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常见错误总结(精选6篇)
篇1:楼梯常见错误总结
Hadoop常见错误总结 2010-12-30 13:55 错误1:bin/hadoop dfs 不能正常启动,持续提示:
INFO ipc.Client: Retrying connect to server: localhost/127.0.0.1:9000.Already tried 0 time(s).原因:由于 dfs 的部分文件默认保存在tmp文件夹,在系统重启时被删除。解决:修改core-site.xml 的 hadoop.tmp.dir配置文件路径:/home/hadoop/tmp。
错误2:hadoop出现了一些问题。用$ bin/hadoop dfsadmin-report 测试的时候,发现dfs没有加载。显示如下:
Configured Capacity: 0(0 KB)Present Capacity: 0(0 KB)DFS Remaining: 0(0 KB)DFS Used: 0(0 KB)DFS Used%: ?% Under replicated blocks: 0 Blocks with corrupt replicas: 0 Missing blocks: 0 查看日志:
ERROR org.apache.hadoop.hdfs.server.datanode.DataNode: java.io.IOException: Incompatible namespaceIDs in /home/hadoop/data: namenode namespaceID = 2033006627;datanode namespaceID = 1589898341 经分析,是由于namenode namespaceID = 2033006627;和datanode namespaceID = 1589898341 不一致造成原因。
修改了namenode namespaceID = 1589898341 可以使用,但是重启之后,又不可以用了。
最后解决方案:删除hadoop用户下的name文件夹,data文件夹,tmp文件夹,temp文件里的内容,然后重新执行namenode命令。重启电脑之后,正常。
错误3:File /home/hadoop/tmp/mapred/system/jobtracker.info could only be replicated to 0 nodes, instead of 1 出现此错误,一般发生在datanode与namenode还没有进行连接,就开始往hdfs系统上put数据了。稍等待一会,就可以了。
也可以使用:hadoop dfsadmin –report命令查看集群的状态。错误4:
每次启动总有部分datanade不能去全部启动,查看日志文件,显示为: ERROR org.apache.hadoop.hdfs.server.datanode.DataNode: java.net.UnknownHostException: zgchen-ubutun: zgchen-ubutun at java.net.InetAddress.getLocalHost(InetAddress.java:1426)。分析:这是由于datanode 找不到服务host引起的。
解决:通过查找/etc/hostname 找到hostname;比如:ubuntu。然后找到/etc/hosts,添加:127.0.1.1 ubuntu 错误5:
java.lang.OutOfMemoryError: GC overhead limit exceeded 分析:这个是JDK6新添的错误类型。是发生在GC占用大量时间为释放很小空间的时候发生的,是一种保护机制。解决方案是,关闭该功能,可以添加JVM的启动参数来限制使用内存:-XX:-UseGCOverheadLimit 添加位置是:mapred-site.xml 里新增项:mapred.child.java.opts 内容:-XX:-UseGCOverheadLimit java.lang.OutOfMemoryError: Java heap space 出现这种异常,明显是jvm内存不够得原因,要修改所有的datanode的jvm内存大小。
Java-Xms1024m-Xmx4096m 一般jvm的最大内存使用应该为总内存大小的一半,我们使用的8G内存,所以设置为4096m,这一值可能依旧不是最优的值。(其实对于最好设置为真实物理内存大小的0.8)
错误6:Too many fetch-failures Answer: 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是结点间的连通不够全面。1)检查、/etc/hosts 要求本机ip 对应 服务器名
要求要包含所有的服务器ip + 服务器名 2)检查.ssh/authorized_keys 要求包含所有服务器(包括其自身)的public key 错误7:处理速度特别的慢 出现map很快 但是reduce很慢 而且反复出现 reduce=0% Answer: 结合第二点,然后修改可用内存大小。
conf/hadoop-env.sh 中的export HADOOP_HEAPSIZE=4000 错误8:能够启动datanode,但无法访问,也无法结束的错误
在重新格式化一个新的分布式文件时,需要将你NameNode上所配置的dfs.name.dir这一namenode用来存放NameNode 持久存储名字空间及事务日志的本地文件系统路径删除,同时将各DataNode上的dfs.data.dir的路径 DataNode 存放块数据的本地文件系统路径的目录也删除。如本此配置就是在NameNode上删除/home/hadoop/NameData,在DataNode上删除/home/hadoop/DataNode1和/home/hadoop/DataNode2。这是因为Hadoop在格式化一个新的分布式文件系统时,每个存储的名字空间都对应了建立时间的那个版本(可以查看/home/hadoop /NameData/current目录下的VERSION文件,上面记录了版本信息),在重新格式化新的分布式系统文件时,最好先删除NameData 目录。必须删除各DataNode的dfs.data.dir。这样才可以使namedode和datanode记录的信息版本对应。
注意:删除是个很危险的动作,不能确认的情况下不能删除!做好删除的文件等通通备份!
错误9:java.io.IOException: Could not obtain block: blk_***469_1100 file=/user/hive/warehouse/src_20100924_log/src_20100924_log 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是结点断了,没有连接上。或者
mapred.tasktracker.map.tasks.maximum 的设置 超过 cpu cores数目,导致出现获取不到文件。
错误10:Task Id : attempt_201010291615_0001_m_000234_0, Status : FAILED Error: java.io.IOException: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Task Id : attempt_201010291615_0001_m_000240_0, Status : FAILED java.io.IOException: Spill failed 磁盘空间不够,应该分析磁盘空间df-h 检查是否还存在磁盘空间。错误11:Task Id : attempt_201011011336_0007_m_000001_0, Status : FAILED org.apache.hadoop.hbase.client.RegionOfflineException: region offline: lm,1288597709144 网上说,将/hbase删除;重启hbase后,可以正常应用了。但是我找不到/hbase目录,只好自己重新删除掉一些hadoop文件,重新生成文件管理系统。
还有一个可能是,配置错了/hbase/conf/hbase-env.sh的HBASE_CLASSPATH,这个默认是不配置的,所以可以不配置。
错误12:org.apache.hadoop.hbase.TableNotFoundException: org.apache.hadoop.hbase.TableNotFoundException: lm 找不到表,hbase启动了,检查一下是否存在需要的Htable。
篇2:楼梯常见错误总结
1.签章错误。
(1)首先是单位签章错误。《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单位、银行在票据上的签章和单位在结算凭证上的签章,为该单位、银行的盖章加其法定代表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名或盖章。银行在受理票据时,时常出现有的单位加盖“营业用章”、“工程专用章”甚至“发票专用章”的现象。
(2)其次是银行签章错误。《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银行承兑商业汇票、办理商业汇票转贴现、再贴现时的签章,应为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使用的该银行汇票专用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经办人的签名或者签章。然而,有的误盖财务专用章,或者误盖单位公章,甚至业务公章。
(3)办理商业汇票贴现后,到期前贴现行通过寄委托收款函到承兑行收款,本应加盖结算专用章而误盖财务专用章或公章、业务公章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2.被背书人记载错误。
《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已背书转让的票据,背书应当连续。背书连续,是指票据第一次背书转让的背书人是票据上记载的收款人,前次背书转让的被背书人是后一次背书转让的背书人,依次前后衔接,最后一次背书转让的被背书人是票据的最后持票人。背书记载错误有几种情况:
(1)一种是将被背书人名称写成了背书人名称,似乎是背书人自己对自己转让,另一种是被背书人简写过于简单。《办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单位、个人和银行签发票据、填写结算凭证,应按照本办法和《正确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的基本规定》记载,单位和银行的名称应当记载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银行在受理票据时,原则上要求单位填写单位全称,尤其是在商业票据贴现时。而单位却按自身主观臆断,随意填写单位简称或者单位在本地的习惯性简称。这些都造成了票据背书不连续。
(2)背书日期错误。从《办法》第二十九条可以看出,背书日期为任意记载事项,即可以记载,也可以不记载。但是,一些单位在记载背书日期时,出现了不合逻辑的情况。如后手背书人记载的背书日期在前手背书人的背书日期之前,出现明显的逻辑错误,造成背书不连续。
篇3:分式常见错误总结
一、错用分式的基本性质
例1化简.
错解. 就这道题来说 , 考查了最简分式的判断和分式性质的运用. 学生对化简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 可以说是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但是在运用分式的性质的时候却出现了错误. 没有注意到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必须要同时乘以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整式 (零除外) , 这样才能保证分式的值不变. 在上面这个错误解答中, 分子乘以5, 而分母乘以2, 显然是不符合分式的基本性质. 正确的解答应该是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10, 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
在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们对概念或定理的理解, 做到咬文嚼字. 比如说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式的分子和分母乘 (或除以) 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 分式值不变. 其中也包括了分式的概念. 要化简, 就是基于分式的概念, 分式的概念就包括三个方面: (1) 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式, 其中分子为被除式, 分母为除式, 分数线起除号的作用; (2) 分式的分母中必须含有字母, 而分子中可以含有字母, 也可以不含字母, 这是区别整式的重要依据; (3) 在任何情况下, 分式的分母的值都不可以为0, 否则分式无意义. 只有让学生们正确并深入理解了概念, 才能在解题时运用自如.
二、混淆乘除运算法则
像上面这样的错误还是很常见的, 其实这类型的题目本身就是故意设陷阱, 出题者抓住了学生的思考心理, 让学生踩到陷阱, 出现错误. 因为这道题目中的后半部分可以直接约分, 整个计算会简单很多. 学生一看到这里就会比较兴奋, 开心之余就会忘记要按照运算法则来进行运算.
要帮助学生们纠正这样的错误, 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要注意提防这类“有陷阱”的题目. 教师可以收集一些相类似的题目, 让学生们多做练习, 经过适量的练习之后, 学生才会在头脑中对这类题目产生深刻的印象, 再遇到这类题目才能更加细心, 谨防掉入出题者设计好的圈套.
三、去分母时漏乘公分母
例3解分式方程.
错解原方程变形, 得, 方程两边同时乘以x - 2, 去掉分母, 得1 + 3 = x - 1, 解得x = 5.把x = 5代入x - 2中, 5 - 2≠0, 所以x = 5是原方程的解.
这也是一种很常见的错误, 学生在去分母的时候, 常常会漏乘, 导致出错, 必须是要每一项都同时乘以公分母, 才能保证等式成立. 在上题中, 明显是常数3没有乘 (x - 2) .正解应该是在上面的变形之后, 两边同时乘以 (x - 2) , 得1 + 3 (x 2) = x - 1, 解得x = 2, 把x = 2代入到 (x - 2) 中, 2 - 2 = 0, 所以x =2是原方程的增根 , 原方程无解.
像这样的错误, 教师除了要多加提醒, 让学生记住解方程的步骤, 还可以通过验算的方式来防止错误. 上题中的检验仅能检验所求的解是否为增根, 而不能检验出是否是方程的解. 因此, 常出错的学生可以在解完方程后把结果代入到原方程中快速检验.
四、忽视分母不能为零
例4如果分式的值为零, 那么x的取值是多少?
错解令|x| - 1 = 0, 解得x = ±1.
这种错误情况显然是学生的意识不够强, 防得了一道防不了第二道. 在对x求值的时候, 并没有令分母等于零, 说明学生对分母不能为零还是有一定的防范意识的. 但是在解得x = ±1的时候 , 却没有想到要把这两个值代入到分母中 , 看分式是否有意义, 这点是最容易疏漏的. 因此, 符合题意的x的值应该是可以令分子等于零, 而分母不等于零. 在教学中, 教师更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比如一看到分母就要条件反射出分母不能为零. 这种意识需要一定的积累,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训练来强化学生的这种意识. 总的来说, 分式既是七年级的一个重点, 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教师务必要帮学生打好这个基础, 让学生在将来的学习中可以学得更加轻松. 教师更是要善于分析学生的易错点, 针对易错点进行纠正和强化, 并调整和反思自己的教学, 帮助学生扫清障碍, 提高学习效果.
摘要:分式是初中数学, 特别是七年级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由于这部分内容涉及的相关知识、概念和公式较多, 并且形式上相对复杂, 思维的严密性要求较高,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比较容易出错.善于总结就是减少错误的一种有效方法.
篇4:化肥施用常见错误
1. 碳酸氢铵地表浅施和随水撒施 碳酸氢铵地表浅施不仅肥料利用率低,而且在气温高时氨气会大量逸出而熏伤作物茎叶;随水撒施,很容易使肥料黏附在作物茎叶上,造成茎叶不同程度的灼伤,尤其是清晨撒施更为严重:因此,碳酸氢铵做追肥使用应开沟深施并严密覆土。
2. 尿素地表浇施和施后马上浇水 尿素是酰胺态氮肥,含氮较高,施入土壤后除少量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外,大部分须经土壤中脲酶的作用,转化成铵态氮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尿素地表浇施,在其转化过程中会引起氨的挥发损失,若追肥量大,挥发出的氨气还会熏伤作物茎叶;追施后如立即浇水,易使土壤中以分子态溶于土壤溶液里的尿素随水流失:所以,尿素做追肥应开沟条施或穴施,施肥深度为7~10厘米,然后覆土盖严,并要注意追施均匀,追施后夏季2~3天,春秋季6~8天再浇水。
3. 磷酸二铵随水撒施 这样做,不仅其中的氮素易挥发损失,而且其中的磷素只能停留在地表,根本不能随水流至根系密集处。因此,磷酸二铵提倡做基肥施用,如做追肥,则应早施,开沟深度为10厘米左右,并覆土。
4. 施用含氯化肥不科学 在排水不良和干旱的土地长期施用含氯化肥,由于氯离子不能随水淋失,从而在土壤中富集,提高了土壤溶液浓度,致使土壤板结,对作物生长极为不利,所以,无灌溉条件的旱地、排水不良的盐碱地和高温干旱季节以及缺水少雨地区最好不用或少用含氯化肥。另外,在种植烟草、茶叶、柑橘、葡萄、西瓜、马铃薯等忌氯作物时,一般不施含氯化肥或严格控制其施用量。在此前提下,含氯化肥可做基肥或追肥,但不宜做种肥。
5. 在同一块地上连年大量施用磷肥 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施用后溶解慢,肥效迟缓,当季作物往往只能利用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后效则可持续多年,而且大量施用磷肥时,土壤中的铁、锰、锌等易与磷酸根作用形成各种磷酸盐沉淀,失去其有效性。因此,如每年在同一块地上大量施用磷肥,不仅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易使作物造成缺素症而影响产量。
6. 过磷酸钙直接拌种 过磷酸钙中含有3.5%~5%的游离酸,腐蚀性很强,用它拌种,尤其是拌后长时间放置,很容易对种子造成腐蚀,降低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正确施用方法是:做追肥应开沟深施,做种肥时应施在种子的下方或旁侧5~6厘米远处,用土将肥料与种子隔开。
7. 撒施或面施磷肥 磷素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若将磷肥撒施或面施,就使磷素停留于地表面,不能到达土壤深层,作物根系无法吸收,从而大大降低磷肥的肥效。因此,磷肥一般做基肥施用,并较集中地施于播种沟或窝内,最好与有机渣肥混合堆沤一段时间后再施用。
8. 钙镁磷肥做追肥 钙镁磷肥在水中不易溶解,肥效缓慢,做追肥特别是在农作物生长的中期以后追施,其利用率较低,效果也差,所以,一般宜做基肥与有机肥混施,做拌种肥效果也好。若用钙镁磷肥做追肥,应与有机肥料混合堆沤一段时间。
9. 锌肥与磷肥混合施用 由于锌、磷之间存在严重的拮抗作用,如将硫酸锌与过磷酸钙混合施用,在很大程度上可抑制硫酸锌的肥效,使其有效性下降。正确施用方法是:锌肥与磷肥应分开施,磷肥做基肥、锌肥做苗肥,或锌肥做基肥、磷肥做苗肥,这样能提高磷、锌肥的肥效。
10. 用凉水溶解硼砂喷施 由于硼砂溶解在凉水中以后,很快会出现“再结晶”,致使硼砂溶液析出,失去肥效。正确施用方法是:先将硼肥放入热水瓶中,加入开水溶解,盖紧瓶塞,带至田间,再对凉水至所需的浓度,效果会大大提高。
11. 大棚或温室内施用氨水和碳酸氢铵 因为氨水和碳酸氢铵在高温和封闭的状态下,十分容易挥发而熏伤植株,影响植株正常生长,所以这两种肥料不宜在温室或大棚施用。
12. 一次过多施用高浓度肥料 不论是何种肥料,若1次施用量过大,就会使作物根系出现“倒吸”现象,致使其根部受到伤害。
13. 将过量氮素化肥施于豆科类作物 豆科类作物根部均附生根瘤菌,若氮肥施用量过多,就会直接影响根瘤菌的固氮能力。
14. 将微肥作为当家肥料施用 锌、钼、硼等微肥对作物缺素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不能将它们作为当家肥料取代大量元素肥料大量施用,否则,势必造成作物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阻。
15. 长期施用硫酸铵 硫酸铵属生理酸性化肥,若在地里长期施用,会增加土壤酸性,破坏土壤团粒结构,使土壤板结而降低理化性能,不利于培肥地力。
篇5:VFP上机操作常见错误总结
1、不能识别的命令谓词
产生原因:(1)关键词拼写错误
(2)命令动词与短语、短语中各单词之间没有用空格隔开
(3)命令动词、短语中的英文单词、运算符号和标点符号等在全角状态下输入
(4)在一行内输入多条命令
(5)将一条命令多行输入时中途换行没有分号“;”
2、找不到变量
产生原因:(1)命令动词与短语、短语中各单词之间没有用空格隔开
(2)命令动词、短语中的英文单词在全角状态下输入
3、语法错误/命令中缺少必要的字句
产生原因:(1)语句的结构不完整
(2)运算符和标点符号是在全角状态下输入或为中文符号
4、嵌套错误
产生原因:(1)关键词缺少配对,如有if却没有end if,有for却没有end for
(2)配对关键词的个数不相等
5、操作符/操作数类型不匹配
产生原因:运算符两边的变量或数据类型不一致
6、缺少函数参数的值、类型或数目无效
产生原因:函数参数的个数不对或传递的参数类型不对
7、某某文件不存在
产生原因:(1)没有设置默认路径
(2)要打开的表文件或菜单文件没有存放在默认目录下
(3)调用没有定义的函数或过程
二、创建表文件时常见错误分析
1、没有设置默认路径
不少考生在事先没有用SET DEFAULT TO命令设置好当前盘当前目录的情况下进行考试 ,结果所创建的文件未能按要求存入指定盘指定目录中,由此常常导致上机操作考试失败。
2、创建表文件时忽略了小数点和消失位数也包含在字段宽度之内的事实。导致输入数据时产生溢出。
3、在Visual FoxPro 中,A~Z单个英文字母已被专门用作工作区的别名,用户不能在用他们作为表文件名。错误提示:“别名已被使用”。
三、记录操作时常见错误分析
1、记录的显示
单纯显示表记录的命令主要有LIST和DISPLAY两个。
LIST连续(集中)显示表记录,当命令中的“ <记录范围 >”和“ <条件 >”均缺省时 ,LIST显示所有记录。
DISPLAY分屏显示表记录,当命令中的“ <记录范围 >”和“ <条件 >”均缺省时,DISPLAY只显示当前记录,另外要使DISPLAY命令也能显示所有记录 ,应指定显示记录范围ALL。
2、记录的定位
记录的定位主要有绝对定位(GO/GOTO)、相对定位(SKIP)和条件定位(LOCATE)三种。如果不能正确理解相对定位命令SKIP的真正含义 ,就容易与绝对定位命令GO/GOTO相混淆。
3、记录的修改
记录的修改有编辑修改(EDIT)、条件修改(CHANGE)、窗口浏览修改(BROWSE)、自动替换修改(REPLACE)等多种修改方式。
使用EDIT和BROWSE对记录进行修改时 ,修改完毕应按^W或单击记录编辑窗口右上角的“X”号退出 ,而不能简单地按
REPLACE是一个可以使成批有规律的数据获得自动替换修改的命令 ,其格式为 :
REPLACE [<记录范围 >][<替换清单 >][FOR <条件 >]
其中替换清单的格式如下 :
<字段名1> WITH <替换内容1>[,<字段名2> WITH <替换内容2>…… ]
学生使用REPLACE命令时经常出错的地方主要有二:
一是当要求对所有记录指定字段进行自动替换修改时 ,未能指定记录范围ALL ,结果系统只对当前记录进行自动替换修改;
二是输入 <替换内容 >的数据类型与对应字段的数据类型不一致。
例如下面列出的两条命令:
REPLACE 工资 WITH 工资+30
REPLACE 出生日期 WITH “05/15/50”
第一条命令本身并没有错 ,但它只对当前记录的工资字段进行自动替换修改 ,而未能达到对所有记录的工资进行自动修改的目的;
第二条命令中输入的替换内容“64/10/20”的数据类型与日期型字段“出生日期”的数据类型不一致 ,结果系统显示出错误信息 :“数据类型不匹配”。上面两条命令可改成如下正确的形式 :
REPLACE ALL 工资 WITH 工资+30
篇6:申论写作错误常见类型总结及分析
认为申论写作时完全抄材料。2.认为申论写作与高中作文一样需要极强的散发性。
3.认为申论写作时前几道客观题的综合。
4.认为没有积累就无处下手。其实,只要我们严格把握题干意图,结合材料,进行思考,一定能写好的申论文章。小编在此对错误常见类型进行总结与分析。
第一,缺乏形式要件
申论文章格式没有公文写作严格,但也不能任意发挥。申论文章应该是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为支撑。用全部文章内容去说明一个论点,为了内容齐全,将总论点剥离为若干个分论点,分别阐述即可。
第二,内容干瘪枯燥
考生对于该写什么一无所知,提起笔就只能写大白话,抄材料,导致内容干瘪枯燥无味,没有思想,甚至写到一半,无话可说。其原因主要有三点:1.提笔前缺少思考;2.个人积累过少;3.缺少申论思维。所以只要针对以上原因进行解决,就能补充好内容。
第三,逻辑性差
考生不易发现这部分问题,自己特有的语言习惯决定了写作上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以及例证与论点毫无关联的情况。所以需要及时调整写作方式。
第四,其他错误
首先是错别字,错别字在文章写作中虽然扣分不多,但直接影响阅卷人的印象,从而拉低文章档次,因此广大考生在练习时就注重细节,不要出现错别字连篇的现象。
其次是词语搭配。很多考生是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注重词语搭配,如“提高...的水平”就不能写成“增强...的水平”。建议考生练习中写完一篇文章后先读一下,自己挑挑错误,先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