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质量的概念理解

关键词: 土生土长 理解 概念 文化

第一篇:摩尔质量的概念理解

文化概念的理解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culture

摘要:郭培,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女孩,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化为在服装上的演绎而享誉全球。在她眼里,诞生于自己手中的一件件衣服,见证了我们经济的繁荣,生活方式的改变。她说,“我们穿出了一个国家的崛起。” Abstract: GuoPei, the native of Beijing girl, will their comprehension of Chinese culture, in the clothing into the deductive and all over the world. In her eyes, was born in the hands of one of the pieces clothes, witnessed the prosperity of our economy, the change of lifestyle. She said, "we wear out a rise of nations."

关键词:郭培,文化概念,理解,定制,奥运,中国风

Keywords: GuoPei, cultural concept, understanding, custom, the Olympic Games, China wind

郭培,第一个创立中国高级定制服装品牌,第一个在中国举办设计概念服装秀,第一个将中国服装设计带到全世界。她感谢时代赋予的礼物——自信,而自信,一向是艺术家最宝贵的东西。

中国人从满大街穿同样的衣服,到人人都有自己的时尚观念;从中国设计师疯狂追赶国际化,到全世界爱上中国元素;中国T台从缺乏专业模特,到诞生“世界小姐”……我们用了30年的时间。这个时间对于一名时装设计师而言,是一整个青春年华,但对一个国家而言,实在是太快了。尤其是最近的十年间,随着财富的积累,审美的释放,中国不仅诞生了自己的高级定制服装品牌,还征服了世界时尚之都意大利、巴黎、纽约、伦敦的设计师们。

郭培,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女孩,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化为在服装上的演绎而享誉全球。在她眼里,诞生于自己手中的一件件衣服,见证了我们经济的繁荣,生活方式的改变。她说,“我们穿出了一个国家的崛起。”

郭培,第一个创立中国高级定制服装品牌,第一个在中国举办设计概念服装秀,第一个将中国服装设计带到全世界。她感谢时代赋予的礼物——自信,而自信,一向是艺术家最宝贵的东西。

释放被压抑的审美

世纪90年代末,改革开放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也令中国人压抑良久的审美被释放,纺织服装业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高级定制时装随之诞生。

从1986年,郭培作为新中国第一批服装设计师从北京第二轻工业学校毕业,并加入知名服装公司开始,她的才华迅速被饥渴的市场所认同。电影《二子开店》里陈佩斯穿着她设计的花衬衫,三里屯和女人街精品店里都卖她用旧面料设计的“阿婆裤”。那些请她设计改造旧面料的批发商们,成了北京第一批开上菲亚特126P小轿车的有钱人。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时代造就的一批富裕人群,开始对自己不同场合的着装,有了立体化、多元化的需求。

1996年,中国香港回归的前一年,郭培与同为服装设计师的孙俭携手举办了一场名为“走进一九九七”的时装秀。这个举动震动了当时的中国服装业。在此之前,服装走秀仅仅发生在每年的服装批发订货会上,是服装公司为了促进销售而安排的。真正倡导流行趋势与艺术表现的,不以穿和销售为目的的时装秀出现

了。

1997年,郭培离开了服装公司的设计师岗位,创立自己的服装定制工作室——玫瑰坊。这是中国最早的高级定制时装品牌。 在创业的最初三年,她做的主要工作是不厌其烦地向人解释什么叫高级定制,为什么做的衣服比买的还贵。

曾有一位“个体户”老板娘身穿GUCCI套装来到玫瑰坊做衣服。听到设计报价是5000元后,她惊叫起来:“什么!5000块?做衣服比买的还贵?好吧,我倒要看看你能做件什么衣服给我。”吓得郭培把还需单独支付布料费的话给咽了回去。当这位顾客经历了三次试穿样衣、依据体型修改细节,最终拿到精美的套装后,说了一个字:“值!”这让郭培松了一口气,也让她对中国高级定制服装的前景产生了更大的信心。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加开放的时代到来,频繁的信息交换,丰富的资源整合,为中国服装业带来了机会与财富。同期,世界奢侈品品牌也悄然迈入中国大门。在此之前,瑞士名表江诗丹顿在王府井大街新东安市场开设了中国第一家专卖店;范思哲也正式落户中国;2001年蒂芙尼进入中国;2004年,阿玛尼在北京王府饭店开店……

郭培的顾客们,既穿GUCCI、CHANEL,也穿玫瑰坊的衣服——中国式的高级定制。玫瑰坊以其细致的做工、更适合他们性格与偏好的设计,赢得了一个高端又小众的市场。

郭培的设计则从一类衣服卖5万件,到一件衣服卖5万元。

奥运造就时代宠儿

举办奥运会,为中国向世界接轨创造了机会。服装,作为能直观地展现一个国家文化内涵与精神面貌的事物,受到了空前的重视。

2001年7月,申奥大使杨澜身穿一套富有中国特色红白相间的礼服出现在莫斯科大剧院的申奥陈述台前。那一夜,举国欢庆。中国代表队的礼服正是出自郭培之手。回国后,杨澜找到玫瑰坊做自己的衣服,到了之后,她才发现这个品牌原来是好朋友郭培的。这令郭培非常高兴,因为是衣服先打动了杨澜,而不是她个人的面子。 “服装设计是有感染力的,它能传达许多东西,包括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与精神面貌。”郭培说。

北京筹备奥运会期间,作为全国十佳设计师,郭培与其他知名设计师、服装艺术委员会委员、各大服装院校的负责人一起投入到奥运会颁奖礼服的设计工作中。在时任北京市副市长陆昊召集大家召开动员大会之前,郭培已经做好了青花蓝礼服的样衣,并最终以青花蓝、国槐绿、玉脂白三个系列在全国305份设计稿件中脱颖而出。

最初,她设计了一件有着金色的、很宽腰封的礼服,希望中国人以一种扬眉吐气、意气风发的姿态出现在世界面前。陆昊意味深长地问了她一句话:“你真的不愿意改窄这个威武的腰封吗?”郭培突然觉得自己从一个服装设计师的角色中跳脱出来,她理解了中华民族在世界面前应有的一种大国风范与形象气质,她理解了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之时,一个和谐的谦恭的国家形象何其重要。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思想层次提高了,我更懂我的祖国了。”她说。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颁奖典礼上,中国女人系着真丝缎的、色泽柔和飘逸的、搭配着优雅玉佩的腰封,出现在世界各国的电视屏幕上。人们通过这些礼服看到了中国的民族文化。

北京2008年奥运会,不仅让全世界了解了中国,也为全球时装界的“中国风”现象埋下了伏笔。随后,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更令全世界关注中国市场。郭培,

则再一次成为时代的宠儿。

全球时装界刮起“中国风”

作为巨大的消费市场,中国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必争之地”。各种奢侈大牌挤进来和中国设计师走出去成了这个时代的关键词。

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迅速向实体经济蔓延,外贸依存度超过60%的中国受到牵连,出口受到重创。中国人开始意识到,启动内需,才能保证稳定的经济增长,并迅速启动了庞大的内需计划。内需的苏醒也引来全世界商品的涌入。

在服装行业,内需拉动经济的作用非常明显。仅2008年前10个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产值就达到21303.24亿元,占总体销售产值比重超过76%,产销率则稳定在97%以上。 200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5%,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8.8%,高于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成为仅次于家具业与汽车业的行业。由此,在全球经济危机所致的出口萎缩中,服装业成为首先走出危机阴影的行业。2010年,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出口同比增幅超过20%,占全国货物贸易出口的13.1%。

服装产业的繁荣,给郭培带来更多“国际化”的机会。2009年,郭培在杂志上看到美国国宝级白发模特卡门·戴尔·奥利菲斯。她想,一定要请这位80岁的模特为中国品牌走秀。于是,她给卡门寄了一封附带设计手稿的邀请信。卡门接到信后说:“我还没有去过中国,我要去看看。”于是,卡门在2010年来到中国,出现在郭培的“一千零二夜”系列高级时装秀的现场

中国的时尚秀场,从缺乏专业服装模特,到能够请到全球顶级模特出演,用了短短10年的时间。中国面孔更在国际时尚舞台崭露头角,2011年,中国女孩张梓琳作为首位获得“世界小姐”称号的中国模特,出现在美国时代广场大屏幕滚动播放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中,与章子怡、周迅一起传递着“东方美”。

除了中国文化更广泛的传播,一系列诱人的数字揭示了中国财富与审美的发展趋势——2009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首次超过美国,增至94亿美元,仅次于列首位的日本;中国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富豪人数已从2006年的14人增至2010年的126人……

于是,全球奢侈品牌开始了“中国风”的洗礼。Prada、Loewe、Balenciaga等奢侈品牌不约而同地在服装上展现中式立领、水墨画、丝绸和京剧脸谱。奢侈品牌加快扩张中国,以期挽救业绩的颓势。甚至有奢侈品品牌负责人高调宣称:“中国市场是必争之地。”

有人认为,未来,中国时尚产业将有可能像意大利、法国那样,成为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这时,如何与全球知名奢侈品牌相竞争,并激发中国人乃至世界人们对中国传统服装文化的热爱,成为摆在中国时装设计师面前的课题。

2011年,郭培年度大秀——“中国新娘”大型文化活动之“龙的故事”高级时装秀在9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举行。 50件融入了雕塑、立体刺绣、垫绣等工艺,宫花、挂黄、旗袍等中国传统元素的嫁衣,分别在动态秀与静态展上打动了国内外观众的心。在郭培看来,如今推出中国民族风格的婚礼礼服,正是天时、地利、人和。

第二篇:两个概念的认识理解

媒体广告营销与广告媒体策划的认识理解

一、媒体广告营销的认识与理解

在我国,媒体广告营销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它的理论思想和实际操作是随着传媒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传媒改革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从理论渊源来讲,媒体广告营销中的核心思想大都师承西方市场营销学。

媒体广告营销是媒体营销的核心,而媒体广告营销的核心则是将广告承载的价值沟通输送给广告主就是媒体广告营销。媒体广告营销是一个渐进式发展的概念。这一概念由“媒体+广告+营销”三个部分组成。

媒体广告营销就是媒体机构对广告产品的设计、广告定价、广告促销和广告渠道进行规划和实施以实现媒体目标的综合性过程。它是一项有组织的活动,包括创造“广告价值”,将“广告价值”沟通输送给广告主,以及维系管理媒体机构与广告主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过程,从而使得媒体机构及其相关者受益。

二、广告媒体策划

广告媒体策划,是指在广告活动推出以前,针对广告刊播的目标,选择哪些区域市场,选择什么媒体类别和具体的媒体工具,以及媒体的刊播时机和广告刊播量在媒体上的分布等所做的通盘性计划。

广告媒体策划是广告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广告调查、广告策划、广告创意表现等一样,都是广告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广告媒体策划就是要把设计制作好的广告作品,策略性地发布在媒体上,让广告作品和消费者见面,把广告信息有效地传达给消费者。

广告媒体策划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从媒体投资的角度出发设定广告活动的媒体目标,对媒体进行综合评估,形成策略性的媒体计划和执行方案,并且在执行中不断修正,以使得产品或服务的广告信息以最有效的途径接触消费者的活动。广告媒体策划中包含三大要素,分别是环境分析、价值评估和策略制定。

广告112华丽 1131209

第三篇:对微观权力概念的理解

从达米安被处以极刑的惨烈场面到1840年梅特莱农场的正式使用,两个社会事件标志着一种“规训机制”从此在法国建立起来,这种机制展示了一种新的惩戒权力。而《性经验史》描述了整个19世纪,人们对性的关注,产生了四种形象,它们是认知的四个特殊对象,也是认识活动的目标和根据:歇斯底里的妇女、手淫的儿童、马尔萨斯式的夫妻和性倒错的成人。对他们的管理产生出权力的另一种现代形式——生命权力。这就构成了福柯在系谱学研究中提炼出来的权力的两种形式,即管理生命的权力自17世纪以来发展出的两极:一极是“人体的解剖政治”,另一极是“人口的生命政治”。把福柯对这两种具体权力形式的文本结合起来研究,才能分析出福柯眼中的微观权力的若干特征。

第一:权力无所不在,且具体而微。这是福柯对权力的基本判断。他认为在整个现代社会,弥散性的权力已经浸入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可以在最细小的地方被捕捉到,它把一切都整合到自己万能的统一体中。而这种弥散性的权力不一定是靠统一的国家机器来实现的,“权力具有各种不同的形态,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在各个不同的局部领域,它拥有策略的多样性,所以它又是具体的。

在现代社会中,权力效应沿着一个渐进的细微渠道流通,它抵达个人,抵达了他们的身体、姿态和全部日常行为。我们看到,在人们的性经验中,细微的权力关系弥漫于身体、性、家庭、亲属关系、话语等之中,“性落入了话语的掌握之中,话语不断地捕捉它,不让它有丝毫躲藏和喘息的机会”。而在《规训与惩罚》中,福柯展现了权力技术的复制性:在17和18世纪,规训机制逐渐扩展,遍布了整个社会机体。正如我们可以看到的,当代的工厂、学校、军队、兵营、医院一定程度上都与监狱彼此相像,这正是“纪律”这种惩戒权力全面渗透的结果,也即福柯所说的“规训社会”的来临。

第二:权力是一种关系和网络。传统的权力理论视权力为一种能力或者资源,是可以被所有、争夺、转让的财产。而福柯主张权力是一种关系,这种权力关系可以看作是处于流动而循环的过程中,“它从未确定位置,它从不在某些人手中,从不像财产或者财富那样被据为己有”。而且这样一种权力关系又不是单向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而是构成一个循环相连、错综交织的网络。“权力以网络的形式运作,在这个网上,个人不仅在流动,而且他们总是既处于服从的地位又同时运用着权力”。事实上,也正是权力的这种关系和网络特性使权力能无所不在,能够在每一时刻、一切地点的不同关系中生产出来。

福柯在对规训权力的展示中提到的“层级监视”就体现了权力的关系和网络属性。“虽然监督要依赖人实现,但是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关系网络的作用,这个网络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自下而上的与横向的”。在整个机构中,没有谁绝对地拥有权力,权力在整个关系网络中不断地一层层地被生产出来,负有监督任务的人员又无时不受到监督而成为被监督者,分层监督的纪律形式使这种关系权力得以真实地运作起来。

第三:权力是匿名的、无主体的。福柯一再强调权力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谁掌握了权力,一直淡化权力的实施主体。事实上,我们从权力的关系和网络特性中就能够推导出,在福柯那里,权力主体是匿名的、不确定的,每一个人都只是权力关系中的一个点,他既可能是权力的实施者,也可能是权力的实施对象。“一种虚构的关系自动地产生出一种真实的征服”。关系机制使权力自动化和非个性化,权力不再体现在某个主体身上了。

从边沁的全景敞视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环形边缘,人彻底被观看,但不能观看;在中心瞭望塔,人能观看一切,但不会被观看到。在这里,监视权力的实施者就是匿名的,谁都可以在任何时候报以任何动机出现在中心瞭望塔里操作这个权力机器。在《性史》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对性话语的煽动和坦白机制的建立的背后都找不到确定的实施主体,它不是主导权力合理性的某个领导部门,也不是统治阶层或手握经济大权的人。事实上,福柯认为,匿名的和临时性的权力实施者越多,那么权力效应将体现得越充分。

第四:权力具有生产性,而不仅仅是压抑的。德勒兹将“权力首先是生产性的实践”这一点视为福柯权力分析的首要特点。权力的生产性使福柯看到了现代权力机制中的一些积极性的因素,即权力不是被动的禁令,而是产生许多效果的技术;虽然福柯并不认为权力是好的。福柯认为,19世纪政治权利的重大变更之一就是,君主“使人死或让人活”的权利转变为“使人活和让人死”的权利。那么,在现代社会,权力的这种生产性就体现在对生命(或生活)的管理,即“使人活”,这是一种改造的积极性。

惩戒权力在演变过程中,越来越强调对个人肉体的治理和规训,而不是致死。通过一系列的权力技术,个人被无休止地编制进一种社会秩序中,为的是恢复,即重新生产出个体被削弱的力量、被取消的技能、被遗忘的道德。而在《性史》中,我们必须谈论的性也不再仅仅是惩罚或者宽容的对象,而是管理的对象。我们“要把它置于有用性的体系之中,为了大家的最大福祉而去规范它,让它在最佳状态之中发挥作用”。目的是要让这种管理生命的权力生产出社会需要的“人口”。

至此,通过谱系学的研究,在对现代两种权力形式分析的基础上,福柯以独特的后现代的、反结构主义的视角勾勒出了它所理解的微观权力的面貌。这种微观权力远离政治、统治权、服从支配、系统功能等概念;它强调的是具体的、多样性的、关系的、生产性的特点。权力成了一种治理术:这种治理术在今天的社会中无处不在,但又形态各异;它存在于被建立起来的各种关系和网络中,但在这样的关系和网络中权力的主体却无处可寻,个体自身就既是权力的工具又是权力的主人;最后,这种治理术不在于压抑,而在于生产出各种效果。

第四篇:对创新意识这个概念的理解

《标准》中的10个核心概念有: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下面谈一谈对创新意识这个概念的理解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 历史告诉我们,创新精神对于振兴中华民族是十分重要的。民族的创新精神,源于其每一个成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在不同范畴有不同内容。创新的狭义含义是指创造出人类从未有的、完全崭新的成果,包括新的理论、新的作品、新的工艺、新的方法等,这些创新是对全人类的贡献。创新的广义含义是指某个群体或某个人创造出对自己而言的的新认识、新发现。如果说,对于全人类的创新经常是科学家、发明家和少数优秀人才的成就,那么属于个体的创新则是每一个人的可作可为。而科学家、发明家的创新能力,也是在个体的、初步的创新意识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既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精神面貌,也间接关系着若干年以后的人类新创造。 在现有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要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使一些数学内容的教学,由教师传授变为学生探索。鼓励学生猜想、验证;实验、发现;质疑、探索;合作、交流。经常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发现新知识、建构新认识,他们的创新意识就得到了应有的培养

第五篇:气体摩尔质量

1、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硫酸的摩尔质量与NA个硫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B 、NA个氧分子和NA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6:1 C、2.4g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NA D、 17gNH3所含的原子数目为4NA,电子数目为10NA

2、若1gN2中含有x个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 A x/28 mol-1 B x/14 mol-1 C 14x mol-1 D 28x mol-1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分子的数目是8 NA B、18g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 NA C、46g NO2和46g N2O4含有的原子数均为3 NA D、在1L 2 mol/l 的Mg(NO3)2溶液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4 NA

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H4与CO 2混合物22.4L,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A B、在标准状况下,NA个水分子所占的体积为22.4L C 、常温常压下,活泼金属从盐酸中置换出1 mol H2,失去的电子数为2 NA D、常温常压下,28克氮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10 NA

5、16g X2O5 中含0.1 mol 氧原子,则X的相对 原子质量为( )

A、21.6 B 、 28 C 、14 D 、 31

6、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则相对分子质量为a的一个分子的质量( ) A aNA g B NA/a g C a/NA g D 1/aNA g

7、已知有反应2NO + O2 == 2NO2,今有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 NO和b mol O2,反应后容器中的氮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 )

8、多少摩尔CaCL2溶解在1 molH2O中才能使CL-与H2O分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0( )

A 0.1 mol B 10 mol C 0.5 mol D 0.05 mol

9、在0℃ 1.01×105 Pa下,有关H

2、O

2、 CH4三种气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其密度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B、其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C、等质量的三种气体,其体积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的倒数比

D、等体积的三种气体,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10、 A气体的摩尔质量是B气体的n倍,同温同压下,B气体的质量是同体积空气的m倍,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m/n B、 29m/n C、 29mn D、 29n/C

11、. 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密度比为16:11 B、密度比为11:16 C、 体积比为1:1 D、体积比为11:16

12、在一定体积的容器中,加入1.5mol氙气(Xe)和7.5mol氟气(F2),于400℃和2633KPa压强下加热数小时,然后迅速冷却至25℃ ,容器内除得到一种无色晶体外,还余下4.5mol氟气.则所得无色晶体产物中,氙与氟原子个数之比是( )

A 、 1∶2 B、 1∶3 C 、 1∶4 D 、 1∶6

13、混合气体由N2和CH4组成,测得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821g/L,则混合气体中N2和CH4的体积比为( ) A、1:1 B、1:4 C、4:1 D、1:2

14、0.2g H

2、8.8g CO

2、5.6gCO组成的混合气体,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O2的密度的( ) A、 0.913倍 B、1.852倍 C、 0.873倍 D、1.631倍

15、同温同压下某瓶充满O2时重116g,充满CO2时重122g,充满某气体时重132g,则该未知气体的分子量为( ) A、 28 B 、 64 C、 32 D 、 44

16、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 g磷消耗掉314 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 A、3:1 B、5:3 C、2:3 D、1:2

17、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A和B 的体积之比为2:1,质量之比为8:5,则A与B 的密度之比为 ,摩尔质量之比为 。

18、0.3 mol的氧气和 0.2 mol 的臭氧(O3),它们的质量 等,它们所含的分子数 等,原子数 等,它们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比是 。

19、0.2 mol NH3 分子与 个CH4含有的分子数相同,与 g H2O含有的氢 原子数相同,与 mol CO含有的原子数相等。

20.(6)已知CO和CO2的混合气体14.4g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为8.96L。则该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为 g,CO2的物质的量为 mol。

21、标准状况下,由等物质的量的A 和B 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5.6L,其质量为7.5g。 已知A的相对分质量是B 的2.75 倍,则A 的摩尔质量为 ,B的摩尔质量为 。

22、一定量的液态化合物,在一定量的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

XY2(l)+3O2(g)==XO2(g)+2YO2(g)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是672ml,密度是2.56 g/L。 (1)、反应前O2的体积是______ml(标准状况)。 (2)、化合物XY2的摩尔质量是______。 (3)、若XY2分子中X、Y两元素的质量比是3:16,则X、Y两元素分别为___和___(写元素符号)。

1.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 B. 25℃,1.01×105Pa,64g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C. 在常温常压下,11.2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D. 标准状况下,11.2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2. 等物质的量的氢气和氦气在同温同压下具有相等的( )

A. 原子数 B. 体积 C. 质子数 D. 质量

3. 相同状况下,下列气体所占体积最大的是( ) A. 80g SO3 B. 16g O2 C. 32g H2S D. 3g H2 4. 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数目,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

① 0.5mol NH3 ②标准状况下22.4L He ③4℃ 9mL 水 ④0.2mol H3PO4 ② A. ①④③② B. ④③②① ③ C. ②③④① D. ①④③②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L/mol就是气体摩尔体积

B. 非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不可能为22.4L C. 标准状况下22.4L任何气体都含有约6.02×1023个分子 D. 1mol H2和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6.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的理想气体,影响其所占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A. 分子直径的大小 B. 分子间距离的大小 C. 分子间引力的大小 D. 分子数目的多少

7. 在0℃ 1.01×105 Pa下,有关H

2、O

2、CH4三种气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其密度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B. 其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C. 等质量的三种气体,其体积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的倒数比 D. 等体积的三种气体,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8. A气体的摩尔质量是B气体的n倍,同温同压下,B气体的质量是同体积空气的m倍,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m/n B. 29m/n C. 29mn D. 29n/m 9. 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密度比为16:11 B. 密度比为11:16 C. 体积比为1:1 D. 体积比为11:16 10. 24mL H2和O2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点燃,反应后剩余3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分子个数比为( ) A. 1:16 B. 16:1 C. 17:7 D. 7:5 11. 在标准状况下①6.72L CH4 ②3.01×1023 个HCl分子 ③13.6g H2S ④0.2mol NH3, 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表达正确的是( )

a. 体积②>③>①>④ b. 密度②>③>④>① c. 质量②>③>①>④ d. 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 A. abc B. bcd C. cba D. abcd 12. 0.2g H

2、8.8g CO

2、5.6gCO组成的混合气体,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O2的密度的( )

A. 0.913倍 B. 1.852倍 C. 0.873倍 D. 1.631倍

13. 同温同压下,某瓶充满O2时为116g,充满CO2时为122g,充满气体A时为114g,则A的式量为( ) A. 60 B. 32 C. 44 D. 28 14.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1体积X2气体与3体积Y2气体化合生成2体积气体化合物,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 XY3 B. XY C. X3Y D. X2Y3 15. 混合气体由N2和CH4组成,测得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821g/L,则混合气体中N2和CH4的体积比为( )

A. 1:1 B. 1:4 C. 4:1 D. 1:2 16. 1mol O2在放电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3O2放电 2O3,如有30%O2转化为O3,则放电后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是( )

A. 16 B. 17.8 C. 18.4 D. 35.6

(二)、填空题

17. 阿伏加德罗定律是指:“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 。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以推导出: (1)同温同压下:

a. 同体积的两种气体的质量与式量关系为 。 b. 两种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关系为 。 c. 两种气体等质量时,体积与式量关系为 。 d. 两种气体密度与式量关系

(2)同温同体积时,不同压强的任何气体,与其物质的量的关系为 。

(三)、计算题

18. 把11体积的氢气,5体积氧气和1体积氯气在密闭容器中用电火花点燃,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大公司质量管理办法 下一篇: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