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读书笔记800字

关键词: 掉进 奇境 读书笔记 梦游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读书笔记800字(共14篇)

篇1: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读书笔记800字

英国的刘易斯·卡罗尔创造了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爱丽丝梦游仙境》,读了这本书后,我认为,主人公爱丽丝的勇敢和冒险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爱丽丝的机智也是我们不可比拟的。

故事讲的是小姑娘爱丽丝为了追赶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白兔掉进了深不见底的兔子洞中。在这洞中喝一口水,就可以变得和老鼠差不多大,吃一块蛋糕就能长成一个巨人。她还经历了一系列的冒险故事,最后猛然惊醒发现一切都只是梦的故事。

我本以为,爱丽丝掉入洞中,可能会像许多女孩子一样大哭大闹,但爱丽丝却不是这样,她以勇敢乐观的精神战胜了自己心里的恐惧,她这一面展现给了读者,让我们知道她绝不是一个懦弱胆怯的小女生。而后面在与扑克牌士兵们和红心王后的交流中又显出了她的聪明和勇敢。

我们要学习她的善良、乐于助人。经常给别人帮助,无论是什么,都珍惜它,真心对待。我们要学习爱丽丝的勇敢。也许在某些情况下,胜利和失败可能只有一步之遥,可能一个人拥有勇敢和智慧就会成功。如果没有,就可能失败。虽然这个故事是童话,但是只要大家聪明勇敢,我相信现实就离童话不远了。一切都可能实现!

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在爱丽丝去公爵夫人家之前,见到一只小狗时发生的故事。那时,她仅仅只有三寸高,那只小狗看上去非常不友善,大家都知道应该绕着它走,可爱丽丝并没有,反而用树枝逗它,希望能够和它成为好朋友,这多么勇敢!若是换成了我们,一定有许多人绕开,或是吓破了胆。实际上,能有几个人像爱丽丝这样勇敢呢?而且她那样爱护小动物,即使她当时变得那么小。我要学习她这种精神。

还有一件事,同样令我印象深刻。爱丽丝在掉进眼泪的池塘前,她喝掉了瓶子里的水,于是就变成了老鼠大小,她这样勇于尝试,也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爱丽丝爱探险,勇敢,勇于尝试…她的许许多多都十分值得我们去学习,读了这本书后,我也变得勇敢起来,开始参加各种锻炼勇气的活动,让自己不再胆小。同样的我也变得勇于尝试,就连我平时不敢尝试的跳大绳,也会让自己去试一试。今后我还要继续向爱丽丝学习!

篇2: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读书笔记800字

这本书描写了小姑娘爱丽丝追赶一只会说话的小白兔,坠入一个奇妙的地下世界。在这里,喝一口水可以使人变成巨人,再喝一口水又可以变得非常矮小。她还遇到了一群稀奇古怪的人和动物:三月兔、柴郡猫、疯帽商、渡渡鸟、大海龟,还有神气活现的扑克牌老K与红桃王后等等。在这个疯疯癫癫的世界里,爱丽丝是唯一保持理性头脑的人。历尽艰险之后,爱丽丝猛然苏醒,原来自己躺在草地上睡着了,一切奇遇都不过是梦幻而已。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由于其大胆离奇的想象,深深地吸引了众多读者,不愧被誉为“才华横溢的胡说八道”。作者刘易斯·卡洛尔,万万不曾想到吧,区区一则哄小孩子的故事,一个小女孩所做的怪梦,竟然如此这般大红大紫。

文中的爱丽丝,有着一颗灿烂的童心,活泼天真,喜欢幻想,爱动脑筋,充满好奇心。她身上无不散透着一种童真。正是这种童真,才让这篇故事读起里别有趣味,十分精彩。

这本书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奇怪有趣。那里的人说话让人捉摸不透,那些爱丽丝吃了或喝了能变大变小的水、小蛋糕和大蘑菇。文中奇幻的历险,可爱的人物,生动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了幻想的美丽世界,与爱丽丝一起冒险。

对于爱丽丝,对于那个奇怪而又神秘的兔子洞里发生的故事就告一段落了。但我们的梦想永远不会熄灭!让我们一起去编织那属于我们自己的美丽的梦吧!

诚实是中华传统美德。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对一个企业和团体来说,它是一种“形象”,一种“品牌,一种信誉,一个使企业兴旺发达的基础。对一个国家和政府来说,“诚实守信”是“国格”的体现,对国内,它是人民拥护政府、支持政府、赞成政府的一个重要的支撑;对国际,它是显示国家地位和国家尊严的象征,是国家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力量,也是良好“国际形象”和“国际信誉”的标志。

好奇心就好比一颗种子,没有好奇心就长不出参天大树,没有好奇心的人也不可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如果你不希望人生过得那么乏味,那就生活中多带些好奇心;如果你有好奇心,那么便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奥妙之处,你就能更好地发挥潜能。这是个环环相扣的道理,你有必要好好去研究,因此好好发挥你的好奇心,那么人生便是永无止境的学习,其中全是发现“神奇”的喜悦。如果说好奇心是发现的源泉,那么求知欲是知识的源泉。

求知欲,就是掌握知识的能力,只有渴望获得知识,才能不断接受新的信息,才会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才能不断攀登知识的顶峰。求知欲也是对学习、了解、掌握新知识的渴望,也包括探索未知的欲望。“求知欲”是一个人成功的第二源泉,是一个人学习的内在动力,是一个人内在的良好心理素养。《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这样说:人的一种内在的精神需要──认知的需要。是的,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面临问题或任务,感到自己缺乏相应的知识时,就产生了探究新知识或扩大、加深已有知识的认识倾向;这种情境多次反复,认识倾向就逐渐转化为个体内在的强烈的认知欲求,这就是求知欲。

因为有了求知欲,我才知道原来同情心也会骗。同情心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但我们永远不缺乏同情心,社会也永远不缺少好心人。但不要滥用你的同情心,太迁就别人也许本来就是一种罪过,该留一份爱心给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记得有一次在街上我看到,原来有些乞丐是装出来的,他们靠乞讨发了财。这时,我感觉到浑身很冷,原来他们的可怜相是装出来的。怎么有这样的人,真不可思议,那我以前给那些人的施舍,都被骗去了,我的同情竟成了一场骗局,有人告诫我,别随意倾注和撒播你的同情心,这世界上,没有谁活得真比谁幸福,没有谁活得真比谁悲哀。

篇3: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读书笔记800字

儿童文学因其特殊的语言特征、特殊的读者对象有别于普通的文学, 因而儿童文学翻译自然具备不同于一般文学翻译的显著特点:它既要遵循普通文学翻译的特点和规律, 又要时刻在文体, 文字上体现其特殊性。笔者从《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和《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两部著名儿童文学作品的不同中译本着手, 对如何把握儿童文学翻译的特点进行说明。要正确认识儿童文学翻译, 我们先要了解什么是儿童文学, 以及其特有的文体文学特点。

二、儿童文学及其特点

关于儿童文学, 历史上有过不同的解释, 且有其各自的侧重点。“五四”前后, 叶圣陶、茅盾等人侧重“儿童本位”, 后有人认为儿童文学的首要目的是教育儿童。儿童性和教育性显然被认为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特征。然而, 还有这样一些问题有待回答, 如:多大的孩子是儿童?儿童文学成年人看不看?教育性和文学的审美性孰轻孰重?等等。

笔者认为儿童文学不应仅从它的读者群体, 更应从其语言文体特点为出发点加以解释。它的主要读者是儿童 (儿童又可依年龄高低分为幼儿、童年、少年, 其中以小学阶段处在童年时代的孩子为儿童文学的核心读者) , 其文字浅显易懂、形象生动, 直接与具体的形象、动作、声音、味道、颜色等联系, 易让孩子发挥想象, 产生相应的联想。它须符合儿童的文学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 语言既要充满艺术之美感, 又不能凌驾于儿童之上, 超越其理解和欣赏能力;既要朗朗上口, 符合儿童口语的特点, 又要讲究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儿童文学的译者必须考虑儿童这一特殊读者群, 将自己置身于作品中, 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用心良苦, 同时还要把小读者时刻放在心中, 把自己想象成目的语读者。换句话说, 译者须同时具备双重身份:作为译者的读者和作为儿童的读者。

三、关于翻译的意义

所谓翻译, 翻译界各门各派众说纷纭。对翻译的定义, 许钧在《翻译论》一书中给了我们很明确的说法:翻译是以符号转换为手段, 意义再生为任务的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许钧, 2003:75) 。从中可看出, 翻译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表达原作之意义, 达到交流之目的。对于意义的把握直接影响到译文对原作的忠实程度, 进而影响到译文的最终质量及其目的:交流。那么意义又是什么呢?莫里斯提出了“意义三分法”, 即指称意义、语用意义和言内意义, 对于具体的翻译实践颇有启发。将这三者和儿童文学翻译实践结合, 同时还需要凸显儿童文学的语言上的特点, 这对于译者来说要求高、难度大。

1. 指称意义

指称意义是“指语言符号和它所描绘或叙述的主观世界或客观世界的实体和事件之间的关系” (柯平, 1993:23) 。它区别于字面意义, 柯平进一步指出:“指称意义和字面意义 (literal meaning) 虽然在大部分情况下是重合的, 却是从两个不同角度去看的两个概念。指称意义是词语同它之外的某个实体之间的关系, 而字面意义则是单个词语最先在语言使用者脑中唤起的概念或现象。”在此以对《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一句话的翻译为例:

Dog my cats ef I didn’t hear sumf’n.

译文1:怎么就没声了。

译文2:我要是没听见什么, 那才叫活见鬼呢。

“Dog my cat”在“维基百科”上的解释是:a mild oath, or an expression of astonishment。如果从字面上理解, 这一短语或许应该翻译为“跟踪我的猫”。但这样就和上下文没有任何关系, 也反映不出该短语的指称意义:表达震惊的含义, 另外还是一种轻度的诅咒。译文1完全没有译出这两层含义。而译文2不仅表达了两层含义, 而且注意照顾到儿童语言的特点, 借助助词“呢”, 读起来也颇具童趣。

2. 语用意义

柯平认为, 语用意义“包括表征意义, 表达意义 (主要同发讯人有关) 、社交意义 (主要与沟通发讯人和收讯人的渠道有关) 、祈使意义 (主要与收讯人有关) 和联想意义 (同时与发讯人和收讯人有关) ” (柯平, 1993:27) 。语用意义中存在一个动态系统, 包括收讯人和发讯人, 他们通过语言符号发生互动。把握了这个动态的语用意义, 人物的形象甚至人物之间的关系, 就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 哈克贝利是一个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野孩子”, 他的语言不规范, 时有错误发生, 也有一些黑人语言的特点。下面用一例说明:

例1:So then I didn’t care no more about him;because I don’t take no stock in dead people. (Mark Twain:50)

译文1:听到这儿, 我可就再也不关心他了, 因为我对死人根本没兴趣。 (贾文浩、贾文渊:2)

译文2:于是我再也不管他的闲事了, 因为我对死人根本不感兴趣。 (张万里:2)

例2:She jis’stood de same way, kiner smilin’up.I was abilin’!I says:“I lay I make you mine!” (Mark Twain:219)

译文1:她还是那么站着不动, 抬着头望着我, 朝我微笑。我气得要命, 说:“你敢不听我的话!” (贾文浩、贾文渊:140)

译文2:她还是照样地站着, 仍旧笑眯眯地对着我。我可真是火了!我说:“我他妈的有法子让你听我的话!” (张万里:194)

例1中典型的特点就是双重否定, 但是在美国黑人英语中这并非意味着肯定。例2中的用语有很多的不规范之处, 如音节的省略, 主谓不一致, 粗俗的表达。虽然两个译本都注意到这些现象, 但是却似乎还少了一点“味”。原文特殊的结构正是表达了说话人的特殊身份, 他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 用语十分口语化, 较之标准英语非常不规范, 也十分粗鲁。这也正是作者借此结构所要向读者传递的语用信息。然而如果译成中文却无奈于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差异, 找不到一个地位和美国黑人英语地位相同的方言或是语种, 无法将这一语用意义完整表达出来。同时如果要保留所有的源语特征, 势必和儿童文学中语言要规范这一特点相冲突。因此只能从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既能反映源语特征, 又要讲究语言的规范性。极其口语化的表达也许是出路之一。就例2来说, 若能将两个译文重组, 将得到较为理想的译文:

译文3:她还那么站着不动, 笑嘻嘻地看着我。我可真来火了, 说:“我他妈的有法子让你听我的!”

这种重组, 口语化更强, 比原译文的“味”更浓了一些, 似乎在一定程度上传达了作者想要表达的语用信息, 同时也是小读者能接受的较为规范的语言。

3. 言内意义

不同于语用意义, 言内意义是相对封闭的系统, 并不涉及收讯人和发讯人, 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而纯粹是通过语言本身的“游戏”来传达丰富的意义。“是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

例1:“Curiouser and curiouser!”cried Alice (she was so much surprised, that for the moment she quite forgot how to speak good English) ; (Alice’s Adventure in Wonderland)

译文1:“太希 (奇) 怪了, 太希 (奇) 怪了!”艾丽丝惊叫起来。 (因为她这会儿实在太诧异, 连怎么说好英语也忘记了。) (朱洪国:14)

译文2:“真奇怪啊, 太奇怪啦!”爱丽丝喊起来, 她惊讶得一时简直连话也说不上来了。 (贾文浩/贾文渊:10)

例1中的curiouser是作者杜撰的一个词, 以此表达爱丽丝的惊讶程度:连怎么说好英语都忘了。若翻译的时候视而不见, 如译文2的翻译, 就无法向小读者传递前后一致的信息。译文1用“希 (奇) 怪”一词, 和原文一样生造了一个词, 其发音与“奇怪”相近 (正如curiouser和curious相近一样) 。为方便读者理解, 译者还用括号注明了“希”与“奇”相通, 以免读者造成意义的误读。这很好地与原文对应。但是笔者认为后半句的处理大可译成:“连怎么好好说话都不会了”。毕竟在译文中读者看不出爱丽丝讲的是英语。

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时, 尤其是像《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这样充满童话色彩的作品时, 言内意义有时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信息, 若译不出来, 将丢失大量信息, 语言中的美与趣也就丧失殆尽。可以说译文2扼杀了原句的灵魂, 不仅仅是小读者, 即使是成年读者, 也无法体味原文的乐趣。

4. 意义与语言特点

鉴于儿童语言的特殊文体, 翻译需将普遍意义上的意义论和儿童语言的特点有机结合。

例1:While the lowing of the cattle in the distance would take the place of the Mock Turtle’s heavy sobs.

译文1:远处的牛吼取代了那只仿龟沉重的啜泣。

译文2:而远方牛群的哞哞就会取代假海龟的呜咽了。

两个译文虽然都准确地表达了原文的意义, 但是译文2显然在以下两个方面优于译文:第一, “哞哞”一词用得形象生动, 一下子就能激发小读者的形象思维, 使他们脑海中立即浮现牛的哞哞叫声, 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第二, 译文1中的“仿龟”实在是令读者摸不着头脑, 虽然“仿”也有“假”之意, 但是造成差异细微之处就在于“仿”字在人头脑的中的映像不像“假”那么清晰可见, 不容易让人见字揣意。这对于一个成年读者来说尚且如此, 更不用说儿童读者了。此外, “仿”总有人造、人为之嫌, 而在mock一词中, 似乎并没有包含这层含义。因此我们可以看出, 在把握了意义之后, 指称也罢, 语用也罢, 言内也罢, 译者仍然要将自己置身于小读者的位置, 体会更能让他们接受, 更能激发他们兴趣的语言。

例2:Lastly, she pictured to herself how this same little sister of hers would, in the after-time, be herself a grown woman;and how she would keep, through all her riper years, the simple and loving heart of her childhood.

译文1:最后, 她想象着自己的小妹妹将来长大成人, 却终身保持着纯真的爱心。 (贾文浩/贾文渊:85)

译文2:最后, 她想象出这样的情景:她这位小妹妹今后将会成为一个妇人。在成长中, 她将毕生保持童年的单纯和善良。 (朱洪国:138)

该例句的两种译文和上一个例句一样, 都将原文的意义表达出来了。但是孰优孰劣还是很清楚的。“儿童文学当具有秋空霁月一样的澄明, 然而绝不能像一张白纸, 儿童文学当具有晶球宝玉一样的莹澈, 然而决不像一片玻璃” (方卫平、王昆建, 2004:7) 。儿童文学要给孩子带来美感, 其中的语言就要美, 充满动感, 带有节奏音乐之美, 且不能拖泥带水, 要讲究简洁。译文1很好地表现了这些特点, 小读者读起来想必也是一种享受。

五、结语

把握意义是翻译的难题之一, 把握儿童文学语言特点则是儿童文学翻译的难点之一。译者将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的概念贯穿于儿童文学翻译的全过程, 是把握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的第一步。译者在注意儿童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简洁性和音乐性的同时, 把握原文中最突出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这样才能将精美的文学作品完好地呈现给广大的小读者。

摘要:本文分别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和《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两个中文译本为参照, 阐释了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应该关注意义的三个方面, 即指称意义、语用意义和言内意义, 并指出, 译者在关注意义的同时, 要时刻记住自己的双重身份:作为译者的读者和作为儿童的读者, 注意把握儿童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简洁性和美感。

关键词:儿童文学翻译,意义,语言特点

参考文献

[1]方堃.从功能对等角度浅谈儿童文学翻译[J].牡丹江:牡丹大学学报, 2008, (2) .

[2]方卫平, 王昆建.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贾文浩, 贾文渊译.爱丽丝漫游奇境记[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2.

[4]贾文浩, 贾文渊.哈克贝利·芬利历险记[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1.

[5]柯平.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6]许钧.翻译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3.

[7]杨实诚.论儿童文学语言[J].中国文学研究, 1999, (2) .

[8]袁毅.浅论儿童文学的翻译[J].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6, (10) .

[9]张万里译.哈克贝利·芬历险记[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4.

篇4:爱丽斯漫游奇境记(节选)

爱丽丝靠着姐姐坐在河边,天热得她非常困,但是她还是盘算着,做一只雏菊花环的乐趣,能不能抵得上摘雏菊的麻烦呢?就在这时,她突然看见一只白兔从她身边跑了过去,兔子自言自语:“哦,天哪,我太迟了。”爱丽丝并没感到奇怪,虽然她认为这事应该奇怪。但兔子竟然从背心口袋里掏出一块怀表看看,然后又匆忙跑了。这时爱丽丝跳了起来,她突然想到:从来没有见过穿着有口袋的背心的兔子,更没见过兔子还拿表,她紧紧追赶那只兔子,结果随着兔子跳进了矮树下的一个大洞。

The rabbit-hole went straight on like a tunnel for some way, and then dipped suddenly down, so suddenly that Alice had not a moment to think about stopping herself before she found herself falling down a very deep well.

Either the well was very deep, or she fell very slowly, for she had plenty of time as she went down to look about her and to wonder what was going to happen next. First, she tried to look down and make out what she was coming to, but it was too dark to see anything; then she looked at the sides of the well, and noticed that they were filled with cupboards and book-shelves; here and there she saw maps and pictures hung upon pegs1. She took down a jar from one of the shelves as she passed; it was labelled "ORANGE MARMALADE", but to her great disappointment it was empty: she did not like to drop the jar for fear of2 killing somebody, so managed to put it into one of the cupboards as she fell past it.

"Well!" thought Alice to herself, "after such a fall as this, I shall think nothing of tumbling3 down stairs! How brave they'll all think me at home! Why, I wouldn't say anything about it, even if I fell off the top of the house!" (Which was very likely true.)

掉啊,掉啊,掉啊,难道永远掉不到底了吗?爱丽丝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到了地球的中心了。她甚至计算起自己所在的经度纬度。

篇5: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读书笔记

(一)你知道一个小女孩的梦多么荒诞离奇吗?一个无聊的午后,一只揣着怀表的兔子就带着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开始了她的梦幻之旅。这个小女孩是谁呢?她就是《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主人公——爱丽丝。

爱丽丝的故事充满了各种奇特的幻想:从她的视线中窜过一只兔子,嘴里念念有词。好奇的爱丽丝追了过去,跟着她掉进了兔子洞。眼前出现了一个有许多大厅的地方,她打开了一扇小门,但因身体太大,怎么也进不去。于是她喝了桌上的”把我喝掉”饮料,结果变成了一个只有十英寸高的小人了,门里是花园,爱丽丝走了进去……随后,发生种种有趣的事。比如委员会赛跑,是为了弄干身体、为了一块果馅饼被偷,也要上法庭……我坐在沙发上,陷入了设想:我也走进了那个屋里,和动物们一起举办那“疯狂的茶会”;与毛毛虫一起聊天;还跟龙虾一起跳“龙虾对对舞”;再去和小比尔喝杯“把我喝掉”饮料,一起变大变小;划为巨人准备的滑梯;勇敢的去面对巨大的蚂蚁。

这一切就像是我们的五彩的梦,是我们儿童所向往的世界,虽然这部童话都100多年了,但它依然在孩子们的心中绽放。

爱丽丝那个善良可爱的小姑娘,她也许并不聪明,但她却有一颗纯洁美丽的心灵,对一只小鹅都彬彬有礼。是爱丽丝带我走近一个又一个神奇的世界;是爱丽丝让我明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哭没有用,只有坚强的面对它,才能战胜它;是爱丽丝让我明白无论遇到长辈还是晚辈都要有礼貌;是爱丽丝让我明白,遇到事情要用大脑去好好思考……爱丽丝让我明白许多。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读书笔记

(二)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它是英国的刘易斯·卡洛尔的著作—《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全文内容是这样的:在无聊的一天,爱丽丝做了一个梦,梦中,她梦到了一只奇怪的的兔子,从一个洞里跳了进去,爱丽丝见着奇怪,也跟了过去。从洞中,她经历了许多怪事:喝了“喝我”瓶子里的水,吃了一些点心啦,都有让爱丽丝变大或变小的可能;遇上一只坏脾气的老鼠;见到一个喜欢砍别人脑袋的王后;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爱丽丝当了证人,但她毫不惧怕王后,就在王后要砍掉爱丽丝的头时,爱丽丝的梦结束了。

看完了这本书,我心里不由地心生感慨:“我们缺少的不正是勇敢吗?勇敢,就是正直地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人;勇敢,就是做了坏事勇于承认错误,勇敢,就是去努力面对现实。爱丽丝,她只是一个小女孩,可是,她却有着不平凡的力量—勇气,这是常人无法跨越的一道沟渠,她勇敢地面对现实,勇敢地去挑战,去战胜事实,她用勇气书写了一个个奇迹,经历了一个个奇怪的事情,让人心生敬佩。

想着她,我脑海中不由得浮想了一场中国大灾难—汶川大地震。()地震中,勇敢的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4个还在求知的孩子,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没有人知道,那一刻,地动山摇,幸存的人呆呆地凝望着废墟那残垣断壁下,不时地传出痛苦的呼救声,呻吟声一声声,越来越弱,如同慢慢熄灭的火苗;一声声,越来越强,如同针尖,如同利刃扎痛了整个中国。他却在震颤的那一刻,极力地拉住四个慌忙的孩子,把他们藏到了讲台下面,而他自己却死死地护住,勇敢地面对死亡。他知道,自己会死,然而,他毅然决然,勇敢地向死亡靠近。终于,孩子得救了,而他自己却牺牲了。正是这种伟大的勇敢的舍己为人的精神,让我们见到了顽强的魅力。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读书笔记

(三)第一次读《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之后,我有一种特别新鲜的感觉。爱丽丝的梦稀奇古怪、荒诞有趣,充满了各种奇特的幻想:能够变大变小的身子,能组成王国的扑克牌,能穿入的镜子世界,使人忘记名字的小树林等等。这一切就像是我们小孩的一个五彩梦,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也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过足了瘾头。就像我常常这样幻想:我是一个可爱精灵,整天在宇宙上观察着美丽的地球。那是多么美妙的感觉啊!我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公爵夫人的厨房印象很深。尤其是爱丽丝和青蛙仆人的对话,让我觉得十分发笑。

再次读《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这个故事,我又发现爱丽丝是个十分可爱的小女孩。她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她还有一颗同情心,懂得明辨是非。在爱丽丝身上,可以看到我们少年儿童纯真的天性。

因为整个故事充满了幻想,而主人公又是那么的可爱,纯真,它多么贴近我们儿童的生活啊,所以我想不光是我喜欢这本书,相信其他小伙伴肯定也会喜欢的。

据说1865年出版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和1871年出版的《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一起风靡了整个世界,成为继莎士比亚之后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最多的英国作品。

这一切是这部童话故事在历经一百多年后依然在儿童文学中绽放异彩的原因。而那个善良可爱的小主人公更是其中的一颗明珠。她也许并不是很聪明,但是她有一颗纯净的爱心,对一只小鹅都彬彬有礼。加上她那双明亮的眼睛,一个生动的女孩形象跃然纸上。

篇6:《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读书笔记

首先,故事先讲爱丽丝掉进洞后,洞里一片漆黑,然后,在洞的沿壁上出现了一些架子,架子上放了许多瓶瓶罐罐,随着“扑通”一声,她落地了,故事由此拉开了序幕,随后,爱丽丝就开始了她的奇境之旅。爱丽丝在路上看见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会讲人语的植物,像人一样生活的动物。还有,故事里的建筑物要么低矮地站不了脚,要么宏伟得令人结舌。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发生的事情,至今我还是记忆犹新,随便说一件好了,自从变大了的爱丽丝拿不到钥匙,嚎啕大哭,流出的眼泪发了大洪水,幸好她会游泳,在途中,碰大了许多逃难的小动物,其中有一只老鼠,老鼠责怪她,说是她害了大家,但最后,他们还是聚在了一起,唱歌跳舞一直到天亮。第二件事是爱丽丝受到皇后的邀请去观看比赛,所谓的比赛就是现实中的足球赛,只不过把足球换成了火鸟罢了。

篇7: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读书笔记800字

爱丽丝的梦稀奇古怪、荒诞有趣,充满了各种奇特的幻想:能够变大变小的身子,能组成王国的扑克牌,能穿入的镜子世界,使人忘记名字的小树林等等。这一切就像是我们小孩的一个五彩梦,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也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过足了瘾头。就像我常常幻想我是一个可爱精灵,整天在宇宙上观察着美丽的地球和地球上美丽的家。那是多么美妙的感觉啊!这一切就像是我们儿童的五彩梦,是我们儿童所向往的世界。

爱丽丝是个善良可爱的小姑娘,她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有一颗同情心,懂得明辨是非。是爱丽丝带我走近一个又一个神奇的世界;是爱丽丝让我明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哭是没有用的,只有勇敢地面对它,才能战胜它;是爱丽丝让我学会无论遇到谁都要有礼貌;是爱丽丝让我明白,遇到事情要开动脑劲去好好思考……爱丽丝让我明白更多。

篇8: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读书笔记通用

寒假里,我读完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这本书。作者刘易斯·卡罗尔用他丰富的想象,以梦幻的形式,带给我们两个神奇的故事,让爱丽丝这个小姑娘,经历了曲折离奇的过程,把我们带进了离奇古怪、滑稽荒诞的故事中。她梦中所经历的那场奇幻仿佛我也身临其境一样,里面的故事情节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爱丽丝的小女孩在河边做了一个梦。在梦中追赶一只穿着坎肩、会说话的白兔而掉进了兔子洞,来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她时而变大,时而变小。爱丽丝遇见了会笑的柴郡猫、疯狂的三月野兔、神话中的格里芬和假海龟、总是嚷着要砍别人头的红心王后和一群扑克士兵……爱丽丝参加了一个疯狂茶会、一场古怪的槌球赛和一场审判,直到最后与女王发生争辩时才醒来。后来爱丽丝又做梦来到了镜子中的奇幻世界,她在一个巨大的西洋棋盘上开始了自己探险的旅程。在旅程中,她遇到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最后,终于走到了第八格,变成了女王。在宫殿里,她又和红方、白方王后争吵起来,把红方王后摇成了一只小猫。爱丽丝醒了,原来,这又是一个梦。

《爱丽丝漫游奇境》中的故事都充满了幻想,非常精彩,让我爱不释手。我也喜欢书中的主人公爱丽丝,她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她有同情心,懂得明辨是非。爱丽丝在一次次的困难面前,并没有害怕、退缩, 而是显得更加坚强、聪明和勇敢。这本书让我懂得,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坚强地去面对。

篇9: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读后感800字

爱丽丝是智慧和美丽的化身。书中写到爱丽丝进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她想进入一个狭窄的小洞,可是洞实在太小了,根本进不去,只有将自己的 身体缩小才能进入,偶然间,她发现了一个写有“喝我”字样的瓶子,但她没有直接喝,而是仔细的察看瓶子上有没有“毒药”的字样,在绝对安全的情况下才喝了 瓶子里的水,最后缩小身体得以进入。由于身体缩得只有一尺来高,自己又把开门的小金钥匙掉在了桌子上了,无法取得,怎么办呢?她仔细察看了当时的环境,发 现在旁边有一块蛋糕,蛋糕上写着“吃我”的字样,在确定无毒的情况下,她就把蛋糕吃了,马上,身体就长到了九尺来高了,最后取得了钥匙进得了洞穴。总之, 爱丽丝在漫游奇境的旅途中遇到的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她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胆略,都能逢凶化吉,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爱丽丝是惜时的楷模。当她来到了一个小人国后,发现里面有许多帽匠,说是帽匠,但其实他们都很懒惰,他们的时间大多用在 了猜谜语和喝茶上了,家里的环境搞的一团糟,爱丽丝诚恳的对他们说:“与其拿这样的有问没有答的谜语把好好的时间糟蹋了,不如还是用它做点儿有用的事 吧。”她的这些忠告最终改变了这些帽匠的生活态度。爱丽丝的这句话让我深思了好久。联想到现实生活,我觉得她的这句话寓意深刻,它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要 把宝贵的时间花在做有实在意义的事情上。可是现实中有许多人却不是这样,有很多大人成天就是酒局饭场天天沉醉在旧红灯绿得生活,对家庭对孩子的作业都没时间,整天就是无聊的应酬,不仅耗费了宝贵的光阴,还输掉了家中的亲情.还有许多少年学生,他们把大量宝贵的时间用在了玩耍上了,平时要是家长叫他们多读书多做作业就会大皱眉头,脸色很不好看,时间也好像过的很慢很慢了,要是让他们上网打游戏,那就心花怒放,全身心的投入,只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太快了,许多青少年学生就因为沉迷打游戏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荒废了正当的学业,毁掉了自己美好的未来,辜负了父母的期望,假如能像爱丽丝那样珍惜时间并充分利用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那该多好啊!

总之,读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这本书后,我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启迪了我幼小无知的心灵,明白了许多道理,最大的体会就是:当你遇到了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时,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衡心去应对,去解决;当你感到迷茫或无助的时候,要知道懂得如何去珍惜时间,利用时间去做有益于自己人生发展的事,做对国家他人和社会有价值的事情。

篇10:《爱丽丝漫游奇境》读书笔记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这本书讲的是爱丽丝从前是一个遇到一点困难都不去攻克的孩子,后来,在一个舞会上爱丽丝见到一只兔子,于是就去追这只兔子。没想到掉进一个洞里遇到很多困难,出乎意料她勇敢的战胜了困难,最后她打败了恶毒的红皇后,把国家的治理权还给了白皇后。从今以后,整个世界充满了生机。爱丽丝走的时候,大家都一一和她告别,回到现实的爱丽丝,从一个柔弱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坚强勇敢的孩子。

我爱爱丽丝,因为她是一个天真活泼、十分可爱善良的小女孩,而且还拥有着一颗对万物都充满好奇的心;她明辨是非,富有同情心,在爱丽丝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少年儿童纯真的天性。

当我看到爱丽丝掉进那个深深的洞里的时候,我以为这是一个无底的深渊,爱丽丝掉下去会不会就这样绝望甚至摔死?然而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这并不是一个无底深渊,爱丽丝掉下去没有摔死更没有绝望。她勇敢的去探索,从而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当她克服了诸多困难时,终于明白有了困难只有勇敢的去面对,才可以克服困难。就这样,爱丽丝以自己的勇敢和机智战胜了恶毒的红皇后,拯救了这个世界,当她离开时,大家都依依不舍的和她告别。读到这里我想:我想,爱丽丝的确是个坚强的女孩,通过这次经历,她一定会明白自己已经长大了!

当我读完整本书之后,我不禁反问自己,如果当时掉进洞的人是我,我又会怎么样呢?我会大哭大喊还是会像爱丽丝那样从容淡定的面对一切。当我碰到王后的昏庸判决,我又会怎么样?

篇11:《爱丽丝漫游奇境》读书笔记

爱丽丝是书中的主人公,她天性活泼,当然富有同情心和好奇心,她必要的时候也会勇敢地站出来反抗,具有儿童纯真的天性。她的性格也为他引来了许多朋友,可是它有时候会无意中说错了话使他的朋友们伴着她原本的好心境云消云散。就比如爱丽丝正在于它的鸟类朋友愉快的聊天时,一不注意她的话题脱离正轨提到了他的家猫,并且说到了猫吃鸟,使鸟儿们不得不离开她。爱丽丝在无聊的时候就会幻想,她想着想着就会想到她的那几只活泼又调皮的小猫,她也所以又着急又欢乐。

还有几次爱丽丝在机缘巧合之下闯入了公爵夫人的家、白兔先生的家和王宫让爱丽丝有好几次危在旦夕,可是爱丽丝都凭借自我的机智脱离险情。

篇12:《爱丽丝漫游奇境》读书笔记

书中的主人公爱丽丝是个十分可爱的小女孩。她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她懂得明辨是非,富有同情心。在她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儿童那种纯真的天性,但是,这种纯真常常会遭到破坏,因而,纯真的爱丽丝的一场奇幻旅行,对我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你知道一个小女孩的梦多么荒唐离奇吗?一个无聊的午后,一只揣着怀表的兔子就带着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开始了她的奇幻之旅。

篇13:《爱丽丝漫游奇境》读书笔记

书本主要讲述了一个叫爱丽丝的小姑娘因为追随一只兔子而掉进了兔子洞,由此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她遇到了许多奇奇怪怪的人和事。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有一种特别新鲜的感觉,那就是爱丽丝的梦境稀奇古怪、荒诞有趣,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幻想: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能穿入镜子的世界,能进入使人忘记名字的小树林,遇见了会笑的柴郡猫、疯狂的三月兔、会唱歌的甲鱼……这一切就像是一个五彩梦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在脑海里把一个一个梦境都浮现了出来。

读了这本书,我还发现爱丽丝是个十分可爱、充满了好奇心的小女孩,而且极富有同情心,懂得明辨是非。

篇14: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读书心得

本周我读完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叫爱丽丝的小女孩,有一天,她为了追逐一只会说话的兔子不小心掉进了兔子洞,开始了一场奇特的冒险。她的身子一会变大,一会变小,有一次她甚至掉进了由自己的眼泪汇成的水塘里。她还遇到了神秘的柴郡切舍猫、喜欢砍别人脑袋的往后、一群凶巴巴的士兵。然而,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她都勇敢面对现实,接受挑战。

好词:天真可爱,坚强勇敢、急急忙忙、硕大、身不由己、自言自语、轻而易举、绿树成荫、鲜花绽放、聪明细心、手舞足蹈、筋疲力尽、不可思议、蹦蹦跳跳、迫不及待、孤独单单、听天由命、七嘴八舌、漫无目的、不屑一顾、不以为然

好句:噼里啪啦的小卵石像冰雹一样从窗子外砸进来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读书笔记小学生 下一篇: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阅读笔记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