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瘤技术

关键词: 无瘤 医学 科学 治疗

无瘤技术(精选六篇)

无瘤技术 篇1

1 术前准备

1.1 麻醉准备

无瘤技术在麻醉准备阶段主要体现在全部麻醉比局部麻醉好。局部麻醉可使组织局部压力增高, 容易造成肿瘤细胞的播散。由此我院对高度怀疑恶性肿瘤病人, 局部切除后送快速病理冰冻切片时, 均不采用局部麻醉。其原因在于病人在进入手术室新环境等待手术时, 尤其在等待良、恶性结果过程中非常紧张, 加上局部麻醉效果不佳造成疼痛, 紧张与疼痛互为影响, 尤其影响心率和血压, 有时还会因血压过高暂缓手术治疗, 不利于病人康复;采用全身麻醉可让病人在舒适的麻醉状态下度过漫长而紧张的等待时间, 尤其对有高血压等并发症的病人更能增加病人的安全性, 减少因紧张造成的不适, 从而减少在冰冻切片操作过程中引起的肿瘤细胞播散。

1.2 敷料、器械准备

恶性肿瘤活检与根治术衔接时间越短越好。根据这一原则我院对高度怀疑恶性的乳腺、甲状腺、卵巢肿瘤手术以及乳腺癌保乳手术实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 30 min~60min获得诊断结果。诊断结果为恶性后按照无瘤技术操作要求重新铺巾, 更换器械敷料行根治术。所以这类手术器械敷料术前备2套。

2 术中配合

2.1 严格区分“无瘤区”和“瘤区”

无瘤技术要求严格区分“无瘤区”和“瘤区”。在实际操作中洗手护士需提前洗手, 清点好器械敷料、整理好操作台准备手术。无菌操作台“无瘤区”和“瘤区”要划分清楚。“无瘤区”存放未用、备用和已经无瘤处理的器械及敷料。“瘤区”存放污染已用的器械、敷料和标本盘。直接接触肿瘤的敷料弃掉不用, 被肿瘤污染的器械置于不易碰到的“瘤区”不用, 如果一定要用的器械可用灭菌注射用水浸泡5min后清洗备用。

2.2 手术切口的选择

无瘤技术还体现在手术切口的选择上。肿瘤手术切口选择要适宜, 防止因切口过小暴露不充分, 而造成手术困难, 肿瘤切除范围不够;或挤压瘤体造成肿瘤细胞脱落进入血液、淋巴液或体腔形成转移灶。也防止切口过大而造成肿瘤脱落细胞接触范围大而造成切口种植转移。

2.3 保护膜及保护套的使用

无瘤技术还体现在保护膜及保护套的使用上。根据不同的手术, 选择合适的切口保护膜保护切口, 以防止肿瘤细胞切口种植。一般情况腹腔手术备3L保护圈套, 胃肠道手术备相应的标本套。

2.4 手术探查

无瘤技术在手术探查操作中采用以肿瘤为中心由远及近的原则, 先探查有无远处转移, 最后检查原发部位以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探查过程中切忌挤压肿块, 手法应轻柔、轻巧, 应尽量减少探查次数, 以免增加肿瘤扩散的机会。如探查过程中发现肿瘤已破裂, 需用纱布垫或生物蛋白胶封闭瘤体后, 再更换手套和用过的器械, 以防止脱落细胞种植转移。

2.5 术中标本的管理

无瘤技术还体现在术中标本的管理过程中。科室备各类手术接取肿瘤标本方式的流程如接取方法、标示盘放置、处理等, 应该从新进护士开始培训, 尽量做到标准化。已取标本放于专门的标本盘内, 及时与医生、巡回护士核对, 装于专门的标本袋, 避免错位、丢失。

2.6 电刀的应用

无瘤技术还体现在电刀的应用方面。肿瘤手术遵循锐性解剖的原则, 一般不用钝性分离。在这类手术中电刀的使用非常频繁, 它的作用不仅可以电凝止血, 还可以高温杀灭肿瘤细胞。术前常规要备好电刀, 并保证仪器使用良好, 同时还要根据手术深浅备好电刀长头, 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2.7术中器械敷料管理

无瘤技术还体现在术中器械敷料管理。浸湿或污染的纱布垫及时更换, 洗手护士勿直接用戴手套的手接触浸湿纱布垫, 应用器械传递。纱布垫不能回收反复使用, 术前应备齐足够本台手术所用敷料。接触肿瘤的器械尽量不用, 要用时必须用灭菌水浸泡5min以上, 再清洗备用。

2.8 冲洗液

无瘤技术对冲洗液有严格的要求。关闭体腔前用43℃左右的灭菌注射用水浸泡3min~5min, 可因渗透压差使肿瘤细胞膨胀, 破坏肿瘤细胞。盛装灭菌水的容器必须干净无肿瘤细胞污染。冲洗腹腔后不能用干纱布擦吸腹膜, 防止腹膜损伤引起癌细胞的种植。浸泡完毕更换瘤区内所有的敷料器械, 更换手套再行关闭腹腔。冲洗液也可选择稀释10倍稀碘伏液冲洗, 也可遵医嘱使用抗癌等药物冲洗创腔。

3 术后器械的处理

无瘤技术在术后器械的处理上有明确的要求。在手术完成后, 根据标准预防原则, 所有使用过的器械都送供应室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处理。无瘤技术贯穿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治疗的整个操作过程中, 对恶性肿瘤病人的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 因此必须做到以下3个方面。首先, 要从意识上重视无瘤技术;它对于肿瘤病人, 尤其是恶性肿瘤而言, 它与无菌技术同等重要, 直接关系到肿瘤病人预后和生存质量。其次, 无瘤技术贯穿于肿瘤手术的任何一个环节;要求每个医务人员在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引起重视, 每一个小细节都不容错过。再次, 手术室护士既是无瘤技术的执行者, 也是无瘤技术的监督管理者。手术护士不仅要严于律己, 还要对手术参与人员监督管理, 共同为肿瘤病人减轻痛苦, 延长生存期, 提高生活质量而努力。

参考文献

[1]Schoppmann SF, Bayer G, Aumayr K, et al.Prognostic value oflymp hangiogenesis and lymphovascular invasion in cancer[J].An-nals of Surgery, 2004, 240 (2) :306-312.

无瘤技术 篇2

【关键词】 食道恶性肿瘤;无瘤技术;护理

食道恶性肿瘤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食道恶性肿瘤手术,超过50%的复发病例可发生在手术后两年之内。所以在食道恶性肿瘤根治术中,除遵循一般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外,另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无瘤技术”。这个概念最早是由Cole等提出的,是指在恶性肿瘤操作中为减少或防止肿瘤细胞的脱落、种植和播散而在术前和术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其目的是防止癌细胞沿血道、淋巴道扩散以及癌细胞创面种植[1]。大量研究证实严格的无瘤技术可最大程度上减少和防止癌细胞的医源性播散,对于保证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现就我院手术室多年的工作情况,谈谈食道恶性肿瘤手术中无瘤技术的应用体会。

1 临床资料

1.1 基本资料 本组共105例,男49例,女56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56。肿瘤分期:Ⅰ期Ⅱ期65例,Ⅲ期Ⅳ期40例。

1.2 手术方法 根据不同分期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根治术95例,姑息手术20例。

1.3 手术结果 术后两年无一例发生切口种植。

2 无瘤技术操作配合

2.1 术前准备

2.1.1 术前访视 通过术前探视病人,阅读病历,了解病人肿瘤部位、大小、肿瘤对周围脏器、血管侵犯情况,了解病人手术、麻醉方式和体质状况,预测手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切口的暴露情况,及时拟定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2.1.2 人员的准备 首先要加强手术参与者无瘤技术和观念的培养,建立完善的无菌操作制度。为了提高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要求参加手术的每位成员既要重视无菌观念,又不能忽视无瘤技术,确保每一位单独上台的护士均进行了系统的培训,掌握无菌和无瘤技术的操作方法。

2.1.3 手術用具的准备 根据手术步骤,在术前准备好充足的器械及物品准备。除常规的手术器械外,还需特别准备:抗癌药物如氟尿嘧啶250mg×4支,顺铂20mg2支;43℃无菌蒸馏水3000-5000mL,手术切口薄膜l张,吸引器头2个,手术刀及刀片2套,电刀2把,癌浆膜层封闭胶,无菌治疗巾。

2.2 术中操作

2.2.1 手术器械的使用 器械护士应提前20min洗手上台,整理无菌器械台,准备好相关器械,建立相对的“瘤区”和“无瘤区”。所有接触过肿瘤的器械放置于“瘤区”,严禁再使用于正常组织,以免将器械上的肿瘤细胞带入其他组织。器械护士把手术刀放在弯盘中递给手术医师,不得用手传递,以防伤及他人和自己。接触过瘤体和疑似瘤体的器械立即更换,并置于专用的容器内。若术中无条件更换手术器械时,为了有效处理术中受肿瘤细胞污染的手术器械,应在无菌盆中用蒸馏水浸泡5min以上[2],再用蒸馏水冲洗后使用。

2.2.2 手术敷料的使用 敷料的使用:应使用线束,不宜使用线轴以防止肿瘤。细胞通过线轴传播种植;纱布或纱垫宜用干的,用一块更换一块,切记不能洗后重复再用,必须用湿纱布,可用浸过氟尿嘧啶或氮芥药物的纱布,也不能重复使用。

2.2.3 手术切口要求 手术切口要充分,开阔的手术野使肿瘤暴露在可操作范围之内,从而减少对肿瘤的刺激,也有利于手术中出血等意外情况的处理。

2.2.4 手术切口保护 消毒皮肤后将消毒液擦干,是切口保护膜与皮下皮肤紧密贴合。腹膜切开后,将3L腹膜保护圈置入,展开圈旁塑料保护薄膜遮覆切口,这样既保护了切口,又起到牵开暴露手术野的作用。

2.2.5 肿瘤切除的无瘤操作 切除肿瘤前器械护士应提醒医生是否用干纱垫或干纱包裹固定肿瘤组织,并将手术薄膜贴于干纱布或干纱垫的外面,使肿瘤面与正常组织隔离。若注意到有肿瘤破裂可能时,分离肿瘤前周围一定要先围好棉垫,以免内容物扩散。肿瘤已浸出浆膜,需喷撒医用生物胶1-2支在浆膜面上,它能迅速形成完整的保护膜,避免手术操作中癌细胞脱落[3]

2.2.6 腹腔冲洗及抗癌药物的应用 手术关腹前将切口层保护器用手将圈部握紧取出,避免碰到切口组织,然后用干净的无菌盆盛装预温备好的43℃蒸馏水3000ml彻底冲洗术野,使之灌满腹腔创面各间隙并停留3-5min再吸出,反复冲洗2-3次。特别注意液体用吸引器吸净勿用纱布擦干,以免癌细胞种植[4]

2.3 术后物品的处理 术后器械用清水冲洗后,多酶浸泡5min,然后再清洗、烘烤、高压灭菌,有其他传染病及特殊感染者按消毒技术规定做特殊处理。必须注意,已被污染的器械在刷洗时禁用热水,以防止坏死组织凝固在器械上,敷料由洗浆房统一消毒处理。

3 讨 论

在食道恶性肿瘤的手术中,严格的无瘤观念的应用减少了肿瘤细胞的脱落和种植,大大降低了肿瘤的复发率,值得推广。手术人员应高度重视无瘤技术的重要性并积极加强无瘤操作。

参考文献

[1] 王舒宝.胃癌手术方法的改进及无瘤操作技术[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7):107-108.

[2] 徐李娟,陈肖敏,吕柄建.蒸馏水和生理盐水浸泡术中污染器械灭活肿瘤细胞实验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810-811.

[3] 何建苗,浦永东,朱志东.胃癌患者腹腔游离癌细胞检出率的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1,26(5):333-335.

无瘤技术 篇3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148例, 男92例, 女56例;年龄31岁~79岁, 平均53岁;其中胃肠道恶性肿瘤行根治术68例, 乳腺癌根治术23例, 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10例, 膀胱癌全膀胱切除肠代膀胱术5例, 食道癌根治术17例, 肾癌根治术13例, 卵巢12例。经6个月~48个月的随访, 效果满意, 未发生一例恶性肿瘤种植播散复发。

2 术前准备

2.1 术前访视

术前1 d访视病人, 了解病人病情、身体、心理状况, 生命体征, 查阅病历各项检查化验结果, 了解手术部位、手术方式、麻醉方式、体位, 针对不同的病人给予心理支持, 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 增强手术耐受能力。

2.2 术前器械准备

除了准备常规手术敷料、器械外, 根据不同的肿瘤, 准备刀柄刀片2套、电刀2把、吸引器头2个、手术切口粘贴巾2个、治疗碗及弯盘各2套, 配置数量不等的血管钳、组织剪、持针器等器械, 治疗巾数块、手套若干副。

2.3 术前药品准备

38 ℃~42 ℃蒸馏水2 000 mL~3 000 mL、氮芥、顺铂或氟尿嘧啶 (5-Fu) 等化疗药物。

3 术中配合

3.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器械护士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术中应密切监督并配合手术医生, 严格执行无瘤技术, 整理好无菌器械台, 无菌盘上铺隔离单, 准备好切除肿瘤的相关器械, 划分“有瘤区”和“无瘤区”。先做肿物冰冻活检的手术, 要备好两套器械和敷料, 冰冻用1套, 如肿物冰冻结果为恶性, 需要做根治手术时必须更换器械和敷料。

3.2 手术视野

手术切口应足够大, 充分将病变组织暴露在手术视野内, 在直视下完成手术, 减少对肿瘤的刺激与牵拉, 也有利于手术中特殊情况的处理[3]。术前切口常规粘贴手术巾, 严密保护切口边缘, 减少手术切口局部种植;晚期癌症伴大量腹腔积液的病人, 在皮肤切口处铺好双袋式切口膜, 使溢出的腹腔液体流入袋中, 防止癌细胞在创面种植。

3.3 探查顺序

手术医生进行探查体腔内病变时动作应轻柔, 切忌挤压肿块, 防止肿瘤扩散;要由远及近探查, 先探查周围脏器, 后探查原发病灶及受累的脏器, 探查后要更换手套。当肿瘤切除后, 所有使用过的器械都放到“瘤区”, 不能再使用, 以免将器械上的肿瘤细胞带到其他组织。

3.4 锐性分离

手术中尽量采用锐性分离, 以减少污染机会, 分离组织时尽量采用电刀, 既可以减少出血, 又能杀灭癌细胞, 还可以减少癌细胞的种植引起局部复发, 术中准备两把电刀, 切除肿瘤后要立即更换电刀。

3.5 接触肿瘤物品

手术中接触肿瘤尽量用干纱布垫, 接触过瘤体或疑被肿瘤污染时, 立即更换, 不能重复使用;手术切除肿瘤时, 周围垫干纱垫, 保护周围组织;切下的肿瘤标本和淋巴结不可用手直接接触, 使用弯盘接递, 肿瘤切除后切口周围加盖无菌单, 更换手套、纱垫、缝针、器械等接触过肿瘤的物品;接触过瘤体或疑被肿瘤污染的纱布立即用干净纱布更换, 换下的纱布置于指定容器内, 避免再次拿出, 清点时用于清点纱布的钳子不再使用[4]。

3.6 关闭胸、腹腔前

用温热的无菌蒸馏水浸泡伤口, 冲洗时将冲洗液灌满创面各间隙, 保留3 min~5 min后吸出, 反复冲洗2次或3次, 再吸出, 不能用干纱布垫擦吸, 以免癌细胞种植。蒸馏水属于低渗液体, 利用蒸馏水的渗透压作用, 蒸馏水使肿瘤细胞肿胀、破裂、溶解, 从而使肿瘤细胞失去活性。根据医嘱放入准备好的抗癌药5-Fu化疗药物直接注入体腔, 使手术中脱落的癌细胞能较长时间浸润在高浓度药物中, 从而增强抗癌药物的杀伤作用。

3.7 术后器械刷洗

应将轴节打开, 刷洗时禁用热水, 防止坏死组织凝固在器械上, 应用冷水和流水刷洗器械, 器械刷洗完后, 在酶洗液中浸泡, 冷水冲洗, 再用润滑剂润滑, 再行高压灭菌。

4 小结

在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中, 无瘤观念和无菌观念同等重要, 除了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外, 还必须严格遵守无瘤技术原则, 能有效减少肿瘤细胞的脱落与种植, 避免癌细胞的扩散, 从而改善病人的预后, 提高手术病人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峻青, 齐春莲.温热蒸馏水腹腔灌洗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中华实用外科杂志, 1994, 14 (10) :610.

[2]岳莹莹, 礼东华.无瘤技术操作中洗手护士作用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4) :48.

[3]徐李娟, 陈肖敏, 王慧.无瘤技术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05, 11 (10) :1432-1433.

无瘤技术 篇4

关键词:循证护理,常规护理,肿瘤手术,无瘤技术

近些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周围环境的改变, 恶性肿瘤发病率在临床上也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1], 肿瘤转移与浸润是引发患者死亡重要因素, 其中种植性转移是肿瘤转移方式之一, 为了降低肿瘤种植性转移概率, 外科临床相应出现了无瘤操作技术, 其是指手术过程中为预防肿瘤细胞种植与扩散而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性措施, 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延长患者生存期[2]。为了探讨无瘤操作过程中护理有效配合途径, 本文选取肿瘤待手术患者216例, 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干预, 并将其效果进行对比,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们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9月肿瘤待手术患者216例, 男135例, 女81例;年龄在21~76岁, 平均年龄为 (45.7±12.6) 岁。肿瘤发病部位分为:胃肠道116例;头面部47例;生殖系统32例;骨骼21例。将21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各108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如:性别、年龄、肿瘤发病部位等比较 (P>0.05) ,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相关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术中给予常规护理:①患者进入至手术室后, 护理人员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手术部位等信息, 并协助患者摆放正确体位, 给予患者适时的安慰与鼓励。②术中, 护理人员按各自职责, 凭借长期的工作经验及直觉, 按无菌操作规范, 积极配合医师完成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术中加用循证护理干预:①提出问题:如何避免肿瘤手术医源性种植及相应的预防性措施;肿瘤不同类型其局部种植与转移特点;无瘤技术最新进展等。②寻找证实:根据循证提出的问题, 确定出关键词:无瘤技术、手术准备、术中配合、术中预防癌细胞种植与转移措施等。从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护士进修杂志、中华护理杂志等共检索相关文献36篇, 应用科学评价方法, 并结合临床经验对其证据可靠性、真实性做出系统、具体评价, 结合我科现有条件, 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手术配合方案。③术中应用:第一, 循证:体表肿瘤破溃后, 易造成癌细胞残留与污染;胸腹腔内肿瘤当其浸出浆膜时, 腹膜转移的概率较大;肿瘤细胞可以通过淋巴、血液循环以及腹水外溢等进行远处转移;术者通过手部位可种植肿瘤细胞。实施措施:对于体表肿瘤, 术者在进行手术操作时, 采用薄膜粘贴方法遮盖住肿瘤表面, 避免脓液或血水外溢, 术中病理检查结果证实为恶性肿瘤后, 在做根治手术时, 要更换敷料、器械、手套等;对于胸腹部肿瘤, 当肿瘤浸出浆膜时, 可采用浆膜封闭胶封闭肿瘤组织与浆膜面, 再用纱布密封胶层, 在行肿瘤切除时, 将纱布放置肿瘤组织下方, 断离后用纱布将断端包好, 避免癌细胞脱落;当患者有大量腹水时, 在大孔单的两侧粘贴洁净袋, 当术者将肿瘤取出后, 取下洁净袋, 重新更换手套、方巾、电刀, 使用蒸馏水对腹腔与切口充分冲洗。第二, 循证:术中操作不当是引发医源性种植的重要因素。实施措施:器械护士要将操作台分为两个区域:瘤区与无菌区, 术中使用器械按区放置, 并遵循分层更换手套、分层覆盖纱布或无菌巾的原则[3]。当术者将肿瘤取出后, 护士要将所有使用过的敷料与器械均要放置在瘤区内, 重新更换手套、器械等。术中缝合与结扎均用一次性使用束线, 吻合时, 缝针要放置于蒸馏水中浸泡达5 min, 再行使用。第三, 循证:肿瘤切除后, 有效冲洗可预防癌细胞种植与播散。实施措施:采用蒸馏水冲洗腹腔与切口。蒸馏水属有形成分低渗性液体, 其内不含任何杂质, 渗透压为零[4], 远远低于肿瘤细胞的渗透压, 当肿瘤细胞在蒸馏水中浸泡达5 min后, 细胞既可产生崩解, 有效预防了癌细胞种植与播散。另外,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也可将抗癌药物放置于蒸馏水中, 将其作为冲洗液体, 一般常用的药物为5-氟尿嘧啶, 其可将癌细胞长时间浸润于高浓度的药液中, 达到直接杀伤癌细胞的目的。不过在冲洗过程中应注意:冲洗液要与切口表面充分接触, 并使其停留达5 min, 对于腹腔与切口要反复多次冲洗, 使用吸引器将冲洗液吸取干净, 不可使用纱布擦吸。

1.3评价指标: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 将肿瘤腹壁种植与1年存活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比。

1.4统计学处理:采取SPSS 19.0软件统计包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并行卡方检验, 将P<0.05为标准, 确定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肿瘤腹壁种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3讨论

无瘤技术能够减少或避免肿瘤根治术后癌细胞的远处转移与局部复发, 能够明显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手术配合是保证无瘤技术正常实施的关键。循证护理是将可信的、有价值的研究结果作为证据,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提出问题, 并寻找实证, 在护理过程中运用实证为患者提供系统化、整体化、统一化的护理行为[5], 其摒弃了常规手术配合不足, 改变了护理人员术中仅凭直觉与经验配合医师完成手术的弊端, 遵循严格操作原则, 有效提高了手术护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观察组患者术后肿瘤腹壁种植率为1.85%, 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患者术后1年的存活率可达至88.0%, 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与张美红等的研究结果相似[6,7,8,9,10], 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恶性肿瘤手术无瘤技术操作中应用循证护理, 能够保证手术治疗效果, 减少或避免癌细胞远处转移或种植, 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均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林玉霞.循证护理在膀胱癌部分切除术中无瘤技术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 30 (8) :37-39.

[2]刘爱芹.循证护理在恶性肿瘤手术无瘤技术操作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2) :52.

[3]李红梅.手术室术中无瘤技术配合的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 2013, 26 (4) :106-107.

[4]田雪梅.腹膜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中无瘤技术的配合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1, 16 (12) :45-46.

[5]刘文丽, 王强, 薛庆原.无瘤技术在恶性肿瘤手术中的护理配合[J].全科护理, 2013, 11 (6) :214.

[6]张美红.循证护理在肿瘤手术无瘤技术配合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14) :84-85.

[7]张芳.循证护理在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无瘤技术配合中的运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 24 (27) :20-21.

[8]李红梅.手术室术中无瘤技术配合的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 2013, 26 (4) :531-532.

[9]黄云霞.循证护理在肿瘤手术无瘤技术中的应用分析[J].健康之路, 2014 (7) :237-238.

无瘤技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5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本研究讨论对象,男性28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为(58.2±3.6)岁。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确认诊断为胃癌,且所有患者临床上均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肿瘤直径平均为2.3 cm。

1.2 无瘤操作方法

(1)器械护士的无瘤技术操作:护士需要要深刻建立无瘤观念和非接触原则,仔细配合手术医师实施无瘤手术:①所有器械仔细消毒并准备足够的无菌蒸馏水,不可更换器械时应在无菌蒸馏水中至少浸泡5 min;②切除术中出的肿瘤组织及淋巴结,不可直接接触,并对接触的器械和敷料进行及时更换,避免肿瘤组织细胞的扩散和污染;③对患者腹腔行蒸馏水彻底灌洗,保证对癌细胞的清除和腹腔保护作用。

(2)术中无瘤技术操作:①选择脐缘周围建立气腹,使内腔腹压维持在12~14mmHg,减压时通过穿刺鞘阀门进行排气;②腹腔的探查顺序为由下至上,沿腹主动脉从直肠、生殖系统到消化系统脏器,最后至胃部病变;③结扎十二指肠球部肠腔和胃壁周围的主要血管,避免手术过程中由于牵拉造成胃癌细胞脱落,通过消化系统或者血液造成癌细胞污染扩散;④切除范围需要足够充分.距肿瘤近切缘端大于6 cm,远切缘端大于3 cm;⑤结扎胃管后向胃腔中注入5-FU 0.75g,杀灭胃部和淋巴管中存在的癌细胞;⑥手术过程完全采用锐性分离,避免钝性分离造成的二次污染;⑦手术结束时刻应用预热的蒸馏水及生理盐水彻底清洗腹腔,并完全吸出干净。细胞目的;

2 结果

2.1 手术基本指标

研究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及术中的淋巴结清扫,无临床并发症情况的发生。腹腔镜手术时间平均为(251.7±31.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24.7±48.3)mL,清扫淋巴结数目平均为(13.6±3.2)枚,住院时间平均为(11.8±6.1)d。

2.2 病理结果和随访情况

患者术后标本病理结果显示上下切缘阴性,未发现癌细胞扩散现象的发生。术后随访时间为4~24个月,情况统计调查为患者健康生存,发现癌症转移和复发的情况共计三例(5.6%):肿瘤复发患者1例、癌细胞转移患者2例的情况。

3 讨论

胃癌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造成手术难度大、手术复杂程度增加。对于体质弱,有转移的晚期患者来说,甚至不考虑手术治疗,因此,可采用中药治疗,对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使用中药可提升患者体质。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发展和设备完善.胃癌根治腹腔镜手术得到快速的应用和操作进步。腹腔镜胃癌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出血少,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等优点,治疗效果显著,因此在临床上的开展数量逐年增加。但是作为新型的胃癌治疗手术.手术中无瘤原则的应用和治疗效果仍需仔细探讨[2].对于恶性肿瘤的根治术中最重要的实施原则为“无瘤技术”。

“无瘤技术”是指在临床对恶性肿瘤进行手术切除操作过程中,为了抑制癌细胞脱落和散播而采取的避免措施,如结扎阻断癌细胞的运行管道和血液途径;对肿瘤组织采取无接触原则并及时更换和清洗手术器具;对腹腔进行反复彻底清洗,保证清除游离的癌细胞,通过执行无瘤技术操作,可以尽可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医源性播散,提高腹腔镜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在本临床研究中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及病灶淋巴结的清扫.无临床并发症情况的发生。腹腔镜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且住院时间短,术后随访情况为患者健康生存,重复发病率较低,表明无瘤技术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临床上能够获得较好的手术及恢复效果,临床应用上具有积极推进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无瘤技术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中的操作方法 及临床效果研究。方法 选择并确定2013年3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5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本研究讨论对象,对研究患者施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基本指标、围术期并发症、病理结果 和随访情况,总结并分析无瘤技术应用中的操作方法 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患者均成功进行腹腔镜根治手术及淋巴结处理,无临床并发症情况的发生。腹腔镜手术时间平均为(251.7±31.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24.7±48.3)mL,清扫淋巴结数目平均为(13.6±3.2)枚,患者标本病理结果 均呈阴性,未发现癌细胞扩散。术后随访情况为患者健康生存,发现肿瘤复发患者1例、癌细胞转移患者2例的情况。结论 无瘤技术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临床上能够获得较好的手术及恢复效果,临床应用上具有积极推进作用。

关键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无瘤技术

参考文献

[1]刘勇,潘源,梁寒,等.无瘤技术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消化肿瘤杂志,2012,4(3):176-179.

[2]张振翼.秦瑞峰.袁增江.等.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无瘤技术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3):302-303.

[3]钟辉,冯东亮,唐昊.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比较[J].安徽医学,2013.34(2):157-159.

无瘤技术 篇6

关键词:射频消融,栓塞化疗,原发性肝癌,无瘤生存期

HCC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有困难者是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治疗的一个重要的适应证。但单纯用RFA治疗后肿瘤残留率仍较高, 因此RFA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疗法逐渐推广, 其中肝动脉栓塞化疗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对RFA治疗64例手术后首次复发的HCC患者的病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 分析RFA联合TACE治疗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3年8月至200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共对64例手术后首次复发的HCC患者行RFA治疗。术后随访期间影像学 (超声造影、CT或MR) 检查发现实性占位病变和血清AFP升高提示为HCC复发。64例患者中16例患者RFA治疗前行1次或以上TACE治疗, 其余48例未行T A C E治疗。

1.2 方法及疗效观察

1.2.1 治疗方法

联合治疗组在RFA术前2~8周行TACE治疗。TACE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方法, 先行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明确肿瘤供血动脉, 然后用5-F肝动脉导管或微导管超选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先予16~20mg羟基喜树碱行灌注化疗, 然后用30~60mg表阿霉素、6~12mg丝裂霉素与6~15m L超液化碘油制成的混悬乳剂以及适量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射频治疗仪采用Radionics冷循环射频治疗系统 (Cool-tip RF System) , 射频电极为14G、20cm长, 裸露端依病灶大小选择2cm或3cm, 输出功率60~90W。64例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经皮治疗, 根据每例患者肿瘤的大小、数目以及治疗过程中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情况采用单点或多点多次治疗。引导用超声仪器为Esaote (百胜) DU8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常规检查用探头频率3.5MHz。超声造影用超声仪为Esaote-DU8型或GE-LOGIQ9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探头频率3.5MHz, 造影剂为声诺维。复查用CT采用TOSHIBAX/press螺旋CT, MR采用飞利浦Intera 3T超高场全身磁共振。

1.2.2 疗效评价

RFA治疗时用超声仪监测治疗区域回声的改变, 以强回声团大小估侧治疗范围。所有病例RFA治疗后即行超声造影检查, 疗效判断标准:早期动脉相病灶内无增强为完全灭活, 若早期动脉相病灶内有增强, 门脉相延迟相廓清, 视为治疗不完全, 需及时补充射频治疗。RFA术后1周行增强CT或超声造影检查评价灭活疗效, 若增强CT或超声造影显示治疗病灶未出现局部强化, 或无新病灶, 为消融完全。若增强CT或超声造影显示治疗病灶内部、周边有强化或出现新病灶, 考虑消融不完全。认定肿瘤被完全消融后, 之后每1个月随访1次, 包括影像检查 (超声、CT、MRI) 与AFP测定, 发现肝内新出现有活性肿瘤则无瘤生存期中止。

1.3 统计学方法

对无瘤生存率的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in-Meier及Log-Rank时序检验,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

2 结果

随访日期截至2008年3月。随访时间3~56个月。RFA术前行TACE治疗组的3、5个月无瘤生存率为61.1%、33.3%, RFA术前未行TACE治疗组的3、5个月无瘤生存率为50.0%、21.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RFA治疗前有TACE比无预后好。

3 讨论

肝癌传统治疗方法手术切除是可能达到根治的唯一手段, 但在我国仅30%左右的患者能够获得手术机会, 而且手术后极易复发。再次手术切除是HCC术后复发根治性治疗的重要手段, 但能够获得再次手术机会的患者比率非常低。因此许多微创的局部介入治疗方法都被应用到肝癌的治疗上[1],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与其他局部治疗方法相比, RFA具有近期疗效佳、并发症少、治疗周期短等优越性, 为治疗肝癌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2]。对于术后复发且不适宜手术的病例, RFA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且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 这部分患者在接受RFA治疗的患者中占据了比较高的比重, 探讨RFA治疗这部分患者疗效有重要的意义[3~5]。

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及既往文献报道, RFA治疗后复发的原因与肿瘤的残留有重要关系。有研究认为, 联合应用TACE是保护性因子, 有助于RFA治疗后无瘤生存期的延长。本组资料中联合应用TACE有18例, 未行TACE者46例, 3、5个月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1.1%、50.0%和33.3%、21.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RFA前行TACE治疗可以改善疗效, 延长无瘤生存的时间。

手术切除后早期复发的病灶以残存细胞形成新的瘤灶或发生肝内转移为主, 并以多发病灶为主, RFA前联合应用TACE治疗可有效的减少病灶的血供, 减少了因血流而带走的热量, 使RFA的局部热效应更集中, 从而提高病灶的完全坏死率, 扩大了每次治疗的消融范围。对较大的肿瘤, 虽可以多点多次热凝, 但仍易导致病灶坏死不完全。因此在RFA术前对于单发的复发灶较大肝癌 (>3.5cm) , 可考虑先给予TACE治疗。TACE通过阻断肿瘤动脉血供结合化疗药物, 可以先期对肿瘤细胞进行治疗, 杀灭部分肿瘤细胞, 使肿瘤有所缩小有利于RFA覆盖整个肿瘤, 减少残存。对于多发的癌灶, TACE还可以发现一些影像学检查没有发现的小病灶, 争取早期治疗的机会[6]。

参考文献

[1]吴孟超, 程树群.肝癌微创外科治疗的现状和展望[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5, 5 (2) :85~87.

[2]陈利平, 李宁.肝癌的射频治疗[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6, 13 (4) :482~483.

[3]B leicher RJ, A llegra DP, Nora DT, et al.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n447complex unresectable liver tumors:lessons leaned[J].Ann Surg Oncol, 2003, 10:52~58.

[4]严昆, 王艳滨, 等.172例肝癌射频消融治疗预后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 2005.85 (33) :2322~2326.

[5]张智坚, 吴孟超, 贺佳, 等.肝细胞癌术后无瘤生存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 2000.80 (1) :422~43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 下一篇:文人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