshop在室内效果图后期处理中会给设计师带来很多便利,节省很多时间。所以正确且熟练地掌握Photoshop在室内效果图后期处理中的方法和技巧是每个室内设计师必须具备的能力。特别是对调整材质和灯光明暗方面是其他软件所不可比拟的,使用Photoshop可以很快制作出不同材质的不同效果,制作出物体局部的不同明暗灯光效果,制作出物体在阳光或灯光下的投影效果等。在Photoshop中比较重要的不是某个工具而是要学会工具的综合应用,那样才能调出比较好的图像,在效果图处理方面要掌握好图像整体的调整和局部的修饰是比较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袁雪霞,等.图像艺术设计经典教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2011.
[2] 王玉梅,等.3ds.max.9.vray效果图制作实战从入门到精通全彩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 刘晓明,等.3ds.max建筑与室内设计从入门到精通.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相关文章:
信号处理与分析实验02-04
行为规范教育主题班会简报02-04
2023幼儿园新学期工作计划02-04
信号处理读书报告02-04
鲜花订购的合同范本02-04
《数字信号处理》电子习题库的设计与开发02-04
2024《信号分析与处理》复试大纲02-04
光信号处理02-04
信号输出处理系统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