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现代化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适应行业快速变化、对专业人才复合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的时代发展需求,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只有积极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多元协同培养机制,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对此, 国内外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都给予了高度重视, 较为成熟的模式包括洛桑模式、培训包开发模式以及国内的工学结合模式等。
有必要基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目前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不足, 尽快完善多元协同培养机制, 提升高职专业教育水平。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在“互联网+”时代下, 高职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被再次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总结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在教育强国的战略指导下,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加鲜明,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特别是高职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第10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第3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的促进下, 高职教育越来越注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并通过积极构建多元人才培养模式, 革新教育模式和方法, 加快高职专业学生与社会实践岗位的对接, 近5年来, 累积向社会输送了3000多名创新型专业人才[1]。
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下,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应明确、细化人才培养目标, 具体包括:
(1) 人才的职业化培养目标,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要培养的是具有一定创新和创业能力的现代酒店高级管理人才, 学生必须具备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先进的管理意识, 同时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 包括敏锐的市场意识、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丰富的实践技能等。
(2) 人才的应用化培养目标, 立足于高职教育的本质, 针对各地区经济环境和人才需求, 制定地方性人才培养计划, 为人才与岗位的对接提供保障, 培养更多具备岗位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3) 人才的社会化培养目标,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 能够在社会发展中提出创新性意见和建议, 并具备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 以创新创业精神为指导, 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多贡献[2]。
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不足
(一) 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
对比上述新时代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 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其中最显著的问题是人才定位不准确。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发展使社会就业环境发生了深刻改变, 各行各业都需要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新型人才。
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而言, 不能以专业教学计划完全代替人才培养目标, 机械化的完成教学任务。
但从实践情况来看, 许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仍以教学任务为导向, 按部就班的开展教学活动, 工学交替等教学模式也成为简单的见习和实习活动, 没有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提供有效指导[3]。
(二) 专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一线教师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缺乏理解, 学校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时, 也存在缺乏理论支撑和实践策略的问题。在专业教学体系改革和探索过程中, 没有找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真正结合起来的有效办法, 学生在学校期间接受的课程教学仍以理论知识为主, 平时较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而在校外实习过程中, 又缺乏即时的专业指导, 现行教育体系仍属于“知行分离”的教育体系。
部分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改革也存在“极端化”现象, 即过度消减理论课程、过分强调实训教学, 导致学生缺乏知识和技能的整合能力, 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缓慢[4]。
(三) 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使命感
创新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国家建设的源动力, 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国家和社会更需要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 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但高职院校作为创新人才的孵化器, 还没有发挥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全部作用。许多教职人员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使命感。在此情况下,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也存在一定的形式化现象, 对创新教学方法应用不足, 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能力发展。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多元协同培养机制构建策略
(一) 多元协同人才培养框架的搭建
针对上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应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 搭建多元协同人才培养框架, 以此为基础, 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在此过程中, 首先要彻底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摒弃从传统教育模式沿袭、调整的改革路径,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出发点, 构建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对于高职酒店管理而言, 创新创业人才应重诚信、会管理、懂经营、善沟通、能创业, 熟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在把握行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 合理做出创新创业选择。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 以培养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 构建集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和创业实践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通过积极创建创业实训基地, 发挥校企联合办学作用, 并协调好多元主体关系, 为学生搭建学习、创新和创业之间的桥梁, 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鼓励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二) 以酒店行业需求为导向找准人才培养定位
在实际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过程中, 应以酒店行业需求为导向, 明确新时代下酒店企业对专业管理人员的各方面素质要求, 从而找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定位。
目前酒店企业缺乏的是具备高新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端酒店管理人才, 酒店管理人员不仅要负责酒店的日常运行、面向消费者提供服务, 还要关注于酒店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 从而在酒店经营管理过程中, 做出合理决策。
为满足这一要求,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 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在此方面, 苏州经贸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基于工学结合办学模式, 通过深入酒店企业展开调查研究、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进行面对面沟通, 了解到酒店企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实际需求。
酒店企业对学生专业素质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具备酒店日常经营管理能力、掌握酒店服务技能、熟悉酒店行业政策法规、具备一定的酒店资源规划和开发能力, 同时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语言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办公软件操作能力等。
为满足上述要求, 苏州经贸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对专业教学体系做出了深化改革, 着重加强酒店服务技能和礼仪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以及信息化技术培养等基础教学, 要求学生至少掌握一门外语, 能够达到职业应用水平。在此基础上, 通过与酒店企业展开联合教学, 让学生提早接触酒店管理岗位, 了解行业动态信息, 并以此为导向, 弥补自身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上存在的不足, 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毕业后能够更快的融入工作岗位, 适应岗位工作内容, 并逐渐发展成为酒店核心管理人员。从合作酒店企业的反馈情况来看, 苏州经贸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三) 构建工学交替、校企共育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 并以此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提高日常教学活动的针对性、科学性。具体而言, 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中, 为了能够实现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多元化协同培养机制的目的, 就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将工学交替、校企共育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其中。
例如:在大一期间, 主要以理论知识的学习、积累为主, 同时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交流研讨会, 巩固并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 并将学生的表现纳入评价考核中。在学期末, 对于综合能力较为突出的学生, 可以在大二期间派往合作的酒店企业中, 以见习的身份进行参观、实践, 便于学生将理论知识更好的与实践进行结合, 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 从而完善自己的学习计划、改善学习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习以后, 再次回到学校学习理论知识, 并组织专题演讲活动, 为未能参加实践的同学讲解相关的知识、经验, 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 还能够激励其更加努力的学习理论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将理论、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 提高学习的效率, 实现工学交替、校企共育人才的基本目的, 甚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酒店对于人才综合能力的需求, 强化协同培养机制的价值。
(四) 加快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发挥高职创业教育孵化器的作用
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中, 师资力量直接影响创新创业人才多元化协同培养机制的效果, 所以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率, 就应该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具体而言, 在日常教学中, 建设一支“学校—酒店—学校”的教师队伍, 即院校鼓励教师对酒店企业进行深入调研, 掌握其最新发展的动态, 并将调查结果融入教学之中, 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建设一支“酒店—学校—酒店”的教师队伍, 也就是通过合理的方式, 聘请酒店中有经验、有能力的工作人员作为教师, 为学生传授实践经验, 便于学生加深对岗位工作内容的认识与理解。
另外, 为了能够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多元化协同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还应该积极发挥创业教育孵化器的重要作用, 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 并帮助其解决创业中的难题。对此, 高职院校首先需要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最为教学目标之一, 鼓励其深入市场进行调研, 发现市场空白与不足;其次, 邀请大型酒店、品牌酒店进行讲座, 为学生传授创业经验, 从而对学生的身心素质、专业素质、道德素质进行全面塑造, 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构建多元协同培养机制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客观需要。通过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 针对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深化教学改革, 构建多元协同培养机制, 真正发挥工学交替和校企共育教学模式的作用, 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 使其成长为一名能够适应酒店管理岗位、被酒店企业所需的新时代人才。
摘要:自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提出以来,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积极探索多元协同人才培养机制, 致力于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型应用人才。本文首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析, 并探讨目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不足, 进而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以期促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多元协同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 邵林涛, 顾秀玲.就业导向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职业教育 (下旬刊) , 2015 (10) :72-74.
[2] 邵林涛, 瞿立新, 顾秀玲.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15 (05) :69-71.
[3] 欧阳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探索和实践[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15 (01) :67-69.
[4] 曹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新人才素质的内涵构成及其培养路径[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1 (02) :17-21.
相关文章:
投标模型02-20
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02-20
企业的多元化发展02-20
山东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版02-20
多元化的高中政治02-20
实践对翻译的重要作用02-20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论文02-20
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完善多元处理机制的意见02-20
矛盾纠纷多元化范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