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区

关键词: 休闲 聊城市 体育 对策

聊城市区

聊城市区 篇1

关键词:聊城市区,小学生,休闲体育,现状,对策

作为休闲方式之一的休闲体育, 并不是特指体育运动项目, 而是不管什么体育运动项目, 只要是把它作为一种休闲体育运动, 达到身心愉悦、欢乐鼓舞、心情开朗、消除疲劳等休闲体育的目的[1]通过对聊城市区小学生休闲体育的发展状况的研究, 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休闲体育意识, 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研究小学生休闲体育的意义在于通过参加休闲体育来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满足了小学生回归自然、释放本能的渴望, 达到身心和外界环境有机融合的目的。

1 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以聊城市区的6所小学即聊大附小、外国语学校、红旗小学、实验小学、东关民族小学、北顺小学的4~6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休闲体育、学校体育、小学生体育等方面的文章。

1.2.2 访谈法

访谈的对象主要是小学生本身、小学生的家长以及他们的体育老师。对研究中的一些重点问题侧重的进行咨询。

1.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本文设计了“聊城市区小学生休闲体育现状”问卷。共发放问卷360份, 回收360份, 有效问卷342 (男生1 7 2, 女生1 7 0) 问卷有效回收率9 5%。

2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2.1 聊城市区小学生休闲时间的分配

通过调查得知, 37.5%小学生的闲暇时间用在看电视、上网、打游戏, 进行体育活动的占3 1.1 1%。其次是体育运动占31.11%, 其中男生占36.37%女生占25.48%男生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 (见表1) 。由此可知, 体育活动并不是小学生闲暇时间的主要活动内容, 而是在家看电视或者上网、打游戏等, 接触一些比较虚幻的东西, 影响小学生的成长。

(%)

2.2 聊城市区小学生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动机

通过调查发现, 小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主要动机是调节学习压力, 娱乐, 分别为28.75%和21.46%, 休闲体育能锻炼意志和个人兴趣的分别是14.17%和13.74% (如表2) 。在所有的被调查者中有13.33%的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是在家长的要求下进行的, 这与参与休闲体育的首要目的存在一定得偏差。另外, 还有8.33%的小学生把消磨时间作为参与休闲体育的动机。小学生对休闲体育的知识了解有限, 把休闲体育单纯的理解为“玩”, 认为休闲体育就是在闲暇时间里“玩”[2], 所以会有一部分小学生选择参与休闲体育的动机是消磨时间。

(%)

2.3 聊城市区小学生参加休闲体育的活动内容

在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上, 主要是跳绳、踢毽子等传统游戏和球类运动分别是28.96%和31.04%, 男女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表3) , 男生主要选择的是球类运动, 占男生总数的40.42%, 而女生主要集中在体育游戏上, 占女生总数的44.17%。另外, 学校中的一些常规项目如田径、游泳、武术等, 选择的同学却很少, 尤其是女生, 仅占总数的40%, 这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有一定的关系, 这些项目对运动技术和参与者的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 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很难满足这些项目的要求, 而跳绳、踢毽子等游戏和球类运动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可见, 对体育活动的项目选择上, 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3]。

(%)

2.4 聊城市区小学生休闲体育单次持续时间

通过调查发现, 43.13%小学生每次活动的时间大约为1~1.5小时, 参活动时间持续2小时以上的学生只占总数的8.1 2%。活动时间1小时以上的男生占总数的78.75%, 而女生仅占总数的63.33%, 即男生活动的时间明显比女生要多 (表4) 。参加休闲体育活动时间, 能反映出学生通过休闲体育活动进行健身的机会, 关系着学生能否通过参加休闲体育活动达到增强体魄的目的, 培养良好的休闲体育意识[4]。

(%)

2.5 聊城市区小学生的休闲体育活动场地

小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活动场地主要选在学校内场地, 占82.75%, 其次是家附近, 占7.01% (表5) 。由此可见, 可供小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场地很少, 大多数都选择在学校内场地, 这是由于小学生在学校内可供玩耍的小伙伴比较多, 在学校内进行休闲体育活动安全性比较高。由于小学生年龄小, 独立性较差, 缺乏自我照顾能力, 因而选择街道上的较少, 选择家附近的较多。另外, 小学生好动, 天性好玩, 所以部分小学生选择在公园进行休闲体育活动[5]。

(%)

2.6 制约聊城市区小学生参加休闲体育的因素

通过调查发现, 制约小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因素中, 排在前两位的是缺乏时间和怕耽误学习 (表6) 。其中有接近70%的学生是因为无活动场地、缺乏技术指导和缺乏时间等原因而制约参与休闲体育。还有30.70%的小学生因为学校或者家长担心其过多的参加休闲体育活动耽误学习的心理, 而影响小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学校和家庭没有认识到休闲体育的作用, 没有意识到参与休闲体育能够提高学习效率[6]。

(%)

另外, 还有14.04%的小学生因缺乏技术指导而不能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对于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意义, 似乎每一个学生都明白, 但对于具体的锻炼效果、运动强度、运动量、运动时间等小学生却了解的很少, 有的甚至一无所知, 如果不理解其深层次的含义, 势必影响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直接影响学校休闲体育的开展[7]。

3 结论与对策

3.1 结论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小学生休闲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 在课余的闲暇时间里, 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参与休闲体育, 对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态度是积极的, 对参与休闲体育表示感兴趣, 参加体育运动的主要动机是调节学习压力和增进健康。在休闲体育项目的选择上, 小学生侧重于球类运动和游戏, 传统的体育项目并不受欢迎。学校内的场地和安全系数较高的场所是小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场, 影响小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障碍性因素主要是怕耽误学习、无活动场所、缺乏时间和缺乏技术指导。

3.2 对策

3.2.1 加大宣传力度, 从小培养良好的休闲体育意识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休闲体育的宣传力度, 利用电视、电台、报纸、书刊、黑板等各种传播媒体进行宣传, 使休闲体育步入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各学校应制定出切合实际的锻炼标准, 对达标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引导小学生加强参与休闲体育的意识,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休闲体育意识。

3.2.2 培养小学生利用闲暇时间的能力

应该鼓励小学生自主的利用闲暇时间, 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休闲价值观念、在符合学生个性的基础上, 培养他们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能力, 如体育活动能力、交往活动能力和自由求知活动的能力等等, 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多彩的自由活动的能力, 才能满足他们精神上的发展和享受之需要, 才能使闲暇时间充满生动活泼、激动人心的思想, 从而才能感悟休闲的真谛。

3.2.3 加大必要的硬件投入, 解决体育场地、器材的欠缺问题

政府部门要加强社区休闲体育建设规划, 充分利用城市社区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公园广场等, 建设和完善休闲体育公共服务设施系统, 加大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 使休闲体育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增加, 质量提高。

3.2.4 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课余体育健身的积极性。学生的体育休闲活动更多的是要利用课余时间, 更主要的是靠自愿。因此, 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工作的着力点, 要放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健身习惯, 形成浓厚兴趣。

参考文献

[1]卢峰.休闲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175-205.

[2]李斌.论“玩”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意义[J].广州:体育文化导刊, 2009, 24 (11) :22-26.

[3]叶云明, 叶芜为.论青少年学生体育休闲的实施方略[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5, 38 (3) :80-81.

[4]史辉.我国青少年体育休闲娱乐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42 (2) :40-43.

聊城市区 篇2

摘 要 初中《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改革实验教学是时代发展对体育学科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对广大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中考改革,如何进行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教育,是体育教师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对初中生的教学应在小学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所学的体育健康知识、保健知识,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强调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体育文化修养,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为了使这一改革更具有针对性,为学校体育制定措施,提供依据,有必要对当今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情况作一调查。

关键词 体育 健康 基础知识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聊城市区5所中学的初三在校生。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根据课题的内容和要求设计了调查问卷,对聊城市区5所初三在校生进行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200份、教师问卷50份,实际收回226份,有效率为90.4%。

2.逻辑分析法

3.文献资料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设情况

通过调查,聊城市区5所初中都开设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说明在国家教育部颁发并实施新课标后,聊城市区初中都开设了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在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校体育教师的调查中发现,有的学校因雨天不能上课的情况下,在室内要求学生自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还有的学校为了升学率,体育课改为其他科的“机动课”。由此说明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太过随意,没有理解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二)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的师资状况

1.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认知情况

体育教师是体育新课标的执行者,教师对体育新课标的掌握程度和认知态度对体育新课标的实施至关重要。从初中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了解情况和实行新课标的认知态度的调查结果可见,大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新课标的了解较深,还有20%的被调查体育教师不太了解体育新课标,体育教师对实行新课标的认知态度表示积极的占31.4%,比较积极的占46.4%,而不积极的占22.2%,这反应了学校领导不够重视,当然也有体育教师自身的原因,应从多渠道使体育教师了解、学习新课程标准,提高认知水平和施教水平。

2.体育教师培训情况

由于教师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根深蒂固,加上教师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的滞后,教师现有知识、技术、技能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已不能适应体育新课标的需要,对于新教学目标的完成比较吃力,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如果教师不经过培训学习,对于新课标的领会、贯彻就会有一定得难度。调查中发现,在培训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培训的盲目性与培训力度不够等。由于新课标的实施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大型培训活动组织较少,部分学校领导仍然受应试教育思维模式限制,从而导致初中体育教师对于新课标的认识仅限于理论层次,不能将新的课程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所以聊城市区必须对全体老师进行素质教育培训,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思想动员与培训工作,摆脱应试教育思维模式的束缚,使传统的应试教育回归到素质教育的正规模式

3.教师的态度

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是教育教学得以很好实施的保障与核心。也就是说,新课程能否很好的得以实施,教师对于新课标的认识与理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的态度对于新课标的实施也是至关重要的。从调查可见,当问及教师对实施体育新课标的态度时,只有13.1%的体育教师表示能够主动尝试。由此可见,大部分体育教师对于新课标的实施持观望态度,创新能力较差。当问及是否经常研读体育新课标时,有17.9%的则表示偶尔,有57.1%的体育教师根本就没有研读体育新课标的内容。经过调查了解部分教师虽然研读了新课标,但对其的认识仅限于理论层次,不能将新的课程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

(三)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答题情况

根据统计显示,在学生分别回答的8道卫生知识题,8道运动常识题,8道运动损伤预防知识题,8道营养知识题中,8道自我保健知识题,8道心理健康知识题中,答对率分别为55.7%,57.1%,55%,45%,42%,40%。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聊城市各高中虽然都实施体育新课标,但是成效不大。此外,教师培训情况较差。在本研究所设计的学生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六个方面来看,学生掌握较好的是卫生知识,其次是运动知识。而营养知识、运动损伤预防知识比较欠缺,尤为欠缺的是自我保健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

(二)建议

从根本上转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观念。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在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程的同时,改革教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摒弃陈旧观念,大胆创新。体育教学中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正确地实施主体性体育教学。此外,还要重视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养。最后,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薛仕敏.试论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的评价[J].中国科技信息.2005(10):23-5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邓淑勋,杨文轩,黄超文.体育与健康[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18-46.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市区居民 下一篇:苏州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