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蛇散步教案(共12篇)
篇1:小蛇散步教案
小蛇散步
活动目标
1、欣赏绘本画面,理解小蛇散步时发生的故事内容。
2、通过观察画面、结合已有经验,大胆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3、感受、理解小蛇助人为乐的愉快情感。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T:今天魏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本很好玩的书,(出示封面):“看,这是谁?” T:前几天老是下雨,小蛇呆在家里哪儿也不能去,觉得好闷呀!现在天气终于放晴了,于是小蛇高高兴兴地出门去散步。(出示2、3页)
2、引导幼儿阅读绘本画面,感知故事内容。
1)集体阅读第4~13页,感知故事的发生、发展。(略读)
2)自主阅读第14~19页,并通过观察小蛇的表情变化,体会狗、狮子和大象从小蛇身上踩过时的好玩和不可思议。(动作、表情模仿,重点阅读)
3)集体阅读第20、21页,讨论小蛇帮助别人之后的心情,并对小蛇进行简单评价。
4)集体阅读第22~25页,体会结尾处小蛇喝完水时身体的变化所带来的幽默感。
师小结: “今天小蛇用自己的本领帮助了这么多的朋友心里真开心。那它帮助了哪些朋友呢?(小蚂蚁、小蜗牛、小老鼠、大狗、狮子、大象)”
3、结束活动:迁移和总结。
(观看照片)师:“你们有没有帮助过别人呢?老师这里有几张照片看看他们在干什么?”(个别介绍)“你是怎么做的?做了之后心里有什么感觉呢?”
师小结:原来用自己的本领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而且还会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篇2:小蛇散步教案
此次集体教学活动在选材上选用了小班幼儿所喜欢的小蛇故事来展开,而且图画内容生动、有趣,适合培养小班幼儿的早期阅读。
评价分析:小班的孩子都是比较以自我为中心的,选择《小蛇漫步》这个故事,是想让幼儿感受到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活动过程中我还设计了一些角色对话,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幼儿更好地来理解故事内容。
目标设计:
1、会仔细观察小蛇的不同表情,说说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2、感受小蛇高兴帮助别人的情感。
过程设计:
一、图片导入,引发兴趣
师:已经下了很长时间的雨了,现在终于太阳又出来了,你们看谁来了?
师:小蛇脸上的表情怎么样啊?追问:小蛇为什么这么开心呀?
二、仔细观察,学学做做
1、师:小蛇继续往前爬着爬着,却看到了一个大水坑,这时它的表情怎么样了啊?
2、师:小蛇看到了大水坑,为什么嘴巴会张的那么大?
3、师:小蛇会想什么办法过水坑呢?
4、到底小蛇用了什么办法?我们来学一学。
5、过渡:原来小蛇先把头往前一拱,尾巴一翘自己就变成了一座小桥。
三、继续观察,学学说说
1、师:是谁在喊呀?小蚂蚁请小蛇帮忙,小蛇会同意吗?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
2、角色对话:蚂蚁:我可以从你的身上走过去吗?
小蛇:可以可以,我很高兴帮助你。
追问:小蛇怎么回答的啊?大家学一学、说一说。
3、过渡:于是小蚂蚁一个接一个的从小蛇的身上过了河。
4、师:这时等一等,等一等的声音,又来了许多小动物,它们对小蛇说:“我们能从你的背上爬过去吗?”小蛇会怎么回答呢?(角色对话)
5、师:从哪里看出来小蛇愿意的呢?原来小蛇觉得帮助别人是很开心的事情。
师:这时,远处又传来了声音“等一等,等一等,我能从你的背上爬过去吗?”是谁呀?
师:小白兔请小蛇帮忙,你们觉得小蛇会同意吗?为什么?
师:小白兔蹦蹦跳跳的踩在小蛇的背上,小蛇会是什么感觉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为什么小蛇都累趴下了,她的脸上还是笑嘻嘻的呢?
师:又有一只动物踩在了小蛇的背上,小蛇怎么样了?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动物?(阴影)是谁呢?
师:你们看,虽然那么多动物从小蛇身上走过,它也累趴下了,但他还是坚持着帮助大家,那你们喜欢这条小蛇吗?为什么?
师:这个故事好听吗?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小蛇散步。
五、完整欣赏(配乐)
二、课堂实录
一、图片导入,引发兴趣
1、师:已经下了很长时间的雨了,现在终于太阳又出来了,你们看谁来了?
幼:是小蛇来了。
2、师:小蛇脸上的表情怎么样啊?(开心)追问:小蛇为什么这么开心呀?
幼:小蛇要出去玩了、小蛇喜欢太阳公公。。
二、仔细观察,学学做做
1、师:小蛇继续往前爬着爬着,却看到了一个大水坑,这时它的表情怎么样了啊?(放大观察眼睛怎么了?嘴巴怎么样了?我们来学一学)
幼:小蛇的眼睛张的大大地、小蛇在想怎么爬过去。。
2、师:小蛇看到了大水坑,为什么嘴巴会张的那么大?
幼:小蛇不知道要怎么爬过去了、小蛇觉得自己爬不过去。。
3、教师:小蛇会想什么办法过水坑呢?(搭小桥、划船、游泳、用绳子爬)
幼:叫别人来帮忙、游泳过去。。
4、师:到底小蛇用了什么办法?我们来学一学(用小手往前一伸)。
5、过渡:原来小蛇先把头往前一拱,尾巴一翘自己就变成了一座小桥。
三、继续观察,学学说说
1、师:是谁在喊呀?小蚂蚁请小蛇帮忙,小蛇会同意吗?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观察小蛇的表情——眼睛笑眯眯、嘴巴弯弯的,我们也来学一学)。
幼:小蛇对小蚂蚁笑了。。
2、角色对话:蚂蚁:我可以从你的身上走过去吗?
小蛇:可以可以,我很高兴帮助你。
追问:小蛇怎么回答的啊?大家学一学、说一说。
3、过渡:于是小蚂蚁一个接一个的从小蛇的身上过了河。
4、师:这时等一等,等一等的声音,又来了许多小动物,它们对小蛇说:“我们能从你的背上爬过去吗?”小蛇会怎么回答呢?(角色对话)
幼:小蛇说可以的。。
5、师:从哪里看出来小蛇愿意的呢?原来小蛇觉得帮助别人是很开心的事情。
幼:小蛇对小动物们都笑了。。
四、设置疑问,引发思考
1、师:这时,远处又传来了声音“等一等,等一等,我能从你的背上爬过去吗?”是谁呀?
幼:小白兔。
2、师:小白兔请小蛇帮忙,你们觉得小蛇会同意吗?为什么?
幼:小蛇愿意帮助小白兔的、小蛇帮助了很多小动物。。
3、师:小白兔蹦蹦跳跳的踩在小蛇的背上,小蛇会是什么感觉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观察表情:舌头伸出来了,眼睛往上看,学一学)
幼:小蛇很累、舌头都吐出来了。。
4、师:为什么小蛇都累趴下了,她的脸上还是笑嘻嘻的呢?
幼:它觉得帮助小白兔很开心。。
5、师:又有一只动物踩在了小蛇的背上,小蛇怎么样了?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动物?(阴影)是谁呢?
6、师:你们看,虽然那么多动物从小蛇身上走过,它也累趴下了,但他还是坚持着帮助大家,那你们喜欢这条小蛇吗?为什么?
幼:因为小蛇喜欢帮助别人。。
7、师:这个故事好听吗?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小蛇散步。
五、完整欣赏(配乐)
资源设计:故事ppt、音乐。
附故事:小蛇散步
下了好几天的雨终于停了,太阳公公又露出了笑脸,小蛇也出来散步了。小蛇往前爬着爬着,看见一个大水坑,这可怎么办呢?于是它想了一个好办法,小蛇先把头往前一拱,尾巴一翘就可以过去了。正在这时,它听见一个声音:“等一等,等一等”原来是小蚂蚁啊,小蚂蚁说:“小蛇,小蛇,我能从你的身上走过去吗?”小蛇说:“可以,可以,帮助你我很开心”。
这时又有许多小动物来了,他们也问小蛇:“小蛇,小蛇,我们能从你的身上走过去吗?”小蛇回答:“可以,可以,帮助你我很高兴”。
后来大灰狼小白兔、大狮子都踩着小蛇的身体到了对岸,虽然把小蛇累趴下了,但它还是很高兴,因为它帮助了那么多的动物朋友。
三、专家点评:
教学活动的目标分别是“观察并尝试模仿小蛇的不同表情,学说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和“感受小蛇愿意帮助别人的情感”,在目标的制定上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且借助小蛇开心的表情让孩子来理解帮助别人是件开心的事情始终贯穿与活动中。并且层层推进的环节让教学活动清晰、明了,环节中时刻会让幼儿仔细看、学一学小蛇的不同表情,让孩子的兴趣很高,可以说是动静结合。因此环节和目标的配合度很高。
活动中的提问都言简意赅,使小班孩子便于理解和回答,而且提问中始终要孩子“你要仔细看哦”又或者是“让我们来学一学吧”,就很好的体现了目标一中的“观察并尝试模仿小蛇的不同表情”,而且不断的提问幼儿“小蚂蚁怎么对小蛇说的?”、“小蛇又是怎么回答的?”就为孩子提供了学说角色对话的机会。
四、自我反思:
篇3:《小蛇散步》教学设计
这是一个橙色的绘本故事。翻开书中的任何一页, 我们都能看到一抹鲜艳的橙黄, 如同彩虹的一角。翻阅这本书, 让你在不知不觉中翘起嘴角露出笑容, 然后心底里升起一丝微微的暖意, 再涌出一股淡淡的甜味。
雨过天晴, 一条小蛇要出去散步了。雨后的天空是那么蓝, 树叶是那么绿, 风儿柔柔, 草儿青青, 在这样的天气里出来散散步, 真是再惬意不过了!可是爬着爬着, 小蛇遇到了一个大水坑, 于是, 它用自己的身体搭成了一座桥, 帮助蚂蚁、蜗牛、老鼠等小动物走到了对岸。可是令它没想到的是, 小狗、狮子和大象也来了, 它们竟然也都想从小蛇的背上走过去, 这下子, 小蛇会怎么做呢……
这是一本文字不多的图画书, 粗粗的线条, 五种色彩 (橙黄蓝绿黑) 和孩子气的涂鸦方式, 已经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了。最有趣的是小蛇的表情, 尤其是它的眼睛以及几个象声词、一两句简单的话语, 让孩子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体会到帮助别人原来可以这样快乐———就这样, 一颗爱的种子便不知不觉地埋进了学生们的心田。
设计理念
这是一个温暖的故事, 文字简单、内容丰富, 有些画面最好能让孩子近距离地观察。如果能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 和孩子依偎在一起共同翻阅这本书, 那缕橙色的阳光会伴随着小蛇的故事照进他们的心田。所以这是一本非常适合大声朗读或亲子共读的图画书, 在跨过那个大水坑以后, 学生们会和小蛇一道, 快乐地漫步在雨后的清晨。
教学目标
1.采用大声朗读或亲子共读的方式, 了解故事的内容。
2.通过阅读, 引导学生感受小蛇在帮助别的动物时那份快乐的心情。
3.学习阅读图画书的技巧, 关注图画书的细节, 初步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读前交流
1. 读封面。交流话题如下:
(1) (遮住书名) 你看到了什么? (除了小蛇, 可引导学生认识蓝色和橙色所代表的天空和大地。)
(2) 猜一猜, 小蛇这是要去干什么呀?出示书名读一读。
2. 读封底。
封底上这条散步的小蛇和封面上的小蛇有什么不同? (好像变胖了些, 它正快乐地喷着水花, 上面还顶着一只四脚朝天的小青蛙。)
3. 是什么事情让小蛇这么高兴呢?就让我们陪着小蛇一起去散散步吧!
说明:大多数图画书的封面都比较醒目, 以吸引读者。而封底作为图画书的一部分, 往往也蕴藏着作者的独具匠心:有故事的延续, 有情节的补充等。因而, 将封面和封底做比较, 作为图画书教学导入的一种方式。
二、读中交流
1. 猜测一:
当小蛇散步遇到一个大水坑时, 不要急于翻过这一页, 可以让学生们猜一猜, 小蛇接下来会怎么做呢?
说明:在阅读中有些地方需要停一停, 引导学生预测接下去会发生的故事, 这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非常有效。但是, 所选择的猜测点必须精心挑选, 要能起到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 且次数不宜过多。
2. 引导想象:
当蚂蚁、蜗牛、老鼠等小动物们一个接一个地从小蛇背上走过时, 它们会说些什么?再看看小蛇的表情, 它又会想些什么呢?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不是简单地看图说话, 而是为了感受图画背后角色的喜怒哀乐, 从而引导学生走进故事, 融入图画书的情感世界。
3. 猜测二:
帮助了蚂蚁等小动物以后, 小蛇沉浸在幸福和喜悦之中。所以当身后传来“就让我们也过去吧”时, 小蛇想都没想闭着眼睛就答应了。这一回是谁来了呢?
4. 观察细节:
当狗、狮子和大象从小蛇身上走过时, 小蛇的身体有什么变化?除了身体的形状, 还有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你看出了什么?
说明:这段内容是全书的重点, 也是全书文字最少的一段, 仅有几个象声词:“嗒嗒嗒”“咣咣咣”“咚咚咚”。最妙的是小蛇看着大象背影的那幅图, 一个字也没有, 可是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阅读中, 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图画书的细节, 将图读充分、读明白。
5. 引导想象:
喝光了水坑里的水, 小蛇的身体变得圆滚滚的, 它摇摇摆摆地向前爬着, 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三、读后交流
1.这本图画书给我们讲述了一条小蛇在雨后出来散步的故事, 当它遇到一个大水坑时是怎么做的?这个办法不但帮助了小蛇自己, 还帮助了哪些动物呢?
2.帮助完大象以后小蛇已经筋疲力尽, 可是它为什么还要再一次努力把身体弓起来?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蛇?
3.帮助蚂蚁、蜗牛、老鼠这些小动物还可以理解, 可小蛇为什么要帮助狗、狮子、大象这些大个头的动物呢?如果你是小蛇, 你会这么做吗?
说明:举手之劳的帮助是容易的, 付出努力的帮助是可贵的。面对这个环节的问题, 学生们可能会产生犹豫甚至退缩, 这都很正常。不必强求答案一致, 因为我们阅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说教, 只要学生们对此有所体会、有所思考就行了。
4.读完这个故事, 我们的脸上会不知不觉地露出微笑, 我们的心田会不知不觉地照进阳光, 正如这本图画书中随处可见的明亮的橙黄。这是一种温暖的颜色, 让我们把这缕温暖握在手心, 并送给身边的朋友吧!
四、推荐阅读
1.了解这本书的作者伊东宽和他创作的其他图画书, 如:《鲁拉鲁先生的院子》《没关系、没关系》《首先有一个苹果》等。
2.推荐阅读爱心树绘本馆的其他作品, 如:《勇气》等。
说明:爱听故事是每一个学生的天性, 而自主阅读才能使学生的视野真正开阔起来。因而, 要引导学生从爱上故事到爱上阅读。
五、延伸活动
1. 读写互动:
帮助完蚂蚁、蜗牛这些小动物, 小蛇感到非常高兴。所以当听到后面还有动物想过去, 它想都没想就闭着眼睛答应了。没想到这回来的是狗、狮子和大象, 小蛇大吃一惊!它心里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呢?仔细观察图画, 将书中没有的这段文字先说一说, 再写下来。
2. 趣味游戏:
篇4:《散步》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亲情,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培养尊老爱幼、珍视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进入角色朗读课文,品味揣摩语句。
2.难点:感悟文章蕴涵的亲情、责任感。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普普通通的家庭里,过着平平凡凡的生活,没有轰轰烈烈的经历。然而家庭生活的情趣和温馨,家人之间的深切感情,正是蕴涵在一些司空见惯的琐事里。今天大家要共同学习的《散步》表现的正是这样的一种感情。
文章写得很朴实,我读了以后深受感动。我想只要你是个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珍爱生命的人,你读了以后肯定也会很感动的。这节课,我们要学会正确、清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感悟亲情,提高审美情趣。
二、一次探究
通读课文,编拟学习提纲:
1.作者基本情况;
2.读准“戚、熬、歧、霎、粼、拆”等的音,弄清“信服、分歧、各得其所、委屈”等词的意思。
3.文中写了哪几个人?写了一件什么事?
4.母亲本不愿出来散步的,可后来为什么答应了呢?散步路上发生了什么分歧?分歧该由谁解决?为什么由“我”解决?
5.后来“我”为什么决定走大路?母亲为什么又改变主意了呢?
6.品味语言:
(1)写景的句子——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2)传情的句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
(3)哲理性的句子——儿子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三、二次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
1.讨论明确
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笔名:周平安、章大明。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著有小说集《诗礼大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
2.讨论明确
(1)拼读加点字的读音:戚(q"n) 熬 (醥)过 分歧(q?)霎(sh啵┦? 水波粼粼(I韓) 拆(ch"Di)散
(2)释词:①信服——原意是相信并佩服,文中指相信而听从。②分歧——(意见、思想)不一致,有差别。③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④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3.讨论明确:
原文表述:“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其他表述:祖孙三代;两对母子;老年人、中年人、儿童。衰老的生命、成熟的生命、幼小的生命。
4.讨论明确
⑴①因为“我”劝说母亲去散步,母亲对“我”的话十分信服。②母亲也想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⑵分歧、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⑶分歧由我来决定。(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5.讨论明确
①“我”伴同儿子长大的时日还长,意味着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②母亲爱孙儿。(简析:“我”决定走大路,母亲决定走小路,家人之间的真诚、善良、温和、谦让、体贴都融入了深深的爱之中。)
6.品味语言
⑴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⑵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⑶活画出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渲染出了母慈儿孝、一家三代温馨、和睦的气氛。
四、成果展示
1.请1位同学完成第1题,2位同学展示第2、3题;
2.请6位同学展示第4、5、6题。
五、练后评讲
1.学生相互补充、纠正;2.教师点拨。
六、三次探究
1.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2.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明确:和睦幸福、尊老爱幼、互敬互爱、互相谦让、融洽和睦的祖孙三代。
七、巩固训练
拓展延伸:同学们,学了《散步》以后,你对“爱”一定有了全新的认识,请你写出有关爱的名言警句,如: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板书)
②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而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③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④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老人,一只递给小孩。
⑤爱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
八、板书设计
散 步
初 春
蓬勃的生命
母亲 儿子
衰老的生命 爱 幼小的生命
“我、妻子”
成熟的生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九、课堂小结
《散步》是 一篇蕴涵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622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的旅行。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让我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家庭稳定、幸福! 生命只有一次,生活只有一回,让我们珍视亲情,珍爱生命!
十、教后反思
篇5:大班语言活动:《小蛇散步》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能大胆猜测并用比较流畅的语言讲述角色对话及心理活动。
2、初步了解对话框、想象框所表达的含义,能借助对话框和想象框体会不同角色的心理感受。
3、积极参与讨论,能联系已有经验知道尽力帮助别人是件很快乐的事情,受到他人帮助要学会感谢。
活动准备:
《小蛇散步》课件、幼儿帮助同伴的PPT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远看像小绳,有头没有颈。走路扭扭扭,没脚千里行。
二、基本部分
(一)观看课件,引导幼儿逐一理解、讲述画面内容。
1、观看画面一,交待故事发生的场景及角色,初步了解想象框和对话框。
小蛇来到了什么地方?想象框和对话框有什么不同?代表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2、观看画面二,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小蛇是怎样过河的?它正要收回自己的尾巴,忽然听到有人在说话,猜猜是谁呀?
3、观看画面三,观察讲述小蛇如何帮助小动物过河以及小动物们的心理活动。
你看到了什么?小蛇是怎样帮助它们过河的?小动物们会怎么想?
4、观看画面四,进一步了解对话框,讲述小蛇以及小动物的快乐心情。
小动物过了河以后会怎么对小蛇说?(丰富词:异口同声,幼儿两人以上为一组商议并说出小动物道谢的话)小蛇会说什么?小蛇是什么样的表情?小动物们为什么要感谢小蛇?
5、观看画面五,猜测讲述即将过河的动物。
还有人要过河吗?猜猜是谁想要过河?
6、观看画面六,讲述并初步体会小蛇尽力帮助狼过河的心理。
下一个要过河的是谁呀?小蛇会让它过去吗?小蛇是什么样的表情?它会怎么想?
小结:小蛇用尽全身的力气支撑着狼过河,它不停地鼓励自己说:“加油!再坚持一下!”
7、观看画面七,分组讨论大象过河的方法,讲述并体会小蛇及大象的心理活动。
谁又要过河了?小蛇会让它过去吗?(幼儿分组讨论并说明理由)大象是怎样过河的?现在小蛇是什么样的表情?它会怎么想?
8、观看画面八,讲述小蛇帮助别人后的快乐心情。
大象终于走过去了,小蛇是什么样的表情?它又去干什么了?你喜欢小蛇吗?为什么?
小结:今天小蛇用自己的本领帮助了这么多的朋友心里真开心。到后来小蛇的身体已经快被压平了,可它还是在坚持,用尽全身的力气支撑着大家过河,它付出了很多努力,可它会感到更加快乐、更加满足。
(二)请幼儿给故事起名字。
三、结束部分:结合幼儿日常生活讲述帮助别人的事例。
1、你做过助人为乐的`事情吗?他遇到什么困难了,需要你的帮助?帮助了别人你心里是什么感觉的?你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吗?你的心里是怎样想的?
2、观看日常生活中小朋友帮助别人的PPT,讲一讲当时的情况。
小结:我们都有过帮助别人的经历,帮助了别人以后会有一种特殊的快乐和满足,而且还会交到更多的朋友。这种感觉好极了,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良好的体验!
四、延伸部分:
篇6:小蛇多多教案
案例背景
考虑到本班男孩居多,幼儿较活泼,在活动中有效地调控幼儿的情绪状态对新教师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关注到本班的幼儿在听故事时能够注意力集中、耐心地听,对新教师来说,有趣的语言活动能够较好地调控好幼儿。所以在青年教师汇报课上我选择了语言活动:故事《小蛇多多》。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故事情节,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学习故事中的句型:XXXX的,一定很好吃,啊呜一口吃下去。
3.知道好吃的东西不能贪吃,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
难点:能用恰当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等。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
1.出示第一张图片, 感知故事的对象。
师:这是谁呀?
幼:小蛇。
师:它是小蛇多多。
教师以小蛇多多的身份跟小朋友们打招呼:小朋友们好!
幼:小蛇多多好!
师:小蛇多多还带来了一个好听地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好听的故事!
2.教师讲故事的第一段。
[反思之一]: 教师绘制的图片形象、有趣,能很好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以小蛇多多的身份用轻松自由的语言,自然地与幼儿进行互动能够支持幼儿的探索性学习。
3.出示第二张图片进行对比,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
(1)教师展示图片,用吃惊的语气询问幼儿:咦!小蛇多多怎么了呀?
幼:小蛇多多生病了„„
幼:小蛇多多身体拱起来了„„
幼:小蛇多多吃了很多东西,身体鼓起来了„„
师:你们说得真好,小蛇多多吃了很多东西,你们猜猜它到底吃了什么东西?
(2)教师指着图片凸起来的图案处请幼儿猜一猜、讲一讲。
师:你们猜猜看,小蛇多多都吃了些什么?
幼:香蕉„„
师:把话说完整,小蛇多多吃了什么?
幼:小蛇多多吃了香蕉。
幼:小蛇多多吃了树。
幼:小蛇多多吃了爱心。
„„
[反思之二]: 幼儿情绪比较稳定,大部分幼儿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述自己的想法。教育活动应遵循动静交替的原则,给幼儿提供倾听和表达的机会。良好的教学形式使幼儿的参与性较好,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造一个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教师与幼儿有效地进行互动,能够支持幼儿、帮助幼儿、注重幼儿的探索性学习。
(二)欣赏故事前半部分。
1.讲述故事前半部分,边讲边揭示谜底,同时动作参与。
2.根据故事提问,帮助幼儿丰富、练习相应的词汇和句式。
师:小蛇多多吃了好多东西,它先吃了什么呀?
幼:小蛇多多先吃了香蕉。
师:香蕉吃到嘴巴里是什么感觉啊?
幼:软软地„„
师:你们是怎么吃香蕉的啊?我们一起把香蕉拿好,准备吃香蕉了„„
教师和幼儿一起用动作来演示吃香蕉的过程。
师:接着小蛇多多又吃了什么呀?
幼:小蛇多多又吃了葡萄。
师:葡萄是什么味道啊?
幼儿:葡萄酸酸的。
师:你们吃到酸酸的葡萄,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呀?
幼儿展示他们吃到酸酸的葡萄时的表情。
师:**小朋友的葡萄真酸啊,眼睛都酸得眯起来了,**小朋友的葡萄特别酸,他的眉毛都皱起来啦„„
„„
3.引导幼儿发散性地思考帮助“多多不难受”的办法,激发幼儿倾听后半段故事内容。
[反思之三]: 在活动中运用“揭秘”的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到故事的情节中,幼儿的主动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并且运用直观法,让幼儿在直接的观察、比较中理解故事所表达的内容。在提炼故事内容时,让幼儿说出各种水果的口感,适当地加上表情、动作来表现,易于引起幼儿的注意与模仿学习,同时也能发挥幼儿的创造性。
(三)欣赏故事后半部分。
提问:
1.多多吃得太饱了,动都动不了了,这时它遇到了谁?
2.小蚂蚁一不小心帮了多多一个大忙,是怎么回事?
3.多多感谢小蚂蚁了吗?
(四)完整欣赏故事。
1.教师适当退位,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并参与讲述。
2.讨论:如果你是小蛇多多,看见这么多好吃的水果,你会怎么想?为什么?
3.引导幼儿懂得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能贪吃,否则不利于身体健康。
[反思之四]: 小班幼儿言语发展的特点表现在词汇量少、对词义理解层次浅,言语以简单句为主,修改后的故事中的“重复句子”吸引幼儿,并且“阿乌一口吃掉„„”配上动作易于引起幼儿的注意与模仿学习。
[案例分析]:
在《小蛇多多》语言活动中,我能深刻的体会到:良好的教学形式使幼儿的参与性较好,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造一个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也就是说,教师应注意调动幼儿说的积极性。教师与幼儿建立良好关系,使幼儿有什么说什么,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在活动中随机调整教学策略,提供多种途径,让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表现对事物内容的理解。为幼儿多地创设交流、想像、表达、展示的机会,让幼儿在发现、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更好地训练语言的能力。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与老师有着充分的互动,在日常活动中我就注意丰富幼儿的经验,让他们说出各种水果的口感,适当地加上表情来表现,为幼儿在活动中提供了经验准备。
教师以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有意识地给幼儿创设语言环境,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学习。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思维要活跃,语言敏感性强,在与幼儿语言交往中,能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不断发展幼儿的能力,挖掘和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由于我的个性不是太活泼,在活动前我注意提醒自己:我的语言要注意情景性,要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来吸引幼儿,让幼儿感受故事的趣味性;我的提问要有针对性;由于图片过长,我的站位需要考虑操作图片的方便;我指图时动作要夸张一些、更有趣一些,通过自身动作的表现,让幼儿感受到故事的趣味性。
所以,在任何语言活动中,教师要能始终给予幼儿及时的肯定,幼儿有很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更加有兴趣地投入到语言活动中来。教师在与幼儿之间的角色互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都能极大的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为幼儿创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充分表达和学说对话,能够很好的发挥了幼儿学习语言的主动性。附故事《小蛇多多》
有一天,小蛇多多要到外面去玩。妈妈叮嘱它不要乱吃东西。小蛇多多回答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走着走着,小蛇多多看见了一根香蕉。它想;香蕉软软的,一定很好吃!它阿乌一口吃掉了一根香蕉。走着走着,多多看见了一串葡萄。它想,葡萄酸酸的,一定很好吃,它阿乌一口吃掉了一串葡萄。走着走着,多多看见了一个苹果,它想,苹果脆脆的,一定很好吃!它阿乌一口吃掉了一个苹果。走着走着,多多又看见了一块西瓜,它想:西瓜甜甜的,一定很好吃!它阿乌一口吃掉了一块西瓜。哎呀呀!多多吃了太多的东西,不能动了。真难受呀!既不能向前走,也不能回家。
篇7:《好饿的小蛇》教案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喜欢阅读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表现故事中的拟声词,感受故事的童趣。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起幼儿兴趣。观察图片
1、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一位动物朋友,我们请它出来好吗?(出示PPT-尾巴)你们猜猜它是谁呀?我们和小蛇问问好!
2、小蛇刚睡醒,它觉得肚子好饿呀,你们肚子饿的时候会干什么呢? 小结:肚子饿了,我们会找些好吃的东西。
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教师初步讲解故事。
1、小蛇肚子饿了,扭来扭去的在树林里找吃的,它东看看,西瞧瞧,看看它找到什么啦?(苹果)哦,一个大苹果。谁能用好听的话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苹果?
(丰富幼儿对苹果的认知经验。)教师归纳:苹果是红红的、圆圆的、吃起来是甜甜的、脆脆的。
小蛇啊呜,咕嘟,啊—真好吃。(吃下苹果小蛇的图片)谁来指一指(请幼儿来指一指画面)说一说苹果去哪了?小蛇的肚子变成什么样了?(幼儿自由回答)
2、小蛇和香蕉的图片:第二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什么?什么颜色的香蕉?好饿的小蛇看见香蕉会怎么样?
3、吃下香蕉的小蛇图片:小蛇张开嘴巴“啊呜,咕嘟,”一声把香蕉吃到了肚子里“啊—真好吃。”小蛇的肚子像什么?
4、小蛇和饭团的图片:第三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他发现什么?什么形状的饭团,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那小蛇会怎样吃饭团呢?(带幼儿模仿)
5、吃下饭团的小蛇图片:小蛇的肚子变成了什么样子了呢?
6、第四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这次小蛇会吃掉了什么呢?(吃下葡萄的图片)如果是葡萄,那葡萄是什么样子的?(小蛇和葡萄的图片)这次好饿小蛇吃了一串紫色的葡萄。(模仿小蛇吃东西的声音)
7、第五天好饿的小蛇还是没有吃饱,这次它吃掉的又会是什么呢?(吃下菠萝的图片让幼儿看图猜测)如果是菠萝,那菠萝是什么样子的?
8、小蛇和菠萝的图片:小蛇果然吃掉的是菠萝。(模仿小蛇吃东西的声音)
9、葡萄肚和香蕉肚图片:你是怎样猜出小蛇吃的是什么的呢?
10、小蛇和苹果树的图片:第六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你们看它又发现了什么?这回,它发现了一棵结满红苹果的树。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苹果是那么高,小蛇该怎么办呢?小蛇张大嘴巴会怎样呢?
11、吃了大树的小蛇图片:小蛇到哪儿去了?(请幼儿来指指,小蛇的尾巴呢?头呢?)小蛇变成了什么?
12、最后小蛇会怎样?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后环衬和封底。
小结:小蛇吃饱了在呼呼的睡觉呢。
三、完整的讲述故事,体会故事的幽默有趣。
1、好饿的小蛇是怎样走路的呢?(教师和小朋友一起模仿一下)
2、小蛇都找到了什么好吃的呢?(一一出示小蛇吃过的东西的图片)它吃苹果(香蕉、饭团„„)时的声音是这样的呢?
好饿的小蛇吃下苹果(香蕉、饭团„„)后,它的肚子变得怎样了呢? 小结:原来小蛇吃了什么形状的东西,它的肚子就会变成什么形状。
四、引导孩子,学习吃东西的正确方法。
1、那小朋友想一下为什么小蛇的肚子会变成它吃的东西的形状?小蛇它是怎样吃东西的呢?
2、教师归纳幼儿讲述内容,进行简单小结:我们小朋友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细嚼慢咽,千万不能学习小蛇,啊呜一口吞下去,小肚皮要撑坏的。
篇8:《散步》第二课时教案
本文是莫怀戚先生的一篇言辞真切的散文,它虽选取生活中的感人的平凡故事,但意蕴十分丰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3)感知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学法】
教法: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学法:先整体感知课文,再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最后领悟课文深长意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檢查预习,认识亲情
(1)整体感知文本,谈最深感受。(2)以小男孩的身份简练讲述散步过程。
(三)走进文本,感受亲情
1.散步是多么平凡的生活小事,而作者却抓住了瞬间的美丽,感受了特有的温馨和美好。看看谁有发现美的眼睛?
(1)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最感人的地方,读一读。(2)采用句式:“我喜欢的是___________,因为它美在(写出了)________。”谈谈你喜欢这句话的理由。
2.走近四人
(1)阅读赏析文中一对年轻的母子。小孩子:天真、可爱、聪明、伶俐。妻子:一言不发,尊重丈夫,贤妻良母,疼爱孩子!(2)阅读欣赏文中一对年长的母子。
赏析母亲:
a.组织现场表演,邀请母亲散步。母亲信服儿子的善举,体谅儿子的孝心,对儿子言听计从,多么慈祥。
b.赏析品悟对孙子的疼爱。
c.品读小路的景色,感悟母亲看得远,预料到路障,体会母子深情。
小结:母亲——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阅读赏析:
他很孝敬母亲。哪里看得出来?(1)体会母亲过冬的艰难。(2)体会生命如此美好!(3)体悟作者对母亲最大的孝顺。
(四)品析体会,感悟中心
(1)让学生谈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2)总结:“尊老爱幼,就是中华传统美德。”本文结尾的这句话就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我和妻子”对老人和孩子那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们感受到尊老爱幼的世界才是完美的世界。
(五)拓展迁移,实践创新
我们随莫怀戚一家散步,真是让我们感受到幸福的家庭生活中,小小的细节都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
(六)抒发情感,课堂总结
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意。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五中学)
篇9:好饿的小蛇教案
1、通过观察、猜测、想象,来感知绘本内容的好玩有趣,体验阅读的快乐
2、鼓励幼儿用恰当的语句描述物体的外形特点。激发幼儿想说、敢说、愿意说的兴趣。
活动准备:
《好饿的小蛇》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绘本封面,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新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出示小蛇图片)
师:看看,这是新朋友是谁呢?小蛇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呢?它是怎么走路的呢?(引导幼儿用适合的词来形容小蛇,并大胆尝试模仿小蛇走路的样子)
师:我们来学学小蛇走路,好不好。(跟着音乐模仿)
师:扭啊扭,扭啊扭,啊,小蛇们走累了,我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休息一下吧!
师:一大早啊,小蛇的肚子就开始咕咕叫了,为什么会咕咕叫啊?
师:小蛇好饿好饿啊,小朋友如果肚子饿了要怎么办呢?看看,好饿的小蛇到哪里去找食物了呢?(树林里)
二、教师逐页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进行初步的想象
1.师:好饿的小蛇在树林里扭来扭去,咦,它发现了什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苹果呢?(红红的的、圆圆的••••••)
师:你猜猜,好饿的小蛇看见苹果以后会怎么做呢?(幼儿自由想象)
师:哇,小朋友们真厉害啊,一下子就猜对了。好饿的小蛇,张开嘴巴,啊呜——咕噜,一口就把苹果吞下肚了。我们一起来张大嘴巴学学小蛇吃苹果的样子。
师:吃完苹果后的小蛇肚子变成了什么样子?
小结:好饿小蛇吃了苹果以后,身体变成了圆圆的的。它高兴的回家了。
2.师:第二天好饿的小蛇又去找食物了,这一次看看他看到了什么?这是怎么样的香蕉?小蛇看到了香蕉,会怎么做呢?(表演小蛇“啊呜”一口吃进香蕉,“咕嘟”一口吞下香蕉。)
师:吃了相香蕉后的小蛇,肚子变成了什么形状?
小结:好饿的小蛇吃了黄黄的香蕉,身体变成弯弯的。
3.师:第三天,你猜猜小蛇找到什么食物了?(幼儿大胆猜)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饭团)我们一起来张大嘴巴,一起吃掉它。
师:吃了饭团的小蛇,肚子变成什么形状了?
小结:好饿的小蛇,吃了饭团,身体变成三角形的了。
4.师:第四天,小蛇又出去找东西吃了,看看小蛇变成的样子,你能猜出它吃了什么吗?(葡萄)葡萄是什么颜色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吃的是不是葡萄。
5.师:第五天小蛇找到了什么?(菠萝)菠萝身上是带刺的,你们猜小蛇还会一口吃掉吗?(幼儿自由回答)我们一起来来看看它有没有吃掉?(有)你从哪里看出来它吃掉了?(小蛇的肚子变成了菠萝的形状)
6.师:第六天,好饿的小蛇又扭啊扭出来找吃的,呀,这次它找到了什么?(一棵长满苹果的大树)。这这次他会怎么做呢?他张开大作,把整棵树都吞掉了。肚子变成了什么样子?(苹果树的样子)
7.师:这次,小蛇吃饱了吗?它找到一块大石头睡着了。我们也一起闭上眼睛。
三、完整欣赏,情节回顾。
师:小朋友悄悄的把眼睛睁开。我们再一起看看小蛇刚刚吃了哪些东西?孙老师最喜欢吃这个圆圆的、红红的苹果。你最喜欢吃这里面的哪个东西?(引导幼儿说完整)
四、延伸
师:我们吃东西的时候要细嚼慢咽,不能和小蛇一样。
活动反思:
《好饿的小蛇》是一本适合小班年龄特征的绘本,其内容简单、画面有趣。整个活动,我是以PPT的形式和幼儿共同阅读的。在活动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可以感受到故事的风趣幽默,能够理解故事的情节。在活动中我采用一定的互动形式,让幼儿主动开动脑筋,根据小蛇的形状大胆猜想。幼儿的思维基本上是跟着我走的,在活动中幼都能被有趣的童话故事所吸引。
篇10:综合教案《好饿的小蛇》
无锡市藕塘中心幼儿园
朱丽红
一、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折、画、贴等方式自制绘本,提高动手能力。
2、在看看、做做、玩玩、讲讲中体验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故事PPT。
2、已折好的蛇的身体和大嘴巴人手一份。
3、白纸、记号笔、蜡笔、固体胶等。
三、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大嘴巴和弹簧在一起会变出一个你们认识的动物,会是谁呢?睁大眼睛仔细看。
2、学习制作小蛇 1)教师边说边示范
大嘴巴上画一画,大嘴巴上画一画,变出了什么?变出两只大眼睛。红纸伸进嘴巴贴一贴,看看到底变出了什么?(蛇)2)幼儿创作
师:猜对了,小蛇扭来扭去去散步,好玩吗?你想让大嘴和弹簧变出小蛇去散步吗?(幼儿制作小蛇,玩一玩。)
3、欣赏绘本 1)播放PPT 师:我这里还有一条小蛇,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蛇呢?我们一起来欣赏。2)讨论怎样吃东西
A、好饿的小蛇为什么会肚子痛? B、我们应该怎样吃东西?
小结:我们吃东西的时候不能像小蛇一样,不能一口吞下这么多东西,为了健康,一
次不能吃太多东西,而且要细嚼慢咽,不该吃的东西千万不能吃。
4、创作绘本 1)师示范创作绘本
师:小蛇太喜欢吃东西了,看,我要给小蛇送好吃的东西了。(边画变讲述。)2)教师讲述自己创作的绘本,边画边讲述第一天给小蛇吃的东西,接着完整讲述。3)幼儿创作绘本
师:我的小蛇吃饱了,你的小蛇想吃东西吗?你要给它吃什么?
要求:让我们来画一画,6个小朋友一组,在画之前请你们商量好你要画小蛇第几天出来散步,给它吃什么东西,不要重复了,最后我们把每组的作品做成一本大书,清楚了吗?
5、分享交流
篇11:小班语言教案:《小蛇多多》
1、乐意阅读画面,发现小蛇形体的变化与水果形状之间的关联性。
2、在倾听、观察、猜测中学习用语言表述水果的形态。
3、通过欣赏故事,感受小蛇吃水果的有趣情景,懂得好吃的东西不能吃得太多。
重点,难点:
重点:乐意阅读画面,发现小蛇形体的变化与水果形状之间的关联性。
难点:在倾听、观察、猜测中学习用语言表述水果的形态。
活动准备:
故事《小蛇多多》ppt、《小蛇多多》大书。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1,引出主题。
教师出示图片1,“它呀就是小蛇多多,和多多打个招呼吧”。
“多多要到外面去玩了,猜猜它去干什么呀?”
(二)多多看见香蕉。
多多出发了,(出示图片2)多多在旅游的路上看见了什么?(香蕉)你数一数有几个呀?(一个)谁发现了它是什么颜色的?(黄色)黄黄的弯弯的香蕉。
香蕉吃起来是软软的还是硬硬的呀?(软软的)一定很好吃!
多多看见这根香蕉想,(播放声音)大家一起来学一学多多想的。
多多都来不及了,看看,它要吃了,啊呜咕嘟,香蕉到哪里去了?(小蛇的肚子里)
(三)多多看见葡萄。(一串)
“多多看见的这串葡萄是什么颜色的呀?”(紫色的)
紫紫的葡萄是什么味道的呀?小蛇没吃过,你吃过的,赶紧来告诉小蛇!
(幼儿自由说)
多多想(放录音),一起来学一学多多想的!谁能来说一说的!
小蛇要吃了,啊呜咕嘟,吃到了小蛇的肚子里。
(四)小蛇看见苹果。
多多又游啊游,又看见了什么水果呢?(播放吃苹果声音)听听看,发出了什么声音?(咔嚓咔嚓,脆脆的)猜猜是什么水果?(苹果)
多多看见苹果怎么想的呢?(放录音)谁能来学一学多多想的?
多多啊呜咕嘟把苹果吃了下去。
(五)多多看见西瓜。
多多又游啊游,又吃了什么水果呢?啊呜咕嘟,多多吃了下去(出示图片)
西瓜吃起来是什么味道的?(请个别幼儿说说)谁来说说多多会怎么想呢?
听录音,请个别幼儿来说说。
(六)看大书。
小蛇多多还是一本好看的图画书,下面就跟着严老师一起来看看讲讲吧!
(七)结尾
多多一共吃了几样水果呀?猜猜它的肚子会怎么样呀?那小朋友们有什么话要对多多讲呢?
附故事《小蛇多多》:
篇12:聪明的小蛇
小xiǎo蛇shé心xīn想xiǎnɡ:“我wǒ不bù能nénɡ自zì甘ɡān落luò后hòu。”于yú是shì他tā每měi天tiān都dōu练liàn习xí跳tiào绳shénɡ,可kě每měi次cì都dōu会huì使shǐ身shēn子zi和hé绳shénɡ子zi缠chán在zài一yì起qǐ。但dàn是shì他tā并bìnɡ没méi有yǒu放fànɡ弃qì,他tā爬pá起qǐ来lái,忽hū然rán急jí中zhōnɡ生shēnɡ智zhì,把bǎ自zì己jǐ的de身shēn子zi蜷quán成chénɡ了le弹tán簧huánɡ的de形xínɡ状zhuànɡ,用yònɡ力lì向xiànɡ上shànɡ一yí跳tiào,就jiù变biàn成chénɡ了le“跳tiào绳shénɡ小xiǎo能nénɡ手shǒu”!
终zhōnɡ于yú,小xiǎo蛇shé在zài比bǐ赛sài中zhōnɡ反fǎn败bài为wéi胜shènɡ,得dé了le亚yà军jūn。
小xiǎo蛇shé喜xǐ不bù自zì禁jīn,心xīn想xiǎnɡ:“下xià次cì我wǒ一yí定dìnɡ能nénɡ得dé冠ɡuàn军jūn!”
小编有话说
小xiǎo作zuò者zhě用yònɡ充chōnɡ满mǎn童tónɡ趣qù的de语yǔ言yán,赞zàn美měi了le小xiǎo蛇shé坚jiān持chí不bú懈xiè、爱ài动dònɡ脑nǎo筋jīn的de美měi好hǎo品pǐn质zhì。文wén章zhānɡ主zhǔ题tí积jī极jí。
相关文章:
散步教案总结范文02-20
人工智能与劳动教育02-20
散步教学设计02-20
自然之道练习设计02-20
散步教案百度文库02-20
2022营销部市场经理述职报告范文02-20
水经注·卷二十三·郦道元原文及翻译02-20
梦蝶02-20
就业程序与求职技巧02-20
职场人须掌握一种强有力的技巧――说服力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