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煤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关键词: 煤业 分级 管控 试行

xx煤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通用7篇)

篇1:xx煤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关于下发《xx煤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制度(试行)》的通知

矿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国家煤矿安监局《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定级办法(试行)》文件要求,全面辨识、评估、管控矿井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将风险管控挺在隐患之前,全面筑牢“源头严控”安全防线,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现结合矿井实际,制定下发《xx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试行)》,望各单位严格遵照执行。

附件:xx煤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试行)

xx煤业 2017年8月2日 附件

xx煤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全面辨识、评估、管控矿井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将风险管控在隐患之前,全面筑牢“源头严控”安全防线,提升矿井安全保障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针对矿井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超前进行辨识、分析评估,按照风险级别、管控能力、所需管控资源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级别的风险管控方式。

第三条 各业务部室是本系统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各单位是本管辖区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 组 长:矿 长 常务副组长:安全副矿长 副 组 长:其他副矿级领导 成 员:各单位负责人 领导组职责

(一)负责领导、评价矿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二)负责研究解决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三)安全副矿长具体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四)其他副矿级领导具体负责分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1、总工程师负责地测防治水系统,以及技术设计、研究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2、生产副矿长负责顶板、辅助运输及基建(井下)系统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3、机电副矿长负责机电管理系统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通风副矿长负责“一通三防”和基建(井上)治安、民爆物品管理交通和消防系统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5、矿长负责后勤服务与卫生防疫系统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6、工会主席负责大型活动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第五条 领导组下设管理办公室和评价办公室。管理办公室,设在安全部。

职责:

(一)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明确辨识、评估、管控工作流程等内容,指导、督促各单位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二)组织对各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三)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信息的收集、统计、跟踪和上报工作。

(四)负责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第六条 相关成员部门职责

(一)各业务部室负责具体实施本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业务指导工作。

(二)人力资源管理组牵头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培训工作。

(三)各基层单位负责本责任区域和岗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以及重大安全风险的公告警示工作。

第三章 安全风险等级标准

第七条 依据危害程度、控制能力和管理层次的不同,将安全风险分为四个等级,即:A级—重大风险、B级—较大风险、C级—一般风险、D级—低风险,对应的风险等级分别用红、橙、黄、蓝颜色警示。

第八条 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分级处置的原则,A级—重大风险,由矿重点管控;B级—较大风险,由业务部室进行重点管控;C级—一般风险,由各单位进行重点管控;D级—低风险,由岗位进行重点管控。

第四章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程序

第九条 通过矿安全技术评价、岗位风险评估管理,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各系统、施工工艺、设备设施(安装回收)、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十条 日常辨识评估

(一)按照岗位风险评估要求,每班由班组长组织各岗位人员,结合当班任务、作业环境、安全设施、岗位操作和人员状况等方面,进行一次岗位安全风险辨识,告知预控方法。

(二)各岗位人员要根据辨识结果,将岗位风险和控制措施填写到《岗位风险提醒卡》,在岗位中严格落实相关要求。同时要加强岗位动态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辨识,风险不受控的及时汇报单位值班室,值班人员要做好记录,较大以上风险要及时上报;一般风险要及时汇报单位负责人,制定管控措施;低风险要立足岗位进行自控。

第十一条 月度辨识评估

(一)每月底,由各单位负责人亲自组织分管干部、班组长、验收员和岗位人员代表,重点围绕本区域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工序管理、工程质量,以及人员操作等方面,进行区域安全风险辨识。

(二)各单位要对照风险划分等级对安全风险辨识结果进行评估,重大安全风险要及时上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较大风险要按专业及时上报相应业务科(部)室;一般风险要由单位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制定对应管控措施,进行重点落实。

第十二条 季度辨识评估

(一)每季度,由各分管矿领导亲自组织相关业务部室和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结合本系统重点区域、重点工程、重点环节以及系统事故等方面,进行一次本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

(二)各系统要对照风险划分等级对安全风险辨识结果进行评估,重大安全风险要及时上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较大风险要纳入系统安全技术评价,制定对应管控措施,完善系统安全技术评价报告,进行重点落实。

第十三条 辨识评估

(一)每年底由矿长亲自组织各分管矿领导和各系统单位负责人,进行安全风险辨识,重点对瓦斯、水、火、煤尘、顶板及提升运输系统等危险因素开展安全风险辨识。

(二)各系统根据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时编制专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建立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三)相关业务部室要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和完善下一的生产衔接计划、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应急救援预案。

第十四条 专项辨识评估

(一)新水平、新采(盘)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由总工程师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部室,重点对地质条件和隐蔽致灾因素、重大灾害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辨识。

相关业务部室要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制定相应管控措施,及时完善设计方案,指导生产工艺选择、生产系统布置、设备选型和生产组织确定等。

(二)在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隐蔽致灾因素、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由分管矿领导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部室,重点对作业环境、生产过程、重大灾害因素和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辨识。

相关业务部室要根据辨识评估结果,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对作业规程、操作规程进行修订完善。

(三)排放瓦斯、过构造带等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采掘面开工、移交前,由分管矿领导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部室、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工程技术、设备设施、现场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辨识。

相关业务部室要根据辨识结果,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对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修订完善。

(四)发生死亡事故或涉险事故、出现重大事故隐患或所在省份发生重特大事故后,由矿长组织分管矿领导、副总和业务部室,从汲取事故教训和消除事故隐患的角度,开展一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

相关业务部室要依据辨识结果,识别之前的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对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修订完善。

第五章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第十五条 根据安全风险评估,针对安全风险类型和等级,从高到低,分为“矿、业务部室、基层单位、岗位”四级,逐级分解落实到每级管理和岗位,确保每一项风险都有人管理,有人负责、有人处理。

第十六条 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由矿长组织各分管矿领导实施,相关业务部室要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做到人员、技术、资金保障,并在划定的重大、较大安全风险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

第十七条 矿长每月组织召开会议,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一次检查分析。管理办公室要做好相关记录,形成会议纪要,布置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明确责任分工。各相关单位要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

第十八条 分管矿领导每旬组织召开会议,对分管范围内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各业务部室要做好相关记录,并针对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管控措施。

第十九条 矿领导下井带班过程中,要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第二十条 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按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要求,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构建工作责任体系,完善基础资料,抓好安全风险的分级处置和落实工作。

第二十一条 各单位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要做到有记录、有痕迹,按要求编制的评估报告、重大安全风险清单、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方案报办公室进行备案。

第二十二条 安全部牵头,通过安全指标数据的客观、量化分析,针对风险管控失效的技术、管理措施,对相关系统和单位超前进行安全预警管理,果断采取有效管控措施,及时消除事故发生的苗头。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三条 根据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安全部牵头,相关单位配合,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

第二十四条 人力资源管理组要将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纳入安全培训计划,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和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进行安全培训;每年至少组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人员进行1次专项培训。

第二十五条 各业务部门要利用xx煤业QQ群加强信息共享,实现对安全风险记录、跟踪、统计、分析和上报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第七章 监督与考核

第二十六条 未按要求进行安全风险辨识活动的单位,考核责任单位负责人300元;风险辨识不认真,辨识内容不清晰的,考核责任单位200元。

第二十七条 各系统针对安全风险辨识结果,未按规定编制评估报告,建立重大风险清单、制定管控措施的,每项考核责任单位负责人300元;编制内容不全、没有针对性的,考核责任单位200元。第二十八条 依据安全风险辨识结果,未对相关技术资料进行修订完善的,或及时调整管控措施的,考核责任单位500元。

第二十九条 各相关单位未及时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的,考核责任单位200元。

第三十条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附件:

1、xx煤业岗位风险评估管理办法

2、xx煤业系统安全技术评价管理办法

3、xx煤业安全风险预警管控办法

4、xx煤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流程图

篇2:xx煤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安全管理,消除或减少危害,增强事故防控能力,有效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降低安全风险,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所有部门的活动场所,包括设备设施、原料产品、安全防护、正常和异常活动、人为因素、违反规程、规章等。3.定义:

3.1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3.2危害识别: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3.3安全风险(以下简称风险):按照“自主排查、科学评估、分类分级、分级管控”的原则,实行差异化、动态化管控。4.职责:

4.1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

公司成立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公司安全生产风险x级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部门、责任人员、管控措施。

4.2确保本公司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公司工作范围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在日常生产工作中不间断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编制安全风险分布等级、防范及事故应急措施,绘制风险分级管控图,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5.安全风险等级评价程序 5.1 成立评价组

公司成立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组,以公司分管安全生产领导为组长、生产、安全、设备、电器、化验的管理人员参加,编制本公司的安全生产风险x级管控管表格。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审查、批准公司的安全生产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文件。5.2 评价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等,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确定安全风险类别。采用相应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5.3风险评价等级

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

重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主要设备损坏的。较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设备损伤。一般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低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设备损伤。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注 5.4安全风险评估

5.4.1每年进行一次安全风险辨识,建立一整套安全风险数据库。5.4.2根据安全风险评价依据,由公司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组对安全风险清单进行评价。

5.4.3建立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实行“一风险一档案”。5.5风险控制

企业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针对安全风险特点,从组织、制度、技术、操作指南、应急措施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

6、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6.1、根据安全风险评估,针对安全风险类型和等级,从高到低,分为“公司、车间、班组、岗位”四级,逐级分解落实到每级岗位和管理、作业员工身上,确保每一项风险都有人管理,有人监控,有人负责。

6.2、由分管安全副经理亲自组织实施,针对重大、较大安全风险,采取设计、替代、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管理手段,制定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人员、资金要有保障。

6.3、由分管安全副经理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月对评估出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检查x析,识别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布置下一月度安全风险管控要点。

6.4、安全生产科负责严格对照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抓好日常监督检查,确保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7、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及培训

7.1、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公司在各车间门口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

7.2、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每年对公司全员进行安全风险知识为主的安全教育培训,确保每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风险的基本特征及防范、应急措施。

8、安全生产科对评估后的安全风险归类建档并指导、监督相关车间、班组管理人员贯彻执行。

9、按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安全风险管控信息。

10、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6.评价准则

6.1按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判断准则 等级

标准

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 或事件。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 危害发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 3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6.2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风险度

风险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1 1一级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二级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及时整改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限期整改 三级 采取措施及时整改、按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限期整改 4 四级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近期整改

五级以上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

篇3:分级管控化工安全风险

一是全面评定安全风险等级。运用定性、半定量和定量三大类风险辨识方法来辨识、评估和管理业务中的风险。在深入总结分析重特大事故发生规律、特点和趋势的基础上, 每年排查评估本地区的重点行业领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 依据相应标准, 分别确定安全风险“深红、红、橙、黄” (深红色为安全风险最高级) 4个等级, 并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 绘制企业安全风险矩阵, 作为风险评估的基本依据。同时, 坚持将各种风险评估方法应用到业务风险识别与评估中。如MAR (重大事故风险分析) 主要应用在项目概念阶段的量化风险评估;HAZOP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评估方法广泛地应用于公司新项目、MOC (变更管理) 工作中;JHA (作业危害分析) 方法应用到检维修中重大作业, 识别作业过程中各个步骤中潜在的危害。用这些风险评估方法与风险矩阵结合应用, 以全面评定各项安全风险的等级。

二是明确风险分级管控职责。按照“分级控制”的原则, 建立“分工明确、上下协同、专业配合、共同防御”的安全风险预警和控制体系, 明确各级机构与各级人员的职责, 落实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岗位责任, 特别需明确落实每一处重大安全风险和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管责任。规定不同等级的风险由不同等级的领导负责, 真正做到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篇4: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为进一步做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明确管理和作业活动中的潜在风险,全面筛查、系统梳理并严格审查全公司的潜在风险源,有效控制风险的发生,使得风险源的消除、控制更加全面、准确、合理和规范预防事故的发生。

一、目的

明确风险源可能生产的风险及其后果,对风险源进行分级分类、监测、预警、控制。

二、辨识范围

煤矿所有系统及生产经营活动的区域和地点。

三、风险源辨识方法和分级分类

辨识方法:设备、设施风险源辨识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作业活动风险源辨识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

确认风险等级:风险矩阵表

四、安全风险辨识管理程序

(一)准备工作:

各级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在人员、时间、和其他资源上给予支持和保证。成立安全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应包括:矿领导、相关部室、区队。各专业成立相应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包括:区队、车间的相关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班组

长、工作经验丰富的不同工种的现场员工等。

(二)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必须具备下列素质: 1.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熟悉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

2.熟悉各工种的所有工作任务及每项工作任务的作业工序。

3.熟悉各作业工序中存在的风险源及其后果。4.熟悉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

(三)收集风险源辨识依据:

1.相关法律、法现、规程、规范、条例、标准和其他要求。

2.规章制度、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相关信息。

(四)风险源辩识

1.分专业组织风险源辨识工作。2.确定风险源辨识方法。

风险源辨识基本方法为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和作业危害分析法。为了保证辨识结果的准确可靠性,在辨识过程中需要进行现场访谈、观察、交流、询问、查阅有关资料。

作业危害分析法用于辨识煤矿现有工作条件下所有工作任务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源。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用于辨识设备、设施风险源辨识。

3.按照作业危害分析法辨识风险源首先需要以清单的形式列出本单位所有的工作任务及每项任务的具体工序,并组织相关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审核、完善。

4.按照作业危害分析法进行风险源辨识时应考虑: 4.1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4.2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4.3人、机、环、管四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1)人员的不安全因素

a.操作不安全性(误操作、不规范操作、违章操作);b.现场指挥的不安全性(指挥失误、违章指挥);c.失职(不认真履行本职工作任务);d.决策失误;e.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工作(带病工作、酒后工作、疲劳工作等);f.工作中心理异常(过度兴奋或紧张、焦虑、冒险心理等);g.人员的其他不安全因素。

2)机的不安全因素

a.没有按规定配备必需的设备;b.设备选型不符合要求;c.设备安装不符合规定;d.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e.设备保护不齐全、有效;f.防护设施不齐全、完好;g.设备警示标识不齐全、清晰、正确,设臵位臵不合理;h.机的其他不安全因素。

3)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矿井不良或危险的自然地质条件;二是不良或危险的工作环境两个方面的因素,具体是指:a.水的威胁:b.顶帮的威胁;c.地热威胁;d.瓦斯煤尘爆炸威胁;e.火的威胁;f.瓦斯突出威胁;g.其他自然地质威胁;h.工作地点温度、湿度、粉尘、噪声、有毒气体浓度等超过规定;i.工作地点照明不足;j.工作地点风量(风速)不符合规定;k.采掘设计缺陷(包括井下巷道布局不合理、工作面布臵不合理):l.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m.巷道路面质量差,标识不齐全、不正确;n.供电线路布臵不合理:O.作业区域警示标志及避灾线路设臵位臵不齐全、不合理:p.其他工作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4)管理的不安全因素

a.组织结构不合理;b.组织机构不健全,机构职责不明晰:c.规章制度不全、不符合实际:d.文件、记录管理不符合要求;e.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管理不符合规定,贯彻学习不到位;f.未根据风险评估及本单位生产计划编制应急预案,预案不完善、不合理;g.岗位职责不明,设臵不合理;h.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不符合规定;l.未开展班组建设活动,没有有效的安全文化.j.其他管理的不安全因素。

4.4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

1)瓦斯事故:瓦斯、煤尘爆炸或燃烧,煤(岩)与瓦斯突出,瓦斯窒息(中毒)等。

2)顶(底)板事故:指冒顶、片帮、顶板掉矸、顶板支护垮倒、冲击地压。底板事故视为顶板事故。

3)机电事故:指机电设备(设施)导致的事故。包括运输设备在安装、检修、调试过程中发生的事故。

4)放炮事故:指放炮崩人、触响瞎炮造成的事故。5)水灾事故:指地表水、老空水、地质水、工业用水造成的事故及溃水、溃沙导致的事故。

6)火灾事故:指煤与矸石自然发火和外因火灾造成的事故(煤层自燃未见明火逸出有害气体中毒算为瓦斯事故)。

7)运输事故:指运输设备(设施)在运行过程发生的事故。

8)其它事故:以上七类以外的事故。4.5事故隐患分级

按照安全风险严重程度、安全生产状况等,将安全风险划分为A、B、C三个等级。

A级安全风险:安全风险严重。

(1)瓦斯抽采能力不足或采煤、掘进工作面风排瓦斯量超过 5m³/min、3m³/min;(2)存在超层越界开采、假密闭、假图纸等非法违规行为;(3)煤层易自燃;

(4)未经培训合格或未取得相应资格证的从业人员上

岗作业;

(5)瓦斯超限作业;

(6)排放瓦斯无措施或未严格执行措施;(7)井下无措施使用火电焊;

(8)携带烟草、点火物品入井、井下吸烟;(9)违章放炮。

B级安全风险:安全风险较重。(1)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复杂或中等;(2)空顶下作业;

(3)未按贯通措施实施贯通作业;

(4)瓦检员、安监员、火观员,弄虚作假、谎报检查数据;

(5)擅自高定监控断电值或缩小断电范围,导致监控系统不能按规定断电;

(6)“三专两闭锁”不按规定安装或人为造成闭锁失效;(7)井下电气设备失爆;

(8)擅自甩掉电气设备安全保护;(9)扒、蹬、跳车;乘坐皮带、溜子;

(10)违反斜井“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规定;(11)擅自使用不完好小绞车;(12)岗位工班中睡觉、脱岗。C级安全风险:安全风险一般。

不属于 A、B级的。

(五)风险源分级分类 1.风险源的风险分析

根据工作程序各个步骤中辨识出的风险源,描述出各种风险源可能导致的风险及其后果,确定事故类型。

2.确定风险源的风险等级

利用风险矩阵法对风险源进行分析,确定风险源的风险等级。风险的大小由风险值来衡量,风险值等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乘积。具体的衡量方式和赋值方法见风险矩阵表。根据风险值的大小,可将风险分为5个等级(见下表)

风险矩阵6一般风险(Ⅱ)5432低风险(Ⅰ)L1不可能估计从不发生1/100年1中等风险(Ⅲ级)12108642K2很少10年以上可能发生一次1/40年可能造成的损失重大风险(Ⅳ级)***20161284特别重大风险(Ⅴ级)有效类别302520***18126ABCDEF赋值654321人员伤害程度及范围多人死亡一人死亡多人受严重伤害一人受严重伤害一人受严重伤害,需要急救;或多人受轻伤微一人受轻微伤害风险值30-3618-259-163-81-2由于伤害估算的损失(元)500万以上100万到500万这间4万到100万1万到4万2000到1万0到2000风险等级划分风险等级特别重大风险重大风险中等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备注 Ⅴ级Ⅳ级Ⅲ级Ⅱ级Ⅰ级JIHG有效类别3456赋值低可能可能发生能发生时有发生发生的可能性10年内可每年内可1年内发生5年内可能发生可能性的衡量能发生一能发生一10次或以发生一次(发生频率)次次上1/10年1/5年1/1年≧10/1年发生频率量化3.制定风险源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4.风险源审核与发布

4.1各区队将风险源辨识及分级分类初稿提交给各专业风险管理小组审核,进一步修订完善,对风险源进行归类总结,形成各专业风险概述。

4.2矿级安全风险管理小组对风险源辨识及分级、分类修改稿进行最终审核,定稿后各单位组织本单位员工贯彻学习。

(六)风险源增减与升降级管

1.各单位根据生产组织发现新问题和新情况,随时对风险源进行辨识评价,风险源的增减与升降级管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办公室负责监督、控制。

2.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及时进行风险源辩识、评价。2.1新水平、新采(盘)区、新工作面设计前。2.2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

2.3启封火区、排放瓦斯、突出矿进过构造带及石门揭煤等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连续停工停产1个月以上的煤矿在复工复产前。

2.4本矿发生死亡事故或涉险事故、出现重大事故隐患,或所在省份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后。

3.每年年底由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办公室组织风险管理小组对各单位风险源进行全面的辨识、评价,总结当年风险源管理的经验,制定下年度风险源管理的措施。

(七)风险源管理、管控 1.风险源管理的模式

1.1重大以上安全风险填写清单、汇总造册,按照职责

范围报告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1.2矿级负责重大以上安全风险的管控;中等风险和一般风险由区队负责管控;低风险由班组负责管控。

2.风险源管控的措施

2.1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由矿长组织实施,确保有工作方案、人员、资金保障。对重大风险源采取设计、代替、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手段,制定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2.2划定重大安全风险区域,设定重大风险区域作业人员人数上限并在该区域挂牌警示。

五、教育培训

(一)经营办组织对入井人员和地面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年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教育培训。

(二)经营办每年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人员至少组织一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学习,并且要有培训计划、大纲、课程安排及考勤、教案及课件、考试试卷与成绩。

六、考核办法

(一)未按规定进行安全风险辨识活动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各500元;风险辨识不认真,辨识内容不清晰的,罚主要责任人300元。

(二)班前会未组织员工对重点工作任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罚队长100元。

(三)岗位员工上岗前未严格按照《安全确认单》对上岗区域进行安全风险辨识的,罚责任人100元;凡发现安全风险未及时处理和汇报的,罚责任人100元。

(四)各业务部门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结果未按要求进行跟踪落实闭合管理的,罚责任单位正职100元。

篇5: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各业务科室是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一、职责

(一)领导组职责

1、矿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全面负责。

2、总工程师负责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的监督、管理、考核。

3、各副总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专业务科室负责具体实施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

5、区队负责人负责本作业区域和工艺工序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6、班组长负责本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岗位人员负责本岗位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

(二)办公室职责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设立在安检科,由安检科负责检查、督促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实施情况,具体职责如下:

1、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辨识程序、评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层级责任、考核奖惩等内容;

2、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

3、指导、督促各科室、区(队)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组织相关人员对全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5、承办上级部门和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工作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辨识程序、评估方法

(一)综合辨识程序

1、辨识评估 每年由矿长亲自组织,制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方案,抽调各系统技术人员,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结合我矿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部位和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对辨识出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作业场所、受威胁人数、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2、月度辨识评估 每月由各分管副总牵头组织相关业务科室进行一次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及隐患排查,并于当日下午各分管副总组织本系统骨干精英,召开本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会,结合本系统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以及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进行一次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

3、周辨识评估 区队负责人每周组织本单位人员,对本单位作业区域开展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由本单位技术人员根据辨识情况编写作业区域安全风险综合评估报告,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4、日辨识评估 区队、班组长每班交接班前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重点工序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全面掌控作业现场班组、岗位人员的风险辨识情况;发现安全风险后及时向当班班组长、调度室汇报,若发现存在不符合项应立即处理,处理不了的及时汇报当班队长及跟班领导,由技术科组织人员处理并汇报调度室。带班领导在日志中记录完善,本单位处理不了的报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

(二)专项辨识程序

1、全国其他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后或矿发生涉险事故、出现重大非伤亡事故隐患,由矿长组织总工程师、分管副矿长、分管总和业务科室、区队,从吸取事故教训和消除事故隐患的角度,开展一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识别之前的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指导修订完善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

2、新水平、新采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由总工程师组织相关业务科室,重点对地质条件和隐蔽致灾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完善设计方案,指导生产工艺选择、生产系统布置、设备选型、劳动组织确定等。

3、在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隐蔽致灾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由总工程师和分管副总组织相关业务科室、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生产过程、隐蔽灾害因素和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重新编制或修订完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3、启封密闭、排放瓦斯及石门揭煤等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新应用前的风险辨识,由分管副总组织相关业务科室、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工程技术、设备设施、现场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作为安全技术措施编制依据。

(三)风险辨识评估方法

1、安全风险等级标准

由矿长牵头组织,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辨识标准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规范确定的重大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标准,结合我矿实际,制定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标准,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四个等级。

2、安全风险评估

(1)矿、各专业系统每次风险辨识结束后,分别由矿长、总工程师、各分管副矿长、分管副总组织,针对各系统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按照矿制定的安全风险等级评定标准,建立一整套安全风险数据库。要完善本系统安全风险档案,明确级别、管理状况、责任人、管控能力等基本情况,实行“一风险一档案”。对现场辨识出现的不同类别安全风险,必须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经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区域作业或停止设备运行,撤出危险区域人员,督促责任单位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重新进行评估并进行实时监控。

(2)矿、各专业系统每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定级结束后,要组织编写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书,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1、根据安全风险评估,针对安全风险类型和等级,从高到低,分为“矿领导、主管人员、区队班组、岗位”四级,逐级分解落实到每级岗位和管理、作业员工身上,确保每一项风险都有人管理,有人监控,有人负责。

2、由矿长亲自组织实施,针对重大、较大安全风险,采取设计、替代、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管理手段,制定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人员、资金要有保障,并在划定的重大、较大安全风险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

3、由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月对评估出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检查分析,识别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季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下一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

4、由总工程师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月各专业系统针对本系统存在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制度、管理、措施、装备、应急、责任、考核等方面逐一落实管控措施,组织对月度安全风险重点管控区域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落实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不断完善改进管控措施。

5、由副矿长牵头,“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严格对照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抓好日常监督检查,确保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6、矿领导带班上岗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文件规定执行《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跟踪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7、各业务科室要突出管控重点,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系统、生产区域、岗位实行重点管控,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等日常管控工作。

8、实时动态调整,高度关注生产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实时分析风险的管控能力变化,准确掌握实际存在的风险状况等级,并随着风险变化而随时升降等级,防止出现评级“终身制”,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五、安全风险公告警示

1、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全矿要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

篇6:xx煤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总 则

第一条 为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建设方针,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评估,提升安全风险管控水平,保障安全建设,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指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金宝屯煤业内部为保障安全建设自主组织开展的,对建设、管理各环节可能存在或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超前辨识、分析、分级评估、管理控制的活动。本制度不包括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由中介机构承担的各类安全评价活动。

第三条 本制定适用于金宝屯煤业所属各单位。

组织管理

第四条 组长负责安全风险分级评估、管控工作的总体组织、协调。安全指挥中心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工作的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制订金宝屯煤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考核标准,定期协调组织相关业务职能部门对各单位安全风险管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各业务职能部门是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专业管理部门,负责本专业范围内安全风险评估、管控工作的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和检查督导。

第五条 副组长是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评估管理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全面负责,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控组织机构,明确各级评估责任,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办法或细则,明确组织程序、方式方法、监督管理及考核奖惩等内容。单位分管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副总工程师及业务科室负责实施专业范围内的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区队负责实施现场开工条件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班组负责实施重点工序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岗位人员负责实施本岗位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

安全风险辨识

第六条 单位负责人要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采取有效措施,全方位、全过程辨识建设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

第七条 单位负责人在建设系统、装备的投运、移交、运行、停运或重启时,应由单位分管负责人(分管技术负责人)或专业职能部门组织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一)停运或重启是指下列几种情况: 1.煤矿的工作面、巷道封闭或启封;

2.建设线、重要建设设备、装置的停运或重启; 3.地面建设单位的事故停车、停产、停工和重新开车。(二)系统、装备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

1.新系统、新装备投运的评估内容应包括工程施工和设备安装质量、安全设施、安全防护、检测检验、规程措施、技术和人员条件、应急设施和预案等; 2.系统、装备移交评估的内容应包括使用环境、运转情况、安全设施、安全措施、接收单位技术能力等;

3.系统、装备正常运行的评估内容应包括运行状况、安全保护和安全防护设施等;

4.系统、装备停运或重启的评估内容应包括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对运行系统的影响、安全隔离措施,技术、措施以及人员准备,启(停)用后安全管理等。

第八条 区队现场开工条件风险辨识。连续建设作业的现场每班开工前,由区队跟班或值班领导、安全员、班组长对作业现场环境、设备、安全设施和工程质量等是否具备安全建设条件进行评估。第九条 班组重点工序评估。各作业班组在组织建设、施工、设备安装、检维修等作业过程中,由安全负责人组织对重点工序涉及的环境、设备、安全设施、工程质量、人员和安全措施等情况进行安全评估。

第十条 岗位评估,作业人员每班上岗前,对自身上岗条件和本岗位职责范围内的环境、设备、设施、劳动防护进行安全评估。

第十一条 检维修、临时施工和零星作业评估。检维修作业、临时施工和零星作业前,作业负责人会同安全负责人,对施工材料和工具准备,设备和工器具完好,作业环境,电源、高温、高压源等危险能量源以及有毒有害物质隔离,重物失稳防控及其他安全防护措施落实,作业人员身体状况、精神状态和劳动防护用品佩戴等情况进行评估和确认。作业完毕试运转前,作业负责人会同安全负责人,对施工质量,材料、工器具回收和人员撤离,安全设施及安全防护以及采取的安保措施(如短路线、电气接地等)恢复等情况进行评估和确认

第十二条 特殊施工作业评估。特殊施工作业前,由项目负责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对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和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等进行分析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程序步骤、施工工艺及安全措施。

特殊施工作业主要指下列内容:

1.涉及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易发生泄露、中毒、爆炸危险的作业;

2.特大重物起吊或井筒内等特殊地点重物起吊作业、高处作业、受限空间作业、危险区动火作业等特殊条件作业; 3.重要设备安装、撤除、改造、维修等特殊作业; 4.其他复杂、特殊施工作业。

第十三条 异常状况评估。正常建设(运行)的系统(装置)在建设工序、工作流程、技术工艺发生变化以及工作区域的设备、设施、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发生事故(包括未遂事故)时,应由专业职能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系统安全可靠性重新评估。

第十四条 工程项目评估。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单位负责人应 分别在项目立项、现场开工、建设施工、试车试产等各阶段组织安全风险评估。1.项目立项时,应对项目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工艺成熟程度、工艺危险因素和控制难度、现有控制防范措施、管理主体的技术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

2.项目开工前,应组织有关部门专业人员会同监理人员对施工单位安全资质、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安全和技术管理人员配备、作业人员资质、施工所需工器具和特种设备检测、检验等开工安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评估。

3.项目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应会同监理人员、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危险因素分析排查、安全隐患治理是否按规定执行等情况进行动态安全评估。

4.项目试车试产前,应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系统、设备、设施施工质量,安全设施及安全防护,试车试产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人员、物资、外部环境等情况是否具备试车试产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评估。试车试产过程中,涉及安全的工艺、参数、控制等需要变更时,必须重新评估。

第十五条 “四新”试验评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应对其安全性能、环境适应性、存在的危险因素、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应对措施、人员技术能力等是否具备安全试验或推广应用条件进行综合评估。第十六条 其他评估。

1.设备、物资购置及出入库。涉及安全建设的设备、物资购置前,要 对设备、物资是否适应本单位安全建设要求进行安全、技术选型论证,并按规定程序报批。设备、物资入库前,应对其完好情况、技术参数、安全性能等进行评估验收,符合要求方可入库。材料、配件、工器具、劳动防护用品等出库投入运行前,使用单位(人员)应对其完好情况、安全性能进行检查评估,符合安全要求方可投入运行。

2.作业人员。新招聘和长期(一年)中断作业的员工上岗前,应对其身体健康状况、职业禁忌情况、岗位所需技术业务知识和技能、规程措施和有关规章制度掌握情况等是否具备上岗资格进行综合考核评估。单位负责人应利用班前会、入井检身等环节对作业人员上岗前的精神状态、是否饮酒、是否携带违禁物品、劳动防护用品和安全防护器具配备等状况进行动态评估。

3.重大灾害。单位负责人应定期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重大灾害及已采 取安全管控措施的可靠性进行分析评估。

方法及要求

第十七条 单位负责人要按照系统、场所、设备设施、作业类型等不同类别,结合专业、岗位特点和评估内容复杂、重要程度,按照“科学、实用、简明、高效”的原则,合理选择安全风险评估的方式、方法(《常用评估方式方法》见附件2)

简单系统、车间、班组、工序、检维修和岗位作业可采用安全评估表法,非煤建设系统、工艺装置可选择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法,煤矿复杂建设系统、“四新”试验、工程项目等可选择集体检查分析或专家综合评估法,车间、班组应选择“三位一体”评估法,岗位应选择“五步”评估法。第十八条 安全评估表制作要结合安全管理经验和建设实际,尽可能完整列举危险危害因素,按照危险因素对人员、系统、装备危害程度不同,分成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种类型,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重大风险: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较大风险: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但不会降低系统性能或损坏的。一般风险:不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但会降低系统性能或损坏的。低风险: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系统损坏的。

第十九条 采用评估表评估时,要逐项检查确认,评估人员签署评估结论和姓名,并牌板公示或告知作业人员评估情况。

第二十条 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集体检查分析或专家综合评估方式评估时,必须编写评估报告书,明确评估内容、范围、条件、环境、结论、建议等内容,参与评估人员签名。评估报告书必须报上一级业务管理机构审查,不得直接按照评估报告结论进行建设作业。第二十一条 岗位评估采用评估表方法时,可以采用评估卡片或评估活页表,必须将涉及到的班组、工序和本岗位的评估结论和要求记入记录中,被通知岗位整改作业的必须经班组长签名复查确认。第二十二条 单位负责人对现场评估出现的不同类别安全风险,必须明确汇报、处置程序。经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或停止运行,发出预警,撤出危险区域人员,并报告上一级管理部门和单位值班人员,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进行评估;存在中等可控风险的,必须通知岗位人员,同时明确整改措施、落实复查验收责任;存在可控风险的,采取预防性措施直接“手指口述”进行作业。

第二十三条 对安全风险的控制应遵循消除、减弱、隔离、联锁、警示、个体防护的先后顺序原则,优先考虑和采取可靠的控制措施。第二十四条 各级评估得出的结论及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能现场公示 的应在明显位置予以公示,不能公示的应及时告知相关人员。第二十五条 各类评估报告、评估表、检查记录等资料的内容,必须符合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规范和上级规定制度要求。

第二十六条 确定安全风险评估方式方法和编制规程措施时,应充分听取基层单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作业方法的可操作性、安全风险评估的全面性和防范控制措施的针对性。

第二十七条 单位负责人应定期对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管理程序、方式方法、监控措施的实际运行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根据上级新要求和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修订。

第二十八条 单位负责人应建立安全风险评估专项档案,各类评估报告、安全评估表以及检查记录等文字资料,应做到谁评估、谁签字、谁负责,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保存期限,存档备查。

第二十九条 单位负责人应每年至少对全员进行一次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教育培训。

检查考核

篇7:xx煤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完整版)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完整版)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一、目的为全面落实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主体责任,确保风险有效受控,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从根本上化解或降低安全风险,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结合公司实际,制订本制度。

二、范围

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价分级和控制管理。

三、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修订执行);

《云南省安全生产条例》(20XX年1月1日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1年修订执行);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4年2月1日起执行);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0;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

四、术语和定义

1、危险源(风险点):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2、风险辨识:识别风险点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风险评价分级: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五、机构设置

1.企业是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责任主体,在公司和项目部分别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领导小组,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研究、统筹、协调、指导工作,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建设全面负责。

2.公司建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的体系建设和运行领导机构,副组长为分管生产副总经理、分管安全副总经理;成员包括监审部负责人、技术总工、水电负责人、机械管理负责人、安全科负责人、财务负责人、人事部负责人、各项目部负责人等组成。领导机构负责统筹体系建设的计划制定、人员配置、财务资源等事项,指导和协调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日常办事机构设置在安全科。

3.项目部风险管控工作小组由项目负责人任组长,成员为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员、土建/水电施工员、机械员、资料员、班组长等人组成。项目部各岗位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应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活动的实施中,确保风险分级管控活动涉及工程项目的各区域、场所、岗位、各项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确保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时效性。

六、职责

1.公司职责:

①公司风险管控领导小组负责公司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与运行,负责对项目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小组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②公司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风险管控职责。

③公司应掌握风险的分布情况、可能后果、控制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隐患;

④负责公司级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公司施工活动危险源识别、分析、评价等工作,及时制定更新《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⑤公司负责对一级风险进行管控,对其他级别风险的管控进行监督指导。

2.项目部职责:

①项目部风险管控领导小组负责项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与运行,负责对施工作业班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②项目部建立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明确各各岗位的风险管控职责;

③项目部掌握风险的分布情况、可能后果、控制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隐患;

④负责项目部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施工活动危险源识别、分析、评价等工作,及时制定更新《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⑤负责落实一级风险管控措施,实施二级风险管控工作,对三、四级风险的管控进行监督指导。

3.班组职责:

①负责本施工作业班组涉及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运行,负责对施工作业人员风险分级管控进行监督指导;

②掌握本施工作业班组风险的分布情况、可能后果、控制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隐患;

③负责本施工作业班组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对作业班组施工活动发现的危险源及时上报项目部;

④负责落实一、二级风险管控措施,实施三级风险管控工作,对四级风险的管控进行监督指导;

⑤对本班组作业人员的施工作业活动进行风险管控交底。

4.施工作业人员职责:

①掌握本施工作业班组风险的分布情况、可能后果、控制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隐患;

②对本岗位施工活动发现的危险源及时上报施工作业班组;

③负责落实一、二、三级风险管控措施,实施四级风险管控工作。

七、风险点的分类

根据公司生产的特点及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将公司范围内的风险点分成以下两大类:

1.生产现场及其他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

2.作业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

八、风险点辨识的方法

公司及项目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或风险矩阵分析法对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风险点进行评价分级。

1.静态分析:以安全检查表法(SCL)对生产现场及其他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识别。

1)安全检查表编制的依据

①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

②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情况;

③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

④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

⑤有关研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

2)安全检查表分析步骤

①按专业列出《设备设施清单》(参照表1-1)。

表1-1

设备设施清单

专业:

NO:序号设备名称所在部位备注12

②确定编制人员。包括熟悉系统的各方面人员,如技术工、班组长、机修员、技术员、安全员等。

③熟悉系统。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全卫生设施。

④收集资料。收集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制度及本系统过去发生的事故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

⑤判别危害因素。按功能或结构将系统划分为子系统或单元,逐个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

⑥列出安全检查分析评价表。针对危险因素和有关规章制度、以往的事故教训以及本单位的检验,确定安全检查表的要点和内容,填入《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参照表1-2)相应内容。

表1-2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

区域/分部分项(工艺过程):

装置/设备/设施:

NO:序号检查项目标准产生偏差的主要后果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可能性(L)严重程度(S)风险度(R)风险等级建议改正/控制措施备注12

分析人员:

分析日期:

2.动态分析:以作业危害分析法(JHA)并按照作业步骤分解逐一对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

1)作业活动的划分

按作业区域/分部分项和作业类别(检维修类、生产操作类)进行划分

2)作业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

划分并确定作业活动,填入《作业活动清单》(参照表2-1)。

表2-1

作业活动清单

NO:序号作业区域作业活动作业类别备注12

②将每项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注:应按实际作业划分,要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时如何进行的,对作业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如果作业流程长、步骤多,可先将该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块为一个大步骤,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③辨识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填入《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参照表2-2)。

表2-2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

作业区域:

作业活动:

NO:序号工作步骤危害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主要后果现有控制措施可能性(L)严重程度(S)风险度(R)风险等级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分析人:

分析日期:

④对危害因素产生的主要后果分析。按照风险点的分类对危害因素产生的主要后果进行分析。

3.风险矩阵法(LS)

本方法的风险度(危险性)是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即:

R=LS

L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S代表事件后果严重性

R代表风险值

本风险矩阵法把风险等级分为4级,分别是:一级(很高)、二级(高)、三级(中)、四级(低)。

风险矩阵法(LS)判断准则:

表3-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等级标准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发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表3-2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财产损失/万元停工企业形象5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死亡50部分装置(2

套)或设备重大国际影响4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丧失劳动能力25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3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101

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地区影响2不符合企业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10

span=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公司及周边范围1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

表3-3

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R风险度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20-251级巨大风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15-162级重大风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9-123级中等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2

年内治理≤

84级可接受、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或无需采用控制措施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或需保存记录

表3-4

风险矩阵表后果等级(S)5低中高很高很高4低低中高很高3低低中中高2低低低低中1低低低低低12345事故可能性(L)

九、风险评价分级

根据风险危险程度,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一、二、三、四等四个风险级别,分为红、橙、黄、蓝四级(红色最高)。

1.一级风险,即重大风险,意指现场的作业条件或作业环境非常危险,现场的危险源多且难以控制,如继续施工,极易引发群死群伤事故,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二级风险,即较大风险,意指现场的施工条件或作业环境处于一种不安全状态,现场的危险源较多且管控难度较大,如继续施工,极易引发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3.三级风险,即一般风险,意指现场的风险基本可控,但依然存在着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诱因,如继续施工,可能会引发人员伤亡事故,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4.四级风险,即低风险,意指现场所存在的风险基本可控,如继续施工,可能会导致人员伤害,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对于现场所存在的低风险,虽不需要增加另外的控制措施,但需要在工作中逐步加以改进。

十、风险分级管控

项目部根据风险分级情况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策划,依次按照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应急措施等五个逻辑顺序对每个风险点制定相应的实施风险管控措施。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可以采用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重大危险源公示、班前教育、应急预案等,公司及项目部根据风险严重程度和危害大小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用上述多项管控措施进行综合管控。

一级风险的管控,由公司制定管控方案,挂牌督办,项目部组织实施;二级风险的管控,由项目部负责组织实施,公司组织监督指导;三级风险的管控,由施工班组负责组织实施,项目部负责监督指导。四级风险的管控,由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实施,施工作业班组长负责监督指导。

1.风险管控原则如下:

四级:轻度(一般)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科室应引起关注,负责4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班组具体落实;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

三级: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公司、科室应引起关注,负责3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科室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二级: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对重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具体由安全科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一级: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

2.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

(1)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

(2)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完善、落实事故应急预案;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等;

(3)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4)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

(5)应急处置措施,将危险降到最低。

3.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1)可行性和可靠性;

(2)先进性和安全性;

(3)经济合理性及经营运行情况;

(4)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4.风险控制措施评审:

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评审:

(1)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

(3)是否产生新的危害因素;

(4)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5)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十一、风险管控执行程序

1.安全科每年定期组织制定风险点辨识及风险评估计划,经分管领导批准后下发执行。公司、部门/项目风险评估小组,对风险点辨识及风险评估计划进行分解落实,直至班组、岗位,作为开展风险点辨识及风险评估工作的依据。

2.依据辨识评价方法对本部门/项目危害因素进行辨识评价后,填写相应的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经本级风险评估小组进行汇总、评审后,逐级上报。

3.公司风险评估小组组织审核、修订后,将审核、修订意见反馈各部门/项目执行。

4.风险培训,各部门/项目应制定风险评估培训计划,组织员工对本部门/项目的风险评估方法、评估过程及评估结果进行培训,并保留培训记录。

5.风险信息更新,各部门/项目要依据辨识评价结果,建立本部门/项目的《风险管控登记台账》(参照表4),台账应结合实际定期更新(每年至少一次)。

表4

风险管控登记台帐

填表部门:NO:

(注:部门或活动危害因素所存在的单位或暂时的某项活动。)

当下列情形发生时,应及时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

(1)新的法律法规发布或者法律法规发生变更;

(2)操作工艺发生变化;

(3)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4)事故事件发生后;

(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十二、文件管理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2017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 下一篇: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