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是国家关于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精选3篇)
篇1:课程标准是国家关于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
《课程标准是国家关于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的学习日志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基础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国家关于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方式的基本要求主要通过组织研制、发布各学科课程标准,并组织开展相应的教育质量监控来实现的。所谓课程标准,就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具体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待。本世纪初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组织中小学教育专家、学科教育专家以及优秀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等研制并印发了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随后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研,根据实验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于2011年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19个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科学性、时代性、适宜性、可行性等都有了进一步的完善。目前教育部正在组织进行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使用情况的大面积调研,拟于近两年内完成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教学主要通过各学科课程标准来体现的。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评价的基本依据,是学校教学人员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国民素质达到国家期望要求的重要保障。
篇2:课程标准是国家关于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
新课程标准识字与写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要求会写,认写讲用不是齐头并进,而是分进合击”。其中“多认少写,为尽快实现独立阅读创造条件”这一理念对于低年级教师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小学生刚入校学习会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如果识字速度比较慢,量较少就不能达到阅读的要求,时间长了,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就会小了,也会对其今后的阅读有影响的。研究资料显示,现在小学生大概认识1200字就可以阅读儿童读物了。汉字需要在很多不同的语境中反复地体会和认识,学生才能理解并使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第一动力”。有了兴趣才能使学生喜欢汉字,从而产生识字的愿望。如,利用音像、动作、情境等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 系,鼓励学生用自己想到的办法记字,以加深对生字的第一印象。有的老师在教蔬菜、水果用字时,让学生对照实物看标牌,看看、摸摸、读读、认认,甚至尝尝,调动多种感官认字记字。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缺的补充。寻找一些适合低年级儿童的儿歌、童谣、童话、寓言等读物,鼓励学生去诵读、积累。学生认出读物中的字会产生自豪感,会和同学相互比赛这个阅读材料中谁认的字更多,遇到不认识的字赶紧注上拼音主动识记。长此以往,能增加学生自主识字的动力。我们要落实“多认少写”的教学理念,使识字教学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符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遵循母语教育的规律,从而促进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发展。
篇3:课程标准是国家关于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
【关键词】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标准;依据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2-0020-01
【作者简介】1.王秋月,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天津,300191)科研处助理研究员;2.王敏勤,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天津,300191)基础教育研究所研究员。
国家在各科课程标准中都规定了课程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并提出了落实课程目标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议。这些都说明,课程标准是教师制订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如果离开了课程标准,教学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也无法落实和完成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学科不同,教学目标表述的维度也不同
虽然我们都习惯说在教学中要落实三维的课程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但在不同阶段不同学科的课程标准中,每一学段的教学目标并不都是用三维的形式来表述的。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该认真学习和研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体现学科的特点。
如,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在课程总目标中是以三维的形式来表述的,但在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则具体表述为五个方面: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学科不同,具体分段也不同,如语文在义务教育阶段分为四个学段,而数学则分为三个学段,并且数学的教学目标是用四维的形式来表述的: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
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则是分级的。从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3-4年级是一级英语,5-6年级是二级,7-9年级分别是三、四、五级,高中则是六、七、八、九级。其分级目标又是按照五维来表述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
又比如,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三维目标没有把“知识”排在第一位,其排序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音乐学科三维目标的排序和表述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从以上可以看出,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能不分学科笼统地都用三维目标来表述,即便同样是三维目标,在不同学科中的排序也是不一样的。有些学校统一教案模板,不分学科都用三维目标来表述,也是没有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的结果。所以教师一定要严格按照学科课程标准来设计教学目标,而不是想当然。
二、备课要从课程目标过渡到课时目标
可能有人会说:课程标准太原则、太笼统,备课时不易参考。虽然课程标准不能具体到一个单元一篇文章和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但对一类知识是有目标要求的。如果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或课时目标时不考虑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课程标准就没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然后再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过渡到一个单元或设计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目标既有课程标准的根据,又能结合学生的情况具体落实,从宏观到微观,使课程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三、上课时要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上课时要把学习目标呈现给学生并鼓励学生达标。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表述,以三维或四维的形式来设计教学目标,但上课展示时要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从学生的视角来看的,要有行为动词,要具有可操作性和检测性,学生一看就知道要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这样的学习目标才有使用价值。
相关文章:
文明施工标准化_基本02-10
安全资料标准化的目录02-10
安全生产标准化基础知识02-10
2007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生产法及法律知识》真题及标准答案02-10
煤矿质量标准化知识02-10
安全知识标准化问答02-10
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职责02-10
知识产权与标准化02-10
安全检查标准知识点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