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如何看待生命(共6篇)
篇1:护士如何看待生命
正确看待自己才能让生命走向光明哲理文章
能否正确地看待自己,是一种人生智慧。一个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人,想要拥有恰好的人生状态,是不可能的。
这种智慧的重要性就在于,它能够关闭或者开启你的生命状态按钮,在无形之中操纵着你,让你独一无二的生命从此走向黑暗或者光明。
《小窗幽记》:把自己太看高了,便不能长进;把自己太看低了,便不能振兴。
一个人若将自己评估得过高,便不会再求进步;而把自己估得太低,便会失去振作的信心。
ldquo;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年少时对读书不感兴趣,生活散漫。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他对自己重新进行了认识,终于深刻地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这时的他没有因为年龄原因而看低自己,失去振作的信心,而是暗暗下定了决心。从此,他的生命状态按钮开启了,似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他开始发奋苦读,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有一年的端午节,他夫人看他一直待在书房,连早餐也忘了,特地剥了几只粽子,连一碟白糖,送去书房,没有打扰他便悄悄走开了。
近午时分,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糖碟原封未动,却在砚台周围发现不少残留的糯米粒,苏洵的嘴边也是黑白斑斑,黑的是墨,白的是糯米。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把砚台当成糖碟,把墨汁蘸在粽子上吃了。
经过二十多年的坚持,苏洵终于大器晚成,成了大学问家。
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不仅能让自己获得良好的生命状态,还可能带来组织的兴盛,赢得他人的尊重。
春秋时期,齐桓公欲拜鲍叔牙为相。这件事,对于没有自知之明的人,一定是盲目觉得自己能胜任;对于权力欲很强的人,不管自己能不能胜任,也不管有没有人做得比自己好,一定是抢着占据位置。
但是,鲍叔牙具有自知之明,能经受住更高权位的诱惑,更有从大局考虑问题的高风亮节。他诚恳地辞谢说:“主公如果只想管理好齐国,有高莺臀揖凸涣恕H缦虢立不世功业,那非用管仲不可!”齐桓公问原因。
鲍叔牙列举了管仲的五个强项:宽厚仁慈能安抚百姓;治理国家能抓住根本;忠信可结于诸侯;能给国家制定规范和礼仪;能站在军门前指挥练武使将士勇气倍增。
他坦言这五点自己不如,要是任管仲为相的话,一定能使齐国很快强盛起来。于是,齐桓公任命管仲为相,鲍叔牙甘愿做他的副手。齐国果然富强起来,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鲍叔牙深具自知之明,坦然承认别人的强项并主动推荐,自己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和辅助工作,折射出他生命里可贵的光明。别人并没有因此小看他,而是更加敬重他。
齐桓公、管仲都非常尊重鲍叔牙。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天下人都赞扬管仲的才能,但更赞扬鲍叔牙胸怀坦荡,大公无私,知人善交,见贤不妒。
篇2:如何看待地板涨价
企业作为地板生产商, 面对生产成本、原料成本、宣传成本、人工成本、税收等各个方面的增加, 对于地板涨价也很无奈, 但是如果增长成本全部由企业承担, 对于企业自身来说, 也是无法承受, 因为本身企业利润就比较微薄, 所以企业没有能力承担全部增长成本。所以, 产品出厂价必然会提升, 涨价也自然转价给终端经营者。
终端经销商每天店门打开, 也要面临店面租金、水、电费、人员成本、地板涨价等诸多问题。厂家面临的问题, 经销商都要面对, 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经销商很清楚地板涨价意味着本来就已经艰难的市场, 更要难上加难, 所以在涨与不涨之间, 商家也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涨与不涨都很无柰。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商品价格飞速上涨, 很多时候习以为常, 面对地板涨价, 虽然心里上不愿接受, 但是面对装修这种大事, 也只能无奈接受或者选择心里上价位可以承受的品牌。这对于有些地板商家来说, 可能会面临一部分客户流失的危险, 所以, 是否调整价格, 很多商家真的无法平衡。
总之, 市场行情变幻莫测, 无论是地板企业、地板经销商还是消费者, 都应及时调整心态, 顺应市场发展潮流, 从而寻求属于自己的心灵空间。
篇3:如何看待新闻的生命力?
新闻忠实地记录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变迁,具有深刻的历史性。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新闻是有生命力的。这种生命力特指针对现实、放眼未来和经得起时间与历史考验的新闻作品,常常被人们永远铭记。
如何让新闻经得起时间与历史考验,具有生命力,新闻作品至少要具备3种品质:
第一,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拥有长久生命力的前提条件
新闻从业者都知道,新闻就是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报道。其中,事实是新闻的本源。由此可以看出,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线,是新闻的第一要领。新闻记者,就是真实现场、真实存在、真实事件的客观记录者,是现象、本质和真相的揭露者。新闻采写与新闻作品,也只有始于真实,才能做到如实地反映客观存在与真相。
真相源于事实,但有些属于事实的东西,却并非真实,更非真相。换句话说,世间万事万物纷繁复杂,原本是由事实构成的所谓新闻,有时却是假象。不久前,我国西部某县的城乡建设局副局长“两次捐资助学”之事件就是一例。一家新闻媒体记者听闻此事后,便赶去采访当事人,了解到确有其事,捐资者所在单位和捐资助学发起单位也出面证明“副局长某某某爱心可嘉”云云……于是,记者迅速成稿,没想到稿件在媒体刊发后有读者发来揭发信称,这是一篇严重失实的新闻报道。当时记者非常纳闷,自己亲自采访的东西怎么会失实呢?为此,他二次来到采访地……经过慎重调查核实方知:第一次捐资赞助的一所当地小学,是某某某副局长儿子在读的小学,捐资助学是其儿子能够进入这所学校的前提条件;第二次捐资帮助的是他的一位远房亲戚,这位亲戚通过自己的亲戚为某某某副局长摆平了一件“闹心事”,他为此只有“意思意思”。
6年前,记者到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旗县了解其产业结构调整情况。采访快结束时,当地随行的同志告诉记者,当地各种产业门类齐全,不仅煤炭、电力等能源工业发展势头很好,农畜产品加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也方兴未艾。当时记者有点纳闷:未听说此地有装备制造业,果真是这样吗?随行的同志说,他们当地唯一的装备制造业就是汽车组装与生产制造。为了揭开谜底,记者要求去汽车生产车间和现场看看……当来到那位同志所说的汽车生产基地时,只见厂区大门紧闭,当时是星期二,正值上班时间,而厂区大院里却空无一人,一位看门的老大爷出来告诉我们,他来这里已经很长时间了,领导只让他看护院子里的东西,没看到生产什么汽车。后经了解得知,这里曾经生产的汽车,是一种几乎被市场淘汰的品牌,项目落地投产后只断断续续生产了一年多,而后便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只有接到订单时才忙几天,忙完后便又悄无声息。近几年,由于该车型落后、耗油量大且安全性能差,厂家又无法通过加大投入解决上述一系列问题,因而该车几乎无人问津。而当地在宣传其优化产业结构成效时,依然将其列入其中。
在记者采访结束的一个月后,见到一家新闻媒体在报道那个旗县的所谓“装备制造业”,并吹得神乎其神,记者被惊得目瞪口呆。
上述事例说明,有时确实存在的事实,未必是真相。新闻事实和新闻真实、新闻真相,二者应该是统一的,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抽丝剥茧探内核,才能真正实现二者统一。像上述“捐资助学”新闻,记者若能扩大范围进行采访调查,特别是深入基层群众中了解事实真相,发现“捐资”背后的真相并不难。经不起时间考验的失实新闻,当然没有生命力。
第二,贴近大众、贴近生活是新闻拥有长久生命力的有力保障
贴近大众、贴近生活,新闻才能真实而不失实;贴近大众、贴近生活,新闻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上世纪30年代中期,山东西部、江苏北部水灾严重,作为大公报的特派记者,萧乾与画家赵望云等抵达灾区一线采访报道,在亲眼目睹了灾区人民群众忍饥挨饿、生活陷入困境的现状后,萧乾进一步深入受灾群众家中调查了解事实真相……随后,萧乾满怀深情地记录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其系列报道后来被收入《流民图》,这组系列报道不仅记录下了当时灾民的生活窘境,而且整组报道由于源于现场、源于真情实感和贴近大众、贴近生活现实,因而令人感动落泪,表达了一个记者忠于事实、忠于人民、忠于真相,忠实服务人民、忠实贴近人民和为民请命的情怀与勇气,被誉为上世纪30年代新闻史上的经典名作,直至今天还被业内传为美谈。
试想,如果萧乾不深入灾区、深入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能采写出这样的传世名作吗?显然不能。当前我们提倡的“走基层”,就是让记者走下去接地气和反映新闻真相。
新闻的生命力在哪里?在基层中,在实践中。无论是身处深山的邮递员翻山越岭几十公里送信到户的事迹,还是贫困地区民办教师领着少得可怜的薪水数十年如一日苦苦守望,这些带有浓厚生活气息和泥土芳香的新闻,使人受到教育,更让人们了解复杂而多彩的生活形态。不少当事者的生活与命运也因这样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报道而改变。这样的新闻是人们想看的新闻,这样的新闻无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要采访到富有生命力的新闻,只有贴近大众、贴近群众、贴近人民、贴近实际。
第三,鲜明的时代印记、独特的新闻视角是一篇新闻拥有长久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这段文字,是1949年4月下旬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原文中的一段话。直到今天,这篇正文(加上标点符号)只有199字的消息,依然是新闻的经典之作。那么,这篇稿件之所以经典,原因在哪里?除了“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报道迅速及时”“简明扼要”等因素外,最重要的一点恐怕就是其鲜明的时代印记、独特的新闻视角了。当时,正值解放战争进入决胜与收尾的关键时刻,全国人民期盼了多年的“过上太平日子”的愿望就要变为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无疑将对我军最终取胜起到鼓舞士气、鼓舞斗志的作用,也起到让国民党政府认清大势的作用。另外,全文从“长江防线正在失守”这一独特的新闻视角切入,并将其巧妙地与我军取得的胜利成果结合起来,告诉正在垂死挣扎的国民党当局:历史潮流不可阻挡!
无论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还是在中国新闻史上被称为状元之作的朱启平的《落日:记日本签字投降的一幕》,不仅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更有其独特的新闻视角,深深触动了中国人,成为彪炳史册的经典名作,拥有了长久生命力,至今被人们铭记。
当下,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从我国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倒计时,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只要紧紧抓住这一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命运的主题,并以独到的新闻视角贴近大众、贴近生活地记录发生在时代大潮中有意义的人和事,我们就能采写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经得起时代与历史考验、拥有旺盛生命力的新闻作品!
(作者单位:内蒙古日报社)
篇4:护士如何看待生命
前不久我给我校五年级的学生上了一节有关运动项目的英语课。这节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和改革试验教材》五年级上学期第七册第六单元Lesson 21的第一课时,是一节新授课。主要学习内容是谈论加拿大的冰雪运动项目。为了能和学生们一起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我认为自己在这节课上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下面是我根据自己的思考,就课堂教学进行的分项目反思:
一、从学生的生成能力得到的反思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完成学习任务。 各个教学环节都得到了较充分的落实。但是通过实际课堂教学,我发现学生们的学习生成能力比教师的预设的期望要高得多,在不同的活动和环节中生成了许多令我感动的内容。如在给运动项目分类的环节中,我预设学生会根据已学过的英国运动项目,告诉我最棒的足球明星是贝克汉姆,可是李子昂同学却说“Zidane is the best football player in the world .In France , they have the best football players in the world.” 杜蒙希同学在描述乒乓球运动员这样说:“Zhang Yining is the best ping-pong player in China, even in the world .”柯雪蒙同学在脱口秀的环节说“Basketball is popular game .And we know Yao Ming is basketball player.” 。学生们这些生动的语言,让我发现自己在学情分析方面有些低估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故我反思在备课时,教师一定要对学情做更深入的调查,切实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认知基础设定问题、活动和目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在预设教学效果时考虑多准备几种预案,这样,才能更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
二、从问题学生的表现得到的反思
本节课部分学生的表现,促使我对尊重个体差异进行了深入的反思。王伟同学是本班的一个学困生。父母离异后,后妈对他的生活不太关注,导致这个孩子没有较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课堂上他起立回答问题时,不仅声音小,而且还站不直。为了有效地培养他的自信心和学习英语的热情,我在本节课上多给他发言机会,并且在评价他的发言时,征求全班同学的意见,引导大家关注他的进步。张浩林同学和金冠羽同学都是从外地新转来的学生,为了鼓励他们跟上班级的学习步伐,我在这节课上也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并让金冠羽担任他们组的小组长,帮他树立学习的信心。张浩林同学今天在课上也有精彩的发言“Wang Liqin is a ping pong player .” 宋一纯是本班的中上等学生,但是今天上课时,她在读新单词sledding时却意外的出现障碍,于是我便停下教学进度,把她叫到黑板前,为她临时添加的一个教学任务,即让她亲自来找一找,指一指,读一读这个单词,帮她较好地完成了这个单词的学习。由于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和有针对性的处理,在本节课上,这些孩子有了较出色的表现。他们不仅发言的声音大了,而且还充满了自信。 让我和全班学生都为他们感到高兴。 上述情况,说明我在课堂上能够时时关注学生个体,尊重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及时想办法帮助这些学生取得进步。
三、从举手方式得到的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除了借助评价落实面向全体外,还通过变换各种回答问题的形式鼓励学生们全员参与学习活动,如小组分任务完成课文朗读、两人对话表演、全班集体提问、小组集体汇报制作的运动简介表等形式,较好地保证了全体参与学习的广度。另外,我还倡导学生们用举手和举拳头两种方式,帮助老师区分谁是第一次发言,谁是多次发过言的学生。这种做法可以有效保证把机会分给每个同学。由于采用了这样的方法,使我在面向全体方面做得更有实效。
四、从评价效果得到的反思
在学习过程中,我除了努力做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利用视觉、听觉、动觉参与学习活动,在情境中让学生感知、理解、运用知识语言外,还特别注意到了对评价的有效运用。尤其是在开展小组合作的前提下,我尝试让同学们用小组当中的最低成绩作为小组的其他同学们进行本节课的终结性评价。这样就使得组内很多的同学主动去关注同伴的学习状况。并有部分好的同学主动将自己的发言机会让给学困生,因此,在课堂上会经常听到“I want to give my chance to ***”的语句。这样所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小组的同学们可以一起进步。另外,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还倡导学生们开展组内互评,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他们及时根据教师的评价语言为同学们发放代表分数指标的小图片。 并且,当学生感到自己的发言或表现有进步时,也会在其他同学的监督下,开展自评,即自己去拿相应数量的小图片对自己进行评价。这些评价方法的尝试,既保护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使我把对学困生的关注扩展到集体对他们的关注。最后的终结性评价没能及时在四十分钟内完成,是我的一点遗憾。但是终结性评价的奖励措施——志愿者信息卡和志愿者申请函却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吸引,部分同学急不可待的在当天就完成了申请函的仿写和信息卡的填写任务,这样就有效的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外。
篇5:如何看待父母,如何相处
这是我们搜集来的问题,以及请心理咨询师孟迁给出的解答,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我最深的感受是和父母不亲,就是彼此之间很客气的状态。
我希望你放下对理想父母的幻想,放下对家庭应该怎么样的假设。任何状态都是正常的,亲子关系本质上就是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的关系。如果你可以和学校里的某位老师不亲,如果你可以和单位里的某位领导只是客气,那么你和父母也可以。他们都是某个环境,家庭和其他的环境,都是一个环境。其实我们只需要想想,这个世界上有的,有哪些是家庭里没有的呢?
不要对家庭有特别的期待,好像家就代表温暖。不!家代表伤害的时候多的是,可能很深的伤害都在家里。家也不一定代表联结,没有联结的家多的是,所以不需要有这样的期待。
如果和家人不亲,但是你有非常亲密的朋友,那就很好。如果父母没有给到你的爱,你的某位师长、某位伙伴,某个特殊环境中的某个人给到你爱,那就可以了。不要再把父母看作是我们获得爱的源头,这是一个误区。不!整个世界给我爱就可以。爱就像收入一样,哪里给我爱都可以。我不需要锁定在必须从家庭那里得到爱,家庭并不是我的根,我的根是生命本身,是心灵,不是父母那对普通的世间男女。
我妈妈很强势,经常对我说“你是不懂啊,你这是愚蠢,知道吗”,我该怎么办?
你可以接纳你妈妈认为你不懂,认为你愚蠢吗?
老年人很多价值观是明显狭隘的,我们何必期待一个价值观更低的人来认同我们?
比较成熟的心态:我不需要我妈妈来理解我,我倒是可以理解和赞成妈妈,妈妈你那样想那样做,有你的道理,但并不适合我,我知道自己要什么,而且很确定,并不需要你来认可。
另外,不需要去抱怨妈妈强势,我们自己站起来和她平等了,她的强势就无以立足了,不要期待父母不强势,要自己站起来。站起来不是反对她,不是高过她,而是和她平等,尊重并行使自己的主权,也尊重她的主权。
对父母有很大情绪,我不恨他们了,但我无法说出我爱他们,卡在这里了。
无法说出爱他们,就是恨意尚在的证明。但“恨意”不是问题,穿越恨意才会接触到爱,每次涌现的情绪本身就是线索。
首先尊重和感谢这些情绪,这些情绪都是我们内在的信号、爱的呼求的信号。我们先非常认真、郑重地记录它、允许它,看看它们发出的是哪些爱的呼求。
通常,我们在觉察和父母关系的时候,会有一些社会批判在里面:比如我不该怨父母,我应该原谅父母;父母是有苦衷的,我应该理解和接受他们。先不要想这些,我怨就是怨,恨就是恨,我想骂就是想骂,想攻击就是想攻击,当这些充分地被展现之后,水落石出地将是我们原本对爱的呼求。
我觉得他们不懂改变,所以想找方法帮他们改变。
如果你的心意里面非常希望他们改变的话,这明显是你对他们还有需求,并不是你爱他们。从他们的角度来讲,他们在混乱迷茫当中在冲突当中已经很痛苦了,你还期待他们改变,他们又改变不了,反而增加了压力啊。如果你内心很平安很自足,对他们没有需求,而是去接纳他们的话,他们会感到很放松,他们的争吵有可能减少,也有可能不明显减少,但他们一定能感到你那种接纳当中的爱和安定,而这个对他们来讲是非常宝贵的,他们现在非常看重你的看法。
我妈妈就是不开心,总放不下对别人的怨恨,我怎么做才是爱她呢?
爱一个人不是要一个人开心,而是无论开不开心我都爱妈妈,你期待别人开心可别人就是没有办法开心,对她来讲开心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她的人生有太多的失落、太多的担忧和太多的伤痛,即便你作为儿女做到一百分,她还是无法快乐起来,因为你只能影响她几分之一,她的其他部分你完全影响不到。
这个时候你期待她的开心,其实无形当中又增加了她的压力,她自己不开心,还要怕你因为她不开心而不开心。
放不下怨恨自然就不能快乐,但是我们的责任不是改变她、教导她,除非她自己想要改变来问我们,否则期待她改变对她意味着“否认”,她会更难过。这时候爱就是接纳,放下对妈妈改变的期待,接纳她的状态,在心里对她说:你可以不开心,是的,那就是你的痛苦,你可以在痛苦里面,你可以不懂得爱自己,但是我爱你,你可以混乱,你可以观念局限,可以无谓地焦虑,但是我爱你。
我状态不好时,不敢和妈妈说我心情不好这类的,我怕她担心。我无法面对妈妈对我的担心和焦虑。
不要害怕对方担心,怕对方担心,就是在给对方担心。我们如此不喜欢别人给我们的担心,为什么要把担心给别人呢?
担心是一个人的选择,对于父母的担心,我们最好的态度就是接纳和允许,而不是对他们负责。对他们负责的意思就是我想减少他们的担心,我报喜不报忧,这是人们惯性的做法,被提倡的。但实际上它是有害的,对双方都有害,除非妈妈那方明确说“请不要告诉我坏消息”。
害怕别人担心也和自己的自信程度有关,如果你非常相信自己,你知道自己没有问题很OK,你就不需要害怕别人的担心,因为你知道那是没有必要的。在我的生活里我对妈妈从来不报喜不报忧,有些情况可能是她担心的,但我还是告诉他,她担心我就让她担心,但是我知道自己会走过去,当我自己心里有底的时候,妈妈也没怎么担心。
母亲一直都喜欢说她经历的那些苦难,可是我没办法接受,所以没办法回应。
父母向孩子诉苦是一个越界行为,孩子承担不了这么多的共情,很容易陷入“拯救父母”以及“内疚”。我的萨提亚老师玛莉亚,经历过二战中的逃难生活,她说“我不需要我的孩子们记住我有多苦有多难,我希望他们欣赏和感谢我活下来”,我觉得这是作为父母的一个成熟态度。
但是我们不能要求父母把自己的创伤疗愈得这么好,他们这样做我们就去尊重他们这样做。作为子女,我要说两点:
其一,我们不必为了讨好而听父母说,不必为了不听父母的诉苦而内疚。如果他们因此不喜欢,那也没关系,只要我们心里还爱他们就好。
其二,如果我们选择听的话,我们要记得回应他(她)对爱的呼求,而不是他(她)的观点。父母渴望被看到,渴望被肯定,渴望被共情,这些是对爱的呼求。我们就认真地去看他(她),不去争辩对错,不提及那些其实可以否定的东西,不去纠正或者教导,不去期望对方改变,只是体会他们的合理性。对其不太合理的地方不要管,然后去慈悲。就像看一个孩子在牢笼里困兽犹斗一样,就像看一个孩子在水里挣扎一样的慈悲,只要他们还不准备跳出来,我们就不要随便去给建议,只是看着他(她),只是慈悲就够了。
篇6:如何看待特菜产业
一、什么是特菜?
所谓特菜,一般是指大宗蔬菜之外的一些有营养、无公害的较为新颖的山野菜、洋菜等蔬菜。那么,特菜具体指的是哪些蔬菜呢?一是指国外引进的新品种,如四棱豆、洋芥蓝、芦荟、仙人掌、芦笋、以色列樱桃番茄、日本樱桃萝卜、碟形西葫芦、无刺黄瓜等;二是指地方培育的珍稀品种,如香椿、莲藕、金象牙和阳荷等;三是指人工驯化的野生蔬菜,如树仔菜、洋参菜、救心菜及蒲公英等。
二、“特菜”特在哪里?
“特菜”是对非本土、非本季节种植以及某些珍稀蔬菜的一种统称,是由洋菜中种、南菜北种或北菜南种,夏菜冬种或冬菜夏种和野菜家种形成的。“特菜”一般具有以下三大特征:一是“特种”,即品种特别、新颖和适销,加上种植条件上的特殊,如需要一定设施和反季节栽培等等;二是“特卖”,即产品特殊和新奇,消费者一般对它不了解,进入市场需要选择特殊的销售渠道(如宾馆、饭店或超市等),必要时还须进行特殊包装;三是“特吃”,即指如何利用特菜艳丽的外形、良好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烹调出可口的菜肴,并进行适当的宣传和消费指导。
三、“特菜”如何热销?
对现在的蔬菜,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即该鲜的不鲜,该甜的不甜,该香的也不那么香了,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种植者偏重追求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和生长激素所致,使人们对许多外表看来鲜艳欲滴的瓜果蔬菜望而却步。“特菜”不仅具有美观的外形、鲜艳的色泽和精美的包装,而且更具有丰富的营养和食疗保健效果,人们在饱了眼福和口福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摄入了一般蔬菜中少有的营养成分,从而增强了体质。这恰恰迎合了现代人追求健康、时尚的新潮流,使“特菜”迅速成为21世纪蔬菜产品中最具竞争力、最具诱感力的一个新品种,真正成为眼下农民投资农业的重点和亮点。
四、投资“特菜”产业应注意什么?
特菜产业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在一些地方已形成规模化生产。目前特菜已成为蔬菜市场的新亮点,市场销路不错。据报道,春节期间,深圳布吉农产品批发中心每天特菜的成交量都在5000公斤以上。如此乐观的市场前景,使得一些菜农更加坚定了发展特菜产业的信心,纷纷扩大特菜种植面积。然而,有关专家提醒广大菜农朋友,发展特菜产业时要注意适度,不要盲目引种扩大种植面积。
相关文章:
如何对待生命论文题目02-20
校园之美作文600字02-20
家长如何配合生命教育02-20
如何将德育渗透于小学体育卓越课堂02-20
如何去爱经典爱情美文02-20
中华经典美文欣赏02-20
小学经典美文欣赏02-20
经典美文欣赏“渴望”双语02-20
经典美文欣赏:二狗02-20
醉花间-经典美文欣赏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