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尿潴留的护理对策(精选十篇)
产后尿潴留的护理对策 篇1
关键词:产后,尿潴留,护理
产妇产后超过6~8 h因为短暂性排尿功能障碍使得一部分或全部尿不能从膀胱排出者为产后尿潴留。现对2015 年1 月至7 月在我院分娩的35 例产后尿潴留患者, 得出结果并提出护理对策如下。
1 临床资料
35 例为足月阴道分娩产后尿潴留患者, 且均需留置尿管, 30 例为初产妇, 5 例为经产妇, 分娩后会阴水肿15 例, 会阴侧切10 例, 会阴裂伤5 例, 产程较长2 例, 无侧切2 例, 产后心理因素1 例。
2 原因分析
2.1 产前产前曾应用大量的解痉镇静药, 降低膀胱张力而引起尿潴留, 如情绪紧张、宫颈口较紧应用安定,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应用硫酸镁, 临产后无痛分娩药物的应用等。
2.2 产时
2.2.1 机体因素分娩过程中, 子宫压迫膀胱及盆腔神经丛, 使膀胱肌麻痹, 因宫缩乏力第二产程延长, 产妇膀胱底部特别是膀胱三角区受先露部压迫, 导致膀胱三角区黏膜水肿、充血、阻塞尿道, 又因为膀胱平滑肌收缩功能短暂性受阻, 生产以后腹压下降, 逼尿肌收缩乏力, 膀胱肌张力降低, 致无力排尿。
2.2.2 手术因素裂伤缝合、会阴侧切等会阴部手术致膀胱括约肌反射性痉挛或尿道炎性水肿, 尿排受阻。
2.3 产后
2.3.1 外阴伤口疼痛反射, 会阴伤口疼痛会引起尿道痉挛、排尿痛, 使产妇宁愿少喝水或憋着尿不敢排尿。
2.3.2 生产后因为没有准时排尿:针对身体虚弱的产妇来说, 致使生产时间太长消损大, 况且腹壁松弛, 膀胱肌张力差, 充盈感大幅度下降会使其没有尿意, 产后躯干下部静脉回流受压解除致产后尿量增多, 膀胱充盈快, 如果这是没有准时排尿, 就会提高尿潴留发生几率。
3 预防及护理对策
3.1 重视产前健康教育孕妇在孕妇学校学习和住院待产时, 从生理、心理两方面有针对性地对孕妇进行分娩知识的宣教, 让孕妇认识到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 解除她的紧张、恐惧的心理;对住院保胎较久, 需绝对卧床休息的孕妇, 应有计划地训练其床上排尿, 并向其解释原因, 以避免产后尿潴留的发生。
3.2 产时宣教产妇在生产过程中, 随时观察产妇膀胱充盈与否, 叮嘱产妇有尿意时及时排尿或者每2~3小时排尿1 次, 避免膀胱充盈, 导致宫缩和胎头下降;指导产妇用力, 缩短第二产程, 以免增加胎头压迫膀胱的时间, 因为胎头压迫导致无法排尿时, 应该及时叮嘱产妇想办法自解小便, 必要时应导尿;右手持导尿管缓慢插入。
3.3产后护理①做好产后健康指导:帮助产妇排除种种顾虑, 向产妇解释会阴及尿道解剖位置, 使那些会阴切口疼痛、担心切口裂开者, 进一步认识到排尿不影响会阴切口且能促进子宫收缩的好处。这证明过度充盈的膀胱会使子宫收缩, 加大了产后出血的几率, 更有会危及生命。②热敷法:产后2 h, 产妇回病房, 常规予我院产科自制的中药袋置于患者下腹区热敷15~20 min, 利用热力使松弛的腹肌收缩, 腹压升高而促进排尿。特别对产后第1次小便, 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并做好交班。于产后2~4 h内, 无论有无尿意, 应主动排尿, 完成首次排尿, 可以有效预防尿潴留的发生。
3.4鼓励产后及时排尿产妇产后, 及时督促其进食营养丰富的汤类食物、多喝水, 增加尿量, 同时按压宫底, 观察膀胱充盈程度、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在产后4~6 h内, 产妇如无不适而未自行排尿, 护士应指导其下床, 可根据个人需要选择适当蹲式或坐在坐便器上排尿。
3.5 对产妇疲劳虚弱、会阴水肿、会阴裂伤者, 在督促排尿、热疗法促排尿的同时, 应注意评估产妇排尿情况。特别对第1 次排尿有残余者, 应督促产妇有尿意及时排尿, 白天至少每2~3 小时排尿1 次, 并做好交班, 严密观察产妇排尿情况。
3.6 生产中如果产妇发现尿潴留的情况, 要立即寻找原因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具体情况, 根据每个人产生尿潴留的原因, 拟定出有效的方法、对策。
3.6.1 心理护理通过对产妇的生理及心理状态做出评估, 详细地询问病史和观察, 对因精神紧张而导致的排尿困难者, 应做好心理疏导, 有针对性地对产妇进行分娩知识的宣教、讲解, 尽快消除其顾虑, 增强其信心,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尽早排尿。
3.6.2 听流水声在产妇排尿时打开水龙头形成滴水声, 利用条件反射使患者产生尿意, 促进排尿。
3.6.3 热敷法将中药袋或装有60 ℃左右的热水袋置于产妇膀胱区 (要加布套, 防止烫伤) , 适当移动中药袋或者热水袋, 要保证在膀胱区每个部位受热均匀, 这样是利用热力使部分松弛, 腹肌收缩而引起腹内压升高, 更进一步使膀胱括约肌张力增强, 可以促使排尿。热敷骶尾部:使用中药袋加热后反复热敷于骶尾部, 患者往往能在热敷时产生尿意并排尿。
3.6.4 如经上述方法处理, 产妇仍未自行排尿, 应该及时予无菌导尿术, 如膀胱过度充盈的产妇, 第一次放尿不能超过1000 ml, 防止腹压骤然下降, 血液滞留腹腔血管内, 有效循环血量突然减少, 血压下降引起休克, 而且大量放尿会使膀胱内血管突然减压致使血管破裂出血;可留置尿管2~3 d, 并保持会阴部清洁, 第1 天为长期开放, 第2 天开始夹尿管训练, 产妇有尿意时放尿或2~3 h放尿1 次, 帮助膀胱恢复收缩功能, 留置尿管期间, 医师可根据患者情况给予中药调理或抗生素预防感染。
3.6.5 尿潴留夹尿管训练方法及拔管指征 ①留置尿管24 h后开始夹管训练, 产妇随时有尿意就放尿, 如每次尿量小于200 ml, 说明膀胱功能恢复良好, 训练3 次以上, 可考虑拔尿管;但应注意如果产妇无尿意, 且夹管超过3 h, 应打开尿管放尿, 或每次有尿意时放尿大于300 ml, 可暂时不夹管训练, 予膀胱休息12~24 h再训练。②留置尿管的产妇, 拔尿管后均应B型超声测定膀胱残余尿量, 如残余尿量大于50 ml, 则仍为尿潴留, 应加强排尿训练及进行针灸辅助治疗, 并做好交班, 必要时予第二次留置尿管;如残余尿量小于10~15 ml, 说明膀胱功能恢复良好, 排尿正常, 可办理出院。
4 结果
35 例产后尿潴留患者都得到及时治疗并且治愈, 产后随访, 恢复很好。
5 讨论
产后尿潴留是产科经常遇见的并发症, 发生的概率比较大, 会影响到子宫收缩, 导致产后出血, 很容易致使产后泌尿道感染, 增加产妇的痛苦, 并且这样还非常不利于产妇乳汁的分泌, 影响婴儿的吸吮, 会影响母乳喂养的成功效率。做好早期督促、提前预防是防止尿潴留发生的关键, 尿潴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应针对个人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金茶花.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5, 20 (2) :148-148.
[2]段红云.6例顺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9 (25) :18-18.
[3]刘虹, 李秀玉.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18) :220-221.
产后尿潴留的护理对策 篇2
留置尿管临床常用的侵入性护理操作。常用于手术,截瘫或昏迷等病人。目的是避免术中误伤,术后引流,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减少并发症。但在护理操作中,若处理不当,易引起尿潴留,而后者导致膀胱过度膨胀和永久性逼尿肌损伤。若通过再次留置尿管既增加患者痛苦,又增加了逆行感染的机会,给患者生命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如何预防这一并发症,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笔者查阅了近年来有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取得了良好效果,对此加以分析、综述。
留置导管拔除后产生尿潴留的原因较多。针对不同的原因,给予相应护理措施:
(1)插入、拔除尿管,会不同程度损伤尿道粘膜或逆行尿路感染尿路刺激症状,出现尿路刺激症状,患者害怕排尿;同时,刺激粘膜还可产生细胞增生脱落或血管损伤产生血凝块,这些因素导致不管后尿路堵塞,发生尿潴留。针对上述原因,应鼓励患者多饮水或适量补液,以稀释尿中杂质。指导卧床患者经常变换体位,是沉淀物分次分量进入尿道,而不堵塞尿路。
(2)某些大手术患者不习惯床上排尿,或害怕牵扯切口疼痛不敢排尿。针对这种原因,应做好心理护理和排尿体位指导。将床头适度摇高或移病人至床沿让其排尿,病情允许者,可搀扶其下床排尿。
(3)临床常采用开放式引流【1,2】,该方法违背了正常的排尿模式,是本应间断的排尿活动,变成肾脏产生尿液相应连续过程,使膀胱潴尿功能废用,产生了有尿即流的“惰性状态“。故在临床上应注意定时夹管,定时放尿,以锻炼膀胱潴尿功能和挛缩功能,刺激排尿反射。
(4)拔管方法和时机的选择,也会影响尿潴留,钟小蓉【3】通过临床实践提出新的拔管方法,若膀胱过度充盈,第一次放尿不超过1000ml(心衰者少于300ml),余下尿液2~3小时放完。拔管前先夹闭尿管2~3小时,或注入一定量生理盐水,待膀胱充盈后,将尿管前端水囊水抽净,并床头抬高以增加腹压,利于排尿,做好心理疏导,嘱患者自行排尿,尿管即随尿液排出体外,通过该方法提醒患者有意识排尿。必要时,在拔管前经尿管注入消毒的开塞露或将开塞露注入肛门【4】,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另外,临床还可采取一些简单方法,如下腹部按摩、热敷膀胱区、听流水声等诱导排尿。
总之,预防拔管后尿潴留主要在于早期采取恰当护理措施,除尽量缩短留置时间外,还要定时夹管,间断放尿,掌握拔管时机,重视拔管前后护理,从而达到训练膀胱功能的目的,有效预防二次尿潴留。
参考文献:
【1】河北医学院,护理医学问答[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1.304 【2】仲剑平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S]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68 【3】钟小蓉
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篇3
【关键词】产后尿潴留;原因;护理。
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后6~8小时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自行排出或产后不能自行有效排空膀胱,或残余尿量≥100毫升。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子宫收缩,导致阴道出血量增多,而且是引起产后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因素,给产妇带来身心痛苦。为了减轻产妇的痛苦,避免产后大出血及泌尿系统感染,针对各种病因给予精心护理、有效治疗,使患者尽快恢复自行排尿功能。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分娩产妇发生尿潴留20例。初产妇15例,经产妇5例;阴道分娩者10例,剖宫产4例。年龄在25~42岁之间,平均年龄32.4岁;20例产妇均無特殊既往病史。
2. 护理方法与治疗
(1)心理护理:对患者产前加强宣教,特别是初产妇产程长,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和急躁情绪,应安慰产妇并耐心讲解分娩知识,使产妇与助产人员密切配合,以便顺利分娩[1],避免因产程延长增加胎头压迫膀胱时间。对担心产后伤口疼痛及伤口裂开的产妇要进行针对性解释工作,消除其顾虑。讲解尿潴留的危害性,使产妇清楚尿潴留可影响子宫收缩引起产后出血增多,增加泌尿系统感染机会,使产妇消除思想顾虑,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降低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几率。
(2)评估尿量:正确评估产妇储尿量,督促产妇及时排尿,是预防发生尿潴留的重要措施。
(3)诱导排尿:用温开水冲洗会阴以刺激周围神经感受器,同时让产妇听流水声以诱发排尿意识。对于体弱产妇使用坐便器,可在其坐便器中加些热水,利用熏蒸促使排尿。
(4)热敷并按摩:对下腹部采取诱导排尿无效者可用一内装6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袋,装入布套置于下腹部膀胱区边热敷边轻轻按摩[2],促使膀胱和尿道水肿消失及尿道括约肌松弛,反射性刺激膀胱收缩而自行排尿。通常按摩热敷30分钟左右起效。
(5)药物治疗:双侧足三里注射新斯的明针0.5~1.0毫克,对膀胱平滑肌起到兴奋作用,使平滑肌收缩而排尿。
(6)膀胱功能锻炼:产妇经上述护理仍未排尿者,临床上采用无菌导尿术留置导尿管,导尿管定期开放24~48小时,持续开放24小时后改为定时开放,每3~4小时开放一次,以锻炼膀胱括约肌的收缩功能,防止拔掉导尿管后再次发生尿潴留。在定时开放导尿管时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检查产妇膀胱区涨满情况,超过4小时仍无尿意者也应开放导尿管一次。对于输液及摄水量多的产妇膀胱充盈时1~2小时开放一次,在留置导尿管过程中引流袋需每日更换,适当给予抗生素,防止尿路感染。
二、结果
20例尿潴留患者,15例采用诱导排尿法、下腹部热敷及按摩后30分钟恢复自主排尿;4例足三里注射新斯的明针后30~40分钟恢复自主排尿;1例导尿。20例产后尿潴留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和治疗全部恢复自主排尿,均未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和产后大出血。
三、讨论
引起产后尿潴留的病因很多,如:心理因素、药物因素、孕期因素等。
1. 产妇不习惯床上排尿。分娩过程中产妇膀胱受压特别对膀胱三角区的压迫致使黏膜充血、水肿,产后腹压下降,膀胱肌松弛降低,逼尿肌收缩乏力,敏感性降低,易发生产后尿潴留。自然分娩过程中,因胎头过大初产妇会阴高而紧或会阴坚韧、水肿,为防止会阴部严重撕裂伤,多采取会阴侧切术。外阴伤口的疼痛,产妇惧怕用力,担心侧切口裂伤,不敢排尿而导致尿潴留。
2. 产前或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解痉镇痛药,如产妇情绪紧张、焦虑或睡眠欠佳者使用地西泮,剖宫产产妇产后使用镇痛泵,硬膜外麻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应用硫酸镁等药物均可降低膀胱肌张力加重了排尿困难。
3. 妊娠期腹壁长期扩张,产后腹压下降、腹壁松弛,产后躯干下部静脉受压解除,血液回流顺畅,致使产后尿量增多,膀胱充盈快。产后因膀胱充血水肿,充盈感减弱而无尿意,增加了尿潴留的发生概率。
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尿潴留不仅增加产妇的痛苦,而且不利于产妇乳汁的分泌,影响婴儿早吸吮,造成母乳喂养的成功率降低,所以要做好预防工作。护理人员应给予产妇耐心细致的关怀及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止出现产后尿潴留。积极做好宣教工作,认识尿潴留产生的危害。对有产后尿潴留高危因素的产妇,需密切观察,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防止尿潴留的发生。如果产妇发生尿潴留,应根据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避免增加产妇的痛苦,从而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0.
产后尿潴留的护理对策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资料共220例, 年龄18~41岁, 平均27.6岁, 孕龄37~42周, 其中75例为经产妇, 145例为初产妇。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 无产道畸形, 均经阴道自然分娩, 产程均无延长。顺产82例, 会阴侧切138例, 婴儿体质量2515~3810g。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 对照组100例, 两组在年龄、产次、分娩状况、婴儿体质量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对照组100例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120例在此基础上针对病因分析实施有预见的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操作如下。
1.2 产后尿潴留产生原因分析
1.2.1 解剖学因素对产后尿潴留发病的关系:
(1) 支配子宫收缩的神经与支配膀胱的交感神经均来自内脏神经的盆丛, 该神经的兴奋性在阴道分娩过程中增高, 使对膀胱起着支配作用的交感神经兴奋, 尿道内括约肌收缩、膀胱平滑肌松弛, 进而导致尿潴留[3]。 (2) 产后长时间的仰卧位或短时应用子宫收缩剂, 使子宫在入盆腔后, 膀胱顶对子宫的压力增大, 子宫颈上举使尿道受到压迫而发生排尿困难。
1.2.2 产程延长
特别是第二产程时间延长, 排尿未及时进行, 因妊娠期子宫的压迫和内分泌环境的改变, 膀胱和尿道等盆腔各器管均有充血、水肿及组织增生现象发生, 累及副交感神经纤维引发尿潴留, 同时尿道上部和膀胱颈受到牵扯而引起尿潴留。
1.2.3 产后会阴侧切或撕裂
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会在外阴侧切或撕裂造成的肿胀和疼痛下发生紊乱, 膀胱括约肌形成反射性的痉挛而发生产后尿潴留。
1.2.4 精神因素
产妇床上排尿不习惯, 加之疼痛或因外阴创伤, 有恐惧心理产生, 不敢用力排尿, 导致尿潴留的发生。
1.2.5 腹壁松弛
因经产妇腹壁已有松弛现象存在, 或在妊娠时的持久扩张, 使产后腹壁发生松弛或腹压增加, 无力排尿。若孕妇在孕期多行加强腹肌运动的锻炼, 则对这一原因造成的尿潴留有效缓解。
1.2.6 大剂量解痉镇痛药在产前或产程中应用
如硫酸镁药物在妊娠高压综合征产妇中应用, 尿潴留可因膀胱张力降低而发生。因硫酸镁有胆碱阻滞特点, 可使膀胱收缩功能和肌张力降低, 使排尿出现困难, 导致尿潴留。
1.2.7 泌尿系统感染
膀胱括约肌在泌尿系统感染的情况下失去应有张力, 引发尿潴留的发生, 故应避免尿液蓄积, 给予有效的预防和抗感染治疗, 可使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降低。
1.3 护理干预
1.3.1 健康宣教
就分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疼痛和原因向产妇讲明, 使其紧张恐惧心理消除, 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认真讲解排尿在产后及时进行的重要性[4], 及发生尿潴留后对产后康复的不利影响, 强化其早期排尿的意识, 在产妇自觉有尿意或膀胱内有尿液时应督促产妇及时排尿, 以起到促进子宫收缩, 使产后出血量降低的作用。若产妇不习惯床上大小便、无力排尿、或伤口裂开惧怕疼痛而不敢排尿, 护理人员应给予理解和关爱, 进行心理疏导, 让其体力在温馨的环境下恢复。降低插尿管引起的尿道感染机会。
1.3.2 下腹部膀胱区及子宫底按摩
多饮水按摩子宫底及下腹部膀胱区, 30min/次, 每次约10min, 以产妇的耐受度来调整按摩的力度, 同时对膀胱区有无膨窿进行观察, 若膨窿一般提示有尿。鼓励产妇多饮水, 适量糖水为宜, 在对消耗的能量进行补充的同时促进了尿液的生成。
1.3.3 会阴情况观察
对会阴的状况进行观察和了解, 是否存在切口疼痛和肿胀等, 鼓励产妇及早排尿, 克服疼痛心理障碍。并在产妇排尿时可指导其用手将膀胱区向内挤压, 使尿液挤出, 以促进排尿。
1.3.4 全程陪护排尿
护理人员需督促产妇在产后2h内下床排尿, 并对其排尿过程进行陪护和指导, 避免发生意外, 防止排尿性昏厥的发生。排尿不尽或不能排尿的患者, 需对其膀胱进行检查, 找出影响排尿的原因, 对尿量进行评估, 减少残余量。
1.3.5 心理干预
任何视觉、听觉或其它身体感觉的刺激均可使排尿受到暗示而诱发排尿, 可在卫生间时打开水龙头听流水声, 使产妇产生尿意, 促进排尿。同时对产妇的隐私做好保护, 为其提供一个安静、安全、无干扰、隐蔽的排尿环境, 其产妇精神上呈放松的状态, 排尿顺利进行。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行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自然排尿成功118例, 占98.3%, 对照组自然排尿成功84例, 占84%,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产后尿潴留在产科并发症中常见但却易被忽视, 其病发原因有膀胱紧张度在妊娠期降低, 产后腹壁呈松弛状态, 膀胱副尿肌力度不足[5];膀胱和尿道因产程延长而受胎先露过久压迫;膀胱在产时受牵拉及挫伤或子宫下端过度扩张等, 均可使膀胱尿道黏膜发生水肿充血, 造成尿潴留的发生。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若膀胱呈过度充盈状态, 子宫收缩受到影响的同时, 会增多阴道的出血量, 情况严重时可引发产后大出血, 另外, 也使产后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增加。故对产后尿潴留进行积极预防, 使产后尿管留置的机会减少或避免, 对降低产后出血率, 防止产后感染, 提高母乳喂养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观察组120例自然排尿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故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诱导排尿并做好护理干预, 可降低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提高产妇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尿潴留病发因素及预防性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自然分娩的产妇120作为观察组, 实施预防产后尿潴留的护理干预, 与同期收治的100例自然分娩行常规护理的产妇就产后尿潴留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自然排尿成功118例, 占98.3%, 对照组自然排尿成功84例, 占84%,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诱导排尿并做好护理干预, 可降低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提高产妇生存质量。
关键词:产后尿潴留,病因,护理
参考文献
[1]高丽娟, 刘继君, 王逸舟.产后尿潴留的人性化护理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6, 29 (4) :52.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97.
[3]陈林月.产后尿潴留原理分析与护理干预[J].中华护理学杂志, 2006, 8 (2) :31.
[4]彭萍.产后尿潴留的预防和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13 (20) :2767.
预防产后尿潴留的护理干预分析 篇5
摘要:目的分析预防产后尿潴留的护理干预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在我院分娩的100例健康产妇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护理干预)和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分析两组的护理干预情况;结果两组在护理干预后的自行排尿和平均首次排尿时间上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有效的产后护理干预不仅能够促进产后排尿,还能够减少尿潴留的发生率,有助于产后恢复。
关键词:预防;产后尿潴留;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92-01 在妇产科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就是产后尿潴留,倘若没有及时的得到处理,将容易促使子宫收缩,从而使得阴道出血量大,不仅给产妇带来痛苦,还会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严重的还会感染泌尿系统。一般情况下,产妇会在产后的4至6小时内自行排尿,如产后8小时内没有自行排尿,那么认为产妇患有产后尿潴留病症[1]。然而,在临床中常有这样一种症状,产后4至6小时内产妇有强烈的尿意,并伴随有下腹胀痛、膀胱膨胀、于耻骨上扪、不能自行排尿的症状。我院针对这种情况,先选取2012年1~12月来我院分娩的健康产妇100例,对其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100例,均为2012年1~12月在我院分娩的健康产妇,年龄21~35岁, 平均26.3±3.4岁,平均孕周38.4±3.5周。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护理干预)和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两组在年龄、平均孕周、分娩方式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措施
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尿潴留预防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心理疏导
产妇特别是初产妇在分娩前通常伴随恐惧和紧张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针对不同的产妇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有目的的帮助产妇消除不良情绪,让她们以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分娩。
1.2.2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要将分娩知识以及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疼痛等都提前告诉产妇,要嘱咐产妇术后应注意排尿,同时要将尿潴留的相关知识及其危害告诉产妇,尤其要注重对产后自然排尿的关键性和尿潴留给产妇造成的危害进行宣传教育,产后应尽可能让病人自行排尿;
1.2.3排尿诱导
主要有热疗、按摩以及洗阴道等措施;分娩后的2h要对产妇膀胱区进行按摩,动作要轻柔,按摩15~20min;关于阴道的冲洗,水温要在45~50℃之间,必须使用盐水,这样才能对神经感受产生刺激作用进而实现对排尿反射的诱导;此外还可以将热水袋放在膀胱处,来削弱痛觉神经感受器具有的敏感性,调节膀胱处的血液循环,收缩腹肌,对膀胱区域施压;嘱咐患者经常饮水,尿量的增加有利于对腹部施压,进而实现对排尿反射的刺激;产妇首先要选择卧位,取开塞露部分药液作为润滑之用,逐渐注入40ml剂量开塞露后再选择平卧位,将暖宫贴贴于气海穴部位内裤外侧,鼓励患者坚持5~10min,有便感后,要大口呼气同时让腹肌处于放松状态,接着再去厕所方便,大小便应一起排出;通过条件反射让患者聆听水流的声音,也可以采取温水冲洗会阴的方式,来诱导患者的尿意。
1.3评定标准
治疗后1小时内尅自行排尿视为有效,反之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x±s表示,采用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为P<0.05。
2结果
2.1两组护理干预后产妇自行排尿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自行排尿的总有效率为98%(49/50),对照组为76%(38/50),两组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两组尿潴留预防效果情况对比(n/%)
组别 n 有效 无效 总有效观察组50 49(98) 1(2) 49(98)对照组50 38(76) 12(24) 38(76)2.2两组产后平均首次排尿时间情况对比
两组产后平均首次排尿时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两组产后平均首次排尿时间情况对比(x±s)
组别 n 平均首次排尿时间(min)观察组 5039.5±6.6对照组 5053.8±9.73讨论
产后尿潴留疾病是妇产科较为普遍的一种病症,它的发病率可达到10%[2]。导致产后尿潴留病症的因素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心理因素
很多孕妇的分娩知识匮乏,或没有进行产前检查,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害怕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心理过度焦虑、紧张,这样会导致反射性的排尿障碍;有的产妇不习惯医院的环境,加之还要在床上排尿,人来人往探视较多,使得产妇焦虑、紧张,从而不利于排尿;
3.2膀胱在妊娠期时紧张程度降低
产后腹肌松弛,膀胱的逼尿肌无力,尿液流动缓慢,不利于尿液的排出;倘若产妇的生产时间较长,那么会挫伤或牵拉膀胱,造成粘膜充血水肿,使得膀胱的张力再一次降低;若产妇的会阴有伤口,那么在排尿时会更加疼痛,从而影响排尿[3];
3.3分娩的过程中常会使用一些麻醉或止痛的药物,这些都会引发尿潴留
本组研究主要是以产妇的基本情况为依据,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若产妇比较紧张、害怕疼痛,那么应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向她们讲述有关的知识,解除其顾虑,让她们在一个比较隐蔽的环境中下床排尿;若产妇生产的时间较长,膀胱受到压迫或牵拉,应通过热敷于骶、开塞露配合暖宫贴、温水冲洗会阴、听流水声等方式促进排尿。经研究对比得出,观察组在护理干预后的自行排尿首次排尿时间上相比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有效的产后护理干预不仅能够促进产妇产后排尿,还能够减少尿潴留的发生率,效果突出,有助于产后恢复。
参考文献
[1]刘卷,明周亮,穆娅.产后尿潴留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244.
[2]刘艳红,贾玉营.产后尿潴留的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
[3]黄丽侬,苏淑芬等.暖宫贴联合开塞露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5.
产后尿潴留的护理对策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3月—2011年9月在我院产科自然分娩的产妇2 826例, 年龄21岁~35岁, 中位年龄25.2岁。发生产后尿潴留92例, 发生率为3.26%。
1.2方法
对发生尿潴留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2结果
2.1 92例产后尿潴留患者, 初产妇89例, 经产妇3例, 行侧切术71例。其中81例 (88%) 留置导尿48 h~72 h, 11例采用健康教育、康复仪等治疗后能自解小便。
2.2产后尿潴留发生原因:40例因会阴伤口疼痛引起, 占43.5%;26例为第2产程延长, 占28.3%;环境因素、健康教育不到位等其他因素引起26例, 占28.3%。
3讨论
3.1发生产后尿潴留的主要原因
(1) 行会阴侧切术后, 由于切口疼痛和心理影响不敢用力排尿。
(2) 第二产程延长, 胎头对膀胱和尿道长期压迫, 产后疼痛、产后虚弱和焦虑紧张的心理[2]。
(3) 孕产妇生理期的特定因素:由于孕期体内水分大量蓄积, 而产后躯干下部静脉回流受压解除致产后尿量增多。
(4) 使用无痛分娩后, 产妇膀胱敏感度降低, 尿意感不强[3]。
3.2护理、治疗对策
(1) 健康教育:向患者解释尿潴留的原因, 鼓励产妇分娩后尽早下床活动, 尽早排尿, 经常巡视产妇, 观察膀胱充盈、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对不习惯床上排尿的产妇, 尽可能入厕排尿。
(2) 腹部热敷按摩:用热水袋热敷膀胱, 用手掌放在膀胱区, 轻轻左右按摩使腹肌松弛, 嘱产妇放松排尿。
(3) 红外线照射或产后康复仪低频脉冲治疗。
(4) 严密观察下可尝试药物治疗。
(5) 如以上方法都无效, 应留置导尿。
3.3预防措施
(1) 做好围生期保健,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尽可能减少分娩时切开会阴。
(3) 产前做床上排尿训练。
(4) 产后及时督促产妇排尿, 最好在产后2 h~3 h内完成首次排尿。
经采取护理干预措施, 有效减少了产后尿潴留的发生。产后尿潴留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可产生较大影响, 通过健康教育, 加强心理疏导及各种方法相结合的护理干预, 可最大限度减少产后尿潴留发生, 减少患者痛苦。
摘要:目的 探讨导致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院2010年3月—2011年9月92例产后尿潴留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产后尿潴留的主要原因为会阴伤口疼痛、产程延长等。结论 产后尿潴留对产妇的身心健康产生较大影响, 通过改善护理对策、加强心理疏导等措施, 可以减少产后尿潴留发生, 减少患者痛苦。
关键词:产后,尿潴留,原因,护理对策
参考文献
[1]陈淑坚.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13.
[2]陈林月.产后尿潴留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J].中华护理学杂志, 2006, 8 (2) :31.
产后尿潴留的护理对策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 会阴切开52例, 产钳助产2例, 胎头吸引1例, 臂位牵引1例, 产程延长10例。
1.2 结果
通过对56例产后尿潴留产妇进行仔细观察及查找尿潴留的原因, 及时正确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 53例于产后6~8h恢复自主排尿, 3例实施护理干预无效使用导尿术, 于产后1~2d恢复自主排尿, 56例产妇均能进行正常的母乳喂养, 无泌尿道感染及产后大出血发生。
2 产后发生尿潴留的原因分析
2.1 精神因素
分娩前后心理准备不充分是导致产后出现尿潴留的一个重要因素。产前部分孕妇由于缺乏分娩知识, 尤其是没有经过产前检查的孕妇, 思想准备不足, 对分娩带来不适和疼痛过分焦虑,
心理上恐惧, 反射性引起排尿障碍, 导致尿潴留。产后部分产妇由于不习惯床上排尿, 还有因害怕会阴伤口疼痛或顾虑伤口缝线裂开而不敢下蹲或用力排尿等均易出现尿潴留。
2.2 妊娠期生理改变
妊娠期由于受孕激素的影响, 泌尿系统平滑肌张力降低[1], 同时其解剖形态也发生改变, 增大的子宫和胎先露压迫输尿管, 并将膀胱推向前上方, 使尿道拉长[2], 尿流缓慢, 甚至有逆流现象, 部分孕妇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产后很可能加重排尿困难, 导致尿潴留。还有腹壁由于受妊娠时长期持久扩张后松弛, 分娩后腹压突然下降, 导致无力排尿。
2.3 产程延长
各种原因引起第一、第二产程延长, 胎先露压迫膀胱、尿道过久, 导致膀胱、尿道不同程度充血水肿, 张力下降而引起尿潴留。
2.4 产程中未及时排尿
产前第一、第二产程中潴留的尿液未及时排出膀胱, 使膀胱紧张度及感受性减低, 甚至引起神经麻痹, 从而导致膀胱反射功能减弱而引起尿潴留。
2.5 阴道手术助产因素
产钳术、胎头吸引术、臂牵引手术时, 由于手术过程中会过度牵拉邻近组织, 造成局部组织水肿或血肿, 致使膀胱括约肌功能失调, 导致排尿困难, 甚至尿潴留, 另外, 手术中使用麻醉药物也会使膀胱逼尿肌松弛, 导致排尿困难。
2.6 药物因素
产前或产程中应用解痉镇静药、平滑肌松弛药, 如硫酸镁、东莨菪碱、阿托品等药物, 降低膀胱张力而引起尿潴留。
2.7 其他因素
产程中反复导尿, 造成尿道黏膜机械性刺激和损伤, 使尿道黏膜水肿, 导致排尿困难。产时出血过多、体力消耗过大、过度疲惫、肠管胀气等产妇, 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 引起排尿困难, 从而导致尿潴留。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产前护理人员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细心观察, 评估待产妇的心理状态, 根据其个人情况, 有针对性地宣教、讲解正常分娩的生理过程, 介绍宫缩腹痛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说明过分焦虑、恐惧对产程进展的危害性, 避免产程延长, 造成膀胱受压过久, 导致排尿困难。产程过程中护士对孕妇进行全程护理, 关心体贴孕妇, 以亲切鼓励的语言支持待产妇, 增强其信任感和安全感, 使其在护理人员的陪伴和鼓励中战胜了焦虑、恐惧心理。产后进行耐心解释工作, 向产妇讲述排空膀胱的重要性和预防尿潴留的措施, 教会床上排尿方法, 鼓励产妇不要由于害怕会阴伤口疼痛或裂开而不敢排尿, 说明经过医务人员的帮助和指导可以顺利恢复产后首次自主排尿, 使其消除顾虑, 充满信心。
3.2 严密观察病情
产程开始严密观察产程进展, 鼓励待产妇及时排空膀胱, 发现宫缩乏力, 胎先露下降异常, 积极主动采取措施, 避免膀胱受压时间过长, 引起黏膜充血水肿, 影响产后排尿功能。产后及时给产妇持续关怀, 协助及鼓励产妇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 使其尽快恢复体力, 每半小时巡视产妇情况, 注意观察膀胱有否充盈, 尿潴留的表现特点为膀胱胀大隆起, 把子宫推向一边, 宫底触摸不清。膀胱过度充盈时会影响子宫收缩, 引起产后出血增多, 产后随时注意测量阴道出血量及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产后3~4h注意提醒引导产妇及时排尿, 以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3.3 诱导排尿
让产妇听流水声, 并用一壶40℃~50℃温水缓慢冲洗产妇外阴, 使其外阴部放松, 增强尿意感。也可用热水袋置于产妇下腹部膀胱区, 上下滚动进行热敷及按摩, 以刺激膀胱肌收缩而促进排尿。
3.4 药物治疗
用新斯的明0.5mg肌内注射, 新斯的明是拟胆碱药, 直接兴奋横纹肌及平滑肌的胆碱受体, 使膀胱逼尿肌收缩[3]。也可用新斯的明0.5mg加0.5%普鲁卡因注射液4mL足三里、三阴交封闭, 通过针头刺激穴位, 疏通经络, 促进膀胱气血循环, 反射性引起逼尿肌收缩, 从而促进排尿。
3.5 实施导尿术
产后8h, 经上述处理无效时, 应及时导尿, 避免引起产后出血。
关键词:产后尿潴留,原因,护理
参考文献
[1]牙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40.
[2]杨超琴, 邓慧素, 赖红卫.剖宫产术孕妇留置导尿管深度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 2006, 21 (8) :767.
产后尿潴留的护理体会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发生产后尿潴留78例, 其中初产妇59例, 经产妇19例。阴道分娩72例中, 顺产29例, 会阴侧切43例, 剖宫产6例。产后第1次排尿后有残余尿, 继发性尿潴留2例。
1.2 诊断依据
产后6 h不能排尿或有排尿不尽感, 下腹部膀胱充盈, 轻度压痛, 膀胱残余尿量>100 m L即可诊断为产后尿潴留[2]。
1.3 方法
1.3.1 一般处理
创造良好的排尿环境, 保持病房安静舒适, 对产妇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 讲解产后排尿的重要性。排尿时排除一切干扰因素, 采取产妇自己习惯的排尿体位。
1.3.2 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
听流水声:利用条件反射缓解排尿抑制使患者产生尿意;热气熏蒸外阴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恢复盆底肌肉的功能帮助排尿;热敷法:将热毛巾敷于患者下腹部膀胱区, 利用温热刺激使松弛的腹肌收缩, 增加腹压而改善排尿功能;按摩法:按摩患者下腹部膀胱膨隆处10~20次, 以恢复膀胱肌肉张力而排尿。
1.3.3 开塞露纳肛和温肥皂水灌肠通便排尿
用开塞露40 m L挤入肛门, 或用适量温肥皂水灌肠, 保留10 min~15 min, 待有便意时排尿。
1.3.4 药物疗法
(1) 对产后会阴肿胀者可早期给予50%硫酸镁湿敷, 使肿胀减轻, 尿液顺利排出; (2) 新斯的明0.5 mg肌肉注射或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封闭; (3) 酒精红汞膀胱冲洗法:用40℃温盐水200 m L, 红汞15 m L, 75%酒精45 m L经尿管注入膀胱, 5 min后拔出尿管。嘱患者尽量保留10 min~20 min, 利用红汞酒精对膀胱的刺激, 反射性增强其收缩而排尿。如20 min后仍未排尿, 应及时导出药液。
1.3.5 留置导尿
如采取措施无效时, 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行导尿术。第1次放尿不超过1 000 m L, 以免一次放尿过多致膀胱内压骤降, 黏膜充血水肿而增加患者痛苦。一般留置尿管不超过48 h, 第1天24 h开放, 第2天每2 h~4 h开放1次, 以锻炼膀胱功能。开放尿管时, 嘱产妇做排尿动作, 紧收下腹部, 或用手掌按压下腹部以增加腹压, 促使尿液排出和减少残余尿液。在留置尿管期间应多饮水使尿量增加, 减少尿路感染。
1.3.6 护理
(1) 心理护理。向产妇及家属说明产后排尿的重要性, 鼓励产妇尽早排尿, 解除怕排尿引起疼痛和伤口裂开的顾虑。 (2) 产时护理。产程中每2 h督促并协助患者排尿, 严密观察产程,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阴道检查和反复导尿, 以防外阴阴道水肿。及时发现产程异常, 尽量避免因产程延长导致胎先露对膀胱的压迫。分娩助产时, 牵引力应适当, 避免暴力向下挤压子宫, 以防子宫过度向下推移导致的膀胱下垂, 或损伤该处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引起尿潴留。 (3) 产后护理。产后24 h内应协助产妇进食及饮水, 提醒产妇每2 h~3 h即使没有尿意也要及时排尿1次。加强巡视和仔细观察膀胱充盈情况, 短时间内大量饮水, 可使膀胱迅速充盈, 加快尿液的形成, 提高膀胱感受器敏感度, 避免因充盈缓慢而导致的括约肌反应迟钝。产后应尽量避免导尿, 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2 结果
78例产后尿潴留患者经心理护理, 协助改变体位后排尿19例, 热敷和按摩下腹部排尿20例, 通便排尿16例, 硫酸镁湿敷后排尿6例, 肌肉注射或穴位封闭新斯的明排尿11例, 酒精红汞膀胱冲洗后排尿3例, 留置导尿3例。78例患者均无泌尿系感染及产后大出血的发生。
3 讨论
正常排尿过程是脊髓排尿中枢兴奋, 经盆神经传出后引起膀胱逼尿肌强有力的收缩, 使后尿道缩短加宽、腹肌收缩、腹压增加、膀胱内压力增加, 尿液被迫进入后尿道排尿。
3.1 产后尿潴留的常见原因
(1) 精神因素:环境改变或产妇不习惯床上排尿导致尿潴留。 (2) 腹壁松弛:腹壁由于妊娠期长期扩张松弛, 腹压下降, 使逼尿肌收缩乏力, 无力排尿而导致尿潴留[3]。 (3) 分娩因素:产程延长, 特别是第二产程延长, 排尿未及时进行, 膀胱底受胎头压迫时间过久, 使膀胱尿道黏膜充血水肿, 张力变低而导致尿潴留[4]。 (4) 产后会阴侧切或撕裂造成的创伤性疼痛, 使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紊乱, 反射性引起膀胱括约肌和尿道括约肌痉挛而发生尿潴留。 (5) 大剂量解痉镇痛药在产前或产程中的应用, 如地西泮、阿托品、硫酸镁等, 均能降低膀胱张力, 使膀胱逼尿肌收缩而发生尿潴留[5]。 (6) 产后长时间仰卧位或使用宫缩剂, 使子宫收缩回到盆腔后, 膀胱顶对子宫的压力增大, 宫颈上举使尿道受到压迫而发生排尿困难。 (7) 剖宫产时胎头下降过低取头困难, 使子宫下段过度扩展, 对膀胱产生牵拉或挫伤;麻醉后主要支配膀胱的第1, 3, 4骶神经被阻滞后恢复较迟, 使排尿反射受到抑制;加之下腹手术对膀胱的直接刺激均可造成尿潴留。 (8) 泌尿系感染使膀胱括约肌失去张力引发尿潴留。 (9) 解剖学因素:支配子宫收缩的神经与支配膀胱的交感神经均来自内脏神经的盆腔丛, 该神经在分娩过程中兴奋性增高, 使对膀胱起着支配作用的交感神经兴奋后, 引起尿道括约肌收缩, 膀胱平滑肌松弛导致尿潴留[6]。
3.2 作用机制
(1) 开塞露为甘油制剂, 甘油高渗透压直接刺激直肠壁, 促进肠蠕动, 通过神经反射引起排便。同时反射性兴奋盆腔神经引起膀胱逼尿肌有力收缩, 松弛括约肌而排尿。排便时腹直肌和膈肌收缩, 腹内压和膀胱压力增高, 能促进尿液排出。其次, 由于大便的紧迫感, 使产妇克服了怕痛的心理障碍, 能正确应用腹压而排尿。 (2) 新斯的明是一种可逆的胆碱酯酶拮抗剂, 其除能抑制胆碱酯酶外, 还有直接兴奋横纹肌及平滑肌胆碱能受体的作用, 使副交感神经兴奋, 解除了中枢抑制, 从而促进膀胱逼尿肌收缩, 尿道括约肌松弛而排尿[7]。 (3) 穴位封闭时, 通过针头刺激穴位, 疏通经络, 促进膀胱气血循环, 反射性引起逼尿肌收缩排尿。
总之, 排尿活动是一个正常的生理反射, 与人的精神因素、排尿姿势及环境因素有关。产后尿潴留对产妇的健康极为不利, 严重者可致膀胱破裂, 产后大出血等。早期发现膀胱充盈, 早期指导产妇排尿, 早期处理排尿困难, 是预防尿潴留发生的关键。本文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使产妇充分认识到产后及时排尿的重要性, 降低了产后尿潴留的发生, 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68-70.
[2]张艳霞.妇产科临床实践中尿潴留的处理[J].江西中医药, 2005, 36 (6) :25-26.
[3]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67-168.
[4]宋均会.产后尿潴留预防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6, 12 (47) :773.
[5]李蓉.中药治疗产后尿潴留26例[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7, 20 (9) :1005.
[6]陈林月.产后尿潴留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8 (27) :3.
产后尿潴留的预防护理 篇9
关键词:产后尿潴留,预防,护理
产妇体内于妊娠期潴留的多量水分主要经肾脏排出, 故产后最初数日尿量增多。妊娠期发生的肾盂及输尿管扩张约需4周恢复正常。在分娩过程中, 膀胱受压致使黏膜水肿、充血及肌张力降低, 以及会阴伤口疼痛、不习惯卧床排尿等原因, 容易发生产后尿潴留[1]。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其发生常影响子宫收缩, 导致阴道出血量增多, 增加了产妇的痛苦, 若给予留置导尿则增加感染的机会。因此, 应做好临床护理和预防, 减少产后尿潴留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8年9月我院妇产科共发生产后尿潴留12例, 其中5例为剖宫产术后24 h拔除留置导尿管后发生, 7例为阴道分娩后发生。
1.2 方法
产后尿量明显增多, 应鼓励产妇尽早自解小便。产后4 h即应让产妇排尿, 若排尿困难, 应解除怕排尿引起疼痛的顾虑, 鼓励产妇坐起排尿, 用热水熏洗外阴, 用温开水冲洗尿道外口周围诱导排尿。下腹部正中放置热水袋, 刺激膀胱肌收缩, 也可针刺关元、气海、三阴交、阴陵泉等穴位, 用强刺激手法, 或肌肉注射新斯的明1 mg, 兴奋膀胱逼尿肌促其排尿[1]。应用宫底按摩, 用左 (右) 手尺侧面压在宫底部, 其五指并拢放在产妇腹部用掌力向下向腹壁方向按摩, 揉时动作要轻, 力度逐渐增加, 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同时嘱病人放松腹部, 按摩10 min~15 min即可。若上述方法无效, 应给予留置导尿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拔除留置尿管前给予温热生理盐水200 mL~300 mL +庆大霉素8×104 U+阿托品1 mg膀胱灌注后20 min~30 min让产妇下床自解小便。
2 结果
护理人员通过上述方法, 加强临床护理, 降低了产后尿潴留的发生。2007年1月—2008年9月我院妇产科共分娩829例, 发生产后尿潴留12例, 发生率为1.4%。
3 讨论
3.1 相关护理
产后5 d内尿量明显增多, 应鼓励产妇尽早自解小便。产后4 h即应让产妇排尿。安慰产妇, 消除其焦虑和紧张情绪。
3.1.1 做好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应尊重理解产妇, 给予安慰、开导和鼓励, 使产妇思想放松, 认识到尽早排尿的好处, 解除怕排尿引起疼痛的顾虑, 充满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1.2 调整体位和姿势
酌情协助产妇取适当体位, 尽可能使产妇以习惯的姿势排尿;需绝对卧床休息或剖宫产手术后的产妇, 应事先有计划的训练床上排尿, 以免因不适应排尿姿势的改变而导致尿潴留。
3.2 预防措施
3.2.1 几种简便的诱导排尿方法
①听流水声:利用条件反射缓和排尿抑制, 使产妇产生尿意, 促使排尿;②热敷法:将热水袋或热毛巾置于产妇下腹部膀胱区, 利用热力使松弛的腹肌收缩, 腹压升高而促进排尿。③按摩法:将手置于产妇下腹部膀胱膨隆处, 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10次~20次, 再用手掌自产妇膀胱底部向下推移按压, 以减少膀胱余尿;④热气熏蒸外阴部:产妇取蹲位, 将盛有开水的水盆置于产妇会阴部, 利用水蒸气刺激尿道周围神经感受器而促进排尿。
3.2.2 宫底按摩法
按摩宫底, 可以使周围的穴位如关元、气海、水道、中极等受到刺激。中医理论认为中极、关元、气海均按任脉走行, 是治疗小便潴留的常用穴位。水道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脐下旁开2寸, 按摩此穴位, 也有促进排尿的作用。按摩宫底, 可以间接地按摩、挤压膀胱, 刺激和诱导膀胱收缩促进排尿[2]。
3.2.3 穴位应用或肌肉注射法
可以用葱泥均匀贴敷于脐下气海穴及关元穴, 葱泥上可覆盖塑料薄膜其上置热水袋热敷, 以促使葱泥局部渗透发挥作用;将产妇置于蹲坐位, 用左手扶在产妇腰部, 右手以拇指按压关元穴, 由腹部向后 (脊柱方向) 向下由轻到重地按压, 同时嘱产妇下腹部放松屏气并用力解出小便, 直至小便排空方可停止按压[3];肌肉注射新斯的明, 新斯的明对膀胱平滑肌的兴奋作用较强, 可为产后尿潴留的产妇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5 mg~1.0 mg, 以促使膀胱平滑肌收缩而排尿。
上述几种方法操作简便, 易于掌握, 且见效快, 无痛苦, 无副反应, 病人易于接受, 避免因导尿而引起的逆行感染。可以把按摩或穴位应用法教给产妇的家属, 让家属参与其中, 使产妇得到家人的关心和安慰, 有利于小便排出。预防措施实行越早越好, 宜在产后1 h之内进行, 产妇膀胱胀满时禁止按摩, 以防膀胱破裂造成严重后果。按摩时要力量适度, 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护理时要热情, 耐心向病人解释清楚, 不要应付病人, 并要多次督促产妇排尿。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99-101.
[2]徐蕴华.新编妇产科临床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 1992:48-49.
产后尿潴留的护理对策 篇10
【关鍵词】肾穿刺;临床护理路径;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469-01
产后尿潴留(Postpartum Urinary Retention,PUR)是产科的比较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为产后8小时不能够自排膀胱内大量的存留尿液[1]。PUR一方面影响子宫收缩,致使产妇阴道出血量增多,另一方面由于要进行插入性导尿操作,往往会导致产后泌尿系统的感染。因此对初产妇产后出现PUR的预防,开展护理干预非常必要[2],而且对于初产妇身体的康复有很大的好处和帮助,护理服务随着医学模式越来越向人性化发展,也逐渐从病人的需求出发,尊重病人,真诚为患者服务。本文通过研究对初产妇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和作用,来预防产妇出现PUR,观察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2年1月-2012年12年期间的100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初产妇的年龄在21~40之间,平均年龄30.5岁,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无内科疾病,年龄、分娩方式以及孕周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的50例初产妇进行常规的产后护理来预防PUR的发生;B组则是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式,针对不同的患者,专门制定好一套完善的流程,具体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干预:产妇在生产前,护理人员应该及时了解产妇的心理状况,消除产妇焦虑和紧张的情绪,如果产后发生PUR,患者往往会出现恐慌,作为医护人员应该尽量的稳定病人和家属,并配合医生尽快的采取措施消除PUR;(2)排尿环境:医院专门为产后患者提供一个合适的安心的排尿环境,使得患者没有心理压力以及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顺利的排出尿液;(3)排尿护理:采取按摩膀胱区法、下腹部热敷发、以及听流水声等方法,以缓解尿道括约肌痉挛,增强膀胱逼尿肌功能,与此同时协助产妇取适当体位,病情允许应尽量以习惯姿势排尿,如扶助病人坐起或抬高上身,尽量使得病人自行排尿,与此同时要教会患者养成2次排尿的习惯,减少残余尿液;(4)健康护理:医护人员教会病人明确并注意引发PUR的病因,并且积极治疗引起PUR的原发病,在生活习惯方面也要注意比如患者不能久坐不能过度劳累,与此同时要叮嘱患者注意饮水的计划性以及教会患者诱导排尿的方法。
1.3 评价标准
主要针对两组患者的排尿时间、PUR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包括焦虑得分(采取10分制)、治疗配合程度)。采用主要通过查询医院诊疗记录、护理评估卡以及护理人员的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组间数据的比较则采用t检验方法,检验水准a=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的排尿时间,数据表明:B组的50例产妇首次排尿时间B组明显短于A组,A组有2例产妇出现PUR症状,A组有16例产妇出现PUR症状。
3讨论
PUR是妇产科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是指尿液潴留在充盈的膀胱内而不能自行排出,分为完全性尿潴留和部分性尿潴留[3]。引发PUR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有:①机械性:其是最为常见的引发PUR的因素,外界各种因素引起的尿道阻塞都可能导致尿道机械性梗塞,使得尿液无法正常顺利的排出;②神经源性:由于患者在生产后体质比较虚弱,会出现晕厥现象等一系列因素引起的精神紧张,致使患者不能够顺利的排除尿液;③药物性:患者在产前或者是产后应用的剂量比较大的解痉镇痛剂会降低膀胱的张力致使PUR的发生[4]。因为以上原因,患者出现PUR,而且往往是在排尿困难的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发展而来,极易并发尿路感染,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出现双侧输尿管及肾积水,最终可会导致肾功能受损,患者往往会感到辗转不安,非常痛苦。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式对于预防PUR十分的重要,不仅能够降低PUR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而且减少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对于预防PUR的护理干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产前以及产后的心理护理,作为医护人员,在产前要消除产妇紧张、焦虑的情绪;产后鼓励产妇不畏惧疼痛敢于用力排尿,不要习惯与在床上排尿;其次是为产妇提供一个能够安心排尿的环境;排尿护理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护理人员经常采取按摩膀胱区法、下腹部热敷发、以及听流水声等方法,以缓解尿道括约肌痉挛,增强膀胱逼尿肌功能;与此同时,为了避免其他疾病的引发,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比如教会患者明确并注意避免PUR的诱因,在生活上比如饮食上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5]。我院在研究护理干预对于预防PUR的有效性方面,主要采取以上几个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产后PUR的发生率仅为4%,而且患者的首次排尿时间较常规的护理方式明显缩短,与此同时,患者的满意度也比较高。显示了我院采取的护理干预方式预防PUR中的应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针对产妇采取护理干预方式可有效的预防PUR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以及配合度,不仅使得护理工作更加优质,而且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周亚莉. 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尿潴留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 2012,8(5): 620-621.
[2] Humburg J, Troeger C, Holzgreve W, Hoesli I. Risk factors in prolonged postpartum urinary retention: an analysis of six cases. Arch Gynecol Obstet, 2011, 28(3): 232-502.
[3] 王惠琴. 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的影响分析[J], 吉林医学,2012,(07): 39.
[4] 陈梅,产后尿潴留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08):50.
相关文章:
求值域方法02-13
急性尿潴留02-13
安全风险管控论文提纲02-13
安全生产必懂知识02-13
安全风险管控检查制度02-13
耳针治疗痔瘘手术后尿潴留160例疗效观察02-13
产后尿潴留临床护理02-13
手术后尿潴留02-13
尿潴留症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