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地址及其管理解析(共9篇)
篇1:ip地址及其管理解析
IP 地址及其管理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介绍了 IP 地址和 IP 地址的管理的相关知识。IP 地址的概念非常重要,是本节课的重点。但由于知识内容本身比较抽象,学生不太容易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践内容,举例让学生逐步理解这个概念。IP 地址的管理主要介绍因特网地址分配机构和分级管理的方式,可以通过类比让学生理解,同时让学生感受 IP 地址资源的有限性和分配不平衡性。
二、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 IP 地址的概念、格式及分类,知道 IP 地址的组织与管理方法;
2.感受 IP 地址资源的有限性和分配的不平衡性,树立节约资源、合理使用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IP 地址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练法,对照法。
五、教学设计策略
由于本节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自学有些困难,因此采用讲授法,并运用一些类比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运用演示、讲解和练习相结合的手段,通过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形象地将 IP 地址展现在学生面前。运用对照法,将 IP 地址和上节所学的域名知识结合。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先让学生打开两个浏览器窗口,分别输入“ gmwz.com.cn” 和
“ 10.8.96.3”, 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活动 学生带着疑惑进行操作,结果发现访问的是同一个网站。
设计思想 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设计不但衔接上节课的知识点而且开门见山地揭示出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新课学习
教师释疑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因特网的域名,那么如果深入地想一下,域名对于我们用户是比较容易操作和记忆的,但是对于电脑来说,它可以直接识别域名吗?实际上,电脑只对二进制的数字感兴趣(电脑的工作原理),也就是说,电脑网络只认识 0 或 1 组成的数字。所以网络只能认识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由 0 或 1 组成的 IP 地址。前面学的域名就如同我们同学的名字,学生除了名字外,还有个考试时的座号,这里的座号就相当于域名对应的 IP 地址。再如,如果仅知道你的名字,不一定能够联系上你,但是如果知道你的电话号码,那就能够很快找到你。所以这里域名对应的 IP 地址就相当于人名对应的电话号码。由此可知,IP 地址才是真正网络中计算机的身份标识。
学生思考
在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上,教师通过举例子进行必要的解释有助于学生理解问题,加深概念的认识,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
任务设置
先请同学查看一下所在机号的网络 IP 地址。先打开网上邻居属性,找到“常规”标签中的 Internet 协议(TCP/IP)属性,就会看到该机的网络 IP 地址。
任务 1 :找出你看到的 IP 地址的特点;
任务 2 :看书指出 IP 地址的本质特征。
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并回答问题。
通过自主学习,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观察形成感性认识,再读书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掌握认识事物的一般方法。
师生互动
1.根据上面的任务学生归纳总结 IP 地址的格式特征,教师分析说明其中的要点并展示概念。
说明:
(1)IP 地址可以确定计算机在网络中的具体位置。
(2)IP 地址是由二进制数—— 32 位“ 0 ”或“ 1 ”组成的,每八位一组共四组,四组之间用点分隔,每组对应的数的范围是 0 ~ 255。展示概念:每个 IP 地址占用 32 个二进制位,即 4 个字节。书写时,将四个字节分别书写为十进制数,各数之间用圆点分隔开。
2.学生讨论比较 IP 地址与域名之间的异同。
教师总结二者异同。
相同之处:域名和 IP 地址指向同一个网络地址,组成结构类似,中间用圆点分隔。不同之处:域名是 IP 地址的文字表现形式,容易记忆,却不能被电脑直接识别。IP 地址是二进制数组成,比较难记,但在网络中可以被电脑直接识别。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和转换是靠一个叫域名系统(DNS 服务器)来完成的。
学生完成任务并相互探讨。
教师画龙点睛说明问题的本质。
本部分是教材的难点。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学习:比如先引导学生讨论知识的表面现象,然后分析其本质特征,由表及里认识事物。为了进一步认识该知识点,可以联系前面的域名知识,讨论分析两者的异同。加深学生对 IP 地址概念的认识;学会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而不是孤立地看问题的一面。
知识拓展
让学生课后通过上网或查看课外书籍的方式查阅关于 域名系统(DNS 服务器)的资料,了解它的工作原理。推荐阅读的杂志和报刊有《电脑爱好者》、《中国电脑教育报》等。
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兴趣,扩展知识面。
师生互动
3.教师给出问题:既然 IP 地址是确定计算机在网络中具体位置的编号,那么 IP 地址可以随便设置吗?
看书回答下列问题:
(1)IP 地址由哪两部分组成?
(2)网络标识的作用是什么?
(3)主机标识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可以做如下解释 :
IP 地址中,一部分是网络标识,一部分是主机号;网络标识确定主机所在的物理网络,主机标识确定主机的物理地址。如果高一·三班理解为网络标志,那么座号 25 就可理解为主机号。再如电话号码 0536-2345103,前面 4 位 0536 表示电话的潍坊区位号,23 表示高密的区位,45103 表示电话机本身的号。正如化学中元素周期表一样,任何科学知识都是规律和经验的总结。
一般的,根据 32 位 IP 地址网络标识号和主机标识号各占用位数的不同,可以将 IP 地址划分为五类。
(1)A 类地址的第一字节是网络标识,后三个字节是主机标识。
(2)B 类地址的前两个字节是网络标识,后两个字节是主机标识。
(3)C 类地址的前三个字节是网络标识,第四个字节是主机标识。
(4)D 类地址用于多点广播。
(5)E 类地址保留备用。
显然,IP 地址不是随便设置的,它的设置方式 是有规律和意义的。之所以这样有规律地设置,是因为 IP 地址是需要管理的。
学生思考根据问题看书
通过举例子进行必要的解释有助于学生理解问题,加深对概念的认识,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通过通俗讲解 IP 地址的组成规律及按规律分类,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知识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从而进一步学习认识管理 IP 地址的重要性。
让学生认识到 IP 地址资源的有限及分配的不平衡性。
学生活动
4.IP 地址的管理的机构是什么?
学生上网查阅资料。
如:http:///
5.指出我国 IP 地址的总量不足及原因。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找出解决节省 IP 地址资源的办法。
[ 问题 ] 我国 IP 地址的总量不足解决办法是什么?
查阅有关 IPV4 和 IPV6 的资料。
采用小组形式讨论。
进行拓展学习。
知识迁移
篇2:ip地址及其管理解析
一、教材分析。
IP地址是计算机的网络身份证,是一台单机能上网的必要条件。而IP地址必须在子网掩码的配合下才能表明一台主机所在的子网与其他子网的关系,使网络正常工作,所以IP地址与子网掩码犹如一对形影不离的兄弟,联系异常紧密。鉴于此在选择授课内容时,我对教材原有结构进行了调整,不仅仅讲2.2IP地址及其管理,还将2.1节涉及到IP地址和域名这部分内容巧妙地溶入了本节,这样原来割裂的两部分内容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学生觉得的IP地址有关的知识变得完整丰富。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信息技术基础,对计算机网络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个体差异十分明显。
(2).技能方面,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理解及操作能力也比较强,有很强的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方面,求知的欲望强烈,喜欢探求真理,具有积极地情感态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IP地址的概念、格式、分类。
(2)了解子网掩码域名,掌握IP地址的查看。
(3)了解IP地址的管理方式及IP地址资源的分配情况。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通过交流探索,学会与人合作,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克服畏难情绪,体会到学习理论的快乐,为以后学习理论知识找到合适的方法。
(2)让学生认识到IP地址资源的有限及分配的不平衡,体验民族的危机感。
四、重点、难点突破。
1、教学重点: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采用生活中贴切类比的办法,让学生通俗易懂的去学习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
2、教学难点:通过生中的电话号码牢记IP地址的格式,然后练习多做。
五、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IP地址?
[教师] 分析IP地址的概念,说明由于它是唯一的,才能通过IP地址确定主机实际的物
1理地址,从而抓住疑犯。每一台上网的计算机都有自己的网络身份——IP地址
[学生] 告知学生查看Ip地址的方法,查出自己计算机和同学的IP地址并记录。
一:网上邻居-右键属性-本地连接属性-双击“Internet协议(TCP/IP)”
二:开始菜单—命令提示符—
ipconfige_enter
总结:IP地址和域名都能标识网络中的计算机,但IP地址是唯一的。
(二)IP地址的格式(此部分内容以教师讲授为主)
十进制格式:131.107.3.2
4二进制格式:******00
IP地址数字范围在0~255解释原因
总结:[通用格式]十进制格式(点分十进制):我们将32个二进制数分成4组(每组8位[1个字节]),并将每组转换成十进制数(0~255),且每组间用圆点来分隔。
(三)IP地址的分类
由例子:生活中的电话号码IP地址
根据设计者IP地址的分类
三类IP地址的范围、可支持的网络数目和每个网络支持的主机数的比较
【设计思想】
(1)生活中的例子通俗易懂
(2)通过例子对Ip地址分类的进一步牢记,更加的巩固一下知识。
(四)IP地址分层的管理图——IP地址资源的有限性,如何解决?
因特网地址分配机构(IANA)负责全球IP地址与域名的管理。全球IP地址的分配是按照一种分级的方式管理的。
讨论后得出: 方法一—IPV6方法二—IP地址的动态分配
【设计思想】
1、让学生认识到IP地址资源的有限及分配的不平衡,体验民族的危机感。
2、能自然贴切地引出下一知道点。
(五)作业
1.关于因特网中主机的IP地址,叙述不正确的是()。
A、IP地址是网络中计算的身份标识
B、IP地址可以随便指定,只要和主机IP地址不同就行
C、IP地址是由32个二进制位组成D、计算机的IP地址必须是全球唯一的 历年真题,巩固检测
2.Internet使用TCP/IP协议实现了全球范围的计算机网络的互连,连接在Internet上的每一台主机都有一个IP地址,下面不能作为互联网上可用的IP地址的是()。
A、201.109.39.68B、127.0.0.1C、21.18.33.48D、120.34.0.18
3.IP地址172.16.16.16属于()类IP地址。
A类1.0.0.0~127.255.255.255 第一段为网络号,2~4段为主机号
B类128.0.0.0~191.255.255.2551~2段为网络号,3~4段为主机号
C类192.0.0.0~223.255.255.255 1~3段为网络号,第四段为主机号
D类 组广播地址E类 留用
4.IP地址是计算机在因特网中唯一识别标志,IP地址中的每一段使用十进制描述时其范
围是()
A、0-128B、0-255C、-127-127D、1-256
(六)总结本节课主讲内容
六、教学反思。
遇到“IP地址及其管理”这节内容大多数老师内心还是非常害怕的,由于大量枯燥的理论又没有针对性强较有趣的学生活动,常常是教师一灌到底,学生听之无趣。但我的这节到结束都能使同学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尽量做到不枯燥乏味的现象,归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设计理念:
一、大量生活资源地应用。对理论地阐述教师用到很多生活中的类比,如IP地址和域名的关系,IP格式和电话号码格式,使讲述更生动。
二、设计一系列针对性强、又切实可行的学生实践活动,使学习主动有交流,使学生自己学习,发现内容,使其不再枯燥乏味。
三、对原有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使 IP地址的教学内容不再被割裂,前后知识一点点联系紧,有因有果,一气呵成,也为下节“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分解了一部分知识点。
篇3:IP地址管理及子网划分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基于TCP/IP协议的Internet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并拥有最多用户、最多资源的一个超大型计算机网络。TCP/IP协议因此成为了事实上的工业标准,IP网络也成为计算机网络的主流。
Internet依靠TCP/IP协议,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不同硬件结构、不同操作系统、不同体系结构的网络的互连,每一个结点都依靠唯一的IP地址互相区分和互相联系。而IP地址的32位二进制位所表示的网络数目是非常有限的,因为每一个网络都需要一个唯一的网络地址来标识,在制定编码方案时,人们常常会遇到网络数目不够用的情况,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是进行子网络划分。因此,IP地址构成了整个Internet的基础,IP地址的合理分配和子网的划分已逐渐成为网络资源管理的有效手段。
1 IP地址及其作用
TCP/IP协议是为解决异种网络之间的通讯问题,针对Internet开发的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其中TCP为传输控制协议,IP为互联网络协议。IP地址就是网络协议地址,是分配给网络节点的一个逻辑地址。无论是在私有网络还是在公共网络上,IP地址都是任何使用TCP/IP协议进行通讯的基础。互联网络上每个节点,包括宿主机、网络部件(网关、路由器等)都要求有唯一的IP地址。
IP地址独立于任何特定的网络硬件和网络配置,独立于任何特定类型的网络,不管网络类型如何,它都有相同的格式。因此,利用它可以将数据包从一种类型的网络发送到另一类型的网络。
2 IP地址组成与类型
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据。这32位数据又分成4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包含8位二进制数据,我们称每一个部分为一个八位位组(octet)。为了简化记忆,用户实际使用IP地址的时候,将组成IP地址的二进制数记为4个十进制数表示,每个十进制的取值范围是0~255,每相邻两个字节的对应十进制数间用“.”来分隔。IP地址的这种表示方法叫做“点分十进制表示法”。实际上,每一个IP地址都可以在软件中加以改变,而且每个IP地址都与一个固定的硬件地址(如以太网地址)相联系。
3 子网掩码、子网划分与地址空间的计算
3.1 子网
在Internet发展的早期,使用二层地址结构(网络地址+主机地址),足以保证实际的应用。随着时问的推移,计算机硬件价格迅速下降、网络技术逐渐成熟及网络的普及,最初的假设已不成立。IP地址的32个二进制所表示的网络数目是非常有限的,因为每一个网络都需要一个唯一的网络地址来标识,且一个组织可能会有多个网络,所以单一的Internet连接已不能满足其要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布的RFC917和RFC950,针对由于相对比较简单的两层结构IP地址带来的日趋严峻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划分子网。划分子网是解决IP地址空间不足的一个有效的措施。
所谓子网,就是把一个有类(A类、B类和C类)的网络地址,再划分成若干个小的网段,这些网段称为子网。划分子网的方法是:将表示主机地址的二进制数中划分出一定的位数用作本地的各个子网,剩余的部分作为相应子网内的主机地址。划分多少位给子网,主要根据实际所需的子网数目而定。这样在划分了子网以后,IP地址实际上就由三部分组成:网络地址、子网地址和主机地址。
3.2 子网掩码
为了进行子网划分,必须引人子网掩码的概念。子网掩码与IP地址结合使用,可以区分出一个网络地址的网络号和主机号。每一个使用子网的节点都选择一个32位的位模式,若位模式中的某位置I,则对应IP地址中的某位为网络地址(包括网络部分和物理网络号)中的一位;若位模式中的某位置0,则对应IP地址中的某位为主机地址中的一位。这种位模式叫做子网掩码。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值,用于屏蔽IP地址的一部分以区别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子网掩码的表示形式和IP地址的表示类似,也是用圆点“.”分开的4段32位二进制。为了便于记忆,通常采用十进制来表示。
4 IP地址的分配与动态管理
因特网的IP地址由Inter NIC(Internet网络信息中心)统一负责全球地址的规划、管理,同时由Inter NIC,APNIC.RIPE三大网络信息中心具体负责美国及其他地区的IP地址分配。所有因特网地址是由一个中央管理机构进行管理的。
4.1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管理机构:因特网编号分配管理机构I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 Authority)对所分配的编号有最终的控制权,并制定政策。
2)连接到因特网主干网络,才有必要由中央机构来分配IP地址。
3)对于一个独立的公司或单位,是通过ISP来实现IP地址分配。
4)对于内部网络,网络管理员就可以负责分配唯一的网络地址。
5)IP地址具有对网络编号的标识功能,所以如果一台主机从一个网络移到另一个网络,就要改变它的IP地址。
6)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e Protocol,动态主机地址分配协议。
DHCP协议原理:让网络中的一台服务器来负责动态分配地址,用户的计算机只要接人网络,就向该服务器申请IP地址。
4.2 IP地址的分配和动态管理策略叙述如下
4.2.1 IP地址的分配方法
1)静态分配—指定IP地址,固定地址,是长期固定分配给一台计算机使用的IP地址,一般是特殊的服务器才拥有固定IP地址。
2)动态分配——自动获取IP地址,不固定地址,这些都是计算机系统自动分配完成的。注意服务器必须使用静态地址
4.2.2 IP地址的分配原则
在网络规划中,IP地址方案的设计至关重要,好的IP地址方案不仅可以减少网络负荷,还能为以后的网络扩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设计IP地址方案之前,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是否将网络连人Internet;
是否将网络划分为若干网段以方便网络管理;
采用静态IP地址分配还是动态IP地址分配。
4.3 IP地址的动态管理
4.3.1 问题的提出
在传统的IP网络中,由于网络上每个设备都有自己的固定的永久性的IP地址,随着Internet网络的迅速膨胀,连人网络的主机和用户越来越多,IP地址变得相对缺乏。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IP地址来获得Internet资源已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需要。而实现对IP地址的动态分配是解决IP地址贫乏和满足上述需求的一种有效方法。
4.3.2 实现IP动态管理方案
1)使用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HCP是为IP网上的配置信息包括IP地址信息而制定的协议。它为基于工作站的TCP/IP提供集中配置服务。例如:基于工作站的TCP/IP栈的集中式管理程序可以使用DHCP为工作站自动分配一组地址。在Windows NT中DHCP也可以通过IP地址的集中管理来动态地为网上主机分配IP地址,并确保IP地址的唯一。其地址的分配过程完全不需要网络管理人员和用户的参与而自动完成。
2)基于服务器网关的方法
网关(Gateway)是在网络层一级工作,它可以在不同的网络之间翻译地址、转换协议、变换数据格式等。网关方案是基于服务器的体系结构和直接支持用户与TCP/IP资源的通讯能力,它为IP地址公用和地址共享提供了基础。
地址共享:网关上运行的软件能够将大量的IP数据流分享开来,再根据端口号和标准的TCP/IP将数据送到正确的工作站。
Netware工作站在前端运行基于IPX的Winsock兼容的Internet软件,如Web浏览器、Telnet和FTP等。信息通过IPX打包传给Netware服务器,服务器则利用Iware Connect将信息中的请求转换为TCP/IP协议内容,传送给Internet,反之亦然。这里的Iware Connect就相当于一个网关。
地址公用:网上的工作站有一个单独的IP地址。集中式的IP管理软件通过网关服务器对IP地址进行随机分配。即在一个工作站要访问IP网络时将一个IP地址分配给它,然后这台工作站仍在使用网络时,将地址收回。该工作站每次访问IP网络时,都可能使用不同的IP地址。
4.3.3 两种方案的比较
采用DHCP管理的地址是有限的,它在现有的客户机协议里并未有得到广泛支持。从安全性的角度来说,DHCP由于采用广播式通讯,一个DHCP客户可通过为自己分配所有可用的IP地址而使网络造成混乱。因此,DHCP更适用于专用网络,而不是公用网络。
采用网关方案,网络安全性就可以得较好的控制。比如使用Quarterdeck的Iware Connect产品,一方面可以节省IP地址,另一方面由于IP和IPX协议的差别(内部网IPX协议),使外界的Internet高手也无法进人内部网络(因为根本就没有IP地址),这相当于一个天然的防火墙(Fire Wall)。同时Netware利用NDS进行安全控制,可以对用户、组、主机、IP地址等按应用分类和时间区域进行单向或双向进出访问控制。
5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网络事业也将日新月异,与蓬勃发展的网络建设和市场相适应的,应该是一个规范有序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和一个积极健康的市场环境,我们期待着中国的互联网络事业的稳步前进。
摘要:针对目前互连网上许多用户不能合理使用和分配IP地址,造成大量IP地址浪费,从而导致IP地址资源紧张的现象。阐述了如何利用划分子网以及对IP地址进行合理的分配和管理,从而有效地节约IP地址资源。
关键词:IP地址,网络地址,主机地址,子网,子网掩码
参考文献
[1]李小娟.基于Web的IP地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4.
[2]黄儒乐,李颂华.校园网IP地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教育信息化,2005.
[3]陈虹,李明东,谢刚.校园网IP地址管理系统[J].福建电脑,2007.
[4]曹忠.IP地址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J].电脑学习,2003.
[5]曹丹海,孙公达.校园网IP地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1998.
[6]贺珊,陈萍,宋维佳.校园网IP地址管理系统[J].中国教育网络,2007.
[7]左瑞欣,李贵军.基于Web的IP地址管理系统的开发[J].计算机与网络,2005.
[8]张光勇.校园网IP地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创新导报,2007.
[9]柯宏力,刘羽.基于DHCP和目录服务的校园网IP地址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教育信息化,2002.
篇4:解析校园网中IP地址的分配管理
关键词:校园网;IP地址;动态分配;DHCP;子网划分
一、DHCP服务的配置
为了创建一个DHCP服务器,常用的DHCP服务器一般安装在一台Windows2000Server的计算机上。安装前先为这台计算机指定静态的IP地址、子网掩码及网关地址,然后按下面的这些步骤操作即可:(1)在“控制面板”上,双击“添加/删除程序”,单击“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2)在“Windows组件”向导中,依次选择“Windows组件”页、“网络服务”,然后单击“详细资料”。(3)在“网络服务”对话框中,在“网络服务的子部件”中,选择“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复选框,然后单击[确定]按钮。(4)单击[下一步]按钮,等待一段时间后就会完成安装。最后是添加各网段作用域,捆绑网关及DNS,一个作用域是一个合法的IP地址范围,用于向特定子网上的客户计算机出租或分配IP地址。
从“管理工具”菜单中打开DHCP,用鼠标右键单击DHCP服务器的名称,再单击“新建作用域”。然后按照提示依次在“名称”中填写作用域的名称如“219网段”,“说明”中填写相关说明如“服务器段”,在IP地址范围对话框中设置本子网中的IP地址范围:如起始IP:219.222.191.3,结束IP:219.222.191.253,子网掩码(将租给客户机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接着再添加一个或多个排除地址范围(已经使用的静态IP地址或暂不分配的IP地址范围),设定租约的时间(默认为8天)。最后添加客户使用的路由器IP地址(即客户机的网关地址)为219.222.191.254,添加“域名称”为“bangong”,“DNS服务器”为“219.222.191.1/202.96.128.143”。
以上是DHCP服务器的基本配置,DHCP服务的作用域的填写就牵涉到了IP地址的子网划分。
二、IP地址子网划分
现今普遍运用的32位的IPv4地址,采用点分十进制的方式表示,基本结构由4部分数字组成,每一部分数字对应于一个8位二进制数字,四个二进制部分之间用小数点分开。为了适应各种不同规模的网络需求,IP协议将IP地址分为五类,即A、B、C、D和E类,其中,D类地址为多播地址。主要留给因特网体系结构研究委员会IAB使用,E类地址作为保留地址。我们通常所接触的是A、B、C三类IP地址。A类、B类、C类IP地址的网络号分别为8位、16位和24位,其主机号对应为24位、16位和8位。如主机号对应24位时其最大主机数分别为224-2。A类IP地址最前面一位为“0”,即A类第一段取值介于1~126之间(127作为本机测试之用)。B类IP地址最前面两位为“10”,即B类第一段取值介于128~191之间,C类IP地址最前面三位是“110”,即C类第一段取值介于192~233之间。
前缀长度指示地址的网络部分的比特位数。例如在172.28.5.0/24中,/24就是前缀长度,它告诉我们前24位是网络地址。常用的IP地址主要有A、B、C三类,相应的前缀分别为/8、/16、/24。为了定义地址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设备另行使用称为子网掩码的一个32位形式。表示子网掩码使用的点分十进制格式与IPv4地址相同。在代表网络部分的每个位的位置上置入二进制1,在代表主机部分的每个位的位置上置入二进制0即可创建子网掩码,故A、B、C类地址相应的子网掩码为255.0.0.0、255.255.0.0和255.255.255.0。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通常需要对网络进行子网的划分。
三、交换机及客户端配置支持
假设校园网通过一台二层交换机连接到一台三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连接上DHCP服务器,现做适当配置,实现校园网内部主机的动态IP地址获取。
本文对IP地址的动态分配所牵涉的各方面知识做了简单介绍,并对实现校园网实施IP地址动态分配做了逐步简单的实验说明。实际中还应多查资料、多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篇5:IP地址及其管理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又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中介,因此,参照《高中新课程标准》和高中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特点确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A: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IP地址的概念, IP地址的管理办法。(2)、让学生掌握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
B:能力目标:让学生能根据IP地址判断网络类型和对应最大主机数目。
C:情感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IP地址资源的有限及分配的不平衡,体验民族的危机感。
(2)培养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勇于克服困难,体验到成功后的快乐。
2.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 难点、关键:IP地址的格式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1、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体验探究法(2)网络探究教学法
2、学法指导:体验探究法、协作式学习法。教学过程: 1.课堂引入
计算机网络发展得非常快,特别是因特网的出现后,接入因特网的计算机越来越多。据统计,现在全世界有几亿台计算机接入到因特网中。面对如此之多的接入因特网的计算机,因特网是怎样进行管理的呢?
2.因特网的地址
教师利用家庭地址这个比喻来描述因特网中的计算机也有一个地址来引导学生对IP地址的认识。使学生知道因特网中的计算机就是通过IP地址进行相互之间的访问的。3.IP地址的格式、组成及分类(1)IP地址的格式
从用户使用角度看:IP地址由小数点隔开的十进制整数组成的。实际上一个IP地址是由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组成,每8位用一个十进制数字来表示。
例:202.112.81.34 二进制数:1001010.01110000.01010001.00100010(2)IP地址的组成
现在的IP地址由长度为32位的二进制数组成,并分成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
网络号(netid):用于识别主机所在的网络 主机号(hostid):用于识别该网络中的主机(3)IP地址的分类
IP地址被分成网络号和主机号,按照网络的规模IP地址分成五种类。
教师讲解:IP地址的五种类型的特点及其适用网络和子网掩码的作用。
4.IP地址的管理
IP地址分配机构分为三级进行管理
教师讲解IP地址的管理方式。5.IP协议的发展
教师引入资料:由于互联网产生于美国,其技术标准也由美国制订,也是IP地址分配的主要控制者。所以美国占用了全球的大部分IP地址资源。据统计,中国所申请到的IP地址数量还不如美国一所大学所拥有的数量。所以中国的IP地址资源非常匮乏。
教师提出任务:如何解决IP地址匮乏这种情况,有哪种方法可以解决。
教师小结:(1)组建域网,配置虚拟IP地址。
(2)开发新版本的IP协议。教师讲解Ipv6的特点。6.课后练习及实践
请判断下面IP地址属于哪一类
(1)121.14.0.32(2)192.168.0.100(3)130.5.5.10 查询IP地址 查询自己的IP地址
(1)“网上邻居”→ “属性” → “连接” →“TCP/IP协议” →“属性”(2)在DOS状态下,运行ipconfig命令 查询别人的IP地址(3)ping检查法 小结
篇6:ip地址及其管理解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准确说出IP地址概念;完整复述IP地址格式及分类方法.【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直观感受IP地址的作用和便捷;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掌握IP地址的分类形式,并能正确辨别IP地址类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体验通过计算识别IP地址类型的学习乐趣,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勇于克服困难,同时提高对网络技术应用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理解IP地址的概念,熟记IP地址的格式组成和分类方法。【难点】
能进行IP地址类型识别。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老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内容是关于我国首例利用因特网破获聚众赌博案件
(1)学生观看视频。(2)学生概括视频主要内容。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2.设置疑问:公安机关根据什么线索进行破案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IP地址的概念。
环节二:新课讲授 任务
一、查一查
1.设置小组竞赛,根据查看本机IP地址的方法,学生动手操作查看自己计算机的IP地址。
2.请较快完成的同学说出自己的IP地址,老师在黑板上记录。任务
二、答一答
(1)学生自学课本上关于IP地址概念的内容。
(2)学生回答问题:“什么是IP地址”“ip地址类型”“各类ip地址可以容纳的计算机台数”,老师做补充总结。
任务
三、说一说
1.学生利用2分钟自学书上内容,讨论IP地址的组成特点。
2.教师带领学生结合黑板上记录的IP地址,总结IP地址组成的特点,包括点分十进制的表示方法及网络标识、主机标识;并通过对网络号和主机号的讨论,引入IP地址分类的概念。
环节三:巩固提高
根据之前学习的内容,完成巩固训练习题:
1.请学生随机说出一个IP地址,设置纠错环节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IP地址的组成特点。
2.进一步训练学生辨别IP地址类型的能力,突破难点。环节四:小结作业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1.首尾呼应:回顾上课播放的视频,请同学们思考警察到底是如何根据IP地址查获罪犯,根据网络号和主机对应进行分析。
2.小结:简单回顾本节课所学要点。
3.作业:因特网IP地址、我国的IP地址分别由谁来分配与管理,请同学们课后去查资料,下节上课时请同学们分享。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篇7:ip地址及其管理解析
一、背景信息
1.模块:高中网络技术技术应用 2.年级:高中一年级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IP地址的概念、格式、分类。
(2)了解IP地址的管理方式及IP地址资源的分配情况。
2、过程与方法: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以IP的概念为主线,再逐步深入到与IP相关的理论知识的研究,如IP地址的分配等,由表及里,由浅和深。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克服畏难情绪,体会到学习理论的快乐,为以后学习理论知识找到合适的方法。
(2)让学生认识到IP地址资源的有限及分配的不平衡,体验民族的危机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
难点: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
(三)学生分析
有些同学只是听说过IP地址,大部分学生很多没有真正在计算机上打开IP设置的页面,因此对于学生来说IP地址是个相对来说比较陌生而有带有新鲜感的名词。
(四)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体验探究法(2)网络探究教学法(3)协作式学习法。
(五)课前准备:任务单、相应素材(视频等)准备
三、教学过程
一、微视频教学
1、通过视频了解IP地址的概念、格式及其分类,并自主完成任务一、二。
2、师生共同完成任务三、四: 例
1、判断ip地址的合法性 例
2、判断是哪一类的IP地址? [教学效果]通过任务进一步巩固ip地址的格式及其分类。实践活动:
1、通过两种方式查看本机IP 地址,并记录下来。
2、分析比较机房ip地址的异同,从而确定ip地址在当前网络的唯一性。
3、ip地址可以修改吗?修改后会出现什么情况?拓展:子网掩码、网关、dns等的作用?
二、IP地址管理
1、教师展示IP地址管理机构图,介绍IP地址是如何管理的。
2、展示资料
讨论:从两段材料中分别能得出什么结论?看了以上材料同学们有何感想? IP地址分配的不均衡性、IP地址短缺问题
3、如何解决以上问题?
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讨论后得出方法,如IPV6、IP地址的动态分配、设置局域网等
三、总结
附录:
《IP地址及其管理》学习任务单
任务
一、填一填
模拟ABC三类地址,通过填充颜色,用红绿两种不同的颜色,区分网络位与主机位,红色代表网络位,绿色代表主机位。
A类 B类
网络地址位
主机地址位
C类
任务
二、连连看
IP地址 地址范围
A类 128.x.y.z-191.x.y.z B类 192.x.y.z-223.x.y.z C类 1.x.y.z-126.x.y.z
任务
三、判断以下ip地址的合法性
A 128.-5.3.58 B 192:168:25:23 C 10.122.256.3 D 0.0.255.0
任务
四、主机IP地址为:125.17.23.206的机器中,这是哪一类的IP地址?代表网络号的数字是多少? 如果例题中,给出的IP地址改为192.168.1.108。代表网络号及主机号分别是多少?
任务
五、查看本机ip地址,是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1.“开始”——运行(cmd)——屏幕上输入 ipconfig——回车——查看IP地址 方法2.网络连接——属性——IP地址配置
[探究活动] ① 如何申请IP?
篇8:多网卡设备IP地址管理方法
目前在对网络设备进行地址资源分配与管理时,大多是采取基于设备MAC地址与IP地址一一对应的策略[1],这种方法对于管理单网卡终端设备的IP地址比较有效,但对于像服务器等多网卡设备以及虚拟机、双机热备、负载均衡、集群等服务器应用场景,由于存在多个网卡,使用多个IP,存在比较复杂的IP使用属性[2],如:双机热备。在两台主机上部署数据库服务和应用服务,各分配一个IP地址,再虚拟出的第三个IP地址,自动指向到该两台主机的IP资源上。虚拟机。一台主机分配好一个IP资源,另外需要为这个主机的每个虚拟应用分配一个IP资源。集群。在多台主机上部署数据库服务或应用服务,再虚拟出多个IP资源自动指向到部署服务器的IP资源上。
上述多网卡设备及应用场景的IP地址分配与管理缺乏有效的方法,实际操作中都是作为单网卡终端设备逐一进行IP分配,这样往往造成这些设备及应用的IP资源状况不清楚,存在IP重复分配、IP冲突、IP指向错误、IP混乱等现象,给网络地址资源分配与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扰[3]。由于这些设备及应用处于网络的关键和核心位置,如何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多网卡设备及应用场景的IP地址分配与管理,已成为复杂网络及应用环境下网络地址资源管理不得不面临的课题。
为此,本文在建立支持多网卡设备及应用场景的设备组模型及其视图基础上,通过建立设备组与设备、设备组与IP之间的映射关系,维护不同应用场景下多种IP使用属性及其应用视图,实现多网卡设备有效的IP分配与管理。
1 多网卡设备IP地址管理方法
建立支持多网卡设备及应用场景的设备组模型,并在设备组视图基础上,对不同应用场景下多种IP使用属性进行配置,从而实现对多网卡设备及应用场景进行IP分配与管理。方法分为三步:建立支持多网卡主机及应用场景的设备组模型;创建设备组数据视图和逻辑视图,与实际应用场景对应;基于设备组视图实现对多网卡设备及应用场景IP分配与管理。
1.1 建立支持多网卡主机及应用场景的设备组模型
多网卡主机及应用场景的组成、关系及IP分配与应用属性比较多样复杂,必须建立一种对象模型既能描述相互之间的结构关系,又能全面清晰展现单个设备和整体的IP应用属性,设备组模型图见图1。
设备组模型中包括设备组、设备、设备组MAC及IP使用属性信息以及相互之间关系。设备组类型包括主机、虚拟机、双机热备、负载均衡、集群等,可根据需要加以扩展,以支持不同的应用场景。
1.2 创建设备组数据视图和逻辑视图
设备组模型定义和描述了设备组、设备的基本信息以及相互之间关系,本方法通过创建设备组数据视图和逻辑视图直观展示了设备组模型信息,图2为某双机热备设备组视图。
其中数据视图通过列表方式对设备组中设备信息进行维护和展示,逻辑视图则通过拓扑关系展示设备组MAC及IP使用属性信息以及相互之间关系,逻辑视图是采用VML技术,根据数据视图和设备组MAC及IP使用属性信息自动生成视图文件并格式显示。
1.3 实现对设备组的IP配置与管理
基于设备组数据视图和逻辑视图,实现对设备组的IP分配与管理,首先根据设备组的IP使用属性,建立符合设备组MAC及IP使用属性表,用于存储设备组的MAC及IP信息,对于多网卡主机及应用场景,其IP属性比较复杂,有些IP需要静态绑定,有些IP则处于保护状态,为此分别建立IP分配信息表存储不同IP使用属性的分配信息。具体步骤如下:
1)将多网卡设备及应用场景创建为设备组,并维护设备组相关信息;
2)维护设备组下组成设备的基本信息,根据应用场景,设备既可以是物理设备,也可以是虚拟设备;
3)根据设备组信息创建设备组的数据视图和逻辑视图;
4)在完成设备组信息维护以后,对设备组的IP使用信息进行配置。
2 结语
在地市公司日常信息运维工作中,多网卡设备及应用场景的IP地址分配与管理缺乏有效的方法,本文在建立支持多网卡设备及应用场景的设备组模型及其视图基础上,通过建立设备组与设备、设备组与IP之间的映射关系,维护多应用场景下多种IP使用属性及其应用视图,实现多网卡设备有效的IP分配与管理。
摘要:在建立支持多网卡设备及应用场景的设备组模型及其视图基础上,通过建立设备组与设备、设备组与IP之间的映射关系,维护不同应用场景下多种IP使用属性及其应用视图,实现多网卡设备有效的IP分配与管理。
关键词:多网卡设备,地址管理,IP分配
参考文献
[1]陈虹,李明东.校园网IP地址管理系统[J].福建电脑,2007(7):166-167.
[2]陈明,胡梦飞.基于SNMP网络设备IP地址管理系统的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31):7 606-7 607.
篇9:静态IP地址管理思想及实现
关键词:IP;MAC;路由器;Telnet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673-8454(2008)04-0070-03
IP地址是计算机网络中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而IP地址管理工作是计算机网络管理中最为重要和复杂的工作之一。IP地址的管理主要是IP地址的分配和防止地址盗用两个方面的问题,目前常用的IP地址分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动态分配IP地址方法,另一种则是静态IP地址分配方法。[1]
动态IP地址是指由服务器动态分配IP地址的方法,该方法简便,但若要查找某时刻是哪位用户在用某个IP地址则非常难,所以一般政府、学校等部门很少采用,而多采用静态分配IP地址的方法。
一、引言
静态IP地址分配方法是指由人工逐个分配IP地址的方法,该方法能够知道任何IP地址的使用人,此种方法存在的最大问题是IP地址盗用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一般采用IP地址与用户计算机MAC地址绑定的方法进行解决,这样既能规范IP地址管理,又能防止IP地址盗用,所以此种方法广为采用。但该种IP地址管理方法在管理和安全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隐患。
1.管理方面
管理通常分两步实现:首先用人工或计算机记录网络用户MAC地址与IP地址的对应关系,然后再人工登陆到三层交换机上实现IP地址与MAC地址的绑定操作。由于管理人员不止一个,即使一个人,有时也会出现三层交换机上已经绑定,而未记录,或记录了但三层交换机上没有进行IP地址与MAC地址绑定的问题,久而久之便会出现很多的管理问题。
2.安全方面
实现IP地址与MAC地址的绑定操作需要人为登陆到三层交换机,而且该登陆者还必须具有超级用户权限,这样就给核心交换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很多的隐患。
针对静态IP地址管理方法中管理和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WEB与三层交换机的IP地址管理思想并依据该思想设计开发了一套IP地址管理系统,成功解决了IP地址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二、相关理论
1.局域网通信原理
在局域网中计算机之间是通过ARP协议和广播机制实现通信的,[2]如图1所示,计算机A与C都接在交换机Switch A上,当计算机A打算与计算机C通信时,便查找自己的MAC地址cache表,如果存在计算机C的MAC地址,则直接将数据发到该MAC地址上,即可实现通信。如果不存在计算机C的MAC地址,则利用ARP协议进行广播,首先计算机A发出一个请求数据包,上面携带计算机A的IP地址、MAC地址以及计算机C的IP地址,计算机C收到该广播数据包后,在该数据包上附上自己的MAC地址,然后将该数据包发给计算机A,计算机A收到该数据包后,便将数据发到计算机C的MAC上,通信得以实现。
2.Internet通信原理
Internet通信采用点到点通信方式实现数据通信,[3]如图1所示,如果计算机A打算与计算机F通信,首先发现在交换机Switch A所在的局域网中无法找到计算机F,便将数据发送到默认网关路由器Router A的E0口,路由器Router A通过查找自己的路由表将数据转发到与Internet相连的E1口,然后通过Internet中的各个路由器将数据包转发到路由器Router B的E0口所在的局域网中,再根据局域网通信原理将数据包发给计算机F。
3.三层交换机IP地址与MAC地址绑定原理
三层交换机是路由器与交换机的结合体(相当于图1中Router A与Switch A,Switch A应支持VLAN),通过把交换机中IP地址与MAC地址的动态影射关系变为静态一一对应关系实现IP地址与MAC地址的绑定操作,从而解决IP地址盗用问题的[4]。 如图1所示,如果计算机C盗用了计算机A的IP地址,假设也与计算机F进行通信,根据局域网与Internet通信原理,计算机C发出的数据包送到计算机F没有任何问题,但当数据包根据源IP地址回到路由器Router A时,由于路由器Router A不再采用动态的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而根据自己预先绑定的IP地址与MAC地址的关系依然将数据包发送到计算机A的MAC地址上,没有将数据包发送到计算机C上,所以计算机C便无法收到返回数据包,也就无法实现与计算机F的通信,从而解决了IP地址的盗用问题。
三、IP地址管理系统设计原理
如图2所示,一般采用静态IP地址分配方法时,进行IP地址登记和IP地址与MAC地址绑定工作是管理员通过分别操作服务器和三层交换机实现的,该方法很容易造成服务器上记录的IP信息与三层交换机上IP地址与MAC地址绑定的不一致,造成管理上的隐患,另外由于管理员登陆到三层交换机时需要超级用户权限,给三层交换机的管理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如图2中的①所示。
为了解决以上两方面的问题,对图2中的①进行改进,改进后的IP地址管理系统原理示意图如图2中的②所示。在②管理员通过操作服务器进行IP地址相关信息的登记工作,同时由服务器来操作三层交换机实现IP地址绑定工作。[5] 只要管理员操作服务器,服务器便操作三层交换机,所以不会出现①中服务器上登记信息与三层交换机中绑定信息不一致的问题,而且由于是由服务器来操作三层交换机,管理员根本不需要拥有三层交换机超级用户权限,从而大大提高了三层交换机的安全性。
四、IP地址管理系统实现
1.IP地址管理系统的硬件、软件环境
为了本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图2所示②中的服务器最好采用专用服务器,也可用高档微机进行替代,服务器能够通过网络访问三层交换机。服务器运行Linux网络操作系统,支持Apache、PHP和MySQL环境,三层交换机支持网络用户的telnet访问。
2.IP地址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IP地址管理系统的主要包括管理员管理模块、用户信息添加模块、用户信息修改模块、用户退网模块、用户封锁模块和用户解锁模块,下面简要介绍各模块的主要功能。
管理员管理模块主要用来完成管理员的添加、修改、删除以及登陆检验功能。
用户信息添加模块,主要用来登记用户的姓名、单位、联系电话、具体位置和用户计算机的MAC地址到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再操作三层交换机实现IP地址与用户计算机MAC地址的绑定操作。
用户信息修改模块是修改服务器中登记的相应用户的相关信息,若用户计算机MAC地址发生变化,还要更改三层交换机上IP地址与用户计算机MAC地址的对应关系。
用户退网模块是当用户申请退网时,在服务器上实现用户相关信息的注销工作,同时解除三层交换机上IP地址与用户计算机MAC地址的绑定关系,并回收该IP地址为自由地址。
用户封锁模块是用来实现当用户使用的IP地址出现病毒等异常情况时,暂时停止用户使用网络的功能。
用户解锁模块是对封锁的用户恢复使用网络的功能模块。
3.IP地址管理系统的数据流程
IP地址管理系统的数据流程如图3所示,首先是用户登陆检验,如用户不合法则结束,如用户合法则在5个模块中选择相关的操作,由服务器操作后台数据库,实现IP地址与用户计算机MAC地址的绑定操作,若没有其他操作则结束,否则重新进入5个模块选择界面。
4.IP地址管理系统的核心代码
本IP地址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实现服务器对三层交换机操作,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个PHP远程登陆三层交换机类,通过PHP的fsockopen()函数与fwrite()函数实现PHP对三层交换机的telnet登陆与命令控制,类的核心程序代码如下所示:
class Telnet
{ var $sock=NULL;
function telnet($host,$port)
{$this->sock = fsockopen($host,$port,$errno, $errstr, 10);
if( !$this->sock ){ exit("无法连接远程主机:".$host.",请稍后再试!");}
socket_set_timeout($this->sock,2,0); }
function close()
{if ($this->sock)fclose($this->sock);
$this->sock = NULL;}
function write($buffer) {fwrite($this->sock,$buffer);}
function getc() { return fgetc($this->sock);}
function input_rate()
{$buf = '';
$what="bits/sec";
while (1)
{ $IAC = chr(255);
$theNULL = chr(0);
$c = $this->getc();
if ($c === false) return $buf;
if ($c == $theNULL)continue;
$buf .= $c;
if ($what == (substr($buf,strlen($buf)-strlen($what))))
{returnsubstr(strstr($buf,"input rate"),10);}
else {continue;}
}//while end
}//function end
}//end class
程序对类的一个调用实例如下:
$telnet = new telnet($host_ip,$port);//建立登陆到IP地址为host_ip,端口为port三层交换机
$telnet->write($root);//读取超级帐户
$telnet->write($root_password);//读取超级帐户密码
$telnet->write("enablern");//进入到三层交换机特权模式
$telnet->write("configrn");//进入到交换机配置模式
$vlan="interface vlan ".$vid."rn";
$telnet->write($vlan);//进入到相应的VLAN接口模式
$command="arp".$var."".$mac."".$interface."rn";
$telnet->write($command);//实现IP地址与计算机MAC地址的绑定操作
$telnet->write("exitrn");$telnet->write("exitrn");
$telnet->write("writern");//将操作保存到flash闪存当中
五、结束语
本IP地址管理系统在我院校园网日常管理中应用一年来,基本上解决了IP地址管理的上述问题,能够做到每个分配出去的IP地址都能找到用户,该用户的详细信息一目了然,如果网络中某个IP地址出现病毒等问题,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封锁,从而保障校园网的正常运行,而且能够避免管理人员操作三层交换机带来的网络核心设备安全问题,该系统在我院校园网日常维护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俊鹏.Intranet网络管理研究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2002.
[2]李静媛,罗玉斌.网络管理及其应用发展[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19(3):19-22.
[3]陈本辉.网络管理技术应用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 2004,3(3):101-102.
[4]韩冬,王建国等.主动网络体系结构的分析与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1,27(7):1-3.
相关文章:
常见疫苗应用机理解析01-20
初中三分钟英语演讲稿简单 初中生3分钟英语演讲稿汇总01-20
博客地址及应用分享01-20
2025年初中生英语演讲稿分钟 初中生英语演讲稿分钟实用(3篇)01-20
abb变频器应用解析01-20
初一数学应用题解析——顺流水速度01-20
出国协议公证书邮寄地址01-20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01-20
流行病学的主要功能01-20
环保协议及主要用材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