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 才是真正的教育”。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这一任务的完成有赖于大学生的自觉认识和自觉选择, 直至以自知、自愿、自择的方式内化为内心的行为。从而使学生最终具备坚定的信念、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适应能力, 真正全面成长成才。因此, 探寻各种有效的途径, 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目前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强的表现
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 目前在校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成才动力不足、自律意识淡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不诚信现象突出等问题。当前的大学生中普遍流行“郁闷”、“无聊”等词汇, 认真探究这些词的来源, 并对我校大学生思想状况进行调研, 可以窥见时下大学生的思想状况颇令人深思和担忧。
1.1 成才动力不足
我国的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 突然脱离了中小学半强制性的学习模式, 失去了家长和老师全天候的督促, 也随之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茫然, 没有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也没有自己的信仰, 整天浑浑噩噩, 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毕业的目的只是为了挣钱。大学生渴望成才的动力不足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效果和目的。
1.2 自律意识淡薄
由于高校近年来的大力扩招, 大学校园内的学生素质也开始变得良莠不齐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和管理方式使大学成了部分学生违纪的“乐园”, 从日益增多的校园“自行车失窃案”到满目的“课桌文化”, 从盛行的“上网包夜”到经常的“此座已占”, 无一不在证明一部分大学生自律意识已经逐渐变得淡薄。大学教育如何真正实现从“精英教育”转换为“大众教育”, 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近年来,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据国家教委的一份报告显示, 对全国1 2.6万大学生抽查结果表明, 大学生心理发病率高达2 0%以上。大学生很难正确处理如人际关系紧张、恋爱受挫、考试失败、学习压力过大等问题, 从而给自己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自我疏导和外界的干预, 容易导致大学生走向极端, 轻者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重者甚至发展到伤害他人或自杀, 严重的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和家庭的幸福。
1.4 不诚信现象突出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中存在着各种不诚信的现象。有的同学考试作弊, 要求老师“法外开恩”;有的同学擅自更改学习成绩, 在毕业推荐表上弄虚作假;有的同学恶意拖欠学费, 把父母给的学费任意挥霍;有的同学虚报家庭贫困状况, 骗取勤工助学岗位、减免学杂费;有的同学利用网络随意侮辱欺诈他人或散布流言蜚语, 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等等。特别是部分学生毕业后恶意不偿还国家助学贷款, 这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大学生诚信的质疑。
上述问题的存在, 其根本原因在于部分大学生对自我认识的不足, 对自我目标定位不清, 自我约束意识、自我教育的意识不够, 自我教育的能力不强。大学生在接受了课堂教育之后, 更多的在于自我消化、自我吸收、自我提高, 发挥主体性作用, 根据社会标准及道德规范, 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过程, 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品质。因此, 真正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转变观念, 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 引导学生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 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通过自我内部的因素, 自觉地接受先进的正确的思想影响, 自觉地抵制和克服消极影响, 自觉地按照社会的需要来形成和发展自己良好的道德素质以及自身进行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因此, 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之道就是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促使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最终实现大学生的成人和成才。
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
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途径很多, 比如, 让学生参与各项管理工作, 教育与管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对大学生的教育也是融于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的, 要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必须倡导和实施大学生自我管理。再如, 增强学生的自尊心, 大学生的自尊心是他们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条件, 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精神支柱。人有了自尊心, 才能自重、自信、自强。为此, 思想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 要不断地引发和唤起学生的自尊心, 启发和鼓励他们立志成才。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所谓校园文化, 是指学校生活的各主体 (教师、学生、管理者和后勤服务人员等) 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管理教学活动中所创造出来的各种具有校园特色的、客观反映学校生活主体追求的物质、制度、精神等方面的成果的总和, 其中, 物质是载体, 制度是形式, 精神是内核。三位一体构成校园文化这种特殊的文化形态。由此可以看出, 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从物质、制度、精神等方面全方位营造育人环境, 对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大有裨益。
校园文化的总体教育特征是非强制的, 它通过诱导、激发、感染, 完成对学生人文素养和精神人格的塑造。在充满着浓郁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中, 处于塑造与发展阶段的学生的身心接受熏陶, 青年学生的情操、气质、审美乃至举止都将不断受到影响, 并逐渐成为习惯, 直至将种种美好的品行内化。
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对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具有引导作用。校园文化活动是一种适合高校特点, 以学生为主体, 以课外活动为主要手段, 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自我教育的一种潜在的、无形的载体。它所着力培养的校园精神, 如爱国主义精神、敬业精神、求实精神、创新精神等, 都对自我教育起着导向作用。
大学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 作为受教育者, 他们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既扮演角色, 又可以是观众, 因此, 校园文化这个阵地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舞台, 通过这个舞台可以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影响, 进而使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在校园主流文化的引导下, 变得更加容易, 并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 我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3.1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
我校通过课堂教育、课外实践、竞赛活动等方式, 形成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第一课堂知识传授与第二课堂活动引导相结合, 普及性的科技实践活动与有专业特色的学术活动相结合”的“三结合”活动特色。从1 9 9 6年开始, 我校已连续举办了9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节, 内容丰富多彩, 包括:机器人大赛、电脑网络大赛、学术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竞赛、发明制作竞赛、创业计划竞赛、数学建模比赛、科技英语翻译竞赛等等。以这些课外科技活动为依托, 我校已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中多次获得大奖, 在刚刚结束的2 0 0 5年全国“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中, 我校学生自行设计的两组机器人获得了特等奖, 其他作品分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并以绝对的优势取得了总分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通过举办这些系列比赛, 学生在自行组队、自己进行调查研究、自主参赛的过程中, 不仅培养了科学创新精神, 还增强了独立研究、自我教育意识, 充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3.2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拓宽学生自我教育领域
自1 9 8 3年团中央、全国学联发起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来, 我校就把社会实践作为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载体, 作为学生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作为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重要途径。近年来, 我校根据学校专业特色和学生个人特长, 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基地作用, 根据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 开展了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培育民族精神、革除旧俗陋习、弘扬文明新风、科技推广、企业帮扶、环保行动、社会调查、文艺下乡、义务支教、法律宣传、素质拓展训练等为基本内容的特色活动, 因此连续多年被团中央评为“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的同时, 锻炼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并且从中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教育。
3.3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意识
早在2 0 0 0年, 我校就已经开始探索如何更加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在活动中教育和引导学生成长的主题。为此, 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 给学生的自我成长和自我教育搭建了舞台。如笔者所在的管理学院就结合学生的特点制订了《管理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方案》 (下文简称《方案》) , 在《方案》中分年级设计了不同的素质拓展活动形式, 如大一年级进行主题演讲比赛、建设共同家园宿舍文化建设活动、大学生涯设计活动, 大二年级进行专业对抗辩论赛, 大三年级进行股票模拟投资分析比赛和创业计划大赛, 大四年级举行模拟招聘会、文明离校活动等。在这些要求全员参与的活动中, 指导教师会同学生一起设计主题, 丰富活动形式, 融入各种主题教育内容, 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到了同学们心里。
该院还指导创建了如“小玥在线”这样一档管理学院学生会发起、由在校大学生广泛参与、围绕校园热点问题进行交流、对话的品牌谈话栏目。它以“说人说事说生活, 说说大学里的你和我”为宗旨的谈话类活动为主要形式, 深受全校同学欢迎。他们改变强制式、直输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通过邀请校企领导、教师、外国朋友、学生、M B A学员、运动员、演艺明星、著名电台主持人、报社记者等与学生一起, 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设计谈话的主题, 然后就这些热点问题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对话, 并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这些热点问题相结合, 进行积极的主流思想的传播, 使学生能够在热烈的讨论中实现自我感悟, 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又如, 最近我校为广泛挖掘和培养文艺人才、锻炼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 策划了首届“敢想敢秀”大学生才艺展示大赛, 吸引了大量学生的参与, 在全校范围内引起了轰动。通过开展这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全校的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就受了各种各样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教育。
3.4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增强学生自我调节能力
早在2 0世纪8 0年代, 我校就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 9 9 2年成立了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1 9 9 5年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三级教育网络, 成立了“两室两中心”:心理咨询室和心理诊室以及大学生健康教育中心和大学生心理自助中心。以“两室两中心”为依托, 积极开展了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新生、贫困生、毕业生等专门人群, 结合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学生反响十分强烈, 效果非常明显。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 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 掌握心理调节方法, 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我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 分别开设了7门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大一学生重在心理健康意识的养成, 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大二、大三学生则针对突出存在的恋爱、人际关系等问题开设人际关系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大三、大四学生则针对职业选择和如何适应工作等问题开设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等课程。通过开设这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为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自我疏导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的方法。
另外, 为了激起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进行合理的规划, 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有意义的探索, 我校大学生心理自助中心最近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一场“许生命一个诺言”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在演讲中同学们对生命、对人生都进行了热情的讴歌和深刻的剖析, 引起了在场同学的广泛共鸣, 这样形式生动、效果明显的生命教育活动, 是任何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难以做到的。
4 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
对于校园文化建设, 应该做到有目的有计划, 有体系成系统, 并且安排专门的教师进行指导, 这样才能推动学生更多地从中受到启发。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不仅可以活跃校园气氛, 而且还必须对学生进行主流思想教育。
4.2 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主旋律, 强调高品位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不是为活动而活动, 而应该有针对性的开展主旋律、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 通过开展活动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使学生能够将在活动中体验到的道理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4.3 规范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这个平台来进行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并不表示教育者可以放任不管, 但又不能指导过细。只有做到“引而不发, 导而不牵”, 方能恰到好处。另外, 加强对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数量和质量的有效控制是校园文化建设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变得更加多元化, 高校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成才动力不足、自律意识淡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不诚信现象突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 凸显出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性。笔者结合本校的经验和做法阐述了如何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平台, 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自我教育
参考文献
[1] 邹放鸣, 赵跃民.大学生涯导论[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3.
[2] 尹成江.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J].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3 (3) .
[3] 孙永生, 张昊.充分发挥自我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4 (2) .
相关文章:
晨会演讲的范文02-14
安全重于泰山晨会教案02-14
小学安全晨会讲话稿02-14
关注食品安全 共建平安校园02-14
开业欢迎致辞02-14
珍爱生命防震减灾晨会演讲稿02-14
晨会演讲稿稿范文02-14
安全晨会制度02-14
企业晨会演讲稿02-14
窃读记词语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