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糍粑说明文作文(共12篇)
篇1:关于糍粑说明文作文
广西特产——糍粑
糍粑是我们广西当地的民族特产,它拥有上百年的流传历史和浓厚的民族特色。
糍粑有一个小故事:在广西一个小村庄里,有一对夫妇,丈夫长年在外打工赚钱,妻子就在家里织布,做钣。有一天,妻子在家里做饼时、做到一半就有事出去了,只留下小孩一人在家,由于好奇,小孩爬上椅子上看着白乎乎的面粉,竟自已玩了起来,他把面粉和糯米混在一起,然后把水倒进去,自己拿着小木锤不断地敲打着,这时,面粉和糯米已经被他敲成了团状,妻子回来了,看见孩子正在玩面粉,连忙去阻止,可惜,饼已经做成了,可她灵机一动,往团里继续加水揉,最后团变得软乎乎地,她把团分成一块块圆球,并把它捏成饼状,然后放入蒸笼里蒸熟,取出后发现这种饼奇异的香,于是,她把这种饼放进入里浸泡,让它不那么快变质,而让乡亲们都能吃到她做的“特殊饼”。因为这种饼很粘,就称它为“糍粑”。
糍粑的味道不一样,有清蒸的、香辣的、甜的、咸的、酸的……,这由个人喜好所定。而且糍粑存放时间久,只要把饼放在水里不动它,存它一年半载没问题,糍粑的形状是圆的,而且光滑透明,口感非常好,我呢喜欢炸的,把糍粑放入锅里放入油,盖上一两分钟,待糍粑粘手时,在面上放上白糖,然后把它两面合上,再炒到金黄色为止。这时香喷喷、金灿灿的甜糍粑就做好了。有一次我在吃糍粑的时候,咬到里面白糖时,发出了“滋滋”的清脆的响声,于是,我给糍粑取了个别名“放鞭炮”。
篇2:关于糍粑说明文作文
每到春节临近的时候,爷爷都会为家人做上香甜可口的手工糍粑,那滋味真是好极了。
今天,爷爷又准备开始做糍粑了。首先,爷爷把浸泡过的糯米放进蒸锅里蒸熟,然后拿出来放在一块干净的布上开始使劲揉,爷爷说:“这样子的揉搓方法可以使做出来的糍粑更有粘性,更加香软可口!”一边揉,爷爷一边又洒了一些水在已经变成泥状的糯米团上,使它能变得更软作文Www.ZuoWEn8.Com/糯一些。待爷爷把糯米团搓成长条形之后,揉搓的工作终于告一段落,爷爷的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我连忙拿起纸巾为他擦汗,爷爷高兴地笑了。
爷爷把糍粑晾干之后,切成小块,然后放在油锅里煎至两面金黄,看得我垂涎欲滴、口水直流,我夹起一块糍粑,蘸了糖,迫不及待地往嘴里送,那软糯香甜的滋味久久萦绕在我的舌尖。
那滋味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
打糍粑
“八月里,中秋到,家家户户打糍粑。快喊爹,快喊娘,烧开水,蒸糯米,拿起粑槌捣糯米。”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在我的家乡最让我开心的就是中秋节打糍粑。
糍粑最讲究的就是蒸和舂。首先要选材,糯米粒一定要选那种圆圆的才会更糯更香。把米粒洗干净后再上蒸笼蒸,蒸出来的糯米饭晶莹剔透,喷喷香香,整个村子都闻见那种香味,让人感受到节日的喜庆。糯米饭蒸好后必须马上放石臼里舂,不能冷却,否则就会舂不糍,会有很多米粒夹在中间。
我们把事先准备好的糯米饭放在石臼里。糯米饭不能太多,多了舂不动;不能太少,少了不好打。外公拿起一根碗口那么粗的木棒用力舂打。一开始,有年轻人自告奋勇地来舂,可他们力气不够,方法不对,那晶莹冒着热气的糯饭用力一舂,就粘住了木杵,怎么也举不起来了。于是外公这位”老将”出马了。只见外公轻轻一举就举起了木杵,用暗力舂在糯米饭上,发出”咚”的作文Www.ZuoWEn8.Com/声音,再提起木杵,便有糯饭黏在木杵上。舂饭、提起,再舂再提起,渐渐的,糯米饭越来越碎,也越来越了黏,糯米饭条就拉得越长。我也想要尝试一下,使出来全身的劲都举不起来。
外公不断用力舂打,大约十分钟,一粒粒的糯米饭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饭团,这个时候糯米饭就算舂好了。外婆趁热把饭团分成乒乓球大小的一团,一碗一碗的弄好送给邻居们一些。外婆说:"大家都吃才会更香,好东西要一起分享。”我使劲点头。
糍粑怎么吃呢?必须准备好豆粉和白糖搭配着糯米饭团。先用筷子夹出一小团,然后在外面裹一层豆粉和白糖,看起来都让人流口水,颜色也十分诱人。轻轻咬一口,糯米的软糯,豆粉白糖的香甜让人颊齿留香。吃完糍粑后每个人的嘴角粘满了豆粉和白糖,你笑我,我笑你,一家人沉浸在这节日的欢声笑语中……
篇3:关于爱情的美文欣赏:糍粑情缘
大肚糍在家乡有着像北方的饺子一样的位置,当然在我心里饺子和大肚糍是不能用来比较的,因为饺子对我而言只是一种普通的食物,而大肚糍则是我家乡的味道。过年惯节,亲人团聚,家家都会做这种糍粑,试想,一家人参与做大肚糍,围着锅头吃热气腾腾的大肚糍,做和吃的过程都有亲人的关怀和那份浓浓的亲情的交流。入口的是糍粑皮的松软,唇齿留下的是馅的浓香,而我们获得的不仅是食物的美味,更是亲人之间浓浓的情义。
从记事起,就知道是母亲一直为我们做这种糍粑,每逢过节的时候,我就围在母亲的身边,一直看她做,看着糍粑,闻着陷的香味,我都会在旁边偷偷的咽口水,母亲偶尔会开开恩,用筷子挑那么一点点馅,给我解解馋,那种香味到今天还记得,好像到现在也很难尝到那种味道了。
母亲也会教我做,可是我毛手毛脚的,至今都没有捏出过一个像样的糍皮,要么厚要么薄,要么薄厚不匀,或者形状难看,到最后自己都不忍看。而母亲也从不责怪过我,只是耐心的指导着,可是我就是做不好,母亲笑着对我们说:“你的心都放在吃的上了,不在做的上,怎么能做得好呢。”今天想来,母亲这句说得完全是有哲理的,很多事情,我们若是不用尽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那么很少是会得到自己所希望的结果。
大肚粑(也称“团了粑”糍粑类之一)。以糯米为原料,馅心大都用煮熟的新鲜蔬菜和肉类混合在一起为主,主要是以咸味为宜。它的馅料还可以放多种馅料,喜食何种馅心,任君选取。
大肚糍,绝大部分都由家庭主妇来完成。所以在我家,制作大肚糍自然是母亲的拿手活。大肚粑的制作技艺是一份精致的女工,所以母亲做大肚糍时,总是十分的细致,像是要把她对这个家庭的爱全通过大肚糍表现出来一般。
制作大肚糍时,首先将糯米洗净浸透,配以鲜嫩石榴叶或冬青叶打粉,用热水将粉揉好,扭成小团,将小团反复拿捏最后成为一个有凹处且厚薄有度的糍皮。当然拿捏的轻重是十分讲究的,将一个大小适中的糯米粉团揉成薄薄的一片,在上面放好菜馅之后,再由边缘开始将其捏合,最后成为相当好看的形状。其状似北方的饺子,但相比于饺子要大很多,而且肚里的菜馅分量也要多得多。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则是将糍粑煮熟了放入早已滚沸的锅内煮熟,看似极简单的一道工序,可是却是最难的,因为大肚糍粑煮熟的火候要求要掌握得十分的好,不然要是火太大或者太小都会使得大肚糍会变成糊糊的一团模样。煮熟的大肚糍因为开水浸泡的缘故,所以会比没煮熟的时候要大上一点,形状也相对而言更加的饱满。轻轻咬一口,入口滑润清香,嚼之韧性尤佳,咬破皮之后,里面的菜馅更是美味可口。大肚糍不仅色美、味鲜,还具有清湿热、健脾胃的效用,老少皆宜、四季均可食用。
母亲每次做大肚糍的模样是我和父亲认为最美的模样,因为我喜欢吃带有母亲独特气味的大肚糍,而父亲则是因为大肚糍才结缘的母亲,所以可以说大肚糍是父母的定情食物。
父亲老说,当年要不是母亲做的一手好糍粑,他断然不会对母亲强追不舍,而母亲则说,要不是当年父亲是唯一一个觉得她做的大肚糍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她才不会轻易地就被他追到手。其实当年母亲的糍粑做的并不叫好,甚至应该叫丑,可是父亲却觉得在母亲的糍粑中他吃到了一种叫心动的感觉。而母亲和父亲在一起后,糍粑则是越做越好看,修长圆润信手拈来。
要我说,其实不管吃的是糍粑,还是平常时吃的大米饭,最重要的是自己最爱的人都一直陪在自己身边,这就是所谓的糍粑情缘。
篇4:打糍粑作文
在亲戚家,有一台奇怪的“铁家伙”,让我和妹妹疑惑不解。爸爸告诉我,这是打糍粑的机器。我和妹妹围着看了半天也没看个明白。这时,姑奶奶端着一个冒着热气的木桶从后院里走了过来,掀开盖子,里面是一桶白花花的糯米饭,糯米饭的香味瞬间扑面而来。我们顿时着急了,叫大人赶快开工打糍粑。
姑爷爷和姑奶奶两人一起,一个用大汤勺往机器口放糯米饭,一个用木棍捣,你一下我一下,我看着觉得好简单,心里痒痒的,忍不住想要自己尝试,但没想到看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挺难。
我用力地往机器口捣着糯米,但糯米在我的手里却变得一点不听话,经常整块整块的粘在木棒上,被我提起来。好不容易整好了糯米,又因力气不够,出口处断断续续,远不如姑爷爷捣得那么大块。真是一件累人的活!才捣了几下,我就累得气喘呼呼,在大冷天竟直冒汗。
好不容易打完糍粑,我在手上抹上茶油,准备捏糍粑。
白白胖胖、热乎乎的糍粑被放到了桌上,我和妹妹迫不及待地捏起了一坨,但随后像被电了似的,缩回了手,放在嘴里吸吮着。那种想捏,但又怕烫的样子,把所有人都逗笑了。在一旁的姑奶奶则娴熟地捏下糍粑,滚成一个小团子,递给我,让我放到竹台上按开。
拿着捏好的糍粑团子,我左右手倒来倒去,迅速地把这些白又圆的小团子放在竹台上,用手掌轻轻按开,一个圆圆的糍粑做了出来。按照这个方法,我和妹妹在不知不觉中越做越好。最后,我拿起一块蘸着糖和妹妹一起吃了起来。自己捏的,果然又香又软。
篇5:糍粑作文300字
开始打糍粑了。我见他们把泡好的糯米,拿出来蒸了,说这是打糍粑的第一个环节,我们拿来的米都已泡了一天呢。他们在蒸的时候。我们那些小孩子都去玩了……
之后他们把刚蒸的饭倒到古臼里,我爸爸他们用一根粗大的木头打麻糍,还有一个人在糍粑上一点点地加水。过了一会儿,一个人打累了就换一个人接着打。我看到在打的是二个人,一个高个子,一个矮个子,可是,那个高个子很快没有力气了,相反那个矮个子力气倒很大。很快糍粑打好了。
接下来他们开始了第二个环节剪糍粑。剪糍粑的时候一定要给它拌上豆黄粉,他们说这样会更香,可我闻了一下,感觉很“臭”。后来他们剪好了,走过来了很多人,都是来吃糍粑的,他们可能是没有吃过我们的枫桥糍粑吧!边吃边都说很好吃。
篇6:糍粑作文600字
记得去年的冬天,当年的气息欢快地敲打着各家的窗门时,舅妈又开始忙里忙外地做糍粑了。
门前放着一个凹进去的大石头捣臼,旁边还有两个大木锤。首先,把蒸好的糯米放入捣臼里,再用两个大锤子一上一下地锤打糯米。爸爸和舅舅抡起锤子就是一通打,把糯米都打出来了。“诶诶诶,你们怎么这样打啊,记住要一上一下,有节奏地打。”在一旁观看的舅妈,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来指导指导。
“知道了。”他俩人异口同声地说道。这两个老爷们配合得还挺默契,两人嘴里喊着“一二一二”的口号。你一下我一下,发出“咚咚”的声音。舅妈则双手沾满水,随着他们的节奏,顺势把已经成团的糍粑翻过来,再锤打,经过无数次的重复,一个毫无颗粒的糍粑诞生了。糍粑打好后,舅妈把它们分成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团。有的里面包豆沙,有的里面包糖,有的什么也不包,压成直径10厘米的大饼,就成了甜甜的糍粑。如果觉得不好看,还可以在糍粑中间点上几点红色的点儿。接下去,该我大显身手了。我把萝卜馅、豆沙馅、白糖放在一个个糍粑中,像包包子一样拧紧,不一会儿,一个个可爱的糍粑诞生了。
篇7:糍粑作文600字
做糍粑前,爷爷对我说:“糍粑又叫糯米糍、状元糍,相传南宋庆元二年,邑人邹应龙赴京应试,村里家家户户都送糍粑供他路上吃,并预祝他金榜题名。路上,邹应龙渴了,喝上几口清泉,饿了,啃上几口糍粑。经过长途跋涉到了京都,由于才华出众,殿试对答如流,宁宗皇帝御笔亲点他状元及第。当他把从家乡带来的糍粑呈献给皇上品尝时,连皇上也赞不绝口,赐名‘状元糍’。”听完爷爷的故事,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开始做了,爷爷把浸好的糯米放在曾瓦里蒸好,再把蒸好的糯米倒入石臼中,爸爸和叔叔两个大男人拿起木搥往石臼里不断地砸糯米饭,随着不断地撞击,糯米饭形成了一大块洁白的糯米团,几轮下来,两个大男人已累得满头大汗,接着,准备一张又长又大的干净木板,把糯米饭团放上来时,用最快的速度把它分成许多个小糯米团,压平弄圆就形成了一个个糍粑,最好玩的就是在糍粑上画画了,我拿起笔,蘸上颜料,在糍粑上一会儿画哭脸,一会儿画笑脸,使一个个糍粑变成了许多个“活娃娃”,趁糍粑热时,咬一口,一个字-----棒!
同学们,看起来做糍粑的步骤很简单,做起来可不简单,做糍粑可是一项技术活:砸糯米饭时,要用最快的速度,一定的力,要掌握规律;做糍粑时,把糯米饭团分成小糯米团时要小心烫。
篇8:糍粑作文600字
糍粑全身呈乳白色,像一个皮肤白嫩的小婴儿,正在哇哇大哭。远处看上去好似一个圆圆的月亮,又像朵随风飘飞的白云。糍粑表面摸上去软绵绵的,还很有弹性,十分惹人喜爱,难道有谁见了不喜欢吗?
糍粑的做法十分简单,我还参加过制作呢:先把糯米洗净煮熟,再把糯米放在一个大缸里,用木槌使劲地捣,等捣到你双手直发麻,看上去是那种很软的感觉的时候,再放点面粉,用上吃奶的劲把它们揉在一起,让它们像对恋人一样,紧紧拥抱,永不分离,最后把它们扯成一个个乒乓球大小形状的小白球,再放在蒸笼上蒸,不一会,一个个惹人喜爱的糍粑就出世了。
在家乡,糍粑最常见的吃法就是糖水糍粑和香面糍粑了。
大人喜欢吃糖水糍粑。先把冰糖放在水里用大火煮化了,再用铁钩挂着糍粑继续放进去煮过了四五分钟就可以取出来吃了。听说只要咬一口,就可以一直甜到心里。(之所以是听说,是因为大人说小孩吃了会控制不住欲望,会一直吃,长蛀牙,所以本人就没有吃过。)
香面糍粑可是我们小人的最爱。把芝麻,核桃仁,黄豆等磨成香粉,糍粑再往上一滚,香面糍粑就大功告成了。小时候,每次我出去玩回来,外婆总是在为我做香面糍粑。我便会偷几个尝尝鲜,当外婆发觉时,我正在用黑乎乎的小手擦嘴呢。此时,外婆总会咯咯咯地笑,还大声说:“小东西,这都是你的,慢点吃,别呛着了!”
篇9:家乡的糍粑作文
许多地方都有做糯米糍粑的习俗,可是像我们家这样做的却很少。当大年初一早晨放鞭炮时,爷爷就在老家的大蒸笼里开始煮糯米糍粑。到了下午,我们就用祖传的石臼来舂糯米,把煮好的糯米放在石臼内。每每这时,我都会十分兴奋,因为这个过程十分有趣,大家分工合作,男人们用祖传的木棒来舂糯米,女人们则负责搓糯米,孩子们还可以在旁边一边观看,一边偷吃。舂糯米时两人一起合作,不过,在舂糯米之前要搅糯米饭,这样才能让糍粑均匀、嫩滑。前面还不是最好玩的,做这个不仅要靠力量,还要靠合作,在舂米的过程中,一人摁住,一人往下舂,不断循环——如果两人在同一时间舂下去,就没办法完成这一道工序了。看着大家越来越吃力,气喘吁吁的样子,可好玩了!
做好的糍粑是粘稠的,要把它搓平,搓圆。一口咬下去会散发出独特的香喷喷的糯米味儿,但事实上做好的糍粑里除了花生油是没有任何佐料的。糍粑的样子呈扁圆形,像八月十五的月亮那样,让人看着口水直流。
除了可口的味道,这小小的糍粑还有很多寓意:在红火纷飞之时煮糯米,寓意来年红红火火;在大年初一时大家分工合作做一件事,寓意来年家人和和睦睦;粘稠的糍粑寓意着家人的感情难舍难分,其圆形则寓意着家人团团圆圆。
篇10:家乡的糍粑作文
俗话说,“大人望种田,小孩望过年。”这话一点也不假。我们的家乡一过腊月初十,年的味儿就显现出来了。你听:“嗷、嗷——”那是杀年猪时,大肥猪的哀嚎;“啪、啪……”“咚、咚……”这是做饼子时揉面和擀面皮儿发出的声音;“哈哈哈……”那是农家女发自内心的欢笑声。
说到过年的一些习俗,我更忘不了老家打糍粑。
说起糍粑,大家也许一点儿都不陌生。
糍粑是用蒸熟后的糯米饭放到石槽里用石锤捣成泥状制作而成,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我们家乡打糍粑,一般是提前近一个周泡糯米,爷爷告诉我,泡糯米必须是用“腊水”浸泡,立春后的水浸泡就不行了。腊月里“打糍粑”是一年中的大喜事,全家都高高兴兴的,亲戚邻居都来相互帮忙。我们小孩子们都知道,一做糍粑就快要过年了。这一天,最高兴的就是我们小孩子了,蒸糯米饭时,我们小孩子总要守在灶台边。“妈妈,糯米饭怎么还不熟呀?”这是弟弟急切的声音。“去去去,一边站着,妈妈都不急,你着什么急?”这是我对弟弟违心的训斥。其实,我已经把口水都咽了好几遍了。
“饭熟了——!”妈妈一阵欢快的叫声,让我们立刻兴奋起来。妈妈给我和弟弟各盛了一碗糯米饭,还加上白糖。“哇,味道真是美极了!”
得到极大的满足后,我又随着糯米饭冒出的热气一路追逐,来到打糍粑的现场。只见爸爸、邻居家的叔叔们早已做好了准备,他们脱下厚厚的棉衣,高卷袖管,一同跃跃欲试的样子。糯米饭倒进了小缺里(听爷爷说,过去打糍粑用的都是石臼)爸爸、叔叔们开始捣起来,当糯米捣成胶状时,在一旁的爷爷赶紧把缺里胶状的东西扒出来放在门板上,可能是由于太烫的原因,爷爷不停地用冷水沾手,还在手上沾上点米面。已成胶状的糯米泥在爷爷的手下不住地揉着,不一儿会,糯粑就做成了。爷爷做的糯粑大多是长方形。
“妈妈,什么时候可以吃糍粑?”馋猫式的弟弟天真地问话,引得满堂哈哈大笑。
我们家乡的糍粑,在吃法上大多以煎为主,还有炸、炒、煮等做法。但是,不管是哪种做法,那味道真是好极了!
篇11:家乡的糍粑作文
糍粑的做法很简单:糯米泡半天以上,滤干水,放置在木甑里蒸熟,尔后倒入石臼舂烂至胶状,在干静的器具上撒些糯米粉,将舂烂的糯米至其上揉搓,捏成小团或饼状,还可以用特殊的模具印成各种图案,置通风干燥处阴干,阴干后可浸泡在水中,能长时间保存。别小看这小小的糍粑,光他的吃法就有好几种呢:用炭火铁夹烘烤这吃,用油炸着吃,煎着吃``````想到这我就情不自禁的想起了甜酒糍粑。那次我冒着风雪回家,手是冰冷冰冷的,脚也好不到哪去。那时我就在想,如果风雪再大些我怕是一动也不想动了,光说这些有什么用,还是赶紧回家吧!好不容易回到家里,我就被一股莫名的香味引到餐桌。我纳闷是什么东西这么香?定睛一看,呀!原来是甜酒糍粑。我迫不及待的端上来就是一口,仿佛所有的寒冷都被温暖代替,留下的只是一阵暖意,一种透彻心骨的暖意,还有那甜酒和糍粑巧夺天工的美妙融合,咬上一口,软软的,绵绵的,满嘴全是糯米沁人心脾的香味,外面的还一个劲的往里涌……我是多么希望此时此刻有一碗甜酒糍粑摆放在我面前,来驱散我所有的寒意,融入我身体中的一部分。甜酒糍粑吃了不单单是叫人温暖一阵,它还有着其他作用:糯米有着丰富的蛋白质、钙、铁等,中老年人、孕产妇和身体虚弱者吃了能很好的补气养血。
看来,小小的一块糍粑不仅融入了家乡味,也把外出打工人们的心融进去了,我爱吃糍粑,更爱生产他的家乡。
篇12:糍粑作文300字
为了吃一盒糍粑,傍晚放学之后,在餐桌边写作业时总要竖着耳朵,期待熟悉的曲调。印象中糍粑总是和《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曲调一起出现。焦黄黄的,滚了红糖花生沫,小小的糍粑,平和从容,简单里更多了一份甜味。吃一口,总觉不够甜。我习惯一串串起两个,这样,才觉出味道来。边吃边坐在墙边看书,就算只是翻过千遍的课本,也仿佛鲜活了起来。
可惜,一盒总也吃不够。待到这时,便开始期待明天的放学了。吃的时候,有时倒是吃欢了,但也心疼自己的小钱,毕竟一盒糍粑又抽掉了我储蓄罐的本就不多的脂肪。
糍粑,象征着生活中的小小惊喜,淡淡甜蜜,总让人幸福地眯起眼睛。
相关文章:
关于桥说明文作文02-17
丰力电力公司线路《安规》考试卷B02-17
华电电力安全知识考试300题02-17
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考试题02-17
关于排球说明文作文02-17
关于睡眠的说明文02-17
关于逃课的说明文02-17
关于衣服的说明文02-17
关于蚂蚁作文说明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