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教学设计-张莉莉(精选5篇)
篇1:《赠汪伦》教学设计-张莉莉
《赠汪伦》教学设计
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 张莉莉
教材简析
《赠汪伦》是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赠汪伦》里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的写意画:桃花盛开,潭水轻漾;轻舟欲行,踏歌声起。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刻骨铭心的画面!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设计理念
一、识字教学仍是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自主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通读课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觉得容易读错的字;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认读生字。提倡学生自主认读,教师注意纠正。
2、调动生活体验识字。调动生活体验,获得字音形象,如体育课上“原地踏步”的“踏”;扩词,降低识字难度,加强意义识记,如泪汪汪、汪老师、一叶小舟、风雨同舟;创设生活情境,利用课文语境,综合运用生字词。教师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利用课文出现的语言文字,进行口语交际或书面交流。如根据“赠”的意义说几句话;描述你见过的或想象到的“潭”的情景。
3、指导写字。在认读和写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识字、写字的规律。“舟”字的笔顺是
:“乘”的撇捺要舒展。
二、古诗因语言精炼而意蕴深长,但学生的领悟是有限的。我们 不必逐字逐句地进行串讲和赏析,要使学生感悟诗歌情境,合理指导朗读。
教学时可以突出下面几点。
1、突出范读。教师用自己的感情朗读来感染学生,感动学生,为学生提供可资借鉴和模仿的“声音形象”。
2、诵读积累。要求当堂熟读背诵。
3、品味语言。“忽闻岸上踏歌声”中的“忽”字能否换成“才”或“又”?
4、编故事。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古诗编故事,促进对古诗的理解,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懂古诗,同时学会叙事。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培养语感,熟读成诵。
3、理解重点词语,了解古诗大意。
4、根据古诗编故事,感受朋友之间的情谊。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根据古诗编故事。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班的同学有很强的记忆力,我们来展示一下吧,齐背诵《静 夜思》。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另一首诗歌。请读课题,特别读准“赠”。根据字形说说“赠”的意思,联系“赠刘景文”说“赠汪伦”的意思。
大家都知道李白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他有两大爱好——喝美酒,游山水。相关的趣事可多了,想听一听吗?大家要是把这首诗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我就讲个有趣的故事给大家听。
二、自读正音,熟读成诵
1、自由朗读古诗,把生字圈出来,读准字音,读通古诗。
2、学习生字。(1)指名读,齐读。
(2)这些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舟”是翘舌音,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从象形字的角度记住“舟”,说说有哪些字有“舟”部。提示“踏”是一个形声字。诗句中提到的是什么潭?读读诗句,想象这个潭什么样?
(3)把生字放回古诗读准确。
(4)学习会写的字。同桌间互读正音。请同桌一起读。学习写“舟”“汪”“乘”,请学生说“舟”的笔顺和“乘”的书写要点。
3、老师范读。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一读。有同学愿意跟着读吗?
4、学生自由读,男女生接龙读,分组读。多种形式熟读成诵。
三、编故事,了解古诗意思
1、同学们太厉害了,不仅会读诗了,还会背诵了,那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唐朝时有个叫汪伦的人。他特别崇敬李白的才学,总想找机会和李白接近。可是有什么办法能让李白这样的大诗人到自己家乡来一趟呢?他想了好久,才想出一个好办法。人们都知道李白喜欢喝酒,汪伦就给李白写了一封热情的邀请信。信上是这样写的:先生您喜欢游山玩水吗?我们家乡有十里桃花;先生您喜欢痛饮美酒吗?我们家乡有万家酒店。
李白看到热情洋溢的邀请信,便高高兴兴地去了。
李白转了半天,没看到十里盛开的桃花,也没看到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很纳闷,就问汪伦,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不是桃林,而是此地有一处潭水,名叫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并非是有一万家酒店,而是酒店的主人姓万。”
李白听了,不禁哈哈大笑。对于汪伦这个善意的玩笑,李白丝毫没有责怪,还是住了下来,随着汪伦一起四处游玩,喝酒聊天。时间过得很快,李白因为有事情要离开了,怕汪伦挽留,他悄悄地——
谁知道接着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2、学生续编故事。
(1)明确故事的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板书:时、地、人、事。
(2)说说这个故事的四要素。(3)试编故事。
清晨,李白乘坐小船正准备出发。忽然,听到从岸上传来踏歌声。原来是汪伦带领着村民给他送行来了。村民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听着动人的歌声,看着质朴的舞蹈,回想起这次游玩的经历,那热情的邀请信,那甘甜的美酒,那清澈的桃花潭,李白被汪伦的情谊深深感动了。他拿起笔墨写下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预设引导:
①为什么是清晨?(因为是悄悄离开,所以是清晨)为什么是河边?(理解“舟”和“将”的含义)指导读“李白乘舟将欲行”,读出不舍之意。②除了李白还有谁?(汪伦,还有村人;了解踏歌)发生了什么事情?(汪伦带着村人踏歌为他送行)
他是悄悄离开的,并没有告诉汪伦,但是汪伦却知道了,他感到?那能否把“忽”字换成“才”或“又”? 指导读“忽闻岸上踏歌声”,读出惊喜的感觉。前两句连起来读。
③他听到了什么?(踏歌声和挽留声)想到了什么?(热情的邀请信,美酒,桃花潭)
这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深深感动,觉得汪伦的情谊深厚,连深千尺的桃花潭都比不上;理解“深千尺”是夸张,理解“不及”的含义)
指导读“桃花潭水深千尺”的夸张意味和“不及汪伦送我情”中蕴含的深情厚谊。
会怎么做呢?(写诗送给汪伦。)
3、再读古诗,体会李白和汪伦深厚的情谊。
四、巩固
1、配乐读诗。检测重点词语的含义。
2、背诵古诗。
五、小结
1、同学们觉得李白的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啊?能感觉到这首诗写得好,说明你们都读懂这首诗了。知道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读懂的吗?以后我们还可以用编故事的方法来读懂古诗,又轻松又有趣。
2、这是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现在我们也到了该分别的时候了,你们要对老师说什么呢?你们说我该用今天学的那一句诗来回赠给你们呢?
那我也送一首诗给你们吧。老师课罢将欲行,忽闻身边惜别声。香雪芳菲香十里,恰似同学送我情。
附板书:附课文:
李白 赠 汪伦 将 忽
不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25古诗两首 赠汪伦
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篇2:《赠汪伦》教学设计-张莉莉
网络教研室——张莉莉
本人在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任教物联网技术ZB421201《网页设计师》课程,这门课程虽然也换过几个版本的教材,但这门课程我已是教了好几年了,通过这几年的教学,让我也体会了不少的教学经验,下面是我对自己这学期的一些《网页设计师》这门课程的教学心得体会。
首先,物联网技术ZB421201班在大一第二学期已经学习过《静态网页设计》等课程,而且据我事前了解,这个班的学生总的来说是比较认真的学生,他们的学习领悟能力比较好,很多东西一讲他们就会,但因为在以前的学习阶段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以致学习方法上欠缺正确的方式、方法。我觉得首先从授课方式角度来分析的话,我们作为一个专业课老师应当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兴趣,网页设计师这门课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作为一个老师不应当按照那些传统的授课方式去讲给学生,就那我来说吧。我本人讲课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理念去设计每堂课的详细内容,我更为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视点以及他们的开发能力。把每一堂详细的课程以及我个人的教学培训理念结合起来去引导学生,使他们独立创新、开拓思维。因此我上课的方式就采用的是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的整体架构剖析再进行实战强化训练最后制作成功。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对于处在这个信息社会中,网页这个东西都知道。所以不用我多讲学生们也都知道网页有什么用处,而我所做的就是引导他们,让他们多见识一下各种各样的网页是如何进行布局。而学生们因为见识过那些漂亮的网页模板,心中也就有了底。在课程的新知识点上,用实例效果来引导他们的兴趣,这样他们对网页就更感兴趣,所以他们的学习是各人有各人的方向,他们学起来也就很努力认真。在学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有些网页特效不记得怎么做了,这个时候他们就能明白自己是什么地方没学会。经过反复的练习,再加上这个班的学生比较团结,在学习上互帮互助,所以他们进步的很快。慢慢的就将网页制从基本构思到网页布局再到修饰最后添加动态网页特效,每个过程和各个小技巧全都掌握了。在课堂上我还会单独拿出提问的时间,让学生把自己迫切想知道的知识提出来,然后我在针对性的去详解,达到即学即会的效果。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目的是想“学到真正的知识、学会自己不会的知识”。而我就是把“学生的需求、以及想要的知识”用心去教会他们,让他们学到真正具有实际价值的东西。学生不会的老师教会你,你不懂的老师也让你学会。你想知道的、想学习的、我会针对性的去详解。传统的那种授课模式在我们学
校己经彻底打破,我们更追求的是“创新、实战、交流。也就是说“创造性的学习、目标性的实现。
网页设计师这门课程看起来挺复杂的,其实当你真正的着手去学习的话。一句话很简单,它注重的就是实际操作。只要你用心去多上机操作,几天就学会了。
经过这个学期的教学,我觉得在教学上对学生不能太好了,一定要给他们施加压力,他们如果没有事情可做,就会没有压力。比如物联网技术ZB421201班的课程,要求他们在学完课程后,每个人都要完成相应技术的网页效果的作品。所以在平时上机时他们就很主动练习,在完成任务之后在他们的心中也感到成就感和愉悦感。而平时上课也是每节课都有相应的作业要求他们去做,并且做完之后要给我或小组长检查并登记,结果他们上机时就更主动了,再没有闲着无所事是的了,但只有少数一两个男生无论怎么教导都无济于事。对于这样的学生也只有通过多方面的教导才有可能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
篇3:张莉莉演讲稿
学张丽莉演讲稿
最近一段时间,张丽莉名字,响彻中华大地。电视前、网络上、报纸上,到处都是关于她-----一位平凡的老师事迹。5月8日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之下,教师张丽莉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下,导致双腿高位截瘫„„这个不平凡的瞬间感动了国人,每当看到关于她的报道时,我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深深被她的大爱感动。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为师者对职业的热爱,她把人生的价值演绎得淋漓尽致,她是我们教师的骄傲。
张丽莉的壮举只是短暂的冲动吗?不,那是平时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的一贯行动,那是平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书育人的责任。张丽莉的座右铭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在年轻的班主任当中,她是最让家长信服的好朋友、领导放心的好同志、学生喜欢的好教师。她每天早来晚走,用执着的热情收获了累累硕果。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的张丽丽。温柔善良的张少勇老师:她和孩子们之间,没有距离,没有所谓的“恨铁不成钢”的冷言和讽刺,有的只是尊重、信任、轻松、欢乐和鼓励。她总是蹲下去和孩子说话,总是用手掌轻轻抚摸孩子的脸颊;坚强的的刘艳敏老师:摔伤了手臂硬是没有耽误学生的一节课。;刻苦严谨的孔相海老师:对于一窍不通的体育课,硬是从不通到通到精。我想在遇到危险情况下,她们也一定会挺身而出,成为最美的教师。但现实中,她们不一定能遇到感动世界的大爱,拥有世人瞩目的光环但,那是什么使她们默默耕耘、充当人梯呢?那就是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的热爱,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成就祖国的栋梁的责任。我们在为张莉莉们事迹感动的同时,也应对英雄的付出和牺牲作出回溃用爱来回报爱,用道德来回报道德。老师们,让我们执着与教育,于细微处显精神,于小事中下功夫, 于小爱中见大爱,在简单却又伟大的教育工作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篇4:《赠汪伦》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和修辞手法。
3、精读一首《赠汪伦》,带动一组送别诗,扩大课堂容量,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方法与过程:
读懂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联系生活进行联想。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陶冶学生珍惜纯洁高尚友情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读课题
1。我知道咱们班的小朋友最会背古诗了,怎么背?现在老师这儿有《独坐敬亭山》、《静夜思》、《望天门山》现在老师看谁会全部背完或其中的一些诗?开始!你们知道这些诗歌的是谁吗?(李白)
2、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另一首诗《赠汪伦》,请举起手跟老师一块书写课题,“赠”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一个“贝”字旁,赠送别人的的东西可都是宝贝呀!右边是“曾”,“汪伦”是一个人名,他是唐朝人,家住泾州桃花潭边,他性格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帮助附近的村民而毫无吝啬,是个仗义之人,“汪”是一个姓,我们班有姓“汪”的吗?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课题。
3、解释“赠”。我们以前也学习过一首题目中有“赠”的古诗。(生回忆《赠刘景文》)生答:“赠”的意思就是“送”。
4、孩子们,你们怎么理解这个题目?{孩子们,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忆,生性豪放的李白究竟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来赠送给汪伦呢?(板书:李白汪伦)}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学习生字:
(1)画出生字词,通过拼音认读,自己读————指读————齐读
(2)指导写字师接着说:“乘”字是三个要求会写的字中的一个,看黑板跟老师一块儿空书。撇要注意先重重的按下,再慢慢的提笔,让撇有一个尖尖的小辫子,横像一根扁担。这一竖是垂露竖。最后要注意收笔藏锋。下面一竖一横一提,撇,竖弯钩,撇,捺要重按一下,再轻轻地起笔,留一个尖尖的脚。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抽生读,教师、学生评价
4、这首诗反反复复读了多篇,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这首诗你的感受?(李白和王伦的情谊深)
5、再带着这种感觉读
6、抽生读、齐读(你读得很通顺;你读得真流畅;你的声音非常响亮;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能再注意点节奏就更棒了。)
7、依据图画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理解“踏歌”:踏歌是古代一种边歌边舞的艺术形式。踏歌时,脚要踏地,手有动作。这种送别的形式是汪伦他们当地送别最要好的朋友的一种礼节,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踏歌”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8、讨论:孩子们,请你们根据提示,捧起书,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摇头晃脑地读,注意一定要把字音读准哦!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也可以做上记号待会儿和大家共同解决。(生自由地读诗)
9、学生汇报现在让老师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成果。
你能根据老师给出的注释把这首诗大概的意思说一说吗?(请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其他的同学也可及时补充)
10、你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意思吗?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11、师生配合朗读古诗A、教师读题目以及作者和诗句前3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B、调换C、学生齐读全诗。
三、体会意境深情诵读
1、师:同学们,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听吗?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那里一看,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高兴时吟诗一首,《赠汪伦》就这样诞生了,教师读……
2、你从哪句诗句中体会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师引导:那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那么深吗?这就是夸张,在李白的诗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写作风格,如《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同学们,汪伦虽是用计将李白骗来的,但两人却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然而,相聚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李白不得不离去了。站在船头,那湛蓝的桃花潭水,更是触动了诗人的离别情怀。于是,李白情不自禁地用水深来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
(3)李白哪里是想说水深,他分明是想说……(李白和汪伦的情意深、友情深)
(4)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啊!真是水深,情更深。(板书:更)
(5)在李白看来,桃花潭水的深沉、清澈,就好比汪伦对自己的情意一样,又深厚,又真挚。谁能把这种深厚的感情送进你的朗读中读出来。
(6)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把李白对好友的深情厚意表达出来吧!(齐读)
3、有人说,汪伦其实早已知道李白的行程,却故意装作不知道,为的就是想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来为李白送行,给李白一个惊喜。你们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平常我们是怎么送别客人的?(生联系生活说一说)
4、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和李白的情谊特别深)
5、(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把这份惊喜和深情厚意送进你的朗读中。(生个别试读、全班齐读)四、创设情境,配乐三读。
一读:想象一下,此时,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头,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你不禁脱口而出……(请一男生读全诗)
二读:是啊,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李白和汪伦都是豪爽之人,就让这首诗挥去那淡淡的离愁别绪吧!……(请一女生读全诗)
三读:对,这就是“诗仙”李白,他可以表现为《夜宿山寺》的奇思妙想,可以表现为《望庐山瀑布》的雄浑壮阔,也可以表现为《赠汪伦》的洒脱豪放,就让我们再次吟诵起这首流传千古的《赠汪伦》……(齐读全诗)
五、读写结合深化主题
1、课文学到这儿,此时此刻,此时此景,李白望着匆匆赶来的汪伦,汪伦望着即将离去的李白,你看着这离别动人的画面,一定会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李白、汪伦,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想说些什么?请拿出你们的练习纸把此时李白、汪伦最想说的,或是自己最想说的把它写出来!开始……
2、学生汇报
六、教师总结
板书:
赠汪伦
李白汪伦
将欲行踏歌声
篇5:《赠汪伦》教学设计
师: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四川,他一生喜欢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下了无数风格浪漫的诗歌,享有诗仙的美称。他写的诗歌,我们已经学过很多了,谁能背一背?
生1:有感情地背诵《床前明月光》
师:背得不错,这首诗表达了李白怎样的情感?
生2:表达了李白流浪他乡,孤独、思念家乡的情感。
师:讲得真好,谁还会背?
生3:激情背诵《望庐山瀑布》。
师:好极了,我仿佛看到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还有很多学生举手)看来同学们还挺喜欢李白的,那就让我们今天再去拜访他吧,看看他又会给我们出什么新诗呢?
二、自主合作,交流诗意
1、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交流。
3、汇报学习情况。
师:刚才大家都学得非常认真,我还听到有同学朗诵得有声
有色,谁愿意到台上读给大家听,并划出节奏。
生A:大方地走上讲台边读边画节奏。(刚读完大家就拍起了手掌)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B:我觉得还可以这样来画节奏。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能把自己的意见表述出来,你真有个性,能读给大家听吗?
(该生根据自己画的节奏,大声朗读,尤其读出“送/我/情”与“送我情”的不同之处。)
师:棒极了,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吗?
生B:我这样读是强调汪伦送我的情意很深,非同一般。
师:有道理,对诗歌理解还不错。还有人愿意读给大家听吗?(争先恐后,都想读)看来同学们都想读,那就一起来读吧。
(两种不同节奏都读出来,通过朗读体会到两种读法都是可以的。)
师:你们读得真好,可我不知道意思,谁愿意帮助我?(显出着急的神情。很多孩子已高高举起手,并大声说:“老师,我帮你。”)那好,你来当我的老师到台上去讲吧!
生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意思是李白乘船即将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有人在边用脚踏拍子边唱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很深很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
师:非常感谢你,我基本上理解诗歌的意思了,可还有一个疑问:你刚才说汪伦送给李白的情意,可题目却又是李白送汪伦,这到底是怎么会事?
生张:一时答不上来,回到座位上。(台下已经有不少同学举手了。)
师:今天,我可走运了,有这么多同学想帮我。(指名回答。)
生李:因为汪伦与李白的情意很深,为了表示感谢,李白作了这首诗送给汪伦。
师:哦!原来如此。同学们,刚才两位同学讲的你们听懂了吗?
全班:懂了。
师:诗歌中哪些诗句表达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感情,谁找出来读一读?
生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肖:我认为感情表达不够,体现不出深千尺。
师:深千尺是什么意思?那你认为应该怎样读,能教大家读一读吗?
生肖:深千尺的意思是说李白和汪伦的感情很深很深。应该用赞美友情的语气来读,而且“深千尺”、“不及”和“送我情”要重读,请大家给我一起读。(教大家读一遍)
师:谁再来读读。
生黄:拉长语调范读。
相关文章: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方案02-09
幼儿园大班美术优秀教案《柳树》02-09
宿王尊师隐居,宿王尊师隐居于鹄,宿王尊师隐居的意思,宿王尊师隐居赏析02-09
浅谈土木工程的就业前景02-09
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调查和分析——对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7届毕业生的调查问卷02-09
安全医疗、生产、废物处置责任书02-09
夏季高温期间安全生产防范事故宣传教育方案02-09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分数线02-09
宿州市领导讲话稿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