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年度运行方式(精选6篇)
篇1:电网年度运行方式
2012年阜新电网新增66千伏及以上变电规模合计
1、变电站总规模:
变电站5座其中220千伏变电站2座,66千伏变电站3座。
2、变压器总容量:
650兆伏安,其中220千伏变压器容量540兆伏安,66千伏变压 器容量110兆伏安。
3、2012已投运变电站:
2012年7月投运阿金220千伏变电站,变压器1台型号
ssz11-180000/220容量180兆伏安。
2012年4月投运66千伏八家子变电站,变压器2台型号ssz11-10000/66容量20兆伏安。
2012年9月投运玉龙66千伏变电站,变压器2台型号ssz11-40000/66容量80兆伏安。
4、即将投运的变电站
煤制气220千伏变电站,变压器2台型号ssz11-180000/220容量360兆伏安。
太平66千伏变电站,变压器1台(本期1台远期2台)型号ssz11-10000/66本期容量10兆伏安。
篇2:电网年度运行方式
摘要:本文在对配电网运行和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电网运行方式优化及其意义,并分析了电网运行优化的主要对策和技术措施。
关键词:电网;运行;优化;自动化;对策
0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用电需求,电网已成为工业化、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联系发电和用电、输送和分配电能的中间环节,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电力系统与用户联系、向用户供应电能和分配电的重要功能。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对配电网运行相关方面的研究重视程度不够,我国的电网虽然在不断地进行优化、升级和新的建设,但就目前而言,电网中的大量配电设备都比较落后和陈旧,在工作时其性能无法良好地满足电网运行的要求,造成运行效率低下、事故频发。随着配电网容量的增大,新技术的应用和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改造进程的加快,配电网运行与管理的工作量及难度显著增加,这对配电网运行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配电自动化是当今配电管理技术革命的一项迫切需求,它的发展和完善可为电力系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如何优化配电网运行方式,实现配电网络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我们电力系统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实施电网运行综合优化管理,充分发挥电网中现有输、变、配电设备供电能力,健全电网运行综合优化方案,加强电网运行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改善电网运行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配电网的运行及其特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用电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生产和生活中电力资源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能源,成为了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伴随我国电网的不断的建设和升级改造,配电的线路不断增加,相关配电的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作为电力生产重要环节之一的配电网,其设备运行及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所得利润和经济效益。配电网的运行指组成配电网系统的所有环节都处于执行其功能的状态。系统运行分为正常运行状态、检修状态和故障运行状态。配电网运行包括了所有这些状态及其相互间的转移。虽然配电系统与输电系统紧密相连,但它在许多方面有别于输电系统,具有许多自身的特点。比如配电系统结构按闭环设计但辐射状运行,网络线路参数 R/X 比值较大;除了配电系统数据庞大,设备分散,除供方设备外还接有大量的用电供需方,系统的装置沿馈线长度分布较广;配电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对配电网运行管理的经济性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电网的配电网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建设资金短缺,技术落后、设备性能不够,事故频繁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建设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持续深入改革,配电网建设得到重视并且不断加强,这过程中配电网运行管理的不断加强,以及全国电力系统配电网调控管理人员的长期努力研究和不懈探索,我国配电网络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保障。
2电网运行方式优化及其意义
2.1电网运行方式优化的概念
任何一个配电网,理论上都存在一个最优的运行方式,在这个最优运行方式下,各负荷点的运行电压、网络损耗和负荷平衡的协调优于其它可能方案。主要是在确保电网安全运行.保证供电质里和满足用户用电需求的基础上,选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自身损耗较小的运行方式,从而减少电网在输变配电过程中的损耗,提高其运行效率,使电网运行中的线损降低到合理的水平。
2.2电网运行方式优化的意义
由于外界各种干扰及电力负荷的随机变化都会影响到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及其可靠性,所以配电网不同运行状态的转移需要通过不同的操控手段来实现,然而,电力建设滞后于用电负荷的增长,加上电网系统的还存在很多的老化设备,以及电网结构的限制,给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带来了隐患,电网内许多合环点的控制条件在正常运行中也很难满足。配电网运行方式优化可以提高配电网络的供电能力和可靠性,降低配电网络损耗。除此之外,科学的配电网运行方式优化是配电自动化规划和实施的基础,也是提高系统投资效益的最有效途径。配电网运行方式优化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是配电自动化水平的综合体现。电网运行优化的主要对策和技术措施
3.1 提高配电网自动化管理水平
在输电系统中,输电系统的自动化由一整套基本完备的自动控制系统、继电保护系统和通信系统构成,保证了输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是目前,相对于输电系统,配电系统则是薄弱的,其自动化管理和控制的程度远远低于输电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是利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配电网的地理图形、离线数据和在线数据、网络结构等信息进行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从而有效地实现供电和配电管理的现代化,通过采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提高设备的故障判断能力,实现自动隔离故障、快速恢复非故障线路。配电网络自动化是一项配电网运行管理与自动化、通信等新技术相结合的工作。配电线路本身具有点多、面广、涉及人员多、线路结构不稳定的特点,加上计算机、信息技术具有更新换代的特点,因此配网自动化系统设备运行维护工作的开展将成为配网自动化系统运用的关键。设计出先进、通用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这对电力市场的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3.2 合理进行电网的无功优化配置
无功是影响电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电压是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保证电压质量,即保证端电压的偏移和波动都在规定的范围内,是电网运行的主要任务之一。合理进行无功补偿能够提高电网的功率因素,在电网中无功功率大约有一半消耗在输、变、配电设备上,一半消耗在用户,当电网中某一点增加无功补偿容量后,那么从该点到电源点所有串线的线路及变压器中的无功潮流都将会减少,从而使得该点之前的串接元件中的电能损耗减少。无功补偿按补偿方式可分为集中补偿和分散补偿。在进行无功补偿配置时,一方面需要考虑补偿方式以及补偿安装的地点,另一方面需要考虑补偿容量的配置。集中补偿是指在变电站低压侧,安装无功补偿装置(电容器);分散补偿是指大电力用户的变压器低压侧安装电力电容器,其补偿原理与变电站的无功补偿大致相同。无功补偿方案的确定应该注意配电网无功补偿的设备以安装维护方便、成本低、补偿效益好的电容器为主,此外,供电企业的无功补偿要和用户的无功补偿相结合。
3.3智能电网下的电网自愈控制技术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开展了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其核心内涵是实现电网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互动化。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加快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当前形势下,电网规模及电网装机容量越来越庞大,系统元件相互之间具备越来越紧密的电气联系,同时,我国智能电网的主干骨架以特高压电网为主,逐步构建的自主创新智能电网中充分融合了先进的通信和信息控制技术,具备鲜明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特征。
我国配电网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以及自愈和优化运行能力远低于输电网,配电网急需解决配电网运行优化和自愈控制问题以及大量分布式发电的并网运行对配电网的影响问题。自愈是智能配电网的重要特征和建成的重要标志。配电网自愈是指配电网的自我预防、自我恢复的能力。加上微网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时产生的主要问题,使得分布式发电技术在中低压层面上高效、灵活的应用,而且同时它具备一定的能量管理功能,可以尽量维持功率的局部平衡与优化,有利于降低系统运行人员的调度难度。对于有大量的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和储能装置组成的微网系统,基于智能微网和负荷需求侧管理的电网自愈控制方法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充分发挥微网在电网故障或受到扰动时对系统的支持作用及电网在正常运行时的持续优化作用。结束语
配电网自动化是配电系统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电网运行方式的优化旨在提升整个配电网络当前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供电质量、供电稳定性以及服务质量。,运行方式的优化将大大促进配电网的经济运行与安全运行,具有较大的理论研究和实用价值。运行方式的优化将大大促进配电网的经济运行与安全运行,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十分巨大。
参考文献:
篇3:电网年度运行方式
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应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进行大量的分析计算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
国内电网调度部门应用的离线分析软件有PSASP程序、BPA程序、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量化分析与优化决策软件(FASTEST)等,在辅助运行人员进行电网运行方式安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软件在设计和开发的理念方面并没有针对电网运行方式安排的需求进行特别的考虑。当前专门针对电网运行方式编排的软件较少。文献[1]将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电网运行方式编制软件的设计方法,应用于“地区电网运行方式编排决策支持系统”的软件开发中。运行方式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大多为工作人员的一些简单数据备份,数据共享困难[2]。文献[3]针对目前国内电网运行方式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和科学化水平不高,提出了电网运行方式的精细化管理方法。
年运行方式编制是电网运行管理部门每年都要开展的常态工作,年度运行方式报告是电网调度运行、电网建设和电网生产管理的原则性技术文件。基于通常的分析软件,方式计算工作不堪重负,难以深入分析电网的安全稳定特性,成为妨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改善年度运行方式编制工作的技术装备,规范年度运行方式报告编制工作,提高年度运行方式报告编写和年度运行方式分析计算的自动化程度,正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大电网在线安全稳定综合协调防御在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4,5],实现了安全稳定分析计算自动化,基于分布式并行计算解决了分析计算工作量巨大的问题。
本文以《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年度运行方式编制规范》等规程和导则的要求为原则,设计和开发了电网年度运行方式自动优化计算与报告生成系统,介绍了该系统在河南电网的实现情况。
1 电网年度方式编制工作的特点
电网年度运行方式编制及报告编写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1)需要的信息量大且非常庞杂。在计划和生产方面,用电需求、发电能力、设备状况和基建进展等方面的信息缺一不可;在电网分析计算方面,一次系统的模型和参数、调节控制系统的模型和参数、继电保护定值及安全稳定控制策略等二次系统的模型和参数、预想故障集和安全稳定考核标准,都是必需的。
2)必须以大量分析计算工作为技术支撑。需要从海量可能的运行方案中筛选出满足各种约束的可行方案,继而形成多目标的优化方案,才能使运行规划具有可操作性。
3)有明确的规范化要求。《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计算规定》和国调关于运行方式计算管理规定等技术规范和导则,对编写年度运行方式报告的内容、范围和深度都有明确要求。
4)工作流程具有重复性。年度方式分析计算工作的重复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相同的流程反复进行,只是输入条件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每年涉及的范围和基本要求也相同,只是根据电网发展情况的变化在侧重点方面有所区别;国内同类电网进行年度运行方式分析计算与年度方式报告编制的内容范围和工作流程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因电网特点的差异而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不同。年度运行方式报告和专题分析计算报告的篇章结构都已基本固定。
5)涉及面广。需要众多电网运行分析专业人员密切配合。
2 设计和开发目标
1)建立年度方式分析计算和报告编制的平台,为年度方式计算提供必要的计算数据和对分析计算结果进行规范化管理,而有效融合和管理与年度方式规划相关的发电和用电、电力和电量交换计划、电网设备、系统基建和电网生产运行等方面的信息。
2)根据年度方式计算的要求,进行数据整合,自动生成计算数据,自动组织计算和实施计算任务,分析汇总并输出计算结果。
3)根据年度方式报告的要求,构建报告框架,输出报表,为年度方式计算提供自动化程度高和使用便捷的分析工具,提供年度报告编写的辅助工具;为进行安全稳定、短路电流、无功电压等专题分析计算和编写专题报告提供平台。
3 系统结构
系统由计算层、应用层和用户层组成。计算层以分布式并行计算平台为依托,完成应用层提交的计算任务。应用层是衔接用户层、数据库和计算层的桥梁。一方面,根据用户层提交的计算需求,从数据库中获取数据并将其整合成计算数据,组织计算任务;另一方面,根据计算层可利用计算资源的情况,将计算任务分解并分配到计算节点,收集、整理和分析计算结果并将其存入数据库。用户层直接面向使用者,提供友好的人机界面,为进行方式优化计算和编制报告提供媒介。
按完成的任务划分,系统由数据库服务器、计算子系统和客户子系统组成。数据库服务器存储和管理数据,根据客户子系统的计算任务请求,进行计算数据整合,将计算任务和计算数据发送到计算子系统,接受其返回的计算结果;计算子系统根据客户子系统的要求,组织和实施分析计算,将计算结果回送到数据库服务器;客户子系统是使用和维护的平台,将需要完成的计算任务发送给数据服务器,并取回计算结果,报告辅助编写也是通过客户子系统与数据库服务器建立联系来完成。
硬件配置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数据库服务器采用一主一备的机制;计算子系统采用分布式并行计算系统,由1个管理节点和多个计算节点组成。客户子系统由多个客户端组成,支持多个用户同时工作。
系统软件由以下3个部分组成:①平台和数据库;②数据接口子系统、数据转换工具、人机界面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③FASTEST分析计算子系统和报告编写管理子系统。
4 系统功能
系统功能分为年度运行方式数据管理、客户端管理和应用、分析计算、报告自动生成4类。
4.1 年度运行方式数据管理
1)基础数据:
电网基本厂站和元件数据,安控配置,元件的公共参数。
2)运行方式数据:
断路器、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电容器、电抗器和负荷等一次设备运行数据,线路保护、发电机保护、安控装置和低频低压减负荷装置等二次设备运行数据。
3)安全稳定考核相关数据:
预想故障集,安全稳定监视范围,安全稳定考核标准。
4)分析计算结果和统计数据:
综合优化分析计算结果,方式报告中的汇总统计信息。
4.2 客户端管理和应用
1)用户管理:
分组,数据维护和分析计算功能、报告编写和管理的权限。
2)Case 项目管理:
存储,管理。
3)客户端应用功能:
用户登录,数据下装/上传,方式选择/编辑,分析计算任务制定,报表系统,数据维护,数据接口。
4.3 分析计算
分析计算功能涵盖年度运行方式分析计算的各个方面,包括:
1)潮流计算分析。
2)暂态安全稳定量化分析。
3)静态电压安全稳定分析。
4)断面极限功率计算:根据电网运行工况、模型和参数、预想故障场景,自动进行同时满足暂态安全稳定性和静态安全性等方面要求的断面输电极限计算。
5)小干扰稳定性分析。
6)方式调整辅助决策分析:对于不安全的运行方式,自动进行运行方式调整策略分析计算,输出满足安全稳定要求的运行方式调整方案,为运行人员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7)安控策略分析计算:对于第2级安全稳定标准的预想故障集,根据确定的候选安全稳定控制措施和控制代价,计算安全稳定性满足要求、控制代价小的策略。
8)短路电流分析计算。
9)无功电压统计和分析。
4.4 报告自动生成
根据有关规程和导则要求,制定规范化的报表和报告模版。分析计算工作结束时,自动从数据库中获取计算结果并与其他信息整合、归纳和分析,输出到报表中对应位置。
报告种类包括:年度运行方式报告、安全稳定分析计算报告、短路电流分析计算报告和无功电压分析计算报告。
5 关键技术
5.1 建立年度运行方式数据库
根据电网年度运行方式分析计算和编制方式报告的需要,设计合理的数据库结构,提供可靠的基础信息支撑。数据库不仅仅起存储数据的作用;基础信息的输入、分析计算数据的整合、计算结果的汇总、信息的显示、报表和报告的辅助编写等,都是以数据库为中心实现信息流的高效运转。数据库应满足以下要求:
1)内容齐全,至少要包括年度运行方式计算和报告编制需要的所有输入、输出数据,包含安全稳定计算、短路电流计算和无功电压计算3部分需要的输入数据以及输出的分析计算结果数据。
2)具有支持多用户和不同用户等级的设计,按用户等级分配功能和访问权限。
3)包括基础库、方式库和历史库。
4)具有数据检查、统计、排序等便于查看和纠错的基本功能。
5)数据输入方式应支持人工录入和其他常用分析计算软件的数据转换。
5.2 分析计算任务的自动组织和实施
根据年度方式计算的要求,进行数据整合,自动生成综合优化计算的输入数据,以《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及相关规程、标准为指导,按流程自动组织计算和实施计算任务,提高分析计算工作的自动化程度。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为分析计算任务的自动组织和实施创造了条件。
分析计算任务对输入数据的内容和格式有严格的要求。由此,既对数据预处理和数据整合等分析计算的准备工作提出了约束,也为自动完成这些工作提供了明确的规范。
不同分析计算任务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联,存在先后顺序和传承关系。例如:安全稳定评估、短路电流计算和无功电压分析都以潮流计算为基础;如果安全稳定评估发现存在安全稳定问题时,需要进行方式调整的辅助决策分析计算,否则,需要进行输电极限计算。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定义了3级安全稳定标准及相应的预想故障集,也就确定了安全稳定评估、运行方式调整辅助决策分析计算和安全稳定控制策略计算等不同分析计算任务相应的预想故障集范围,在组织和实施分析计算任务时不能遗漏。
5.3 报告内容自动生成
年度运行方式报告和分析计算专题报告在结构框架、章节内容安排、报表的统计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形成了范例,为实现报告自动生成和辅助编写提供了条件。
分析总结各类报告的特点和要求,构建报告框架,形成报表和报告模版,妥善编排章节内容,设计报表表达的内容和形式。将报告和报表包含的信息与数据库建立关联,实现相互之间的联动,自动完成信息的统计和汇总。对报告中各部分内容进行一致性检查。
5.4 多用户集群并行计算平台
多用户集群计算平台实现协调计算资源在多个用户之间的优化分配,根据登录用户数量、机群节点的运行状态、计算任务等信息,对计算资源进行优化分配,以充分利用系统资源,从而提高分析计算工作效率。具有以下特点:
1)支持多个用户同时使用。
2)高可靠性:服务器和计算节点均能自动感知故障并排除。
3)易于扩展:任意计算节点可以随时加入或退出计算机群。
为了协调多用户的数据存储和管理,采用如下主空间和子空间管理机制:
1)主空间由管理员进行维护,进行数据管理,授权登录用户占用子空间进行研究分析,主空间不承担计算任务。
2)子空间有多个,允许多个用户同时登录使用系统,承担所有计算功能、结果浏览、报表的生成。
3)历史数据空间用于保存用户计算的相关历史数据和历史图形,便于后续性的研究和分析。
4)子空间可以从主空间和历史空间导入数据。
6 在河南电网的实现情况
根据上述设计方案,在河南电网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实现了电网年度运行方式自动优化计算与报告生成。该系统由2台互为备用的数据库服务器、10台计算集群服务器和5台客户端组成。用于年度运行方式计算,生成了年度运行方式报告、安全稳定分析计算报告、短路电流分析计算报告和无功电压分析报告,使用效果良好,提高了工作效率。
摘要:年运行方式编制是电网运行管理部门每年都要开展的常态工作。文中设计开发的电网年度运行方式自动优化计算与报告生成系统,建立了灵活、易维护的管理数据库,实现了统一的运行方式数据平台;基于网络的多用户、分布式并行计算平台,实现了计算资源的动态优化分配,解决了年度方式海量计算任务;实现了自动计算和报告辅助编写功能,能够按年度方式计算流程,自动计算并输出年度运行方式报告内容。介绍了系统的结构、功能、关键技术。该系统进一步规范了电网年度方式编制和分析计算工作。
关键词:电网年度运行方式,自动优化计算,报告自动生成,多用户分布式并行计算
参考文献
[1]张惠山,宋玮,薛涛.电网运行方式编排的人工智能实现方法.中国电力,2006,39(7):61-64.ZHANG Huishan,SONG Wei,XUE Tao.I mplementingoperation mode of electric power grids based on artifical intelligence.Electric Power,2006,39(7):61-64.
[2]陈金富,陈海焱,段献忠,等.广西电网运行方式在线自动校核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14):82-84,88.CHENJinfu,CHEN Haiyan,DUAN Xianzhong,et al.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Guangxi on-line automatic analysis of power systemoperation mode.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4,28(14):82-84,88.
[3]孙欣,夏清.基于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电网运行方式.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2(21):14-17,31.SUN Xin,XI A Qing.Power grid operation mode based on elaborating management.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8,32(21):14-17,31.
[4]李碧君,许剑冰,徐泰山,等.大电网安全稳定综合协调防御的工程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2(6):25-30.LI Bijun,XU Jianbing,XU Taishan,et al.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and coordinated defense technology of large power system security and stability.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8,32(6):25-30.
篇4:综述电网运行方式综合管理
【关键词】运行方式;无功电压
1.引言
电网电压偏高的现象一直在四川茂县牧区存在,电压合格率落后于其他地方。该地区电网(其中牧区电网)受结构比较薄弱,单线单变串联供电多,而且长线路、轻负荷等的影响,电压偏高的现象非常明显,尤其是在红房子电站机组停运后,牧区各地方单独一个电网运行时。下面我们来分析电压偏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2.电网存在的无功功率
2.1 无功功率在变压器上的损耗
我们可以画出变压器的等效电路图如图1-1所示:
在它的无功功率损耗中(励磁支路损耗和绕组漏抗中的损耗),即:
(1-1)
空载电流乘以的百分值基本生等于励磁支路损耗的百分值,约为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如果当变压器满载时,短路电压的百分值基本上等于绕组漏抗中损耗的百分值,大约为百分之十[1]。那么在哪种情况下可以忽略不计呢?对一台变压器或一级变压的网络而言,满载时变压器的无功功率损耗约为它额定容量的百分之几;若对多级电压网来说,变压器的无功损耗就非常可观了(如果以一个五级的变压网络为例的话,设电厂中升的电压,网络中的、、降压给客户,计算结果如表1-1所示。由此可见,系统中变压器的无功功率损耗的比例占地相当大,与有功功率损耗进行比较的话,它要大得多。
2.2 输电线路中的无功功率损耗
输电线路∏型的等效电路图如图1-2,电抗中(串联线路)的无功功率损耗与所通过的电流平方成正比 如式1-2:
(1-2)
线路电容的充电功率与此电容的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如式1-3:
(1-3)
无功功率在线路中的总损耗为:
(1-4)
一般电压小于等于的架空线路的充电功率很小,基本上都是消耗无功功率的。线路的电压大于等于时,此时传输功率比较大,电抗中无功功率地消耗将大于电纳中生成的无功功率,此时该线路为无功负载,当线路传输的功率比较小时,电纳中生成的无功功率除了与电抗中的损耗抵消一部分后仍有多余,这时的线路就成为了无功电源。
3.四川牧区电网概况
四川茂县牧区的电网主要由马塘、三家寨、龙日坝、安曲、阿坝变电所,红叶、米亚罗水力发电电站,若干个小型水力发电站组成。主要向阿坝等地供电,由于是牧区,工业用电几乎没有。主要是牧民的平常生活所需的电能使用,用电的负荷并不高。牧区的特点是地广人稀,造成了输电线路较长,电网网络接线和网内线路长路详见图2-1。电抗器也没有在电网内普遍安装。
牧区电网的供电主要是来源于红房子电站,由于红房子电站装机容量比较大(3×30MW),且机组的进相能力非常好,所以牧区电网内电压偏高,使电网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几率比较大。
4.对牧区电网电压偏高的分析
(1)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电网中的无功功率并给出了计算式和等效电路图。输电线路的电纳B可以表示为:
(3-1)
由式3-1知电纳随着输电线路长度变长而变大。
电纳越大(线路越长),线路的输送功率小于线路的自然功率,线路就会把无功到送给电源,引起电压大于正常的范围[2]。在电网中,网架结构薄弱是造成电压偏高的基本原因。
(2)三家寨下面的小水电站跟电网一起运行期间,由于地方的小水电机组没有进相的能力,所以对无功的调节很不利。只能依靠有进相的大水电机组来调节,调节手段不够多,效果不明显而且没有连续性。
(3)四川牧区电网负荷带有冷负荷的性质,夏季和冬季的负荷差很大。夏季,受四川的气候影响,取暖负荷基本上为零,雨水充足导致小水电站发电量增加,一般电网末端负荷在2000~4000kW左右,深夜的时候还向发电系统倒送电;冬季天气变冷,取暖负荷明显上升,河水都结冰了,小水电站不能发电,全靠大电站来支撑,负荷在20~35MW左右。负荷比夏天大的多。
(4)由于农村电网的改造资金很少,电网建成运行后没有资金去改善(加装电抗器)[3];牧区的用电量增长的幅度不大,所以建设电网的步伐很缓慢,在运行方式上无法做到灵活多变。
5.四川牧区电网电压偏高解决办法
(1)近期采取的措施是加装电抗器。长距离输电线路需要有无功补偿,常用的补偿设备是电抗器,电抗器是补偿输电线路对地电容的充电功率,从而来抑制工频过电压。电抗器的容量要根据实际的线路长度和过电压限制的水平来选择,它的补偿度(电抗器容量除以线路充电功率)一般不低于60为好。
(2)远期采取的措施是尽量加快电网网络建设,从本质上改善牧区电网单线串联供电的情况。改善电网基本结构,从而使电网运行方式变的灵活。在电网发展中消除高电压现象以降低不安全的威胁。
(3)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四川牧区的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发展工业,来增大用电量。
6.电网运行方式管理
电网运行管理包括运行方式的编制与管理、负荷管理、设备检修管理、无功电压管理、低频减载装置管理、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管理等。本文根据四川茂县牧区电网现存的主要问题,对无功电压和负荷管理方面制定了规定。
6.1 无功电压管理
(1)地方电网调度主要负责本地区电网的电压、无功管理,以保证电压的质量。
(2)凡装有电压监测器的变电站,应认真对该仪表进行维护,并确保其正常运行,未经当值调度员的许可,不得将电压监测器退出运行。
(3)对设有电压监视点的变电站的值班人员,要求他们认真监视变电站电压的变化,若发现电压偏差值超出规定的数值时,应立即向地调值班调度员报告情况,根据调度员的命令切实做好无功补偿装置和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开关的调整,使电压恢复至允许范围之内[4]。
(4)接有长距离输电线路的变电站,如发现母线电压异常升高,应尽快查明原因,报告地调值班调度员并根据调度指令进行处理。
(5)地调应定期分析电网潮流和电压的变化,据此调整主变压器分接开关及运行方式,从而改善电压质量,提高经济运行水平。
(6)按期绘制地区电网代表日潮流图,代表日为每月15日,潮流图中应标明主变压器分头位置,主变各侧有无功负荷、主要联络线潮流和各级母线电压值,以及当日电网的实际结线方式。应于每月25日前把潮流图上报到调通中心。
(7)对因系统原因长期不需要运行的无功装置,在能保证电压合格的情况下,每季度投入一定的时间,运行设备,对其进行试验。
6.2 负荷管理
(1)编制运行方式就是负荷管理工作要做的,若要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就要做好负荷管理。
(2)负荷管理人员应于每日11时前将本地区次日的预计负荷曲线,日供电量报调通中心,逢节日应在节前三日提出节日至节后一日的预计负荷曲线。
(3)负荷管理人员应按时收集以下资料:
1)地区及大用户的代表日24小时负荷及电量。
2)地区及大用户的节日24小时负荷及电量。
3)地区每日的负荷率、每月的平均负荷率。
4)地区及大用户具有代表的特殊小时及日功率的因数,月平均功率的因数。
5)用户无功补偿所需的容量,用户对用电的性质以及对需要用电的要求。
6)大负荷用户的月度、季度、年度生产计划以及其对设备的检修计划[5]。
(4)加强负荷分析是搞好负荷管理的中心环节,负荷分析应进行下列工作:
1)从总负荷中分析出用户用电、网损率的比例和地区功率因数的变化规律。
2)从用电负荷中分析出各大厂矿生产用电和生活用电的比例。
3)从生产用电中分析出各行业的用电特性及规律。
4)分析对负荷造成影响的气候和季节因数[6]。
5)调查并深入了解事故发生后对用户造成的影响。
7.结语
随着国家电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都在对电网进行优化,使各个环节电压都满足国家规定,减少发生严重事故的几率。减少电能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这就需要对整个电网的结构和运行方式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安排,研究不同地区不同的运行方式对于电力系统安全、经济、优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何仰赞,温增银.电力系统分析第三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孟祥萍,高蟋.电力系统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姜宁,王春宁,董其国.无功电压与优化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4]王守相,王成山.现代配电系统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盛万兴.农网全网无功优化与补偿模式[J].农村电气化,2011(8):16-18.
[6]高孟平.切实做好电网运行方式的安排和管理[J].云南电业,2010(12):34-39.
作者简介:李志兰(1983—),女,四川自贡人,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方式管理、无功电压管理。
篇5:电网年度运行方式
大屯公司电网几种运行方式的可靠性分析
大屯公司电网作为一个煤矿的区域电网,以35KV、110KV电网为主干网架,自成系统.网内电源集中,设备老化,调度管理关系复杂,由于历史原因,电网供电可靠性不高,对安全可靠地向矿区供电存在一定的隐患.针对目前的`现状浅析一下大屯公司电网几种运行方式的可靠性.
作 者:冯长萍 鹿启伟 作者单位: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电厂,江苏徐州,221611 刊 名:现代经济信息 英文刊名:MODERN ECONOMIC INFORMATION 年,卷(期): “”(18) 分类号: 关键词:电网 供电网络 可靠性篇6:电网运行规1
发布部门:电力工业部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 分类导航:
发布日期:2006-11-03
发布文号:
所属类别:部委行业规章 关键字:
【阅读全文】
电网运行规则(试行)
(2006年11月3日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令第22号公布 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电力系统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电力投资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监管条例》和《电网调度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电网运行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电网企业及其电力调度机构、电网使用者和相关单位应当共同维护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第三条 电网运行实行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电力调度应当公开、公平、公正。
本规则所称电力调度,是指电力调度机构(以下简称调度机构)对电网运行进行的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
第四条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以下简称电力监管机构)依法对电网运行实施监管。
第五条 本规则适用于省级以上调度机构及其调度管辖范围内的电网企业、电网使用者和相关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安装调试、研究开发等单位。
第二章 规划、设计与建设
第六条 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和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第七条 电网与电源建设应当统筹考虑,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电网结构应当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运行灵活,符合《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和《电力系统技术导则》的要求。
第八条 经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核准的拟并网机组,电网企业应当按期完成相应的电网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的建设、调试、验收和投入使用,保证并网机组电力送出的必要网络条件。
第九条 电力二次系统应当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并与电力一次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同步进行。电网使用者的二次设备和系统应当符合电网二次系统技术规范。
第十条 涉及电网运行的接口技术规范,由调度机构组织制定,并报电力监管机构备案后施行。拟并网设备应当符合接口技术规范。
第十一条 电网企业和电网使用者应当采用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相关国际标准,并经政府有关部门核准资质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的产品。
第十二条 在采购与电网运行相关或者可能影响电网运行特性的设备前,业主方应当组织包括调度机构在内的有关机构和专家对技术规范书进行评审。
第十三条 电网企业、电网使用者和受业主委托工作的相关单位,应当交换规划设计、施工调试等工作所需资料。
第三章 并网与互联
第十四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发电工程、输电工程和变电工程投入运行前,拟并网方应当按照要求向调度机构提交并网调度所必需的资料。资料齐备的,调度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向拟并网方提供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的定值和调度自动化、电力通信等设备的技术参数。第十五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发电工程、输电工程和变电工程投入运行前,调度机构应当对拟并网方的新设备启动并网提供有关技术指导和服务,适时编制新设备启动并网调度方案和有关技术要求,并协调组织实施。拟并网方应当按照新设备启动并网调度方案完成启动准备工作。
第十六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发电工程、输电工程和变电工程投入运行前,拟并网方的二次系统应当完成与调度机构的联合调试、定值和数据核对等工作,并交换并网调试和运行所必需的数据资料。
第十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发电工程、输电工程和变电工程投入运行前,调度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技术标准和规程,组织认定拟并网方的并网基本条件。拟并网方不符合并网基本条件的,调度机构应当向拟并网方提出改进意见。
第十八条 发电厂需要并网运行的,并网双方应当在并网前签订并网调度协议。电网与电网需要互联运行的,互联双方应当在互联前签订互联调度协议。
并网双方或者互联双方应当根据平等互利、协商一致和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原则签订协议并严格执行。
第十九条 发电厂、电网不得擅自并网或者互联,不得擅自解网。第二十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发电机组并网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新投产的电气一次设备的交接试验项目完整,符合有关标准和规程;
(二)发电机组装设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连续式自动电压调节器;100兆瓦以上火电机组、核电机组,50兆瓦以上水电机组的励磁系统原则上配备电力系统稳定器或者具备电力系统稳定器功能;
(三)发电机组参与一次调频;
(四)参与二次调频的100兆瓦以上的火电机组,40兆瓦以上非灯泡贯流式水电机组和抽水蓄能机组原则上具备自动发电控制功能,参与电网闭环自动发电控制;特殊机组根据其特性确定调频要求;
(五)发电机组具备进相运行的能力,机组实际进相运行能力根据机组参数和进相试验结果确定;
(六)拟并网方在调度机构的统一协调下完成发电机励磁系统、调速系统、电力系统稳定器、发电机进相能力、自动发电控制、自动电压控制、一次调频等调试,其性能和参数符合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需要;调试由具有资质的机构进行,调试报告应当提交调度机构,调度机构应当为完成调试提供必要的条件;
(七)发电厂至调度机构具备两个以上可用的独立路由的通信通道;
(八)发电机组具备电量采集装置并能够通过调度数据专网将关口数据传送至调度机构;
(九)发电厂调度自动化设备能够通过专线或者网络方式将实时数据传送至调度机构。新建、改建、扩建的发电机组并网前应当进行并网安全性评价。并网安全性评价工作由电力监管机构组织实施。
第二十一条 发电厂与电网连接处应当装设断路器。断路器的遮断容量、故障清除时间和继电保护配置应当符合所在电网的技术要求。
分、合操作频繁的抽水蓄能电厂的主断路器,其开断容量和开断次数应当具有比常规电厂的主断路器更大的设计裕量。
第二十二条 主网直供用户并网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主网直供用户向电网企业及其调度机构提供必要的数据,并能够向调度机构传送必要的实时信息;
(二)主网直供用户的电能量计量点设在并网线路的产权分界处,电能量计量点处安装计量上网电量和受网电量的具有双向、分时功能的有功、无功电能表,并能将电能量信息传输至调度机构;
(三)主网直供用户合理装设无功补偿装置、谐波抑制装置、自动电压控制装置、自动低频低压减负荷装置和负荷控制装置,并根据调度机构的要求整定参数和投入运行;主网直供用户的生产负荷与生活负荷在配电上分开,以满足负荷控制需要。第二十三条 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电力通信等电力二次系统设备应当符合调度机构组织制定的技术体制和接口规范。电力二次系统设备的技术体制和接口规范报电力监管机构备案后施行。
第二十四条 接入电网运行的电力二次系统应当符合《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和其他有关规定。
第二十五条 电网互联双方应当联合进行频率控制、联络线控制、无功电压控制;根据联网后的变化,制定或者修正黑启动方案,修正本网的自动低频、低压减负荷方案;按照电网稳定运行需要协商确定安全自动装置配置方案。
第二十六条 除发生事故或者实行特殊运行方式外,电力系统频率、并网点电压的运行偏差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
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发电机组和其他相关设备运行特性对频率变化的适应能力仍应当符合国家标准。
第二十七条 电网使用者向电网注入的谐波应当不超过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并入电网运行的电气设备应当能够承受国家标准允许的因谐波和三相不平衡导致的电压波形畸变。第二十八条 电网企业与电网使用者的设备产权和维护分界点应当根据有关电力法律、法规确定,并在有关协议中详细划分并网或者互联设备的所有权和安全责任。
第二十九条 接入电网运行的设备调度管辖权,不受设备所有权或者资产管理权等的限制。
第四章 电网运行
第三十条 电网企业及其调度机构有责任保障电网频率电压稳定和可靠供电;调度机构应当合理安排运行方式,优化调度,维持电力平衡,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优质、经济运行。调度机构应当向电力监管机构报送运行方式。
第三十一条 调度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制定电力调度管理规程,并报电力监管机构备案。电网企业及其调度机构、电网使用者和相关单位应当执行电力调度管理规程。第三十二条 电网企业及其调度机构应当加强负荷预测,做好长期、中期、短期和超短期负荷预测工作,提高负荷预测准确率。
第三十三条 主网直供用户应当根据有关规定,按时向所属调度机构报送其主要接装容量和年用电量预测,按时申报、月度用电计划。
第三十四条 调度机构应当编制和下达发电调度计划、供(用)电调度计划和检修计划。第三十五条 编制发电调度计划、供(用)电调度计划应当依据省级人民政府下达的调控目标和市场形成的电力交易计划,综合考虑社会用电需求、检修计划和电力系统设备能力等因素,并保留必要、合理的备用容量。调度计划应当经过安全校核。
第三十六条 水电调度运行应当充分利用水能资源,严格执行经审批的水库综合利用方案,确保大坝安全,防止发生洪水漫坝、水淹厂房事故。
水电厂应当及时、准确、可靠地向调度机构传输水库运行相关信息。实施联合运行的梯级水库群,发电企业应当向调度机构提出优化调度方案。
第三十七条 发电企业应当按照发电调度计划和调度指令发电;主网直供用户应当按照供(用)电调度计划和调度指令用电。
对于不按照调度计划和调度指令发电的,调度机构应当予以警告;经警告拒不改正的,调度机构可以暂时停止其并网运行。
对于不按照调度计划和调度指令用电的,调度机构应当予以警告;经警告拒不改正的,调度机构可以暂时部分或者全部停止向其供电。
第三十八条 电网企业、电网使用者应当根据本单位电力设备的健康状况,向调度机构提出、月度检修预安排申请;调度机构应当在检修预安排申请的基础上根据电力系统设备的健康水平和运行能力,与申请单位协商,统筹兼顾,编制、月度检修计划。
第三十九条 电网企业、电网使用者应当按照检修计划安排检修工作,加强设备运行维护,减少非计划停运和事故。电网企业、电网使用者可以提出临时检修申请,调度机构应当及时答复,并在电网运行允许的情况下予以安排。
第四十条 电网企业和电网使用者应当提供用于维护电压、频率稳定和电网故障后恢复等方面的辅助服务。辅助服务的调度由调度机构负责。
第四十一条 电网的无功补偿实行分层分区、就地平衡的原则。调度机构负责电网无功的平衡和调整,必要时制定改进措施,由电网企业和电网使用者组织实施。调度机构按照调度管辖范围分级负责电网各级电压的调整、控制和管理。接入电网运行的发电厂、变电站等应当按照调度机构确定的电压运行范围进行调节。
第四十二条 调度机构在电网出现有功功率不能满足需求、超稳定极限、电力系统故障、持续的频率降低或者电压超下限、备用容量不足等情况时,可以按照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的事故限电序位表和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的限电序位表进行限电操作。电网使用者应当按照负荷控制方案在电网企业及其调度机构的指导下实施负荷控制。
第四十三条 发生威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紧急情况时,调度机构值班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和防止事故扩大。必要时,可以根据电力市场运营规则,通过调整系统运行方式等手段对电力市场实施干预,并按照规定向电力监管机构报告。
第四十四条 调度机构负责电网的高频切机、低频自启动机组容量的管理,统一编制自动低频、低压减负荷方案并组织实施,定期进行系统实测。
第四十五条 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电力通信等二次系统设备的运行维护、统计分析、整定配合,按照所在电网的调度管理规程和现场运行管理规程进行。
第四十六条 电网企业及其调度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订和完善电网反事故措施、系统黑启动方案、系统应急机制和反事故预案。
电网使用者应当按照电网稳定运行要求编制反事故预案,并网发电厂应当制订全厂停电事故处理预案,并报调度机构备案。
电网企业、电网使用者应当按照设备产权和运行维护责任划分,落实反事故措施。调度机构应当定期组织联合反事故演习,电网企业和电网使用者应当按照要求参加联合反事故演习。
第四十七条 电网企业和电网使用者应当开展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安全性评价工作和技术监督工作,提高安全运行水平。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地(市)级以下调度机构及其调度管辖范围内的电网企业、电网使用者和相关单位参照本规则执行。
第四十九条 本规则所称电网使用者是指通过电网完成电力生产和消费的单位,包括发电企业(含自备发电厂)、主网直供用户等。
相关文章:
电网经济运行分析及策略研究02-10
电网调度运行工作计划02-10
石门乡中心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总结02-10
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总结2011.11.102-10
小小班保育员个人总结02-10
大堂经理工作总结02-10
电网经济运行技术研究论文02-10
电网运行方式汇报02-10
电网运行优化措施浅析02-10
南方交直流并联电网运行问题分析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