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以前, 世界重新获得了和平,国际间的交流频繁, 人们在使用语言的时候,已经不再是简单地让对方理解说话者的意思,说话双方用微妙的语言建立关系,分清身份。称谓起着很重要的角色。早在2 0世纪70年代,美国的Roger Brown, Albert Gilman和Marguerite Ford已经出版了很多关于称谓的书籍。从那时起,称谓就成了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20世纪末期,中国学者开始重视中英语言的对比和研究并发表了文章,其中一些是关于称谓差异。本文从文化背景的角度分析了中英称谓差异的现象,及其体现出来的文化差异,最后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中英称谓的不同模式。
1 文化差异
称谓是语言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恰当使用有助于社会交往。
1.1 文化差异对亲属称谓的影响
在中英称谓的比较中,汉语称谓比较复杂,主要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背景,其礼仪体系历经两千年的封建家族制度,把氏族关系看得最重。在这种体系之下,主要分成两大类:父系和母系。英语称谓相对简单,它们只有性别和年龄的区分。西方人的家庭观念很淡薄,家庭结构简单,被称为“核心家庭”,主要有两代人组成。
1.2 文化差异对敬称的影响
在中国社会交往中要尊敬长者,从称谓中也体现出来了。先生用来称呼男性,姑娘称呼年轻女子,而权力大的人称为老爷。这三种称谓区分了年龄。但在英语中,人们很介意谈论年龄。孩子可以直呼父母、老师的名字,这在汉语中是要避免的。西方国家对年龄和身份没有严格的限制。在汉语中,“老”和“公”代表知识渊博,足智多谋,是个敬称,如:老李,郭公。而在英语中,没有人愿意揭露年龄,被称为“老”或“小”对西方人来说是一种羞辱而不是尊敬。
1.3 文化差异对职业称谓的影响
不同的价值观导致中英称谓差异很大。价值观是一种标准,人们可以通过它来判断客观事物和现象,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指导着人们的行为方式。贯穿中国历史,政府官员被认为是最高的等级,特别是在封建时代,官位越高,权力越大。因此,在中国,头衔比姓名还重要。用先生而不区分头衔去称呼每一位男性是不恰当的。先生在英语中是Mr.。Mr..是Mister的简写,而Mister又是Master的弱读。老爷在英语的意思是My Lord。Lord在西方国家是统治者的意思。可知,西方人崇尚的是权力和能力。在西方社交中,官衔、军衔和贵族头衔要和名字一起使用。如果在政府中有官职,称呼时必须加上头衔,如:M a y o r Steven Brown。军衔和贵族等级也是如此,例如:Captain Bob Wood和Duke Laurence O l i v e。在那种情况下,如果不区分头衔,通称为Sir,那是不地道的英语。西方人希望通过称谓显示一个人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是兽医,称呼他为医生是不恰当的,他认为他工作没有受到尊重,他的能力被忽略了。但中国人喜欢夸大一个人的实际学术水平和能力。例如:一个人被称为专家,因为他在某个领域出名,但不需要他在全国誉为专家。西方人的价值观则是个人主义,他们崇尚个人能力。早在1 5、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西方人建立了人道主义。1 7世界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法国大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都强调个人主义。这使中西方价值观形成了很大的差异,在称谓中体现为中国人喜欢谦虚,西方人则根据实际能力称呼对方。
在汉语称谓系统中,家庭等级和年龄是用来称呼亲属、邻居、老师和长者的唯一因素。所以根据说话双方不同的身份,称谓也多种多样。西方人直呼同事朋友的名字,但如果职业地位和年龄发生冲突,职业地位居先。例如:一位教授的学生毕业之后也成了教授,这位教授应该称呼他的学生为教授而不是他的名字,即在选择称谓时年龄没有职业地位重要。而在中国,一个学生毕业之后成为老师的同事,甚至是老师的领导,他对老师的称呼还是和以前一样。
2 单一模式和相互模式
在社会语言学中,没有哪个现象比称谓更重视第二语言功能。称谓是说话双方用来指定对方的文字。根据社会语言学,称谓和社会关系密切相连,代表着权力和统一。西方学者Rogan Brown和Alert Gilman (1 9 6 0-1 9 7 2)把称谓分成两类:单一模式和相互模式。
2.1 单一模式
由于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汉语称谓比英语复杂得多,而且多使用单一模式,即每个人的关系都不均匀。而单一模式由两种标准支配:年龄和职业地位。由此可见,汉语称谓实现了权力定位,是垂直式社会关系的象征。例如:家庭中哥哥比弟弟权力大,而且子女不可以直呼父母的名字。同样,在单位里,人们根据彼此的职业地位称呼对方,下属不可以直呼上级的名字。这些都显示了中国人的垂直式人际关系。
2.2 相互模式
相反,讲英语的人们,由于受到平行社会关系和个人主义定位的影响,倾向于相互模式。相互模式只受一种标准支配:亲密程度。讲英语的人很少用“头衔+姓”称呼彼此,朋友使用名字称呼,而且两人的关系变化很小。当新成员遇见同事,或遇见邻居,介绍之后就直呼名字。汉语的称谓复杂的多,涉及到年龄、性别、地位等。除了医生以外,西方人不管对方是雇主、长者、父母还是领导,都直呼名字。这种习惯显示了相互社会关系。
3 小结
称谓是语言学习的一大分支。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体系,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称谓,这体现了国家、地区、变化和社会的不同。中英文化传统的差异导致了语言的巨大差异。因此,它们都拥有深厚的内涵。处理形式多样的称谓对翻译工作者来说会有点困难,特别是在文学翻译中,他们要考虑文化背景的影响。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恰当处理文化差异,称谓起着促进的作用;反之,则可能导致不同民族的文化冲突和误解,所以比较学习中英称谓是很重要的。
摘要:由于国际间交流的频繁, 称谓成了交际中很重要的环节。本文着重讨论了文化差异对中英称谓的影响及在使用中的体现, 并从主要的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本文讨论了单一模式和相互模式两种语言学现象, 进一步验证了文化背景对称谓的影响。
关键词:称谓,文化差异,社会语言学
参考文献
[1] 赵学峰.汉英社交称谓对比研究刍议[M].外语教学, 1999, 4.
[2] 赵应玲.英语称呼语的社会语用功能[J].外语学刊, 1997, 1.
[3] Ralph Fasold, The Socialinguistics of Language, Blackwell Publisher Ltd.2000.
[4] 胡春洞, 王才仁.外语教育语言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5] 钱厚生.英汉问候语告别语对比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
[6] 邱质朴.“礼貌·语言·交际”, 语言研究集刊[M].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4.
[7] 顾日用.礼貌.语用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2, 4.
[8] 刘越莲.礼貌与跨文化交际[M].外语教学, 2000, 1.
相关文章:
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应急体制差异的影响02-18
文化差异对交流的影响02-18
广告的语言特色02-18
基于区域差异性的农民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02-18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02-18
基于收支差异法对地下经济规模的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02-18
差异性影响02-18
东西方文化差异对班级管理体制的影响02-18
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应对02-18
汉英文化差异对比喻翻译的影响及解决方略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