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范文

关键词: 竖式 除法 苏教版 下册

第一篇:3有余数的除法范文

二年级数学下册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案3 苏教版_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 教学内容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第3-4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通过分一分、摆一摆 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初步培养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材简析

本课主要教学有余数除法的初步的求商方法 在除法中

能够整除的是少数 大量的是有余数的 把这部分内容学好

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为以后学习多位数除法乃至小数除法的试商和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 从图中抽象出"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的方法 借助竖式

指导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并引导学生比较除数和余数的大小 启发学生发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 余数要比除法小 后面的练习

帮助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并尝试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2个盘子图片、7个梨图片

它 山 之 石 选 自 名 师 课 堂 片 段

一、复习

1、看谁能很快说出( )里最大能填几?(口算)

( )×5<6 ( )×6<20 3×( )<28 ( )×4<22 6×( )<34 7×( )<24

2、笔算:28÷7= 32÷8= (学生板演 集体订正)

二、引入激趣

1、游戏"你画我猜"

师:同学们

刚才你们表现的太棒了!为了奖励你们 我们现在来做一个游戏

出示大屏:○○○○○○...... 师:请仔细观察

你能根据圆圈颜色的规律继续画下去吗?

生:能

师:请听我要求:看谁在我规定的时间内在纸上画的圆圈又好 画的又多 画好后 数出个数 写在旁边

学生汇报

师:老师的脑子里有台神奇的电脑 现在只要你告诉我你画了多少个圆

我就能迅速地说出你画的最后一个圆是什么颜色的!不信你们来考考我!

师生互动

师问生

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猜出来的吗?

学生积极性很高 都想学会老师的本领

师:其实不难

大家认真学习了这节课后 你也能猜出来

教学过程 教学意图 思考与修订

一、复习引入

1. 口答:(

)里最大能填几?你是怎样想的?(生独立写得数 师逐条讲评)

(

)×2<7

3×(

)<25

(

)×4<15

(

)×8<42 2.笔算:6÷3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重点说计算过程及竖式中各部分名称

3.分一分 说一说

1)把10根小棒 每2根分一份

2)把10根小棒 每3根分一份

先动手分一分

再回答以下问题:分成了几份?能不能分完?剩下的为什么不再分一份? 根据分得的结果

分别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以及它们所表示的意思

3.揭题:在平均分一样东西时 结果可能是正好分完

也可能分了之后不够再分成一份 有剩余的

这两种情况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有剩余的情况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 指名读题

(1)用小棒代替桃 按要求分一分

(2)指名说分的过程并列式

(3)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算式中的7和3分别表示什么?

(4)竖式要怎样写?(边讲边示范) (5)完整地说说竖式计算的过程

2.小结:

(1)问:算式中2......1表示什么?想想 如果不摆学具

怎样得到商2?(生讨论 指名说)

(2)因为7里面最多有2个3 所以这里商2比较合适

问:为什么要用"最多"?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 读题

(2)能不能用刚刚学到的方法 找到合适的商呢?(生试做) (3)集体订正 重点说说计算过程

(4)观察、比较:例题7÷3中的余数1比除数3大还是小?17÷5的余数比除数怎样呢?通过观察比较

你发现了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了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完成后 集体订正

订正时重点说试商的过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

重点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3)比一比: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对比说说怎样得到的商? 3.完成想想做做第

3、4题

四、课终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

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确地找到商呢?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7÷3 = 2(盘)......1(个) 2 3 7 6 0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为下面的试商打基础

复习竖式计算

运用操作 创设情境

利于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

学生如何试商

为以后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观察比较余数和除数大小

启发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 余数要比除数小

从而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 ?? ?? ??

我这棵小树是从沙石风雨中长出来的,你们可以去山上试试,由沙石长出来的小树,要拔去是多么的费力啊!但从石缝里长出来的小树,则更富有生命力.

第二篇:有余数的除法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认识它们吗?(逐一出现奥运吉祥物)认识的话就一起叫出他们的名字: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连起来就是“北京欢迎你”,哇,还有这么多!同学们,如果按照这样的顺序继续排列下去,紧挨着贝贝的应该是哪个福娃!你是怎么想的?谁来说一说?(挨着贝贝的是晶晶)你是怎样想的?(上下顺序一样)那是怎样排列的呢?(是按照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这五个顺序排列的)刚才同学们用找规律的方法知道了紧挨着贝贝的是晶晶,那么按这个规律第38个应该是哪个福娃呢?同学们,其实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问题!(生齐读课题)

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前面所学习的知识,做几道口算题:

11÷2= 34÷5= 22÷4=谁能说一下是怎么算的,(四五二十,所以上是五余二) 50÷7=

二、初识新课

看来有余数的除法大家已经掌握的很好了,下面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分小棒

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可以分几组?)能刚好分完吗?(不能)所以我们可以说成,可以分几组,还多几根?下面请拿出练习本算一算!(师将其中一位同学的算法写在黑板上!)老师已经将我们班上一位同学的作业写在黑板上,我们一起来看一下,13除以4这是他列的算式,我们再看一下竖式,请同学们思考一下13表示什么?(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呢?(4表示每4根分一组)3呢?(3表示一共分3组。)

3、

4、

12、那12表示什么?(12表示4乘3的积,表示4根为一组的木棒,一共有3组,一共有多少木棒,)1表示什么(1表示还多1根)你们真棒,

现在我们把每4根分一组,改成平均分成4组,那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好!请你说(每组有几根,还多多少根?)好现在请同学们把这道题作在练习本上,好!请同学们看黑板,现在我把一个同学的算式列在黑板上,我们一起看一下、13除以4等于3(根)余1根,答每组有四根,还余一根!有意见吗?(没有)好,请同学们看一下,刚才做的这两个题目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他们的被除数,除数商还有余数都是一样的,但是他们求的问题不一样,第一道题是每组分4根,可以分几组,第二道题是分四组,每组有几根?哦也就是说两道算式是一样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观察的很仔细,我们来看第一道题:4组余1根,4表示什么?(4表示可以分成4组)那第二道题的4表示什么?(每组4根小棒)同学们,看来啊,单位名称是跟我们解决的问题有关的,第一题我们求得是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根?所以单位是组,根!可以分3组还余1根。那第二道题呢求的是:每组多少根?还余几根?所以单位是根、根。每组3根还余1根!

2、小讨论

很好同学们,刚才我们解决了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的问题,现在如果老师把这么多小棒每人平均分6个,可能剩下几根小棒呢?请同学们4个人为以小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谁来说一说分到最后可能会剩下几根小棒?(分到最后可能会剩下1-5根小棒!)那你能说一说(1-5)指的是那几个数吗?(12345)师板书!可能会剩下

1、

2、

3、

4、5根,6为什么不可能啊?(因为6根又可以分成一组了)可以是7根吗?为什么?(因为余数不能大于除数)也就是说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那8人可以吗?(不可以)!现在如果每人分8根小棒分到最后可能剩下几根小棒?(1-7个)8个可以吗?(不可以,因为8根还可以分一组)恩,一个道理,那每人分10根,分到最后可能会剩下几根小棒?(1-10)每人分15根呢?

很好!同学们对除法的意义已经很清楚了,那这样的问题你能解决吗?拿出练习本,一起来解决第3道问题!17个山楂,平均分给3只小刺猬,每个小刺猬可以分几个?还剩几个山楂?19个山楂呢?

好,(展示亚展示看题目17个山楂平均分给3只小刺猬每个小刺猬可以分几个?还剩几个山楂?19个山楂呢?我们看这个同学的算式:17除以3等于5个余2个,19除以3等于6余1个!答:有没有问题?

作对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们做的很好,下面我们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比较难一点的问题,看同学们能不能战胜困难!请同学们把题目看完,并把它完成在练习本上,如果在解决过程中有困难可以举手示意!

6、22个小朋友乘车,每辆轿车最多做4人,他们至少要乘坐几辆轿车?

7、如果乘坐每辆轿车需要花费5元,23元最多能打几辆车?

好,请同学们看屏幕,老师把一位同学的作业在展台上展示出来,第一题,22除以4,4是哪里来的?这位同学请你说一说,(4就是限乘4人)你观察的很仔细,22除以4等于5辆余2人,答至少需租5辆车,可以吗?(不可以)因为剩下的2个人不能不要了,我们还得在租一辆车,你考虑问题很仔细,那老师给大家一个建议我们可以再列一个算式:5+1=6(辆)如果余下1人呢?需要再租一辆车,如果余下3人呢?也需要租一辆车!好!第二题10除3等于3辆余1 元,答,有问题吗?(没有)为什么这里余1却没再租一辆呢?(因为余下的1元不能再租一辆车!所以不能加1)所以答:::

那如果余下2元呢?(不能)只能租3只船同学们,在租船这个问题上至少需租几辆车,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把3加上了1,而23元最多能租几辆车,的结果就是4,其实先这样的问题,生活中我们是经常看到的,接下来,请看下面的问题,把它写在本子上

1、航模小组用25个车轮组装赛车,最多能组装几辆?

2、货车最多载重4吨运25吨货,最多需要多少辆货车?

好我们看一下第一题:25除以4等于6辆余1个。答最多能余4辆余1个轮子!第二题:25除以4等于6辆余1吨,6+1=7单位辆,答最多需要7辆货车!大家有不同意见吗?(没有)那老师有个疑问,同样的算式,为什么第一个是6辆第二个是7辆,,因为余下的1吨货不可能不要了,所以还得再租一辆!很好,那如果我们余下2吨呢?我们也得再租一辆!那第一题呢?为什么没有加1?因为1个轮子不可能再租一辆汽车,所以不加1.所以最多能装6辆赛车, 同学们,我们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你们表现的很棒!老师奖励你们一颗五角星,这个是什么颜色的五角星?红色的?第二个呢?黄色的,那如果按这样排列,第21个应该是什么颜色的五角星?红色的!你是怎样列示的(21除以5=4余1个)第21个也就是第四组后的第一个,也就是第五组的第一个!)同学们你们真棒,那你还记得我们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吗?现在你能解决了吗?(能)谁来说一说第38个是哪个福娃?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示的:38÷5=7(组)••••1(个)那么低38个也就是第7组后的第一个,也就是第8组的第一个是贝贝!同学们,你们真棒,今天我们拥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课后,老师希望你们能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更多的问题!

第三篇:有余数的除法反思

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

青岛版《除法的初步认识》有5个信息窗。其中包括:平均分,除法的意义、算式及各部分名称,有关0的除法,除法的简单应用,综合应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

信息窗一教学反思

青岛版除法初步认识的编排和人教版有所不同。它在第一课时就把两种不同的分法同时呈现。在教学时,一定注意利用动画演示和学生的操作,结合具体事例使学生明白不管分的过程是几个几个分的,只要是分的结果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而象“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可以分给几只松鼠?“这类的问题中,已经告诉我们每只应分得的个数,可以通过学生动手分和动画演示使学生明白,通过分可以知道:能分给几只兔子和几只松鼠,但还是每只分的同样多,也是平均分。最后可以区分二者的不同和本质联系。

《除法的初步认识》 信息窗二教学反思

在信息窗2中,教学除法的意义、算式及各部分名称。在这里重点是使学生明确:除号表示“平均分”,平均分的情况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结合具体实例请学生明确“12只小熊,平均分成3行,每行是几只?”算式是:12除以3。“除以3”就表示“平均分成3行”。再以多个例子强化这种认识。另一种平均分的方法也是这样请学生理解。在教学时,应加强学生对图画意义的完整叙述,并及时用算式表示。在练习包含分的习题时,因为数都很小,学生往往会把除数和商写颠倒。应加强训练,如:12个西红柿,每3个为一份,可以分几份?其中“每3个为一份”就“除以3”可以得到4份。如果是每4个为一份呢?就除以4,可以得到3份。这样在后面的信息窗4中在教学“除法的应用”时,学生就会轻松一些,同时巩固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除法的初步认识》 信息窗五教学反思

信息窗5中说是“综合应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但没有一道题是利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全部是乘加或乘减的应用题让人不可思议。如果让学生按部就班学习的话,就要复习乘法的意义。同时铺垫解答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长度单位认识米和厘米教学反思

根据教材的目标,要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来认识米和厘米,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切身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由于学生人数太多,这一环节准备不够充分,效果不是很明显。我是这样设计的:请同学们举起你的食指,大家知道一个食指的宽度有多长吗?有些学生准备拿尺子上台测量,但又不知道怎么读尺子上的刻度。我开始引导,老师认为食指有一个一角硬币么长。谁能像老师这样用你手边的物品来测测纸条的长度,这时,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很多学生拿着自己的学习用品测量了食指的宽度,有的说有一个田字格那么宽,有的认为有一支钢笔的宽度么长.....为什么同样的物体,选择不同的物品去测量,测出的结果会不一样?由此启发学生想到:应选择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去量。虽然学生被老师一直牵着转,但还是体会到了测量需要同一个物品做标准。

为了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首先让学生找到尺子上的1厘米,用眼看,把1厘米的长度印在头脑中;用手比划,感知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当学生完成这一流程,已基本建立起了1厘米的表象。

“用厘米量”是这一节课的难点。我设计的是“看老师测量的方法对吗?”让学生在老师错误的操作中掌握规范的测量方法,同时在测量之前,让学生进行估测,培养学生估测意识,由于学生只是初步建立起了1厘米的表象,估测的结果与实际长度相差甚远,但学生对估测很感兴趣。

由于我部分学生年龄偏小,不明白宽度的意思,把食指宽度看成是食指的长度。如何让学生对文字的更好理解,我得好好思考思考。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一)

在中“千米的认识”这一课时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长度单位,如:米(m)、厘米(cm)、毫米(mm)和分米(dm)。学生已经基本了解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含义。所以在此认识基础上,让学生学习认识“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还是比较容易理解千米的含义。教材先设疑:“1千米有多长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学生熟悉的运动场中的跑道来进行引导: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从而自然而然得出千米和米的关系式:1千米=1000米。教材通过活动安排引导学生对“1千米”进行由概念的认识到具体感知: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远。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最后“做一做”布置了一项校外活动“和老师一起到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体验1千米有多长。”来加深强化学生认知。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头脑中要建立起“1千米”这一没体验过的观念,难度还是比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先复习,做到温故知新。强调新旧知识的衔接,从复习长度单位“1米”的的感性认知和距离测量,到认识“10米”、“20米”……“100米”、“200米”……最后引出“1000米”。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自然过度“1000米”还可以表示成“1千米”,完成“千米的认识”这一学习目标任务,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这一系列的教学引导活动,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千米”这个抽象的长度单位,对于这些八岁的孩子们来说还是很难想象和接受的,如果只凭我的引导,全靠小学生自己去凭空想象,是不容易达到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这需要很多学生身边长距离的实际例子进行想象,所以我让学生通过说说“我家离学校有多远|”的活动,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表他们的认识,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距离概念。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二)

教学“千米的认识”时,我充分考虑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还是比较少经历,建立“1千米”的长度感性认识比较困难。因此,我根据教材的编排和请示学校领导,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请体育教师合作带领学生用一节体育课“远足”到一处安全的公路路段进行“1千米”测量和行走。这样学生从实践中感知“1千米”有多长,就比较容易建立“千米”的观念。由于学生对户外数学活动的自由感到新奇,部分学生注意力分散到路边景致,对于长度测量和体验的关注减少了,没有完成测量过程中的长度计数和计算任务,使得学习活动没有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今后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安排好学生任务分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争取每位学生有参与活动的合适任务和内容,让学生体验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是应用数学的乐趣。

对于这节课时的教学内容,还可以发挥网络的强大信息功能,用卫星地图的测量工具,让孩子们认识城际间的距离和家乡地理环境的长度,创造条件让学生对于长距离的认识获得更多信息。

第四篇: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

第二课时(竖式与试商)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知道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名称,并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2.通过沟通平均分小棒、语言描述、列除法横式、书写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感受有余数除法的多种表征方式,体会事物间的普遍联系。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之上。通过平均分小棒的操作活动,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过程与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以及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每个学生准备13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操作交流,沟通联系

(一)出示题目,明确题意。

1.出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2.交流: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每4根分一组是什么意思?

3.尝试解决。

(二)交流方法,体会意义。 1.平均分小棒。

(1)指定一名学生在视频投影仪上摆,其余学生仔细观察。 (2)引导学生了解分小棒的过程。 ①一共摆多少根小棒?(13根) ②按几根圈一个圈?(4根圈一个圈) ③圈了几个圈?是多少根小棒?还剩几根?

(3)学生完整地说一说分小棒的过程。

2.列横式计算。

(1)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3÷4=3(组)……1(根) (2)引导学生说出

13、

4、

3、1各表示什么意思? (3)13÷4=3(组)……1(根)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三)比较发现,沟通联系。

比较分小棒的过程和列横式计算的过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沟通图形表征、语言表征、符号表征三者之间的关系,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多种表征方式,运用直观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为下一步理解除法竖式的写法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探究算法,明确含义

(一)整体感知竖式的写法。

1.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它的结果除了用摆、画、列横式表示,我们还可以写成除法的竖式。

2.出示除法竖式,引导学生观察。

3.思考后讨论。

(1)这个除法竖式中的每个数都有名字,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吗? 学生可能会知道13叫被除数,4叫除数,3叫商,1叫余数。 (2)重点引导学生理解:12是4和3的积,也就是除数和商的积。

(二)借助直观理解竖式每个数的含义。

1. 建立图形表征、语言表征、符号表征三者之间的联系

师生共同对照平均分小棒的过程,一边分,一边口述,同时写出除法竖式。

2.沟通平均分小棒与竖式计算之间的关系 (1)教师板书:“(2)继续板书 :“4表示每4根一组。“

”这个符号表示除号。

”,被除数13表示有13根小棒,除数”表示什么意思?

(3)请学生按要求把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再重新分一分。 (4)结合分小棒师生交流,完成竖式的书写。

①结果是可以分成3组,3写在哪里?为什么写在个位? ②要分13根小棒,现在已经分掉了多少根?你是从哪里知道已经分掉了12根的?

这个“12”写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它是怎样算出来的? ③我们在“12”的下方画一条横线表示按要求分了一次。要平均分13根小棒,已经分了12根,还剩几根?

④这个“1”写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它是怎样算出来的?

3.在比较中理解除法竖式的书写。

(1)小组内回忆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写除法竖式的步骤以及每一个数的含义。

(2)对比有余数除法的横式与竖式的异同点,说一说除法竖式的优点。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分小棒的操作活动,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过程与书写除法竖式过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直观感知书写除法竖式的方法,深入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为其今后学习除法试商奠定了基础。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后多让学生说一说,有利于培养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思维过程的能力。】

(三)迁移类推学习表内除法的竖式。

1.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学生分一分,并列出横式,教师板书16÷4=4(组) 2. 学生自主尝试,列竖式计算。(指定学生板演) 3.比较交流。

(1)竖式中的两个16表示的意思相同吗?各表示什么? (2)这道题和刚才的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分完后没有剩余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表示?

【设计意图: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把1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的有余数的竖式书写迁移到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提醒学生注意在竖式计算中,避免商与除数相乘时出现把被除数照搬的情况。】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教材第62~63页“做一做”。

汇报交流时引导学生对上下两题进行比较,说一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完成教材第64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讲评

3.改错。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三道练习,有助于学生理解除法竖式的算理,掌握算法,正确的书写除法竖式。】

四、对比反思,全课总结

(一)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二)除法竖式和除法横式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呢?

第五篇:有余数的除法练习

有余数的除法

找出每组题的联系

96÷3=

86÷4=

32×3=

21×4+2=

知识扩展:

★例1:一个数除以5,商是123,余数是3,这个数是多少?

〖思路点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

◇考考你:

1、同学们做纸花,每6朵扎成一束,一共扎了103束,还多5朵,同学们一共做了多少朵纸花?

2、国庆节到了,学校要在6条走廊上挂彩灯,已知每条走廊上挂的彩灯一样多,且彩灯的总数是最大的两位数,挂完后还多出3盏,问每条走廊上挂了几盏彩灯?

★例2:算式□÷6=□……□中,不告诉你被除数,商是多少,你能写出它的余数有哪几个吗?

〖思路点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余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试试:

1、算式□÷7=□……□中,你能写出它的余数有( )个,最大的余数是( ),最小的余数是( )。

2、算式□÷9=5……□中,被除数最大是几?最小是几?

3、算式□÷□=13……8中,除数最小是几?被除数最小是几?

4、23÷□=□……5中,除数和商各是多少?

5、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中,商是最小的两位数,除数是最大的一位数,被除数和余数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例3:有一袋桃子,如果每次拿5个,最后余下2个;如果每次拿7个,最后余下1个,这袋桃子最少有( )个。 ◇我最棒:

1、一堆橘子,如果每次拿走3个,最后余下2个;如果每次拿走5个,最后余下4个,这堆橘子最少有多少个? 你会灵活运用吗?

一、填空:

1、下面算式中的余数可能是几?□÷5=□……□ (

)

2、要使商和余数相同,被除数是哪些数?□÷6=□……□ (

)

二、判断题:

1、在算式23÷□=□……5中,除数可能是3,商可能是6。(

)

2、某一个数除以5,所得的商与余数相同,这个数只可能是6。(

)

4、在算式□÷□=25……3中,除数最小是4,被除数最小是103。(

)

三、解决问题:

1、一个数除以5余2,除以9余5,这个数最小是多少?

课堂学习我也棒

列竖式计算(前两道题验算)425÷3 560÷4 927÷3 456÷9

1、有一堆围棋子,按“二黑三白”排列起来●●○○○●●○○○……,想一想,第21个棋子是白子还是黑子?第53个棋子呢?

2、有100朵花,按3朵红花2朵黄花的顺序排列着,最后一朵花是什么颜色?

3、学校买来452本练习本,每位同学发6本,可以发给多少位同学,还余多少本?再买几本就正好发完了?

4、李老师买来258枝花,每8枝花捆成一束,最多可以捆几束花?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美文欣赏的作用范文 下一篇:英语美文欣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