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密度(精选8篇)
篇1:建筑密度
在我国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中,近些年一个最为普遍的现象就是劳动力人口的城市方向转移和流动。其中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的城市工程建筑项目的增加带动了劳动力的市场需求增加,随之自然引发了城市的高密度环境的发展。高密度环境从社会角度分析,主要的特点包括人口和空间矛盾加剧,住房资源紧缺,交通拥堵增加,城市的居住人口大部分得不到应有的生活资源供应。更为严重的一个附加问题就是城市的现存可利用土地资源被不合理利用和超负荷开发。在我国的各类建筑工程中,很多建筑商为了增加可利用的空间不断加高建筑和开发地下空间,应该从整体统一的角度进行建筑学空间开发。
篇2:建筑密度
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是城市空间布局发展紧密的重要原因,应该在城市的高密度建设环境背景下积极思考城市的建筑实践方案。由此可以在城市的空间有限的条件下兼顾好城市居民的生活舒适度问题,发挥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效,提高公共基础社会使用效能。除了公共建筑空间之外,城市的交通问题也是居民生活环境中的重要部分,应该从整体的城市环境入手,减少城市交通环境的可能性破坏,从而实现人们生活环境的改良,从整体上实现城市形象的提高。
3.2 促进城市的经济建设更加有序
我国的城市经济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必然会对城市经济建设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在实施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建筑学理论,这是我国城市建设发展中先进文明的整体体现,可以有效推动城市朝着自然协调的方向发展,从多个角度推动我国的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与此同时,也会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进一步的保障。我国城市在高密度环境下建筑学思考和建筑学方法改进可以有效推动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进程加快。规范整体的建筑市场,以单一的建筑领域带动整体的经济市场的规范合理发展。
4 结语
在城市的高密度环境背景下,城市建筑设计应该积极结合建筑学的应用理论,做到有方向有指导的科学建筑施工,不断提高我国的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通过科学的设计和规划实现城市空间密集问题的合理解决,最终达到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要求。
参考文献
[1] 董春方.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J].建筑学报,2010(04): 20-23.
[2] 方波.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J].门窗,2014(06):422.
篇3:建筑密度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国际、国内大型商业建筑拔地而起。超市以其低廉的价格和名目繁多的商品, 吸引了大量的顾客。超市的数量不断激增, 在规模上呈现大型化, 档次上呈现高档化趋势。超市具有封闭式、面积大、体量大、店库合一的特点。超市的客流量是一个随季节、气候、货源、人们经济状况以及商家促销手段等多种因素变化的量。由于超市内人员高度密集, 货物集中, 一旦发生火灾事故, 燃烧速度快, 火灾温度高, 容易形成立体燃烧, 且人员疏散困难, 会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为此, 我们需要确定超市中需要的疏散人数随时间的分布情况, 以方便于对商业建筑进行防火设计及消防安全管理。
2 研究的方法
2.1 商业建筑人员设计密度的影响因素
(1) 工程所在城市规模以及在该城市中所处的地理位置。对于处在大中型城市商业中心的工程, 人员密度最高, 一般为1人/m2~2人/m2;而对于中小型城市的相同位置一般为0.05人/m2~1人/m2。 (2) 工程的规模和功能。对于工程规模较大而且功能较齐全的商业建筑, 人员密度较高;而规模较小且功能较单一的商业建筑, 人员密度较低。 (3) 同一工程的不同楼层人员密度不同。底层人员密度最高;而底层以上的各楼层, 随楼层的增加, 人员密度逐层降低。 (4) 同一楼层的不同时间段人员密度不同。节假日和购物高峰时段, 人员密度最高;而非节假日和非购物高峰时段, 人员密度较低。
2.2 调查对象的选定
不同地区的超市客流量随气候、商业布局、超市所处地域、顾客经济状况等因素的不同有很大不同, 其疏散人数随时间分布规律特点也会有所不同。
本次调查研究选择了位于广东省兴宁市市区的太平洋超市, 该超市紧邻文化公园, 东临兴田一路、北临官汕二路, 周围有兴宁一中、实验学校、902车站、东岳宫车站、明珠商贸城、爱兴街小区等单位及住宅集中区域, 人文气息浓厚, 交通便利。建筑层数为三层, 高度为14.7m, 建筑东西方向长为80m, 南北方向长为37m, 占地面积为2960m2, 总建筑面积为8880m2, 其中出租区面积为370m2 (用作肯德基餐厅) , 仓库面积为860m2, 办公区面积为350m2, 卖场营业面积为7300m2。
2.3 调查时间的选择
一般在节假日超市的客流量相对于平时要多, 本文讨论的是在非节假日的客流量。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至于节假日, 应该另做分析, 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
在对超市的调查时间选取在正常日从早上超市开始营业至晚上关门时止。期间每个小时作为一个记时单位, 人流密度的单位为:人/小时。
另外, 应当说明的是, 由于调研的工作量很大, 完整的调查一整天各个时段的疏散人数的分布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 各个时间段的人员调查统计是在不同的日子调查不同时间段的疏散人数后汇总的。调查的时间从2009年12月14日至12月18日。虽然, 调查所得的数据存在误差, 但也说明了一定的规律。
2.4 调查的方法
作为商业机密, 我们无法直接获得客流量的数据,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调研与实地统计得到客流量的基础数据。我们可以采用在客人必须经过的超市入口处定时测计人数的方法, 统计流出和流入的人数[1]。
可以根据以下方法, 通过逐时客流量计算出人员密度。
依据实际统计数据得到超市入、出流人数, 同一时间段出流与入流人数不等, 其差值正是滞留至下一时间段的人数[2]。建立数学模型如下。
设每天超市营业n小时, 超市面积为Sm2, 开始营业后第i个小时内入流人数记为ai, 出流人数记为bi, 则第i个小时的同时在场人数应该等于前一时刻滞留在室内的人数加上该时流入、出流人数之差, 也即, 因此超市, 第i个小时内的人员密度为 (i=1, 2, …, n) 。
3 调查的结果
3.1 调查的统计结果
(1) 人员密度与时间关系。
表中的滞留、人数为时间点时超市的人数。
调查的统计结果如表1。
(2) 人员密度与位置关系。
调查中我们还发现, 卖场中不同区域人流分布并不均匀, 收银台前人流最密集, 日用品、熟食区人流相对较多, 而家电区、体育用品区人流相对较少。
3.2 调查的统计结果分析
超市的客流量特点与商场有所不同, 走出超市的顾客基本上都拎有购物袋, 说明他们到超市主要是要购物, 而非“闲逛”, 这一点与百货商场不同;超市的客流量呈三峰分布, 这是因为超市营业到深夜, 而人们也习惯于在中饭前、下午和晚餐后到超市购物。
从统计得到的调查数据, 我们可以预测, 在三个时间段内商场内人数分别作为一个整体, 那么可以推测出实际的分布曲线应该与正态分布的曲线拟合[3]。
如图1所示。
而超市中不同区域人员密度分布并不均匀, 表明商业建筑中的人员密度是受商品布局等因素影响的。
4 结语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 各地区的气候迥异、人们的经济条件、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又存在很多差异, 客流量特点与人员密度也会不同, 因此, 应对不同地区大型超市的客流量应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
本文只是针对普通日的疏散人数随时间的分布规律。但是, 每年我国的节假日多达一百多天, 而且, 节假日更为超市进行促销、顾客进行购物的的重要时间, 其防火安全设计尤为显得重要。由于时间与经历的限制, 本人只能对普通日进行调查。可以肯定的是, 节假日的调查统计方法应该与普通日相似, 对于同一个超市, 只是在疏散人数的总数与单位面积上人员密度有所差异。
商业建筑中的人员密度是受使用时间和位置等因素所影响的。商业建筑的安全性与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应从性能化建筑防火设计要求出发, 对国内现有商场及火灾案例进行调查研究, 以建立大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的性能化指标体系, 进一步优化商业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和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工作, 不断提高商业建筑抗御火灾事故的整体能力。
摘要:商业建筑的人员密度分布规律是确定建筑进行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的重要依据。调查统计了某大型超市客流量, 得到了工作日全天人员密度的逐时变化情况, 超市疏散人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应为三峰分布。文中提出了大型超市人员密度的计算方法, 并给出了大型超市客流量及人员密度分布规律。我们得以借此对商业建筑人员密度与使用时间、位置的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商业建筑,疏散人数,人员密度,时间分布规律
参考文献
[1]蔡龙俊, 蔡志红, 冯哲隽.大型超市的暖通空调设计[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1, 6.
[2]闫金花.城市商业建筑防火疏散设计的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 2004, 4.
篇4:建筑密度
【关键词】建筑密度;建筑间距及朝向;设计;优化
研究居住环境,就会涉及到其中的日照环境研究。什么是日照环境,这是第一个要弄明白的问题。作为人居环境中古今中外都很关切的一个方面,它不是简单的日照问题几个数字所能概括。它所涉及的除了居室日照外,还要考虑室外场地才能形成明媚愉人,有利身心健康的好环境。并且只是考虑本地界内是不行的,必须重视建房对邻界的阳光遮挡问题,以免发生日照纠纷。所以日照环境包括室内、室外、界内、界外。提高住宅建筑密度最主要的是减小建筑日照间距,而减少建筑日照间距先要了解建筑间距与建筑朝向之间的关系,才能在不影响建筑日照环境的情况下减少建筑日照间距。
1 建筑日照间距与日照朝向的关系
日照朝向主要要求能获得良好自然通风和日照。我国地处北温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寒冷地区居室避免朝北,不忌西晒,以争取冬季能获得一定质量的日照,并能避风防寒。炎热地区居室要避免西晒,尽量减少太阳对居室及其外墙的直射与辐射。
住宅建筑间距分为正面间距和侧面间距两大类,一般泛指的住宅间距,为正面间距。日照间距则是从日照要求出发的住宅正面间距。住宅的日照要求以“日照標准”表述。决定住宅日照标准的主要因素,一是所处地理纬度,我国地域广大,南北方纬度差有50余度,在高纬度的北方地区比纬度低的南方地区在条件下达到的日照标准难度大得多。二是考虑所处城市的规模大小,大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的矛盾比一般中小城市大。综合上述两大因素,在计量方面,力求提高日照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规定两级“日照标准”,即冬至日和大寒日。“日照标准”则以日照标准日里的日照时数作为控制标准。这样,综合上述“日照标准”可概述为:不同建筑气候地区、不同规模大小的城市地区;在所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内的“有效日照时间带”里,保证住宅建筑底层窗台达到规定的日照时数即为该地区住宅建筑日照标准。
日照标准的制定与我国经济条件和各地自然条件有关,一般都规定必须在冬至日底层住宅能得到满窗日照1小时。日照间距D。就是为了满足日照标准,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必须控制的最小间距,一般用日照间距系数Do/Ho表达。Ho为窗盘与对面房屋最高处的垂直高差。冬至日是一年中太阳高度角最低的一天,如果能在冬至日不被对面的房屋遮档,满足日照标准,其它日子就不会被遮挡了。规定日照时间不少1小时,是为满足一定日光量的要求。同时,由于必要的日照间距系数是随着时间的不同而变化的,为了保证1小时的日照,必须选择1小时中最大的间距作为设计间距,在一天之中,正午是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候,这时的日照间距系数也最小,因此一般都规定在正午前后共1小时作为有效日照时间,也就是11: 30-12: 30。但是在这1小时内,11: 30时的太阳高度角比正午时小,需要的日照间距也比正午时大。而11:30时太阳是斜射在窗面上的,与窗面的垂直线间有一夹角a,称11: 30时太阳方位角,日照间距与房屋的高度之间的关系是按阳光照射方向的距离计算的,房屋间的垂直间即Do,将随着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当房屋为正南向,正午时的间距为最小。其中11: 30和12: 30时的间距要大一些,但是与11: 30以前和12: 30以后的时间段相比,正午前后1小时内的间距还是最小的。
由上面的关系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假如能把房屋的朝向改为偏东或偏西若干度数,从而使阳光在窗面上有一个较大的夹角,而太阳又能维持一个较大的高度角,就可以在同样满足一个小时满窗日照的情况下,减小房屋的垂直距离。
减少建筑间距最有效也是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缩小日照间距系数,而调整日照朝向可以使所需要的日照系数迅速减小,从而使日照间距迅速降低。
随着建筑朝向角的增大,不同纬度地区满足日照要求所需的日照间距系数大幅度降低,并且在高纬度地区,朝向角较大时,所需要的日照间距系数降低的更多一些。但是朝向角为35。时,出现一个转折点,超过此角度后,所需要的日照间距系数降低趋缓,并随着朝向角的继续增大而开始上扬。另外,朝向角变大时,直射太阳光线与建筑物立面外法线之间的夹角增大,由于窗户的水平采光角的制约,虽然能够保证底层窗台外侧的日照时间,但是使得阳光照进室内的日照时数和日照面积都大打折扣。因此,建筑朝向和建筑间距系数的选择不能单纯以满足底层窗台上的日照时数为依据,还必须考虑到阳光照射进室内的日照时间和日照面积的综合因素,从生理卫生的角度考虑,建筑间距也不能一味地减小。这里的日照间距系数计算是以太阳直射到底层窗台的外侧墙面为依据,而室内的满窗日照应以太阳可照射到底层窗台的内侧面为准,所以此时实际的室内满窗日照时间要大于底层窗台面上日照时间。
2 建筑间距及朝向的设计优化策略
现如今的房地产商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住宅之间的距离是越来越近,然而规范是不允许打破的,如何在有限的地块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甲方的要求,又能达到规范所规定的条例,这就需要我们设计者费心考虑了。
2.1 正确的建筑朝向。其实,早在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制定之时,就已经明确表明了不同建筑朝向的建筑之间的建筑间距是可以不同的。在这里再次列出它俩的关系,只是为了强调,建筑师在设计之初最应该考虑的、最有效的减少建筑间距的方法就是建筑朝向的选择,不同的建筑朝向会给建筑带来不一样的建筑间距以及建筑日照环境。
在建筑朝向改变的同时,建筑纵轴与南北向的夹角随之改变,垂直墙面与直射阳光的及夹角也改变了。当建筑纵轴与南北向的夹角小于 30。时,应该尽量沿建筑两侧布置的,只有一面朝向的住宅,而当垂直墙面与直射阳光的夹角小于10。时,此时的阳光强度与其辐射的能量已经不能满足人体对阳光的要求,因此,此时的阳光不能纳入到日照所需的阳光的范围内。在进行建筑朝向调整时一定要注意以上的问题。
2.2 建筑的形状。建筑形状对建筑日照的影响主要是对自身的建筑日照环境的影响,要减少建筑形体对建筑自设建筑日照环境的影响最主要的是尽量减少自身遮挡形体的出现;其次是注意建筑朝向的布置,有时候建筑朝向的选择非常影响建筑的日照环境,这不仅是在群体建筑布置时很重要,在单体建筑布置时同样很重要,不同的朝向所获得的日照环境是会有天壤之别的;再就是尽量将一些不需要日照要求的房间布置在日照环境相对较差的方向,充分地利用好朝向布置比较需要日照的房间。
参考文献:
[1]朱大明..减少阳台对居住空间日照采光不利影响的对策.住宅科技,1998.8
[2]张扬.建筑遮阳设计研究.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黄农.姚金宝.瞿伟.确定住宅建筑日照间距的棒影图综合分析法.合肥工业大学,2001.4
篇5:建筑密度
试卷
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某企业某的流动负债为70万元,年初存货为42万元,销售成本为140万元,流动比率为2.7,速动比率为1.7,则本存货周转次数为__次。A.1.6 B.2.5 C.2 D.1.56
2、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向工商行政部门申请登记,并获得______才允许经营。A.营业执照 B.土地使用权证 C.商品预售许可证 D.建设规划许可证
3、下列地面面层单价何者最贵(2000,14)(2001,14)(2009,13)A.白锦砖
B.预制白水泥水磨石 C.水泥花砖 D.抛光通体砖
4、屋面工程中,松散材料保温层施工应符合有关规定,下述做法不正确的是:(2008,39)A.保温层含水率应符合设计要求 B.基层应平整、干燥和干净
C.保温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找平层和防水层施工 D.保温材料应分层铺设并压密实
5、关于疏散楼梯,下列技术措施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疏散楼梯的内墙面不可作15500mm高的木夹板油漆墙裙
B.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不超过15°,距栏杆250mm处踏步处宽度超过220mm的螺旋楼梯可作疏散楼梯
C.作为辅助防烟楼梯的室外楼梯的倾斜度不应大于45° D.楼梯踏步前缘部分宜有防滑措施
6、普通50mm厚超细玻璃棉的吸声系数(500~4000Hz)是下列()A.0.6 B.≤0.55 C.≥0.75 D.0.7
7、金属幕墙表面平整度的检查,通常使用的工具为()A.钢直尺 B.1m水平尺 C.垂直检测尺 D.2m靠尺和塞尺
8、甲单位建设一项工程,已委托乙单位设计、丙单位施工,丁、戊单位均参与其监理工作,丙与戊同居一个企业集团,乙、丙、丁、戊均具有甲级监理资质等级,甲可以选择以下哪项中的一家监理其工程(2012,83)A.乙、丙 B.乙、丁 C.丙、戊 D.丁、戊
9、下列地坪材料价格最高的是:(2012,14)A.环氧树脂地坪 B.地砖地坪 C.花岗石地坪
D.普通水磨石地坪
10、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应分为:(2007,25)(2009,25)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11、《住宅设计规范》规定的住宅各直接采光房间的窗地比最小值为()。A.卧室、起居室、厨房1/7,楼梯间1/12 B.卧室、起居室1/7,厨房、楼梯间1/12 C.卧室1/7,起居室1/10,厨房1/12,楼梯间1/15 D.卧室1/7,起居室1/5,厨房1/10,楼梯间不限
12、屋面防水工程的整体现浇保温层中,禁止使用水泥珍珠岩和水泥炬石,原因是其材料:(2011,37)A.强度低 B.易开裂 C.耐久性差 D.含水率高
13、下列关于室内抹灰的养护的说法错误的是__。
A.安排室内抹灰以前,宜先做好屋面防水层及室内封闭保温 B.水泥砂浆层应在潮湿的条件下养护,并应通风换气 C.室内抹灰的养护温度,不应低于5℃
D.室内抹灰工程结束后,在7d以内,应保持室内温度不低于10℃
14、设计单位要承担和参加建设前期工作,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此范围(2000,76)A.资金筹措
B.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C.参加工程设计所需的科学试验 D.参加厂址选择
15、预制混凝土粱构件模板的安装允许偏差(mm),下列哪条是不符合规范规定的()
A.长度±5 B.宽度与高度+
2、-5 C.纵向弯曲1/1000≤15 D.起拱±6
16、关于风向频率玫瑰图的概念,下列__项是不正确的。A.各个方向吹风次数的百分数值 B.8个或16个罗盘方位 C.各个方向的最大风速
D.风向是从外面吹向中心的17、18、勘察设计合同委托方应当承扭下列责任,其中错误答案为:(2000,88)A.不得将设计图纸提供给第三方重复使用
B.不得向承接方提供虚假的设计所需的基础资料
C.不得擅自对设计图纸进行重大修改,只能进行局部修改 D.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支付勘察设计费
19、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拉公寓是由谁设计的__ A.莫里斯 B.凡德费尔德 C.戈地 D.贝伦斯
20、建设项目最终决策的依据是以下哪一项〔2000,73)A.初步设计 B.项目建议书 C.计划任务书
D.可行性研究报告
21、刚性防水屋面主要应用于防水等级为______的屋面防水。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22、关于楼梯扶手高度的规定,下列哪条是正确的()A.高层建筑室外楼梯当作为辅助疏散楼梯使用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10mm B.室内楼梯临空一侧水平扶手长度为0.7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0mm C.楼梯为残疾人设上下两层扶手时,上层扶手高度为0.90m,下层扶手高度为0.60m D.幼儿园建筑中,供幼儿使用的靠墙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75mm
23、屋面卷材防水层与哪种保护层之间应设置隔离层(2009,30)A.绿豆砂保护层
B.聚丙烯酸酯乳液保护层 C.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D.三元乙丙橡胶溶液保护层 24、120mm厚普通黏土砖墙(包括双面抹灰)与200mm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包括双面抹灰)相比,哪种墙体自重较重 A.黏土砖墙重 B.一样重
C.加气混凝土墙重 D.黏土砖墙重约为加气混凝土墙重的两倍
25、根据《房地产管理法》规定,下列房地产哪一项不得转让(2007,80)A.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符合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的 B.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的 C.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
D.共有房地产、经其他共有人书面同意的
二、多项选择题(共25 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钢窗按窗料断面规格分为以下几个系列,何者除外__ A.25 B.32 C.40 D.50
2、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建筑的没计人是谁__ A.屈米 B.哈迪德 C.格雷夫斯 D.艾森曼
3、土的塑性指数JP,其物理概念下列何种说法是正确的__ A.土的塑性指数是其液限和塑限之差 B.土的塑性指数大,则其含水量也大
C.土的塑性指数大,则其塑性状态的含水量范围小 D.土的塑性指数大,则其黏上颗粒也少
4、按《民用建筑热工没计规范》要求,下列哪一地区的热工设计必须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__ A.严寒地区 B.夏热冬冷地区 C.寒冷地区
D.夏热冬暖地区
5、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中的税金包括营业税和______。A.房产税、车船使用税 B.土地使用税、养路费 C.印花税、土地使用税
D.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
6、依据委托监理合同示范文本,当委托人严重拖欠监理酬金而又未提出任何书面解释时,监理人可()。
A.发出终止合同通知,通知发出14天后合同即行终止
B.发出终止合同通知,通知发出14天内未得到答复,可进一步发出终止合同通知,第二个通知到达即行终止
C.发出终止合同通知,通知发出14 内未得到答复,可在第一个通知发出35日内终止
D.发出终止合同通知,通知发出14 内未得到答复,可进一步发出终止合同通知,第二个通知发出42日仍未得到答复可终止合同
7、中世纪西班牙建造了哪一座最大的清真寺__ A.圣石清真寺 B.伊本土伦清真寺 C.哥尔多瓦大清真寺 D.盖拉温清真寺
8、按照《合同法》规定,与合同转让中的“债权转让”比较,“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主要特点表现为()。A.合同当事人没有改变
B.第三人可以向债权人行使抗辩权
C.第三人可以与债权人重新协商合同条款
D.第三人履行债务前,债务人需首先征得债权人同意 E.第三人履行债务后,由债务人与债权人办理结算手续9、10、下列管材每立方米综合单价最低的是__。A.PP管 B.无缝钢管 C.焊接钢管 D.镀锌钢管
11、沿湖一侧建筑控制线退后用地红线30m,骑楼空间高度20m,骑楼空间进深10m。
2.新华大街一侧建筑控制线退后道路红线15m。
3.靠近新华大街道路红线50m内的建筑限高绝对标高140m;50~100m内限高绝对标高170m。
4.在新华大街道路中心线的基准点绝对标高115m处,以30°仰角作为视觉控制线。
5.该建筑空间最大限高为绝对标高200m。
12、某温凝土预制构件,设计要求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为0.20mm,则该构件检验的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为:()A.0.15mm B.0.20mm C.0.25mm D.0.30mm
13、验收门窗工程时,不作为必须检查文件或记录的是下列哪项(2005,45)A.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书 B.材料性能检测报告 C.门窗进场验收记录 D.门窗的报价表
14、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的角度出发,按照____的原则,采用货物的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影子汇率等国民经济评价参数,考察项目的所费和所得,分析项目建设的经济合理性。A:国家利益为重 B:合理配置资源 C:统筹兼顾
D:经济社会利益统一
15、在下列因素中,影响混凝土耐久性最重要的是____ A:单位加水量 B:骨料级配 C:混凝土密实度 D:孔隙特征
16、《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规定,建筑物的节能综合指标应采用()。
A.静态方法计算 B.平均值法计算 C.抽样均值法计算 D.动态方法计算
17、高层建筑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柱的轴向变形对结构的内力会产生影响,下列何种说法是正确的 A.对上层框架梁影响较大,对下层影响较小 B.对上层框架梁影响较小,对下层影响较大 C.对上层和下层框架梁的影响相同
D.一般来讲,对高度为80m以上的建筑方需考虑柱的轴向变形影响
18、有关消防水箱的储水供应方式,以下哪条错误 A.消防水箱的储水可由生产给水管供应 B.消防水箱的储水可由生活给水管供应
C.发生火灾后采用消防水泵供给的消防用水不应进入消防水箱 D.发生火灾后消防水泵的供水,可进入消防水箱
19、下列哪一种情况按建筑物自然层计算建筑面积(2003,17)A.建筑物内的上料平台 B.坡地建筑物吊脚架空层 C.挑阳台 D.管通井
20、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包括()。A.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B.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 C.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
21、财务评价是根据____,从企业财务的角度,分析项目发生的收益和费用,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评价项目的财务可行性。A:国家现行的影子价格 B:市场价格
C:国家现行的财税制度
D:国家现行的财税制度和市场价格 22、1995年9月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中规定,符合下列哪几个条件者可申请参加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__①取得建筑学学士学位或相近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并从事建筑设计或相关业务2年以上的②取得建筑学学士学位或相近专业工学硕士学位,并从事建筑设计或相关业务3年以上的②具有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或相近专业大专毕业以上学历,并从事建筑设计或相关业务7年以上的④取得高级工程师技术职称并从事建筑设计或相关业务5年以上的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财务管理的对象是__。A.现金循环及周转 B.财务关系协调 C.资产增减 D.权益变动
24、设计人交付设计文件完成合同约定的设计任务后,发包人从项目预期效益考虑要求增加部分专业工程的设计内容。由于设计人当时承接的设计任务较多,在发包人要求的时间内无力完成变更增加的工作,故发包人征得设计人同意后,将此部分的设计任务委托给另一设计单位完成。变更设计完成并经监理工程师审核后发给承包人施工,但因设计原因出现质量事故,则事故的责任应由()。A.设计人承担
B.承接变更的设计人承担
C.设计人与承接变更的设计人共同承担
D.承接变更的设计人与监理工程师共同承担
篇6:建筑密度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6.2密度教学反思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六章质量和密度第二节《密度》教学完成后,回顾教学过程,觉得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做法,也体会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现回顾反思如下以便今后扬长避短,更好地搞好教学工作。
一、转变观念,定位角色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依据此理念,本节整个教学设计都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依据导学案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研讨编排的,力争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被动的学习态度,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更能体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二、重视探究,把握关键
本节课以"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为突破口,认识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不变这一物质的性质,引出密度概念,进而理解密度含义,因而做好探究实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本节教学在实验探究环节中我让学生分为三个大组,每个大组下设三个小组,三个大组分别探究木块、铝块、铁块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得出数据和结论后小组间进行交流总结。随后让他们计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大组中三个小组进行交流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这一物质的特性,为密度概念的引出埋下伏笔,再让大组之间交流对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学生将明确地得出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这一结论,为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与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奠定基础。这样整个课堂教学以学生小组探究、合作研讨、归纳总结为主线,以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探究、归纳,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在经历获取知识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水到渠成,理解概念
学生通过探究交流已经对本节主要内容有具体的认识,教师通过导学案因势利导引出密度,学生易于接受,容易理解掌握,也能认识公式?籽=m/v只是计算式,而物质密度的大小与质量体积无关。
四、学以致用,当堂达标
学生得到知识后及时应用,是巩固、提高、升华的必要途径。练习是最好的、最直接的巩固和提高方式,在导学案中除了安排探究过程、知识形成的问题性思考题外,每完成一个知识性问题后都有相应的跟踪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及时巩固,在课后再安排当堂检测,及时对本节知识的掌握进行检查、反馈,及时解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反思不足,教学相长
回顾本节课教学也体会到一些不足,首先,探究实验材料选取上存在不足,若再用些橡皮泥之类的易于分割的物体,让学生改变体积质量后进行测量计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密度不随物质的体积和质量而变化,效果将会更好一些。其次,在习题设计中要注意有层次,兼顾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另外,在反馈解疑中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回忆质疑,使他们通过自身的不断的反思,将学到的知识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篇7:建筑密度
人教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知道密度的单位、读法及物理意义。
3、掌握密度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测定物质密度的原理,并用此原理进行密度的测定。
5、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6、熟练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二、学习内容
1.密度
每种物质都有各自的特性,要认识物质必须研究这些物质的特殊性.物质的形状、颜色、软硬程度等是
物质的特性,可以根据这些特性来辩认它们,但是这还不够,物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密度.密度是一个表示物质特性并且应用比较广泛的物理量.
(1)密度的意义
各种不同的物质,例如铁、铝、水、酒精、空气、氢气等在体积相同时,它们的质量各不相同,这是物
质的一种特性.在物理学中引入了物质“密度”这个物理量来表示这种特性.
(2)密度的定义
密度的定义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4)密度分式的运用应注意
2.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一般的方法是:先用天平测出该物质的质量,再用量筒(量杯)测出该物质的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在实验中应注意:
(1)关于量筒(量杯)的使用
① 弄清所用的量筒(量杯)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以选择适合实验所用的量筒(量杯).
② 测量时将量筒(量杯)放在水平台面上,然后将液体倒入量筒(量杯)中.
③ 观察量筒(量杯)里液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跟液面相平.若液面是凹形的(例如水),观察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若液面是凸形的(例如水银),观察时要以凸形的上部为准(可记为凸顶凹底).
(2)测固体体积的方法
① 对形状规则的固体,可用刻度尺测出有关数据,然后根据公式算出体积.
② 对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可采用“排水法”来测它的体积.具体做法是:
A.在量筒(量杯)内倒入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数体积VB.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量筒(量杯)内,待物体浸没在水中后,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
C.待测物体的体积就是V2-V1.
三、例题分析: 第一阶梯
[例1]一支蜡烛,燃烧掉一半,剩下的半支与原来的相比()
A、质量减半,密度减半
B、质量减半,密度不变
C、质量不变,密度减半
D、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点拨:正确理解质量和密度的要领是答题的关键。
答案: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燃烧掉一半,故质量减少一半,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质量和体积无关,故密度不变。选B。[例2]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形状不规则的金属块的密度。
点拨:
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是测量的关键,若物体的形状规则,亦可用刻度尺测出相关量后根据公式算出体积,若物体不能沉入水中的,可用“压入法”或“重锤法”来测物体的体积。
答案:
金属块的质量可用天平直接测得,体积可用“排水法”来测得,然后用密度公式求得密度,具体实验步骤是:
1、调节好天平;
2、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为m;
3、在量筒水中放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为V1;
4、用细线拴好被测物体轻轻放入量筒中(浸没),读出物体和水的总体积为V2,算出被测物体的体积V=V2=V1。
[例3]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 密度。(设 混合前后体积不变)
点拨:,现将这两种等质量物质混合,求混合后的求解混合物的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混合前后总质量不变;(2)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一般情况);(3)混合物的密度等于总质量除以总体积;此类问题难度较大,正确把握上述三点是解本题的关键。
第二阶梯
[例4]市场出售的“洋河酒”,包装上注明的净含量为500mL,酒精度为55%,求这瓶酒的质量.点拨:
(1)洋河酒可以看做是纯酒精和纯水的混合.(2)55%指的是酒精和酒的体积比.答案:445g
[例5]有甲、乙两个实心物体,它们的质量之比为2:3,体积之比为1:2,求它们的密度之比。
已知:m甲:m乙=2:3 V甲:V乙=1:2
点拨:
比值的计算是物理中常见的题型,解题时的方法是,明确需求量和已知量之间的关系,找出相应的关系式,然后按上述格式条理清楚地进行运算,切不可想象心算。
解:
答: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4:3。
[例6]在氧气瓶中装满密度的4kg/m的氧气,若用去一半,剩余部分氧气的密度是3_______kg/m.点拨:用去一半指质量,氧气瓶内气体体积不变。
答案:2 第三阶梯
[例7]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答案:实验步骤如下:
1、调节好天平;
2、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m1;
3、把玻璃杯中的液体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V;
4、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m2,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m1-m2.3点拨:
在测液体密度的实验中,体积可用量筒测得,关键是如何用天平测液体的质量,此题中步骤3的做法,主要目的是减少实验中的误差,若先测杯的质量,后测液体和杯的总质量,再测液体的体积,由于杯壁上沾有水,使液体体积变小,则所测出的密度值偏大。[例8]只用量筒,不用天平,如何量得80g的酒精?
点拨:可根据密度公式先算出80g酒精的体积,然后用量筒测出。
答案:
(2)用量筒量出100mL的酒精质量即为80g。
[例9]给你一架天平(配有砝码盒)、烧杯和水,如何测出煤油的密度,写出实验步骤和表达式。
点拨:
测煤油的体积可先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质量后再算出水的体积,即是烧杯的容积,在烧杯中装满煤油,测出其质量,利用烧杯容积等于煤油体积,即可知道煤油体积,从而算出煤油的密度。
答案:
(1)调节天平
(2)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
(3)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
(4)在烧杯中装满煤油,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煤油的总质量为m3;
四、检测题
1、铝的密度是2.7×10kg/m,读做__________,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
2、通常人们所说的“铁比棉花重”,其实质是()
A、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
B、铁的质量比棉花质量大
C、铁的体积比棉花体积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33、甲、乙两金属块,它们的质量之比为3:5,体积之比为1:2,则它们的密度之比
为__________,如果它们的质量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_。
4、三个完全相同的量筒,将质量相等的实心铜球、铁球、铝球分别放入三只量筒中,而后加水到相同的高度,其中加水最多的是()
A、放有铁球的量筒
B、放有铝球的量筒
C、放有铜球的量筒
D、无法确定 7
5、两个铜球质量相等,体积不等,由此可以肯定()
A、两个球都是空心的 B、两个球都是实心的 C、至少有一个球是实心的 D、至少有一个球是空心的6、有两个实心正方体A和B,A的质量是B的3倍,B的边长是A的1/3,则A的密度 是B的密度的()
A、81倍
B、27倍
C、1倍
D、1/9倍
7、测一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出它的_____和_____,然后依据公式_________算出 物质的密度。
8、测量形状不规则小固体密度时,要用量筒测它的体积,量筒中的水应当适量,适量
的标准是________和_______。
9、制造风筝应尽可能选用密度_______的材料,制造风扇底座要尽可能选用密度
________的材料(填“较小”或“较大”)。
10、有一块金属,质量为216g,体积是80cm,这块金属的密度是________,这种金 属是_______。8
11、在天平的两边盘中分别放一铝块和铜块,天平正好平衡,则铝块的铜块的体积之 比为________.12、等质量、等体积的空心铜球、铁球、铝球,其中空心部分体积最小的是__________,最大的是________。
13、有质量相等的三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它们的密度之比为1:2:3,则它们的 体积之比为_____。
14、观察量筒中水面达到的刻度时,视线要跟__________,水面是凹形的,观察时,视线可以____________为准。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大的物质所含的物质多
B、密度小的物质的体积小
C、任何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
D、密度相同的物质一定是同种物质
16、在两个相同的容器里分别装上水和酒精,再把它们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托盘里(游
码在零刻度),天平正好平衡,则水和酒精的高度之比为()
A、5:4
B、4:5
C、1:1
D、不能确定 比值 9
17、一粗细均匀圆柱形状筒内装0.5kg的水时,水柱高10cm,当1g密度为0.8g/cm
3的油滴漂浮在圆铜中的水面上形成一层厚薄均匀的油膜,油膜刚好盖满和筒内的水面,求此 油膜的厚度。
18、一个铜球质量是89g,体积是20cm
3,问:(1)该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在空心部分注满水,总质量是多少?
答案:
1、2.7×103千克每立方米,每立方米的铝质量是2.7×10
3千克。
2、A3、6:5,5:6
4、C
5、D
6、D8、固体要能全部浸在水中,放入固体后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量程.9、较小,较大
2)
10、2.7×103kg/m
3,铝11、89:27
12、铝球,铜球13、6:3:2
14、液面相平;液面凹液面的底部。
15、C
16、B 17、250mm
篇8:建筑密度
中国已经成为了世贸组织的成员国,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国际、国内大型商业建筑拔地而起。超市的数量不断激增[1], 而且在规模上呈现大型化, 档次上呈现高档化趋势。超市以其低廉的价格和名目繁多的商品, 吸引了大量的顾客。超市具有封闭式、面积大、体量大、店库合一的特点[1、2、3、4]。超市客流量是一个随季节、气候、货源、人们经济状况以及商家促销手段等多种因素变化的量。由于超市内人员高度密集, 货物集中, 一旦发生火灾事故, 燃烧速度快, 火灾温度高, 容易形成立体燃烧, 且人员疏散困难, 会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6]。所以在商业建筑设计中有关防火安全疏散的问题, 常常给建筑设计带来困难。为此, 我们需要确定超市中需要的疏散人数随时间的分布情况, 以方便于对商业建筑进行防火设计及消防管理[5]。
2 研究的方法
2.1 商业建筑人员设计密度的影响因素
(1) 工程所在城市规模以及在该城市中所处的地理位置。对于处在大中型城市商业中心的工程, 人员密度最高, 一般为1~2人/m2;而对于中小型城市的相同位置一般为0.05~1人/m2。
(2) 工程的规模和功能。对于工程规模较大而且功能较齐全的商业建筑, 人员密度较高;而规模较小而且功能较单一的商业建筑, 人员密度较低。
(3) 同一工程的不同楼层人员密度不同。底层人员密度最高;而底层以上的各楼层, 随楼层的增加, 人员密度逐层降低。
(4) 同一楼层的不同时间段人员密度不同。节假日和购物高峰时段, 人员密度最高;而非节假日和非购物高峰时段, 人员密度较低。
2.2 调查对象的选定
不同地区的超市客流量随气候、商业布局、超市所处地域、顾客经济状况等因素的不同有很大不同, 其疏散人数随时间分布规律特点也会有所不同[5]。
本次调查研究选择了位于徐州市南郊的易初爱莲超市, 其紧邻云龙湖风景区, 北靠金山东路, 东靠解放南路, 周围有中国矿业大学, 石油管道公司, 大学城, 风华园, 奎园小区等单位及住宅集中区域, 人文气息浓厚, 交通便利。建筑东西方向为81.6m, 南北方向为174.6m。建筑高度为20.9m, 总建筑面积为21900m2, 地上一层建筑面积8030m2, 其中出租区面积5192㎡ (美食区域1228m2) , 后仓1060m2, 仓板76×6=456m2, 办公区1228m2;地上二层建筑面积6940m2, 其中卖场面积5437m2, 地上三层建筑面积6940m2, 其中卖场面积6283m2。本建筑的二、三层为超市, 因此, 二、三层为本次调查的对象。所以超市总的营业面积为11720m2。
2.3 调查时间的选择
一般在节假日超市的客流量相对于平时要多, 但是本文所讨论的是在非节假日的客流量。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至于节假日, 应该另做分析, 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
在对超市的调查时间选取在正常日从早上超市开始营业至晚上关门时止。期间每个小时作为一个记时单位, 人流密度的单位为:人/小时。
另外, 应当说明的是, 由于调研的工作量很大, 完整的调查一整天各个时段的疏散人数的分布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 各个时间段的人员调查统计是在不同的日子调查不同时间段的疏散人数后汇总的。调查得时间从2005年4月25日至2005年5月3日 (非周末非节假日) 。而且, 由于时间与精力的限制, 仅取了一组调查数据。虽然, 调查所得的数据存在误差, 但也能说明一定的规律。
2.4 调查的方法
作为商业机密, 我们无法直接获得客流量的数据,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调研与实地统计得到客流量的基础数据。我们可以采用在客人必须经过的超市入口处定时测计人数的方法, 统计流出和流入的人数[8]。
可以根据以下方法, 通过逐时客流量计算出人员密度。
依据实际统计数据得到超市入、出流人数, 同一时间段出流与入流人数不等, 其差值正是滞留至下一时间段的人数[9]。建立数学模型如下。
设每天超市营业n小时, 超市面积为Sm2, 开始营业后第i个小时内入流人数记为ai, 出流人数记为bi, 则第i个小时的同时在场人数应该等于前一时刻滞留在室内的人数加上该时流入、出流人数之差, 也即
因此超市, 第i j个=1小时内的人员密度为人/ (m2建筑面积) (i=1, 2, …, n) 。
3 调查的结果
3.1 调查的统计结果
(1) 人员密度与时间关系。
表中的滞留、人数为时间点时超市的人数。
调查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2) 人员密度与位置关系。
调查中我们还发现, 卖场中不同区域人流分布并不均匀, 收银台前人流最密集, 此外, 日用品、熟食区人流相对教多, 而家电区、体育用品区人流相对较少。
3.2 调查的统计结果分析
超市的客流量特点与商场有所不同, 走出超市的顾客基本上都拎有购物袋, 说明他们到超市主要是要购物, 而非“闲逛”, 这一点与百货商场不同[28];超市的客流量呈三峰分布, 这是因为超市营业到深夜, 而人们也在晚餐后到超市购物[10]。
从统计得到的调查数据, 我们可以预测, 在三各时间段内商场内人数分别作为一个整体, 那么可以推测出实际的分布曲线应该与正态分布的曲线拟合[11]。
如图1所示。
而超市中不同区域人员密度分布并不均匀, 表明商业建筑中的人员密度是受商品布局等因素影响的。
4 结语
现行《商店建筑防火规范》中第4.2.5条:商店营业部分疏散人数的计算, 可按每层营业厅和为顾客服务用房的面积总数乘以换算系数 (人/m2) 来确定第一、二层, 每层换算系数为0.85;第三层, 换算系数为0.77;第四层及以上各层, 每层换算系数为0.60。在本文中所得的人流密度远远小于此数值。由于《商店建筑防火规范》制定时间较早, 已远远不能适应近年来商店类建筑快速发展地需要[12]。对于仓储式超市, 其建筑形式, 经营模式, 与传统意义上的商店有很大的区别, 不能简单套用商店建筑设计规范[7]。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 各地区的气候迥异、人们的经济条件、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又存在很多差异, 客流量特点与人员密度也会不同, 因此, 应对不同地区大型超市的客流量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
本文只是针对普通日的疏散人数随时间的分布规律。但是, 每年我国的节假日多达一百多天, 而且, 节假日更为超市进行促销、顾客进行购物的的重要时间, 其防火安全设计尤为显得重要[13、14、15]。但是, 由于时间与经历的限制, 本人只能对普通日进行调查。可以肯定的是, 节假日的调查统计方法应该与普通日相似, 对于同一个超市, 只是在疏散人数的总数与单位面积上人员密度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