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发思念的爱情诗歌

关键词: 抒发 思念 诗歌 爱情

抒发思念的爱情诗歌(通用16篇)

篇1:抒发思念的爱情诗歌

抒发思念的爱情诗歌

我的亲爱的/

你可好吗? /

今夜是平安夜 /

原本我不知道的 /

可是当我从二十四楼往下/

俯视城市街巷的那一瞬间 /

我才从恍惚中明白 /

今夜该是平安夜吧?/

可是我在这小楼里出去一下都会成为梦想,/

我怎么能够把玫瑰送到你面前 /

跪在地上/

含情默默的对你说 /

平/

今夜是一个平安夜/

虽然我们结婚不久 /

但我是一直爱着你 /

我的心每时每刻的.都在想着你 /

你知道我是多么的爱你吗/

然后我会举着双手捧着玫瑰花送到你的面前我 /

对上帝 祈祷 /

如果我爱的人/

也就是我的妻子/

此时此刻如果她也想着我爱着我话/

就让今夜皓月当空 /

碧空万里 /

作为我对她的深深思念吧/

虽然我没有钱来为你买玫瑰花亲手送送给你/

那么就让今夜我和月亮的相望/

作为我对你的思念吧

篇2:抒发思念的爱情诗歌

思念还没来得及酝酿,就在风雪中冷淡

那次,湖边雾蒙蒙,深呼吸的气,幻化成一圈一圈的过去

我踱步,遥望着远方,摇摇晃晃的泛舟,在飘荡

柳条含霜,在寂寞中脆弱,又在脆弱中折断

我想象萦绕的茶香能代替我去看望你,可茶汤却冻住了云烟,只有淡淡的还残存于鼻翼

终是无缘再相对

昔时的晕胧,画着宁静,描绘着惬意,我欣然着这一幕

你熬着茶汤,红酥手点缀着暖暖的茶叶,明亮的眼眸装着暖暖的笑意

慢慢的,却是如此优雅的,你微微的唇齿,若隐若现,在暖暖的茶韵中绽放

好似墨梅,但涵蕴着暖暖的香怡,悠悠洒洒着暖暖的步伐

捧着你熬的茶汤,掌心都是暖暖的欢喜,透着的都是暖暖的满足

我凝对着,暖暖的都是你的影子,在心底蕴藏着暖暖的安逸

走在冷峻的路上也不觉得寒煞,只有心里暖暖的茶汤

已经很久没喝你熬的茶汤,我还想着自己熬茶汤,可是太苦涩

去喝别人熬的,又觉得不尽其意,索然无味,仅仅只是暖着掌心,却无法暖入心里

我多想再见你熬着茶汤,喝着你暖暖的馨雅

我多想你来喝我熬的茶汤,我已经不是那个只知道熬制苦涩的茶汤的昔人,可你却不知道

我一个人安静的品悟着往日的暖暖,一个人熬着我的思念,成一部丹青

我描着茶汤上的白云,篆刻下思念的记忆,又默默消失在半空中,不知你能不能看到

曾经寄出去的`信封,是不是已经枯黄腐落,留下一地碎了的心镜成过去

我多希望再喝你熬的茶汤,在那个春天飞翔着鹊桥而牵手踩着绿意

我曾言,春天如果不来就好了,因为那样我就可以一直喝你熬的茶汤,而不用等待下一个冬

而你只是笑着,没有说话

可我不知这是最后一个冬喝你熬的茶汤,却以为你是默认了,诗人的错,就错在自以为

我多希望再喝你熬的茶汤,我还有许多话不曾当着你的面说过

而现在这些话已经埋葬在那些老姜的心底,被熬成一碗茶汤,我一个人静静地尝着

一个人,看着茶汤里浮浮沉沉的思念

篇3:抒发思念的爱情诗歌

关键词:文艺复兴,爱情主题,爱情诗

一、前言

文艺复兴作为一场运动,历经百年,席卷欧洲,一扫中世纪“黑暗时代”的阴云和桎梏,让人性的光芒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重新闪亮。亘古不变的爱情也在人性的照耀下,释放出了新的光彩。在这一时期,每种艺术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尽情歌颂着爱情,爱情的甜蜜、圣洁、多姿多彩、千变万化尤得诗人的青睐。在他们的笔下,爱情呈现着不同的姿态,或芬芳,或温柔,或充满诱惑激情,或神圣光洁,每一个诗人,每一首诗,都言及一面,共同描绘出了一个绚烂无比的爱情的宏大主题。笔者选取了这一时期的三位诗人的三首爱情诗,希望在比较分析中得以一窥文艺复兴时期诗歌中爱情主题的独特表达。

二、爱情观的演变:从斯宾塞到马洛到多恩

谈到爱情,无论细腻与否、崇高与否,我们总会想到恋人间炽热的感情或是二人世界里的卿卿我我、你侬我侬。然而在爱德蒙·斯宾塞的《有一天,我把她的名字写在沙滩》一诗中,人们在浪漫主义诗歌中体会到的奔放感情,或是早已在古希腊戏剧中熟悉的壮烈行动却不见踪迹。诗中的女主角和“我”更像两位玄学家而非恋人,是在谈玄论道而不是在谈情说爱,称呼彼此时也让人感到并无热情,诗中出现的称谓也并非关乎眼前那具体生动的恋人形象,而常关乎诸如“不朽”、“美名”、“美德”之类的抽象概念。尽管在诗人的心中,“你”的名字满是“光辉”,但只是“写在天国”;而女主角对男主角的呼语,只是一句“自负的人”,听上去并无半分激情,不过是一句客观冷静的批论而已。诗中所言之爱,也并无一句关系到此处的二人,却是在写“我的诗”和永恒:“我的诗使你罕见的美德长留。”诗中的“我”更像是一位中世纪的骑士,只是手中的长剑变成了十四行诗,来为这位在诗中隐其容貌的女主角赢得“美名”和“光辉”。而这位骑士为她所有的行动也不再是仗剑天涯,而是化简为一个单调的举动:“把她名字写在沙滩”,这一行为既不与她相接触,又不会留下踪迹,因为“海浪来了”会“把那个名字冲跑”,这种行为更像是一位冥想者所为,而不像是会发生在相爱的恋人之间,而既然名字都被海浪冲刷得荡然无存,那么这一行为就无需承担任何责任,也不会造成任何结果。而相应的,一整个的“她”形象也被化简成了一个纯粹的名字而已。即使这一“美名”可以得其不朽,除了一个空荡荡的符号,也别无它留了。尽管这是首爱情诗,但失其甜美,好像爱一经蒸馏,所有的感情便化云而散。

克里斯托弗·马洛的《牧羊人的恋歌》开篇便用热烈的祈使句邀请读者分享热恋中牧羊人的热情:“来吧,和我生活在一起,做我的爱人。”斯宾塞诗中抽象的追求变成了热切的呼唤,美名和光辉变成了世俗的生活。诗中的行动也大多直接与相恋的二人相关,如若不然,也都表达着牧羊人强烈追求的决心和对被追求的恋人的由衷赞美。在一二诗节中,复数形式的主语“我们”引发了一系列行动。情态动词“will”一方面为他的爱人许诺了一个美丽光明的未来,另一方面显示了他愿意获得如此未来的强烈意愿。而从第三诗节开始,一连串由“我将”引出的动作又将牧羊人的意愿和决心显露无遗。无论诗中的“我”是“用成千的花束做床”,还是用“长春藤和芳草做的腰带”,都是为了“打动”“你的心”。细读此诗读者会惊异于诗中众多具体的意象,如“山谷田园”、“羔羊”、“鸟儿”、“玫瑰”、“长袍”等,和斯宾塞诗中“美名”或“美德”之类的抽象概念相比,无一不是具体生动的生活中的形象。所有这些具体的意象共同描绘出了一幅个人生活的生动图景。分析至此,我们应该注意到,两首诗中自然的意象是不同的。在斯宾塞的诗中,自然的意象只是作为纯粹的背景而存在。主题一经点亮,自然便又隐身于黑暗中了。而在马洛的诗中,自然便是光亮本身。“来吧,和我生活在一起”,是要生活在羔羊遍地、“风光明媚的山谷田园”。而再来关照主人公的形象,除去上文言及牧羊人的热切、主动和直接,诗中女主角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具体化了。从第三到第六诗节,一位被装扮得楚楚动人(头戴“花冠”,裙饰“爱神木的叶子”,身穿“最好的羊毛”做成的“长袍”,“纯金”的“鞋扣”,腰间“点缀着琥珀水晶”)、被尽心款待(用“银碟”“盛着”“美味”,“摆在象牙制的桌面上”),也被倾心所爱(他愿“用成千的花束”为她“做床”)的姑娘的形象生动地出现在牧羊人热切的话语中。然而,这位为人所爱的姑娘依然隐身在诸多意象中,只在这丰富的修辞中才得以存在。

斯宾塞诗中的姑娘没能出场,马洛诗中的姑娘只在比喻意义上才得以在场,约翰·多恩的《诱饵》则似乎描述了一个完整的女人。从第二诗节起,诗歌不仅颂扬她热烈的“双眸”,而且在捕捉着她的行动:“在那流淌的浴池中游弋。”女人的形象再也不是抽象的名字,不是一袭华服,而是有血有肉、可以行动的女人。在诗歌中,女人的行为在“你就是自己的诱饵”一句中被浓缩成了一个诱人的“饵”的意象。这与第一诗节最后出现的一个意象遥相呼应:钩。“银钩”带给读者的是冰冷、锋利、无情和狡猾的感觉,而且是颇具征服欲望和主动性。这一意象连同诗歌开始时的其他意象,诸如“冷冽的溪水”、“滑滑的线”,给人的感觉远非舒适,而是令人讨厌、不安,这和诗歌戏仿马洛诗歌的开句“来吧,和我生活在一起,做我的爱人,/我们新鲜的快乐也无边”给人的期待大相径庭。不久这种不安的感觉就成了一整幅爱之残酷图。其他试图赢得爱情的人必须“在苇荡中受冻”,“双腿也割伤”,或用“破网”,或用“苍蝇”做饵,诗中的女人却“无需如此伎俩”便可轻易赢得爱情,因为她便是“自己的诱饵”。虽仍是被追逐的对象,她因其美丽而卓尔不群,可以去引诱男人而不需要男人用永恒或是美满的生活来诱惑她。读者也几乎无法像在斯宾塞或是马洛的诗中那样清晰地找到一个追求者,在这首诗里,只有以鱼群形象出现的一群求欢者的群像。因为被“诱饵”“所惑”,这些从“每条河流”游来的鱼都“欢喜着要去捕获”她。诗中之爱更像一场游戏,充斥着诱惑,伎俩和捉—放的过程。“诱饵”这一意象也不仅仅存在于隐喻层面,而是处处保留了其实体层面的质感,诸如“hook”、“amorous”、“catch”的字眼总蕴含着强烈的性爱含义。与斯宾塞诗中抽象的概念或是马洛的田园生活相比,《诱饵》言性更详、更直接、更具体,但一旦被钩子钩住,爱的残忍、冷酷和无情就像肉体上的疼痛和流血一样具体。

三首诗虽同为爱情诗,但诗中之爱各不相同。斯宾塞抽象理想的爱也许比马洛田园的生活更久长,却全无生活赋予爱情的真实感。同样真实具体,多恩笔下充满诱惑的性之爱更强烈,却也因强烈而蒙上痛苦的色彩,失去了斯宾塞诗中的纯洁和马洛笔下的真挚。但我们很难在三首诗中辨析出清晰的线性发展。如果说多恩和马洛的诗比斯宾塞的更具体,这种抽象也许只是斯宾塞的个人风格。同样的主题在莎士比亚的18首十四行诗中具体生动得多。斯宾塞诗中无足轻重的自然在马洛的诗中成了关键,而这种对自然的青睐又未能延续;在多恩的诗中,曾经甜美的自然意象成了粗砺的“苇荡”、“壳与杂草”。女性形象似乎在三首诗中得以加强,逐渐清晰。但热恋的牧羊人也不曾热切地描述爱人的形象,具体的饰物、用具掩住了具体的女性形象。就此而言,马洛笔下的牧羊人和斯宾塞的冥想者也非判然不同。他们都掌握着爱的控制权,不够关注自己的爱人。只有多恩笔下的女人,抓住了“线和钩”,占尽先机。尽管如此,多恩诗中的女人也只是被赋予了性的诱惑力,而非爱的权力,所以说,多恩也未能树立起一个恋爱中的女人形象。

三、结语

虽然简化是危险而有害的,但如果说爱因其多元而又多元化的表达倒是无妨,上文所述的三首诗足以证明这一真理。爱情在斯宾塞的诗中闪烁着永恒的光芒,在马洛的诗中跳动着温暖的脉搏,而到了多恩的笔下,感官的享受与诱惑写成了爱的另一旋律。正是这种缤纷多彩才让爱得以永存,也让爱得到了诗人的青睐。多元化的表达和多样化的呈现共同描绘着爱的美丽图像,这在漫长的中世纪是绝无仅有的,同时也为后世的诗人们开拓了空间,任他们用更强烈的感情、更大胆的言辞去尽情地表达爱。

参考文献

[1]李正栓.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歌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6.

[2]夏尚立.英诗和英国诗人——从伊丽莎白时期到现代[M].中国: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2005.

[3]刘炳善, 罗益民编.英国文学选读[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6.

[4]胡家峦.英国名诗详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篇4:他们用歌声抒发对红土地的思念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聚在一起

记者向该团的现任团长陈太愚了解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他们这些满怀豪情的知识青年,从祖国各地奔赴北大荒、内蒙古草原、陕北老区、云南边陲等地接受再教育,当时从北京到云南的知青有八千多人,陈太愚就曾是云南恩茅澜沧县惠民农场的知青,他在那里工作生活了14年。陈团长告诉记者:他们这些知青都特别有知青情结,虽然如今大家都离开了那片土地,但知青的经历给大家的一生打上了烙印,他们忘不了那留下他们青春印记的红土地。如今,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年逾六旬也大多数都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了,但对那片红土地的思念和惦记与日俱增,于是他们就成立了“北京八千子弟艺术团”,建团的目的是搭建一个弘扬红土地知青热爱生活和展示自强不息精神的窗口;艺术团还是一个为红土地知青晚年生活提供自我服务的平台。艺术团以知青情结为纽带,发扬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精神,旨在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具有一定艺术水平及较高素质的和谐团队。艺术团下设:合唱团、舞蹈队、话剧队、乐队、摄影沙龙等单一艺术类别的分团。目前团员有一百多人。

陈团长介绍,他们团的人员素质较高,有: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央歌剧院一级演员、空政文工团独唱演员、东方歌舞团演员、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的栏目编导、中央歌剧舞剧院的资深美工、中央新闻出版单位的知名编辑记者、北京舞蹈学院的舞蹈教授,还有中国传媒大学的动漫教授等等,这些专业人才为艺术团的创作、排练、演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他们的艺术团成立两年多就有了较大的影响和成绩。

他们的心一直挂念着红土地的乡亲们

陈团长介绍:八千子弟艺术团的成立是他们几年磨合的结果。2009年底,在京的赴云南知青筹备了一个纪念他们上山下乡40周年的联谊活动,知青中的专业艺术人才和业余文艺活动骨干借此机会组织了起来,于2010年1月在北京保利剧院举办了一台专题文艺晚会。晚会立意深刻,形式多样,艺术感染力极强,受到广大老知青和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好评。

紧接着2010年春季,我国西南地区大旱,云南知青们又紧急行动,用4天的时间赶排出了一台《爱心化雨抗旱救灾——情系红土地赈灾晚会》,并在晚会中募集十多万元的捐款,于第二天在全国10余省市卫视联播的赈灾晚会上捐献给了云南灾区。该举动被中央和北京以及全国各地数十家媒体报道。赈灾晚会结束以后,众知青纷纷在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感言,过后他们把大家的感言编成集锦,大家互相鼓励。陈团长还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在赈灾义演晚会全国联播前,还有一个插曲:导演不让主持人春妮和我们送款的知青代表在语言中出现“知青”的称呼,而以“在云南生活和工作过的人们捐款”表述。这件事把我们气坏了。当时在现场,我们紧急打印了并高举起“北京赴云南老知青祝福灾区人民”的标语。摄像机连续n次给了特写,也统统播出去了。从这次以后红土地只要有困难就有北京知青的身影。自此备受云南知青的“八干子弟艺术团”正式成立。

艺术团正向更高的阶梯攀登

让八千子弟艺术团骄傲的是,在他们成立之初,就被中央电视台刚刚开设的《歌声与微笑》栏目选中,入选第一批录制节目的老年艺术团,他们的节目在春节期间播出,并作为栏目优秀节目重播,使团员们备受鼓舞。八千子弟艺术团在很短的时间里,艺术造诣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团队建设上也取得了良好的声誉。特别是他们以主打“民族情、知青情、边疆情、红土情”为主要特色,以演唱云南地区歌曲为主要形式,还有就是他们以身着自己制作的云南当地少数民族服装为自己的特色,在演出时得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据说他们所穿的少数民族服装有十多个民族的呢!

现任团长陈太愚最后意味深长地向记者介绍:我们还为自己创作了一首歌曲《我们的青春从红土地走过》:

走过,走过,我们的青春从红土地走过:西双版纳迷茫呼喊,瑞丽江边血泪思索,曼老水库悲壮号子,红河两岸连天炮火。走过,走过,我们的青春从红土地走过:群山莽莽胶林似海,稻谷飘香醉了江河,云雾茫茫茶山涌翠,甘蔗甜透彩霞云朵。

走过,走过,我们的青春从红土地走过:十年风雨锤炼摔打,四十年征程扬帆拼搏,我们有自己的雪山草地,我们有自己的长征组歌。

每每在演唱这首歌时,我们每个人都是眼含热泪,这首歌是八干子弟艺术团的标志。祝八千子弟艺术团在北京的文化舞台上,像版纳风光一样婀娜多姿,像瑞丽江畔一样迤逦迷人,像红河激浪一样汹涌澎湃。

活动推荐

将军后代合唱团为电影《渡江!渡江》首映献歌

本报讯(记者张晶)2012年的7月22日下午,将军后代合唱团用他们的歌喉在人民大会堂为电影《渡江!渡江!》(原名《千里渡江第一船》)举行的首映礼上献上他们对父辈敬仰的歌。据悉,该片在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上将的亲切关怀下、根据王济生将军所著的《血火雄风》一书改编而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黄宏少将、浙江泰悦腾豪文化艺术策划有限公司夏广强董事长为出品人、杭州炳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立君为总监制/制片人,陈龙、章龄之、张笑君、侯天来、郭晓峰等实力派演员领衔主演。电影《渡江!渡江!》作为建军八十五周年和中共十八大的献礼片必将全国瞩目。

陶然亭公园的夜晚更欢乐

陶然亭公园北门内,每逢夜幕降临的时候,都有一群喜欢表演的中老年朋友自发聚拢而来,他们聚在一起唱呀、跳呀、吹呀、打呀,各自尽情地发挥着自己特长。这是一个松散的群众团体,团员们也给自己的团队起了一个很喜兴的名字“和乐之声艺术团”。是一个开放式的团队,出入自由、不用签约,团里不发一分钱,入团也不用花一分钱,她的宗旨就是自娱自乐,展示自己,抒发情怀;这是一群追求健康的人们给自己搭建的一个展示才华、寻求快乐的平台。

张晶文摄

“东城中医院杯”全国残疾人美术大赛今起征集作品百位名老中医会诊助威

篇5:《思念》的优秀爱情诗歌

亲爱的

展开沉封的记意

你的笑容就在我的心里

甜蜜的`话语

浪漫的郊游

随意的十指相扣

对视着,傻笑一瞬间

亲爱的

现今的分离好像成了永远

沉重的思念

苦苦的相欠

使乎苦海无边

什么时候才能再一次浪漫

亲爱的

你好吗

想你就泪水漂然

念你就疼痛无限

总想让时间缩短,在回到昨天

亲爱的

总想让风儿告诉你

我就围绕在你的身边

亲爱的

总想让雨儿告诉你

是我的泪水湿了你的脸

亲爱的

总想让太阳告诉你

你的身边处处都是我的温暖

亲爱的

总想让月儿告诉你

孤独时我就陪在你的身旁

亲爱的

总想让星星告诉你

你永远住在我的心里面

亲爱的

篇6:不思念的爱情诗歌

我不思念,一个人醉生梦死般游荡在街上,回忆着某些画面.....听见,风撩动树枝,瑟瑟作响般的凄惨。

朦胧的霓虹,泛白的路灯,昏暗得灵魂都快被驱散.....可怜,孤单影只的人啊!

无人诉说思念......枯枝啊,没有了树叶的陪伴,你是否孤单?

远方的你.....是否听见?

篇7:思念的优秀爱情诗歌

淡淡的忧伤里有你的味道

淡淡的花香里有你的爱恋

心底的思念

心中那一抹执念

淡淡的寂寞放纵生命里的无奈

淡淡的牵挂不强求却悠远永久

思念的夜晚

孤独的思念

淡淡的一抹便以足够

淡淡的幸福可以在梦里看到

无边的夜

孓然的思念

我不再想许千年虚幻的誓言

只求在似水流年拥有你

不求轰轰烈烈

只求不离不弃

无边的夜色

是冰冷了思念

还是冰冷了落魄

无边的思念

是无言的忧伤

还是快乐的等待

漆黑的夜

漫长的思念

一个人

无言

独醉

篇8:论孟郊爱情题材诗歌的特点

孟郊是一个典型的“苦吟”型诗人, 多用“苦吟”来形容自己的诗歌创作, 如“夜学晓不休, 苦吟鬼神愁” (《夜感自遣》) , “忧人成苦吟, 达士为高歌” (《送崔纯亮下第》) 。孟郊苦吟成癖, 注重诗歌的炼字造句, 追求构思的生新奇特而不法固常, 大量使用生冷的意象和枯槁的色彩, 使其诗歌的整体风格险怪奇崛。

孟郊的诗表现了很广阔的社会生活, 主要有针砭时弊, 同情百姓疾苦, 表达自己不随流俗之志节, 以及大量的叹老嗟穷、怨离苦羁之作。这些诗大多刻意追求奇险, 风格峭硬, 带有深刻的心理体验。孟郊是一位非常注重情感的诗人, 写下了不少表现亲情、友情、爱情的诗篇。《游子吟》塑造了一位慈祥的母亲形象, 最为后世所传诵。《赠李观》、《上包祭酒》、《赠主人》等诗篇均表现了孟郊对友情的珍惜。孟郊诗中表现爱情题材的并不多, 但感情真挚, 艺术上也很有特点。

孟郊爱情题材诗歌有着真实而深厚的情感基础, 那就是孟郊与妻子相互间的真挚感情, 以及长期的羁旅生活使他对家庭生活的无限眷恋。其《病客吟》写道:“主人夜呻吟, 皆入妻子心。客子昼呻吟, 徒为虫鸟音。妻子手中病, 愁思不复深。僮仆手中病, 忧危独难任……” (《孟东野诗集》卷三) 漂泊在外, 而又身染疾病, 触发了诗人对妻子的深切思念。诗人设想如果在家生病即使是夜里, 呻吟的声音也能进入妻子的心中, 而远在他乡即使是白天, 呻吟的声音也只是像虫鸟的叫声一样, 无人理会;在妻子身边生病了, 有妻子照顾, 愁思也不会深, 而生病了只有仆人在身边, 这么深的忧愁一个人真难以承担。此诗不仅突出了诗人病在外地的忧伤和痛苦, 也写出了他对妻子的依恋, 反衬出妻子对他的照顾无微不至。还有《别妻家》:“孤云目虽断, 明月心相通。私情讵销铄, 积芳在春丛。” (《孟东野诗集》卷八) 孤云遮住了望眼, 看不到远去的踪迹, 但看到天边的明月, 感觉他们的心灵还是相通的, 在对比中表达了心中的无奈和对对方的牵挂。从中可见孟郊与妻子感情很好, 孟郊因为常年在外, 与妻子聚少离多, 因此对妻子十分思念, 也能够感同身受妻子对他的思念之情。不难理解, 孟郊所写爱情题材的诗歌大多为离别时的感伤和别后的思念, 并描写了很多坚贞如一、感情真挚的思妇形象。这和他的生活经历有关, 其中融合了他真实的情感体验, 所以非常感人。

孟郊爱情题材诗歌在艺术上很有特点, 首先从构思上看, 孟郊所写爱情题材诗歌依然有生新奇特的特点。《闲怨》一诗非常短小, 只有二十字:“妾恨比斑竹, 下盘烦冤根。有笋未出土, 中已含泪痕。” (《孟东野诗集》卷一) 在如此小的篇幅里也能写出惊人之语。此诗将一女子的怨恨之情比作泪痕点点的斑竹, 斑竹的根部也充满了烦怨苦恨, 以至于尚未出土的笋芽竟然也布满泪痕。想象如此奇特, 化用典故而又青出于蓝, 使感情抒发的淋漓尽致, 感人肺腑。再看他的《车遥遥》:“路喜到江尽, 江上又通舟。舟车两无阻, 何处不得游。丈夫四方志, 女子安可留。郎自别日言, 无令生远愁。旅雁忽叫月, 断猿啼寒秋。此夕梦君梦, 君在百城楼。寄泪无因波, 寄恨无因輈。愿为驭者手, 与郎回马头。” (《孟东野诗集》卷一) 此诗篇幅较长, 诗意回环有致, 结构开合自如。前四句述写思妇的内心变化, 送别郎君时看到路在江边消失, 思妇本想无路可走应该返回了, 因此内心欢喜。可是江上又可以通行船只, 又由喜转忧。紧接四句是女子的话别之语, 言谈之中充满了无奈, 再下四句由写景转入抒情, “梦君梦”构思很奇特, 这位多情的女子在别后的夜晚与郎君做着同样的梦, 梦同而郎君已在千里之外, 形成一种反差, 写出了女子对郎君的魂牵梦绕之情, 令人动容。宋词人晏几道《鹧鸪天》中的“别后, 忆相逢, 几回梦魂与君同。” (《小山词》) 明显借鉴了这种表达方式。最后四句思妇在百般无奈的心情下想象自身变作驾车者之手, 亲自为郎君调转马头, 希望他回到自己身边。这两首诗都想象奇特, 而又不荒诞离奇, 构思新颖而又寓于常情常理的特点。

其次, 孟郊所写爱情题材的诗歌篇幅一般都不长, 不讲究叙事和铺陈, 也不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 而非常重视主观抒情, 重视对人的心理活动及感情世界的开掘。如《结爱》:“心心复心心, 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 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 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 不如结心肠。坐结行亦结, 结尽百年月。” (《孟东野诗集》卷一) 写离别之时, 男女双方将衣襟挽结在一起, 以此表达永不变心之意, 此诗基本上没有外在的人物形象的描写, 一些动作描写也与内心情感紧密相关, 而且画龙点睛地加入了议论的成分, 使所要表达的感情更深入一层。《古怨别》:“飒飒秋风生, 愁人怨离别。含情两相向, 欲语气先咽。心曲千万端, 悲来却难说。别后唯所思, 天涯共明月。” (《孟东野诗集》卷二) 写情人在秋天离别, 更添愁绪, 二人含情相向, 仿佛有千言万语要叮嘱对方, 但离别深重的悲伤只把千言万语化为哽咽。可是, 正是这无语之时, 情感力量才更为强大, 更加感人肺腑。最后一句设想别后相思, 把感情寄托于明月之中。这首诗篇幅虽然不长, 但却能把离别与相思之情刻画得十分深厚绵远, 不愧是大家手笔。

再次, 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也使孟郊所写爱情题材的诗歌增色不少, 比如《去妇》诗中孟郊写道:“君心匣中镜, 一破不复全。妾心藕中丝, 虽断犹牵连。” (《孟东野诗集》卷三) 以匣中镜比喻负心男子之心, 一旦心意改变就不会留恋以前的幸福;以藕中丝比喻多情女子之心, 依然对负心之人念念不忘。既用比喻使两者的内心情感形象化、具体化, 又用对比手法突出女子的痴情, 因此极富艺术魅力。《烈女操》:“梧桐相待老, 鸳鸯会双死。贞女贵徇夫, 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 妾心井中水。” (《孟东野诗集》卷一) 以梧桐、鸳鸯托物起兴, 象征永恒坚贞的爱情, 又以井中之水比喻女子内心的坚贞。这些比喻运用的很恰当, 不做外在描写, 只着意于刻画人的情态及内在心理。比体与喻体在精神上一脉相通, 确实达到了神似的境界。再如《临池曲》:“池中春蒲叶如带, 紫菱成角莲子大。罗裙蝉鬓倚迎风, 双双伯劳飞向东。” (《孟东野诗集》卷一) 用民歌惯用的象征及谐音手法如“莲”与“怜”等, 写得缠绵摇曳, 清丽无比。类似的手法还有很多, 这些修辞手法一经孟郊运用, 往往能达到平中见奇的效果, 而且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体验是非常丰富而深刻的。

最后, 孟郊诗歌的语言大多瘦硬奇峭, 拗折不平, 刻意炼字造句。在这些爱情题材诗歌中, 可以说他依然刻意苦吟、精心营构, 力避平庸浅易。但这毕竟是一类特殊题材的诗, 不应该有太多的幽僻冷涩与险怪。孟郊注意到了这一点, 这些诗歌的语言大多明白自然、通俗平淡, 却又淡而有味、含蓄隽永。如《古意》:“河边织女星, 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 相对遥相望。” (《孟东野诗集》卷一) 全诗用语极为平淡, 没有任何华丽的色彩, 作者似乎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水墨氤氲的写意画。而所传达出的情感令人动容, 有情人偏偏天隔一方, 只能承受漫长的等待和思念。再如《望夫石》:“望夫石, 夫不来兮江水碧。行人悠悠朝与暮, 千年万年色如故。” (《孟东野诗集》卷二) 与盛唐诗人李白所写同题诗相比就可看出端倪。其诗如下:“仿佛古容仪, 含愁带曙辉。露如今日泪, 苔似昔年衣。有恨同湘女, 无言类楚妃。寂然芳霭内, 犹若待夫归。” (《李太白诗集》卷二十五) 可见孟诗更为简古, 色调也比较清冷, 所突出的是一种千万年不变的坚持与忧伤。还有一个特例, 那就是《看花五首》, 其诗如下:“家家有芍药, 不妨至温柔。温柔一同女, 红笑笑不休。月娥双双下, 楚艳枝枝浮。洞里逢仙人, 绰约青宵游。/芍药谁为婿, 人人不敢来。唯应待诗老, 日日殷勤开。玉立无气力, 春凝且徘徊。将何谢青春, 痛饮一百杯……” (《孟东野诗集》卷五) 此五首诗所写很像是一次婚外恋情的经历, 以芍药比喻美人, 除最后一首外, 语言均绮丽烂漫, 姿态横生, 一反常态而多作欢快语。

可见孟郊所写爱情题材的诗歌构思上依然注重生新奇巧, 力避平庸, 讲究主观抒情和修辞炼句, 总体趋向自然醇厚, 不像其他类型诗歌那样斗奇争险, 力逞诗才, 而是传情达意即可。孟郊是一位很有个性的诗人, 他的诗包括爱情诗也是卓荦不群, 很有特点, 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对宋代及宋以后的诗人有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孟郊:《孟东野诗集》, 华忱之校,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年版。

[2].毕宝魁:《韩孟诗派研究》, 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3].肖占鹏:《韩孟诗派研究》, 台湾文津出版社, 1994年版。

[4].陈文华:《唐诗史案》,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年9月。

[5].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校正》, 周本淳校,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7年版。

[6].王运熙:《汉魏六朝唐代文学论丛》,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篇9:今晚思念爱情爱情诗歌

今晚,

回忆你的.夜色,

风冷水寒,

天昏地暗。

星星眨眼,

月亮的脸弯弯。

云朵相聚一团,

却一片片扫兴散去,

因为没有热闹好看。

回忆让人寂寞,

想念让人孤单。

记载的往事,

找到一篇,

翻阅却发现少了一段。

最难续的是缘,

最混乱的是思路,

一时长,一时短,

纵横交错在心间。

我在想,

脑海茫茫无岸,

汹涌的波浪,

拍打着我的心房。

曾记得,

那年与你坐在草地,

没等到花儿开放,

没等到

蝴蝶起舞翩翩。

在夕阳里,

篇10:思念的月夜在流淌爱情诗歌

手扶窗台泪眼凝视秋的夜色

思念在流淌爱茫茫相思潺潺

忧伤情诗长了相思短了时光

秋天来了山上的草绿了又黄

而白云却还在山头游游荡荡

淡淡轻飘着久久的不肯离去

那些开在秋天山坡各种花朵

早就己经被秋风漫漫的掳走

秋天快去了冬天即将要来临

多事的秋啊你又怎么会知道

每当起风的夜晚就会想起你

我把爱情种进了我的诗行里

为什么我却收获相思的苦果

亲爱的在每一个宁静的夜晚

我就会情不自禁的来想起你

想起你飘舞花絮如诗般美好

在我一笔一划的意境中回荡

在我笔尖上留下想你的点滴

相思鸟儿又在和你窃窃私语

那些秋叶突然一夜间枯萎了

飘落树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

仿佛像痴情少女哭泣的声音

这忧伤声触动我对你的相思

我真想把你的名字刻进心里

我更想把我的思念写进诗行

昨晚又一次在梦里与你相遇

秋风推开夜色你影就在眼前

我依然蜷缩在诗行暗自想你

不知你是否也会常常想起我因为太想你把大街相似的人

错看成你,内心突一阵颤栗

感觉空气里到处都是你气息

思念之花在午夜静静的盛开

斟满相思酒我不能与你同醉

可我的心此时此刻已为你醉

月色这么美叫我怎不去想你

美好梦境常常走进失眠夜里

篇11:离别思念爱情诗歌

心如万年冰,

遥望奈何桥,

愿喝孟婆汤,

来世愿做桥,

只为等君渡,

千年难回首,

百年难相渡,

十年如一日,

今朝泪别离,

魂散情了断,

篇12:抒发思念的爱情诗歌

苏曼殊编选的诗歌大多数都为历代名家的经典之作, 比如《诗经》中的名篇、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的诗歌都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诗歌典范, 因此, 选择历代名家的名篇很具有代表性。不过苏曼殊并没有因此将《文学因缘》、《潮音》、《汉英三昧集》编选成为专门辑录英译经典汉诗名篇的选集。苏曼殊有着独具慧眼的编选风格。

《文学因缘》中收录Mercer学士 (William T.Mercer, 英国人) 所译的即景即情、充满诗情画意的《采茶词三十首》。《采茶词三十首》属于民歌, 共三十首, 属于七绝诗。《采茶词》生动展现出如仙露明珠般的民间采茶风貌:“侬家家住万山中, 村南村北尽茗丛。社后雨前忙不了, 朝朝早起课茶工。”“雨过枝头泛碧纹, 攀来香气便氤氲。高低接尽黄金缕, 染得衣襟处处芬。”“番番辛苦不辞难, 鸦髻斜歪玉指寒。惟愿依家茶色好, 赛他雀舌与龙团。”

今人读之, 仍感意犹未尽:“语多衔怨, 想见采茶之苦。茶熟香温时读之, 将令人不忍一啜也。”除此之外, 苏曼殊自身出于对茶的喜爱, 在《燕子龛随笔》中将少年时期难忘的一幕情景娓娓道来:“余年十七……小楼三楹。朝云推窗, 暮雨卷帘。有泉, 有茶, 有笋, 有竽。”苏曼殊《本事诗十章》中写有“丈室番茶手自煎, 语深香冷涕潸然”之句, 诗歌抄寄给友人柳亚子、高天梅、蔡哲夫等。继而好友蔡哲夫在《和曼殊本事诗原韵》里也有关于茶的和作:“赁肩灯下听瓶笙, 一缕茶烟斗室盈。照见并头杯茗里, 停杯无语不胜情。”从诗句中可知, 苏曼殊在与友人一起茗茶小啜中感受着怡然自得的生活乐趣。

苏曼殊能从浩瀚的古籍堆里选出无名氏的《采茶词三十首》, 将其与历代名诗并起并坐, 汇编于同一书中, 可见他对这些民歌是非常欣赏和珍视的, 同时也向西方介绍了中国传统诗歌中所蕴含的一份不可多得的茶文化遗产

苏曼殊编选的另外一个特色便是对爱情类诗歌的关注。苏曼殊将《诗经》中的《关雎》、《静女》、《涉江采芙蓉》、《汉广》等名篇编入选集当中, 这些婉转回旋的诗歌都是对爱情的咏叹, 而且女性形象大都深情脉脉又天真浪漫, 再比如所选的王昌龄《闺怨》、张籍《节妇吟》、李白《怨情》、《乌夜啼》等诗歌也都是以描绘女性的生活情感状态来抒发离愁别绪、深闺哀怨。苏曼殊在《潮音》中编选入拜伦的英文原诗She Walksin Beauty (今译为《她走在美的光彩中》) 第一节:

“she walks in beauty, like the night/Of cloudless climes and starryskies;/Andallthat’sbestofdarkandbright/Meetinheraspect andhereyes:/Thusmellow’dtothattenderlight/Whichheavento gaudydaydenies.”

查良铮译文:她走在美的光彩中, 象夜晚/皎洁无云而且繁星满天;/明与暗的最美妙的色泽/在她的仪容和秋波里呈现;/耀目的白天只嫌光太强, /它比那光亮柔和而幽暗。

《她走在美得光彩中》作于1814年, 是拜伦早年时期一首恋爱抒情诗。这首诗歌将女子婉约的风华姿态融于静寂的万物之中, 动与静的结合, 明与暗的交替, 光与色的妙用都将一位端庄秀丽的倩影勾勒出来, 置于宛如天幕的舞台, 飘逸于浩瀚的星空。

雪莱的英文原诗Love’sphilosophy (今译为《爱底哲学》) 也被选入《潮音》, 与《她走在美的光彩》中一样, 这也同样是一首迷人的小诗。查良铮将Love’sphilosophy译为:

泉水总是向河水汇流, /河水又汇入海中, /天宇的轻风永远融有/一种甜蜜的感情;/世上哪有什么孤零零?/万物由于自然律/都必融汇于一种精神。/何以你我却独异?

你看高山在吻着碧空, /波浪也相互拥抱;/谁曾见花儿彼此不容:/姊妹把弟兄轻蔑?/阳光紧紧地拥抱大地, /月光在吻着海波:/但这些接吻又有何益, /要是你不肯吻我?

雪莱的这首《爱底哲学》充满了哲理性, 将爱情的言语和万物精神融汇在一起, 从而探讨爱情所蕴含的哲理。大自然中的万物如“泉水”、“轻风”、“高山”、“波浪”、“花儿”、“阳光”尚且诠释着涌动的温柔爱意, 更何况是人类呢?苏曼殊在《潮音》英文自序中毫不掩饰对这首小诗的喜爱, 从中受到启发, 称雪莱为“一个哲学家的恋爱者”:

Shelly, thoughadevoteeofloveisjudiciousandpensive.Hisenthusiasm for love never appears in any strong out-burst if expression.He is a“Philosopher-lover”.He loves not only the beauty of love, or love for love, but“love in philosophy”or“philosophy in love”。柳无忌译文:“虽是个恋爱的信仰者, 师梨是审慎有深思。他为着恋爱的热诚, 从未在任何强猛爆裂出的表示内显现着。他是一个‘哲学家的恋爱者’。他不但喜好爱的优美或是为恋爱而恋爱, 他并爱着‘哲学里的恋爱’, 或‘恋爱里的哲学’。”

选入的拜伦和雪莱的两首小诗色彩鲜明, 节奏明快, 气韵清新, 抒发感情极其自然真挚。

篇13:思念经典爱情诗歌

有了电话手机

有了飞机高铁

却一别经年

再也没有交集

不能相濡以沫

就希望能相忘于江湖

只是为何还会时常

在心底默记你的号码

虽然已经相对无言

为何总忍不住

要拨一拨你的号码

只为了听一听

你手机的铃声

偶然你的铃声没有响起

为何我还要慌乱地

象断了线的风筝

当你日益频繁的出现在我的梦境

我才明白

思念原来是醇酒

哪怕把它深深的深深的埋在地底

随着时间的流逝

却日益的浓郁

而今我已是一个酒鬼

适应不了厚黑的潮流

依旧只能将醉酒时

流露出来的心痛

写成斑斑的两行

却不知你是否依然

篇14:《思念》爱情诗歌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

百媚丛生,我只在乎你

打马而过的时光里

或许

那些清清浅浅的足迹

是我对你最美的回忆

时光的流年里

斑驳的年华

不言沧桑,只念零散的点滴

捡一片落叶

拂去岁月的痕迹

隐约的脉络里

是你最美的笑靥

断桥偶遇的.美

是前缘

是梵音袅袅中的一言盟誓

遥寄千里的思念

岂是高挂天际中

清冷的月光所能比拟

一池秋水

涟涟秋意

一地落花

丝丝悲戚

思念

是心底说不出的痛

薄薄的信笺

一纸浅墨

诉不尽绵绵情意

断章残句,镂刻碎碎牵念

时光的掌纹里

明明灭灭

尽是你渺渺的回忆

好想

牵你的手,融一世温暖

在如诗如画的暮霭里

共赏残阳

我用虔诚的心

期待那人间美好

我用绵长的爱

勾画爱情悲喜

风走过,雨飘过,落笔处

滴墨成殇

是情深缘浅

亦或是

缘尽缘散

无论是殇,是痛

是悲喜,是牵念

我都要将你珍存在灵魂最深处

因为

在我最美的年华里

篇15:一张照片引起的思念爱情诗歌

透过那块玻璃

看你微笑时的模样

多庆幸我还不曾遗忘

有你共度过的滴滴点点

它们还是那样顽皮

总爱轻轻抚动我心弦

奏出阵阵挥之不去的感伤

总想着没有假期与周末

惟有这样

才能每天瞧见你纯真的笑脸

“新课堂模式”上

爱同你斗嘴玩闹

看你生气时高撅起的嘴唇

真恨自己没将它挽住

作为分别后的一份美好的留恋

总喜欢抚弄你的秀发

在你伏在桌上休息的时候

一根根发丝多么柔美

我把它们绾在手指

多想将它弄成戒指模样

一头牵在我的手中

另一头 则系在你睡梦里面

我多想找回那时的天真与无忧

我多渴望那些时光能再度重来

然而留给我的都只是遗憾

它们在很早以前便匆匆离开了

我多想知道它们的去处

至少还能捎去一份隔世的——亲切的问候

不经意间

我已潸然泪下

手中紧捧着的你旧时的照片

你的秀发

依然散发着清香

篇16:中西爱情诗歌之比较分析

一、从爱情观进行比较

自世界诞生以来, 爱情便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了。爱情也是一个神圣的名词, 人们在上面倾注了那么多的想象力, 文学艺术又以其为主题创作了那么多的优美的散文, 由此看来, 爱情, 是一种极其美好的情感。

不过, 由于民族性格的差异, 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 历史背景的迥异, 也就导致了中西方的爱情观念有着明显的差异。首先在文化地位上是不同的。西方对爱情无疑是推崇的, 很多文艺作品中都能找到爱情的影子, 而且西方诗人也大胆地以爱情为主题创作诗歌来表达对心仪之人的恋慕之情。希腊神话中就有很多有关爱情的美丽神话, 这本身就让人对爱情充满着向往的心情。

相较于西方, 中国却以含蓄为美, 这也就决定了在中国, “爱”这个词似乎成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况且中国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 男尊女卑等传统观念的影响, 导致爱情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并不是很高。中国古代更是注重三纲五常, 注重婚姻, 主张“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并不认为男女之间在婚前有要见面培养感情的需要, 仅仅是顺从父母的安排就是乖顺, 否则就很可能被认为是顽劣, 没有礼教。这就几乎忽视了爱情的重要性。中国自古以来就将亲情、友情放在爱情之前, 他们认为“兄弟如手足, 妻子如衣服”, 所以说, 爱情在中国是比较轻视的存在。

二、从诗歌内容进行比较:慕与怨

中西诗歌在表达内容上有不同的侧重点, 西方爱情诗多以追慕爱人、赞美爱情为主要内容。而中国爱情诗更加出彩和使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表达恋人之间相思别怨和悲欢离合的名篇。众多西方爱情诗大半写婚约之前对爱的渴慕, 称赞容貌, 诉申爱慕者居多, 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我能否将你比作夏天?你比夏天更美丽温婉。狂风将五月的蓓蕾凋残, 夏日的勾留何其短暂。休恋那丽日当空, 转眼会云雾迷蒙。休叹那百花飘零, 催折于无常的天命。唯有你永恒的夏日常新, 你的美貌亦毫发无损。死神也无缘将你幽禁, 你在我永恒的诗中长存。只要世间尚有人吟诵我的诗篇, 这诗就将不朽, 永葆你的芳颜。

中国爱情诗写婚前热恋的少, 大半写婚姻之后之情。其中绝大多数是抒发相思别恨之情, 所以闺怨诗、送别诗、悼亡诗在中国古代爱情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如陆游的《钗头凤》:

红酥手, 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 欢情薄, 一怀愁绪, 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 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 莫、莫、莫。

中西方诗歌就其内容整体而言, 西方爱情诗中充满的是轻松活泼的爱情气息, 无论这种爱情存在与否;而中国爱情诗中怨的成分远远多于积极明快的成分。

三、从情感表达方式上比较:直接简明和含蓄委婉

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在他《一朵红红的玫瑰》中写道:

“啊, 我的爱人像红红的玫瑰, 在六月里开放;啊, 我的爱人像一支乐曲, 乐声美妙、悠扬。你那么美, 漂亮的姑娘, 我爱你那么深切;我会永远爱你, 亲爱的, 一直到四海涸竭, 直到四海涸竭, 亲爱的, 直到太阳把岩石消融!我会永远爱你, 亲爱的, 只要生命无穷。再见吧, 我唯一的爱人, 再见吧, 小别片刻, 我会回来的, 我的爱人, 即使万里相隔!”

诗中对爱人和爱情追求和赞美可谓是直白露骨。西方诗歌往往表意直观明了或激烈张扬, 其情感奔涌如暴风骤雨, 汹涌澎湃, 常常是以主体感发而始, 虽然也借物渲染烘托, 但目的均在凸显主体, 创造出一种显性的“有我之境”。而中国传统诗歌往往讲究含蓄隐晦, 表情达意委婉多致, 充分借助环境因素, 以物起兴, 借境烘托, 被表达的主体似隐似现, 或了无痕迹, 让人难以琢磨, 大多创造出一种“无我之境”或“超我之境”。例如苏轼的《蝶恋花》:

花退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总体而言, 在表达方式上, 西方诗歌以直取胜, 中方诗歌以委婉取胜;西方诗歌以深刻取胜, 中方诗歌以微妙取胜。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抒发思乡之情的古诗 下一篇:抒发美好心情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