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精选6篇)
篇1:矿井
高产高效矿井论文矿井建设论文
高瓦斯条件下高产高效矿井建设
摘 要: 寺河矿为高瓦斯矿井,2004年矿井生产原煤801万吨,被中煤协会评为“特级高产高效矿井”,矿井2002年投产以来,在高瓦斯条件下,不断摸索、实践,为矿井高产高效建设积累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高瓦斯;高产高效
概述
寺河矿井是《煤炭工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重点建设的八大矿井之一,设计能力为400万吨/年。1996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2002年11月8日正式投产。
2004,寺河矿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授予“特级高产高效矿井”,高产高效矿井代表了一个矿井的综合实力,这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由矿井高产高效工作面决定的,寺河矿高产高效工作面即为大采高工作面。2004,寺河矿共完成原煤801万吨,2005、2006年全员工效实现25.09吨/工,其中,大采高工作面共完成原煤523万吨,2302大采高工作面实现回采工效153.9吨/工,33021作面实现回采功效147.3吨/工。2004年,寺河矿大采高采煤工艺实现最高日产29023吨,最高月产57.3万吨,平均月产43.5万吨。
矿井主要地质特征
寺河矿东区井田面积约53.382KM2,井田范围内可采煤层有3#、9#、15#三层,总厚10.32米,可采含煤系数7.6%,其中3号煤层为主采煤层,厚度为4.45—8.75米,平均6.31米,结构较简单,全区稳定可采。
寺河矿井,属高瓦斯矿井,根据重庆煤科分院提供的3#瓦斯参数测定报告,矿井东区瓦斯含量为9.033m2/t,煤层无自然发火性。井田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矿井正常涌水量约1000m3/min,最大涌水量为1400m3/min。
高产高效工作面采煤方法
采用后退式走向长壁大采高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高产高效工作面长度设计为225米,工作面走向推进长度虽初为1000米~2000米,随着生产经验、管理水平和队伍素质的提高,工作面走向推进长度加长到4000米左右。工作面采用三进两回通风系统。
工作面采煤机选用SL500型采煤机,刮板输送机型号为PF4-1132,工作面液压支架为DBT-SCHITD。
高产高效工作面工艺特点
4.1 多巷道、大断面
工作面顺槽布置为五巷布置(三进两回),巷道断面为5.0米宽以上的大断面巷道。以3302I作面为例,33021、33025、33023巷为进风巷,33022、23024巷为回风巷,33021巷为工作面皮带运输巷,33025、33023巷为工作面辅助运输巷。33021巷为5.5×3.5米的矩形断面,33025、33013巷为5.0X 3.5的矩形断面,33022、33024巷为5.0×3.5的矩形断面,3302工作面切眼为8.5X 3.8的矩形断面。如图:3302工作面巷道布置(通风系统图)示意图。
4.2 工作面顺槽采用全锚支护
锚杆支护在寺河矿应用以来,尤其是大采高工作面,巷道采用锚网、钢带、锚索联合支护,起到了很好的支护效果。锚杆支护具有施工工艺简单、劳动强度低、可实现巷道快速掘进、适用于大断面巷道支护、简化综采工作面端头支护等特点。尤其是大采高工作面超前支护段,由于锚杆支护本身已考虑了超前压力的影响,使得采煤工作面超前支护段维护变得简单且具有很好的支护效果。另外,采用锚杆支护较架棚支护巷道,省去了采煤工作面的回棚工序,同时,锚杆支护一改支架支护的被动支护方式变为主动支护,为安全增加了保险系统。
4.3 工作面顺槽快速掘进
全矿井布置两个连续采煤机掘进工作面,服务于采煤工作面的顺槽掘进。连采工作面选用美国久益公司(JoY)生产的12CM27-10E型连续采煤机、飞利普斯公司生产的PM2110c型梭车、斯坦姆勒公司生产的BF-14B-54-64C型给料破碎机、瓦格纳公司生产的sT一3.5s型铲车,澳大利亚飞尔奇公司生产的CHDDR-AC型双臂钻机,法国赛特公司生产的TSl281、TSl243型负荷中心,国产DSP一1080/1000型胶带输送机。有了这样先进的掘进设备可实现高产高效工作面的顺槽快速掘进,保证大采高工作面的正常接替。以3302工作面为例,33021作面为寺河矿的第三个大采高工作面,工作面长度224米,工作面走向推进长度为3800米,工作面巷道总工程量为24187米,如此大的掘进工程量要实现工作面高产高效,必须提高掘进单进水平,快速完成高产高效工作面的顺槽准备。寺河矿于2D03年3月由连采二队开133022、33023、33024巷的掘进,于2005年4月由连采一队开始33021、33025巷的顺槽掘进,于2006年3月1日,3302工作面全线贯通,两万四千余米的大断面巷道仅用了11个月就施工
实现了连采掘进月平均单进152米,最高月进尺1402米的好记录,为高产高效工作面的顺槽准备奠定了坚实基础。
4.4 大采高工作面综采设备配置
采煤机引进德国德国艾柯夫公司SL-500型交流电牵引采煤机,该机最大采高5.2m,截深0.865m,牵引速度0-31.8m/min,供电电压3300V,装机功率1715KW,机器重量88t,采用了世界上先进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具有自动化记忆功能。液压支架及工作面刮板运输机、转载机、破碎机从德国DBT公司引进。液压支架形式为二柱支撑掩护式,支架高度:过渡架为2.25-4.5m,中间架为2.55-5.5m,中心距1.756m,工作阻力8638KN,初撑力5890KN,支护强度0.74-0.91MPa,支架重量为28t。液压支架采用了先进的PM4电液控制技术,可实现成组快速移架,移架循环时间6-8s,并可通过采煤机上红外发射与支架上红外接收,实现与采煤机联动。其它配套设备包括引进德国豪辛科乳化液泵,澳大利亚ACE公司顺槽胶带输送机,法国sITE公司负荷中心以及天津贝克公司监控系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强强联合”。
4.5 大采高工作面采高管理
根据大采高工作面设备配置,采煤机最大采高为5.2米,支架最大支撑高度为5.5米,2301工作面为寺河矿首采工作面,该工作面采高控制在5.0米以下,2302工作面采高控制在5.0-5.2米之间,3302工作面采高控制在5.5米左右,如此大的采高也是实现大采高工作面高产高效的一项重要手段。
4.6 工作面运输系统
工作面顺槽运输及大巷、主井主运均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带宽1400mm,运输能力为1600t/h~2500t/h,工作面主运可实现连续运输。工
4.7 工作面快速撤架、搬家、安装
按照传统回采工作面搬家方式,等工作面全线贯通以后再进行工作面的撤架、搬家、安装。需要两个月的时间,这样势必影响高产高效工作面效率。以2302工作面结束,3302工作面接替为例:寺河矿3302大采高工作面为2302太采高工作面的接替面,为实现工作面的快速接替,创造性地提出“九字方针”,即“先撤架、后安装、再贯通”,3302工作面顺槽、切眼掘进过程中,2302工作面就开始撤架并安装,同时3302工作面顺槽皮带也加快安装进度,等3302工作面全线贯通时,工作面各设备已安装完毕,多队组、多工序交叉平行作业,即工作面掘进准备过程中,撤架、安装工作已平行展开,工作面贯通之时即工作面生产出煤之时。3302工作面从撤架、安装到贯通生产仅用时一个月,比传统搬家工艺节省一个月,极大提高了大采高工作面搬家效率。
高瓦斯条件下,高产高效工作面的瓦斯治理
寺河矿属高瓦斯矿井,在高瓦斯条件下建设高产高效工作面难度很大,寺河矿以综合治理为原则,即抽放、通风、监测监控和管理四位一体的原则。
1)抽放是根本:从瓦斯涌出的源头切断或减少瓦斯来源的根本性措施。
寺河矿建有全国最大规模的地面瓦斯抽放泵站,2003年,东区井下瓦斯抽放站建成投运,采取煤层顺层钻孔抽放、抽放钻场超前抽放、采空区抽放等措施进行瓦斯抽放,2006年,矿井完成瓦斯抽放进尺81万米,严格执行“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十二字瓦斯治理方针。
2)通风关键:多风井、大风量、实行分区通风,是高瓦斯矿井治理的关键手段。
目前,寺河矿共四个回风井(西回风立井、胡家掌回风立井、东回风立井、上庄回风立井),五个进风井(主斜井、副斜井、西斜井、东进风井、上庄回风立井),上庄进、回风井10月份投入运行,极大缓解了矿井风量不足,为矿井生产能力达到1080万吨创造了条件。
大采高工作面顺槽布置为三进两回的通风方式,工作面一侧为两条进风,另一侧为一条进风和两条回风,紧靠工作面两侧顺槽作为进风主要是稀释工作面上隅角瓦斯。3302大采高工作面回采初期总配风为15000m3/min,回采后期为5000m3/min。
3)监测监控是保证:寺河矿各采掘头面都布有监测监控系统。全面、及时、真实、可靠地将各采掘头面的瓦斯信息传递到地面,以自动报警、断电等方式防止瓦斯危险区域发生事故,监测监控是高瓦斯矿井安全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和保证。
4)管理是核心:如果说抽放系统是“硬件”系统,那么,科学而严格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软件系统,再好的设备、仪器都是靠人来操作和运行的,从系统管理的角度来讲,以人为本是管理核心,也是管理的本质。因此,建立分工科学合理,岗位职能明确,精干高效的机构完善,人员配备齐全的抽放、通风及监测监控运行及管理机构,是高瓦斯矿井瓦斯综合治理的核心工作。
工作面顶板瞥理
高产高效工作面采高大,工作面容易出现煤壁片帮、冒顶、支架不接顶等现象,给大采高工作面顶板管理造成很大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在平常的工作中加强工作面顶板管理,各检查、监督职能部门严格按照顶板管理三个体系(质量保证体系、监测保证体系、责任追究体系)加强工作面顶板和工程质量标准化管
理,工作面一旦出现煤体疏松、破碎、顶板难以控制等情况时,能及时降低工作面采高,执行首采工作面过软煤期间的“慢、抬、低”技术方案,有效控制工作面顶板。
结论
寺河矿建设高产高效工作面是一个不断摸索、实践的过程,要真正实现高产高效还存在提高资源回收、进一步提高巷道掘进单进水平、工作面超前瓦斯预抽时间短、矿井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这都需要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继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国煤炭企协采掘机械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矿高产高效矿井建设论文集,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7、1998、1999、2001,[2]王显政,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促进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煤炭科学技术,1997(1),[3]赵宏珠,综采高产高效途径极其成套设各可靠性研究,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3,
篇2:矿井
山西东升阳胜煤业公司1983年建矿,设计能力30万吨/年。2005年进行90万吨/年该扩建建设,2008年改扩建完成并投产。矿井采用斜井开拓,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井田面积19.3276m2,地质储量1.63亿吨,批准开采煤层为8#、15#,现开采煤层15#,煤层厚度6米,煤层结构较为复杂,井田范围内无炭柱较发育,煤尘无爆炸危险性,属不自燃煤层,自燃等级Ⅲ级,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9.65 m3/t,绝对涌出量为40.29 m3/ 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2.56 m3/t,绝对涌出量为5.25 m3/min,属高瓦斯矿井。采煤方法为,长壁式综合机械化低位放顶煤采煤法,综采工作面采、装、运、支全部实现机械化,采用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
主要生产系统 ⑴、通风系统
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主要通风机型号FBCDZ60-8-NO26,配套电机功率2×315KW。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
通风状况:
总进风量:6476m3/min 总排风量:6536 m3/min 有效风量:5734 m3/min 有效风量率:85% ⑵、提升系统
矿井主斜井安装1部DTL100/30/2×315S型大倾角强力胶带输送机,担负全矿运煤任务。副斜井采用ZJK-2.5/20型矿用双滚筒提升绞车,担负全矿的辅助运输任务及人员运送,人车型号为XRB15-6/6,由3辆人车组成。
⑶、供电系统
采用双回路35KV供电,6KV双回路高压入井,主接线方式为2台主变并35KV侧单母线分段运行,变压器型号为S9-5000/35,容量为2×5000KVA,电压等级35±5%/6.3KV。
⑷、瓦斯监控系统
矿井装备了一套KJ70N-J型安全监控系统,共设有分站17个,甲烷传感器44台,其它各类传感器50余台,该系统工作稳定,性能可靠。
⑸、瓦斯抽放系统
矿井地面建有一座永久性瓦斯抽放泵站,抽放泵型号CBF410-2BV3型水环真空泵,一台运行,一台备用,配套电机为185KW,井下铺设主管路,支管路到达回采工作面抽放巷或高抽巷,形成抽放系统。
⑹、防尘、压风系统
地面设有400m3静压水池两个,由主斜井和回风斜井安设管路两趟至采掘工作面,各主要作业场所和转载点均有洒水设施。
地面建1座压缩空气站,内设3台螺杆式空气压缩机,从地面直至采掘工作面压风管路系统完善。
⑺、排水系统
井底车场设有主副水仓两个,每个水仓容量为1000m3。3台排水泵MD155-67×6型,电机功率分别为280KW,一用一备一检修,井下涌水量较小。
(8)、生产现状
15106回采工作面,目前处于设备回撤阶段;15105工作面正处于安装调试阶段,15105高抽巷正加速掘进。
阳胜煤业公司在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把瓦斯防治作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贯彻“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方针,树立瓦斯事故是可以预防,可以避免的理念。以有效遏制瓦斯、煤尘及火灾等重大事故为目标,围绕建立“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为重要核心的瓦斯治理工作体系,坚定瓦斯灾害是可防可治的理念,采取抽防并举,细抓严管,靠扎实的作风和严细的管理,几年来杜绝了瓦斯事故的发生。
我们在瓦斯综合治理方面的主要做法是:
一、靠制度和纪律,构筑瓦斯综合治理的防线
明确责任:公司总经理是瓦斯综合治理的第一责任人,总体协调全公司瓦斯治理所需的人、财、物等问题;总工程师对瓦斯治理负技术管理责任;其它副总经理负责分管业务内瓦斯治理方案和措施的落实。通风科负责全公司瓦斯综合治理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
完善制度:在制度建设上,坚持按照 “有制度按制度办,没有制度建立制度,制度不完善修改完善制度,让制度管人管事”的原则,用健全的制度促使“一通三防”工作走上规范管理的轨道。一是建立从公司总经理到副总经理的工作责任制。制定了“一通三防” 隐患排查例会制度和各项工作制度。二是建立从公司业务科室到生产区队的业务部门责任制。明确规范了各级业务部门和生产区队的“一通三防”技术和管理职责。三是建立从瓦斯检查、瓦斯排放、巷道贯通、局部通风、井下放炮、瓦斯抽放、防灭火、防尘、瓦斯监测、技术资料等管理制度,保证了“一通三防”各项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标准。四是对瓦斯报表实行审阅制。使领导和有关部室及时掌握各工作面瓦斯涌出情况,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五是采取在上隅角及时放顶、吊挂风幛、强制落顶或充填措施,防止采面上隅角瓦斯积聚。并在上隅角增设瓦斯传感器,实现瓦斯超限自动报警。六是建立严格的排放瓦斯制度。对排放瓦斯分级管理,对排放程序和措施编制、会审、贯彻、实施进行了具体规定,相关的停电、撤人、布岗、排放、监督、指挥全部责任到人。
跟踪问责:有了明确的责任和完善的制度,还要辅之有力的措施才能落到实处,我们以跟踪问责为重点,狠抓责任和制度的落实。一是通风科采用巡回检查、重点盯班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形式,落实瓦斯治理责任制,全天候对重点瓦斯隐患跟踪管理。二是通风调度每天至少有1人24小时坚守在矿,协助解决“一通三防”工作中的专业问题,坚持经理层跟班、查岗,做到“工人三班倒,班班见领导”。三是对查出的“一通三防”重大隐患,坚决落实整改。凡在“一通三防”管理上有严重隐患的,相关责任人将受到严厉的处分,以此促进各级领导对瓦斯的警觉,确保警钟长鸣。
二、靠优化生产布局,奠定瓦斯综合治理的基础
我公司改扩建之前,配备两支井筒,主斜井为提升进风井,副斜井为回风井,采区巷道布置单一,只有两条巷道,即:轨道运输巷(进风巷道)和回风巷道,巷道断面积小,进回风量收到限制。改扩建后,增加了一支主提升井筒,主、副斜井进风,回风井斜井回风,采区巷道布置为胶带巷、轨道巷、回风大巷三条巷道,巷道断面都达到10平方米之上,矿井总进风量由原来的2400 m3/min提高到了6500 m3/min,保证了通风要求。回采工作面巷道布置,由原来单一的进、回风顺槽,增加到进、回风顺槽、内错尾巷加顶板岩石走向高抽巷的布置方法,支护形式由原来的木支护变为锚网钢带支护,断面由梯形变为大断面的矩形巷道,断面积达12 m3,工作面进风量达到1800 m3/min。回采工艺由壁式炮采,变为综合机械化低位放顶煤回采,回采工作面内错尾巷有效的解决了上隅角瓦斯超限现象,顶板高抽巷使抽放效果得到了大的提高,生产布局的合理使我们实现了综合机械化采煤,达到了安全高效生产。
三、靠坚持不懈的瓦斯抽放,提高了瓦斯综合治理的效果 阳胜公司改扩建之前实际生产能力只有20万吨/年,采煤方法落后,瓦斯治理也只是靠通风排放。目前,阳胜公司在地面建有瓦斯抽放站,安装有2台CBF410-2BV3型瓦斯抽放真空泵,1台工作,1台备用,额定抽放能力为160 m3/min,电机功率185kw。
为了达到治理综放工作面瓦斯超限问题的目的,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聘请阳煤集团通风专家,从分析阳泉矿区15号煤层开采的瓦斯抽放效果、瓦斯涌出规律及岩层规律入手,试验研究不同抽放条件下抽放、封孔材料和工艺,根据综放工作面涌出量的特点,采用了多种抽放手段,自改扩建投产以来工作面实施了本煤层抽放、高位顶板裂隙抽放、埋管抽放、大直径钻孔抽放等综合抽放工艺,大大减少了工作面回风流瓦斯,保证了工作面安全生产。特别是采用顶板岩石走向高抽巷抽放上邻近层瓦斯,综放工作面抽出率达到78﹪。
1、不断创新瓦斯抽放方法,提高瓦斯抽放率
一是抽放方法多样化。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从无到有、从小钻孔到大钻孔再到顶板高抽使用过多种瓦斯抽放方法,如顶板瓦斯巷道法、内外错尾巷法、回风顺槽钻孔抽取法、采空区密闭抽取法、采空区上隅角埋管抽取法、本层预抽法等,扩大了瓦斯抽放面。我们积极购进大功率高效钻机,推广使用移动瓦斯泵抽放,为解决局部瓦斯抽放提供了保障。
二是抽放方法科学化。针对煤田煤层透气性系数较低,只能进行邻近层,尤其是上邻近层抽放的特点,在总结顶板矿压显现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老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的步距、时间,以指导打钻抽放瓦斯的设计施工工作,实现了科学化管理。针对不同的条件,采用灵活多变的抽放方法。如15101工作面采用顶板走向高抽巷抽放瓦斯技术,15102工作面在采用顶板走向高抽巷抽放瓦斯的同时辅助以外错尾巷大直径钻孔抽放方法,15106工作面采用抽放巷大直径钻孔抽放技术都取得了良好的抽放效果,实现了安全生产;
三是不断完善、改进瓦斯抽放工艺。在瓦斯抽放治本工作中,我们专门对瓦斯抽放钻场、钻孔参数进行了多方位探讨,我们尝试了几种瓦斯抽放钻场形式及钻孔布置方法,先后进行了掘进工作面钻场钻孔布置,回采工作面钻场、钻孔等试验,选择出适合我公司的最佳的抽放钻场和钻孔参数。我公司在高抽巷掘进过程中,每前进50米布置一个深4米宽4米的钻场,在前进方向扇形布置三个小直径(现在为大直径)钻孔,进行预抽瓦斯,保证了正常的掘进;回采工作面采用距离回风顺槽20米开辟抽放巷在抽放巷向邻近层打大直径高、低位钻孔的方式进行预抽和边采边抽的方式,特别是采用顶板走向高抽巷抽放临近层瓦斯中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2、通过瓦斯综合利用,促进瓦斯抽放技术的不断完善
综合利用是瓦斯治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利用瓦斯,保护资源,又保护环境。我们以抽保用,以用促抽,逐步走向良性循环。从2007年开始,我们就开展了瓦斯抽放利用工程,由07年的职工食堂试验燃用瓦斯,到目前的地面瓦斯发电厂建设,我们始终从安全、资源、环保的角度出发,立足瓦斯抽放,坚持瓦斯抽放与利用两条腿走路、滚动式发展,逐步实现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的目的。我公司投资3500余万元建设的地面瓦斯发电厂,选用16台500KW燃气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8000KW,预计年发电量为3000万KW/h。目前,主体工程已竣工,正在进行线路并网工程。
3、加大日常瓦斯管理力度
在瓦斯管理上,我们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现场瓦斯检查及治理,不断扩大瓦斯检查及监控范围,使瓦斯治理工作关口前移。在瓦斯检查上,我们增加了测点数量,完善了测点布置。检查结果不但要及时汇报,而且在手册上要详细记录。瓦斯监控增设上隅角瓦斯传感器,随时掌握上隅角瓦斯涌出情况。这些措施的落实,有效地杜绝了瓦斯超限作业,较好地防治了瓦斯事故的发生。
通过不断地摸索、实践,总结规律,我公司的瓦斯治理工作趋于完善,明确了标本兼治是治理瓦斯的根本方法,建立了“以抽为主,风排为辅”的管理理念。现在不但把瓦斯抽放量提高了,而且把矿井、工作面配风量也降下来了,空气质量提高了,工作面、矿井的自然发火几率也减少了,让我们真正尝到了治理瓦斯以抽放治本的甜头。
为了进一步提高抽放能力更好的达到治理瓦斯的目的,我公司正在建设第二套瓦斯抽放系统,在系统设置上坚持大流量、大直径管道、能力高的配套原则,我们选用CBF810-2BG3-1D192+W1水环真空泵,抽放量可以达到600m3/min,电机额定功率630KW,抽放管直径800mm,目前该系统正在抓紧建设中。
四、靠稳定的通风系统,增强矿井的抗灾能力
通风系统的稳定可靠是衡量矿井抗灾能力的重要标志,是矿井瓦斯灾害治理工作的重要保障,是预防重特大事故和事故扩大的主要措施。
1、加强局部通风管理:掘进期间顺槽长度达到1200多米,通风距离长,煤巷掘进工作面采用2*30kw或2*45kw对旋局部通风机供风,并实现“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供风量达到300--400 m3/min左右,有效地保证了综掘机组割煤回风流瓦斯不超限。在局部通风管理上,加强对局部通风机与风筒的管理,杜绝局部通风机无计划停风、停电,经常对双风机自动切换装置进行测试,发现不能实现切换,及时汇报处理,做到有检查、汇报、安排、有落实,并实现跟踪治理;在风筒管理上,想办法定措施、上设备,杜绝风筒脱节和炮崩风筒现象,如果有脱节或炮崩风筒造成瓦斯超限达3%以上时间超过10分钟,按重大事故隐患进行分析,查原因,找责任人,并做出处罚,同时制定出防范措施。
2、回采期间瓦斯治理:回采工作面采用进、回风顺槽加内错尾巷 通风系统,内错尾巷为专门排放瓦斯巷,以解决上隅角瓦斯。在回采工作面顶板50—70米范围内,沿走向布置一条专用排瓦斯岩巷,工作面回采前在高抽巷巷口预埋瓦斯抽放管,连接抽放系统,利用回采工作面采空塌陷形成的裂隙,抽放采空区及邻近层瓦斯,大大减少了风排瓦斯量,为工作面通风安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公司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对不符合《规程》规定的专用回风巷下大力气进行了补掘,2009年年以来投入资金60万元,补掘专用回风巷300米。对失修巷道进行扩修,降低通风阻力。
五、靠科技进步,提高矿井监控防灾水平
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实施“科技兴煤”战略方针,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在矿井瓦斯监测监控、瓦斯抽放等方面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装备取得了显著成效。提高监控系统的装备水平,实现了从单一瓦斯监测系统到多功能、多参数的矿井监控系统的转变。监测监控是煤矿预防瓦斯事故的“千里眼”和“顺风耳”。自2005年开始,公司投入资金400万元,对矿井的监测监控系统全部进行更新改造,目前矿井对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新安装1套KJ128煤矿瓦斯监控系统,主要由地面监控室,备用电源箱,监测风站,各种智能传感器、传输电缆等组成,并实现了全省联网。井下工作面安装探头,回采工作面上隅角安设便携式瓦斯报警仪。监测监控范围覆盖所有采掘工作面,井上地面各主要机电设备、井下机电峒室、采掘工作南实现了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都在规定位置设置了瓦斯传感器,并实现瓦斯超限报警断电。瓦斯监测数据遥传到地面中心站,实现了连续监测。按照监测日报,每天汇报各采掘头面瓦斯超限情况及原因,及时掌握隐患,督促整改。对瓦斯大的采掘工作面进行重点监控,每天在公司早调度会上通报。采取得力措施加强瓦斯监测管理。严格落实井下监测维修工24小时值班制度,做到发生故障,维修工1小时内必须到现场,4小时内处理完毕,井下无法维修时,必须及时更换,确保监测系统的完善可靠。
在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建设方面,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从中得到了启示:
第一,对瓦斯治理的认识必须到位,“隐患不除,永无宁日”。瓦斯问题关系到职工的生命、矿井的生存和稳定发展,必须把瓦斯治理放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生产力、创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一定要把瓦斯综合治理当作各级领导干部的天职,牢牢绷紧“瓦斯”这根弦。
第二,安全投入是瓦斯综合治理的先决条件。多年来,公司始终把安全投入放在各项投入的首位。特别是2009年后,公司进一步加大了安全投入保证了公司安全水平的稳定提高。
第三,必须“严得起来,落实下去”。有了好的制度和措施,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等于废纸一张。在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中公司建立了奖惩问责机制,所有奖惩公开、公平、公正,弘扬了正气,鞭策了后进,促进了瓦斯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四,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全员参与、群防群治。在瓦斯综合治理中,员工素质是关键。公司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工种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保证了每道工序、每个工种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责任。做到行为和标准相统一,用标准化的操作满足标准化的岗位。
篇3:矿井
1 强化领导, 深入发动, 营造创建氛围
(1)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了以党委书记、矿长为组长, 战线副矿长及26名科队级干部为成员的“五优”矿井创建领导小组。下设“五优”矿井创建活动办公室, 负责日常的组织协调工作。党政联合下发文件, 明确了矿党、政、工、团等各方面、各层次在创建“五优”矿井活动中所承担的任务和责任, 在全矿建立了“五优”矿井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
(2) 广泛宣传发动。
制订下发了“关于创建‘五优’矿井的实施意见”, 利用各种宣传阵地, 采取多种形式, 深入广泛地宣传创建“五优”矿井工作的目的、意义和要求, 及时报道工作动态, 推动工作开展。
(3) 建立活动工作制度。
①建立了“五优”矿井创建领导小组例会制度;②建立了创建活动检查考核、奖罚兑现制度;③建立了政工科室“联系点”制度。政工科室每个工作人员包1~2个区队作为工作联系点, 了解掌握“点”上工作进展情况, 帮助总结经验, 查找不足, 制订相应措施。
2 明确责任, 严格考核, 加强安全管理
十矿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 明确安全责任, 狠抓措施落实, 全面加强管理, 在高地应力、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威胁增大等诸多不利因素的情况下, 保持了安全形势相对平稳发展。
(1) 狠抓“安全第一”思想的树立。
坚持了“安全学谈”制度, “班前礼仪”和“五星级班组”评定活动贯穿全年;推行“双述”工作法, 践行“不安全不生产, 努力创造安全条件去生产”安全理念。持续开展了“转变干部作风, 规范职工行为”大讨论活动, 以干部作风的转变带动职工行为的规范, 促进各项安全规定、制度、措施的落实。
(2) 狠抓“一通三防”和防突管理。
按照“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工作体系的要求, 以预防重大事故为目标, 狠抓区域瓦斯治理、水力压裂增透技术推广、巷修、探放水等工作。2009年完成区域瓦斯治理工程量5 580 m、压裂增透181孔次、百米钻孔1 108个、巷修工程量14 400 m、探放水2万多m3, 3个风井负压全部降到2 900 Pa以下, 杜绝了自然发火事故。
(3) 狠抓隐患排查整改。
严格执行矿、战线、区队、班组四级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明确责任, 层层落实。坚持发现重大隐患立即停产, 按照“五定”原则落实整改, 做到不过夜, 及早处理, 防患未然。严格措施编制审批程序, 超前完善防范措施, 规范技术管理行为。每月组织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 对安全隐患指定专人限定时间定期整改。对整改不及时、处理不彻底的, 按照安全管理层次划分, 上追两级, 进行连挂处罚。狠抓安全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2009年, 下发隐患整改意见书573份, 事故追究44起、隐患37起, 行政警告、行政记过、开除留用、开除矿籍、诫免谈话、免职等处理45人次。始终保持了高压态势, 有力地促进了各级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3 以点带面, 整体推进, 抓好质量达标
(1) 健全标准制度体系。
按照“五优”标准, 对各项制度、标准逐条逐款地查漏洞, 找不足, 全面进行整改提高。先后制订了涵盖全矿各工种、各岗位的447个职工岗位规范, 编写了26万多字的工作法范本。细化完善各个岗位、各个工种的行为规范和工作质量标准,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标准及制度体系。
(2) 强化职工培训。
以提高职工安全技能为重点, 坚持按需培训, 注重培训质量, 落实培训责任, 广泛开展了“二、五”安全技术培训及“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安全教育培训活动, 直接单位班组长轮训1遍。2009年举办各类培训班60期, 培训职工5 196人次, 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培训2 977人, 进一步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
(3) 推行工程质量“实名”制度。
坚持“质量问题就是事故”, 对于不合格的工程坚决推倒重来, 对责任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追究。同时, 深入开展了“五好”工程、“评优找差”、“岗位描述”和“手指口述”、示范化精品工作面竞赛活动, 以采掘头面和生产系统高标准达标为目标, 推行“现场会制度”, 实施质量结构工资和质量标准化抵押金制度。
(4) 旬旬考核月月奖惩。
按照“三区四线”达标规划的时间安排和“安全质量标准化评分办法”、“安全质量结构工资考核管理办法”等制度, 每月进行综合考评, 并将考核得分作为工资分配的依据, 对行为不规范、工作和工程质量不达标、任务完不成的单位和个人, 降低其工资系数。
2009年, 十矿先后建成19个示范化采掘头面、10条精品运输巷、25个精品硐室, 矿井质量标准化达到了行业一级, 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4 优化布局, 精心组织, 确保产能增强
(1) 优化生产设计。
按照“是否有利于瓦斯治理, 是否有利于通风安全, 是否有利于降低成本, 是否有利于施工方便”等原则, 综合各种因素, 逐一分析, 统筹考虑, 确立了己二南翼瓦斯专用巷、己四东翼瓦斯专用巷、-320 m水平火药库、己14-24100采面高位巷、北翼东区戊轨联络巷等工程的最佳设计方案, 修改了戊11-15110工作面的采长, 戊9-17020工作面、戊9-20120工作面的层位关系, 为矿井的当前生产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合理组织生产。
围绕年初确定的260万t商品煤生产计划, 狠抓初采初放, 狠抓安装回收, 狠抓正规循环, 各采煤队的正规循环率平均达到97%, 并以抢险的姿态完成了戊9, 10-20210采面的回收。在开掘战线深入开展了“生产创水平、进尺上台阶”劳动竞赛活动, 炮掘工作面半煤岩巷创出月单进222 m的好成绩, 综掘工作面下分层四节拱支护创出了月单进360 m的新水平, 确保了采掘衔接。
(3) 强化机电管理。
坚持“以计划性、周期性检修为主, 以状态性检修为辅”的指导思想, 把大型提升运输设备、供电、防爆、局部通风机等作为机电管理的重点, 开展了小绞车运输、无失爆矿井、电气设备继电保护等专项治理活动, 建立了信息化设备管理系统, 完成了主井回转体更换和主副井电控改造等基础性工作。通过采取上述措施, 有效地降低了机电事故率, 2009年电气设备防爆率、大型设备完好率均达到100%, 事故率控制在0.6%以下, 实现了机电设备安全高效运行。
5 规范管理, 控制成本, 加强经营管理
十矿积极响应中平能化集团“战危机、保增长”号召, 采取了节支降耗、提质增收、挖潜增效等措施。
(1) 节支降耗。
牢固树立“过好紧日子, 管好钱袋子”的经营理念。强化节电意识, 合理安排生产, 避峰填谷, 2009年节电1 000余万kWh, 价值500多万元。严格材料费考核, 超耗时除对单位等额处罚外, 并与单位书记、队长、业务科 (区) 长工资挂钩5%~10%, 有效降低了不合理消耗。
(2) 提质增收。
针对井下地质构造多、煤层不稳定等状况, 坚持断层处打眼放炮, 严格落实配煤措施, 加强入洗和筛分, 有效地降低了毛煤灰分。2009年商品煤综合灰分完成33.21%, 比计划下降1.79个百分点;动力煤发热量完成19.70 MJ/kg, 比计划提高0.025 MJ/kg;入洗煤灰分完成29.92%, 比计划下降0.08个百分点, 实现了提质增收目标。
(3) 开源节流。
对区队小仓库进行全面清理, 清理出可调剂和淘汰、报废的物资300余种, 价值410多万元。规范了大型材料、井上下达标和单项工程用料管理程序, 指派专人跟踪去向, 有效减少了材料的丢失、浪费。
6 提高素质, 创新管理, 推进科技兴矿
十矿以建设创新型矿井为目标, 以解决制约矿井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为重点, 狠抓队伍建设、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1)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以职业技能大赛为载体, 打破工种分类, 坚持不懈地对职工进行全员化、多层次的技能培训和劳动竞赛活动。实施了500元的技师津贴、800元的首席技工津贴、1 000元的技术大拿津贴、自学成才奖励办法等6项激励制度。签订了导师带徒合同, 对优秀导师进行隆重表彰, 有效地提高了职工学技术、钻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了科技人才成长档案, 成立了瓦斯治理工作室等多项有利于科技人员施展才华的平台, 有效地激发了科技人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了“驾驭先进设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集团2009年度职业技能大赛中十矿有34人入围, 夺取了3项第一, 总成绩位居集团公司前列。
(2) 积极推进科技进步。
投入科研经费1 300多万元, 围绕“一通三防”、“防治突出”、“防冲击地压”等重点项目开展了科技攻关。先后完成了“大采深高应力煤矿复合型动力灾害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煤体水力压裂增透技术研究”等重大课题。其中“集成突出危险工作面消突技术配套装备及工艺研究”获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探索出了水泥浆带压封孔新工艺, 抽放单孔负压由原来的6.67 kPa提高到17.33 kPa以上。通过一系列科技手段的采取, 使瓦斯抽放纯量、浓度、效果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 全力实施管理创新。
建立了以生产调度为中心的矿井防灾及应急救援体系和“大型乘人设备安全评价”、“安全供电评价”、“防煤与瓦斯突出安全评价”等制度。制订了“高突采掘工作面防突安全评价管理办法”, 坚持每半个月对高突工作面进行一次防突安全评价。开发了具有矿井安全信息管理和预警功能的软件系统, 为防止较大以上事故提供了安全保障。
7 以人为本, 关注民生, 创建全国文明煤矿
十矿把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和技能、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提升职工的生活质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1) 关爱职工。
在面对经济危机、安全生产投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紧缩开支, 降低消耗, 使全矿在岗职工人均工资稳步增长。同时, 认真落实为职工办实事的承诺。出资25万多元, 设立了关爱互助基金;为8 502名职工办理了团体大病医疗互助保险;对家属区供水管路进行了改造;改善了单身宿舍楼的设施;乘人斜井投入使用;为特困职工、困难职工家庭、工伤亡子女发放各类助学金、救济金、慰问金、共计75万多元。先后举办了迎国庆60周年大合唱比赛、“爱矿杯”职工篮球赛等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 丰富了职工业余生活。
(2) 维护稳定。
引导职工依法合理地表达利益诉求, 对于职工符合政策要求的诉求, 立即给予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 向当事人说明情况。对于不符合政策的诉求, 耐心细致地进行解释, 帮助其排除心中疑虑, 及时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对防火、防盗、交通、爆炸物品管理等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 有效净化了矿区治安环境。
(3) 创建“和谐”。
把和谐矿区、和谐区队、和谐家庭的创建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 引导职工广泛参与。每月评出井上、下达标先进、落后单位各3名, 分别对其颁发流动红旗、流动黄旗进行鼓励和鞭策。每季度评出“四德”先进个人10名。倡导干部关心、尊重职工, 让职工心情舒畅;后勤服务人员悉心为职工服务, 让职工吃好、洗好、休息好;职工家属要关爱自己的亲人, 让其无后顾之忧。通过这些工作, 在全矿实现了干群团结、干事创业、风清、气顺、和谐、文明的良好局面。
8 创建体会
(1) “五优”矿井创建是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加强煤矿企业管理的一项创举。“五优”矿井创建工作内容涵盖了煤矿工作的方方面面, 只要按照“五优”创建的要求去做, 项项工作达到标准, 就不会存在顾此失彼的问题, 就可使企业实现全面科学的发展。
(2) “五优”矿井创建为煤炭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煤炭企业必须做到“五优”, 必须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要位来抓, 必须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 必须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才能实现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
篇4:浅谈周边矿井对伍家冲矿井影响
关键词:矿井;地质;分析;影响
一、矿产开采现状
伍家冲矿井开采-70米以下的资源,觉光寺矿井、周家坳矿井主要开采-70米以上的资源;矿井北东方向耒水对岸,是红卫矿业公司沈家湾矿井。在觉光寺矿井浅部有楼前村一矿、曾衍韶煤矿和友谊煤矿。在周家坳矿井浅部有黄市镇煤矿、金盆煤矿、鲁塘五矿和公平镇五矿,伍家冲矿井的东部有鸿泰煤矿;在这些小煤矿的浅部还有众多的老窿采空区。
二、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白沙向斜区域位置位于郴耒煤田北段,属耒阳-临武南北向构造北段东缘的一部分。受东西向构造应力的作用,主要发育有近南北走向的一系列褶皱和压扭性断裂。兴源矿业公司的三对矿井位于白沙向斜南段转折端处西翼,白沙向斜为一不对称向斜构造,轴向近南北,轴面向东倾斜。西翼缓,倾角一般20~30度,东翼较陡,倾角一般30~60度。核部地层为大冶组灰岩,两翼地层为大隆组硅质岩及龙潭煤系,白沙向斜以耒河横切,将向斜分成南、北两段。向斜北段构造较复杂,地层局部直立或倒转;向斜南段构造比较简单,西翼地层倾角平缓,东翼较陡,倾向断层较发育;向斜南北两端倾角较缓,一般10度左右。岩浆岩位于黄市镇以南2.5km,矿井以东5km,出露有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和辉绿岩,出露面积3.2km2,为上堡岩浆岩体。该岩浆岩体呈不规则的近似等轴状,岩浆沿上堡背斜之核部侵入石炭、二叠纪地层中。未见岩浆岩对矿井煤层有破坏现象。
三、矿井水文地质自然地理条件
1、地形:井地形属丘陵,冲沟发育,地形起伏较大,最高处标高295.85m ,最低处标高81.8m,最大相对高差214.05m。本区地势南部略高于北部,西部高于东部。山形基本受构造控制,多呈北北东和南北方向延伸,与地层走向大体一致,沟谷切割多垂直于地层走向。大气降水通过沟谷流入耒水。
2、水系:矿井北东部河流为耒水,系湘江的主要支流,由南往北从矿井东侧流出,耒水河道宽约200m,河床最低标高76.1m,历年最高洪水位92.82m,最低水位81.14m,耒水流量21.2~11300m3/s,据前人调查,最高洪水位标高为92.82m。
3、气象: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夏暖冬寒,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时间及无霜期长,但温度变化较大,据耒阳市气象站1953~2002年观测,最高气温在每年的7、8月份,历年最高气温为41.5℃,最低气温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2月,历年最低气温为-7.7℃。年平均气温22℃。降雨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年降水量为960~1937.3mm,降雨量集中在每年的4~7月份,最大日降雨量为185.1mm,最大月降雨量为436.3mm,最大年降雨量为1937.3mm;最小年降雨量为960.0mm,春秋和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最大风速2.0m/s。最大地震烈度为5度。
四、矿坑涌水量综述
矿井充水补给区:由于可采煤层有四个,而且老窑的巷道沿煤层露头布置,因此,可以认为煤层露头及其下30米深的风氧化带上的地表均划为矿井充水的补给区。三矿井的充水补给区面积约为7447100m2,觉光寺矿井充水的补给区面积约为2529200m2,周家坳矿井的充水补给区面积约为3802400m2, 原元三槽矿井的充水补给区面积约为面积为815500m2。矿井充水储水区和迳流区:老窑采空塌陷区,三矿井浅部的所有小煤矿及三矿井的四大煤层采空落顶后形成巨大的破碎含水层是矿井充水的储水区和迳流区,矿井充水的储水区和迳流区面积约8969395m2。
五、关闭两矿井后伍家冲矿井涌水量计算
1、煤层被采空后留下的空间,虽被顶板落顶充填,形成了一定间隙的破碎带,这些间隙的总和略大于煤层的体积。假设煤层全部采空并全部为顶板落顶充填,则含水体积等于煤层体积。觉光寺矿井煤炭总储量为1297万t,周家坳矿井煤炭总储量为1800万t。则闭坑后两矿井煤层采空落顶可含水量为(1297+1800)/1.52=2037万t。两矿井总巷道粗算为100000米×2×2.4=48万t。两矿井总储水量应大于2085万t。
2、最大矿坑涌水量的低值也是由三成周家坳和觉光寺两矿井最大涌水量与伍家冲矿井最大涌水量之和,最大矿坑涌水量的高值420+3792+289=4501(m3/h)。两矿井闭坑后,伍家冲预计最大涌水量在1002-2806(m3/h)之间。闭坑后庞大的两矿井储水体加上已闭坑的元山槽储水体常年含有丰富的水,以一定的速度补给伍家冲矿井中,因此,矿坑最小涌水量应较预测大些,取中值即为543m3/h。再因补给区较开采区远,因此,最大矿坑涌水量可取2400m3/h。预计两矿井闭坑后的伍家冲矿坑涌水量为543-2400(m3/h)。
六、结论与建议
1、关闭两矿井后,在两矿井的煤层采空落顶破碎层和巷道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储水体,该储水体的储水量大于2085万t。水头高度为-60米到地表,该储水体与元山槽矿井的储水体一道常年含水并补给伍家冲矿井。
2、预计两矿井闭坑后伍家冲矿井矿坑涌水量为543-2400(m3/h)。
3、对周家坳二平硐进行最大程度的修复,尽量将二平硐以上的进入到矿坑的水排出。若有可能对二平硐进行延伸,不让二平硐以上水进入各煤层采空落顶破碎层,这样可很大程度地减轻未来伍家冲矿井的排水压力。
4、沿周家坳矿井、觉光寺矿井和元山槽矿井的煤层露头和风氧化带进行老窑调查和水文地质勘查,查明该范围内的大气降水与渗入量的关系和位置。
结束语
总之,强化矿井地质工作,有利于减少矿井事故发生的几率,有利于更好的完成矿井的作业,对我国的矿井的勘探和开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东;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分析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
篇5:矿井
北 宿 煤 矿 二○○九年五月十六日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九条“煤矿企业每年必须至少组织一次矿井救灾演习”、2009《北宿煤矿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及《北宿煤矿2009井下火灾应急救援演习方案》的规定要求,北宿煤矿于2009年6月23日,在1667采煤工作面进行了矿井煤尘爆炸避灾演习,演习历时78分钟,灾区人员避灾路线选择正确;指挥系统在事故发生后的组织指挥正确。现将此次演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避灾演习的目的:
1.检验职工应对突发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2.检验职工在事故发生后的避灾和抗灾能力; 3.检验职工对矿井煤尘爆炸避灾路线的掌握情况。4.检验指挥系统在事故发生后的组织指挥能力。
二、避灾演习的假设事故地点、灾害性质: 假设事故地点:1667工作面中巷。灾害性质:煤尘爆炸。
三、避灾演习单位: 采煤二区
四、避灾演习的时间:
2009年6月23日 13:00~14:18,演习全过程共 78分钟。
五、救避灾演习情况:
1.12:30前,井下观测小组分别向调度室汇报已到达指定地点。2.13:00,总指挥樊玉泉下达救灾演习“开始”命令,井下煤尘爆炸应急处理演习正式开始。3.13:00,1667采煤工作面在爆破后,工作面发生煤尘爆炸。事故发生后,采煤二区跟班副区长立即通过电话向矿调度汇报灾害的地点、性质、范围,并组织现场所有作业人员按火灾避灾路线、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迅速撤离。
现场观测:受灾人员在跟班干部组织下快速按避灾路线撤离。现场避灾情况如下:
(1)1667上面、中面、下面(共27人)因受灾情影响不大,作业人员迅速迎着风流由工作面分别向上巷、下中巷、下巷撤至到1616轨道上山,途中打开进风巷净化水幕并切断工作面电源。
(2)中巷煤尘爆炸发生处上风流处共2人;灾害发生后,2人立即迎风流流动方向匀速由中面撤离,途中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将中巷净化水幕、转载机喷雾、中面和下面的溜头喷雾等喷雾设施打开,由下中巷撤至1617轨道。
(3)中巷火灾发生处下风流处共2人;发现危险后迅速由1667中巷联络巷撤至1617轨道。
第五组人员现场观测情况:
(1)跟班领导汇报灾害的时间、地点、性质、范围等现场情况准确、详细;
(2)发生灾害后,迅速切断电源撤离人员并采取打开喷雾设施等必要的措施,减小了事故的危害。
(3)人员避灾路线选择正确,自救措施运用妥当,避免了人员的伤亡。(4)灾害发生后,跟班领导组织有力,所有人员(共31人)均安全撤离。
(5)受灾人员按煤尘爆炸避灾路线撤离迅速。
2、矿调度值班人员接警后,立即执行了下列程序:
(1)了解井下灾害发生性质、时间、地点、灾区人数、影响范围等情况后,迅速向矿值班领导高振伟汇报,并根据掌握的受灾现场情况(火势太大,现场不能扑灭),立即下达1667工作面所有人员撤离,并通知跟班领导安排机电工区硐室工在16采区中部变电所切断1667工作面及回风巷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电源及1617皮带电源,并迅速撤离。
(2)13:02,矿调度值班人员刘继峰分别通知矿井灾害处理领导小组成员到矿调度室迅速集合,13:10,矿井灾害处理领导小组成员到齐,立即成立北宿煤矿井下火灾应急指挥部,樊玉泉任指挥部总指挥,并根据井下汇报情况研究、制订救灾方案。
(3)13:16,指挥部安排人员在副井口做好升井人员登记清点工作。
(4)13:17,指挥部安排矿医院医护人员到井口做好抢救准备工作,救护车井口待命。
(5)13:18,指挥部安排武保科做好副井井口秩序维持和保卫工作。
第一组现场观测情况:人员集合迅速、指挥部人员分工明确、指挥程序准确、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3、在跟班干部和瓦斯检查员的组织带领下,受灾人员有秩序地迅速从1667工作面、1667上巷、下巷、下中巷、1616轨道上山、1616轨道上山进风巷、-220西大巷,由1、2号副井安全升井至地面。从人员开始撤离到升至地面,整个避灾过程历时78分钟。
第四组观测情况:受灾人员撤离迅速(从工作面撤至-220m西大巷4300m处用时32分钟),组织得当且无人员伤亡。4、13:20,保卫科8名干警赶到1、2号副井口,立即设臵警戒线,维持秩序。
13:25,值班医生和医护人员携带急救设备到达井口。
第二组现场观测情况:保卫科和医院值班人员集合迅速,急救医疗用品齐全,机电工区矿灯发放室、通风工区自救器发放室、考核办考勤室统计升井人员一致,无差错。5、14:18,参加避灾演习人员(包括现场观测人员)全部安全升井后,井口立即向指挥部汇报,总指挥宣布历时78分钟的火灾避灾演习结束。
九、结论
篇6:示范化矿井申请
矿井进行验收的请示
济宁市煤炭局:
我矿自接到贵局转发的山东省煤炭局《关于上报瓦斯示范化矿井申报文件和瓦斯等级鉴定总结材料的通知》(济煤传【2010】81号)后,认真对照瓦斯治理示范化矿井标准,逐条进行了自查、自评工作,认为我矿在采掘布置、通风系统、监测监控、瓦斯管理、安全目标等方面,均达到了标准的要求,特申请贵局安排适当时间对我矿进行验收。
为盼!
附件:汶上义桥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瓦斯治理示范化矿井自查总结
汶上义桥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2011年11月01日
汶上义桥煤矿瓦斯治理示范化
矿井自查总结
一、矿井概况
义桥煤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汶上县境内,距汶上县城区12km。行政区划属济宁市管辖。建设地点在汶上县义桥乡。井田东西长约为6.8km,南北宽约4.6km,面积约31.4km2。现可采煤层为3层煤,属于较稳定煤层,该煤层平均总厚4.20m,具有自燃发火倾向性,自然发火期为3—6个月,最短发火时间为57天,煤尘具有爆炸危险,煤尘爆炸指数为36.57%,2011年8月进行了矿井了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87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0.48m3/t,属于低瓦斯矿井。
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开拓,采煤方法为长壁后退式,采煤工艺为综放开采,现布置2个采煤面,即23下01综采工作面、23下04综采工作面;5个掘进工作面:-480东翼轨道大巷、13下11工作面上顺槽、六采区西翼胶带下山、六采区西翼轨道下山,23下06工作面下顺槽。矿井设计能力为45万吨/年,核定能为90万吨/年,2011年8月核定通风能力为129.4万吨/年.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工业广场内布置主、副两个井筒,副井升降人员兼进风,主井提煤兼回风。地面安装两台同等能力的BDK-10-NO24 型对旋轴流式通风机,一台正常运转,一台备用,电机额定功率为2×90Kw。2011年山东煤炭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对我矿进行通风能力核定时,矿井总进
风量为4606m3/min,总回风量为4700m3/min,主要通风机负压为1230Pa矿井等积孔为 2.94m2,风机工况点在合理工作区间,通风阻力在合理范围内,井下通风设施完善,风量、风速及温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要求,通风难易程度为容易。
二、采掘布置
汶上义桥煤矿现有两个采区生产。一采区有一个掘进工作面,二采区布置了一个采煤工作面,1个掘进工作面,另外矿井有三条开拓巷道。矿井生产水平、采区和采掘工作面接续正常,开采顺序合理,采煤方法、工艺先进。
采煤工作面均有2个以上安全出口,一个通到进风巷,一个通到回风巷,后退式开采,正规循环率不低于80%,采掘工作面风量充足,辅助环节到位,做到了文明生产。
三、通风系统
矿井主井总回风量为4700m3/min,矿井通风阻力为1230Pa,处于合理范围内,符合《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规定要求,矿井有效风量率为91.8%。各生产水平、采区均实行了独立通风,无严重失修巷道,无不合理的串联通风、扩散通风、老塘通风。
主井地面安装两台同等能力的BDK-10-NO24型对旋轴流式通风机,一台正常运转,一台备用;实现了双回路供电,工况点在合理工作区间内;安装了风机温度、电流、风压、开停等传感器,对主要通风机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我矿于2010年8月进行了主要通风机性能、通风阻力测定,2011年8月份进行了
通风能力核定工作。各反风设施可靠,并于2011年4月进行了反风演习,有反风演习计划、措施及报告。
各采掘工作面及主要设备硐室的风速、空气质量、供风量和空气温度均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无风速超限、温度超高现象。
矿井通风设施严格按质量标准化的要求施工,有通风设施管理台帐,并实行编号管理。对通风设施设专人管理维护,各通风设施完好可靠。总回风巷及各主要回风巷无风流控制设施。
井下所有风门均安设了可靠的风门闭锁装置,实现了风门可视化。各主要行人风门安装了风门联锁语音报警装置,通车风门实现了自动化。
四、瓦斯抽采
义桥煤矿属低瓦斯矿井,采掘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均低于抽采标准,故不用瓦斯抽放。
五、监测监控
矿井装备了KJ-70A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并于2007年8月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对监控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按规定设置了瓦斯、一氧化碳、温度、局部通风机开停、风筒状态、馈电状态等传感器,各传感器安设位置、数量、及报警、断电点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灵敏可靠。矿井瓦斯远程监控系统具备了瓦斯断电、瓦斯风电闭锁的全部功能,采掘工作面等作业地点瓦斯超限时,能声光报警、自动切断监控区域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
源并保持闭锁状态。安全监控设备按规定严格进行调试、校正。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等采用载体催化元件的甲烷检测设备,每7天使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样调校1次。每7天对甲烷超限断电闭锁和甲烷风电闭锁功能进行1次测试。监测设备的报警浓度、断电浓度、断电范围、复电浓度和信号传输符合规定。瓦斯超限时实现了传感器控制范围内的设备就地断电。巷道长度超过500m的,每500米均增设了一组甲烷传感器。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设备性能完好,工作正常。中心站实现双回路供电,并双机或多机备份,备份主机能在5分钟内投入工作。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能实时监控全部采掘工作面瓦斯浓度变化及被控设备的通、断电状态。矿井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均实现了瓦斯电闭锁和风电闭锁。
下井人员按《规程》规定佩带便携式瓦斯检测仪器。矿井采掘工作面均配备了专职瓦斯检查员。矿井具有相应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技术管理能力。
六、瓦斯管理
矿井建立健全了以矿井主要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瓦斯治理责任体系和以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为核心的瓦斯治理技术管理体系。健全瓦斯治理工作机构。矿长张新华是“一通三防”的第一责任者,总工程师王连奎对“一通三防”工作负技术责任,设有专职通风副总工程师和地测副总工程师,设置了通防部、通巷工区、安全监控中心。配足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作人
员。矿井建立健全了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安全培训、安全投入、安全仪器仪表、设备管理、隐患排查整改、安全会议和瓦斯治理安全责任制等瓦斯综合治理管理制度。
矿井按规定每年进行一次瓦斯等级鉴定工作,并且每年编制通风、防治瓦斯、防治粉尘、防灭火安全费用计划,认真贯彻落实。矿井、水平、采区和采掘工作面瓦斯治理工程及各项系统完备并发挥作用。
矿井各种图纸均采用微机按月进行绘制,数据准确,符合现场,及时上报。矿井设有安全培训中心,每年进行一次全员培训,所有特种作业人员均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均持证上岗。
七、安全目标
矿井实现安全生产,建矿以来没发生过通防事故。无超通风能力,无瓦斯超限生产,无瓦斯、煤尘、火灾事故。矿井达到了一级质量标准化矿井标准
八、结论
汶上义桥煤矿有限责任公司达到了山东省煤矿瓦斯治理示范化标准,请济宁市煤炭局检查验收。
汶上义桥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相关文章:
煤矿立井02-16
超千米立井02-16
立井施工02-16
回风立井02-16
民族知识竞赛题及答案02-16
泵站更新改造02-16
地方民歌02-16
党团知识竞赛题及答案02-16
少先队知识竞赛题及答案02-16
名著知识竞赛及答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