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概念及意义(精选6篇)
篇1:安全生产概念及意义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示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CB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核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也是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 心指标。
(二)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经济领土是指由一国政府控制或拥有的地理领土,也就是在本国的地理范围基础上,还应包括该国驻外使领馆、科研站和援助机构等,并相应地扣除外国驻本国的上述机构(国际机构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常住单位,但其雇员则属于所在国家的常住居民)。经济利益中心是指某一单位或个人在一国经济领土内拥有一定活动场所,从事一定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并持续经营或居住一年以上的单位或个人,一个机构或个人只能有一个经济利益中心。一般就机构(单位)而言,不论其资产和管理归属哪个国家控制,只要符合上述标准,该机构在所在国就具有了经济利益中心。就个人而言,不论其国籍属于哪个国家,只要符合上述标准,该居民在所在国就具有经济利益中心。因为常住单位的概念严格地规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主体范围,所以其对于确定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口径,明确国内与国外的核算界限以及各种交易量的范围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究竟处于增长抑或衰退阶段,从这个数字的变化便可以观察到。一般而言,GDP公布的形式不外乎两种,以总额和百分比率为计算单位。当GDP的增长数字处于正数时,即显示该地区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反之,如果处于负数,即表示该地区的经济进入衰退时期了。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与劳务的总量乘以“货币价格”或“市价”而得到的数字,即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等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因此,即使总产量没有增加,仅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仍然是会上升的。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的上升只是一种假象,有实质性影响的还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率,所以使用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指标时,还必须通过GDP缩减指数,对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做出调整,从而精确地反映产出的实际变动。因此,一个季度GDP缩减指数的增加,便足以表明当季的通货膨胀状况。如果GDP缩减指数大幅度地增加,便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是货币供给紧缩、利率上升、进而外汇汇率上升的先兆
篇2:安全生产概念及意义
评估概念及意义 1评估的定义:评价估量,是用一套客观、特定的方法或步骤去测度一个人的发展状况或情绪行为表现2 患者评估的目的和意义:(1)量化患者情况;(如入院评估)(2)比较干预措施的得失(输血评估激素)(3)量度治疗的效果(术后评估)(4)对预后给予估计(术后评估)3术后评估包含内容:生命体征手术后切口情况,引流情况术前主诉不适及体征的变化新出现的不适及体征不适
5对上述情况的分析要考虑到手术的影响与并发症的关系。
6患者预后可能给予估计
篇3:安全生产概念及意义
1 运用数学概念及运算意义去解应用题
首先是要用数学概念去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这种分析应该说是全面的、深刻的。要分析已知数量与已知数量, 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运算意义, 用式子表示出题中要求的数量, 使问题得到解决。小学生在分析应用题中数量关系时, 常常缺少更深的思考, 只满足于得出一般的解答方法, 这是不够的。重要的是通过全面的、深刻的分析, 综合运用数学概念、运算意义, 会寻找巧妙的解法, 这对发展小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想象类比的能力是极为有利的。牢固而清晰地掌握数学概念、运算意义才能使你去深刻地思考问题。也要学会一些帮你思考的方法。比如把题中的条件排列出来, 画一画示意图、线段图等, 总之, 把题中的条件、问题形象化是一种常见的、有效的办法。它能帮你想得更深刻。解答应用题最忌讳死背题型、死记解题模式, 这样往往束缚了你的手脚。时间久了, 你的思维就僵化了, 这对今后的学习极为不利。例1:红花衬衫厂要制做一批衬衫, 原计划每天生产400件, 60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的件数是原计划每天生产件数的1.5倍。完成这批衬衫的制做任务, 实际用了多少天?分析与解要求完成这批衬衫的制做任务, 实际用了多少天, 必须知道这批衬衫的总数和实际每天生产的件数。已知原计划每天生产400件, 60天完成, 就可以求出这批衬衫的总数量;又知道实际每天生产的件数是原计划生产件数的1.5倍, 就可以求出实际每天生产的件数。完成这批衬衫的制做任务, 实际用的天数是:400×60÷ (400×1.5) =24000÷600=40 (天) 也可以这样想:要生产的衬衫的总数量是一定的, 所以, 完成这批衬衫制做任务所需要的天数与每天生产衬衫的件数成反比例关系。由此可得, 实际完成这批衬衫制做任务的天数的1.5倍, 正好是60天, 于是得出制做这批衬衫实际需要的天数是:60÷1.5=40 (天) 答:完成这批衬衫制做任务, 实际用了40天。例2:东风机器厂原计划每天生产240个零件, 18天完成。实际比原计划提前3天完成, 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多少个零件?分析与解要求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多少个零件, 得先求出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个零件, 再减去计划每天生产的零件数:240×18÷ (18-3) -240=4320÷15-240=288-240=48 (个) 也可以这样想:实际与计划所完成的零件总数是相同的。根据反比例意义可知, 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与完成生产这批零件所用的天数成反比例关系。由此可知, 原计划完成任务的天数与实际完成任务的天数比18∶ (18-3) 即6∶5, 就是实际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与原计划每天生产零件个数的比。当然, 实际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是原计划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的6/5。于是求出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零件的个数是48 (个) , 还可以这样想:生产零件的总数是240×18=4320 (个) ;把这个数分解质因数, 然后再把分解的质因数适当地分组, 分别表示出原计划每天生产的个数与完成天数的乘积和实际每天生产的个数与实际完成天数的乘积。4320=25×33×5= (24×3×5) × (2×32) ……原计划每天生产的个数与完成天数的乘积= (25×32) × (3×5) ……实际每天生产的个数与完成天数的乘积进而求出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的个数是25×32-24×3×5=288-240=48 (个) 答: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48个。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紧密联系运算的意义 (或含义) , 把对运算的意义 (或含义) 的理解与应用直接联系起来, 很容易确定运算方法。例如, 当学生分析出要把两个数合并 (结合应用题内容具体分析, 如上面求白兔的只数的应用题) , 就联想到用加法;当分析出要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 就联想到用减法;当分析出要求几个几是多少, 就联想到用乘法;当分析出要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或者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就联想到用除法。对于分数应用题也是一样, 当分析出要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联想到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可以确定用乘法;反过来当分析出一个数 (未知数) 的几分之几等于多少 (已知) , 要求未知的数 (如上面求果树的总棵数的应用题) , 联想到可直接列方程解, 或联想到分数除法的意义, 可确定用除法。由于运算的意义 (或含义) 与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建立起直接联系, 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一方面加深对运算意义 (或含义) 的理解, 一方面学会应用运算的意义 (或含义) 来解题, 从而提高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适当加强方程解应用题及其与算术解法的联系
首先, 在教学简易方程时增加了ax±bx=c这一类型, 相应地扩展了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范围。这不仅可以用来解答较多的整数、小数应用题, 而且可以用来解答一些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需用逆思考的) 。这样还降低了所解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难度。学生接受, 而且符合代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思路, 从而为初中的学习做更好的准备。其次, 《大纲 (试用) 》中强调五年级进一步提高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 体现了加强两者间的联系以及灵活合理地运用。知道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是密切联系着的, 不是各自孤立的。也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应用题的能力, 从而进步发展学生在解题中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教学解应用题同教学其它数学知识一样, 也应结合操作、直观, 使学生掌握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方法, 而不宜教给抽象类型、公式, 否则学生不理解, 就容易死记硬套。在教学实践中常常看到, 学生会解答一道应用题, 却说不出是“部分数+部分数=总数”, 还是“总数-部分数=部分数”。遇到两步应用题就更加困难。例如, “同学们做了30件玩具, 自己留下6件, 剩下的平均送给幼儿园的3个班, 每班分得几件?”第一步是“总数-部分数=部分数”, 有些好学生还能说出, 而第二步就很难说出“求出的部分数变成了总数”。这些违反儿童认知规律的做法给学生增加了不必要的学习负担。
总之, 小学数学是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的发展需要不断变化的, 其中的应用题教学必然也要随着发生变革。目前, 无论从教材或教学来看, 对应用题进行了一些改革, 但是还很不够, 需要进一步实验、探索, 使其更加完善,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培养人才打下更好基础做出贡献。
摘要:应用题就是应用数学概念及运算意义去解答的实际问题。因此学好数学概念和各种运算意义是会解应用题的基础。通过全面地、深刻地分析, 综合运用数学概念、运算意义, 会寻找巧妙的解法, 这对发展小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想象类比的能力是极为有利的。
关键词:数学,应用题,学生
参考文献
篇4:用水管理的概念及意义探析
关键词:用水管理;节约用水;水资源;概念;意义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257-1
用水管理,是对用水活动的管理,用水管理的作用是有效地控制用水,实现合理用水,使有限的水资源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效益。
1 用水管理的概念
我们所说的用水管理,是指国家通过法律所规定的各种措施和手段对使用水资源的活动进行管理。这些措施和手段一般包括厉行节约用水,实行计划用水,水量宏观调配,取水许可和有偿使用水的制度,以及妥善处理水事纠纷等。通过用水管理活动,保护公共的用水利益和用水者的合法权益,从而达到有效地控制用水,实现合理用水,使有限的水资源尽可能地满足社会各部门、各地区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水的综合效益。
用水管理与用水组成是密切相关的。按照不同的用水部门或主体来划分,用水组成包括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城乡居民用水、水力发电用水、航运用水、渔业用水、防洪调节用水、以及水质净化、水上娱乐、冲淤排沙等等,这些用水部门在整个用水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根据最终使用水的地点不同,又可分为河内用水和河外用水。另外,按照是否消耗水资源还可分为消耗性用水和非消耗性用水。所谓消耗性用水是指在使用水资源的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数量或质量的水的用水活动,如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这些用水活动一般都需要通过修建工程设施,将水送到水域之外来完成,所以都属于河外用水。通常在开发利用水资源中所指的已开发利用的水量主要就是指河外用水的水量。消耗性用水一旦某部分水被某个部门用作消耗性用水,其他部门对这部分水就不能同时占有和使用。非消耗性用水是指那些在使用水资源的过程中,只利用水资源的某种特性或功能并不消耗水的数量和质量的用水活动,如航运、水力发电、竹木流放、渔业、冲淤排沙、水质净化及水上娱乐、体育用水等。这些用水活动一般都是直接在水域内进行(其中有些用水当然需要通过修建和使用水工程设施来完成),所以基本上属于河内用水。非消耗性用水一般没有在水量上的非同时占有和使用的问题,但是在水域面积的安排等方面也存在着合理调节使用的问题。一般说来,消耗性用水和河外用水是用水管理的重点,控制这些用水活动对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缓解可利用水资源严重不足问题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对河内用水的管理也是用水管理实行统一计划,全面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2 用水管理的意义
用水管理是水利工程管理活动的重要的内容之一。首先,可以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使有限的可利用水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随着人口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各项建设规模的扩大,对水的需求量也在迅速地增长,而水作为动态资源是有限的,供水不足、缺水严重已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用水不加以管理和制约,随意浪费,就会出现水源枯竭、湖泊干涸、下游断流、生态破坏等严重后果。其次,可以改善用水状况,提高我国的用水水平。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水平比较低,用水定额高,用水效率低,水量浪费情况严重。在我国北方缺水地区,由于盲目地严重超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其中很多地方即使在丰水年,地下水资源的贮藏量也难以恢复。另外,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及城镇规模的扩大,水污染情况相当严重。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用水管理,提高用水水平。再者,可以协调各用水部门之间及种用水活动之间的矛盾,合理安排水量的分配、径流的调蓄等。总之,通过用水管理,使用水活动法制化、科学化和合理化,对满足人民生活用水的需求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3 节约用水管理
节约用水的核心是经济合理地提高水的利用率。包含节省用水和合理用水两层意思。
在农业用水方面,应当视各地的不同情况,采取诸如加强水土保持和水源林的建设,涵养水分,减少水量蒸发和渗漏流失,增加耕地的保墒能力;调整种植业的结构,有效利用降水发展旱作农业;加强现有灌区的技术改造,采取改进灌溉制度,减少灌溉次数,改革灌水技术,推行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法来节约用水。农业用水在我国占据着最大的用水比重,农业节水是全面节水的重点。
在工业用水方面,应当视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根据水资源条件逐步调整工业布局,就水建厂;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程项目,应当配套建设节约用水设施,建立健全用水单耗考核制度,控制用水标准;改进生产工艺,改造耗水多的设备,实行一水多用和循环使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工业用水的比重居第二位,而且用水比较集中、稳定,易于控制和监督,尤其是在目前用水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随着节水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业节水大有可为。
在生活用水方面,隨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尤其是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以及随着供水设施的不断完善,大量的农村生活用水城市化,生活用水的比重将有较大增加,所以必须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在生活用水方面,可以采取诸如按户安装水表,并推行定量供水,超标准累时计征消费的制度;改进生活用水设备,研制新的节水器具,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中水道系统等节水措施。
此外,还应广泛地开展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工作,使节约用水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人们了解水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水资源短缺的严重性,使节约用水成为人们的一项自觉行动。
篇5:经纬线的概念及意义
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没有画着经纬线。不过,你想要看到你所在地方的经线并不难:立一根竹竿在地上,当中午太阳升得最高的时候,竹竿的阴影就是你所在地方的经线。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
在地图上,通过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都能画出一条经线和一条与经线相垂直的.纬线。这样,就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来。怎么样才能够区别出这些经线和纬线呢?最好的办法是给每一条经线和纬线都起上一个名字,这就是经度和纬度。用经度表示各条经线的名称,用纬度表示各条纬线的名称。
经纬线定义及特点
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除南极北极两点外)。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长的纬线,越靠近两极越小)。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的线,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周,所有的纬度都是平行的,并与经线垂直。其中,赤道是最长的纬线,纬度为0度,整个地球沿着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为90份,每份为1度。因此,南纬90度是南极,北纬90度是北极。我国首都北京位于北纬39度度纬线上。
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篇6:校园文化建设的概念及意义
4、学校环境文化建设
校园环境建设对改善校园学习风气,提升老师和学生的精神生活,起到举足轻重的地步。校园环境建设首先是要考虑校园环境文化底蕴,其次要考虑校园地域文化和学校自身的文化,结合当代文化进行有效的利用和开发校园是环境建设的宗旨。
相关文章:
办学理念及三风一训02-11
儿童画教学理念及家长注意02-11
学校办学理念及解读02-11
城市设计理念及案例02-11
《一夜的工作》教学理念及教学目标设计02-11
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02-11
商业广场物业管理服务理念及案例分析02-11
理念及实施02-11
理念及策略02-11
理念及技术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