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棒指挥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大多还是以教师讲解语言知识为主要模式,学习内容和考试都以语言知识为主,与文化教学关系不密切,实质上文化教学的现状与《课标》的要求相差甚远。如果冷静观察,不难发现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还是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学生的文化意识之所以缺失,既有教师施教的外在原因,同时也存在着学生内在一些不足。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学生文化意识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文化意识分析论文 篇1:
高职英语教学视域下影响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因素分析
摘 要: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从高职英语教学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缺失、影响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因素、高职英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途径三个方面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学视域下影响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因素。
关键词:文化意识;文化素质;课堂教学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只有加强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质量。
一、高职英语教学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缺失
东西方国家文化背景不同,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了解东西方文化之间的根本差异,消除文化障碍,顺利进行英语交际,提高学生的文化鉴赏力。英语是交流的工具,学习语言,是为了了解文化,英语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不能脱离文化存在。传统的英语教学,大多数教师重视单词和语法,忽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只注重语言形式的正确,缺乏结合语言场合,培养学生的反映能力,注重词、句、篇的讲解,忽视文章的文化内涵,学生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在英语交际中往往出现误解,学生的英语知识缺乏深厚的文化功底,远远不能满足国际交流,高职英语教学忽视了“实用为主”的教学指导方针,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英语语言教学上,缺乏全球化意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意识培养,转变英语教学思想观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熟练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要。
二、影响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因素
1.课程标准的影响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实施的指导性文件,《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英美文化教学没有明确的规定,文化教学的内容、措施、规则没有明确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无纲可依,只有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才能避免盲目性,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提高英语交际能力,达到英语学习的实用性目的,将语言学习与实际交际相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2.教师文化素质的影响
高职学生知识基础差,教师对学生的英语文化教学缺乏信心,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培养。在课堂上没有英语文化知识的渗透,一部分教师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手段,英语教学局限在文化知识的讲解,对文化只是笼统的描述,有的教师对英美国家的文化了解较少,教师是文化信息的导入者,教师丰厚的文化知识,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前提,教师知识的匮乏,教学上力不从心,对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影响很大。
3.学生自身的影响
对英语文化学习,一些学生积极热情,渴望了解英语文化,而有的学生,只是把英语语言当作工具,认为英语学习只是听、说、读、写能力,不知道怎样合理地使用英语工具。例如,学生阅读英文读物只是兴趣使然,为了解更多的语法知识,不去思考阅读的目的,英语学习不主动思考,文化意识淡漠,只重视应试能力,违背了高职英语学习的目的。
三、高職英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
课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主阵地,把文化背景有意识地渗透到教学中,学习单词,注意辨析文化差异,例如,“white”一词,西方国家是“纯洁”,婚礼中女性穿白色的婚纱,而在中国,丧礼穿白色的孝服。“blue”一词,在西方有“忧郁”“庄重”“高贵”的意思。提问学生“美国总统和中国主席习惯戴什么颜色的领带?”通过比较,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单词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一些谚语,如果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学生很难理解,例如“Money makes the mare go”这句话的意思,学生不好翻译,教师适当点拨“mare”一词,是“神马”的意思,在西方社会“神马”是“不祥之物”,相当于中国的“鬼神”,学生利用文化差异突破了这个难点。利用课堂积累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提升综合素质。
2.利用多媒体资源培养文化意识
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创设有效的语言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素材,向学生展示相关的背景知识,有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情,更容易接受知识,教师用多媒体创设英语情境,展示情境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造图文并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绘声绘色的文化环境,达到直观教学效果,例如,电影是文化背景的缩影,是文化传播的媒介,能多角度展示英语民族文化,观看电影能锻炼学生的口语和听力,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像《泰坦尼克号》《美丽人生》等都值得一看。
总之,职业教育是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重要途径。加强文化意识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孟兰.现代教学模式下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培养.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4).
[2]顾嘉祖.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蔽文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项目名称: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
项目批号:2014—GH—289。
?誗编辑 温雪莲
作者:薛绯绯
学生文化意识分析论文 篇2: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缺乏的成因分析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棒指挥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大多还是以教师讲解语言知识为主要模式,学习内容和考试都以语言知识为主,与文化教学关系不密切,实质上文化教学的现状与《课标》的要求相差甚远。如果冷静观察,不难发现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还是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学生的文化意识之所以缺失,既有教师施教的外在原因,同时也存在着学生内在一些不足。
一、缺乏教师的积极引导
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而忽视了对文化意识的分析,以为文化意识对学习语言、对提高考试成绩无多大关系,因此一带而过,甚至干脆置之一旁。以教师的指导为纲,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也渐渐忽略语言的文化差异。可见学生的文化意识的淡漠与教师的教学密切相关。虽然教师在平时也注意听、说训练,课堂上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进行简单交流,但是学生无法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或使用不当,交流中产生错误。在阅读材料中涉及到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内容,要么急直接忽略,要么就是尴尬不知所措,更不要说知道什么时间什么场合说什么内容。例如:学生在表演商店售货员向顾客打招呼时经常出现“What do you want?”或“What do you buy?”等不得体的句子来代替“Can I help you?”或“What can I do for you?”等。究其原因,我们惊讶的发现,有些教师自身的课堂用语就很不地道规范,学生受其影响,更加是随心所欲地使用Chinglish。还有,对Britain和England这两个地名的了解。虽然England和Britain广义上都可以指英国,但严格地说,English特指People of England(即英格兰人),Britain是指英伦三岛,England只是Britain的一部分,如果随意指代,势必会闹出笑话。对语言文化教学来学习者来说,教材中缺少针对课文内容的背景文化知识解释和拓展,更缺乏中西方文化对比的具体内容。教师如果没有妥善的引导,学生必然无所适从,不知所措。
二、母语定势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阅读材料中,中文的思维倾向于间接思维,习惯先描述外部环境,再最后指出主题句,篇章的思维是以有序的逻辑直线的方式连接编排而成的,然而英语国家人的思维趋向于线性思维,在表达中,习惯把句子的第一句作为主题句,然后不断地提供素材来支撑起主题。这样思维差异性,让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不断地变化思维的过程中,适应不同语言文化和思维模式带了的culture shock。尽管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词汇语法知识,但是由于母语定势和文化习惯的长久影响,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与英语为母语的外族人交际的机会不多,对于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中西文化的差异不太了解,在英语学习中屡屡出现用“中文思维+英文形式”来套用所学词汇,或者把自己的中文思维,固有经验强加在英文篇章上,从而曲解文意,无法把握作者的意图。“任何人学外语最自然、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母语习惯套用在外语上,有时候套对了,有时候就他就错了。那些母语和外语不同的地方就一定会套错”
例证如下:“Do you mind if I smoked here?”“Yes/No”这个问题到底怎么回答,历年的学生但凡涉及到这个问题,就败下阵来,按照思维定势否定后面跟跟否定,肯定后面跟肯定,回答如下“No,please don’t!”“Yes,go ahead!”。然而,正确的回答应该是“Yes,please don’t!”“ No,go ahead!”再如: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好多中国读者都根据标题想当然地认为,诗歌是着力对冬季的歌颂,事实上雪莱是在讴歌春天的美好。因为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拂面的时候,就是春天即将到来的消息。同样,英国的夏季和中国也不一样,那里并非酷暑反倒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所以在作品中常常可见把夏天与“可爱”、“温和”、“美好"相连。
三、实践接触的缺乏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产物,社会文化对语言的运用具有决定作用。在语言学习中,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文化在日常交际中的的具体反映和文化因素的直接作用,必然将文化和交际割裂开来,学习者图有很多词汇语法知识,却无法成功地运用于实践中,学生脱离语境的机械操练在中学的课堂比比皆是,学生获得的是没有生命力的语言,真正和英美人士交往的时候,就倍感紧张,不自觉地使用母语的规则套用,在实际的交往中闹出诸多笑话。究其原因还是缺乏大量的实践所致。由来已久的人口激增问题,导致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实施的是大班制教学模式,一般班级多则50到60人,至少也在35人左右,在一堂课的英语学习中,学生的的参与度和被关注度,受到人数和时长的极大影响。全体学生参与广义讨论的程度尚且可以,但是到个体学生的presentation阶段,参与度就只有1/6或者更低的概率,这个状况使得学生的积极性打了折扣。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语言实践的参与度也有较大的影响,我国的学生倾向于是“应试型选手”,家庭和社会赋予他们高考这个神圣职责,学生内在对自己的定位是怎么样考取理想的大学,之于英语的跨文化学习,现在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花在研究英语国家的节日,文化习俗,饮食文化,肢体语言上,自己也不想很重视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觉得到了可以大学慢慢积累。所以从主观上来说,学生的敏感度不强,积极性不大。
作者:蒲胜军
学生文化意识分析论文 篇3:
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思想,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突出体现了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本文根据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从几方面分析了影响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因素。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文化意识 影响因素
一、教学大纲对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影响
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而《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只是笼统地提出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并没有将英美文化教学作为一项要求写进高职英语教学的大纲中。高职英语教学大纲应该明确文化导入的具体内容、措施和导入规则,以满足教师课堂实践的需要,使之成为一个规定来指导高职英语教学,同时这也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学生加强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有纲可依,也有了更明确的教学目标方向,根据教学大纲,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贯彻大纲精神,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加强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政治体制的了解,达到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原则。从而避免文化导入过程中的盲目性和混乱现象,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真正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做到实用、够用,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体现出英语教学的实用,将语言学习与实际交际运用能力相结合,培养出真正的语言应用型人才。
二、教师对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影响
由于高职学生来源复杂,基础薄弱,有些就连最基本的语言点、知识点都稀里糊涂,词汇量又很小,又何谈什么英语文化教学。但如果从综合因素的分析,问题并非如此简单,教师本身对高职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很大影响。
首先,假设老师在课堂上只是零星地讲到英语文化知识,但每节课都督促、鼓励学生要多看有关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读物、书籍,并且真正落到实处,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老师的长期影响下也会有所行动的。其次,目前绝大部分教师还是传统的教育观念、思维模式和教学手段。即使有些教师有所意识,也仅仅是局限在文化知识的传授上,为了教文化而文化,对目的语文化只是笼统而概括的描述,甚至有的教师只是在开公开课时才会弄点花絮在里面而已。可能大部分教师本身对英美国家的文化、历史、政治体制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平时也缺乏培训。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文化信息的直接提供者,是文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文化的导入者,只有教师对文化内容有明确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才能根据教学有标,确定不同文化类型的信息内容。但是很大一部分教师对文化的了解非常有限,虽然也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做得很好,会无意识地将语言与文化人为地隔离开。可见,教师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
三、学生对自己文化意识培养的影响
在平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对英语文化学习的态度上都表现地较为积极、热情,学生也渴望了解目的语文化,对文化与语言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有肯定和正确的认识。但还是有些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只是限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那也就是说还有学生是受语言工具论的影响,仅仅把语言当作工具来学,但没有真正明白如何充分、合理地使用这工具。比如,学生阅读英文读物的主要目的就不尽相同,有的是为了知道更多的语法规则,提高考试能力,有的是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生活,还有学生认为是兴趣使然。这些情况也就充分说明,有些学生是由于一时的兴趣才去翻翻英文读物,根本不去思考我的阅读目的是什么,我要从读物中了解什么。还有学生仍然受高中时英语学习目的影响,任何形式的英语学习都是为了学习更多的语法知识,应付考试。而且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完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没有主动去思考、探索的好习惯,对中英文化的差异只是偶尔意识到,甚至是没有意识到。
四、考试对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影响
现在的高职英语考试还是以语法知识为重,单选题基本都是考语法,完形填空也都是以语法为主,可以说一套一百分的试卷,其中语法含量占了80%以上。这种考试的内容、形式、评定标准走的还是以知识和结构为纲的老路子。这种偏向应试教学的测试给外语教学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外语教学培养交际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使考核与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相脱节,致使学生拼命地以较好的成绩通过考试,顺利拿到毕业证书,而实际其语言运用能力很低下。这同时也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主抓语言知识教学,强调解题技巧,不注重培养训练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不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只重视应试能力的培养。这一切完全违背了高职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即培养学生英语国家的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由此,现在的考试制度也的确是影响高职学生培养文化意识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刘孟兰:《现代教学模式下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培养》,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2]顾嘉祖:《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蔽文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3]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年。
作者:王艾
相关文章:
创建文明校园档案目录02-15
文化意识论文提纲02-15
发挥高校档案功能服务校园文化建设02-15
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研究02-15
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析02-15
文化意识初探02-15
阿里巴巴社会责任02-15
阿里巴巴的社会责任02-15
ATM管理系统设计说明书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