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精选十篇)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艺术 篇1
一、我国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教学艺术的现状
1、教师对“提问”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致使“提问”流于形式
我国大部分初中英语课堂仍然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状态,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的老师认为提问不但不能对教学的效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而还会扰乱课堂秩序,甚至阻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这种观念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自身的主导作用,而忽略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挖掘和激发。另外,有的教师响应新课程改革“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的号召,积极地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将问题贯穿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却往往只是注重“提问了”,而对于“问什么”或“怎么问”却并不关心,导致提问教学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和魅力。
在我国的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设置的问题不能结合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英语认知能力,导致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提问”难度过大或过小。同时,教师问题设置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使得提问内容与所学知识关联不大,甚至脱离教学目标。这样的提问往往只是为了象征性地活跃一下课堂氛围,为提问而提问,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导致初中英语的提问教学艺术不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另外,教师的提问具有单一性,往往也只需要用简学单的生“陷是入”(了Y思es)维或“定不势是,阻”(碍N了o)学来生回创答新,这思样维的的“发提展问,”降使低了英语课堂的有效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我国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教学艺术的操作方法
1、引导性提问
初中英语课堂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英语学习的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产生不可思议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善于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应正确对待和珍视每一个“提问”和每一次发问的机会,把握好问题的质量,使每一个问题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启发性。同时,有了好的问题,教师还应注意自己的提问方式和发问技巧,教学实践证明,富有激情和引人入胜的发问技巧,加之科学、生动的语言会提升“提问”的有效性,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教学生问价格“How much...”的句型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水果蔬菜、服装鞋子的图片,也可以进行实物的展示。然后让学生进行中文的购物演练,引导学生“那么中文里的‘多少钱’用英文怎么表示?”从而引出“How much...”的句型,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可以让学生练习这样的句子:这些苹果多少钱?”(How much are these apples?)或者进行这样的对话:“A:这个书包怎么卖?(How much is this bag?) B:30块钱。(It’s thirty yuan.)”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英文版的购物模拟演练,帮助学生掌握“How much is...”和“How much are these...”的用法和区别。
2、激励性提问
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和我们的用语习惯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学起来自然会有陌生感,会感觉难学,不太适应,有的学生甚至会有抵触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多激励和鼓励学生,特别是对英语学习差的学生更应开启激励模式,消除其英语学习的畏惧心理,点燃其英语学习的热情和激情。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自己提问的语气和语调,如多采用“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try? / Who want to have a try? / Would you answer me a question? / May I ask you a question?”等委婉的调式,同时再加上鼓励的眼神和动作,这样做会带给学生极大的鼓舞,让他们信心倍增。
3、化难性提问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 篇2
武陟县大虹桥乡阳城一中 武丽平宋小军
【摘 要】 新教学理念要求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乐于接受知识,研究课堂教学艺术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 教学艺术 导入 朗读 提问 互动 结尾
英语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中学众多的科目中,它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中招考试中分值和语文数学一样都是120分。然而在我和宋老师一年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在各类考试和竞赛中,英语的平均分,合格率以及优秀率远不如语文数学。相比较来说,县城中学的情况比农村中学稍好些。不少学生都给我们诉苦,英语枯燥难学,提不起兴趣。英语学科的学困生达到50%。还有一些农村中学英语学困生甚至达到60%。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渠道。这使我很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需要改变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课堂教学艺术是建立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非正规化、非程序化、非模式化的有创造性的教学技能。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英语课堂教学艺术是英语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声音、图片、形象、表演和活动等一系列能使学生感受到美和体会到满足的教学手段去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去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艺术风格;即使是同一位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也各自有不同的教学艺术特色。下面我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我们在实践中总结的英语教学艺术。
一、导入艺术——精于开头、吸引学生
课堂导入艺术是指在新课开始或某一教学阶段之前,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教学任务之中,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其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建立起前后知识间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入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
(1)谈话导入法。
由老师设置话题,通过谈话自然引入新课。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大胆参与讨论,同时还可以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例如:我在讲七年级下册Unit 2 Why do you like koala?时,设置了talk about the animals 这一话题。要求学生们自由说自己所了解的一些动物,说出他们的特点。这样很自然的导入新课,还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2)介绍名人轶事导入法。
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与体育明星、历史名人等有关,教师课前可准备一些趣闻轶事讲给学生听,如在讲when was he born?这一话题时,就给学生讲述了姚明和邓亚萍的一些故事,并告诉学生名人的付出的艰辛要超出常人,还给他们说了英语谚语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学生听后,触动很大,也积极开始了新课程的学习。
(3)音乐导入法。
好的音乐、歌曲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又能使人振奋,催人上进。所以,几分钟的音乐欣赏会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学摇滚乐来华演出的文章之前,播放著名的英国BEATLES所演奏的歌曲,从学生对歌曲的感受中导入要讲的主旨和内容。
(4)小游戏情境导入法。
教师可以借助于表演、游戏等形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可设计这样的情景:上课铃响后,教师拿着听诊器,背着药箱,不断的咳嗽着等,这是由表演导入新课,使学生恍然大悟,顿觉新鲜有趣,新课的主题也就一目了然了。
(5)设疑法。
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首先从设疑开始,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就一定会激发学生思维,顺利进入课堂学习。例如: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教师一开始就可以提出几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文中寻找答案。提出问题可以用口头形式把英语读给学生听,也可以是把提出的问题用粉笔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一目了然。这要根据学生的能力而定。例如在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2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中,一上课,假设自己的书丢了,问:Where is my book?并做出寻找的摸样,多问几个这样的问题,最后把这个句型写在黑板上,说明是要学的重要句型,学生从真实的设疑中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效果很好。
这种方式导入新课,学生们将积极的参与,对展开后面的教学内容,他们这时是兴趣盎然,并且作好接受新知识的心理准备。
(6)故事法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初中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占主导地位,他们对形象的、具体的生动的事物感兴趣,而对一些抽象的东西不愿意接受。故事导入新课即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使他们愉悦主动地投入教学
活动。例如在学习Merry Christmas这一篇课文时,在上新课之前,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 Christmas(圣诞节)这个单词的来历。那就会涉及到讲述耶稣的故事。学生们对耶酥的故事非常感兴趣。故事讲完,接着导入新课,象这样利用故事法导入新课,不但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教师们不仿多采用这种方法,它的教学效果一定很好
(7)直观导入法
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录音、录像、动画等手段,或者向学生做示范性实验,导入新课。这种方法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往往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种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感性认识的不足,适用于各年级。在上八年级上册Unit 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时,我故作神秘地说:“今天我给同学们引见几位名人,请大家根据我的介绍对号入座,猜猜是几号人物?”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许多歌星、影星和球星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我的描述从外貌、性格等方面找出正确的人,从而引出比较级的教学
导入新课可以不拘一格。但无论使用何种方法,都应视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只图导课形式的新鲜而搞花架子,造成课堂热热闹闹、课后空空洞洞,使导课形式与教学内容的需要出现不和谐,使其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偏离英语教学的主旨。
二.朗读艺术——重视朗读,这是学习英语语言的必要手段.英语教学要充分重视朗读,这是学习语言的必要手段。朗读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学英语就要注意语音、语调,大胆效仿,及时纠正口型和舌位,才能讲出标准的英语。朗读能培养语感。良好的语言习惯,指语言运用纯熟而自然结合度几乎近于本能。英语教学的真谛不在于让学生明白,更在于引导学生去应用。比如:“你不会找不到的”,说成“You can’t miss it.”不说 “You are thought to find it.”通过朗读这些简单而流畅的语言,让学生感觉到美的语言不须刻意雕塑,得体、流畅、上口便好。
(1)演示性朗读,也就是领读。领读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奠基石。这是教师语言艺术的充分体现,教师从抑扬顿挫的语调、快慢适中的语速,板眼分明的节奏读给学生听,并讲究领读技巧。
在领读短句时,开始几遍可以放慢速度,待学生初步熟悉后,可突然加速,增加学生跟读难度,用不同的语调同读一句子,表示不同的情感和语气,如升调、降调,使整个课堂气氛充满生机与活力。领读长句时,化整为零,集零为整。将一个长句分为若干个意群,该停顿的地方停顿,待各意群读熟了以后再读整个句子。
(2)实践性朗读。这是学生的学习、模仿过程,是学生单独进行训练,达到巩固、效仿和流畅为练习的目的;也可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读,教师听后指点,或者教师领读,学生跟读。要求学生认真模仿,体会到“语音”的艺术性。应当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调习惯和英语语言的节奏感。
(3)检测性朗读。这是教学的检查过程,是师生情感的再交流过程,这种朗读是学生读、教师听,可在课堂上进行也可在课后进行。如果条件有可能的话,可以采用事前录音的方法,这样学生可以听到自己的朗读录音,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教师除了授课中的朗读指导活动之外,课外还可以通过组织故事会、演讲会、专题辩论会、诗歌朗诵会、课本剧等多种活动来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训练,让他们有直接的感受。
学生朗读课文作为“教”的一种,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使学生通过口、眼、脑等器官的活动,去充分理解课文,产生良好的语感效应。
三、课堂提问的艺术——艺术性地处理提问,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问是课堂教学最常采用的教学手段之一。艺术性地处理提问可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提问不仅是诱发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英语教学中实现英语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我们要注意提问时的艺术。
1、眼看全班学生
提问时不要盯住将要或可能要叫的学生,那样,问题便起不到让全体学生思考和准备回答的作用。目光要均衡地一边扫瞄到另一边,就个别学生回答时也要在看着他的同时注意全班。
2、先提问后叫人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每一问题都产生群体效应。有时叫举手的,有时叫未举手的,二者结合,就是鼓励和督促结合。
3、回答机会均等
班上每个学生被提问的机会均等,就不会产生偏向问题。当然应该按学生实际情况安排提问的难易程度和回答顺序。基础好的学生提问时问困难一点的问题,基础差的学生提问时问简单的问题。使用这种方法,基础好的学生就不会因问题太简单而产生骄傲情绪;基础差的学生不会因问题太困难而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总之一句话,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知识,学习知识,从而掌握知识的运用。
4、多鼓励学生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的面部表情要放松,亲切,还要不时地点头,不时地说:“Good、yes、OK、Wonderful;excellent”“等词,即使学生答错了,也可以说:“Good、but„”。如果说:“No”,也用降升调说,而不用单纯的降调冷冰冰地说。
课堂上提问的形式不是单一的,而应是多样的。一是教师问学生,引导学生如何提出问题,怎样回答问题。二是生生互问,教师当“裁判”,正确的给予肯定、鼓励,错误的给予指正、纠正。三是鼓励学生大胆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和学生互换角色,在和谐的氛围中提高思维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课堂互动教学艺术——英语中的互动练习是实现“能讲”、“会说”的最佳途径。
学英语跟学语文一样,最主要的是会说、会写、会运用于日常生活工作之中,而互动练习是实现“能讲”、“会说”的最佳途径。
(1)营造师生互动氛围。初中英语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师生互动氛围是指能激发, 推动师生互动的课堂环境,它是一种民主的交际氛围, 也是一种心情舒畅, 充满真实,相互关心和理解的心理氛围。当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一个典型代表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思想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安全感”, 他信任学生, 同时感到学生同样也信任他, 不能把学生当成“敌人”倍加提防, 课堂中的气氛必须是融合的, 诚意的,“开放的”, 相互支持的。
英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消除语言学习和表达的恐惧心理, 使他们认识到语言表达中的错误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一种正常现象。鼓励他们用英语表达自己,让他们懂得只有通过多练, 多说才会减少错误,达到语言表达准确流利的要求, 让他们在语言实践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增强自信心。英语教师应善于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学习的环境, 帮助他们最大限度的发展自己的潜能。
英语教师应该让学生们认识到学习是相互依赖的行为,应该在相互合作的环境中进行。每个学生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可以依赖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帮助, 也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去帮助别人, 学生在付出的同时也获得收益。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语言, 肢体语言, 实物演示, 音乐, 图片, 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手段营造一个能够给学生积极暗示的环境, 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英语课堂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但总是体现听, 说,读, 写, 译五项技能的训练, 要实现师生互动, 课堂活动必须遵循师生双向或多项交流的原则。例如英语课堂上常见的听写练习, 传统的做法是老师读出一些词, 词组, 句子学生把它们记录下来, 这个过程信息的流动是单向的,没有师生的互动, 学生往往感到乏味, 厌倦, 但是如果换一种做法, 例如设计出一些能够使用这些词, 词组, 句子的具体场景, 通过师生, 学生之间会话, 讨论的形式, 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 这个过程体现了师生互动的要求,效果会更好。
英语教师在课堂起的作用不是“教”学生, 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促进学生自己学习, 即组织学生开展交际活动。要想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做到师生互动,重视情感交流,才能促进教学实效的提高。
(2)合理划分教学层次,推动学生互动交流。
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生生互动的条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划
分教学层次,并进而划分合作互动学习小组。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应遵循以下原则:无论小组成员多少,都力求在学业成绩、性别、性格等方面具有异质性和互补性;要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并在新学期树立自己努力的目标。合作互动学习小组有几种基本形式:第一种也是较常用的一种,是同桌为一个学习小组,其优点是随机进行,便于操作。第二种是四人小组,可由前后四人组成,也可由相邻两对同桌组成。这种形式同样利于操作,尤其是连锁回答.对句型的巩固操练,有实效性。第三种是以课桌的一竖行为一组,这种形式在单词复习中更有挑战性、复杂性。如拼单词“invent”由Dl、D2、D3、D4..这种座位次序转换的形式,每人拼一个字母,并且要求不停顿、不重复、无错误,这就无形中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自己熟拼单词,才能灵活顺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奋点。第四种是竞争学习,这也是合作互动学习的一个方式。无论小组、横排、竖排、同桌、四人或随机叫排、叫组等组合形式的运用,都会收到学生的积极参与、兴趣高涨的良好效果。
(3)创设教学情景,实现人景互动。
情景教学不但可以极大地调动初中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对学英语产生极高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其运用语言的能力,使课堂成为实践英语的园地。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手段,如图片、实物、卡片、多媒体及形象生动的体态语言等进行生动的演示,为学生提供学习语言的环境,有效地实现人景互动。当学生学会了一些日常用语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引导,使其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加以应用。这种做法对初中学生的语言实践帮助极大,能使他们认识到在课外讲英语也是一件光荣而有趣的事。这样,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就会
不断增强。最终,他们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遇到各种情景,就会从有意识到无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英语口头交际。
五、结尾的艺术——结束时应该是高潮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结尾更讲究艺术,它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严密,紧凑,凸现出课堂教学的和谐、完美,更会使课堂高潮迭起,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深入的探求。一堂课犹如一出戏,结束时应该是高潮,但实际做起来不易。结尾的艺术表现在:
1、以乐曲结尾,陶冶情操
对于一些课文来说,宜采用以乐曲结尾的方式。一则可让学生的情操在优美感人或雄壮威武的乐曲中得到陶冶,能更好的感受文中蕴涵的“情韵”二则可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营造一种氛围,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注意,使学生的情绪迅速达到达到最佳状态。同时,课堂结束前几分钟是学生最疲劳的时候,这时他们对新授知识的新鲜感已渐渐消失,如果还一味地朗读,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有些呆滞沉闷。此时教师教学一首英语歌曲巩固知识,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显必要。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歌曲,旧曲新唱也不失为一种非常不错的做法。比如我在教七年级下册七单元《What does he look like ?》时,就将重点句型“What does he look like ?He is heavy.He has curly blonde hair.”等配上《两只老虎》的曲子,学生没学两遍就会唱了,而且兴致盎然,争抢着要上台比试唱功。
2、采用表扬和批评的艺术
表扬可以激励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成就感。这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学好外语。表扬对语言学习产生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当孩子们开始咿呀学语的时候,他们的父母一听到孩子们说出来的一个词、短语、简单的句子或者一
个完整的句子,就感到很高兴,都会表扬他们的孩子说得好。从那时起,他们每天都在进步。孩子们以模仿词、短语、半句话和完整的句子,甚至讲故事,直至最后他们长大成人能做演讲。因此,没有任何进步是能与孩子们的父母和老师们的表扬分开的。我们的英语课堂上为什么需要表扬英语学习者也需要和母语学习有着同样的过程,对学习者的及时表扬就显得更为重要。
结束课时采用一两句话表扬课上发言积极,学习努力的学生,但在批评上课不认真听讲的个别学生时,要采取委婉的方式,例如说:某某同学脑子灵活,老师讲的接受的快,利用一切时间自己学习,不信下一节上课我们提问他,人家肯定会,这一种方式,既让他感谢老师,又让他下课弥补所学内容,一举两得。
3、展示自我结尾。
一节课即将结束,给学生留几分钟时间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表演才能。展示的形式可多样化,例如:根据所学内容自编自演小品,展示自己所编的对话,给图画配音、朗读等。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同时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记忆与巩固。
4、激励式结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智慧的源泉。教师在教学结尾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用英语进行练习的机会,如:会话、歌曲、谜语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能够较自如的运用所学语言,为自己能够表达某种目的而感到愉快,愿意继续学习。
5、归纳式结尾。一节课讲授完毕后,教师可以用精练的语言高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使整个教学过程首尾呼应。这样的教学安排一方面可以
强调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从整体上体统地把握知识要点,提高其综合和概括的能力。
结尾的方法多种多样,一堂课具体采用哪种方式结尾,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而定,结尾不能背离教学的主旨,而另搞花样,应根据实际需要扬长避短,加以优选,给课堂增添光彩。
总之,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在用智慧和艺术充盈教室,教学过程处处洋溢着温馨,充满着激情,师生共同享受着课堂,享受着学习。是师生心与心的互动,情与情的交融,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天地。用艺术的力量装点课堂的美丽,在给学生带来幸福和快乐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无穷的快乐。
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学更是一门非常讲究的艺术。英语是一门语言,英语是一门学科,同样,英语教学就是一门艺术中的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艺术的方法在于不断更新,艺术之路在于不断探索。
结束语:
通过这一年的研究,我的收获颇多。英语作为一种语言进入课堂,特别是农村中学课堂,孩子学习的兴致不高伴随着每个英语老师。但这一年来,我带的实验班的多数孩子在英语学习方面都有所进步,课堂上孩子的兴致基本上能被调动起来,好多孩子能用英语交谈,英语课不再枯燥乏味,而是笑声不断,孩子能在愉悦中去学,由以前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课堂效果的有效性的到大幅度提高。在新的世纪中,社会的进步对未来一代的素质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应当比他们的父辈更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在学习成为一种高度个性化智力活动的今天,新时代的英语教师要善于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开展教学创新;善于引导学生创造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艺术 篇3
一、英语课堂提问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把握课文要点,设计的提问既要无知识性错误,符合语言规律和文化习俗,又要做到难易适中,循序渐进;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使学生有话可说,从而达到最基本的语言训练目的,又要能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对已有认识结构重新组合、编码,从而更好地表达想要表达的观点。
2.思想性原则
外语教学要适应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以及国际交往的需要,教师在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因此,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体现思想性。如:以The Great Creen Wall一文为例,为了培养学生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可以这样提问:
Why was the Great Green Wall built?
以Book III Lesson 6为例,为突出遵守社会公德、文明礼貌教育,可以这样提问:What should we do when we travel by train next time?
3.兴趣性原则
教师要尽量用提问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每一个学生的大脑都兴奋起来。同时,还要十分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即使是很小的进步也要加以肯定和鼓励,以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英语课堂提问的时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时机、节奏的把握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提问效果的好坏。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关键处的提问:
1.导入新课时提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中生好奇心强,在导入新课前巧妙设疑,以独到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教Book I UnitⅡ What's in the teacher's room?时,我就是用提问导入新课。结合新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教师指着所选用的图片让学生回答:
Where is the cat ? It is hehind the tree.
What can you see under the tree?
Is there a flower under the tree?帮助学生来完整地回答:Yes,there is.从学生的回答中逐步引出另一新句型:There is a flower under the tree.
然后教师指物提问:What'sin the teacher's room?学生答:There is …
并适时地穿插复数形式there are…
这些都为新授内容作了铺垫,并由此很自然地导入到新授内容。
2.过渡时提问
教师在教学时,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要衔接自然,否则学生会觉得莫名其妙,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多角度、多方位涉及各种问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上,而必须利用现有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学Book I Unit 25 Lesson 97时,在教完本课单词及Do you like…句型后,要过渡到第二部分第三人称单数句型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Whatdo youlike? Do youlike …?Howdo youlike…?
What about your friend/father/mother? etc.
从这些问题很自然地过渡到基本句子:He/She likes …并出示Li Shan的投影图,设计表格(如下),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根据前面设计的问题让学生逐一回答,然后再来回答基本句子,学生就比较容易回答了。这样,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问,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能引出新知识,有利于突出知识的整体性。同时在过渡处提问,可使学生养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并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
3.突出重点时提问
设计课堂提问抓住了重点,主要训练内容也就抓住了。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如果对多项教学内容平均使用力量,就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也抓不住的现象。备课时,有经验的教师就会在教学内容中找出重点,然后以此为主线,串起其他教学内容。例如Book I Unit 21 Lesson 83,本课的重点是要求学生能区分现在进行时的用法和祈使句。针对上述重点设计了两人对话(并带开门和关门的动作)问问题:What is he/she doing?然后选一段正好符合本课的动画(Disney中的Tom and Jerry),第二次回放画面时,要求学生尝试说,从而起到整体效果。
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了解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加以补充与纠正,并让学生反复操练,循环往复,以突出重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4.课堂小结时的提问
通过课堂小结提问,可以挖掘课文的深层含义、德育功能、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推理等能力。如学习人教版九年级课文Lesson 50“Standing room only”一课时,在本课结束时,笔者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What is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Do you think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is a serious problem and the greatest challenge?通过这样层层设问,步步求答,促使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思考、去回答、去努力付诸行动。最后得出正确结论:“Our country must carry on family planning to control population growth.”
三、英语课堂提问的方法
提问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因而用什么方法提问显得尤为重要。
1.时间顺序提问法
对于时间顺序明显的课文,可以以时间顺序提出问题。如讲授Book III Lesson 106 —课可设计出如下提问:
(1)Where did Ling Feng's classmates go that afternoon?
(2)What about Ling Feng?Why not?
(3)Why did the baby begin to cry when she woke up?
(4)How did Ling Feng make her stop crying at last?
(5)Why was he so tired all that aftemoon?
2.直观形象提问法
运用简笔画、幻灯片、实物等进行课堂提问,可使抽象复杂的事物变得具体实际。如讲授Book II Lesson 66 一课时,可利用投影仪打出“不同种类天气”的图片,然后提问:
(1)What's the weather like?
(2)The rain is heavy,isn't it?
3.联系实际、诱发想象提问法
此类提问的目的是把教材内容贴近实际生活,同时又把实际生活引入教学过程中,使课文学习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激发学生联想,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仍以The Creat Green Wall为例,可以这样设问:
(1)When is Tree Planting Day?
(2)Have you ever planted any trees?
(3)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Great Green Wall?
(4)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from now on?
总之,教师要给予课堂提问充分的重视,很好地掌握课堂提问这门艺术,要做一个“善问者”,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以愉快的心情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艺术初探 篇4
一、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作用
1. 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求学生不能一味地依赖老师, 要敢于质疑, 要多说多练。学生思维的开阔离不开老师的点拨, 经过老师的点拨, 学生的思维大门就会开启, 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就会被激发。譬如, 我们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野生动物”这课时, 我首先问谁愿意来扮演动物, 很多学生积极举手, 主动参与进来, 扮演不同的动物角色, 通过这种模拟体验, 不仅发挥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而且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掌握了英语知识的学习。
2. 有利于培养自主探究意识
在初中英语学习中, 学生要有足够的自信心, 要敢于质疑, 敢于用英语进行交流。以往的提问方式仅仅局限于教师和学生之间, 其实我们可以将提问的范围扩展开, 可以使用学生之间的提问, 小组之间的提问等。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提问回答, 再加上小组间的提问回答, 最后由教师来总结点评。通过这种提问方式, 可以促使学生自主探究, 积极动脑思考, 发挥自身的能动性。
二、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
1. 注重因材施教, 分层提问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注重因材施教, 分层提问, 对于基础较好的优等生, 可以提问一些较难的问题,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 我们可以提问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 他们自身能听懂, 也能通过自身的能力独立回答出来, 通过这样的分层提问方式, 要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回答问题, 每个学生都要有信心, 这样才能保证全班学生的整体均衡发展。此外,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 要扫视全班学生, 看看产生的群体效应, 对学生投以期待的目光, 学生们就会积极思考, 如果问题较难就留给优等生来回答, 如果问题较为简单, 优先让后进生来回答。譬如, 我们在执教现在完成时这部分知识时, 首先提问:“什么是现在完成时?它有哪些特征?”这个问题较为基础, 我就会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进行回答, 他们回答也较为准确。紧接着, 我就开始讲授现在完成时的具体用法, 这时, 我会提问:“谁可以写一句有现在完成时语态的句子?”这个问题就比较难了, 我留给大家一定思考时间, 然后我请一位优等生来回答, 尽管时间很短, 但是他的回答让我很满意。通过这种分层提问, 面向全体学生提问, 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促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巧妙地把握提问时机
首先, 我们要在新课导入时提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中生好奇心比较重, 在新课开始时要巧妙设疑,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有经验的老师很注重新课导入的艺术, 采用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譬如, 我们在执教八年级上册学校生活这课时, 在教授新课之前, 我首先提问:“谁能说说自己的学校生活?”学生们兴致高涨, 积极思考, 纷纷举手回答, 最后我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并适时地引入新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知识点的衔接, 要让学生感觉知识的合理自然, 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新旧知识过渡时期进行课堂提问, 不但可以复习旧的知识, 还可以将新知识印出来, 使知识浑然一体。而且, 教师在知识点的过渡时进行提问, 可以启迪和活跃学生的思维,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合理评价, 注重鼓励
课堂提问的真谛不在于传授知识的多少, 而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并增强自信心。对于学生每次的回答, 作为教师, 我们都要加以肯定和表扬, 对于回答比较有创新性的, 我们还要多加鼓励, 并且号召全班学生向他学习。对于不能回答问题或者回答问题较为困难的学生, 我们不能恶语相加, 要注重引导学生, 帮助学生去回答问题, 对回答不全面的要加以补充, 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例如, 我们可以适时说一些鼓励性语言。这样, 学生才能在一次次的鼓励中, 敢于回答问题, 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研究 篇5
文登初级实验中学/殷玉林
教学语言艺术正如一位著名教育专家说的:它是专业语言,它集哲学语言的深刻,逻辑语言的严谨,语言学的规范,数学语言的精确,文学语言的生动,相声语言的幽默,群众语言的通俗于一身,是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它向我们揭示了作为课堂教学这一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中的教学。课堂教学由于其语言环境的特殊性更需要科学的艺术性,就要求教师是一个集演员,编剧,导演于一身的全才,不仅要对“文学编著”(教材)有深刻的体验和理解,而且要根据“舞台艺术”的特点设计曲折动人的“剧情”(教学过程的设计),更要有“演员”(有学生参与)精湛的表演(课堂活动的实施)。因此,教师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孜孜不倦的追求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使每一课堂都有精彩的导入,引人入胜的讲授,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以及很完美的结尾,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一.语言要严谨,简练,富于逻辑性。讲课的艺术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语言的艺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就需精心修炼课堂语言的艺术特色,像一位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后,让回答一对一错的两位同学坐下时,分别用了“Sit down,please.”和“Sit down。”两句口语,一词之差含义不同,恰到好处,反映出该教师课堂语言的精练和准确。此外,课堂教学中语调的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能使语言有声有色,增强感染力;合适的停顿能起到叙述清晰,引起思考的作用;关键词的重读能起到引起注意,促进思考和重点记忆的作用;语言准确无误,不绕圈子,可以以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多的信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发展,教师在使用语言时一定要言简意赅,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提高能力的目的。
二.语言要有幽默感,富于情趣性。课堂教学语言的风趣幽默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是一种对事物高超把握,对知识随心所欲的驾驭,是对教材透彻的认识,它充分体现了教师高度智慧和极高的审美内涵。英语是记忆性较强的学科,教师要善于用幽默的艺术进行教学,消除学生的厌倦情绪,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保持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体讲,语言的幽默感能起到以下作用,1,他能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趣,激励大脑皮层活动,深化记忆。欢乐的气氛能使学生心情舒畅,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2,它能提高批评效果,让违纪的学生心悦诚服。如果一味的训斥批评,可能会造成学生的逆返心理,对于脾气倔强的学生也许回起到相反的作用乃至影响一节课的教学和该生的学习。但用幽默的语言来处理,其作用和效果就大不一样了。3,它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思维质量。教师在运用幽默语言时,必伴随其深刻的见解和最新的知识,能促进学生深刻思维,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但幽默语言要与耍贫嘴区别开来。
三.言行结合,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在此基础上的语言才有分量。平时我们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愿意学习他们喜欢的老师所教授的科目,而抵触学习他们厌恶的老师所教授的学科;学生因获得老师的赞扬而努力学习,因受责备,奚落挫伤了积极性和自尊心而影响学习;学生因与老师的友好合作而增进自身学习的责任感,因与老师的僵化关系而逃避学习。因此,成功的教学总是以融洽的师生情感,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后盾的。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就必须蓄意运筹师生情感交流的方法和途径。首先,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激情,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渴求知识的学生的热爱,对所教英语学科知识的热爱,创造一个有情感的学习氛围。尽管教师的工作很忙,心理压力大,情绪很容易紧张,但在教学过程中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而不把不良的情绪发泄给学生。其次,要取得师生情感的良好效应,还必须密切注视学生的情绪变化,知他们之所想,释他们之所疑,一切为了学生,尤其是“落后生”,我们不应该歧视他们,而应对他们启发和扶持,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求知欲望,充分发挥甚至夸张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学习暂时落后者给予加油鼓励,相信他们只要继续努力就会成功。过去有过挫折和失败的学生容易产生焦虑感,增加学生的自信新就可以消除他们的焦虑感。教师在课堂上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的方式要适当,有些错误可以不必纠正,如学生在复述课文时,或对老师的提问做较长较复杂的回答时,由于紧张口误或马虎而出现的错误,教师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尤其不要当即指出而打断学生的思路以致加剧其紧张程度。有些错误是不熟练造成的,老师可以稍加提示,由学生自己改正,改正后应给予鼓励。对那些必须纠正的错误,如严重的语法错误或不符合言语表达的错误,典型和带有普遍性的错误等,可以采取先表扬做的好的地方,后纠正错误的做法。千万不要讽刺挖苦,避免学生产生受挫,失败等消极情感。教师要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要善于给学生打高分,激励学生,宽容学生,等待学生,让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老师看到了他们的成功,从而加倍努力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不是生活的额外负担,而是生活的需要。对学生合理的意见要支持和理解;对学生的生活要无微不至的关心。如过问学生的健康状况啦,随手弯腰捡起学生掉在地上的文具,书本等等。事情不大,但学生却体味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热爱。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对教师产生信服和敬仰之情,进而激起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英语教学活动进行得生机勃勃,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四,教师口语要流利,语音语调要地道。一位优秀的英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学生往往会被教师一口流利的英语,纯正的语音语调所吸引而产生羡慕之情,同时一种渴望象老师那样讲一口流利英语的心情便会随之出现,这种羡慕与渴望首先表现在对英语教师的崇拜与欣赏,随之便会转化到对英语学科的喜爱,慢慢的就产生了学英语的兴趣。我之所以选择了英语专业,成了一名英语教师,完全是我中学英语教师对我影响的结果。当时英语教师流利的口语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立志象老师那样拥有流利的英语口语。于是我学习英语的劲头骤然大增,英语成绩也突飞猛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如今,为人师表的我同样像我的英语老师影响我那样影响着我的学生,从同学们上课注视我的目光中,我感受到我的影响力发生了作用,因为他们在英语课上所表现出的特有的热情足以证明学生对英语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已经完成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化过程。
五.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使用英语。英语是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尽可能的采取多种表达方式使用英语授课,让课堂充满“英语味”。这样学生会带着对老师的敬佩和对自己的自信投入到交际活动中,从而深深地爱上这门语言。初学阶段,尽量采用直观教具和表演等方法,促使学生直接理解英语。随着学生英语知识的增长和运用英语能力的提高,更应使用英语进行教学。教师所使用的英语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要利用学生已经学的英语来表达或解释新的教学内容,这样也是向学生提供活用英语的的真实教学情景。对于用学过的英语不能解释清楚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地利用母语,但不宜过多地进行英汉对比。
六.把书面语言运用到批改中。教师在批改作业和试卷时要注意到他们的作业态度及学习水平的变化,同时给予学生恰如其分的激励语,这些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甚至可以改变学生的一生。如:
No pain,no gain.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Self-trust is the first secret of success.It is never too late to mend.Whatever you do,do with all your might.He who does not reach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Etc
综上所述,教学语言艺术在课堂上起的作用确实不小,它能优化教学过程,使师生心灵沟通,共同进入美的殿堂;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新的教育天地里,我们每个教师都应努力修炼自己的语言艺术,提高文化修养和素质,使自己的教学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抑扬顿挫,以独特的语言穿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灵感,做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优秀英语教师。
参考文献
(1)《英语周报》山西师范大学2001第32期
(2)《走进新课程》国家教育部2002北师大出版社
(3)《中小学外语教学》北京师范大学2002第8期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课堂艺术探讨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单词;课堂艺术
G633.41
词汇教学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的难点,因为英语单词的数量十分庞大,而且学生对于词性的把握不准确,导致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错误的地方,学生对于这类记忆类的知识不能产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的时候,就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增加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词汇的运用能力。
一、注重联想教学
联想记忆法是激发学生记忆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发挥联想记忆法的作用,引导学生将词汇与自己熟悉的事物练习起来,不仅可以增强单词记忆,还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在英语词汇中,有很多单词的意思、读音、性质都比较接近,教师应该利用这些特点采用联想教学的方法,促进学生对单词的认知和理解。
开展联想教学活动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解读这些单词的音标,让学生知道怎么读;第二,解析这些单词的含义;第三,通过实物或是学生熟悉的场景进行联想教学。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颜色的单词是“color”,我们将单词分为两个部分,中间的“olo”就像是人带着一副眼镜,开头的“c”是彩的首字母,整个单词连起来联想就是在眼睛上涂色,就是出现颜色;还有一种是语境联想的方法,如学习“food”这个单词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象父母为我们准备的丰盛的食物,“a whole bunch of food” 就是这么简单,还可以联想到洪水灾害中受灾的人们,想象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因此“I feed the food to the bleeding man in the flood”,就是我把食品喂给洪水中的那个流血的人;另外还可以对英语单词进行编码,如礼物“gift”,这是一个名词,也是大家最熟悉的单词,但是对于这个简单的单词,怎样深刻的进行记忆,就是重点的问题,首先我们对这个单词进行编码:鸡是否提[礼物](来)?其中“鸡”、“提”分别是g, t的谐音码、“if”有“是否”的意思,联想:我八岁生日那天,父母为我准备的盛大的生日派对,宾客如云,我站在大门口迎接我的朋友,忽然我在人群中看到一只大公鸡向我走过来,一副点头哈腰的形象,我以为它也是过来祝贺的,就问我的父母:“鸡是否提了礼物来?”实际教学中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找到适合自己学习和记忆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加强课堂延伸策略
课堂上的词汇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注重教材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到课堂生活中,只有充分掌握教材知识的运用方法,才能加强对单词的记忆和理解。通过课堂延伸策略可以增加学生的单词储备量,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如利用英语报纸、期刊或者是英语频道播放的英语节目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是在提高词汇教学课堂的技术性。
例如在学习球类单词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条件播放球类比赛的英语解说视频,不少学生都喜欢观看NBA,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视频资料增加学生的知识见解。篮球“basketball”,但是在赛场上,跟篮球相关的单词还有很多,后卫:guard、 backcourt man;组织后卫:point guard、 guard ;攻击后卫:shooting guard、 guard ;组织进攻的后卫:offensive guard ;前锋:forward、cornerman、advanced guard ;中锋:center、player;内中锋、内策应队员:inside post;内线队员:inside man;外中锋外策应队员:outside post;固定中锋:set post;边锋:wing(er);左前锋:left forward;右前锋:right forward ;篮球运动员:basketballer、basketball player、cager、cagerette、hoopster ;篮球队:basketball team、five、quintet。这些单词都是在球场上经常使用的单词,当然在比赛解说的过程中,还会用到很多复杂的单词,对于初中生来说,掌握这些单词就足够了。
三、强化文化影响
文化是语言形成过程中的产物,是民族深度的代表,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对英语知识背景的掌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语言习惯上进行区分和理解,掌握外语运用技巧。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有很多词汇都包含了很明显的文化差异和内涵,是我们了解外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例如学习早餐“breakfast”、午餐“lunch”、 晚餐、正餐“dinner”,西方国家对于餐桌文化讲究与我们传统中国的餐桌文化就存在明显差异,包括餐具的使用、座位安排、餐桌话语等。西方餐桌上比较常用的餐具是刀叉“knife and fork”,而中国传统的餐桌上有汤勺“spoon”、筷子“chopsticks ”等;在座位安排上,中国比较讲究长者“The elder” 先入座,女士“madam、lady”优先“precedence”的原则,用完餐之后,应该等男女主人“master”离席之后才能离席“leave”,在饭店用餐,应该由服务生“waiter”领台入座,在中国的餐桌上,左“left”为尊,右“right ”为次,上“up”为尊,下“below”为次,中“centre”为尊,偏“partial ”为次而在西方,右为尊,左为次;我国传统的餐桌上比较讲究食不语,但是现在的餐桌上和西方的餐桌氛围很类似,大家可以进行交流“communication ”,可以聊一些开心的“happy、amused、chuffed”事情,但是切忌聊悲戚“sorrow ”往事,营造一种愉悦的“joyful、cheerful、delighted”餐桌氛围“Table atmosphere ”。
小结:
随着理论教育和实践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效果也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因此各中学英语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英语词汇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喜好,才能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才能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提高词汇教学课堂的技术性,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不断提高教師的教学水平,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王春梅. 关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艺术的探索[J]. 祖国,2013,04:115.
[2]缪晖.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词汇教学实践与探讨[J]. 校园英语,2016,11:119.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艺术探索 篇7
一、善导———指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探究和讨论
(一) 直观导入
直观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英语, 而且视、听结合, 易于加深印象, 强化记忆, 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坚持利用实物、卡片等导入生词, 运用图画、幻灯或其它电教设备介绍新的语言项目。比如在导入basketball这一词时, 用一个篮球或一张画有篮球的图片导入即可。在导入“Where are you from?”这一句子时, 教师先出示一个张koala的图片, 问学生“What’s this?”学生说:“It's a koala.”接着老师说:“It’s from Australia.”学生马上领悟。然后教师边示范边说:“I’m from Shaoguang.Where are from?”全班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这种直观导入的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讨论。
(二) 肢体语言导入
在英语课的导入环节中, 教师如能充分利用身势语言 (Body Language) , 创设快乐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学生才会“亲其师, 信其道”以真诚打动学生,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快乐教学, 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热情, 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 增强教学语言效果。在导入“laugh、cry、jump、sit、asleep、happy、angry、left、right、put on、take off”等词与词组时, 教师只需利用眼神、面部表情或动作等就能使学生一看便知, 一听就懂, 一练就会, 并能激发学生的模仿、参与意识, 活跃课堂气氛, 自然地接受知识运用知识。
二、激趣———创设情景, 呼唤学生的主体意识
(一) 情景导入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而语言的交际功能是在一定的语言情景中体现的。教师创设一个语境, 在教学活动中是“导演”, 对学生起引导作用, 学生是活动主体。任务型教学强调师生, 生生间交流与互动, 呼唤学生的主体意识, 把学生置于交际或半交际的语言情景之中, 为学生的语言交际提供“场所”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发展语言交际能力。
(二) 故事导入
利用讲故事引出所学的新知识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好办法。在英语课堂上, 教师如果对学生说, “Today I’m going to tell you a story.”你就会发现几十双期待的眼睛都在望着你, 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十分集中, 对于新内容的接受能力也随之加强。初中英语教材 (Junior English for China) 里有一些讲人物、说事情、谈经历的对话或短文如The Tiger and the Monkey, Bill Gates, Thomas Edison等。教师在导入时就可以紧扣教材内容用极简单的英语编成短小、易懂而且生动有趣的故事, 再配以简笔画边画边讲, 启发思维, 把训练学生听力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 为后面的“practice”打好基础。
三、引思———创设探索意境, 激发学生求索意识
(一) 谚语导入
新课程理念下对处理教材、课程设计与实施等方面提出了新挑战, 新期待, 更注重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英语作为一门语言, 是一种交流工具, 语言、文化相互依存。所以学习一种语言要掌握这种语言的结构还要了解文化背景, 结合教学内容适时介绍中西文化差异 (Inter-culture) 。如在天气下大雨时, 问:How’s the weather?学生回答:It’s raining.老师可以接着说:It rains cats and dogs.然后说:Can you guess the meaning.这时学生的兴趣来了, 天上会下猫狗吗?原来是倾盆大雨。教师可以再教一些有关动物的谚语:You are a lucky dog.To teach a fish how to swim等, 西方人喜欢小动物因此有许多关于动物的谚语, 教育学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 在教学中渗透文化素质教育。
(二) 设疑导入
英语课堂调控的起承转合,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疑的精心设置。由于学生接受能力强弱的关系, 设疑与提问时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问题因人而异, 可以是回忆性问题, 也可是理解性, 分析性, 综合性的。因此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 提出的问题总是比较明确, 且有一定的针对性, 学生就会依据问题独立自主学习或调查探究合作学习, 随着教师的引导顺利地完成任务。教师精心设计一些疑点, 启发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 以旧引新
学习语言知识, 训练语言技能, 实际上是“以应用为动力, 以应用为目的, 以应用为核心”。也就是“为用而学, 在用中学, 学以致用”。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不是一蹴而就, 而是循序渐进, 逐步深化, 由于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 介绍新知识点时必须从已知到未知, 即从学生已知的词汇、语法、已经具备的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出发, 引出新的语言点和语法点。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艺术 篇8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上。英语是一种非常优美的语言,除要求发音准确外,还有语音的轻重快慢、抑扬顿挫、语调的变化与起伏都要协调一致、融为一体,形成课堂语言的和谐之美,诱发学生浓厚的语言学习兴趣。笔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突现教学语言的艺术性魅力的: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英语的领读、跟读和朗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英语的美。教师不仅要强调语言的准确性和节奏感,更要强调语言表现方式的艺术加工和语言氛围营造。二是借助格言警句,让学生受到激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或教学内容的文化背景,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讲解一两句与之有关的格言警句,此法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英语知识面,更有利于学生感受英语在表现上的语言魅力。三是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和幽默化,让学生轻松地体验英语。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幽默有趣的解说方式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更有利于让学生发挥拼搏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因喜欢任课教师而“爱屋及乌”是学生喜欢某一学科的重要心理取向。教师的举止是学生喜欢一个教师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在向学生传递信息,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笔者认为,英语教师要能“表演”好一堂课,就得注重行为的艺术性。作为英语教师,要善于运用行为教态传情,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个人的行为魅力来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英语教师的行为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形象美——让学生有一种亲善的感受。对于一个新教师而言,学生的第一感觉很重要。同样,对于一节课而言,学生对教师形象的第一感觉也很重要。教师的形象美,要得体大方又不失美感。
面部表情丰富——让学生能体验到语言背后的情感。教师的面部表情不仅反映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情感再现上,更表现在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上。教师上课时要充分发挥英语的非语言优势。发挥“非语言”优势,便成了课堂教学中一项不可缺少的艺术。教师是用无声的语言对有声语言进行恰如其分的补充、配合、修饰,使教师的表情达意易于被学生接受。例如教师说:“Who can answer the question please? Put up your hands”时,可举起自己的手示范,同时用满含期待的目光注视着全班同学,当教师说:“Say it togeher”时,可以双臂前伸,掌心向上,抬起双手。“非语言”因素在表情达意上有时比语言因素更加淋漓尽致,更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肢体语言优美——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生动性和感召力。教师应能深入到学生中去(不只是站在讲台上),并不时地关注其中某一个学生的课本或笔记本,如此能较大地增强师生的情感距离。如果能结合教学内容,用手势演绎出语言的力量,则会营造出一种特殊的语言气氛,从而产生出一种对学生的感召力,并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力量。
语言本身也是一种情境。教师上课时应充满激情,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在得到鼓励后,会激起对老师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从而产生上进的信心和决心。长此以往,老师的这种期待会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也必定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和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英语中的一词、一句、一段和一文的背后都可演绎一个感人的情境。作为教师,若能很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设计好教学情境,就会大大地增加教学效果。情境就是学生的平台,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求知和发展。一个好的教学情境,不仅是一个好的教学环节,更是一个教学艺术精品。英语课堂教学情境包括新课导入情境、课文角色情境和文化背景情境等。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合理地根据教学需求,设计好有利于教学过程的教学情境,并加强对教学情境的艺术处理。
探索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艺术 篇9
因为有疑问才有教学, 所以提出问题是教学成功开展的前提。教育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而对于如何恰当提问,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探索却从未停止过。渐渐地, 对于教师而言, 提问成了一门艺术。在新时期下, 提问的方法和形式日渐多样, 这门艺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 试图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丰富这门艺术。
一、如何提高提问艺术
1. 提问应当面向全体学生, 做到分层提问。
难的问题留给尖子生, 而对学困生则专门设置适合他们的较浅的问题, 让人人都能回答问题, 个个学生有自信心。教育的成功不是单单指能把好学生教好, 能让暂时落后的同学思考、参与、听懂才是更大的成功。所以我们的问题首先不要太难, 让每个学生都有信心学下去。这里应当注意一些细节, 当教师提完问题之后目光应当扫视全体学生, 产生群体效应, 让学生知道老师期待他们的回答, 这样学生就不敢怠慢, 积极思考。作为一门语言, 英语要解决的问题是听、说、读、写。初中阶段, 学生的英语水平还比较薄弱, 平时要加大巩固基础的力度。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主要是模仿正确的读音和语调, 学习基本的词汇和进行简单的句型操练。课堂提问的任务是保证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模仿和纠错, 养成新的语言习惯。在引出新词和新句型后, 教师可指令学生重复朗读或作简单的替换。
2. 合理设置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学习的好坏取决于其内在动力和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提问的艺术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学习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而为了提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结合图片、动画、声音、表情、动作、布置场景把学生的心锁住。也就是说, 在问答过程中创设情境, 使难题简单化, 把抽象问题具体化, 能为学生所理解并有思路可遵循。
3. 提问设计要层层递进, 逐级攀登。
对于教学当中的一些重难点, 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水平, 想方设法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 一环扣一环, 逐步解决大问题, 从心理学和教与学角度看, 这也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4. 互动提问, 推进学生之间合作。
提问的目的之一是教会学生思考, 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通过平时的训练, 让学生能在课堂上及时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形式, 设计出能让学生动起来的问题, 做到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主动。
二、如何做好同步反馈
同步反馈主要是指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所作的回应, 分为自然言语反馈和肢体语言反馈。由于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 大多数学生都害怕犯错误而引起教师的不满和同学的嘲笑, 因而非常小心谨慎, 有的甚至不敢回答。鉴于学生的担心, 平时应当多鼓励学生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想法, 让回答问题变得轻松而且光荣。具体来说, 教师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1. 让学生把话说完。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 要用关心、和蔼的眼光和学生交流, 留充分的时间给学生思考、组织语言, 要有足够耐心, 允许学生答完。听学生回答的时候, 教师不要轻易地打断学生的连贯表达。
2. 适时纠错, 适当宽容。
语言错误在英语学习中是难以避免的, 所以适时地纠正错误就显得十分重要, 而何时纠错、如何纠错是英语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艺术。不同阶段, 教师应有不同纠错策略。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 英语课堂提问多为程序性提问, 学生主要是模仿、操练和简单的替换练习, 适时纠错能保证学生学到标准的语音、语调。但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要及时纠正, 对于学生在理解文章、角色扮演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者失误, 教师就不应见错就纠, 要采取宽容的态度。此外,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纠正和同伴纠正。
3. 恰当评价, 表扬为主。
对于正确的回答, 教师应当给予表扬。表扬是对学生能力的认可, 也是他们自信的源泉。教师可采用“Yes”、“Right”、“Good”、“Well done”、“Excellent”、“Wonderful”等语言进行口头表扬, 或者运用手势, 面部表情等肢体语言给予肯定。对于不够全面或者不正确的回答, 教师尤其要给予适当的鼓励, 提供暗示。对于实在不能回答的学生, 教师也应耐心帮助他们, 千万不能讽刺、挖苦, 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此时教师可以亲切地说“It’snearlyright!”、“Takeiteasy!”、“Tryagain, I’msureyou candoitbetter!”以表鼓励和安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训练当中变得敢于回答, 乐于回答, 进而找到学习的兴趣。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艺术浅探 篇10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英语课, 科学恰当的导入至关重要。它要求教师在短读的几分钟内吸引全体学生的眼球, 稳定学生的情绪,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心情和强烈求知欲进入英语学习中。一个精彩的导入可以先声夺人, 极大地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学好英语。
二、英语课堂导入的一般方法
1. 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 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过的知识或与本课有关的语言点及知识点。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帮助学生回忆旧的知识, 从而更好地引入新授课题。这是常用的、传统的导入法, 比如在学习过去进行时态, 教师可先从学生学过的现在进行时态导入。如:教师可以边在黑板上画画边问:Wha am I doing now?教师自己答:I am drawing.教师再问:Wha were you doing at this time yesterday?Do you know?教师自己答:I was reading.教师再问:What are you doing now?We are having a class.What were you doing at this time yesterday?引导学生答:We were having a class, too.这样通过复习现在进行时态学习过去进行时态, 学生在复习现在进行时态的过程中, 发现这两个时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这样学生很快就能理解并运用这个时态。这种由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的方法, 既启发了学生思维, 又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 主动探求问题的本质, 并把新旧知识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 有利于消除学生理解新语言知识的障碍, 为新语言知识的教学创造条件。
2. 直观导入法:
首先, 教师采用图片、实物、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具进行直观展示, 并通过提问激活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这类导入叫做“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法”清晰明了, 给学生以直接的形象思维和感觉, 易于知识的吸收。案例1:仁爱版八上Unit4 Topic1 Plants and animals are important to us.Section A中, 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动物 (同时播放动物的叫声) 与植物的图片, 利用多媒体视听导入新课的教学, 不仅形象直观, 使人印象深刻, 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其次, 教师的形体语言也是一种重要的直观导入手段, 有时效果比实物、图画甚至录像更直观, 运用恰当也会产生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The Parts of the Body时, 教师边摆手边复习单词“hand”, 然后利用手势教学身体各个部位的英文单词:arm, leg, head, nose, eyes, ears...这种导入方式既省时, 又能培养学生对英语信息的接受能力。学生的模仿欲望和参与意识都很强, 学习起来既轻松又活跃。
3. 歌曲童谣导入法:
英语入门阶段, 打好语音基本功至关重要。英语歌曲童谣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英语的语音语调, 例如教家庭称谓的英语单词时, 可通过教一首童谣导入:Father, father, father, I love my father.Mother, mother, mother, I love my mother.Brother, brother, brother, I love my brother.这是首富有节奏的儿歌, 学生跟着教师用双手轻拍桌子, 双手互击等方式打三个节拍来诵读, 朗朗上口, 音韵和谐, 随着节拍模仿, 学生轻松记住了关于家庭称谓的单词。又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英语Unit Topic 3 Whose jacket is this Section A时, 本课主题是学习颜色的词汇与谈论主题服饰, 可以播放“Who is wearing yellow today”歌曲给学生听, 不仅复习了颜色词汇, 而且在音乐声中导入了要学习的话题中。
4. 谈话导入法:
教师可以利用新课开始前几分钟和学生随意交谈, 以求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课。如教after和before引导的状语从句这一新内容时, 教师问了值日生有关天气、日期等情况后, 便可以开始与学生作诸如下交谈:What time did you get up this morning?What did you do after you got up?Did you do any exercises after you washed your face?What did you do before you went to school?What did you do before you had your breakfast?教师如此引导下去, 由起床一直问到来校上课的活动。这种师生之间的随意交谈, 拉近了师生距离, 这种方法过渡自然, 能把学生从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 加深学生对新课的印象, 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5. 游戏导入法:
即教师利用青少年贪玩好动的性格特征, 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新课的导入方法。例如, 在学习有关动物的课程前, 可以设计一个“猜一猜”的互动游戏。先让全班同学在纸上写下自己喜欢的动物的英文名字上交, 然后抽出一张学生的卡片, 让该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动物的特征, 全班同学猜是什么动物。如“cat”被抽中时, 一位女同学扮演这种动物并描述:“I like eating fish.I can catch mice.What am I?”班上的其他同学积极主动发言, 很快就猜到了答案, 同时也留下了深刻印象, 使老师能够顺利进行新课的教学。采用趣味游戏的形式导入, 旨在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 充分体现了“快乐教学”的理念。游戏的实施, 需要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共同配合完成。学生间的配合, 培养了学生协作精神和团结合作意识。
三、英语课堂导入应遵循的原则
1. 课堂导入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导入要注意时间不宜过长, 3~5分钟为宜, 若导入时间过长, 就会使导入显得冗长, 从而影响整节课的进程。
3. 课堂导入一定要具有实用性, 切忌过于花哨。
四、结语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英语教学导入方式多种多样, 不拘一格。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选择一种最佳的教学导入方式, 但是无论哪种导入方式, 都必须具有趣味性、导向性, 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燃起学生自信的火花, 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英语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而课堂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作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 从英语教学的一般原则出发, 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艺术,导入方法,导入原则
参考文献
[1]中学外语教与学, 2006 (6) .
[2]王曾选.中学英语教学法[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7.
相关文章:
热门客户端网络游戏01-20
最新主持人搞笑台词 搞笑结婚主持人台词(优质10篇)01-20
热门经典棋牌游戏01-20
兔年元旦晚会主持词搞笑版 兔年元旦晚会主持词(通用14篇)01-20
城市空间负荷预测01-20
安卓手机如何录制视频01-20
润滑油技术发展趋势01-20
润滑油安全技术说明01-20
安卓手机电池校正方法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