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全民环境教育构建和谐自然人文环境的探索

关键词: 官兵 全面 基层 构建

全力推进全民环境教育构建和谐自然人文环境的探索(精选3篇)

篇1:全力推进全民环境教育构建和谐自然人文环境的探索

全力推进全民环境教育构建和谐自然人文环境的探索

环境宣传教育是生态文明传播的重要手段和构建和谐自然人文环境的基础工程.无论是世界可持续发展,还是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自然人文环境社会,都呼唤生态文明建设与传播.

作 者:杨建华 田E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环境宣教信息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2) 分类号: 关键词:全民环境教育   构建和谐自然   人文环境  

篇2:全力推进全民环境教育构建和谐自然人文环境的探索

1 注重室内教育与室外教育相结合

哈尔滨市环境教育基地座落在哈尔滨市香坊区哈平路518号, 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 分东西两个区。东区包括1000平方米的环境教育展馆, 分为哈尔滨市环境保护工作建设展区和环境保护科普知识展区。以及培训教室、绿色环保科技温室、拓展训练场和无公害绿色农业展示园。西区包括环保锅炉房、粪便无害化处理厂、是污水处理厂, 和环境生态植物园。环境教育展馆可以开展室内教育, 利用绿色环保科技温室、无公害绿色农业展示园和环保生态植物园可以开展室外教育, 这些设施可以帮助参观者更直观地接受环境教育。

基地开展了“请进来、走出去”的两地环境教育宣传交流活动。2007年4月7日, 香港32名小学生与哈市闽江小学40余名学生, 在基地举行两地学生环保交流活动。通过参观展馆、观看环保影片、在电脑上玩环保互动游戏和活动区的交流, 增强了两地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友谊,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同时也使内地的学生了解了香港等地的学生开展环保活动的做法和经验。另外, 几年来先后接待了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的领导, 省、市领导及全国各省市环保同行来基地检查、指导、交流, 学习到了很多关于进行环境教育活动的方法, 先进的经验, 为今后开展全民环境教育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积极组织全市的中小学生来基地开展以“爱我家园, 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夏令营和冬令营活动中, 我们通过参观展馆、污染治理和生态农业示范工程, 对青少年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唤起人们对环境的忧患意识, 倡导绿色农业、绿色生活, 使绿色理念深入人心。如2005年12月15日-25日, 基地与《科学发现报》联合组织“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为主题的冬令营活动, 组织他们参观环境教育展馆、参与环保小制作、环保知识问答、观看环保影片、雪地足球、打冰尜等活动, 全市共有60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了活动, 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果。

在开展“构建阳光心灵、创建绿色明天”“五个一”活动中, 为了不断提高全市中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们在全市中小学生中进行开展“五个一”试点活动, 即为到环境教育基地开展活动的中小学生设计的:参观一次环境教育展览;听一堂好的环境教育课;体验一项实验田的耕种与收获;参与一场健康心理的互动游戏;进行一次环境教育主题班会。从2007年5月开始, 我们先后对雷锋小学100名学生, 哈尔滨第三中学400余名学生, 进行了“五个一”活动的尝试,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五个一”活动, 使到基地参观学习的中小学生在寓教娱乐中亲近自然、爱护自然, 从心灵深处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注重示范观赏与体验互动相结合

每年夏季和秋季我们组织公众到基地参观绿色环保科技温室、无公害绿色农业展示园、粪便无害化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环境生态植物园。同时还专门组织广大公众进行体验农民辛苦劳动和体验丰收喜悦的采摘活动。这些活动使参观学习的公众在观赏和劳动中, 融入环境教育, 在观赏中体验和学习环境知识。自2004年环境教育基地成立以来, 到基地参观受教育人数倍增, 人员层次广泛, 先后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外企、民营和企业等上百家单位来基地进行参观学习、接受培训, 共有约8万人次来基地参观、学习、培训, 接受全民环境教育。通过参观展馆、环保示范项目, 增强了广大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使人们懂得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改变了人们的行为和观念。通过拓展训练 (心理行为训练) , 使人们知道了自己的缺点, 培养了面对困难、生活和工作的勇气;懂得了配合协作和团队精神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使每个人在观念和行为上感到:“认识了马上改烃, 体验后就纠正偏差的观念, 有了正确的观念就付出行动”。

3 注重灌输式教育与娱乐式教育相结合

为了做好全民环境教育工作和环保工作, 我们研发了一系列生态体验环境教育新课程。经过几年的工作和总结, 我们针对不同的环境教育培训对象, 开发了一系列生态体验环境教育课程, 如小学生的感知、认知和互动游戏, 初、高中及成人在团队建设的方面的团队网, 在感恩方面的人生之旅, 在责任方面的“领袖风采”等课程, 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培训需要。通过这些培训, 使人们从心理上懂得亲近自然, 关注环境, 强化了人们把自然环境和心理健康融为一体的意识, 明白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重要性, 收到了好的效果。

利用基地的培训教室积极开展传统课堂式教育:先后开展了企事业单位法人培训、绿色创建工作培训、环保系统人员培训、中小学教师环保骨干培训等几十个培训班;同时我们又在基地设立的草地足球场, 沙滩排球场、迷宫、环保小屋、陶艺制作室等场所组织公众开展多种体育娱乐活动, 使广大学员和公众在学习和活动中, 学习环保知识,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了一批环境宣传教育的青年骨干人才。基地成立以来, 通过开展企事业单位法人培训、绿色创建工作培训、环保系统人员培训、中小学校教师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 大约有一千余人参加, 他们都成为了环境宣传教育青年骨干和人才。

4 注重环境教育与拓展训练相结合

为了突破环境教育的局限和枯燥, 我们把目光锁定在了拓展训练 (心理行为训练) 上。第一, 我们用拓展训练来吸引人们的眼球, 增加基地的人气。哈尔滨市环境教育基地距市区7.5公里, 公共交通不是十分便利, 面对这种不利的情况, 我们通过拓展训练, 扩大基地的影响, 提高它的知名度, 并把拓展训练作为我们的特色和品牌。几年来, 我们通过拓展训练项目, 独具特色的心理训练课程等内容吸引不同层次的公众, 使哈尔滨市环境教育基地在全省十多家拓展训练基地中, 始终处于“排头兵”的地位, 创出了哈尔滨市环境教育基地响当当的品牌。

第二, 我们利用拓展训练不断拓展环境教育的新领域, 让公众通过拓展训练真正体验到“迎接挑战冲破极限收获碧水蓝天, 融入自然化作平衡指点绿水青山”, 从而达到“挑战通自然”的生态体验最高境界。例如, 通过心理调整, 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通过拓展项目天梯训练, (天梯项目需两人一起相互配合完成。每个人都在借助身边的人的力量向上攀登, 群体中的人都是互动的, 体会到了团队的作用, 一个人在自然中力量是渺小的。生态体验, 置身于生态情境之中, 经历内心感动, 全身感受, 理解和领悟身心兼备的生命态度) 从敬畏自然到热爱自然, 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第三, 通过拓展训练培养健康的环保心理。拓展训练与环境教育的最高目标定位于“深层次教育”, 目的是通过心理行为教育, 真正的把人与自然溶为一体, 构建自然人文环境, 共创和谐社会。

5 注重环境教育与休闲娱乐相结合

篇3:构建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

其次是学生文化。没有学生参与的文化,不能称其为学校文化。建设个性完善、人格健全的学生文化,关系到学校培养的人才“规格”。从内容上说,学生文化包括德育文化、学习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文化、文娱体育和审美文化、生活与心理卫生文化等。在学生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应坚持“育人为本”,坚持发掘人的创新潜能与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相结合,使学生做到:人格上自尊,积极向上求进步;学习上自主,主动参与和探究;生活上自立,主动自理与服务;行为上自律,主动约束与反省。作为具体体现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学生手册》的制定、参与学生社团的组织与管理、制定班纪班规等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学校人文环境营造的重要性及丰满成熟的艰巨性,从而尊重它并自觉落实它。

再次是班级文化。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以创建和谐班级文化为载体。班级是学校的细胞,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都是通过班级去操作和完成的,班级工作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工作的好坏。我们十分重视班级工作建设,首先是选拔和配备好班主任。为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除了在奖金、评先、晋级等方面优先外,更重要的是对班主任工作的关注和引导。我们制定了班主任管理任用条例,建立班主任档案,定期对班主任进行培训,每学期评选优秀班主任,并安排优秀班主任在学校大会上介绍经验。逐步建立一支作风过硬、吃苦耐劳的班主任队伍。班主任一天有12个小时都和学生在一起,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一举一动,保证了班级发生的事情在24小时内上报校长。由于班级管理到位,整个学校的工作都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

最后是丰富高雅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可分为基础设施文化、自然人文环境文化等,它是学校文化的硬件,看得见,摸得着。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具体包括学校建筑文化的建设,如学校建筑的布局,各种建筑物的命名,校门、大型壁画、校史馆的设计与修建;学校整体绿化与美化,如学校绿化景点、学校雕塑的创作设计与修建;学校内部的陈设与布置,如学校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厅堂的陈设布置,教室、走廊文化气息的浓郁;学校传播设施的安排,如学校标志的设计与制作,校园网、黑板报、橱窗、阅报栏、标语牌、广播、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设备设置等。如果这些硬件都能具备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与行为。作为校长,我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参观、学习,首先关注的就是他们好的校园文化,回校后结合本校的特点,加以吸收、消化。如今走进学校大门,通过花木相扶的宽敞通道,映入眼帘的是造型端庄的教学楼和宽敞明亮的校园超市,绵绵延伸的连体式学生公寓楼与功能完善的学生餐厅相依而立,近3000平方米草坪和标准化运动场、1500平方米的绿化带和林地散布其间,给学校增添了浓郁的园林气息。为了加大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力度,在师资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安排一位长期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专门负责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有计划地开展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黑板报创作竞赛、文艺晚会、演讲比赛、体育竞赛,建立了教职工活动室,鼓励教师个人配备微机90余台,在校园内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努力抵制社会不良文化因素对师生的侵袭。精心布置的文化墙、标语牌、名人画像、名人名言等则在时刻提醒着师生的角色意识。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寝室文化建设”、“食堂文化建设”,在师生中大力倡导“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和谐持续”的发展观、“和睦相处”的行为观及“和美交融”的环境观,努力营造一种以生为本、以爱为基、以学为尊的育人氛围。目前,学校已初步形成了以优雅的物质文化为载体、以和谐的精神文化为灵魂、融入浓厚人文内涵和高雅审美内容、体现鲜明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和谐健康的民族教育论文提纲 下一篇:和谐教育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