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英语考试报考条件

关键词: 及格线 英语考试 报考 职称

职称英语考试报考条件(共14篇)

篇1:职称英语考试报考条件

报考条件说明:职称英语考试报名可在单位报,评职称与户口无关,主要看你的工作单位,所以你可以直接咨询单位的人事部门,如果他们说可以就行,每个省规定不大一样。另外,关于职称英语成绩能否全国通用的问题要看是否通过国家及格线,如果通过国家及格线是可以通用的。

职称英语考试报名无需提供任何材料,有身份证就好了,现在都是在网上进行职称英语考试报名。

报考对象:凡晋升、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其级别属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中规定需具备一定外语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及过去参加国家统一的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会计师、经济师、统计师、审计师),成绩合格,已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参加职称外语等级考试。但对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前入学的大、中专毕业生,现从事图书资料、文博、档案、群众文化、工艺美术、中医、中药工作以及在大、中专学校、技工学校从事公共政治理论课、中古字号课程教学的专业技术人员,可选考古汉语(医古文)或外语。1977年恢复高考后入学的大、中专毕业生,必须参加职称外语等级考试

篇2:职称英语考试报考条件

2013年度全国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分A、B、C 3个级别,其中英语各级别分为综合、理工、卫生3个专业。

联系人*小张电话*152*0085*1060 秋秋188*727*219

一、报考范围及对象

凡晋升、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其级别属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中规定需具备一定外语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及过去参加国家统一的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会计师、经济师、统计师、审计师),成绩合格,已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参加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凡具有一定外语水平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相应语种级别的考试

二、证书颁发

考试合格由职改办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的《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三、培训及考试时间

培训时间:考前另行通知

考试时间:2012年3月31日

四、班别及收费标准

精讲班 培训费1180元/人

协议保过班2000元|人

五、申报材料

篇3:职称英语考试报考条件

一、阅读理解题测试的内容

阅读理解题测试的重点是考查应试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也是一种英语水平的综合应用能力。它不仅是一个阅读的能力,而且包括理解能力、阅读速度、阅读技巧,词汇量,以及逻辑判断能力。因此,要训练阅读理解能力,从多方面下手,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对于阅读理解能力,《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英语等级考试大纲》指出:“应试者应能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来理解专业的或一般内容的英语书面材料。阅读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2.了解阐述主旨的事实和细节;3.利用上下文猜测某些词汇和短语的意义;4.既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又理解上下文之间的意义关系;5.根据所读材料进行判断和推论;6.领会作者的观点、意图和态度。”这六个方面的内容,也是英语阅读理解题考查的全部内容。

下面以2013年职称英语综合类A级考试的前两篇阅读理解文章为例,解析测试的重点。

第一篇文章题目是“Making a Loss Is the Height of Fashion”,其中的第一个问题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first paragraph?这是一道考查文章主旨和大意的题,只有通读完整篇文章以后,才能得到答案,即The haute couture designers claim losses in their sales.第二个问题是According to the second paragraph, Jean-Louis Scherrer,这是说明主旨事实和细节的问题,通过阅读第二段就能得出答案,即was in a worse financial position than other couturiers.第三个问题The writer says that the outfit Jean-Louis Scherrer described,根据所读材料进行判断should have cost the customer than it did.第四个问题是The writer says in Paragraph 4 that there is disagreement over,这是细节性问题,结论是the changes that need to be made in haute couture.最后一个问题是What is the writer’s tone toward haute couture business?这是领会作者态度的问题,也是在通读全文后得出答案,即Somewhat ironical。

第二篇文章“On the Trial of the Honey Badger”,第一个问题Why did the wild life experts visit the Kalahari Desert?这是一个细节的问题,根据第一段中的Their main aim was to study the badgers’movements and behavior,就可以知道其答案为To observe how honey badgers behave.也可以说要掌握behavior这个词的意思。第二个问题What does Kitso Khama say about honey badgers?文章第二段就是Kitso Khama说的话,从这段话中查找答案,注意curious animals这个词,并利用上下文,我们可以得出答案:They show interest in things they are not familiar with.第三个问题What did the team find out about honey badgers?从文中第三段,可以找出答案They may get some of the water they needed from fruit.第四个问题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typica feature of male badgers?这是一个细节问题,从这句话...since they can cover large distances in a short space of time得出结论They hunt over a very large area.第五个问题What happened when honey badgers got used to humans around them?从最后一段中得出结论:They lost interest in people.

二、阅读理解题型解题技巧

解答阅读理解题,考生除了需要具备阅读理解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解题技巧。

1. 做题顺序。

有人认为做阅读理解题应先通读文章,后看答题选项,再答题;而有人认为先看问题,再带着问题读文章,再做题;还有人认为是看一下文章,看一下答题选项,文章和答题选项交叉看。这几种方法,没有绝对的哪个好哪个坏的问题。主要看是什么样的问题。如果是主旨题或是作者的观点、意图和态度方面的题,就应该先读全文,再提炼中心思想,就像上面的第一篇文章的第一个和第五个问题一样;细节题,应该仔细看题和选项,再反过来读文章,在文章找寻答案;而对于判断和推论这类的题,则应是文章和选项交换着看,从中得到结论。

2. 合理分配时间,先易后难。

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有的文章比较难,而有的文章相对容易。这时就要先做较容易的文章。例如,在上面所说的2013年职称英语考试综合类A级试题中,第一篇文章相比后面的两篇阅读理解文章就要难得多。如果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这道题上,就有可能没有时间做完全部试题,最佳的方法是先读后两篇再读第一篇。当然,有的文章看起来比较难,但后面的问题不难,在文章中能直接找到答案,所以应区别对待。对于较难的文章,在做完容易的题后也要仔细阅读,不能轻易放弃。

3. 猜词义。

在阅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不认识的生词,虽然职称英语考试中允许带字典查单词,但如果查得太多就要影响阅读速度和效果,所以这时就需要猜生词的词义。可以根据上下文猜词义,如根据举例、解释或定义来猜,或是根据反义词同义词的关系来猜,或是根据生活经验基本常识来猜词义,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熟悉文章体裁。

阅读理解能力不是通过做题才能提高的,而是通过大量的阅读英文文章提高的,并且要阅读不同体裁的文章,才能熟悉各种体裁的区别。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考生,阅读的体裁也不相同,如卫生类的考生应多读有关卫生方面的英语文章,从而提高对这方面文章的阅读能力。

5. 做题后检查。

阅读理解题考查理解能力,有时做题不细心,可能做错某些题。把全部题做完后,如果有时间,就要检查阅读理解题,尤其是细节性或判断推理方面的问题,有时一不细心就可能出错。只有仔细检查才能避免失误。这也是因为阅读理解是职称英语考试的重中之重,每个小题3分,一篇文章15分,它关系考试得分问题。

三、结语

职称英语考试的重点是阅读理解能力,但训练阅读理解不能专门只做题,而应从阅读英文文章下手。只有多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提高英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相应地扩大英语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培养阅读兴趣,从而提高英语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 国家外国专家局培训中心.全国职称英语等级考试用书 (综合类) [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12.

篇4:职称英语考试报考条件

读者:周女士

答:读者你好!现就你提出的问题答复如下:

(一)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不同等级岗位的具体条件,是由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及岗位职责任务和相关要求确定的。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桂人发〔2008〕85号)第26条规定:“由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按照国家和我区的有关规定,根据岗位职责任务、专业技术水平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各单位岗位等级职数是按标准设置的,经核准后,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职数因其单位编制数和执行标准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在不同的事业单位的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具体条件,根据各自单位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二)各单位制定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有严格的规定程序要求。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桂人发〔2008〕85号)第28条第三、四款规定:“(3)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编制岗位说明书。(4)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在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单位领导人集体研究通过。”

按照上述政策规定,你提出的按照资历和获得高级职称资格年限来排队确定的问题,不符合现行政策规定。

篇5:职称英语考试报考条件

凡晋升、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其级别属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中规定需具备一定外语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及过去参加国家统一的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会计师、经济师、统计师、审计师),成绩合格,已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参加职称外语等级考试。但对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前入学的大、中专毕业生,现从事图书资料、文博、档案、群众文化、工艺美术、中医、中药工作以及在大、中专学校、技工学校从事公共政治理论课、中古字号课程教学的专业技术人员,可选考古汉语(医古文)或外语。1977年恢复高考后入学的大、中专毕业生,必须参加职称外语等级考试

二、等级划分和适用人员

考试按职称的系列、级别分为A、B、C三个等级,专业人员按规定的级别任选一个语种参加考试。其中英语又按照专业不同分为分英语综合、英语理工、英语卫生三个类别。考试主要测试专业技术人员阅读理解外文专业基础文献的能力。报考人员可根据评审要求及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工作,选择一个语种及有关类别参加考试考试合格由市职改办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的《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在全国范围有效。

综合类,理工类,卫生类考试原则上没有严格的界限。综合类文章可以考到理工类去,理工类可以考到卫生类和综合类。三类考试之间没有严格界限区分。国家在每位考生评定职称的时候,到底要求是理工类成绩,卫生类成绩,基本上国家还没有明确规定。假如你评定主任医师,卫生类职称,你可以考综合类,也可以考卫生类。严格意义上没有很严格的要求。到底决定报综合类,理工类,还是卫生类,有两个依据。首先问一下自己单位的人,要评定职称要报什么类比较合适。如果单位没有明确要求和规定的话,可以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选择,如果工作中接触的文章都是理工类的文章,那就报理工类。假如接触的文章是社会类文章,那就报综合类。

(一)A级

1、高教、科研、卫生、工程、农业系统列申报高级;

2、申请报高级国际商务师;

3、其它系列申报正高级。

(二)B级

1、工程、农业、卫生系列的县属(含县)以下单位工作人员申报高级;

2、高教、科研、卫生、工程、农业系列申报中级;

3、翻译系列申报高级第二外语;

4、高级未分正副的系列(不含工程系列)审报高级;其它系列申报副高级。

(三)C级

1、除翻译系列外,申报高级第二外语;

2、翻译系列申报中级第二外语;

3、工程、农业、卫生系列在县属(含县)以下单位工作人员申报中级;

4、其它系列申报中级。

以下是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级别划分及适用范围,请大家根据自己的职称英语要求选择报考。

附:职称英语报考级别类别参照表

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考试考级别类别参照表

序号

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系列(专业)

外语级别

英语类别

篇6:职称英语考试报考条件

——20类人评职称不考职称英语

据了解,申报经济、会计、新闻等20个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职称外语不作必备条件;企业单位、设区市及以下所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不含高校教师和三级乙等以上医院卫生技术人员<除从事中医、中药、护理工作的人员外>)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外语不作必备条件。职称外语不作必备条件的20个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包括:

1.中等专业学校教师;

2.中小学教师;

3.技工学校教师;

4.经济专业人员;

5.会计专业人员;

6.统计专业人员;

7.体育教练员;

8.新闻专业人员;

9.翻译专业人员(第二外语);

10.广播电视播音人员;

11.出版专业人员;

12.图书、资料专业人员;

13.文物、博物专业人员;

14.档案专业人员;

15.工艺美术专业人员;

16.艺术专业人员;

17.律师;

18.公证员;

19.船舶技术人员;

篇7:药学副高职称考试条件

药学副高级职称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

1、具有相应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取得主管药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7年。

2、具有相应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取得主管药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5年。

3、具有相应专业硕士学位,认定主管药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4年。

4、具有相应专业博士学位,认定主管药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

(一)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全面掌握药理学、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代动力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天然药化、药事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对医院药学专业的某个方面有所研究。

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并符合相应专业工作岗位条件:

(1)调剂及药事管理:掌握与常见疾病有关的药物治疗学、临床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对合理用药、药物相互作用及药品不良反应等方面有较深入了解;熟悉医院药事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工作程序。

(2)制剂与药检:掌握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与保养。

2、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生物化学、分析化学、微生物学、常见病的基本理论知识。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并符合相应专业工作岗位条件:

(1)调剂及药事管理:熟悉医学统计学、药物经济学知识;充分了解《药品管理法》及相关医院药事管理法规。

(2)制剂与药检:熟悉医院制剂生产质量控制程序和操作方法;了解建立质量评价与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保养知识。

3、学识水平

较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并用于实践。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1、医院药学工作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主管药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时间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具有协助上级药师进行科室业务技术管理的能力,参与组织对临床用药的业务指导,并符合相应专业工作岗位条件:

a.调剂及药事管理:熟练掌握药品供应、调配、制剂配制、质量检验等药剂科日常工作;具备解决日常工作中疑难问题的能力。

b.制剂与药检:熟练掌握制剂生产各环节工作规程,具有解决制剂生产过程中关键问题和疑难问题的能力;熟悉医院制剂生产的质量保证体系、各种剂型生产技术要求和医院制剂管理规范;具有控制药检质量的能力;能根据检验结果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圆满完成单位交给的日常技术工作,每年为临床服务时间不少于本专业工作时间的2/3,并符合相应专业工作岗位条件:

a.调剂及药事管理:指导下级药师从事调剂工作,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处方和医嘱中出现的各种不合理用药现象,有组织初、中级药师的教学与培训的能力;经常参与本专业课题研究;开展新业务、使用新技术不少于1项,并取得良好效果。

b.制剂与药检:组织医院制剂的生产和检验,对改进制剂生产关键环节及提高制剂生产质量进行评价;考察医院制剂的临床疗效,了解临床对制剂需求情况;积极参与新制剂的研究与开发;主持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参与新制剂研究开发项目或主持制定制剂质量标准不少于1项。

2、带教

具有一定的教学组织能力和对本专业初、中级专业人员的带教能力;每年为下级药师及临床医师开展与医院药学相关的新技术、新知识专题讲座或授课不少于2次;能完成医院安排的相关教学任务;有带教下级药师不少于2名或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不少于1名的经历。

3、科研

能根据本专业工作需要提出科研课题,完成课题设计,组织实施,撰写总结报告;具有参与本专业涉及的相关领域课题研究的能力;能承担与本专业相关的理论或技术研究任务;担任主管药师期间,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2篇。

篇8:职称考试成本经济学分析

首先可以构造与Michael Spence提出的关于教育信号类似的一个简单模型来解释有关职称考试的诸多问题。假定在一个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 工作人员可以简单划分为两种类型:类型一的工作能力为V1, 类型二的工作能力为V2;产生条件 (1) :V1>V2。并且假设工作人员本身了解自身工作能力, 并期望得到与工作能力相对应的工资。但单位领导是无法区分人员的工作能力的, 仅仅知道类型一的人员为π1, 而类型二的人员为π2, 故得到条件 (2) :π1+π2=1。可以看出, 领导无法支付给工作人员与其工作能力相对应的工资V。上述模型产生了两个假设条件: (1) V1>V2; (2) π1+π2=1。这将作为以下进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

二、职称考试解释的原因

模型的建立会产生矛盾:工作人员期望得到与其工作能力相对应的工资, 而上级领导却无法从开始就知悉人员的工作能力。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制定工资标准, 可根据经验, 根据平均质量也就是平均工作能力π1V1+π2V2作为每个工作人员的工资, 这是上级领导在不了解员工情况时可以接受的工资标准, 那么只要不同型式的工作人员都同意按这个工资工作, 就不会出现逆选择问题, 同时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能如同在完全察知人员型式的情况下一样好。以上只是理想的模型分析。事实上, 根据上节的 (1) 、 (2) 条件, 可以很清楚的得出π1V1+π2V2

三、模型引入职称考试的因素

引入有关职称考试的因变量。可以假设通过职称考试所达到的水平以e来表示, 未通过的设为0。则员工接受的考试成本不同, 类型一的工作人员通过职称考试产生的成本为C1×e, 对应的类型二的就为C2×e, 那么员工在通过考试并获得期望的工资后所得就可以以V-C×e来表示。工资模型中引入了职称考试成本因素后, 就有了两种需求:工作人员期望通过职称考试传递信号以获得与其工作能力相对应的工资, 而领导也可对不同能力的员工制定工资等级。这两种需求随之导致两种决策:员工必须对通过多少考试作出决策, 而厂商则必须对向具有不同程度的员工支付多少报酬进行决策。这同样是对合理安排职称考试所进行的决策。为了便于简化下面的模型, 本文将做一个极端的假设:考试所获取的知识对员工的生产率完全没有影响

四、职称考试对应工资标准的合理安排

在一个将以通过职称考试与否作为员工能力信号的决策中, 领导层会预计通过职称考试水平为e的人员是类型一的, 而水平为0的是类型二的员工。在竞争中, 他们会给类型一的员工V1的工资, 付给类型二的员工V2, 这就满足了上节所需的两个需求, 在经济学中, 称之为达到了分离均衡。均衡的条件是领导层的预期会被员工的行为所证实。也就是类型一的员工确实能通过职称考试, 而类型二的员工则会选择自身水平为0。这对e的要求可以写成: (V1-C1×e) 叟V2 (3) , V2叟 (V1-C2×e) (4) 。任何一个能力高的员工都可以接受较低的工资以节省学习的费用, 但条件 (3) 说明类型一的员工更愿意选择组合 (V1, e) , 而不是节约教育费用来获取较低的工资。而不等式 (4) 则是类型二的员工的自我选择, 它说明比起传递错误信号换取工资V1, 员工宁愿不通过考试以得到V2的工资。以下对上述不等式 (3) 、 (4) 进行变形, 从而导出职称考试最终的合理安排:V1-C1V2叟e叟CV1-2V2 (5) , 为了更加肯定职称考试最优安排的这一模型, 再来进行一下验证。参加职称考试是否有利于不能干的员工, 他们的效益将是工资增加V1-V2。他们的成本将是C2×e。则根据不等式 (4) , 则V1-V2≤C2×e, 效益就小于成本。因此, 不能干的员工将发现不参加职称考试时他的最优选择。那么, 参加职称考试对能干的员工有利与否, 效益超过成本的条件是V1-V2≥C1×e, 恰好符合不等式 (3) , 所以这个条件也成立。因此职称考试的上述模型 (5) 的确是一种均衡:如果每个能干的员工都选择参加考试, 每个不能干的员工都选择不参加, 那么员工就没有理由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了。由于关于成本差别所作的假设, 所以在均衡状态下, 人员获得的职称可以充作不同工作能力的信号。这种型式的信号均衡在经济学中就称为达到了分离均衡, 因为在这种均衡中, 每种型式的员工都可以作为时他同其他型式的人员分离开来的选择。这也就成为了使职称考试达到合理安排的均衡状态。

五、职称考试的经济学反思

职称考试作为工资评定标准揭示了职称考试的存在必须达到一种分离均衡, 而这种均衡促进了我国人才评定机制的建立, 从而打破了同工同酬的不良局面。然而并不能忽略模型是建立在一个极端的假设, 即职称所达到的水平对员工的工作效率完全没有影响。这使得职称考试的存在从社会的角度来看, 是低效率的。在上述模型中, 高素质员工投资于昂贵的考试, 以区分自己和低工作能力的员工。这种分离均衡情况下的工作效率同完全没有信号情况下是一样的。在该模型中, 职称的获得从社会的角度看完全是一种浪费, 它与完全信息的经济相比, 反而存在过度教育。现实中, 这个极端的假设情况也是存在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这种低效率的性质仍然值得考虑。因此, 参加职称考试。这种投资虽然没有社会效益, 但却存在着个人效益, 而且模型中的极端假设在真实的社会是不真实的, 职称考试中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在很大程度上都增强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考虑的各种因素, 职称考试制度不仅存在个人效益, 而且随着职称考试的专业性愈来愈广, 愈来愈多地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将构成我国经济走向国际化专业化的强大源动力。

参考文献

篇9:职称英语考试报考条件

[关键词]职称英语晋升职称专业技术人员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职称英语考试是评定晋升职称的一大障碍。尤其是对要晋升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而言,职称英语考试难度更大,主要原因是工作中不用或是很少用到英语,加之年龄偏大,上学时所学英语几乎全交给了老师。笔者作为高校英语教师并且长期从事职称英语考试培训工作,总结了如何在短期内有效提高英语考试的成绩,顺利通过职称英语考试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都是以应试教育为目的。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很强,英语应用水平较低的普遍显现,但是这一现象也恰好表明考试本身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能力。笔者结合工作中的经验,摸索出了一套针对在职人员的学习方法来提高英语考试能力。

首先,我来分析一下职称英语考试。该考试要求绝大多数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考试合格是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它并非高考那样是选拔性考试,必须有淘汰率,理论上参考人员都应该通过该考试,所以试题难度并不大,多数人客观上应能通过考试

然后,笔者具体分析试题。在历年的试题中,除了第一题词汇选项外,其它都是各种类型的阅读题,这也是专业技术人员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时的主要形式,所以提高阅读能力既是工作的需要,也是考试成功的关键。针对试卷中各种类型的阅读题,最好的方法是借助字典,学会读懂比较复杂的英语句子。

下面笔者就分析如何读懂试题中比较复杂的英语句子:

英语和汉语的句型差异很大,尤其是较长,较复杂的英语句子很难读懂。但是英语和汉语句子的基本句型却完全一致,这样,就可以从提炼复杂剧的基本框架入手设法读懂英语句子。

例如:I /like/ apple.我/喜欢/苹果。

在这两句话中,英语和汉语的主语,谓语及宾语完全对应,即:英语,汉语的框架一致。掌握这一特点是在职人员快速学会读懂英语的第一步。再看下面的例子:

The way to make self-sufficiency work on a small scale is to resist the temptation to buy a tractor and other expensive laborsaving devices. 译文:小范围实现自给自足的途径是抵制诱惑,不去购置拖拉机和其他昂贵的节省劳力的机械。

尽管这个例句仍然是英汉框架(即划线的黑体字部分)相同,但当第一遍读到这句英文时,对于在职人员还是很难理解的。如果能判断出句子的框架,那么就很容易读懂句子的基本含义。能做到这一点,职称英语的各类阅读题就能完成50%了。

下一步就来讨论怎么判断复杂句子的框架。和汉语句子相似,英语句子也是由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等部分构成。英语的谓语是中学英语中最复杂的部分,它有多达20多种以上的变形(16种时态,情态动词,虚拟语气及被动语态的不同用法),这是汉语所不具备的形式。但是当阅读英语时,谓语却是最简单的部分,因为它没有从句等复杂的修饰成分。因此,找出谓语动词就是关键的第一步,这样就可把句子分为两个部分:即谓语动词前是主语,动词后是宾语及状语部分,使句子的意思变得容易理解

例如:Researchers led by epidemiologist Barbara Cohn of the Public Health Institute in Berkeley, California, examined records on 3,804 white women in the San Francisco area who were pregnant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une 1959 through April 1967. 译文:由加利福利亚州伯克利市公共卫生研究所的流行病学家Barbara Cohn领导的研究人员,检查了旧金山地区3,804名在1959年6月至1967年4月期间怀孕妇女的记录。

在以上的这个复杂的例句中,找出谓语动词examined很关键。谓语前的主语及后面的宾语却很复杂,这样学会理解复杂的英语名词短语就成了读懂句子的第二步,即找出名词短语中的核心名词(例句中主语和宾语中的划线的黑体字部分)。汉语的名词短语构成方式主要就一种方法,即在名词前放置修饰性的名词或形容词。例如:2012年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英语等级考试用书。英语名词短语也常用此方法,如:the new blue school bus, 译文:蓝色的新校车 ,这种短语容易看懂,因为他的构成与汉语相同。但是英语还有另外3种构成名词短语的方法,分别是:

名词加介词连接的后置定语,如:map of China 中国地图。

名词加定语从句 如:a boy who is from America

名词加分词短语 如:Researchers led by epidemiologist Barbara Cohn

理解这3种类型的短语关键是找出其中的核心名词。具体方法是:1.针对名词加介词连接的后置定语类型,短语中第一个介词的名词就是核心名词;2.针对名词加定语从句及名词加分词短语类型,从句或分词前的名词是核心词。在掌握了主语及宾语的核心词后,就可以判断出句子的大意,如:Researchers examined records. 译文:研究人员检查了记录。

第三步,职称英语考试的阅读文中有大量的垃圾信息,考试人员不用去阅读此类内容。 分析历年试题可以发现,文章中表示人名,地名,机构名称,项目名称的内容从不出现在问答选择题目中,因此,不必阅读理解这类信息,还可以节约考试时间。例如上个例句可以简化为:Researchers led by epidemiologist examined records on white women who were pregnant。译文:流行病学家领导的研究人员检查了怀孕妇女的记录。

通过以上的分析,参加职称英语考试人员只要按照这个方法,第一,判断谓语动词;第二,找出主语和宾语中的核心词;最后,加上必要的修饰性定语,就可以读懂试题中绝大部分句子的主要信息,然后准确,迅速的完成考试题目。

参考文献

[1]人社部考试中心,2011年职称英语等级考试用书[Z] .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10.

篇10:职称英语考试报考条件

根据462号文件精神,临床医学专业初级资格的考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可聘任医士职务;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可聘任医师职务。

1、参加临床医学专业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和法律;

(2)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3)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

(4)已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疗机构的医师须取得该培训合格证书。

2、参加临床医学专业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第上述所规定的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医学中专学历,受聘担任医师职务满7年。

(2)取得医学大专学历,从事医师工作满6年。

(3)取得医学本科学历,从事医师工作满4年。

(4)取得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从事医师工作满2年。

(5)取得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报名条件中有关学历的要求,是指国家承认的国民教育学历;有关工作年限的要求,是指取得上述学历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间的总和。工作年限计算的截止日期为考试报名年度的当年年底。

全科医师中级职称报考条件

2010-8-25 11:33【大 中 小】【我要纠错】

报名参加全科医师资格考试的人员,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和法律,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同时

具备下列相应条件:

1、取得相应专业中专学历,受聘担任医师职务满7年;

2、取得相应专业专科学历,受聘担任医师职务满6年;

3、取得相应专业本科学历,受聘担任医师职务满4年;

4、取得相应专业硕士学位,受聘担任医师职务满2年;

5、取得相应专业博士学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参加中医全科医学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先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在报名时提交相应专业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因工作岗位变动,需报考现岗位专业类别的人员,其从事现

岗位专业工作时间须满两年。

按照《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国人部发【2006】69号)有关规定,凡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医师,可提前一年参加全国卫生技术中级资格的中

医全科医学专业类别的考试

报名条件中有关学历的要求,是指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院校毕业的学历或学位;有关工作年限的要求,是指取得上述学历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间的总和。工作年限

计算的截止日期为上年12月31日。

全科医师的任务

2010-8-25 11:31【大 中 小】【我要纠错】

全科医师应能胜任以下工作:

(1)建立并使用家庭、个人健康档案(病历);

(2)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及适宜的会诊/转诊;

(3)急、危、重病人的院前急救与转诊;

(4)社区健康人群与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包括疾病

预防筛查与咨询;

(5)社区慢性病人的系统管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6)根据需要提供家庭病床及其他家庭服务;

(7)社区重点人群保健(包括老人、妇女、儿童、残

疾人等);

(8)人群与个人健康教育;

(9)提供基本的精神卫生服务(包括初步的心理咨询

与治疗;?

(10)开展医疗与伤残的社区康复;

(11)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12)通过团队合作执行家庭护理、卫生防疫、社区

篇11: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报名条件

1、2018年初级会计报名将不需要从业证书。

会计从业停考,从20中级会计报名条件看,2018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条件也将取消从业证书这一条。

2、不再要求高中以上毕业学历。

从国家计划“十三五”期间(-)通过初级职称考试人数为140万人的要求看,截止初级会计资格已通过人数为106万人,这说明目前国家在大力倡导人才的培养与发展。而会计从业取消,如果初级会计职称此项条件不变,将直接导致了高中毕业学历以下的考生无从报考,成为人才发展的阻碍,不符合国家发展要求。因此,会计从业考试一旦取消(目前只是停考),那参加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要求高中以上学历的条件势必会更改。

延伸阅读:会计行业分类

财务会计(financial accounting)

是以货币为主要量度,对企业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运用专门的方法进行确认、计量,并以财务会计报告为主要形式,定期向各经济利益相关者提供会计信息的企业外部会计。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

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

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

篇12: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报名条件

报考人员报名时,应提交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学历证书、居民身份证明(香港、澳门居民应提交本人身份证明,台湾居民应提交《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等材料。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网上报名注意事项:

考生在网上报名时注意以下几点:

(1)考试报名前,报考人员须仔细阅读相关文件要求,慎重报考,缴费确认后,不能办理退考;

(2)考试报名实行告知承诺制,报考人员应对通过网上输入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

(3)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须牢记报名注册号和密码;报考人员不得以他人身份进行报名,否则由此引起的纠纷,由报考人员承担全部责任;

(4)报考人员在一个年度内同时只能参加一个批次的考试,不得使用多个身份证明报名考试,报名与考试时使用的身份证明必须一致;

篇13:职称英语考试报考条件

一、教案撰写规范及存在的问题

(一) 通用教案的规范格式和评价标准

1. 教案及其规范格式

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 一般是实施课堂教学前完成的。课堂实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活动的实际记录。前者是将来进行时, 后者是正在进行时, 甚至是过去进行时。而教学反思和教后记则是教案实施后的得失思考, 这些活动是教师在不同的时间段完成的。不应该在教案里同时呈现。

教案的撰写格式最基本的要求是要素完整, 一个完整规范的教案必要的组成部分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其他可根据不同学科酌情增加, 如理科教师可增“教学用具”项目, 因为理科课堂可能会运用到实验仪器和材料。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等项目。

教学目标一般要求按三维目标来写, 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设定目标时要考虑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达成这些目标, 不要目标与过程油水分离。

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要有充分的依据 (写教案时只需写出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依据是不必写出来的, 但要有所思考, 以备答辩之需) 。答辩时常会被要求阐述你确定重点和难点的依据是什么。比如, 学生的知识水平、知识点难易程度及在教材中的地位等。

教学方法不仅写出来, 要在过程中体现其运用。

教学过程要写好, 不建议写详案。一则时间不够, 二是评委看教案的时间有限, 最好是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让评委对你的教案结构一目了然。一般教学过程分几个部分:新课导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小结回顾、作业布置等。在讲授新课部分, 最好用序号和小标题列出各教学环节:比如, 第一, 演示实验;第二, ……每个部分尽可以空出一行, 帮助评委快速看懂你的教案结构。如有可能, 用表格形式呈现教学过程, 更可以简洁明了些。在应试的环境中, 为求保险一般不提倡太多的创新, 只求按规范格式撰写即可。若为了迎合评分指标的要求, 可以在目标陈述上引用新课程理念, 在教具使用上, 增加视频导入、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等现代化元素。如果自己对规范的教案格式不是太清楚, 则请教师们事先找相关的书或上网查看相关资源。做足功课方能提高考试成绩。

特别提醒的是:不要忘记写板书设计和作业布置;不要把教案写成课堂实录, 尤其不可写成“师:……生:……”师生一问一答的类似剧本的格式, 切忌在教案后面擅自加上教学反思这一环节。

2. 教案评分标准

教案共100分, 按60%的权重计入教学能力测试综合总分。其中完整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其中包含的7个评价指标: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目标和重难点确定、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主要教学方法、资源与工具运用、练习或教学检查反馈、小结和板书设计) 占64分;余下的36分分别评价可实施性 (16分) 和创新性 (20分) 。这里的创新性主要表现为教材处理巧妙, 教学立意新颖、教学方法创新,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养成, 体现新课程理念, 运用现代教育新技术等。

(二) 参评老师撰写教案存在的问题

1. 格式不规范: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案不写课题, 有尾无首;教学设计后附有教学反思, 教后记等, 考试只要求写出一节课的课时计划, 教学后思或教后记是教学计划实施之后的思考, 不应该在教案里出现, 如此画蛇添足只会增加扣分的理由;把教学设计写成教学实录或课堂剧本, 有师生的一问一答等, 教学未实施之前, 教师只能设计问题, 不能确知学生的答案, 把教案写成师生问答那只能叫课堂实录或课堂剧本。

2. 教学过程所设计的活动和内容太多, 没有考虑40分钟的时间容量可以完成多少任务。

比如, 有的教师一节课安排了6个活动, 又是辩论、又是表演、又是游戏等, 只顾花样繁多, 没有考虑是否可行, 是否为教学目标服务。

3. 教学方法多、杂且不落实。

有些教学方法只在开始陈述, 并未能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比如有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一项就写了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游戏法、表演法等诸多方法。既不考虑时间是否允许又没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现这些方法的使用。

4. 教学目标没有体现三维目标的要求, 或者与现有的新三维目标不相符;

目标未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目标大而空等。

5. 重难点的确定:面面俱到, 每个知识点都是重点难点则等于无重难点。目标的确定无依据。

6. 最离谱的是另立课题写教案, 把给定的课题搁置不理。

有的老师竟然不按给定的课题写教案而是自作主张, 另择课题自创一篇。这样的失误实在太令人匪夷所思, 就是评委想给点情面分都无从下手。

二、答辩的要求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 答辩的评价指标及要求

答辩也是以满分100分计, 按40%的权重计入教学能力测试综合总分。答辩考评的是教师的答辩水平和基本素质, 答辩内容主要围绕教案的设计及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进行。其中答辩的评价指标包括观点正确, 科学规范, 专业扎实, 重点突出, 层次清楚, 答案完整 (60分) 。教师基本素质的评价指标有普通话水平, 语言流畅, 准确精炼, 仪态大方, 感染力强 (20分) ;演示操作熟练, 板书图示工整规范 (20分) 。

在实际的答辩中, 评委一般会要求参评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并简要介绍自己。然后就教案的设计环节和相关知识点提出2-3个问题, 请参评教师回答。

(二) 答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过度紧张, 以至语无伦次、颤抖不已。

2. 太自以为是, 当评委提出疑问时, 不停地强调“我知道。”

3. 板书不工整、不规范 (包括书写与课题) 。

4. 答辩语言:声音太小, 语言不流畅、不清晰, 缺乏条理性

5. 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和重点、难点的确定缺乏充分依据。

6. 不少学校缺乏对教师规范撰写教案的指导, 甚至有的学校对教案撰写的要求与标准教案的要求不符。

比如答辩过程中, 我们听到不少市县的教师说, 在教案里写教学反思是学校明确要求的。为了应付学校的教案检查, 我们只能在备课时把教学反思也写上。

综上所述, 要想在职称教育教学能力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我给教师们的建议是:1.严格按教案的规范格式撰写教案。减少被扣分的可能。2.教案各要素和环节的设计要严谨, 做到前后一致, 注意避免前面提到的教案撰写中的各种失误, 尽可能不要给人扣分的理由。3.写教案与答辩要整体考虑。撰写教案时要备好答辩的功课。即你的每一个教学设计要有据可依且是可操作的。只有做足功课方能胸有成竹, 从容应对。4.答辩态度要平和淡定。当遭遇评委的面质时不必急于开解和自我辩白。更不要自以为是以强调和吹嘘自己, 你只要平静地就评委面质的问题陈述自己的看法或处理意见即可, 虚心聆听和愿意学习的态度更能打动评委。5.如遭遇的问题在准备之外, 没有十足的把握回答, 则可以凭经验自圆其说, 再恳请评委赐教指正。6.把教学能力水平考试当做一次学习的机会。考前要做好相关知识准备, 从考试中发现自己的优劣势力, 提高自我觉察方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 提高专业化水平。7.建议相关学校的教研室借着职称考试的春风, 对教师加强撰写教案的规范化指导。相信有职称考试这一个激励杠杆, 教师会认真学习, 如能加强后续的检查督促, 一定可以帮助教师养成规范写教案的好习惯。达成强化教学常规和老师业务技能的双重目标。

以上是本人对教师职称教育教学能力考试的一些观察和思考, 希望对老师们今后参加类似考试有一定的帮助。

附:编写教案的一般格式 (仅供参考)

《×××》教案 (居中)

(课型:)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运用:

教学课时:

(预习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回顾

五、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篇14:令人发愁的职称外语考试

放暑假没几天,学校通知我去报名参加职称外语考试。从小到大,几乎能在任何考试中脱颖而出的我,这时,面对着办公桌上的报名表,不由得发起愁来。

文件规定,凡是参加“小中高”职称评定的教师,必须通过职称计算机和职称外语考试这两关。通过努力,这几年我已三次顺利通过教师计算机考试,拿到了三张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一张是省教师自考办组织的,一张是市人事局组织的,还有一张是区教育局组织的。三次都是必考的,考试内容重复不说,光报名辅导就花了近千元,更别说浪费了多少时间!可是外语考试就不同了,二十年前,从中学大门考入师范学校的我,由于工作的不需要,至今就未曾与外语有过“深交”。如今,面对着这张报名表,带着太多的不解,试探着拨通了区人事局职考办的电话。通过咨询,了解到这是上面规定了的,你通不过这个考试,就不能参加高一级的职称评定,至于我们目前的“外语水平”,无法通过自学与辅导去应付考试,他们表示也没有办法。想到自己几十年来经历过的无数次考试,哪次不是胸有成竹,还能怕这次考试?大不了,从“a、b、c”学起。想到这里,“唰唰唰”填好了报名表,贴上了照片,交了报名费。可是,回到家,又发起愁来。暑假里,还有时间看书自学,等到了开学,毕业班的教学那么紧张,可怎么去学呀!更何况,现在我只能认识26个英文字母,这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想达到职称外语考试的水准,真是难于上青天啊!

我百思不得其解,要求小学教师去考职称外语究竟有何实际意义?从教十几年来,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外语,让我们从头学起,增加负担不说,关键是没有任何意义。评职称要这种证,未免太强人所难了。就是“考”过去了,以后不接触外语,那么,现在的学习仍然是一种浪费,一种应付。有这么几个月的时间,多花点精力在教学上,在学生身上,那意义就不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凡事不能搞“一刀切”,这种哲学观点教给了我们太多的工作与处事的方法,可为什么就没有让制定文件的上级部门去具体分析呢?新课改强调要删掉以往教材中的“繁、难、偏、旧”,给学生减负,可是,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所面对的一系列“繁、难、偏、旧”,谁去给我们删掉呢?作为一名优秀的师范毕业生,在从教十几年以后,必须参加普通话学习与考试,多次参加计算机辅导与考试,如今,要去面对满眼的拼音字母组合成的外语单词短句……怎不叫我们感到“繁、难、偏、旧”呢?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高考边缘考生如何报考志愿 下一篇:职称英语考试报名相关信息报名时间报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