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森林日-国旗下讲话稿(精选7篇)
篇1:世界森林日-国旗下讲话稿
每年的3月21日为世界森林日。世界森林日就要到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对大众进行有关森林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世界森林日国旗下的讲话稿,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世界森林日国旗下的讲话稿篇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爱护森林、人人有责”,1972年3月21日为首次“世界森林日”。有的国家把这一天定为植树节;有的国家根据本国的特定环境和需求,确定了自己的植树节;中国的植树节是3月12日。而今,除了植树,“世界森林日”广泛关注森林与民生的更深层次的本质问题。
大会决定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森林日,以引起各国对人类的绿色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称,有史以来全球森林已减少了一半,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1年的报告,全球森林从1990年的39.6公顷下降到2000年的38亿公顷,全球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万公顷,森林是人类的摇篮。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地球是非常美丽的,可是现在地球的环境却不断地被破坏。森林资源减少的主要因素:世界范围内的滥伐森林,破坏草原,无节制地占用农田和抽取地下水,对矿产资源的乱采滥用等造成全球性的气候恶化,森林面积减少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人口增加、当地环境因素、政府发展农业开发土地的政策等,此外,森林火灾损失亦不可低估。但导致森林面积减少最主要的因素则是开发森林生产木材及林产品。由于消费国大量消耗木材及林产品,因而全球森林面积的减少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它已成为一个国际问题。毫无疑问,发达国家是木材消耗的群体。当然,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对木材的消耗亦不可忽视。非法砍伐森林是导致森林锐减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拯救森林资源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大力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严梢控制林木砍伐量,杜绝非法伐木行为,从而达到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的目的。
同学们,全球森林资源现状令人担忧,全球每年森林消失近千万公顷,为了我们健康活泼地成长,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森林,爱护大自然,人人有责!为我们的星球换上一件更加华丽的外衣!
世界森林日国旗下的讲话稿篇二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朋友们:
大家好!
利用课余时间,我阅读了《我爱祖国的蓝天》一书,受益匪浅!我深刻了解到森林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森林——这个浩瀚的绿色宝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森林,是一个高密度树木的区域,这些植物群落覆盖着地球广大面积,并对二氧化碳下降、动物群落、水文湍流调节和巩固土壤起着重要作用,是构成地球生物圈当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保障。
首先,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我们知道:人类的祖先最初就是生活在森林里,他们靠采集野果,捕捉鸟兽为食,用树叶、兽皮做衣,在树枝上架巢做屋、生息繁衍;
第三,森林也是“天然调节器”和“天然储水池”,森林中树木的光合作用调节着自然界中空气和水的循环,影响着气候的变化,保护着土壤不受风雨侵犯,以减轻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大雨降落到森林里,渗入土壤深层和岩石缝隙,以地下水的形式缓缓流出,冲不走土壤,有效制止了沙漠化和水土流失。
最后,森林还是“生命的资源”,森林为我们提供着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食品、药材、香料等各种资料,森林是如此重要,所以在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当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定为“森林与生命”。
但是,森林的生存现状并不乐观。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大量砍伐森林,毁林开荒,劈林放牧,兴建城镇,再加上战争破坏、火灾虫害,世界森林面积缩小的过程大大加快。现在全球只存有40多亿公顷的森林了,而每年大约就有2000万公顷的森林从地球上消失!
我国是森林资源匮乏、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1979年,国家决定在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又称修造“绿色万里长城活动”。“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的一大壮举。是在保护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采用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等措施,实行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建设出一个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的大型防护林体系。使森林覆盖率大面积提高,土地沙漠化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
如今,对于我们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接近森林几乎是一种奢望!但我们可以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城市一草一木,合理规划利用空间,建设绿色家园。
朋友们!让我们共同响应国家号召,爱护森林吧!乱砍滥伐森林是人类的愚蠢行为,不要再做这种伤害自己、祸及子孙后代的事情。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保护它,请从少浪费一张纸,多种一棵树做起,建设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世界森林日国旗下的讲话稿篇三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关注世界森林日。
每年的3月21日为“世界森林日”。1971年,在欧洲农业联盟的特内里弗岛大会上,由西班牙提出倡议并得到一致通过的。同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正式予以确认。1972年3月21日为首次“世界森林日”。而今,除了植树节,“世界森林日”成为广泛关注森林与民生的更深层次本质问题的重要纪念日。
每年,全球森林以千万公顷的速度在消失。我们国家的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位。土地面积占世界7.2%,森林面积占世界3.9%,森林覆盖率14%。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第119位。森林总蓄积量97.89亿立方米,占世界森林总蓄积量3840亿立方米的2.55%。人均森林蓄积量是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世界人均拥有森林蓄积量为71.8立方米,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8.6立方米。近年来,森林面积还有不断减少的趋势。
森林面积减少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人口增加、当地环境因素、政府发展农业开发土地的政策等,此外,森林火灾损失亦不可低估。但导致森林面积减少最主要的因素则是过度开发森林生产木材及林产品。
面临这样的严峻形势,国际社会采取若干措施:缔结国际森林公约。唤醒各国人民更加珍惜弥足珍贵的森林资源,加倍爱护森林爱护树木;强化各国对林业工作的重视,加大对林业的投资,促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先进的林业技术等;同时还可利用国际立法的方式来规范林业活动特别是伐木行为,以拯救日益减少的森林资源。
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森林虽具可再生特点,但也经不起人类的大肆掠夺。10年来,森林资源锐减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发达国家与可持续发展相悖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从数字即可看出,发达国家是国际木材市场的买家,亦即的消费源;如果按人均计算,发达国家更高出发展中国家的若干倍。当然,发展中国家也有必要逐渐改变非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
多管齐下。多管齐下是拯救森林资源必不可少的措施。一是立法执法,大力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严梢控制林木砍伐量,杜绝非法伐木行为。二是规范国际木材交易行为,在国际和国家两个层次上建立木材认让和标识制度,从而达到国际市场交易的任何木材均是出自可持续经营的森林的目标。三是开发研究木材产品的替代品,这样也可减少森林的消耗,从而达到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的目的。
同学们,作为一名中学生,积极植树造林是我们应尽的义务。而,平时学习生活中,我们能为森林做的还有很多很多。看看教室中受伤的桌椅,你们是否听到了树木的叹息?看看垃圾桶中躺着的白纸,你们是否看到了树木的眼泪?每次关门时的震耳欲聋,你们是否意识到又有多少树木为你这肆意的一下而倒下。
我相信,没有人愿意看到“森→林→木→十”的结局。所以请从爱护和节约我们身边的每一件木质品做起,爱护森林,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每年3月21日,请你关注森林。
世界森林日国旗下的讲话稿篇四
3月21日是“世界森林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由于人们对木材及林产品的消耗猛增等原因,全球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森林品质不断下降,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引发了诸如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气候干旱化等不利于人类生存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善待森林,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森林覆盖率达到30%而且分布均衡,就能初步起到防御自然灾害、保证农业稳定发展的作用。据报道,日本森林覆盖率接近70%,却是世界上进口木材最多的国家之一,他们宁可花钱去别国购买木材,也不轻易砍伐和毁坏本国的林木。相对而言,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20%左右,却时常被乱砍滥伐,遭到严重毁坏。“世界森林日”的诞生,体现了人们对森林问题的重视。目前,我国在保护森林资源方面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山林木材过量采伐,森林防火意识淡薄,林业保护执法力度不够,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不尽完善......针对这些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理应各方联动,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
首先,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加强制度监控。政府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使林业相关部门有法可依。要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对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严惩不贷。要采取科学管理方式,坚持保护和开发两手抓,并根据不同的林业类型进行分类管理,以便采取不同的经营机制。
此外,还要加大监控力度和工作透明度,建立政府牵头、全民参与的立体监控体系,为林业法制体系提供保障。
其次,相关部门要加强管理和宣传,提高人们的护林意识。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有关森林保护的宣传,让人们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意义,让保护森林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最后,还要鼓励人们多种树。虽然植树节已经过去,但现在依然是植树的大好时节,有关部门可以多组织开展植树活动,大家也不妨在自家的房前屋后多种树,造福自己,也造福子孙后代。
“世界森林日”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对大众进行有关森林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笔者相信,只要我们都能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森林资源,嘉兴市创建浙江省森林城市的目标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也一定会更加绿意盎然。
世界森林日国旗下的讲话稿篇五
同学们:
春天带来了大自然的万物复苏和欣欣向荣,三月植树月到了,我们不得不对植树绿化这件事重视起来。
我从网上看到:我国的绿化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但是,我国的木材的砍伐量却是世界第一,森林面积不断减少。因此,我们更应该重视森林,爱护森林,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还做不了什么大事情,但我们可以从节约每一张纸,少用一次性筷子等小事做起,为祖国增添一份绿色。
看看现在的环境吧:因为树木的砍伐,城市的环境质量日益下降,沙尘暴也陆续在各个地方出现了,世界越来越沙漠化也成为了一大难题。我希望通过人们的努力,清澈的河流会漫游着鱼群,在清澈的小河里欢快游淌,鸟儿在枝头放声鸣唱,我希望有一天,狂暴的洪水不再咆哮,每一个山谷都盛开着希望之花,每一条小溪都跳着欢乐之舞,所有的荒原都变成绿洲,所有的生命都得到上天的关爱和人类的善待。
保护森林不是空话,更重要的是行动,我先到了郊区专门植树的地方栽了一棵小树,之后参加了社区的宣传绿化活动,还动员全家做好每一件保护森林的事情……
希望大家都行动起来,保护森林,爱护绿化,为祖国增添一棵棵茂盛的树木!
篇2:世界森林日-国旗下讲话稿
早上好.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关注世界森林日。每年的3月21日为“世界森林日”。1971年,在欧洲农业联盟的特内里弗岛大会上,由西班牙提出倡议并得到一致通过的。同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正式予以确认。 1972年3月21日为首次“世界森林日”。
每年,全球森林以千万公顷的速度在消失。我们国家的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位。土地面积占世界7.2%,森林面积占世界3.9%,森林覆盖率14%。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第119位。森林总蓄积量97.89亿立方米,占世界森林总蓄积量3840亿立方米的2.55%。人均森林蓄积量是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世界人均拥有森林蓄积量为71.8立方米,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8.6立方米。
森林面积减少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人口增加、当地环境因素、政府发展农业开发土地的政策等,此外,森林火灾损失亦不可低估。
面临这样的严峻形势,国际社会采取若干措施:缔结国际森林公约。
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森林虽具可再生特点,但也经不起人类的大肆掠夺。来,森林资源锐减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发达国家与可持续发展相悖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从数字即可看出,发达国家是国际木材市场的最大买家,亦即最大的消费源;如果按人均计算,发达国家更高出发展中国家的若干倍。
多管齐下。多管齐下是拯救森林资源必不可少的措施。一是立法执法,大力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严梢控制林木砍伐量,杜绝非法伐木行为。二是规范国际木材交易行为,在国际和国家两个层次上建立木材认让和标识制度,从而达到国际市场交易的任何木材均是出自可持续经营的森林的目标。
同学们,作为一名学生,积极植树造林是我们应尽的义务。而平时学习生活中,我们能为森林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篇3:世界森林日-国旗下讲话稿
关键词:新媒体,公益,传播
“世界呼吸日”(Wodd Breath Day),是由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大爱清尘基金发起的,旨在促进人类关注呼吸健康,宣传尘肺病知识,倡导环境保护的全球性公益活动。通过此公益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尘肺病,参与公益事业,保护与帮助受尘肺病折磨的患病农民工人及其他呼吸困难者。“世界呼吸日”期间,大爱清尘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形式积极宣传大爱清尘理念与尘肺病常识,志愿者们采取骑行及快闪互动的方式在全国70余个大中城市进行,并在活动期间实时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网络新闻媒体、传统媒体的方式发布最新信息,形成强大的舆论宣传态势,以此来引起更多的人关注和帮助尘肺病群体。在活动期间,“6·15世界呼吸日”迎来全国100多家新闻媒体的报道,数十万次的微博、微信转发与评论,以大爱吉祥物“青橙”作为志愿者的微博微信头像来发布世界呼吸日相关内容,在微信及微博上刮起一股“青橙”风,陈坤、贾樟柯、赵涛、袁莉等明星的直接参与,影响数千万人关注与支持。募集公益捐款数十万元,后续影响力将更加长远。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世界呼吸日”公益活动借助新媒体形式取得了巨大成功。
1 形式新颖,参与性强
新媒体时代下的公益活动——“6·15世界呼吸日”,一改传统媒体强制捐款、义演、媒体动员等形式而采用娱乐参与式的传播形态,通过骑行宣讲、快闪互动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人直接参与进来,引发有好奇心、热心公益的市民关注。在“6·15世界呼吸日”活动中通过快闪及舞蹈的方式引发好奇与围观,吸引娱乐性较强的年轻人拍摄及录制,上传至自己的微博及微信,引起二度传播,覆盖更多的受众群体,使受众在关注活动的同时,也更加注意了解活动内容。
2 名人参与,注重传播
“世界呼吸日”的发起者和传播者是著名新闻记者王克勤,并引来陈坤、贾樟柯等娱乐界人士的关注与支持,这种“意见领袖”易于引起粉丝们的从众效应。“世界呼吸日”开始之后,以王克勤为代表的新闻界和以陈坤为代表的娱乐界人士都进行了大幅度的传播。大量名人进行公益传播,激发了粉丝和普通民众的参与热情,达到了对公益活动进行传播的目的;在“6·15世界呼吸日”当天,陈坤与王克勤一起采取以徒步行走的方式倡导健康呼吸,关注呼吸,引发网民以及市民的热情参与,保持一定的新闻热度,传播效果及影响程度达到最大化。
3 社交媒体联动,传播面扩大
微博、微信、微视频是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交新形态。微博是传播公益活动的强大动力,一方面出于其庞大的用户数量,另一方面出于其阅读量和讨论话题的受关注度。微信不同于微博,它是以朋友圈的分享方式达到信息的共享,对公益活动的传播能起到迅速升温的作用;并通过人与人之间强关系的纽带,迅速实现最理想传播效果。而微视频则成为公益传播中新的社交形式,通过视觉传播,注意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微元素的运用使得整个公益活动犹如一场动态的盛宴,既吸引人又传播了公益。
4 人际传播,互动性强
“世界呼吸日”不是传统媒体开展公益活动时的宣讲式传播,而是一种直接参与、互动式的人际传播,在全国70余个大中城市,大爱清尘志愿者通过直接面对面式的宣传、讲解以及互动式的活动等让每一个围观者能参与其中,通过他们而形成二次甚至多次传播,这本身就是活动的一个创新之处。基于传播的信任感、交互性强和富有针对性的优势,又借助互联网快速传播的特性,使传播人数直线增长;同时,不同的朋友圈人员互有交叉,这样就会形成不同程度的互动交流,使公益活动圈子不断壮大,公益活动的传播也更加广泛,传播效果更好。
5 总结
在新媒体环境下公益传播是一个持续、长久的传播过程,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公益传播的形式及效果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仍有需要改进的方面。在新媒体环境下公益传播更应该整合各种媒介资源,充分发挥其优势,宣传该公益组织的理念,影响更多的人,使他们参与进来。让大部分信息处于个人传播、局限传播、无效传播的微公益传播初级阶段,借助新媒体让绝大多数公益活动和信息得到有效的传播,而不是像过去所依赖的个人传播以及在传统媒体上的公益传播。新媒体时代,通过新媒体推动政府、公益组织和公众共同合作,合力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嘉仪.意见领袖对微博公益传播的作用[J].新闻世界,2011(8).
[2]郭枫.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J].新闻爱好者,2012(23).
篇4:国旗下讲话
金秋送爽,红旗飘扬在庄重典雅的校园,壮志豪情激荡在一中人的心间;四溢果香中我们连心牵手,未来时日里共同书写新的诗篇。
岁月荏苒难忘怀,耀眼的光环让人泪挂襟衫。几年来,我校以“生本教育”为载体,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把莘莘学子们培养成为善学悦学之人为办学目标,我们全体师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生活和成长。八、九年级的同学,是你们勤耕苦读的风貌、屡创佳绩的风采让我们骄傲,是你们让生本教育理念在校园生根发芽,你们优异的表现,让我们对山花烂漫有了更多的期待与希冀。七年级的新同学们,现在你们已是一中主人中的一员。你们已肩负起了一中腾飞的重任,我们期盼你们尽自己所能为发展中的乾安一中锦上添花,尽显自己的风采。
回首过去是为了追寻未来多彩的梦想。新学期里,我们将以“会当击水三千尽,自信人生二百年”的豪情践行生本教育理念;将以“阳春白雪曲曲新,吹尽狂沙始见金”的斗志打磨“136有效课堂”,以“潮平岸阔风帆劲,莺歌燕舞满园春”的情怀全力培养学生优秀品德和高贵品质。
各位老师、同学们,新的征程已开始,进军的号角已吹响,让我们上下齐心,风雨同舟,用“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用“一览众山小”的气概,踏平坎坷,浩歌前行!
篇5:国旗下讲话稿:世界残疾日
国旗下讲话稿:世界残疾日
1992年10月14日,联合国第四十七届大会通过了决议,确定每年12月3日为“世界残疾人日”。今年12月3日我们迎来了第20个“世界残疾人日”。
许多动作对我们来说轻而易举,对肢残人来讲却是一种奢望:缤纷的色彩对我们来说司空见惯,对盲人来讲却是一种幻想;美妙的自然之声对我们来说习以为常,对聋哑者来说确实一个遥远的梦。
所以,我们要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也许有人会说:“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又不止一个两个,我们帮的过来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让我为你讲一个故事:暴风雨过后,许多小鱼被卷上海滩困在浅水湾里。一个小男孩不停地将小鱼捞起重新放回大海。路人不禁问:“孩子,这里有几百甚至几千条的小鱼,你救的过来吗?”“我知道我救不过来。”男孩回答。“那你为什么还要坚持这么做呢?”路人接着问。“因为每条小鱼都想回家呀!”男孩坚定地说。
哪条小鱼不渴望回归大海?哪棵小草不企盼阳光雨露?哪个人不希望自己健康快乐、生活顺心?关爱残疾人,应该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事情不在大小,即使是一次自然的让座,一个不经意
本文转载自 个人工作总结总结网 最专业的工作总结范文网站
本文转载自 个人工作总结总结网 最专业的工作总结范文网站的关心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热心的搀扶,都会给他们带去莫大的温暖和快乐。
一个巴掌拍不响,众人鼓掌声震天,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但如果我们都能伸出自己的友爱之手,奉献自己的珍爱之心,我们的校园会多一些笑声,我们的社会会多一些温暖,我们的家园会更加美丽,让我们共同搭一座幸福的城堡,为自己和他人制造美好生活。
本篇文章来源于 工作总结 原文链接:http://
篇6:世界勤俭日国旗下讲话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今天,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我讲话的题目是《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 “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这个故事足以说明“勤俭”二字对于持家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勤劳俭朴的传统美德。“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所有这些,都说明了勤俭与否事关人之成败、国之兴亡的道理。至于历史上因俭而兴、因奢而废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可曾几何时,“节约”两个字被打上了“过去时”的烙印,似乎成了不入时的代名词。不少人觉得,节约是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生产力水平低下时代的产物,在物质产品日益丰富、全民奔小康的今天,倡导节约已不合时宜。还有人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高消费、超前消费是促进生产发展的动力源,如果没有消费作刺激、作牵引,就会造成市场流通不畅,生产停滞不前„„
篇7:世界读书日国旗下讲话稿
莎士比亚以往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显然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当生活失去了阳光,当鸟儿失去了翅膀,那宇宙将会黯然失色,世界将不再精彩……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我们不仅仅要喜爱读书,还要读好书。因为在社会中仍有一些不健康的书籍,有可能会引我们走上不归路。欢乐,来自于读书。我钟情于读书,它使我生活中处处充满了乐趣,使我迎难而上,乘风破浪。“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读书,充实了我的大脑,更充实了我的生活,徜徉在书海,永远不知疲惫,也不知何休何止,它使我忘记自我,尽情地享受它的欢乐。
我爱读书,犹如墨水爱上了钢笔,钢笔爱上了稿纸,它们一齐找到了我,我听了它们的倾诉,听得不耐烦了,干脆将它们合成一本书,慢慢讲述着青葱岁月的书香故事。
相关文章:
世界厕所日国旗下讲话02-07
医药卫生院校02-07
文化设计理念02-07
校园文化设计02-07
企业文化设计思路02-07
世界读书日国旗下的演讲稿02-07
世界人权日国旗下讲话02-07
国旗下讲话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资料02-07
世界粮食日国旗下讲话稿:天地“粮”心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