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探究性 解决问题 教学模式 学生

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能引导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进而让学生结合已学知识, 自主探究、灵活思考, 并按照科学的程序方法去解决问题。以此为出发点的教学模式就会少犯教条、形式主义的错误, 比如多数教师认为: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主要是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 只有化学实验课才能用探究性教学模式, 其实探究与启发式教学是一脉相承的, 它们的共同点是:首先, 教师的作用是相同的———都是引导的作用;其次, 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提高、开发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可以说启发式教学是探究性教学的一般形式, 或者说是基础, 但是探究性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动手和思考能力, 是在教师引导和启发的基础下, 完成更高层次的学习和思考。

同时, 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明确化学反应的产生条件和反应过程, 并实现预料中的反应结果, 探究性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层次的化学学习。由于探究性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自由、开放的空间, 因此, 对学生的化学综合能力要求也所有提高, 需要学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 充分利用好奇心去主动发现化学现象, 并探究其原因和本质;探究性学习也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 合理安排教学任务, 确立以学生对中心的课堂教学活动。因此,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探究性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求真欲望, 在具体教学中, 教师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1 转化教学思想, 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探究性教学模式确定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从传统被动的问答和死记硬背模式转化为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 进而养成学生追根究底的探究性思维模式, 这种思维模式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化学知识的虽然复杂, 但是也很有趣, 它可以很好地解释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 以及利用化学知识辨别真伪, 体会化学知识的魅力, 能激发学生更加自主地进行学习和探究, 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也突破了课堂时间的限制, 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利用更多课外时间去发现和观察有趣的事物和现象, 并进行自主研究, 学习内容也不受课本知识的限制, 呈现更加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2 采用激励机制, 注重探究意识和过程的培养

在探究性教学模式中, 教学首先要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 凡事不能都依靠教师的讲解和指导, 而是需要放手让学生自行的发现、思考、设想和实验验证。探究意识是探究行为的前提, 也是进行更加深层次自主学习的根本动力。在探究性教学中, 教师要允许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 并通过实验实践去证实学生的猜想, 不能一句话就否定它,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错误, 教师并及时指出错误的原因, 以及如何补救才能使实验成功, 通过实践证实的结果往往比语言更加让学生记忆深刻和容易掌握。同时, 对于学生的研究结果不可能一次性成功, 或者并非所有学生都能成功的进行深入探究, 但是教师一定不能因此让学生丧失了积极探究的勇气和信心, 反而应该多采取激励性教学策略, 让学生明确探究性教学的目的并非结果, 过程也很重要, 因为探究的过程也是进行知识再学习、淬炼以及查漏补缺。

3 利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利用生活中学生常见的现象, 提出探究问题, 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 也是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一个核心手段。对于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化学现象,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究, 利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真实事物, 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为什么削皮的苹果放一段时间后会变成红褐色?为什么铁会生锈?等等或者利用比较明显的化学反应现象, 比如颜色和气泡等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首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和基本常识, 教师也可以适当的引导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部分, 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对于探究结果, 教师要给予充足时间发表自己的观点, 也可以让其他学生相互指正和评价。教师通过以上设疑过程, 证实学生的探究结果, 并分析其原因, 在这样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 一定会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记忆深刻, 且能长期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

4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 科学设置探究内容

由于探究性教学模式并非可以套用的固定的教学模式, 它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灵活设置和安排, 也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科学设置, 既不能超出学生的知识范畴, 也不能逾越学生的能力水平, 否则会让学生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受挫, 教学效果也会适得其反。教师在设置探究内容时, 并非毫无规章, 需要与教学内容相关, 与正在传授的化学知识相呼应, 这样才能很好地通过分析化学现象引出其原因和本质, 即本章的教学内容。因此, 探究性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 合理设置探究问题, 并细化和分步探究过程, 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在针对不同学生所采取的探究性教学模式也是经过教师反复教学实践的结果, 它是经验的累积, 且教师的教学结果也很好地验证了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摘要: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并非人们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 而是通过化学作用出现的一种新的物质或现象, 是一种质变和量变的结果。化学现象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主动去探究, 因此, 在教学中, 运用探究性教学模式,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现事物的表象, 思索其原因, 探究其本质, 这是探究性教学的重要过程, 也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初中化学,运用

参考文献

[1] 刘颖.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 2011.09.[1]刘颖.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 2011.09.

[2] 左艳丽.初中化学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再思考[J].考试与评价, 2012.02.[2]左艳丽.初中化学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再思考[J].考试与评价, 2012.02.

[3] 吕治康.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策略[J].科技信息, 2013.07.[3]吕治康.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策略[J].科技信息, 2013.07.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论提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试论行政听证程序在大调解机制中的运用及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