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县环境监测站2011质量控制总结

关键词: 筠连县 环境 环境监测 质量

筠连县环境监测站2011质量控制总结(精选2篇)

篇1:筠连县环境监测站2011质量控制总结

筠连县环境监测站

关于201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总结的报告

2011年,筠连县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工作在宜宾市环境保护局和筠连环境保护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宜宾市环境监测站的业务指导下,紧紧围绕环资质审查和上岗考核、制度建设及运行、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任务有序开展;以强化人员质量意识、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为抓手,加强监测数据的全工程质量控制和监督检查力度,开展监测人员技术培训、技术交流等活动,继续做好比对监测和能力验证工作等工作,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现将2011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质量管理工作情况

(一)资质审查及上岗考核

1、实验室概况

我站高度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我站正在争创国家三级监测站,现有编制12人,在岗在编人员10人,工程师1人,所有人员均是大专及以上学历,设有质量负责人1人,负责日常质量管理工作;实验室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设有站办公室、质量控制室、监测分析室三个科室;主要从事水、气、声的各类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建设项目本地监测、竣工验收监测和各类委托监测。

2、资质审查

我站于2010年8月并通过了四川省环保局监测资质认证,有效期为2010年10月21日至2015年10月20日,现在我站持证项目为共62项,其中水和废水37项,降水9项,生物类1项,空气和废气8项,噪声及振动7项。

3、上岗考核

3.1人员培训情况

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环境保护的科学管理和执法中对环境监测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意味着对监测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监测人员必须提高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服务效能,才能有效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服务,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我站积极参加和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2月28日我站派出两名名技术人员参与市站组织的举办的环境空气被动监测挂片学习;8月8日选派1名技术人员参加了由市站组织的烟气在线监测技术培训;除了派技术人员走出去学习外,筠连县环境监测站还不定时组织站内监测人员进行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常用环境质量标准及污染物排放标准、实验室基础知识、质量保证知识、水和废水采样及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空气与废气采样及监测技术规范、噪声监测基本知识、土壤采样及监测技术规范、污染防治与环境健康知识、计量及计量认证知识等知识的培训;6月份我站与市站进行了重点污染源的实验室间比对;7月29日-30日我站选派了两名技术人员参加了宜宾市“天原杯”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大比武,通过这些培训、学习和交流,使我站监测能力和监测技术水平都在整体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2 上岗考核及整改情况

今年,四川省环境保护厅组织专家组对我站进行了上岗考核,我站共申报项目54项,通过项目44项。

7月,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在成都对全省上岗人员组织了理论考试,我监测站8名监测人员均顺利通过了理论考试

10月,市环保局考核组受四川省环境 保护局的委托对我站应试人员开展了实际操作考核,对所申报的项目逐一予以抽查,并现场查看了监测报告和原始记录。应试人员态度端正,精神饱满,认真完成了每一道答题,并能熟练完成操作规程,规范填写监测报告,正确使用监测仪器,准确得出监测数据,得到了考核组的充分肯定。总结会上,市站考核组一致同意8名应试人员通过监测持证上岗考核(现场部分),并对有关事项进行了强调要求,勉励应试人员认真做好今后的工作,为污染防治工作履职尽责,做出更大的贡献。另外我站还针对考核组提出的整改意见作出了如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全程序质量控制,特别是现场监测的质量控制,持续保持对监测过程的及时记录和对监测报告和数据的有效审核,规范了监测行为;二是进一步加强对方法标准的学习和掌握,开展监测项目方法验证工作,并编制了监测项目标准的操作规程;三是加强对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并对培训人员及时的进行了培训效果验证,增强了培训人员对技术培训的上进心和责任感。

(二)制度建设及运行情况

1、建章立制

为了使监测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起来,我站建章立制,制定了包括《站长岗位职责》、《质量负责人职责》、《技术负责人主要职责》、《监测分析人员主要职责》等共9项上墙制度,将工作职责落实到人,严格规范监测行为,提高综合业务素质,确保实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将效能工作落到实处,树立环境监测人员形象,推动筠连县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

2、体系运行情况

2010年我站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制定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在本年的工作中,我站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运行,组织全体监测人员积极参并认真履行岗位的职责,加强道德修养和质量、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参与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在管理体系运行中,为避免各项质量活动及其结果发生偏离规定的现象,加强对各项质量活动的监控,专门设臵质量监督员,对监测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保证环境监测质量,使实验室的体系运行处于受控状态。根据年初制定的内审计划,我站于7月份进行了质量体系的内部审核,通过内审,找出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如仪器检定后未贴上检定标识、药品未按规定摆放在指定位臵等。通过整改,实验室的体系运行良好,已达到预期目标。

3、计量认证

我站于2009年9月通过了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计量认证,有效期为2010年11月15日至2013年11月14日。2010、2011年通过计量认证的监测项目共62项。

根据要求,我站每台仪器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并由仪器使用人员在每次使用前后填写仪器状态记录。仪器保管员负责每台仪器的档案管理及检定工作,定期派专人对仪器的使用、维护情况进行检查,并制定仪器检定计划,按检定周期及相关规定定期对仪器进行自检或送检,今年我站送检35台仪器,监测合格率为100%。为了保证仪器在检定周期中的正常运转,根据我站实际情况,今年5月份对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以及部分药品进行了一次期间核查,核查情况良好。另外我站还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参加了由宜宾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举办的实验室资质认定内审员培训。

(三)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情况总结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保障监测数据真实可靠的重要环节,我站高度重视质量控制工作,在这方面我站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实验室质量控制情况

根据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结合我站实际:(1)加强了仪器设备维护与管理。制定了仪器设备维护计划、仪器设备检定计划。每台仪器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并由仪器使用人员在每次使用前后填写仪器状态记录。设备管理员负责每台仪器的档案管理工作及检定工作,定期对仪器进行自检或送检,确保每台在用仪器在监测工作中能够正常运转并在有效期内使用。(2)严格试剂质量管理。年初根据监测分析室提出的要求制定购买计划,协助监测分析室负责对试剂进行验收,我站所用实验试剂均为分析纯和优级纯,对购买的试剂建立了台账,并实行专人专帐管理。(3)重视质量控制考核。为保证监测数据的精密性和准确性,监测过程中,我们现场采集10%的平行样品。分析过程中要求分析人员严重执行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分析,对每批样品做10%的平行样分析以及质量样分析。同时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实验室样品考核,10月我站邀请了省环保厅考核组对我站进行了上岗考核。通过考核查找分析技术、质量方面存在的不足,及时修正。(4)注重日常质量监督管理,指定了一名实验室质量监督员,负责对日常监测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监督,对监督的情况进行评价并形成了文件。7月29日-30日参加了宜宾市“天原杯”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大比武,通过学习和交流,使我站监测能力和监测技术水平都在整体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污染源质量控制情况总结

根据《宜宾市2011年重点工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方案》,我站圆满完成了本的监督性监测工作。监测前为每个企业编制了污染源监测方案,污染源质量控制要求。根据方案开展监督性监测工。监测过程中,监测人员都是经过培训,并按照《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持证上岗,监测用的仪器设备全部经过检定,并且在有效期内,定期对仪器与设备进行了核查,保证在用仪器与设备运行正常。质量监督员每季度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和使用记录进行抽查,检查仪器与设备运行状况是否正常,是否按操作要求执行,确认仪器与设备核查使用的标准样品有效。监测人员现场对企业进行工况核查,现场记录由两名或两名以上的监测人员签字确认。采样和分析严格按照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要求开展监测工作。确保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7月份与市站进行了重点污染源的实验室间比对,市站公布了比对结果,我站参加的几个项目均在给定的不确定范围内,获满意结果。

(四)、站内技术监督与管理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站质控人员对监测的全过程进行了质量控制,包括:现场密码样、全程序空白、实验室平行双样、加标回收、检出限等等,确保了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此外质控人员还对对站内人员资格及资格保持、指导书执行情况、设备操作情况、设施和环境的符合性、样品标识和制备情况、试剂和消耗性材料的配臵情况、原始记录及数据的核查情况、数据处理及判定、结果报告的出具情况等进行监督和管理,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及要求并跟踪验证,力争所有程序均在受控范围,为数据的“五性”提供保障。一年来,我站在各类检测中没有出现环境监测数据投诉事件和质量事故的情况发生。

二、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相关建议

(一)资质审查、上岗考核工作不足及相关建议

1、全程序质量监督措施不足,导致部分监测记录不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全程序质量监督,督促现场采样分析及实验室分析及时准确的完善记录,找出不足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完善。

2、方法标准掌握程度不够。加强对标准方法的学习及更新,同时对监测项目进行方法验证。

3、专业人员技术培训不足。建议来年的工作中加强对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并完善培训效果验证。

(二)制度建设及运行情况不足及相关建议

建站以来,为了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我站拟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但在落实的同时有时会出现与实际工作不相适宜。建议根据监测站实际情况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制度。

(三)环节监测质量控制不足及相关建议

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不足及相关建议。监测质量保证的考核办法不够健全,部分质量管理制度不能很好的落实。环境监测人员经费、办公经费等正常的公益性事业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人员的综合水平仍需提高。建议:

1、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贯穿到监测全过程,我站承担的环境质量例行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以及为环境管理服务的委托监测较多,任务繁重。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更加注重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在环境监测工作的各个环节从监测方案制定、样品采集指导监测报告的编写都必须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要求执行。

2、加强监测人才培养和监测队伍的素质建设,保证监测质量体系有效运行,保证监测工作有效开展。素质建设包括业务能力建设、敬业精神建设、责任心建设等。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监测人员的政治素质。监测人员没有强烈的政治感、使命感,没有实事求是、认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监测质量的保证是不可能的;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和学习交流,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三是运行各种激励机制,调动监测机构和人员的积极性。

三、下工作设想

(一)资质审查或上岗考核工作设想

按照上岗考核工作要求,提前提出申请,并做好上岗考核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制度建设及运行工作情况

根据监测项目,制定好监测项目的操作规程并上墙。

(三)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设想

1、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设想,加强对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的学习,加强对质量管理监测技术规范的学习,加强对人员进行质控考核,使其能把质量控制贯穿到全部监测过程中,并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培训。

2、污染源质量控制工作设想

根据企业的情况,制定好监测方案,制定好质量保证工作计划。加强对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

二0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篇2: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关键词】环境检测;质量;因素;控制

【Abstract】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one of China's basic national policy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ause of the deepening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control testing of content, features and control methods, hope more exchanges with you counterparts and discussed in order to make progress together.

【Key word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Quality;Factor;Control

现今,环境监测是国内外非常重要的科学科研,包括管理和科技工作,它能保障环境的监测结果数据的精密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包括对质量控制、策划、改进、保证和监督等内容。环保局下辖环境监测站,几乎每个省市县(区)都有环境监测站,例如:北京市环境监测站、深圳市环境监测站。

质量的保证对于环境监测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它涉及的方面极为广范,必须要有严谨而踏实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每项工作严格把关,做好检查工作,监测数据良好与否势必直接影响环境保护决策的正确与否,为此必须加强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

1. 环境检测质量概述

1.1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含义。

环境监测质量即为在监测过程中所有与监测结果有关的各项工作对监测结果的保证程度。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需要确定质量方针和目标,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强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通过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来进行对环境监测质量的控制。在我国的环境监测中评价监测质量的指标主要有监测数据的合格率、监测数据的产出率、监测仪器的完备性和利用率、监测过程中的事故率。

1.2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内容。

在我国当前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对监测目标进行有效采样,并对采样结果进行科学的运输、储存和样品的预处理。其次提高实验室的清洁程度和安全性,对实验器皿、试剂、溶剂、仪器和设备进行科学选择和校准。要对实验过程进行科学记录和保存,做好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存档。最后加强各类技术人员的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养。

1.3我国环境监测控制质量的特点。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加强了环境监测的力度,但由于环境监测发展的历史较短,使其质量控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对环境监测的重视程度较低。(2)监测质量控制的制度不完善。(3)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较低。

2. 环境监测中监测质量的控制方法

在监测工作中,保证监测质量在实验结论中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必须要牢牢把握,认真对待。因为环境检测对环境的管理非常重要,监测数据是进行环境评估与环境治理的重要依据,因此监测质量关系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后期的评估与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丝毫马虎不得。为了得到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使其能够正确无误地反呈现水质的状况,以及正确指导水质的发展前景,最重要的措施是加强技术管理,引进先进仪器,加强监测的网络化进程,逐步实现全自动化高效高质的监测管理。把握监测系统的各个环节,保持其整体性和时空性,这样才能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代表性和精密性。

2.1监测方法的选择。

正确的选择检验方法是保证检验工作质量的前提之一。实验室优先采用国家、行业发布的最新有效标准方法。否则,可选用国际发布的成功经验或引进知名的操控技术或实验室自行研究的方法或客户提供的方法。采用非标准方法时,方法可靠性的确认可采用标准物质或用与权威方法进行比对试验或进行实验室间比对的方法,以确保非标准方法符合监测要求。

2.2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处理。

2.1.1样品的采集及注意事项

在采样之前,首先要检查所用检测仪器,仪器必须是经省计量监督局批准验证合格后才能在实验中使用。洗涤采样所需要的实验器皿,在一般情况下,塑料瓶和玻璃瓶要先经过清水加洗涤剂于毛冲洗,除掉器皿内的污垢和灰尘,然后再用浓度为10%的硝酸浸泡24小时,等其变干后用清水冲净,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三遍,器皿要专用,不能混用,以防相互间混合,发生变质状况。如果器皿不足或其他特殊情况,应当准备事先对污染变质物进行特定的测验,以防相互交叉污染。

2.2.2对样品的保存。

(1)水质样品在运输前,要将容器的内、外盖盖紧后方能装箱,装箱时保障分隔距离良好。对于有特殊运输要求的,要按照要求来运输。并在运输过程中派专门负责人对特殊水质样品进行跟踪押运,如果遇到特发情况等不定因素要提前告诉相关工作人。在水质样品在采集、运输直至检验前,样品之间产生的变异变化要控制在最小程度,按照相关规定加强严厉保护,并尽可能减少运输的时间,根据水样的不同情况和特性实施保护措施,当待检测物的浓度变的很低時,要做好保护工作,并要尽快的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采样,要指定专人运送样品并与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交接登记。

(2)实验室工作分析人员在接收样品的时后,要仔细观察样品的包装,确认样品的包装,看其是否跟所提供的说明不同,如果存在不相符的问题,要第一时间询问工作人员,在确认无误、符合要求后,方可签收并开展有效的分析工作。

2.2.3对样品的处理。

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性,在执行计量法的同时,定期到省计量监督局验测计量仪器,实验器具定期要定期进行核查。确保称量器的准确度,灵敏性,示值的变动性;玻璃器皿的清洁度;实验试剂的纯度;分光光度器具的精准性、仪器的各部分摆动是否精确灵敏以及对光的受光完好程度;对样品进行统一的编号,针对不同实验需求,分组进行保存,要对样品附加详细的水样标签,标签的使用要事先做好设计图标,标签内容包含:所制作样本目的,在何时何地进行的监测、采集,要使用不退色的签字笔描述。展开观察检验,合格无误后才能使用,保证监测数据具有准确性。对于数据的变化情况,一般会将数据数值直接绘制成图案,以避免数据记录时出现错误书写的情况,使效果更加直观明显。

2.3数据记录的原则和报告验收。

(1)监测工作的落实实施是根据对样品的保存、运输、交接、处理、记录分析所得的数据来完成的,有特定的书写规范格式和样式,书写要清晰,要注意保护,分类保存,不得乱写乱画。

(2)墨水笔记录原始数据,要求字迹端正、耐认。在记录数据错误的地方划斜线;如有成片的错误数据,可将该片画框标明出来,这需要记录人员严谨的办事风格,但有时难免还是会发生记录错误的情况,对此,要在错误的数字上方标明后,再进行修改。

(3)分光光度法测定法是现今常用的几个测量方法之一,对于小数点的保留,明确规定到后三位,由于一些特殊原因通常只到第三位。现场采样记录中水温、透明度小数点后一位,单位分别为℃、米,溶解氧小数点后2位,单位毫克/升。

(4)监测物浓度的精密数值在表示时,有效位数只选择1位,最多使用两位有效数字。

(5)数据监测要执行三级审核制度,监测数据报告也执行三级审核制度。采样―分析原始记录;分析人员要将数据签名后送主任室,室主任审核签名无误后再交给相关技术负责人审核,一旦发现问题,负责人随时可以规定实验重新采样、做样、计算、审核。

3. 结语

总之,因为全程所有检测管理人员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认真实施了质量保障与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案,采用了軟技术和硬技术管理质量操控措施,让监测结果在发布地点、采样的时空代表性;保证了检测结果在实验的各个阶段的精密性和准确性,各监测有良好的团结协调完整性,为环境监测,提供了大量准确、可靠的基础数据,保证了监测数据水平的提升,推进了和谐绿色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金丽.谈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措施[J]华章,2011(24).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2011年荔波环境卫生工作计划 下一篇:保护班2011年继电保护技术监督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