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围堰技术(精选九篇)
导流围堰技术 篇1
关键词:施工导流,划分原则,导流方案
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划分原则
对于工程量较小的基坑内施工, 可选择在枯水期时进行主建筑物抢修, 进行导流设计流量可以选择此枯水期的某一个时段的洪水流量。如果是工程量较大的基坑内施工, 则如上述所说相反, 主建筑物是不能够在枯水期内进行抢修的, 相关土石坝等部分, 如果尚未进行建坝施工, 或者是以及开工, 但没有完成的, 则不允许溢流, 同时基坑不可以过水, 导流需要全年进行。
二、水利水电工程概况及其施工导流方案
㈠工程概况 南峪水电站位于甘肃省舟曲县境内、白龙江中游舟曲县城下游, 是一座低水头径流式电站, 电站规模为2×10兆瓦, 主要由枢纽、动力渠道、隧洞、发电厂房等组成, 本工程为Ⅳ等工程, 主要建筑物包括拦河闸、引水系统、厂房等均为4级建筑物, 临时建筑物的级别均为5级。
㈡施工导流方案 根据南峪水电站枢纽工程布置特点, 本工程施工导流分两期进行。
1. 一期为右岸束窄河床过水, 采用5年一遇枯水期11月~次年3月洪水标准, 相应设计流量Q20%=109.1立方米/秒。一期导流时段为2012年3月至6月, 河水由右岸束窄河床通过;在一期围堰围护下主要进行左岸3#~5#泄冲闸、溢流坝、上下游纵向导墙及左岸护堤施工。
2. 二期为右岸河床截流, 左岸3#~5#泄冲闸过流, 采用5年一遇丰水期4月~10月洪水标准, 相应设计流量Q20%=556.6立方米/秒。二期围堰导流时段为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 河水由左岸3#~5#泄冲闸通过, 利用上下游横向围堰和一期完成的纵向导墙挡水, 主要进行右岸1#~2#泄冲闸、3孔进水闸、矩形明渠及右岸护堤施工。二期围堰总长约240米, 需砂砾石10120立方米、壤土3800立方米、钢筋笼块石1400立方米。
三、水利水电工程围堰技术的运用
㈠不过水土石围堰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 不过水土石围堰的应用较为广泛, 其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可以就地取材, 以施工地周围的土石作为建筑材料, 其结构、外形与土石坝十分相近, 同样具有施工方便, 造价低的特点, 另外拆除也很方便, 还能够适应各种地质环境。然而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弊端就是施工工程浩大, 发生沉陷的几率高, 通常不允许堰顶过水。这就要求, 在汛期来临时, 必须要具有一套完善的防御措施。一般不宜作纵向围堰, 除非河谷较宽, 防冲措施。
㈡过水土石围堰
如果选择淹没基坑导流方案, 工作人员就必须要确保围堰堰体的安全过水, 想要达到这个目的, 在过水时必然需要低于水流对堰体表面的冲刷和渗透压力带来的深层滑动问题。
1. 混凝土板护面过水土石围堰。
通常会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砼板护面过水土围堰施工, 分别为现浇以及预制。这种砼板护面具有防水性好, 厚度适宜。但是它并不是拿来就能用的材料, 必须要经过预制或者现浇的工序, 方可获得, 一般从下游面坡脚向堰顶进行, 安装或现浇应错缝、跳仓。
2. 加筋过水土石围堰。
这种围堰需要在其下游的坡面上布置一些钢筋网, 这样做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降低水流冲刷而导致石块流失, 同时在其下游的堰体内部也需要布设一定的预埋主锚筋, 方向水平, 目的是降低下游坡面与堰顶同时产生移动。
㈢混凝土围堰
此种围堰的防水性能非常高, 同时抗水流冲刷的能力也很强, 并具有挡水水头高, 工程量不大, 容易长时间与砼建筑物衔接, 堰顶能过水等优势, 因此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青睐。
㈣钢板桩格型围堰
此种围堰主要有两部分促成, 一部分是主格体, 一部分为连弧段。通过锁扣进行链接, 并且其内部材料的透水性能比较高, 通常是以砂卵石以及石渣等物质构成。
钢板桩格型围堰施工程序是, 首先进行定位, 定位之后施工人员需要进行模架支柱打设, 模架就位后, 进行钢板桩插入, 然后进行钢板桩打设, 填入料碴, 之后取出模架及其支柱, 最后进行填充料碴和高度设计。
四、安全生产及安全渡汛保证措施
保障生产安全稳定进行, 做好安全渡汛措施, 是十分关键的部分, 具体分析如下。
㈠建立完善、全面的防汛组织机构 以项目经理部为主, 建立专业性的防汛小组, 项目经理即可担任组长, 并负责防汛指挥工作, 同时成立防汛突击队。一定要将各项责任落实到位, 提高工作人员对于汛期危害性以及防汛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领导部门要加以重视做到指挥有方。
㈡及时预报汛情 进行防汛工作时, 防汛办公室要留人值班, 24小时轮流值班, 同时要及时与气象部门和上游电站进行联络, 从而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汛期信息。
㈢组织协调要 将所有工作人员以及设备进行统一编排, 并分配各组, 采取行动时, 大家听取统一号令, 必须要做好随时投入防汛抢险的工作中去准备。
导流围堰技术 篇2
所谓围堰,主要是在施工导流过程中,在地面修建的临时性的挡水结构。围堰只有在施工中采用,且在导流期之后需要将其拆除,这样就能有效的对基坑进行保护,最终确保整个施工现场处于干燥的状态。然而在围堰修筑过程中,往往会占据一定面积。
2.2 围堰技术方案的分析。
在围堰技术应用之前,必须针对性的对围堰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才能更好地促进整个施工方案得以顺利的实施。而为了更好地对围堰技术方案进行确定,就需要在施工之前深入实地进行勘察,并紧密结合场地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的对围堰占地的面积进行确定,而导流通道与大坝枢纽是影响围堰横断面的主要因素,所以我们必须紧密结合施工的需要,在确保安全和稳定的基础上,还应尽可能地确保围堰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才能更好地满足实际需要。常见的围堰施工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不过水土石围堰。此类围堰自身的结构好比土石大坝,能够实现就地取材,切实加强工程所在地土石材料的应用,既能节约工程成本,又能便于拆除,因而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采取这一方式的缺点就在于围堰技术的工程量较大,且往往存在较大的沉陷量一般水不能漫过堰顶,若遇到汛期时就需要强化对其的防护。
2、砼围堰。此类围堰主要是利用混凝土浇筑而成,不仅抗冲击性能较强,而且还具有较强的防渗性能,而且挡水的水头较高,且工程量较小,这样就能与砼建筑物进行连接,此时可以从堰顶漫水,所以主要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建设拱形横向围堰时应用。
3结论
在现代水利水电工程中,为了更好地确保工程项目得以顺利的实施,在应用导流技术与围堰技术时,需要切实掌握其技术要点,并针对性的确定施工方案,同时还应在施工现场切实强化对其的管理,并针对性对施工方案进行完善和优化,切实加强技术质量的控制。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中紧密结合工程的实际,对方案的可行性与经济性进行论证,才能更好地在确保工程质量在安全的同时保证自身的利益。
参考文献
[1]任洪梅.水利水电施工项目中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的运用实践微探[J].绿色环保建材,(12、:172-173.
导流围堰技术 篇3
关键词:土石围堰 明渠 导流 水闸 临时工程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a)-0080-01
1 工程概况
永嘉县瓯江治理工程涉及温州市永嘉县桥头镇、桥下镇和黄田街道,位于瓯江下游北岸及支流楠溪江下游,堤(岸)线全长18.577 km,涵闸11座,涵洞14座。堤防工程等级为IV等,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工程任务以防洪为主,结合排涝、景观等综合利用,工程概算总投资10.29亿元。
桥头下村片汇水面积8.71 km?,设计结合现状支流在该片区设置有2座水闸1座涵洞,胜丰涵闸为其中一座三孔水闸,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闸外侧设计洪水位6.80 m。该闸根据运行要求,当瓯江洪水上涨形成外江水倒灌,则关闸挡洪,当瓯江洪水回落低于围区水位,重新开闸排涝。
胜丰涵闸由与内河连接段、闸室段、穿堤箱涵段及与外江连接段组成。闸室段长7.00 m,共3孔,单孔孔口尺寸4.00 m×4.00 mm,胸墻布置在工作闸门前(内河侧);与内河连接段由C35F50钢筋砼箱涵、C35F50钢筋砼挡墙及厚35cm的生态网垫组成;穿堤箱涵采用C25F50钢筋砼结构,孔口尺寸4.00 m×5.27 m(宽×高),共3孔,长4 m,箱涵与两岸堤防相接;与外江连接段由厚100 cm(共两层)的大块石水平防冲平台组成,平台高程为1.50 m。设计平台控制高程以下根据需要采用抛石填筑,抛石迎水坡坡比为1∶4。
根据地勘剖面,水闸地基土以粉细砂及砂砾卵石为主,上部砂质粉土、粉细砂和含泥砂砾卵石较为松散。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但在洪水期闸底板及闸室两侧易发生渗透破坏,在闸室段地板下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垂直防渗处理。
2 导流施工方案
2.1 导流方式
胜丰水闸闸址接近支流河口段,外江侧比内河侧稍宽,而内河河宽变化不大,水闸中线基本在河道中心线,河流右岸(上游侧)地势较高,且均为滩林,河流左岸(下游侧)地势较低,土质较松散,亦为滩地。考虑到施工成本同时便于施工,本水闸导流方式采用“一次围堰断流、明渠导流”,即涵闸内江侧、外江侧分别布置围堰挡水,非汛期来水由明渠导流。
2.2 难点分析
根据水闸特点并结合工程现场实际,胜丰涵闸导流施工存在的主要难点:1、施工内河侧及外江侧临时围堰位置选择;2、施工临时围堰的高程确定;3、导流明渠的线路布置;4、导流过水断面的确定;5、围堰防渗措施以及迎水面防冲刷措施;6、基坑渗水的解决方式。
2.3 导流标准
本工程堤防工程级别为4级,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堤防及交叉建筑物(包括水闸及涵洞等)等建筑物级别为4级。
根据主体建筑物所处的工程位置、布置特点及地形、地质条件,本工程施工围堰采用土石混合结构。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和《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等规定,施工围堰临时性建筑物为5级,相应设计洪水标准:土石类建筑物为5~10年一遇。本工程度汛标准采用全年10年一遇设计洪水。
根据工程总体施工进度计划,涵闸等交叉建筑物基础土方开挖和基础混凝土浇筑等均安排在非汛期施工。综合考虑安全、经济、水文等因素,工程区处于瓯江河口强感潮河段,涵闸规模小,所以相应围堰设计洪水标准按非汛期3年一遇高潮位设计。
2.4 导流建筑物
根据胜丰涵闸位置的现有地形条件,上游侧地形地势较高,与原河岸相接不需要修建围堰,涵闸外江侧、内河侧和下游侧均需修建围堰。
涵闸外江侧采用土石结构不过水围堰,为减少堰体长度,结合现场实际地形,围堰布置在理砌大块石区域,围堰顶高程5.02 m(按非汛期3年一遇高潮位加安全超高0.7 m设计),围堰高5~6 m,堰顶宽4 m,外江侧坡比设置为1∶3.0,内江侧坡比1∶2.0,堰长58 m。堰体为石碴填筑,防渗体为2.0 m厚粘土斜墙,斜墙外江侧为1.0 m厚块石护坡,粘土与块石之间铺设土工布。内侧施工区,为防止透水,在基坑内放置水泵进行排水。
涵闸内河侧围堰采用土围堰,尽量减少堰体长度,同时考虑明渠的长度,结合上游河宽,围堰布置在生态网垫部位外侧,围堰顶高程5.02 m,围堰高3.5 m,顶宽2.0 m,两侧边坡均为1∶2.5,堰长40 m。内河侧围堰同时作为明渠的起始段,为防止水流冲刷,围堰外侧斜坡铺设土工布。内侧施工区,为防止透水,在基坑内放置水泵进行排水。
下游侧围堰与导流明渠相结合,采用土围堰,即利用明渠开挖料加高明渠上游侧边坡,堰顶与内河侧围堰高相同。为减少导流明渠长度,保证堰体稳定,将下游侧围堰顶宽设为3.0 m,两侧边坡均为1∶2.5。
导流明渠布置在涵闸下游侧,导流明渠自内江围堰外侧开始,止于外江围堰外侧,渠底宽3.0 m,渠底高程0.0 m,两侧边坡坡比为1∶2.5,顶高程5.02 m,过流断面面积78 ㎡,满足非汛期河道过水。为防止水流冲刷,渠底及边坡均铺设土工布,同时在明渠表面铺设10 cm素砼,增加抗冲刷能力。
3 应用情况
胜丰涵闸导流工程于2014年12月实施完成,在非汛期水闸施工中,导流明渠能满足河道正常过水,明渠表层浇筑素砼,未出现冲刷破坏的情况,内河侧及外江侧围堰渗水量较少,通过水泵排水基本能保证干地施工,日常少量降雨亦通过水泵排出基坑。但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导流明渠占地面积较大,在地形狭窄的施工区使用受限;土石围堰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对河道造成影响,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防护。
4 结语
土石围堰及明渠导流因其适用面广,在有较宽阔滩地或有溪沟、老河道等均能采用该种导流型式,且导流流量可根据实际调整明渠过流面积,其施工较方便,取材容易,造价相对较低,在水闸施工中应用较为广泛。本次实际工程的成功应用,一方面验证了导流明渠适用条件,对明渠导流特点及其关键因素的一次实践;另一方面,针对本次应用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进行探讨和总结,更加科学的指导实践。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永嘉县瓯江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R].2012.
[2]张云生,张文倬.导流明渠设计问题探讨[J].云南水力发电,2010(2):1-5.
导流围堰技术 篇4
1 明渠导流的方法
全段围堰导流技术是水利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 该技术具有很多种, 明渠导流就是其中一种。
1.1 适用条件。水利工程施工中, 有些坝址河床非常窄, 还有些坝址覆盖层并不深, 就无法使用分期导流的方法, 否则不仅难以实现导流的目的, 施工人员也需要付出强大的劳动力。此时如果水利工程施工的台地比较宽, 并且古河床一处有古河道就可以应用明渠导流的方法。除此之外, 导流流量比较大, 制定的导流隧道开挖方法不能满足地质条件要求;或者是工期并不紧张, 洞挖经验比较少, 而且有关设备中也不齐全时, 也可以使用明渠导流的方法。
1.2 布置方法。良好的布置方案是明渠导流发挥作用的关键。在进行布置之前, 施工人员必须将施工现场进行必要的勘察, 以便能够将地形有效利用起来, 进而减少工程量。某些区段地质条件比较差, 施工人员就不能通过渠线, 同时关注滑坡崩坍体, 以此保证边坡足够稳定。有些水利工程的明渠挖上河滩地上, 此时施工人员需要设置外侧墙, 此墙承担着纵向围堰的功能。布置外侧墙时, 必须保证基础可靠, 同时能够直接作用在干地上。明渠轴线必须平顺, 否则水流无法顺畅的流出, 如果可以避免, 坚决不能使用S型弯道。通常情况下, 明渠导流与永久明渠相配合使用, 但是如果混凝土建筑物位于岸边, 则明渠导流通常与尾水渠以及引水渠相配合使用, 此时明渠进出口水流必须做好控制, 并且上游与下游也要控制, 河道主流之间的交角不能超过30°, 为了能够保证水流顺畅的流淌, 明渠转弯半径必须进行非常严格的控制。
1.3 断面设计。施工人员需要对导流明渠断面尺寸加以明确, 通常情况下, 断面尺寸是以导流流量为参考数据, 当然截面尺寸的最终决定, 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比如地形地质等。断面设计时, 设计人员需要进行差异化考察, 以此为基础进行组合围堰。除此之外, 选择合适的明渠断面也十分重要, 一般而言, 梯形明渠导流断面最为常见, 但是假如基岩比较坚硬, 设计人员可以开来按照矩形的方式来进行设计。还有情况比较特殊, 截流与通航要求不同, 此时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复式梯形断面的方式来进行明渠导流断面的设计。完成上述工作之后, 还需要确定明渠道糙率, 糙率大小与泄洪能力息息相关, 因此必须达到精确的程度。通常情况下, 开挖方法、衬砌材料等都会影响到明确糙率, 所以施工工程中, 必须选择恰当的开挖方法, 应用合适的衬砌材料。
2 隧洞导流方法
在水利工程中为了输水或泄洪, 常穿山开挖建成封闭式的输水道, 称为水工隧洞。按其担负任务的不同, 可分为放水隧洞和泄水隧洞。放水隧洞用来从水库中放出用于灌溉、发电和给水等所需的水量;泄水隧洞用于配合溢洪道泄放部分洪水、泄放水电站尾水、为检修枢纽建筑物或因战备等的需要而放空水库以及排沙等。
2.1 使用范围。通常情况下, 山区河流都会使用隧洞导流。这是基于山区河流河谷比较狭窄, 而且地形也比较俊俏;此外, 隧道泄水能力不强, 而且还需要非常高的造价, 所以如果流量并不很大, 最适合应用隧洞导流的方法。 现阶段, 隧洞可宣泄流量大约在2000-2500m3/s之间, 很多水利工程都会应用2 条导流洞。为了促使导流费用得到减少, 就需要结合导流漏和永久隧道。如果是将高水头土石坝枢纽兴建于山区河流上, 将永久隧漏给应用过来。因此, 对于土石坝纽, 非常普遍的使用了隧洞导流, 将混凝土坝修建于山区河流上, 也可以将隧洞导流给应用过来。
2.2 导流隧洞的布置方法。需要在完整和新鲜的岩层中, 布置隧洞, 为了避免有大规模坍方出现于隧洞沿线中, 需要避免平行于洞轴线、岩层和断层和破碎带, 严格控制洞轴线和岩石层面之间的夹角, 避免其小于45°, 层面倾角控制在45°以上。将坝址附近的有利地形给充分利用起来, 保证有顺直的隧洞线路, 如果是弯曲的河岸, 需要在凸岸布置隧洞, 这样隧洞长度可以得到缩短, 并且有着较好的水力条件。转弯是有压隧洞和低流速无压隧洞所必须具备的, 转弯半径应该比5 倍洞宽要大, 转折角控制在60°以内, 要将直线段过渡设置于弯道的上下游, 直线段长度需要比5 倍洞宽更大。避免有冲击波产生于高流速无压隧洞的弯段上。严格控制进出口和河床主流流向的交角, 否则就会影响到上游进水条件, 会有有害的折冲水流与涌浪产生于下游河道, 出口交角需要控制在30°以内, 结合具体情况, 可以适度放宽上游进口处的要求。如果需要的导流隧洞为两条以上, 那么就可以在两岸或者一岸布置。隧洞进出口和上下游围堰坡脚需要有50m以上的距离, 近些年来, 也出现了10m~20m以内的距离;如果只有较小的距离, 就需要科学的防护堰坡。
2.3 导流隧洞断面设计。在确定隧洞断面尺寸时, 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 如设计流量、地质和施工条件等, 要结合相关规范, 控制洞径;一般来讲, 单洞断面尺寸需要保证不超过200m2, 单洞泄量控制在2000m3/s~2500m3/s以内。将地质条件、隧洞工作状况和施工条件纳入综合考虑范围, 对隧洞断面形式合理确定。在洞身设计中, 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合理选择糙率n值, 糙率的大小会对断面的大小产生直接影响, 糙率大小则会直接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衬砌情况、施工质量、选择的开挖方法等等。在设计过程中, 需要结合具体情况, 对相关规范进行查阅, 对糙率值合理选择。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可知水利工程中应用全段围堰导流技术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每一种全段围堰导流方法的运用, 都必须进行综合性的考虑, 同时还需要解决其他辅助方式, 以便全段围堰导流技术能够充分的发挥运用优势, 从而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摘要:全段围堰导流技术的应用, 对于水利工程来说, 具有非常大优势, 比如工程面很大, 便于施工人员施工, 因为泄水建筑物属于永久性, 因此不必花费过多的成本。尽管全段围堰导流技术有很多种, 但是每一种都有使用的范围, 这一点施工人员必须加以注意, 认真选择。本文主要介绍了两种全段围堰导流技术, 希望能够为日后的全段围堰导流技术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利工程,全段围堰导流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卫高丽.水利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 2014 (8) .
[2]何丽荣.全段围堰导流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 2014 (3) .
[3]阴福军.水利施工中全段围堰法导流技术[J].吉林农业, 2013 (9) .
[4]郑良春.水利施工技术的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J].水利技术监督, 2012 (3) .
导流围堰技术 篇5
具体来讲, 全段围堰法导流指的是将一道拦河围堰分别搭建于河流主体工程的上下游, 这样通过预先修筑的泄水建筑物, 将上游的水排向下游, 这样就将干地提供给了工程施工, 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滞后, 对临时泄水道进行封堵;实践研究表明, 这种方法具有一系列的优点, 具有较大的工作面, 建造河床内的建筑物时, 有一次性围堰保护;如果导流方面, 利用的是水利枢纽中的永久泄水建筑物, 工程投资成本就可以得到大大的节约。
2 明渠导流的方法
一是明渠导流的适用条件:如果坝址有着较窄的河床, 或者是河床没有较深的覆盖层, 那么分期导流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并且具备下列一个条件, 就可以将明渠导流的方式给应用过来, 首先是有较宽的台地、古河道等存在于河床一岸;有着较大的导流流量, 导流隧道的开挖方案, 没有相应的地质条件;没有宽松的工期, 洞挖经验和设备比较的缺乏。
二是导流明渠的布置方法:在对导流明渠进行布置时, 要将有利地形给利用起来,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小明渠工程量;对于不良地质区段, 尽量不要通过渠线, 对滑坡崩坍体充分关注, 促使边坡的稳定性得到保证;如果明渠是在河滩地上开挖的, 通常需要对外侧墙进行设置, 它有着和纵向围堰类似的功能;要在可靠的基础上布置外侧墙, 并且直接施工于干地上。要设置顺直的明渠轴线, 这样方可以有平稳顺畅的水流, S型弯道是避免使用的。要结合导流明渠和永久明渠, 如果采用岸边式布置枢纽中的混凝土建筑物, 导流明渠通常会结合尾水渠和电站引水渠, 要衔接明渠进出口和上下游水流, 控制河道主流的交角, 保持在30°以内;为了不影响水流的通畅性, 要严格控制明渠转弯半径。
三是导流明渠断面设计:首先是对明渠的断面尺寸进行确定, 结合设计导流的流量控制来确定明渠断面的尺寸, 并且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 如地形地质、允许抗冲流速等, 在设计断面的过程中, 需要结合差异化的明渠断面尺寸, 来组合围堰, 综合考虑。其次是对明渠断面形式进行合理选择, 通常情况下, 会按照梯形来设计明渠断面设计, 如果有坚硬基岩存在于渠底, 可以按照矩形来设计,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 为了促使截流和通航的不同要求得到满足, 也可以按照复式梯形断面进行设计;最后是对明渠糙率进行确定, 明渠的泄水能力会直接受到明渠糙率大小的影响, 因此, 开挖方法、衬砌材料以及渠底平整度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到糙率大小, 所以设计过程中, 就需要结合具体情况, 严格依据相关的规定和要求来进行。
3 隧洞导流的方法
一是隧洞导流的使用范围:对于山区河流, 通常应用隧洞导流的方法, 这是因为其有着较为狭窄的河谷, 两岸有着陡峻的地形;因为每条隧道都有着十分有限的泄水能力, 隧道需要较高的造价成本, 因此, 没有较大的流量, 就可以应用隧洞导流的方法。结合如今的形势, 每条隧洞的可宣泄流量严格控制2000m3/s—2500m3/s, 大部分工程将两条左右的导流洞给应用过来。为了促使导流费用得到减少, 就需要结合导流漏和永久隧道。如果是将高水头土石坝枢纽兴建于山区河流上, 将永久隧漏给应用过来。因此, 对于土石坝纽, 非常普遍的使用了隧洞导流, 将混凝土坝修建于山区河流上, 也可以将隧洞导流给应用过来。
二是导流隧洞的布置方法:需要在完整和新鲜的岩层中, 布置隧洞, 为了避免有大规模坍方出现于隧洞沿线中, 需要避免平行于洞轴线、岩层和断层和破碎带, 严格控制洞轴线和岩石层面之间的夹角, 避免其小于45°, 层面倾角控制在45°以上。将坝址附近的有利地形给充分利用起来, 保证有顺直的隧洞线路, 如果是弯曲的河岸, 需要在凸岸布置隧洞, 这样隧洞长度可以得到缩短, 并且有着较好的水力条件。转弯是有压隧洞和低流速无压隧洞所必须具备的, 转弯半径应该比5倍洞宽要大, 转折角控制在60°以内, 要将直线段过渡设置于弯道的上下游, 直线段长度需要比5倍洞宽更大。避免有冲击波产生于高流速无压隧洞的弯段上。严格控制进出口和河床主流流向的交角, 否则就会影响到上游进水条件, 会有有害的折冲水流与涌浪产生于下游河道, 出口交角需要控制在30°以内, 结合具体情况, 可以适度放宽上游进口处的要求。如果需要的导流隧洞为两条以上, 那么就可以在两岸或者一岸布置。隧洞进出口和上下游围堰坡脚需要有50m以上的距离, 近些年来, 也出现了10m~20m以内的距离;如果只有较小的距离, 就需要科学的防护堰坡。
三是导流隧洞断面设计:在确定隧洞断面尺寸时, 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 如设计流量、地质和施工条件等, 要结合相关规范, 控制洞径;一般来讲, 单洞断面尺寸需要保证不超过200m2, 单洞泄量控制在2000m3/s~2500m3/s以内。将地质条件、隧洞工作状况和施工条件纳入综合考虑范围, 对隧洞断面形式合理确定。在洞身设计中, 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合理选择糙率n值, 糙率的大小会对断面的大小产生直接影响, 糙率大小则会直接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衬砌情况、施工质量、选择的开挖方法等等。在设计过程中, 需要结合具体情况, 对相关规范进行查阅, 对糙率值合理选择。
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 导流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简要分析了几种比较经常用到的导流技术和建筑型式, 在具体实践中, 还有诸多的技术可以利用。因此, 在水利水电导流设计过程中, 需要结合具体情况, 充分考虑诸多因素, 对导流模式合理设计和选择, 促使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摘要:近些年来,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越来越多,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 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施工导流, 它会对施工程序、永久建筑物的型式和施工总进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导流设计在水利施工中, 主要作用是对初期导流以及后期导流施工过程中的挡水和泄水问题进行解决, 保证水利施工的整体质量。本文简要分析了全段围堰导流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 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全段围堰,导流技术,水利施工
参考文献
[1]何丽蓉.全段围堰导流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 2014, 2 (02) :123-125.
导流洞进口围堰物理堵水施工技术 篇6
两河口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境内的雅砻江干流上, 为雅砻江中、下游梯级电站的“龙头水库”, 坝址位于鲜水河河口以下约1.8 km河段上, 控制流域面积约65 599 km2, 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670 m3/s, 水库正常蓄水位2 865.0 m, 相应库容101.54亿m3, 死水位2 785.00 m, 相应库容35.94亿m3, 水库具有多年调节能力。
大坝施工采用全年围堰挡水, 隧洞过流的导流方式, 布置2条初期导流洞, 即1#、2#导流洞, 均布置于雅砻江右岸, 平面上呈双弯道, 尾部直段与尾水洞结合。
由于导流洞进口地形线, 尤其是导流洞进口鼻坎等部位基岩揭露情况与设计出入较大, 经参建四方开会讨论商定, 在实际施工中将原施组中的全年围堰改为枯水期围堰, 即在2011年汛期利用导流洞进口位置预留岩塞挡水, 以减少围堰侵占结构位置, 确保过流节点工期目标实现。在实际围堰施工过程中因水下地形复杂, 挖掘机臂长有限, 围堰建基面未能全面清理干净, 围堰坐落在较风化岩层的基岩上。虽然围堰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进行了围堰固结灌浆, 但是在导流洞进口开挖至河床水位以下后, 仍发生了两次大规模渗水, 严重影响了导流洞进口衬砌施工进度。
2 围堰堵水施工
2.1 堵水方案
渗水发生后, 现有抽排水设备仅能勉强将基坑渗水大部分抽排至围堰外, 基坑积水严重影响进口边坡衬砌施工, 须及时采用封堵施工将渗水阻断。第一套方案采用水玻璃封堵渗水, 但雅砻江上游水流湍急, 灌入水玻璃后立即被水流冲走, 无法在渗水缝隙内凝结形成封堵;第二套方案采用将渗水集中采用管道引排, 形成管道排水后, 即采用混凝土将渗水点覆盖, 同时加固围堰下部基面, 最后在管道出口设置闸阀, 关闭闸阀后即完成渗水封堵。
2.2 堵水施工
2.2.1 钢管参数选取
根据已布置抽排水设备, 确定围堰渗水量为400m3/h, 采用Φ250钢管分别将两处渗水点集中引出。
2.2.2 钢管加工
由于渗水点并非单点出水, 需将渗水处附近出水点集中后再用钢管引排, 钢管进水口须进行处理后方可达到集中效果。钢管进口渗水集中装置见图1, 采用钢板焊接制作, 具体尺寸可根据渗水面大小进行调整;装置固定后在钢管出水口安装闸阀。
2.2.3 混凝土封堵
渗水集中从钢管排出后, 即进行混凝土封堵。封堵混凝土厚度大于1.0 m, 标号根据围堰尺寸确定, 一般采用C20即可;封堵厚度可根据结构要求进行调整, 以不占压结构为宜。混凝土封堵施工见图2。
2.2.4 闸阀关闭
混凝土封堵完成并达到7d养护龄期后, 将闸阀关闭, 完成封堵。
2.3 物理封堵施工总结
在经历方案调整后, 导流洞进口围堰渗水物理封堵施工达到了预期目的, 为导流洞进口边坡衬砌施工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降低了基坑作业间干扰, 确保了导流洞进口节点工期目标的实现, 同时也证明了物理封堵渗水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3 结语
导流围堰技术 篇7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施工导流技术,围堰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工程项目就是施工导流工程, 原因在于它关系到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选择合适的施工导流方案和围堰技术, 不仅可以降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成本, 还能够增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在水电工程的建设中, 施工导流通常是指对于河道中的水流进行适当的指引的工程措施。实际的施工中, 一般是把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结合使用, 从而确保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的概述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中, 考虑施工河道的复杂环境, 通过引流的方法把河水绕过施工现场, 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施工, 这就是施工导流。在大坝的修建中, 必然会用到导流的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 需要提前的制定施工导流方案, 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施工导流三个阶段:前期导流计划在河床上利用围堰挡住流水, 确保水坝建设的顺利进行;中期导流环节, 依据坝高度和汛期河水的高度确定库存注水量, 从而提高大坝的抗洪能力;后期是依据导流活水设计和建设大坝。围堰技术在大坝的修建中是一项必不可缺少的技术, 任何类型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 一定会使用围堰设施, 因此要重视围堰设计的使用。对于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来说, 必须通过模型来完成围堰检验的工作, 从而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围堰在设计方案中起到阻止水流冲刷河道的作用, 这样可以相应的减少设备的运输费用, 缓解泄水困难的状况。围堰横截面随着水流的冲刷必须越来越小, 这样就提高了围堰设计的要求。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的划分原则和施工导流方案
在水利水电的施工中, 导流方案的设计需要依据施工现场基坑的施工工程量的大小来决定。如果基坑内的工程的施工量比较大, 这样工程不能在截流后的一个枯水期完成, 此种情况下需要依据全年标准设计导流期, 而且对于未完工的工程进行保护, 防止出现坝体溢水以及基坑过水的现象。如果基坑内的施工工作量较小, 能够在枯水期完工, 这样就依照枯水期的河水流量来设计导流方案。在水利水电的施工中, 依据不同的施工环境选择不同的导流方式, 因为合适的导流方式可以为工程的施工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 能够确保工程的顺利开展。导流方式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例如坝址区地质地形条件、主体工程设计方案、工期、围堰施工的条件、不同阶段大坝的截流和蓄水的情况、施工材料的准备情况等因素, 因此在选择导流方式时, 需要充分的考虑各种因素, 选择合适的导流方式。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 导流方案甚至决定工程设计的方案。目前, 我国普遍采用两种导流方案进行导流:一是全段围堰法导流。全段围堰法导流适用于枯水期水流量不大、河道狭窄的河流, 这种导流方法依据导流建筑物的类型的不同, 可以分为隧道导流、河床内的导流以及明渠导流。全段围堰法导流一般是指在河床内距主体工程轴线上修建截断河道的围堰, 而河道中的水通过临时泄水道或者永久泄水建筑进行泄水。二是分期围堰法导流。分期围堰法导流适用于河道宽、水流量大的工程, 它主要是指河道水流通过缺口、明槽等途径进行泄水。这种方法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通常是通过被束缚的河床进行导流, 而后期采用建造的泄水道进行导流。
3 水利水电工程中围堰技术的应用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中建造临时的挡水建筑物, 目的是在河水导流期间, 防止水流进行到基坑中, 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提供便利的施工环境。围堰在施工结束后可以拆除, 而且不会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常见的围堰主要有下列的类型:一是不过水土石围堰。不过水土石围堰, 具有就地取材、施工方便、成本低、便于拆除的特点, 它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围堰。这种围堰能够充分的利用当地的建筑材料, 具有极强的适应性。不过水土石围堰的工程量比较大, 而且在汛期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二是过土石围堰。在采用淹没基坑的导流方案中, 必须保证围堰能够安全过水, 此时围堰必须克服水流对堰体的渗透压力引起的堰体深层滑动现象和水流对堰体表面的冲刷。常见的过水土石围堰主要有加筋过水土石围堰和混凝土板护面过水土石围堰。加筋过水土石围堰在堰体内部埋设水平锚筋防止堰体滑动, 在围堰下游坡面铺设钢筋网防止河流下游坡滑动。混凝土板护面过水土石围堰是在上游和下游采用砼面板来保护堰体, 防止堰体被水流破坏的土石围堰。这种围堰具有良好的防水性, 应用比较广泛。三是混凝土围堰。混凝土围堰具有防水性好、施工作业里量小的特点。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中, 大多使用混凝土围堰的横向围堰。
4 围堰的平面布置和堰顶高度
围堰的平面布局受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体的轮廓、堰体的排水设施、施工的模板、交通运输道路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围堰进行平面布局时, 需要充分的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通常的情况下,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轮廓和基坑纵向坡趾距离控制在2米的范围内, 其与横坡趾的距离应该大于20米。围堰的平面布局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如果布局不当, 就会带来安全隐患。围堰的围护基坑面积过小, 容易导致水流不畅, 最后危及到围堰的安全。为了保持围堰的安全性, 在围堰平面布局时, 需要充分的考虑各种因素。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中围堰建筑多采用粘土心墙防渗型土石围堰。依据相关规定在超过静水位0.6米处设计防渗体保护围堰。确定堰顶高度还需要考虑水位的雍高、堰体施工的沉降以及围堰顶部防护结构。
5 结语
围堰技术和施工导流工程建筑关系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施工导流设计的方案关系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现场布局, 而且和截流蓄水工作具有密切的联系。围堰技术导流工程是水利水电工作的核心, 关系到工程资源的优化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因此设计人员需要依据施工的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导流方式, 进而提高水利水电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宗坤, 石世忠.石垭子水电站上游围堰设计及施工技术[J].小水电, 2009, 09 (02) :226-228.
[2]刘晓平, 田辉, 蒋明峰, 任启明, 扈世龙, 赵江.长沙综合枢纽施工导流方案优化[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3, 17 (04) :178-179.
[3]李敬俊,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施工导流设计经验与教训[J].广东水利水电, 2006, 15 (11) :103-106.
[4]李晋平.淜头水电站工程施工导流方案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17 (34) :145-147.
导流围堰技术 篇8
关键词:围堰技术,导流措施,水利水电
1. 前言
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 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系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因此需要采用较为成熟的技术手段控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在闸坝工程施工中, 施工导流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技术措施,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具有直接影响, 优良的施工导流方法可提高水利水电施工稳定性与安全性, 特别是对于整体工程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围堰技术也是对施工导流中常见问题的主要解决措施。
2. 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导流技术的应用
2.1 施工导流简介
一般情况下, 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 绕过施工场地的活水都是采用引流方式, 对具有复杂河道的施工环境进行改变, 以保证施工严格按进度实施。因此, 一般都采用施工导流方法修建大坝等水利工程。
导流方法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应用时, 应根据基坑内部工程量设计好导流流量。在枯水期对河道进行截流后, 抢修主体建筑物达到拦洪高度后采用枯水期围堰;与此相反, 抢修若不能达到拦洪高度, 针对土石坝结构而言, 就不能使基坑过水, 坝体没有修建完成时也不能溢流, 这时就会按照全年施工导流时段进行衡量。
施工导流过程主要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施工前期主要实现对围堰挡水流量进行确定, 实施截流河床时应确保水坝高程;施工中期进行导流, 根据汛期河深和坝高对库存相应增加注水量, 使其达到较高的抗洪水平;施工后期就在大坝中注入活水使其符合设计高度要求。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同城具有比较复杂的施工工艺, 在施工过程中与很多的数据信息都存在一定的关系, 因此应整合处理好相关信息。
工程技术人员应积极研究探索施工导流方法, 采用现代化技术方法, 研究完成信息化的施工导流系统, 使其实现对施工导流数据和模拟演示图的直观动态显示, 进而确保水利水电施工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2 施工导流方案的选择
合理选择施工导流方案, 应结合施工场地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并特别注意对施工导流技术、成本及进度的有效控制。在导流施工前, 应针对河流水力具体状况进行准确计算, 准确获得河流流速, 以便于对结构尺寸进行科学设计, 也要对大坝水压水位及蓄水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在实际应用中施工导流方案通常可采用以下两种:
一是分段围堰法导流。也就是对位于河床上的水利建筑物利用围堰进行分割, 使其分为若干段, 按划分的区段同时进行水利工程施工。可先围住河床左或右岸, 使河水流过狭窄的河床, 再完全实施截流, 使河水向大坝全部流过。通常状况下, 该方法比较适合具有较大河流流量、较宽河床、需要较长施工工期的河流。
二是全段围堰法导流。也就是围堰将主河道一次性截断, 并向两侧泄水建筑疏导水流, 不同建筑物下泻采用单次导流方式, 再划分河道, 分别施工导流隧道、明渠及涵洞。一般来讲, 此方法对于较大流量、较深河槽的河流比较适合, 根据河槽两旁的不同台地实施拦截并导流明渠。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一般都是按照河流在不同汛期的泄水状况, 制定较为科学合理的导流方案, 规划导流施工, 并对工期进行合理安排, 若施工较为复杂的水利水电工程, 可构建建筑模型为施工方案提供一定的借鉴。
3. 水利水电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应用
3.1 围堰技术简介
围堰也就是在施工导流时, 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地面的临时挡水结构。只在施工导流时使用围堰, 施工完成后即可拆除, 修建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基坑进行保护, 以保证施工现场的干燥。但在围堰修筑过程中将占据河床面积, 使河道过水面积相应缩小, 导致提高流速、增加流量, 水流冲击围堰的力量增大, 因此在施工时应加强应用围堰技术, 保证围堰结构具有稳定性, 从而提高防渗和抗冲击性能。
3.2 围堰技术方案的选择
围堰技术应用于水利水电施工中, 应对实地认真勘察, 依据场地情况对围堰占地面积进行确定。导流通道和大坝枢纽等都是影响围堰横断面的因素, 按照施工要求, 确保施工安全稳定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对围堰抗震性能进行充分考虑。围堰技术方案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是过水土石围堰。若选择的导流方案将基坑淹没, 就一定要保证堰体过水安全, 过水时应避免水流冲击堰体或水流渗透使堰顶与下游边坡一起发生深层滑动。过水土石围堰应用较多的有两种:一种是加筋过水围堰。将钢筋网格敷设于围堰下游的大坝坡面, 以免水流冲走坡面上石块, 将主锚筋横向埋入下游堰体内, 以免堰顶与下游坡面同时发生滑动;另一种是混凝土板围堰。将预制或现浇砼面板覆盖到下游大坝坡面, 制成的混凝土护面防水性较好, 但应注意在面板接缝位置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
二是不过水土石围堰。此围堰结构类似于土石大坝, 取材可就地进行充分利用, 使工程造价明显节约, 且便于拆除, 因此应用比较广泛。但该技术具有较大的施工量和沉陷量, 一般不可水过堰顶, 若在汛期就需要特别进行防护。
三是混凝土围堰。此围堰的防渗和抗冲击性能良好, 具有较高的挡水水头, 较小的工程量, 便于连接混凝土构筑物, 堰顶允许水过, 通常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较多采用拱形的横向围堰。
四是钢板桩格型围堰。该围堰由联弧段和主格体采用锁口相连构成, 将石渣、砂卵石等具有良好效果的透水材料填充于格体内。按照先定位, 再对模架支柱进行设置, 就位模架后将钢板桩安插并打设, 将料碴填充, 取出模架和支柱, 填充材料直至达到施工要求的施工工序。布置围堰平面及防冲击主要是主体工程轮廓距离基坑水平向坡趾超过20米, 距离垂直向坡趾小于2米。上下游围堰平面布局由主体工程轮廓所决定, 主体建筑物距离基坑坡趾超过20米。按照设计要求, 才能建设施工质量合格的围堰。
4. 结论
综上所述, 现代水利水电工程一般都具有较为庞大复杂的施工规模, 也需要采用比较先进成熟的施工技术方案, 为提高施工质量做好保障。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中, 采用适合的施工导流方法和围堰技术, 可为现场施工提供优良的环境, 并保证施工进度不受任何无关因素的影响, 使施工成本有效节约, 创造出更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在施工导流方法和围堰技术的应用过程中, 应分析研究各种影响因素, 对施工方案的选择应具有科学合理性, 以确保工程按计划如期完成, 才能不断积累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施工经验, 进而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丽, 贾琳轩, 纪玫.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运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7
[2]郭盛新, 李彦磊.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J], 建材与装饰, 2014.21
[3]万利民.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17
[4]王丹.水利水电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1
[5]江晓莉.浅谈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的运用[J], 江西建材, 2013.10
导流围堰技术 篇9
1 工程概况
某市的水利灌区在改造, 希望能在灌区上建立完善的水利系统, 该系统以灌溉为主, 但是在供水的时候, 要节约, 提供水量可以满足周围人在生活以及工业上的用水。改造后的水利工程在供水的同时还能兼顾发电。地质情况复杂有淤泥质粉土, 有中粗砂, 也有强风化岩还有一些岩石是不透水的。因为这一标段的水, 主要是供给下游的造纸厂家, 因为在供水的时候, 不能出现断水, 水质也不能有污染。改造水渠的时间段, 而且施工成本可以控制, 相对而言施工的方式也简单, 因此决定在某一部分上才用的导流施工方式。导流量每秒10~15 立方米, 水的深度不能小于1.8m, 在施工的现场准备了6m长的钢板桩。在施工现场调查发现, 很多渠道的深度都要超过2.5m, 因此在加固的时候不能只使用6m长的钢板桩, 还要使用9m长的钢板桩。在改造渠道的时候, 采用单循环的方式, 分期完成改造任务。在处理钢板的时候, 要注意施工工艺。图1 是钢板围堰剖面图。
2 施工流程
2.1 准备工作。钢板桩围堰导流施工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钢板桩, 因此在施工开始前, 要把钢板桩从存放的地方运出, 运到施工的场地。加工拼装的工作可以在施工现场完成。在运输钢板桩的时候, 要避免桩体与车辆发生碰撞, 而且在吊运的时候, 也要防止钢板出现变形。此外还要检查钢板桩, 其标准是钢板桩的垂直度小于1%, 而钢板桩身要有一定程度的弯曲, 其弯曲度小于1.5%。对钢板桩采用全面检查的方式, 包括一些细节, 例如钢板桩的锁扣等。在发现有质量偏差的钢板桩要马上修整, 如果有严重质量问题的不能再使用。钢板桩的桩头还有桩身的位置都要完整, 没有裂缝, 也没有损坏。在将钢板桩插入到渠道的时候, 还要让其能够拔出。钢板桩要有防渗性。每一个钢板桩的锁扣都要有混合油, 而且还要保证涂抹的时候要均匀。钢板桩常见的施工设备就是汽车吊, 重量可达30t, 还有打拔桩机, 这个桩机是改装的。一般使用的振动锤都是日本生产的, 型号NPK-HP-7SXB, 型号是YQ-16 的潜水泵等。2.2 施工顺序。渠道渠底修整施工需钢板桩分期导流施工, 按200m单循环分期围堰完成渠道改造。施工顺序为:浮船水上安装—钢板桩试桩打设→测量定位放线→插打钢板桩至合拢一期围堰支撑安装、止水安装—期施工基坑抽水→期渠底修整施工→期基坑注水一期横向围堰拆除;同时二期横向围堰插打至合拢→二期围堰支撑安装、止水安装→二期基坑抽水→二期渠底修整施工→二期基坑注水→二期围堰拆除→下一段渠道修整施工。2.3 打设钢板桩。只有确定了施工中的所有参数之后, 才能开展施工工作。在渠道中确定钢板桩轴线的位置, 然后打导向桩, 每一个导向桩的距离是40m, 通过导线将其连接起来, 同时控制桩轴线。钢板桩的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6m, 另外一种是9m, 先将一个6m长的钢板桩打入风化岩中。如果钢板桩插入的深度要比设计的深度多0.5m, 那么将6m的钢板桩拔出, 使用9m的钢板桩再次插入。如果实际的深度小于或者是等于设计的深度, 那么继续使用6m钢板。如果在钢板桩插入的深度不够, 甚至是不能满足支撑的要求, 那么就只能放弃钢板桩围堰导流施工, 而是采用其他的方法。使用打桩机将即将施工的钢板桩吊起, 然后派一个人站在小船上, 辅助钢板桩能插入到锁扣中。随时观察钢板桩的倾斜程度, 要保证其垂直的方向小于千分之五。在出现过大的倾斜时, 要将钢板桩拉齐。拉齐的方法不奏效的时候, 就要重新打桩。要注意在打桩时遇到的问题, 首先, 如果打桩的时候, 有很大的石块, 那么钢板桩就不能继续打入, 解决的方法就是将打桩的形状变为弧形, 从而绕过其他的障碍物。如果打桩的地质是淤泥, 在打桩的时候, 会发生倾斜, 也有可能受其他障碍物挤压变形, 因此, 在出现倾斜的时候, 将钢板桩向上拔, 然后在锤进。反复几次可以打碎障碍物或者是让其下沉, 这时钢板桩的位置就恢复正常。如果钢板桩的倾斜度越来越大, 那么就要纠正其倾斜度, 使用的方法一般都是异形桩。其宽度与标准的板桩相差不多, 而且异形桩的形状是上面的部分较宽, 而下面的部位较窄。异形桩可以重新加工。如果倾斜度很小, 那么调整的时候, 可以采用钢索或者是葫芦。2.4 观察桩的变形情况。钢板桩围堰可以用来挡水, 在挡水的时候, 要在围堰上设置观测点, 每个观测点之间的距离20m, 通过众多的观测点, 查看钢板桩的位移情况, 尤其是在围堰内抽水的时候, 每抽一次水, 水位就会下降, 这时就需要观测钢板桩的变形情况。在施工的时候也要观测。钢板桩的位移在2~10m, 那么说明围堰还是比较稳定。这时就可以改变钢板桩的观测时间, 一周可以观测一次。如果堰体中的水位大于10cm, 那么基坑内就不能再作业, 要将情况上报给监管部门, 加固钢板桩。2.5 拆除钢板桩。在结束施工之后, 钢板桩就要拔出, 在拔出之前, 先拆除其他的支撑, 包括围堰内的支撑, 而且拆除的方式是从下到上。在拆除的同时还要在该位置注水, 使其高度与围堰外的水位相同, 这样可以平衡内外的水压, 也能使压力消失。在拔出钢板桩的时候, 先拔一个相对容易的桩, 敲击这个桩然后向上拔1m或者是1.5m, 在将周围的钢板桩都拔高到这个高度。这样可以让钢板桩有松动的情况。钢板桩松动了, 那么就开始拔出。采用锤击震动的方式拔出, 这是为了避免发生大的晃动, 还能保护好钢板桩。如果部分的桩锁扣发生变形, 那么在拔出的时候, 需要将设备的能力提高, 而且是将破损的桩与其他的桩一同拔出。可以在水下采用切割的方式, 这样可以有效的将桩拔出。
结束语
目前钢板桩围堰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经过多年的改进, 其技术性能和施工工艺已经相当成熟。与其他导流围堰施工相比, 在强度、施工速度、安全性、成本投资、空间规划、环保效果等方面都具有优越性, 其市场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参考文献
[1]姚安军.水利程中钢板桩围堰施工技术实例[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1, 39 (6) :46-47
[2]周龙浅.谈水中钢板桩围堰施工工艺[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36) :355-362
[3]李永军.对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法的探讨[J].今日科苑, 2008, 21 (9) :117-119
[4]钟良旺.双排钢板桩在边坡支护中的应用[J].广东水利水电2008 (1) :72-72
相关文章:
施工导流水利水电论文02-09
导流工程02-09
导流技术02-09
水利工程施工导流技术的运用论文02-09
全国生物技术大会会议通知02-09
第5章工程施工合同02-09
学校安全督查制度02-09
赵晓明局长在全省国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