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成分检测(精选九篇)
微量成分检测 篇1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型光谱分析技术,具有快速、准确、无污染及非破坏性等优点。随着NIR软硬件系统的不断改进和提高,NIR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1]。目前,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对象均有机成分含量较大,而对有机成分含量在1g/kg以下测量可行性方面的研究却很少。本实验分别对简单背景溶液(由甲醇、水和由甲醇作溶剂的毒死蜱溶液组成)和多种物质的复杂背景溶液(由甲醇、水、蔗糖、维生素及由甲醇作溶剂的毒死蜱溶液)下含微量有机磷农药的溶液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有望应用于对食品中农药残留量的检测。
1 实验方法设计
1.1 仪器与试剂
1.1.1 仪器硬件及数据采集和分析软件
采用MPA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德国,Bruker),检测器采用铟镓砷(InGaAs),液体光纤探头长2m,光程池1mm,透反射测量有效光程为2mm,光谱采集与分析软件采用OPUS5.0。
1.1.2 试剂来源
本实验把标准物质毒死蜱溶液稀释后得到的标液作为建模集和验证集样本。
简单背景下第1组样本:标准物质浓度为1mg/mL的毒死蜱和甲醇混合液。甲醇及水的混合溶液。甲醇 和水作为稀释溶液,其浓度范围为3.23 ~0mg/kg样本为31个,其中21个样品作为校正集,10个样品作为验证集。
复杂背景下第2组样本:浓度为1mg/mL的毒死蜱和甲醇溶液的标准物质、蔗糖、维生素C及甲醇和水混合而成的溶液。甲醇和水作为稀释溶液,浓度范围为3.13 ~11.1mg/kg。样本为37个,其中27个样品作为校正集,10个样品作为验证集。
1.2 光谱测定方法
将所配不同浓度的溶液样品分别装入5mm茶色小瓶中。测量时,在室温下将样本溶液滴入液体光纤探头的光程池中,采用透反射采样模式,对12500~4000cm-1谱区扫描,分辨率为8 cm-1,扫描32次。
图1和图2为两组试剂样本的近红外光谱图。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农药毒死蜱浓度数学模型的建立
用OPUS5.0软件,选择建模的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和谱区范围,使用交互验证法确定主因子数[2]。对第1组样本数据采用二阶导数(second derivative),17点平滑做预处理,毒死蜱对光谱信息贡献量最大的谱区范围是7502.2~5446.3cm-1,主因子数为4;对第2组样本数据采用一阶导数(first derivative),21点平滑做预处理,毒死蜱对光谱信息贡献量最大的谱区范围是9998.3 ~7497.9cm-1和5778.3 ~5442.8cm-1,主因子数为5。回归统计方法均采用偏最小二乘方法(PLS,partial least squares ),利用主成分分析将吸光度矩阵和浓度矩阵分别分解为特征向量和载荷向量,然后用偏最小二乘法在这些稳变量之间建立相互关系,从而得到吸光度矩阵与浓度矩阵之间的数学校正模型[3]。PLS的优点希望尽可能在自变量X中提取出与因变量Y 相关性最大的组成分,这对于分析微含量的物质有益,同时PLS在建模的同时实现了数据结构的简化。因此,可以在二维结构图上对多维数据的特性进行观察,其建模的效果也可以从图形上直观地表现出来[4]。
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5]:设A为n个样品在m个波长处的吸光度矩阵;C为l 个组分在n个校正样品中的浓度矩阵;E、F分别为残差矩阵。PLS 不仅把光谱矩阵分解为吸光度隐变量矩阵T与载荷矩阵P的乘积,还把浓度(含量)矩阵分解为浓度隐变量矩阵U与载荷矩阵Q的乘积
A(n×m)=T(n×d)P(d×m)+E(n×m) (1)
C(n×1)=U(n×d)Q(d×1)F(n×1) (2)
把隐变量矩阵T和U做线性回归,用对角矩阵B关联,得出
U(n×d)=T(n×d)B(d×d) (3)
对预测集中要预测的样品,设其光谱矩阵为Aunk,则由Aunk=Tunk可求出Tunk,即
Cunk=TunkBQ (4)
本研究所用评价NIRS定量模型的预测精度的指标有以下相关系数R2、校正标准差RSME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estimation)、交叉验证标准差RMSECV(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ross validation) 以及预测标准差RMSEP(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2]。
图3为毒死蜱、甲醇及水的混合溶液中毒死蜱含量近红外光谱图交叉验证NIRS预测值与化学值。图4为毒死蜱、蔗糖、维生素、甲醇及水的混合溶液中毒死蜱含量近红外光谱图交叉验证NIRS预测值与化学值。
交互验证结果表明,NIRS预测值和化学值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校正样品均匀地分布在回归线的两侧,并且交互验证得到的校正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9和0.9918,如表1和表2所示。
2.2 模型的精度检验
用两个模型分别对验证集样本进行预测,并比较化学值与近红外测定值,如表3和表4所示。
表3为简单背景下10个样品的预测值,平均误差为0.235mg/kg。表4为复杂背景下10个样品的预测值,平均误差为0.2958mg/kg。
3 结束语
尝试运用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液体中的微量有机磷农药毒死蜱,通过设计不同的实验背景,逐步探究近红外光谱在测定溶液中微量毒死蜱的应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法在测定混合液中的毒死蜱浓度≥3.2mg/kg时,通过选择适当的预处理方法和所分析的谱区范围,在预测以上两种不同溶液样本的过程中,样品的预测值和化学值之间均有很好的相关性。
摘要:基于近红外光谱方法对测定溶液中微量毒死蜱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选择了两组不同背景的液体样本,对混合溶液中的有机磷农药应用近红外光谱法进行微量检测。选取溶液光谱的有效谱段,采用二阶导数+17点平滑和一阶导数+21点平滑预处理方法和最小二乘定量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种背景下,近红外光谱法对分析混合溶液中的毒死蜱含量在310mg/kg之间的溶液样本取得了良好的测量效果。
关键词:微量成分检测,近红外光谱,有机磷农药,毒死蜱
参考文献
[1]陆婉珍,袁洪福,徐广通,等.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M].北京:中国石油化工出版社,2000.
[2]吴军,白琪林.近红外反射光谱法分析玉米秸秆纤维素含量的研究[J].分析化学,2005,10(10):1421-1423.
[3]刘福强.短波近红外光谱的盐酸环丙沙星粉末药品的定量分析[J].生命科学仪器,2005,3(4):41-43.
[4]张明详.近红外仪器能量变化对模型的影响及OSC算法的应用(硕士论文)[D].中国农业大学,2004.
[5]吴瑾光.近代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应用(上卷)[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
[6]Josep F Ventura-Gayete,Sergio Armenta,Salvador Garri-gues,etal.Multicommutation-NIR determination of he-xythiazox in pesticide formulatio[J].Science Di-rect.Tlan-ta,2006,68:1700-1706.
金属检测 金属成分检测 篇2
一:金属(003)
金属是一种具有光泽、富有延展性、容易导电、导热等性质的物质。金属的上述特质都跟金属晶体内含有自由电子有关。在自然界中,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存在,少数金属例如金、铂、银、铋以游离态存在。金属矿物多数是氧化物及硫化物。其他存在形式有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及硅酸盐。金属之间的连结是金属键,因此随意更换位置都可再重新建立连结,这也是金属延展性良好的原因。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只显正价。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被称为重金属。
二:金属的主要检测项目
材质分析
在机械行业中最长见到的一种检测就是材料的化学成分分析,随着现代冶金技术的进步,更进一步证明了一些具体元素的重要性。元素种类和配比的不同直接决定了材料是否能通过后续的处理而达到要求的性能。常见的分析设备有: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发光光谱分析(ICP)、直读光谱仪、手工化学分析等。
金属材料镀层分析
主要检测项目:金属镀涂层材质鉴定、镀层厚度、镀层成分分析、样品表面污点分析、镀锌量测试、镀层表面粗糙度检测、镀层附着力检测等
金相检验
组织决定性能。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内部组织结构称为显微组织或金相组织。钢材常见的金相组织有: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等。材料的金相检验具体包括各种相的组成及分布、相关的铸造和焊接缺陷等。常用的东标检测分析设备是体视显微镜和金相显微镜。力学性能
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在外加载荷的作用下或载荷与环境因素联合作用下表现的变形、损伤、与断裂的行为规律及其物理本质和评定方法。机械行业中常见的理化性能检测有拉伸性能、冲击性能、弯曲性能、布/洛/维硬度测试、耐磨试验、疲劳试验。
微量成分检测 篇3
对原始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求标准化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求相关系数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和方差的贡献率;根据方差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确定主成分分析个数;求主成分分析的得分并计算综合得分。
2结果与讨论
2.1原始数据
本文数据来源于孙克会等《痤疮等5种常见皮肤病患者发中微量元素分析》[5]一文数据。
2.2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对原始数据标准化是为了消除原始数据之间量纲不同的影响,使标准化后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并遵循正态分布规律(0,1)。
2.3计算相关系数矩阵
通过运行SPSS 11.5软件可以得到5个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见表1。可知,各变量间有较大的相关系数,因此,适宜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2.4主成分的确定
相关系数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见表2。从中可知,第1、2的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5.117%>85.000%。故选2个主成分进行评价就可以了,它代表了这5种皮肤病中微量元素含量的85.117%的信息量。
2.5计算主成分特征向量
从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计算得到2个主成分特征向量值见表3。且得到这2个主成分与各个变量的线性组合方程如下:
2.6计算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
将各变量的标准化数据代入方程,计算出2个主成分得分F1、F2并排序,见表4。以各主成分的贡献率为权数进行加权求和,计算其综合得分并排序见表4。计算综合得分表达式为:F=0.64172F1+0.20946F2,由表4可知,F1主要反映了Cu、Zn、Ca、Mg元素的作用;F2主要反映了Fe元素的作用,综合可知,微量元素Cu、Fe、Zn、Ca、Mg对痤疮斑秃、银屑病、白癜风和单纯糠疹5种常见皮肤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与文献结论一致[5]
注:F1为第1主成分得分,F2为第2主成分得分,F为综合得分。
3结论
通过计算综合得分可知,在这5种常见皮肤病中,微量元素对成人发生皮肤病的影响大于儿童,尤以对银屑病的影响最大
参考文献
[1]倪来生,刘冬梅,高进.女性黄褐斑中医辨证分型与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3(6):531-532.
[2]刘晓红,原景龙,毛轶群.儿童斑秃血清微量元素的测定.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18(10):606-608.
[3]黄利芝,白水平.痤疮患者头发中铜、锌、铁、钙、镁的测定及分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3(12):1199.
[4]韩景涛,刘志军.白癜风病因学研究进展.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22(12):1015-1016.
检测橡胶检测橡胶成分检测橡胶性能 篇4
橡胶成分检测需要最先进的分析仪器保证客观准确性,还需要最权威全面的图谱数据库提供分析案例,更需要拥有多年开发经验的工程师根据前两者的客观数据进行分析和演算,最终才能还原出样品的基本配方。青岛东标检测中心提供橡胶成分检测、橡胶配方分析及橡胶理化性能检测。
橡胶密封条、天然橡胶网、橡胶接头、橡胶护舷、氟硅橡胶、橡胶履带、硅橡胶、橡胶油、橡胶止水带、硅橡胶制品、天然橡胶、橡胶气囊、橡胶地板、橡胶轮胎、橡胶板、橡胶粉、橡胶输送带、橡胶止水条、橡胶支座、橡胶颗粒、橡胶模具、硫化橡胶、橡胶条、橡胶圈、橡胶密封件、橡胶减震器、橡胶地垫、橡胶弹簧、氯丁橡胶、橡胶膜片、橡胶辊、橡胶坝、橡胶软接头、耐油橡胶板、丁腈橡胶、丁基橡胶、橡胶软管、氟橡胶板、橡胶管、黑色橡胶颗粒、绝缘橡胶板、橡胶减速带、丁晴橡胶、橡胶脚垫、乙丙橡胶、发泡橡胶、橡胶垫、桥梁橡胶支座、硅橡胶电缆、橡胶密封圈、工业橡胶板、橡胶垫片、导电橡胶、合成橡胶、橡胶跑道、氟橡胶、防静电橡胶板、epdm橡胶等。
GB 15256-1994硫化橡胶低温脆性的测定(多试样法)GB/T 1690-2006硫化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 GB 1691橡胶耐介质试验方法
GB/T 1699-1982硬质橡胶耐热试验方法 GB/T 3511-1983橡胶大气老化试验方法 GB/T 3512-1983橡胶热空气老化试验方法 GB/T 6034-1985硫化橡胶压缩耐寒系数的测定 GB/T 6035-1985硫化橡胶拉伸耐寒系数的测定
GB/T 6036-2001硫化橡胶低温刚性的测定—吉门试验
GB/T 6037-1985硫化橡胶高温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的测定 GB/T24135-2009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加速老化试验
GB/T 7758-2002硫化橡胶低温性能的测定、温度回缩法(TR试验)GB/T 7762-2003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臭氧龟裂静态拉伸试验 GB 9871-1988硫化橡胶老化性能的测定(拉伸应力松弛试验)GB/T 11206-1989硫化橡胶老化表面龟裂试验方法 GB/T 12584-1990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低温冲击试验 GB/T 12831硫化橡胶人工气候(氙灯)老化试验方法
GB/T 16585-1996硫化橡胶人工气候(荧光紫外灯)老化试验 GB/T 13642-1992硫化橡胶耐臭氧老化试验(动态拉伸试验法)GBT 519-1993充气轮胎物理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GB 2941-2006橡胶物理试验方法设计样制备和调节通用程序
GB/T 528-2009/ISO 37:2005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GB/T 529-200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撕裂强度的测定(裤型、直角形和新月形式样)GB/T 1681-2009硫化橡胶回弹性的测定
儿童尿液微量元素检测分析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7-2009年我院门诊医疗和保健检查的儿童为调查研究对象, 累计调查儿童125名, 其中男76名, 女49名;年龄0.5~7岁。
1.2 检测方法
选用北京科普科技公司提供的试剂盒, 取每人空腹晨尿10ml, 送放免室进行尿微量元素锌 (Zn) 、铁 (Fe) 、钙 (Ca) 、铅 (Pb) 的含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不同性别及年龄段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微量元素失衡情况
125例儿童中缺锌23例 (18.4%) ;缺钙21例 (16.8%) , 缺铁16例 (12.8%) , 铅高19例 (15.2%) 。
2.2 不同性别儿童微量元素情况比较
本组儿童中男童缺锌发生率为10.5%低于女童的30.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男女儿童中缺钙、缺铁、铅高的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女童比较, *P<0.05
2.3 不同年龄微量元素情况比较
<6岁各年龄段儿童缺钙发生率低于6~7岁的儿童,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缺锌、缺铁、铅高的发生率各年龄段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6~7岁比较, *P<0.05
3讨论
微量元素作为评价营养, 观察疾病的指标, 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2], 尤其是儿童保健方面。目前有关头发、血液微量元素的报道颇多, 但尿液检测较少。本文通过调查研究证明尿液能较敏感地反映儿童近期体内微量元素的营养状况。
Zn对胰腺、性腺脑垂体正常发育有重要作用。缺锌不仅厌食、异食, 而且发育迟缓、智力低下, 并可导致免疫力下降, 易感冒、腹泻, 甚至患软骨病和龋齿;缺锌还影响儿童视力和记忆力。Fe是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的主要成分。缺铁可导致缺铁性贫血。Ca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 Ca在维持肌肉神经兴奋、血凝过程、酶的激活中起重要作用。缺钙将导致佝偻病、神经紧张、脾气暴躁、腿部肌肉痉挛等疾病。Pb是一种有害元素, 多由于环境污染而产生, 主要从呼吸道、消化道吸收, 对人体神经、消化、呼吸功能有明显损害将导致贫血、缺钙性心肌损伤、铅性脑病、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
本文结果表明微量元素失衡在儿童中普遍存在, 尤以缺锌、缺钙、缺铁较为严重。主要是由于婴儿生长发育快, 需要Zn、Fe、Ca量增加;部分家长喂养不当, 添加辅食不及时;某些疾病的影响造成微量元素的吸收障碍, 随着年龄的增长, 各种营养素的全面吸收。提示今后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是加大力度宣传实施“平衡膳食”结构, 强化微量元素食物, 以改善儿童营养, 维持人体微量元素平衡, 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其次还要抑制铅的危害, 让儿童不要去环境污染、汽车流量大的地方玩;少接触含铅量高的物体, 如铅笔、油漆、塑料玩具等。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儿童尿液微量元素检测结果 , 以掌握儿童微量元素含量状况, 制订相关影响的干预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2007-2009年门诊医疗和保健检查的儿童125名为调查研究对象, 测定尿锌 (Zn) 、铁 (Fe) 、钙 (Ca) 、铅 (Pb) 的含量。结果 125例儿童中缺锌23例 (18.4%) , 缺钙21例 (16.8%) , 缺铁16例 (12.8%) , 铅高19例 (15.2%) 。男童缺锌发生率为10.5%低于女童的30.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6岁各年龄段儿童缺钙发生率低于6~7岁的儿童,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微量元素失衡在儿童中普遍存在, 实施“平衡膳食”结构, 抑制铅的危害是今后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儿童,尿液,微量元素,检测
参考文献
[1]罗俊嶙, 孙大华.微量元素锌对机体的影响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 2006, 22 (3) :357-358.
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篇6
关键词: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结果,营养均衡
“微量元素作为组成人体生命的基本元素, 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虽然它们不足体重的0.01%, 但一旦其缺乏将会导致某些疾病的产生”[1]。为了解本地区儿童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 探讨其缺乏或过多的综合防治措施, 我院对700例健康儿童体检筛查微量元素数据进行了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体检的儿童 (14岁以下) 700例, 其性别分布:男394例, 女306例。根据年龄段分组:婴儿组 (0岁~1岁) , 116例;幼儿组 (1岁~3岁) , 224例;学龄前组 (3岁~7岁) , 166例;学龄组 (>7岁) , 194例。
1.2 方法
采集受检儿童静脉血2 m L加入绿头管,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ICP-MS) 检测儿童5种微量元素及铅含量。
1.3 微量元素正常参考值
铜800.0~1 290.0μg/L, 锌3.7~7.3 mg/L, 钙46.0~84.0 mg/L, 镁26.4~50.4 mg/L, 铁373.5~557.2 mg/L, 铅0.0~100.0μg/L。
2 结果
700例受检儿童监测结果显示, 5种微量元素中以锌、钙、铁缺乏最为常见, 各年龄组均有分布, 但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700例受检儿童中, 未发现镁缺乏及铅超标现象。此外, 铜缺乏的例数相比其他相关文献报道资料略有偏高[2]。见表1。
3 讨论
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虽然含量极少, 但在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其与人体生存及健康息息相关, 摄入不足、不平衡、过量或缺乏都将会引起人体生理不同程度的异常或产生疾病。研究发现, 微量元素最典型的作用是与生命活力息息相关, 体内微量元素的减少, 如铁、锌、钙的缺乏均易导致抗体降低, 减弱免疫功能, 细菌感染及感染后造成较高病死率[2]。由于儿童代谢旺盛, 生长发育较快, 平衡机制不完善, 若家长溺爱、挑食和偏食, 不合理的膳食结构, 均可导致微量元素缺乏。
人体中钙、镁含量虽然很低, 但与其他微量元素一样, 在人体功能调节等多方面作用同等重要。铅作为一种重金属元素, 对儿童身体危害极大, 拥有神经毒性, 一旦造成损伤后果具不可逆性。其理想血浓度为零, 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重。儿童对体内铅的生理-病理反应有着独特表现, 较低的血铅水平即可对儿童生长发育与健康产生极大威胁, 且造成的损伤是终身、不可逆的[3];故多数研究将铁、钙、锌、镁、铜元素及铅元素一起作为微量元素, 进行检测分析。
本次700例受检儿童检测结果显示, 本地区儿童对铁、钙、锌的缺乏表现较为明显, 该结果与国内大多数文献报道一致[4]。人体由铁、锌、钙等重要物质组成, 世界儿童约有10%~20%缺铁或缺铁性贫血, 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危害。本研究发现严重缺乏铁元素组别为婴儿组, 幼儿的铁元素明显改善。因本地母乳喂养儿童相对不足, 且婴儿期辅食较为单一,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食品越来越丰富多样化, 尤其肉类食品的增量摄入, 情况得到好转。
钙是人体生命之本, 是多种酶的辅助因子, 儿童缺钙将导致佝偻病, 严重影响生长发育。本研究发现锌缺乏在婴幼儿期较为明显, 高达48.8%, 此结果与本地的母乳喂养不足有关, 同时也与4个月后辅食添加、营养不平衡有关。锌是多种酶的功能成分和激活剂, 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机体的免疫水平。“世界范围内儿童缺锌者约达三分之一[5], 初乳中具备丰富的锌含量, 吸收利用高, 因此应提倡母乳喂养, 尤其初乳的摄入, 可作为锌缺乏的重要预防措施。
本研究发现, 儿童全血部分常量、微量元素水平均与年龄相关。年龄组不同的钙、锌、铁平均含量差异有显著性, 三种微量元素的缺乏率差异也有显著性。主要由于以下原因: (1) 儿童生长发育快速, 对于三种微量元素需求大。 (2) 儿童易挑食、偏食, 或食谱搭配不均衡, 如动物内脏、肉类、牛奶制品等摄入过低, 导致锌钙吸收不足。
总之, 微量元素钙锌铁的缺乏与否对儿童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定期给儿童做微量元素检测十分必要, 争取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保证孩子足够的奶制品摄入量, 婴儿期注意含铁物质的补充, 幼儿期应加强钙的补充;同时注重卫生,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户外活动等, 保证儿童微量元素的平衡, 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覃珊, 王焱, 仰大贵, 等.儿童全血微量元素含量及补充现状调查[J].检验医学, 2013, 28 (8) :690-692.
[2]刘社琴.1 236例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J].中外医疗, 2011, 11 (1) :117.
[3]谢颖华.广州市荔湾区0~6岁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J].四川医学, 2011, 11 (1) :154-156.
[4]梁敏, 边俊梅.0~6岁儿童微量元素含量分析[J].海南医学, 2013, 15 (1) :256.
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结果的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统计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 我院相关科室所收治的732例儿童资料, 在732名儿童中, 男童498例, 女童234例;儿童的年龄分布情况:114例<1岁, 170例在1~3岁, 184例在3~6岁, 134例在6~9岁, 130例超过9岁。
1.2 方法
采取BH5100原子吸收光谱仪对732例儿童手指血中的钙、铁、锌、镁、铜微量元素值进行检测;采取BH2100钨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儿童手指血中的铅值进行测定。采血与检测均由专人负责。采血前应以酒精棉球对被检测儿童的无名指肚进行彻底消毒, 并用一次性的采血针进行采血工作, 采血量为40μL, 将所采血量置入稀释剂离心管内, 并进行轻晃、摇匀, 最后再应用上述检测设备进行微量元素的检测。在此过程中, 应遵照医疗卫生制度严格进行操作。
1.3 正常值
儿童微量元素含量正常值参考:钙含量为1.5 5 m m o l/L~2.10mmol/L, 铁含量为7.52mmol/L~11.82mmol/L, 锌含量为76.5μmol/L~170μmol/L, 镁含量为1.12mmol/L~2.06 mmol/L, 铜含量为11.8μmol/L~39.3μmol/L。铅含量为1.0μg/L~100.0μg/L, 其中, 轻度铅中毒为100μg/L~199μg/L, 中度铅中毒为200μg/L~449μg/L, 高度铅中毒为450μg/L~699μg/L, 重度铅中毒为700μg/L及以上。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 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 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 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732例儿童经过检测后发现, 镁、铜含量在正常范围之内。164例缺钙, 占总人数的22.40%, 136例缺铁, 占总人数的18.58%, 158例缺锌, 占总人数的21.59%;272例轻度铅中毒, 占总人数的37.16%, 不存在中度中毒及以上的铅中毒儿童。
2.2 在272例铅中毒儿童中, 爱吃膨化食品 (如爆米花等) 82例, 缺锌者80例;在460例没有铅中毒儿童中, 缺锌者78例, 爱吃膨化食品 (如爆米花等) 46例。比较二者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具体统计学意义, P<0.05。
2.3 在136例缺铁儿童中, 66例儿童还伴有缺锌症状;而在596例铁正常的儿童中, 92例儿童缺锌, 比较二者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具体统计学意义, P<0.05。
2.4 常见的缺锌症状详见表1。
2.5 缺钙、铁、锌与铅中毒儿童的年龄分布情况详见表2。
3 讨论
通过检测发现, 在732例儿童中, 缺钙人数占22.04%, 缺铁人数占18.58%, 缺锌人数占21.59%, 轻度铅中毒人数占37.16%, 镁、铜两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正常。由此可见, 微量元素的缺乏在儿童人群中的比例很高, 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比如引发贫血、智力发育不正常、生长发育缓慢等。
缺钙比例最高的儿童年龄在1~3岁, 缺钙率为29.88%, 然后以<1岁的儿童为次, 缺钙率为21.34%, 此乃儿童生长的关键阶段, 容易引发儿童维生素D缺乏, 再加上幼儿年龄本来就很小, 户外的有氧运动也很少, 会对钙吸收造成一定影响而缺钙[3]。
缺铁率最高的儿童年龄在1~3岁, 缺铁率为27.21%。主要原因是由于其年龄较小, 很少摄入含铁量较丰富的食物;另外, 该年龄段的缺锌儿童也很多, 由于锌可参与到酶的合成反应, 特别是合成血红蛋白对铁的吸收具有很好的提高作用[4]。本研究中, 缺铁同时缺锌的儿童数量明显高于铁正常的缺锌儿童, 经对比分析, 差异较大, P<0.05。
缺锌率最高的儿童年龄在1~3岁, 缺锌率为28.48%, 这与幼儿年龄偏小, 所摄入的动物性食物偏少不无关系[5]。由于动物性食物中的锌含量较为丰富, 且易于幼儿的吸收, 是人体质量要的蛋白成分, 参与到人体化学反应中来, 对提高幼儿免疫力, 促进幼儿生长发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中, 缺锌儿童容易出现挑食、腹泻, 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相比于正常儿童, 差异较大, P<0.05。
铅属于重金属, 有毒, 是一种有害的微量元素。当铅含量超过100μg/L时, 即可判定为铅中毒。本研究中, 铅中毒率最高的儿童年龄在1~3岁, 铅中毒率为25.37%。铅中毒和儿童的饮食习惯存在较大关系, 吃膨化食品的儿童铅中毒的人数明显多于不吃膨化食品的儿童数量, 差异较大, P<0.05。
综上所述, 缺乏相应的微量元素含量或中毒会对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 通过手指血检测儿童的微量元素含量不仅简单、操作方便, 还对调整儿童的饮食结构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巧燕.永康市孕妇及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结果[J].浙江预防医学, 2009, 21 (12) :63-64.
[2]徐肖丁.孕妇与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结果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 (16) :2013.
[3]梁淑连.粤西地区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结果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8, 14 (2) :71-73.
[4]刘伟.两所幼儿园儿童血色素和微量元素铁的检测结果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5) :648.
茶叶中微量元素的检测与分析 篇8
茶叶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 是世界三大天然饮料之首。茶叶中含有多种有机成分和微量元素, 如锌、铁、锗、铜、锰、镁、铝、镍、钼、硒等。这些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微量元素是人体内含量少于0.01%的化学元素, 它在人体内的含量虽然极微, 却具有巨大的生物学作用。其生理功能主要有:①微量元素能协助大量元素的输送;②微量元素是体内各种酶的组成成分和激活剂;③可参与激素作用, 调节重要生理功能;④微量元素可影响核酸代谢。微量元素缺乏又被称为“隐形饥饿”, 由于微量元素缺乏而引起的疾病越来越引起人类广泛的重视。人体缺锌会造成免疫力低下, 容易食欲不振, 偏食或者厌食, 儿童身材矮小、瘦弱, 生长发育不良, 孕妇缺锌有可能会导致流产, 胎儿畸形率增高, 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影响智能发展, 增加了慢性铅中毒的危险性。因此饮茶对身体有一定的益处。
1 茶叶中的微量元素研究进展
欧美国家因不是茶叶生产国, 对于茶叶中微量元素的研究较少, 我国学者徐美奕、丁航以红茶和绿茶为研究对象, 对茶叶中三种初级形态中微量元素进行测定, 并检测出红茶和绿茶中含有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的含量大小呈现一定的规律:Ca>Mn>Mg>Fe>Zn>Cu>Ni。吕文英用原子吸收光谱仪, 对功夫红茶、信阳毛尖、西湖龙井三种茶叶中的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任大林对茶水中硒的含量进行了检测, 结果表明, 富硒茶中硒含量丰富。
总之, 茶叶中含有较多的Ca、Mg、Zn、Mn、Fe、Sr、Co、Rb、Cu、Ge、I、Br、Se、Mo等微量元素, 人体必需的14种微量元素茶叶中都含有。
2 茶叶中微量元素分析方法
2.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茶叶中微量元素含量差别较大, 此次试验的样品均从黄山市采购而来, 具体品种为: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屯溪绿茶、霍山黄芽。茶叶品种见表1。
Hg/g
样品需先进行“干灰化”, 将样品在空气中置于敞口的蒸发皿后坩埚中加热至105℃烘干, 研细, 准确称取置于坩埚中, 置于电热板上加热炭化至无烟冒出, 这一过程把有机物经氧化分解而烧成灰烬, 然后放在高温炉中 (550℃) 灰化4h, 冷却, 以水润湿, 用盐酸溶解, 转移至容量瓶中定容, 摇匀备用。注意事项:灰化的温度要低于样品的熔沸点, 高于有机物的燃点, 温度过高, 容易造成部分金属元素的灰化损失而导致结果偏低。
2.2 精密度试验和准确度试验
样品处理好后向其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锰、铁、铜、锌和镉的标准溶液, 然后定容、摇匀, 分别进行精密度实验和准确度试验。
2.3 茶叶中微量元素的测定分析
2.3.1 浮制样法
将悬浮液进样技术应用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测定了样品茶叶中的钾、钙、镁、锰、铜、铁、锌, 并用标准加入法测定茶叶中的铁和锌, 测定结果都与灰化法吻合, 这种方法更加简单、准确。用悬浮制样和微波制样法测定茶叶中Ba, Cu, Fe, Pb和Zn的含量, 并比较了原子光谱技术:悬浮进样电热原子吸收光谱 (ETAAS) 。
2.3.2 酸消化法预处理
借助尺寸排阻色谱法用ICP-AES和ICP-MS测量了6种样品茶和其浸液中镉、锰、铁、铜、锌、硒六种元素, 从萃取效率来看, Mn和Zn的萃取难度要低于Fe、Cu元素的萃取, 此外, 还发现茶浸液中的微量元素都是与有机大分子配合的。用微波等离子炬原子发射光谱法 (MPT) 测定茶叶中的锰和磷并与ICP-AES方法对照表明, 钾、钙、镁等元素对MPT法测定锰和磷有基体干扰, 但可用在线标准加入法消除干扰。
2.3.3 ICP-AES法测定
为了模拟饮茶过程, 对茶叶中元素做水泡溶出分析, 对样品茶叶进行不同浸泡时间和不同冲泡次数微量元素浸出率的研究, 结果表明不同茶叶品种, 浸泡的时间不同, 不同元素的浸出情况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种元素, 在不同茶叶中的浸出情况也不尽相同, 其溶出规律大多可用对数或指数关系描述, 延长浸泡时间有助于营养元素的溶出。这种方法具有干扰少、精度高、分析速度快等特性。
2.3.4 铁的测定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铁元素的含量, 邻菲呵罗啉法是测定微量铁的一种常用的方法。邻二氮菲是光度法测定铁的优良试剂, 在p H=2~9的范围内, 与二价铁生成稳定的桔红色化合物。用吸量管吸取铁标准溶液0.2~0.4.0m L分别注入50m L容量瓶中, 各加入5m L盐酸羟胺溶液, 摇匀, 再加入5m L HAc~Na Ac缓冲溶液和5m L邻菲呵罗啉溶液, 蒸馏水定容。放置10min, 用1cm的比色皿, 以试剂空白溶液为参比溶液, 在722型分光光度计中, 从波长420~600nm间分别测定其光密度, 确定最大吸收峰的波长, 以此为测量波长。
2.3.5 硒的测定
用荧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硒的含量, 在所采集的6种茶样中, 硒含量低于0.1μg/g的没有, 0.1~0.2μg/g占50%, 50%的茶样含硒量在0.2~0.4μg/g, 含硒量在0.4μg/g以上的茶叶品种尚未检测出来。用催化光度法测定了6个茶叶样品中微量硒的含量, 平均回收率97.2%, 变异系数2.13%, 结果满意。
2.3.6 镉的测定
用平台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茶叶中镉的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 样品茶叶中镉的含量为0, 该法简单方便, 精密度好。
3 结果与讨论
3.1 测定结果的准确度与精密度
通过实验测定验证其准确度与精密度, 通过本实验方法对样品进行了五次平行测定, 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较小, 表明精密度较高。实验还进行了六种茶叶样品中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加标回收分析, 以验证实验方法的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 平均回收率在87.71%~113.44%范围内, 其中镉在95.85%~108.95%之间;铜在87.71%~97.77%之间;锰在92.00%~98.10%之间;锌在89.66%~113.44%之间;铁在95.44%~108.72%之间。说明本法测定茶叶中锰、铁、锌、铜、硒和镉的准确度较高, 可满足茶叶分析结果的需要。
3.2 微量元素的含量与人体健康分析
①由表1可以看出茶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顺序是:
锰>铁>铜~锌>硒>镉 (0.00) 。
②由表1可以看出微量元素在不同茶叶中的含量顺序是:锰含量大小顺序: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屯溪绿茶>霍山黄芽;
铁含量大小顺序:太平猴魁>黄山毛峰>霍山黄芽>六安瓜片>屯溪绿茶>祁门红茶;
铜含量大小顺序:祁门红茶>屯溪绿茶>黄山毛峰>霍山黄芽>太平猴魁>六安瓜片;
锌含量大小顺序: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霍山黄芽>六安瓜片>屯溪绿茶;
硒含量大小顺序:六安瓜片>霍山黄芽>屯溪绿茶>太平猴魁>黄山毛峰>祁门红茶。
微量营养元素参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过程, 是生物组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微量元素的摄入要适量, 摄入量过低, 会发生某种元素缺乏症;摄入量过多, 导致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堆积, 容易发生慢性中毒。研究这六种茶叶样品时, 未发现对人体有毒的污染元素镉, 说明茶叶在种植和加工过程中都未受到有毒元素镉的污染, 可放心饮用。
在检测的六种元素中锰的含量位居首位, 一般来说锰在成人体内含量为3.5~5mg, 锰元素缺乏时有可能出现脑功能下降, 中耳失衡等症状。六种茶叶中黄山毛峰锰元素含量最高, 缺锰的人应该多饮黄山毛峰。铁是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微量元素, 是制造血红蛋白不可缺少的元素, 一般来说, 一个成人每天至少需要摄入15mg的铁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其中太平猴魁含铁量最高, 缺铁严重者可多饮太平猴魁。正常成年人对于锌的需求量是每天需10~15mg, 对于铜的最小需求量约为2mg, 对于硒的需求量是40μg, 硒能抑制多种癌症, 具有抗癌防癌作用。
本实验中所测定的六种黄山市茶叶不含镉元素, 富含锰、铁、锌和铜元素, 经常饮用茶水, 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营养元素锰、铁、锌和铜, 促进人体各项机能的协调, 提高人体免疫力, 有益于身体健康。
摘要:茶叶作为中国人传统的饮料, 在我国的饮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医学保健、生物学、营养学等方面, 对茶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茶叶中富含的微量元素对于人体的正常代谢和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饮茶不失为一种补充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的有效途径。本文对安徽省茶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检测, 分析了不同品种的茶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探讨了茶叶中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为茶叶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茶叶,微量元素,含量
参考文献
[1]黄渊泽, 等.云南茶叶中的微量元素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1997, 14 (2) :36-38.
[2]张秀香, 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茶水和茶叶中的微量元素[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 2000, 16 (3) :189-193.
[3]张永善, 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绞股兰茶水和茶叶中微量元素[J].食品科技, 1999, 1:44-46.
[4]洪德臣, 等.微量元素与茶叶药用作用的关系初探[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1994, 6:9-11.
[5]吴忠, 等.茶叶功效与其微量元素关系的探讨[J].广东药学院学报, 1994, 1:38-39.
糖尿病患者尿微量蛋白检测结果分析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2007年3月至2008年6月, 在我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糖尿病疑有肾损伤的患者共85例。其中尿常规检测尿蛋白阴性44例, 男2 0例, 女2 4例, 年龄30~7 8岁, 平均50.2岁, 病程1~10年;尿蛋白阳性41例, 男18例, 女23例, 年龄27~83岁, 平均54岁, 病程2~22年。糖尿病病例诊断均符合1 9 9 9年W H O糖尿病诊断标准。
为了进行比较研究, 选择健康人35例设为对照组, 男21例, 女14例, 年龄18~54岁, 平均42.3岁, 均为门诊健康体检者, 排除心、脑、肺、肝、肾等其他疾病。
1.2 方法与仪器
采用日本产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由北京九强公司提供。检测项目:mA1b、BUN、C r、β2-微球蛋白 (β2 M G) 。方法:m A 1 b用免疫比浊法、B U N用酶法、C r用肌氨酸氧化酶法、β2 M G用免疫比浊法。尿蛋白干化学pH指示剂蛋白误差法, 使用仪器MA-4 2 1 0半自动尿液分析仪及配套10 A型尿试纸条。
1.3 标本采集
来自我院门诊与住院患者。血样:采空腹1h内分离血清;尿样:新鲜晨尿5~10ml, 如尿液浑浊, 加样前3 0 0 0 r/m i n离心1 0 m i n, 取上清液。所有标本在1 8~25℃室温下3h内检测完毕。尿微量白蛋白参考值>2 5 m g/L为阳性, 严格按说明书操作完成。
2 结果
检测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 尿常规蛋白阴性患者mA1b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β2MG略高于对照组, 其余各项指标, 与对照组基本一致。糖尿病患者尿常规蛋白阳性者, 不仅mA1b检测值明显高于尿常规蛋白阴性患者, 其余各项指标值均高于尿常规蛋白阴性者。
3 讨论
尿微量白蛋白指尿液中mA1b处于20~200mg/min的排泄浓度, 或者晨尿的m A 1 b量于2 0~2 0 0 m g/L[1]。m A 1 b是重要的血浆蛋白质之一, 在正常情况下, 白蛋白的分子量大, 不能越过肾小球基底膜, 因此在健康人尿液中仅含有很低浓度的白蛋白[2]。多种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红斑狼疮和肾的炎症改变, 使肾小球基底膜受到损害致使通透性改变, 此时白蛋白可进入尿液中。尿液白蛋白浓度持续升高, 形成蛋白尿。β2M G是由红细胞、淋巴细胞和有核细胞合成的小分子蛋白, 极易从肾小球滤过, 9 9.9%在近端肾小管被重吸收, 降解为氨基酸, 不再回血液, 当肾小管受损时血液中β2M G浓度升高。
以往因尿微量蛋白测定手工操作方法繁琐、操作者的手法及检测试剂的稳定性等问题, 致使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遭到质疑, 不少医院检查肾功能时常规检验血中的B U N、S C r、U A、P R O等。多年的实践证明, 这些项目的检测指标只有在肾脏损伤到相当程度时方能出现异常, 难以实现早期肾脏损伤的诊断。不少医院对肾损伤有赖于肾脏组织活检穿刺病理学检查确诊, 操作、实验过程复杂, 患者及医生都难以接受。mA1b检测方法简便易行, 结果稳定可靠, 可以很好地帮助诊断早期肾损伤。
D N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 早期存在可逆性, 如果早发现并进行干预治疗, 肾脏损伤有可能恢复。表1提示β2M G、尿m A 1 b在糖尿病早期就有改变, 有助于在早期观察肾小管和肾小球受损情况。
综上, 尿mA1b具有方便、准确、快捷等的检测特点, 在怀疑有早期肾脏损害时, 应首选该项目进行检测。
参考文献
[1]邹建光, 杨梅.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检验意义及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 (5) :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