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总统希拉克

关键词: 听众 演讲者 演讲 总统

魅力总统希拉克(精选四篇)

魅力总统希拉克 篇1

在现代社会中, 政治演讲已经变得越来越受欢迎。通过分析不同的演讲, 我们可以知道演讲者如何运用自己的演讲技能打动听众, 实现目的, 产生共鸣。在美国的国家领导人中, 除了总统奥巴马外, 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也是一位不容忽视的政治家。从第一夫人到总统竞选候选人再到国务卿, 丰富的学识, 坚韧的性格及过人的智慧, 她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美国政治。在2008年的总统竞选中, 希拉里败选, 奥巴马成了美国的总统, 她则委任国务卿。如今, 在2016年的总统换届竞选中, 希拉里宣布自己再次参加竞选。2015年6月13日, 希拉里在纽约的罗斯福岛进行了为新一轮竞选总统的首次公开演讲, 在演讲过程中, 她运用自己杰出的演讲技能, 使演讲全程通俗易懂, 和谐幽默, 为自己2016的竞选赢得了不少美国人民的支持。公众演讲是人们在公众场合, 面对众多听众表明立场, 阐明观点, 宣传主张的重要方式, 更是展现个人学识, 口才和魅力的主要途径1。本文运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 旨在分析希拉里在演讲中如何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 并帮助读者更好地解读希拉里的演讲, 提升自己的语言魅力。

2理论

语言除具有表达说话者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活动的功能外, 还具有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他对事物的推断等功能, 语言的这一功能称作“人际功能”2。语言的人际功能是讲话者作为参与者的“意义浅势”, 是语言的参与功能。通过这一功能, 讲话者使自己参与到某一情景语境中, 来表达他的态度和推断, 并试图影响别人的态度和行为。此功能还表示与情景有关的角色关系, 包括交际角色关系, 即讲话者或听话者在交际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关系3。

在人际功能中, 语气和情态意义是研究的重要手段。语气包括两部分:主语和限定成分。在交际过程中, 讲话者可以随时改变他的“语言角色”4, 但无论讲话者如何改变, 主要的角色只有两种:“给予”和“求取”5。交际角色和交流物组成了四种最主要的言语功能:提供, 命令, 陈述, 提问6。一般而言, 陈述句体现陈述语气, 祈使句体现命令语气, 疑问句体现提问语气。在情态系统中, 情态是由情态操作词实现的, 不同程度的情态操作词有不同的功能。除此之外, 人称系统也是人际功能中的一种分析方法。不同人称代词的使用表达了不同的态度, 亦有不同的功能。

3演讲的人际意义分析

3.1语气

在希拉里的首次公开演讲中, 演讲过程持续80分钟, 在整个演讲中, 希拉里大多采用陈述句, 少量的疑问句及祈使句进行演讲。希拉里公开演讲中不同句型的出现频率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 这篇演讲绝大部分使用的是陈述语气, 其次是疑问语气, 最后是祈使语气。由于演讲者发表演讲的主要目的是向听众提供信息, 表明自己的态度和决心, 号召听众接受自己的主张, 因此, 演讲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陈述句。如:

I believe that success isn’t measured by how many the wealthiest Americans have, but by how many children climb out of poverty, how many start-ups and small businesses open and thrive, how many.....

希拉里对美国做了新的设想, 她想让每个美国人民都过上好生活, 有好的工作, 摆脱贫穷, 并且坚信这一设想会实现。因此, 在这里, 她的目的是让美国人民对自己有信心, 同时也表现了希拉里对美国人民的关心。

希拉里在演讲过程中使用部分疑问句是为了带动听众思考。由于演讲时间比较长, 如果一直使用一种句型, 听众会麻木, 使整个演讲枯燥乏味。因此, 疑问句的穿插不仅可以让演讲更有激情, 也会引发听众的思考, 将听众更好地带入到演讲情境中。如:

So, you have to wonder:When does my hard work pay off?When does my family get ahead?When?I say now.

希拉里指出了现在美国人民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希拉里用疑问句的形式道出了美国人民的心声, 想要引起大家的共鸣, 引发共同的思考, 最后她的回答是现在。这个回答不仅给美国人民足够的信心, 同时也是对前面问句的回答, 让美国人民无比兴奋。

希拉里公开演讲中, 祈使句所占比例仅为2.89%, 祈使句的主要功能是命令, 要求, 劝告, 因此, 在演讲中不能使用太多, 但偶尔使用会为整篇演讲加分。如:

So let’s staff ou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with teachers who are second to none in the world, and receive the respect they deserve for sparking the love of learning in every child.Let’s make....Let’s.....

希拉里连续使用3个祈使句向美国人民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未来的决心, 这就是她未来想做的, 会受益于每一位美国人民的举措。这里, 祈使句的使用不仅会为演讲增加激情, 也足以燃起全场的热情, 赢得支持。

在这篇演讲中, 希拉里用了部分感叹句表达自己对听众的感谢, 并以一种幽默诙谐的口吻活跃现场的气氛, 也让希拉里变得更加亲民, 获得认可。如:

Well, I may not be the youngest candidate in this race.But I will be the youngest woman President in the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first grandmother as will!

希拉里用了一种幽默的方式承认她的弱势, 向听众表明她也将是第一位奶奶级别的女总统。这种表达不仅会拉近自己跟听众之间的距离, 也让大家对她的印象改观。

3.2情态

情态系统也是人际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是讲话者对自己讲的命题的成功性和有效性所作的判断, 或在命令中要求对方承担的义务, 或在提议中要表达的个人意愿, 广义的情态还包括意态7。情态是由情态操作词实现的, 情态操作词根据程度可分为高——中——低三类。“must/need/have to”属于高量值情态操作词;“will/would/shall/should”属于中量值情态操作词;“can/may/could/might”属于低量值情态操作词。希拉里公开演讲中情态词的分布情况如下:

从表格可以看出, 在希拉里的演讲中, 使用最频繁的是中量值的情态词“will”, 其次是低量值的情态词“can”, 再次是中量值的情态词“should”, 其他词的使用频率都低于10%。由于此次希拉里演讲的目的是增加支持率, 让美国人民相信她, 因此, 在情态动词的选择上面, 不能选用量值太高的词, 会给听众造成一种强迫感。“will”, “can”等词既有极大的肯定性, 同时也是一种保证, 希拉里通过这些词很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决心和态度。所以, 在演讲中, “will”出现的频率一般最高, 高量值的情态词出现频率偏低。

“must/have to”意味着必须要做的事, 另一方面, 也会表明自己坚定的决心, 由于具有较强的肯定性, 所以在演讲中较少出现。如:

Now, I’ll always seek common ground with friend and opponent alike.But I’ll also stand my ground when I must.

希拉里在表明自己的决心, 未来她会寻找机遇, 但当她必须立场坚定时, 她也会义无反顾。这里“must”的使用表现了希拉里对美国以及美国人民的责任。

“will/would/shall/should”等中量值情态操作词通常用来表达演讲者的意图和期望, 也可以表达演讲者的决心和态度, 具有比较强的感染力。如:

I will rewrite the tax code so it rewards hard work and investments here at home, not quick trades or stashing profits overseas.I will give new incentives to companies that give their employees a fair share of the profits their hard work earns.

希拉里在演讲的中间, 提出了未来具体的举措, 用“will”表明她的意图和态度, 保障美国贫苦人民的利益, 让每个美国人民都受益。

I believe you should have the right to earn paid sick days.I believe you should receive your work schedule with enough notice.....

希拉里认为应该给予美国人民更多的福利, 帮助贫苦人民脱离苦海, 让没有工作的人有养家糊口的资本, 因此, 她提出了一系列的举措保障美国人的权益。“should”表明这是美国人本应有的权利, 不仅显示了她是一位关心美国人民的候选人, 同时也是一位会保障美国人民利益并时刻关心他们的候选人。

“can/may/could/might”等低量值情态操作词表明演讲者的能力以及某种可能性。肯定程度没有中量值情态词高, 但在演讲中也会频繁使用。如:

With that same spirit together, we can win these four fights.We can build an economy where hard work is rewarded.We can.....

希拉里连续使用“can”表示这四场斗争是可能的, 她有能力带领美国人民实现这个梦想并带领美国越来越强大。希拉里以此来说服听众相信自己, 赢得信任。

3.3人称

人称代词的使用在政治演讲中也占有不容小觑的地位。韩礼德认为人称代词包括人称的所有格形式都体现了语言的人际意义8。不同人称代词的使用既可以展示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某种关系, 也可以反映演讲者的隐含意以及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希拉里首次公开演讲中的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如下表:

从以上两个表格可以看出, 希拉里演讲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第一人称代词, 其次是第二人称代词, 最后是第三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单数的使用仅代表希拉里自己, 在这次演讲中, 希拉里走亲民路线, 不仅向听众讲述自己的故事, 也讲述自己父母的事例, 情真意切。在整个演讲过程中, 希拉里代表自己或美国政府做出承诺以及保证, 她希望和美国人民一起团结协作, 实现美国的富强。因此, 第一人称的使用率在全文最高。希拉里使用第二人称号召听众相信自己, 希望得到大多数美国人民的支持。在这篇演讲中, 希拉里使用第三人称来讲述自己父母亲, 用事例打动听众, 产生共鸣, 以此赢得支持率。如:

I believe we can do all these things because I’ve seen it happen.

希拉里认为在未来, 美国人民可以坚强地面对每个挑战, 解决任何棘手问题, 并让美国经济惠及到每个人身上, 她很有自信, 并相信这个梦想可以实现。

We have to stop the endless flow of secret, unaccountable money that is distorting our elections, corrupting our political process, and drowning out the voices of our people.

希拉里频繁地使用“we/our”等词, 不仅会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也显示了她和美国人民的心是一起的。

If you do your part, you ought to be able to get ahead.And when everybody does their part, America gets ahead, too.

希拉里使用“you”指代每个美国人民, 她希望他们做好自己, 完成他们该完成的任务, 那么, 美国就会成功, 提醒大家做美国人民该做的事。

It’s what led my father to believe that if he scrimped and saved, his small business printing drapery fabric in Chicago could provide us with a middle-class life.

Her own parents abandoned her, and by 14 she was out on her own, working as a housemaid.Years later, when I was old enough to understand, I asked what kept her going.....

希拉里用第三人称引出她父母亲的例子, 想要在听众中产生共鸣, 拉近与美国人民的距离, 让大家觉得她不是遥不可及, 而是和蔼可亲, 为自己此次演讲增分, 更易赢得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4结束语

本文运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分析了希拉里在2016年的总统换届竞选前进行的首次公开演讲, 通过分析, 发现人际系统中的语气, 情态, 人称都在演讲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语气系统中, 希拉里主要采用陈述句来表达观点, 提出举措, 劝服听众, 为自己增加支持率。使用部分疑问句, 祈使句和感叹句为整篇演讲加分, 增加感染力, 并为全程八十分钟的演讲增添趣味性。在情态系统中, 希拉里主要采用中量值和低量值的情态词, 用诚恳的态度表明自己的决心, 给予大家信心, 以此赢得美国人民的信任。在人称系统中, 希拉里在整篇演讲中主要采用第一人称代词来表达自己的立场, 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采用第二人称代词向美国人民表明她的决心, 会让每个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第三人称的使用旨在向听众列举事例, 通过贴近生活的事例, 改变选民对希拉里一贯既定的看法。人际意义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得理解演讲, 解读其深刻含义, 并为自己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借鉴, 另一方面, 也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写作。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mold, 1994.

[2]Jin P, Fengfeng L U.A Contrastive Study of Political Speech-es in Presidential Election of Interpersonal Meaning[J].Stud-ies in Literature&Language, 2013 (6) .

[3]Qin J Y.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n Different PoliticalSpeeches from Interpersonal Function Perspective——A CaseStudy of Hillary Clinton’s Race Speech for Presidential Elec-tion and Her Farewell Speech[J].Journal of Xingtai Polytech-nic College, 2010.

[4]姬瑞昆.希拉里·克林顿公众演讲文体分析[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2013.

[5]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105-123.

[6]李恩运.演讲语篇中的语气及情态系统的人际功能分析[J].科技信息, 2008 (18) :478-481.

[7]周丽丽.演讲词中的人际功能语篇分析——以2014年卡梅伦挽留苏格兰演讲为例[J].青年文学家, 2015 (14) :104-105.

[8]李丰.政治演讲语篇中的语气及情态系统的人际功能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 (12) :80-81.

[9]吴钰菲.政治演讲的人际功能理论分析——以希拉里2000年竞选纽约州参议员的获胜演讲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 2013 (20) :351-351.

希拉克总统的“秘密武器” 篇2

希拉克总统有一个独属于法国人的浪漫的习惯,那就是凡是遇到女性,不管是政坛人物、首脑夫人还是演艺明星,他必定会慷慨地向她行一个吻手礼。

希拉克总统风度翩翩,他那优雅的吻手礼堪称国际政治舞台上一个引人瞩目的经典动作。当时龙眼在欧盟担任驻外记者,记得有一年,巩俐以影评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到戛纳参加国际电影节,为了吻一下这位当红国际影星的手,同时也为了表示东道主的盛情,贵为法国总统的希拉克竟然在会议的间隙从巴黎坐直升机直飞戛纳。

希拉克总统是行吻手礼的高手,轻轻的一个吻,化解了无数政治难题和经贸死结。

法德两国作为欧盟前进的火车头,在对待美国入侵伊拉克问题上一度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希拉克的好友施罗德总理下台后,人们普遍担忧法德关系会出现倒退,对欧盟的前进和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2005年11月,默克尔当选德国新总理后首次访问法国,恭候在爱丽舍宫青石台阶上的希拉克总统向还比较陌生的默克尔行了意味深长的吻手礼。这位一向衣着简朴、甚至有些男人气质的来自前东德的铁娘子竟然两腮绯红。不消说,默克尔的法国之行让法德两国依然保持火热的关系,并在许多国际和欧盟内部事务上取得了更为广泛的一致。

在常人看来,轻轻的一个吻,似乎非常简单,但有时候它也包含着许多政治涵义。1999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法国时,希拉克总统特意在他故乡科雷兹的城堡迎接他。龙眼为了这次访问,曾经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驱车800公里前往处在深山云雾里的科雷兹城堡采访。希拉克总统在迎接江泽民主席的时候同样吻了江主席夫人王冶坪的手,并在晚宴后请王冶坪跳舞。当时的中法关系还处在比较敏感的时期,希拉克总统亲吻中国国家主席夫人之手的照片在法国报刊刊登后,引起一些法国极右派的攻击。他们认为法兰西总统不应该在其家乡这么热情地迎接中国的领导人,更不应该吻中国领导人夫人的手,但希拉克总统本人的态度却非常坚决,他指出,法国必须和中国搞好关系,中国的将来可能代表着世界的希望。

在当今的国际政坛上,希拉克的吻堪称神奇,有的时候他能一吻定江山,甚至还能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

今年1月,在巴黎举行的援助黎巴嫩国际会议上,希拉克总统作为东道主,在会议开幕前的记者会上,依次接见了来自数十个国家的元首。希拉克总统依然绅士风度十足,他向参加会议的数国女外长行吻手礼。接受这一礼节的美国国务卿赖斯、奥地利女外长普拉斯尼克、希腊女外长芭科亚妮和加拿大国际合作部长维尔纳个个喜笑颜开。可是当轮到接见英国女外交大臣贝克特时,不知是忘了还是故意冷淡,希拉克总统只是握了一下贝克特的手,唯独不吻她,令这位英国女外交大臣顿时红颜失色。希拉克的“漏吻风波”让英国人很是郁闷,有人甚至还上纲上线,翻出了法英两国百年恩怨的老账。

作为法国的总统,希拉克总统的这张嘴所招惹的还不止这些。

1月29日,希拉克总统在接受法国周刊《新观察家》采访时表示,伊朗拥有一两件核武器并不是十分危险的事。希拉克说:“伊朗会把核弹投到哪里?以色列?”他回答说,核弹不会成功进入大气层,或许只能升到200米的天空,其结果只会把德黑兰夷为平地。

希拉克此番言论一出,全世界为此哗然,因为他的话与法国长期坚持的不准伊朗发展核武器的政策完全相悖。法国的官方观点是法国不能容忍伊朗拥有核武器,核伊朗将具备向整个中东地区投射核武器的能力,这将危及邻国和世界。

仅仅过了一天,希拉克又把采访他的记者召回了爱丽舍宫,承认自己犯了嘴上没有把门的错误,并宣布收回这些言论。有分析指出,希拉克总统这番离谱的表态,反映了他自己的矛盾心理,也体现出法国在伊朗核问题上的迷茫。

其实,希拉克总统这个人口风一向是很严的。目前,争夺下届法国总统宝座的竞选已经开始,法国社会党和执政党“法国人民运动联盟”分别推出了罗雅尔和萨尔科齐作为自己的总统候选人,双方的口水仗早已开始,唯独老谋深算的现任总统希拉克直至3月11日才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自己不再参加今年的总统竞选。而这一天离法国正式公布参加总统大选候选人名单的最后截止日期——3月16日只有5天。由此可见,希拉克不愧是一位老练的政治家。

希拉克在此次电视讲话中表示,他将“用另一种方式为法国人民效劳”。在龙眼看来,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希拉克以何种方式为法国人民效劳,还是得靠他的“秘密武器”——嘴。

采访花絮:

照片背后的故事

龙眼独家采访希拉克总统是在1997年的春天。

那时,鉴于法国总统希拉克决定于当年5月访问中国,于是我便有了突破爱丽舍宫的冲动。

说实在,当时的中法关系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好。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央视第一个驻欧洲的记者站原本设在法国巴黎,但由于当时两国的关系被“法国对台售武”的阴霾笼罩,驻巴黎记者站在很短的时间内夭折了,并最终迁往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中国常驻欧洲的新闻单位曾作过多次努力,希望能深入爱丽舍宫采访,结果都未能如愿。

就当我跃跃欲试却苦于无门突破的时候,我接到了从巴黎打来的一个神秘电话。电话里一位女士向我小声透露:她从法国总统府得知,法国方面希望在希拉克总统首次访华前夕,由中央电视台独家采访希拉克总统。

法国方面希望中国的电视媒体能够为法国总统访问中国热身,这是一个多么强烈的政治信号。做记者的都知道,外交无小事,法国方面透露出来的这个神秘信号背后或许还有其他的含义。于是我立即向央视领导和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汇报,同时与法国总统府办公室进行联系。

法国总统府对央视记者的这次专访很重视,总统府办公室的柏耶尔先生几次来电话和我核实有关的采访细节,他还希望我明确告知他有关希拉克总统接受独家采访的报道在央视的哪个时段播出,时长是多少。

在经过外交部等部门的协调安排后,法国方将采访的日子定在5月10日上午,地点在爱丽舍宫,采访时间是10分钟。

电视采访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光布置灯光和架设机位起码也得20分钟,我的对策是:法国方面的要求不能不听,但到时候不到20分钟肯定不会让希拉克的屁股离开座位的。

5月10日上午9点30分,我们驾车到了爱丽舍宫大门口。按规矩,平时只有国家领导人的车才可以开进院子,但今天希拉克总统好像只安排了会见CCTV记者,所以门卫一核对车号,就打开大铁门让我们进去了。以往老在电视上看到各国首脑在这里进进出出,今天咱也潇洒走一回,不过由于握着奥迪车的方向盘,我怎么都觉得自己是个开车的司机,一点贵宾的感觉也没有。

法国总统府的院子真是“破”,堂堂的爱丽舍宫院子的地面竟然全是细石子,轮胎压在上面吱吱嘎嘎乱响,台阶不是汉白玉的,外墙也没有贴面。

进了爱丽舍宫,龙眼才感到有些恍惚,巨大的屋子里迎面高悬着一盏硕大无比的水晶灯,墙上到处挂着辉煌的油画,墙角摆满了西洋雕塑和东方古董。我想要是那盏水晶灯一开,一定会以为来到了卢浮宫。

希拉克总统来了。他身材高大,手掌也非常宽厚,与他握手时我能感觉到他非常尊敬你。当他伸出双手握住你的手时,似乎与你是多年的老朋友,亲切而大度。

龙眼开始提问,一来二去,10分钟时间早就过去了,爱丽舍宫办公厅主任柏耶尔先生示意总统时间到了,但希拉克依然身体前倾,这个肢体语言等于告诉记者:请继续提问。

希拉里,死追总统梦 篇3

蒙蒂塞洛是一个小地方,甚至在艾奥瓦州的地图上都难以找到。然而,希拉里的助手们并不担心在如此偏僻地方举行的座谈会无人知晓,因为她的一举一动早已被随行记者们发送到了世界各地……

“一看就是竞选主管安排的”

这次座谈会的主题很亲民——艾奥瓦州的学生贷款债务负担在全美排第九,话题就围绕“减轻学生负担”这个热点展开。两天前刚宣布参加总统大选的希拉里,脸上始终挂着标志性的微笑,侃侃而谈。

跟随希拉里前来的都是她的“圈内人”。其中有希拉里长期的助手、竞选团队的副主席阿拜丁,新闻秘书梅里尔,竞选团队新闻顾问马果丽斯等人。他们为这场活动在细节上做足功课:为显示亲民,希拉里一行从东部一路乘坐中巴车来到位于中西部的艾奥瓦州,没有摩托车队开道,只有几辆黑色中巴车,车上也没涂竞选口号。希拉里的助手事先早就告知参加座谈的学生,见到希拉里后,不要称她为“国务卿女士”,而是直呼“希拉里”。

在美国特勤局特工保护下,进屋的人只有参加座谈者和少数旁听者。少数经允许的美国记者能参与拍摄采访;屋外几十位随行记者,包括不少外国记者,都挤不进去。17岁的学生琼斯在旁观后说:“这一看就是竞选主管安排的。”

本次美国总统大选将在2016年11月举行,在此之前,民主党、共和党分別要举行党内初选,选出最终对决的候选人。目前,希拉里的民主党竞选团队在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租下一个办公室,设立竞选总部,预计将为其筹集至少25亿美元的竞选资金。

“我来了,我要赢!”这曾是希拉里2007年发出的参选誓言。8年后,她卷土重来,口号是“新的旅程,下一章节”。她说:“普通美国民众需要一位捍卫者,而我希望成为那位捍卫者。”外界分析,希拉里希望表达出她关心每个普通人的“美国梦”,并愿意为此奋斗的理念。

权力是最大的诱惑

在希拉里的一生中,已有过多个闪亮的“第一”。她曾是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位女性联邦参议员,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公职的第一夫人。如今,尽管希拉里已当了外祖母,但仍第二次向另一个“第一”发起冲击——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这最后一个“第一”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希拉里渴求白宫宝座久矣。她不缺能力,不缺手段,懂得厚黑,也知道隐忍。这些都是她当总统的“素质”。

1998年,还在白宫当第一夫人之时,面对夫君克林顿与实习生莱温斯基之间闹出的丑闻,希拉里背地里虽抽了夫君的嘴巴,但最终选择了隐忍,因为她有着更为长远的政治眼光和谋虑。她也为此打了伏笔。美国历任总统卸任后都会搞个图书馆或博物馆,克林顿的图书馆建在阿肯色州小石城,里面有不少希拉里的故事。图书馆内还有一个编年档案馆。《环球人物》记者曾专门查看克林顿当年与莱温斯基闹丑闻的那段历史,却没有找到丝毫印迹。

2004年总统大选时,面对希望她出山参选的呼声,希拉里再次隐忍了一下,没有与争取连任的小布什争锋。2008年,看准共和党难再执政的情势,希拉里第一次出手,但最终功亏一蒉。创造历史的机会被奥巴马夺得——他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在奥巴马出人意料地请希拉里出任国务卿后,她调整心态,表面上尽量与奥巴马和睦相处,同时韬光养晦。当时,每每有人问她是否还将竞选总统,她总是断然否认,以便让奥巴马放心。

2013年卸下国务卿之职后,希拉里一边演好外祖母的角色,一边眼睛还在盯着白宫。去年以来,她为再度参加竞选屡屡试水。记者曾在希拉里为其新书《艰难的抉择》签名售书现场看到,当她在屋内为人们签名时,一辆为2016年竞选总统造势的大轿车就停在签售现场,工作人员忙着发放为她竞选造势的海报、像章等。

去年,奥巴马成了“跛脚鸭”,已经辞职的前防长盖茨、帕内塔等高官相继出面公开批评他。希拉里也突然发声,称她在任时与奥巴马在外交政策上存在分歧。但很快,希拉里又立即为缓和与奥巴马的关系而和稀泥。翻云覆雨间,足见希拉里具有美国政客所必须的厚黑素质。

下一盘风险很大的棋

希拉里参选,不仅再次将自己摆在美国政治的风口浪尖上,她事实上也是在下一盘风险很大的棋。

当然,希拉里是有一定优势的。首先是人气。在民主党参选者中,她目前知名度最高。奥巴马也已在4月11日公开表示了对她的支持。华盛顿政圈有种说法:克林顿支持奥巴马2012年的连任,而奥巴马则回报以全力支持希拉里的2016年选战。希拉里的高级顾问波德斯塔,就曾是奥巴马的顾问,还担任过克林顿时代的白宫幕僚长,可以帮助她整合竞选团队。

其次是经验。希拉里上次败给奥巴马,原因之一是对新媒体重视不够。这次,她雇用谷歌公司前高管为自己打造竞选APP,通过在社交媒体网站上发布视频的方式宣布参选,波德斯塔也通过电子邮件宣布这一消息,用数字化手段拉拢选民。

再就是财力。克林顿家族在美国政坛经营多年,基础雄厚。希拉里与华尔街利益集团关系密切,筹款能力很强。在辞去国务卿一职后,她就马不停蹄地通过演讲牟利。出场费一般为每次20万美元以上。去年3月,希拉里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次演讲费高达30万美元。高盛公司也曾请希拉里演讲。据说,较之克林顿,人们对希拉里演讲的需求更强,因为她刚离开政府。人们希望听到她讲美国政府内部那点儿事。更为重要的是,希拉里极有可能东山再起。

不过,希拉里的强项,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转化成弱点。首先,候选人想胜出要寻求选民最大公约数。希拉里看准中产阶级牌,但中产阶级是一个具有很大模糊性的概念,又是一个极具伸缩性的票仓。较之奥巴马,希拉里在美国中产阶级特别是中下层百姓中的亲和力不够。

nlc202309011930

外界也不断炒作克林顿家族敛财的话题。去年下半年以来,希拉里走马灯般接受媒体采访,竭力“澄清”克林顿一家何以暴富。她说,当克林顿一家离开白宫时,已经“穷得要死”,他们现在的富有完全凭借“努力工作”而得,“与很多真正的富人不同,我们交纳了所得税”。但有评论揶揄道:较之“乘着私人飞机在讲台上站一个小时便到手一张20万美元的支票”,“那些在我家房顶干活的人”才算“努力工作”。

希拉里的女儿切尔西也遭到社会舆论的严厉审视。就在希拉里屡屡“哭穷”之时,切尔西被媒体曝出住着价值千万美元的豪宅。还有一份报告显示,2013年,切尔西曾供职的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支付了她60万美元的年薪,但她仅做过9次报道,算下来1分钟赚16万美元。去年1月以来她就没去工作,但是公司仍然每月向她支付5万美元薪水。已经宣布参加总统大选的肯塔基州共和党参议员保罗说,克林顿家族还接受来自沙特阿拉伯的捐款,这足以说明希拉里的“虚伪”,因为沙特限制女权运动,而希拉里则自诩为女权运动的坚定支持者。

希拉里曾在奥巴马政府内任职,怎样能不成为共和党抨击的“奥巴马第三任”,也是一大挑战。迄今为止,希拉里在所有已宣布参选者中气场最为强大,但美国是一个极易喜新厌旧的国家,一夜之间便可地动山搖,充满戏剧性是美国大选周期内最令人眼花缭乱之处。希拉里如何与过去的自己拉开距离,以展示一个能够带领美国走向未来的领袖,这并非易事。

对华态度最受关注

希拉里宣布参选后,立即引来人们对其未来中国政策的关切。在美国总统大选中,所有候选人必须表现出自己是美国“全球利益”坚定的捍卫者,在对华问题上“示硬”便成为必然。

有观察家认为,要想了解希拉里“当选”后对中国的影响,需要关注她身边人对中国的看法。希拉里任国务卿时负责东亚及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坎贝尔近来多次发表演讲,称一些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对于中国的看法是错误的。他认为中国不会适应世界,而是试图改变整个世界使之适应中国。坎贝尔与希拉里关系较为密切,此种看法极有可能影响希拉里的对华政策主张。换言之,希拉里一定会从“政治正确”本能出发,对中国采取强硬姿态。

在这一点上,其实谁入主白宫都一样。所以,中国人应该已经适应了。因为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不断发展壮大才是制衡中美关系的重要杠杆。“把中国自己的事做好了,太平洋彼岸的国家代表就不得不与中国有事好商量。”

从4月12日起,希拉里就要为自己的总统梦而重过每日“上满发条”的日子。不过,向白宫冲剌不仅需要“脑洞”,更是个体力活。一旦入主白宫后更是如此。希拉里在任国务卿期间,就曾出现身体不适。前不久,她在公共场合也明显现出疲态。不过,如今大戏已开场,希拉里如开弓箭,已经没有回头路。问题只是在于,美国选民手中那张选票,是否能将希拉里送入白宫。

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被判终身监禁 篇4

埃及首都开罗等城市2日傍晚爆发大规模游行。当晚,数万名民众聚集在开罗市中心的解放广场,表达对法庭判决结果的不满,首轮总统选举中失利的总统候选人阿里和萨巴希也加入了抗议人群。一些民众要求判处穆巴拉克和前内政部长阿德利死刑,他们反对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反对首轮总统选举的结果,并要求“净化”司法系统。

穆巴拉克现年84岁,去年2月下台,两个月后因心脏病发作前往红海度假胜地沙姆沙伊赫一家医院就诊,一度在那里“接受救治和司法管制”,去年8月转院至开罗的国际医疗中心。

穆巴拉克纵横一生的“四功四过”:

“四功”:一、提升了埃及的国际地位;二、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和平相处,穆巴拉克功不可没;三、穆巴拉克在埃及坚持世俗力量执政,宗教与政治分离,符合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四、在国内反对浪潮风起云涌时,穆巴拉克选择了辞职,没有像卡扎菲、巴沙尔一样,坚持不下台,导致内战爆发。

“四过”:一、埃及的经济没有太大发展,中下层百姓生活依然困苦;二、纵容亲属及亲信大量侵占国家财产,生活奢华糜烂;三、迷恋权力;四、镇压游行示威的民众,导致发生多起流血事件。

穆罕默德·穆尔西当选埃及新任总统

6月24日,穆斯林兄弟会(穆兄会)下属的自由与正义党主席穆罕默德-穆尔西获得51.7%的选票,击败获得48.3%选票的前总理沙菲克赢得选举,成为新任埃及总统。当晚,数万名支持者在解放广场庆祝穆尔西当选。

穆罕默德·穆尔西自从2011年4月30日开始担任埃及的伊斯兰政党——自由与正义党主席。2012年,代表穆斯林兄弟会(穆兄会)参选埃及总统。2012年6月24日,以51.7%的得票率在决胜轮战胜对手埃及前总理沙菲克,当选埃及第五任总统,并成为埃及共和国首位非军人总统,也是自穆巴拉克政权倒台后的首任民选总统。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布什总统关于伊拉克战争的激情演讲 下一篇:巴拉格尔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