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仪测量实习指导

关键词: 光学 德国 仪器 测量

经纬仪测量实习指导(共9篇)

篇1:经纬仪测量实习指导

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劳动量和多费时间,而且会因点多而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

(6)要先将道路和主要建筑物确定下来,然后在添加其余次要方面,这样不但条理清楚,有利于作图的准确和随时进行实物和图形的对比从而检验测量数据的准确与否。我们还要对所测过得范围能够做到胸中有数,避免漏测、重测。

(7)团结就是力量,纪律才是保证经过每个组员的团结工作,当我们完成了测图的工作,并且看到我们画好的图纸时大家都兴奋不已。在我们组的同学交流测量中的经验时,大家感觉收获都很多,有的说仪器的展点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误差的大小,有的说测量中点不能架设的太远,有的说量取全站仪的仪器高和目标高时要尽量减少误差,水准仪施测过程中尺垫得使用以及架仪器过程中气泡的精确对中和整平,还有就是我们要有一颗爱护仪器的心,对所用的仪器要精心呵护,在学校如此,走上工作岗位后更要如此,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得麻烦等等吧。想想大家每天早上六点多就起床背上仪器顶着大太阳去测量,算出误差大的大家一起讨论和修改,有必要的就不厌其烦的进行重新测量,有了团结的力量我们还是干的很有劲的。我也从别人那里学到了以前不是太清楚的东西,比如数据的处理、碎部点的简化观测以及一些作图的疑问都在测量中得到了答案。

求真务实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测量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过程有了一个良好的了解,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等在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以及更熟练的使用经纬仪测量仪器与工具,很好的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之间的交际合作的能力。当然其中不乏老师的教诲和同学的帮助。当我们每个组都基本画好图后,老师对每个组的成果进行检查,出现问题就让我们及时改正。其实想想每天校园中那些测量的我们也算是一道不错的风景。还记得晚上七点多了,因为一个站点的错误我们不得不重新测量,忙了半天大家连晚饭都没来得及吃。总之,一周中我们也体会了不少酸甜苦辣,有的测量很顺利甚至零误差,有时测量处处碰壁(像发现错误找不出来、点号密集时畏缩过),但大家也算都坚持下来了。当我们完成了测量时大家还是很高兴的.虽然测量中大家也有懒的时候不想测了,但挺过去都好了,实习结束时大家面对镜子中被晒得黝黑的脸蛋和肌肤,大家都毫无怨言,因为大家都明白苦尽甘来。另外,测绘是艰苦型的专业,不留汗、不吃苦是做不出成就的!这一周实习也给了我们不少教训:由于某个数据的读错、记错及算错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从而让我们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认真、都要有一个严谨的态度,俗话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一个组的团结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整个组的进度。先前我们组由于配合不够默契,分工也不够合理,整体进度受到极大的影响,后来通过组内的交流,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实习进度有了很大的改观,进度和效果自然就提上来了。

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很珍惜学校为我们安排实习这一理论与现实连接的重要环节,更深刻的体会了实物与图纸之间那种密切的关系,明白了图纸它要显示什么样的物件,有的在图纸上看不懂的地方在实物的面前就显的那么简单明了。总之,要谢谢学校在为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所安排的这段实习,我将永远珍惜这段经历,同时这段实习生活也是我一生中最值得难忘的。

热门阅读文章:

医院实习心得范文

电子工艺实习心得

车间电解工实习心得

篇2:经纬仪测量实习指导

经纬仪的操作分为经纬仪的安置、瞄准和读数。其中,安置是瞄准和读数的基础。只有安置好了经纬仪,才能够正确的读数。测量出来的结果才是有效地、可用的。其结果才是可用于实际工程等项目中的。因此,经纬仪的安置至关重要。

经纬仪的安置有两种方法,分为垂球对中法和光学对中法。其中光学对中法的误差小于1mm,且精度比垂球对中法高。我们这次实习均采用光学对中法。光学对中法主要步骤是:粗对中、精对中、粗平、精平、再次精对中五个步骤。最后的一步再次精对中,是因为在前面的粗平与精平过程中,原本已经对中的仪器又会出现偏差。因此才在最后面又进行一次精对中,以保证仪器在使用过程中仪器是对中的。

瞄准和读数也是一到比较难把握的“关”。由于大气等原因,对中过程中,目标可能会出现摇摆。这对于测量是一项比较大的误差来源。因此,测量的天气以阴天最好。瞄准目标,首先进行粗瞄准,粗瞄准使用望远镜上的粗瞄准器瞄准的。将粗瞄准器中的“瞄准三角”的尖端对准所要瞄准的目标部位。大概的瞄准即粗瞄准就做好了。粗瞄准后,再从望远镜里对准目标,将目镜的焦距调好,直到目标看得很清晰时为止。这时再以望远镜里的十字丝夹住目标,这样瞄准比较精确一些。对准之后就可以从读盘里读数了。

对于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有两种方法。其一,测回法。当对精度的要求较高时,我们还可以对目标进行多个测回的测量,以尽量的减少误差,达到较高的精度。其二,方向观测法。这种方法一般是要求测量的目标为多个时进行的。先进行上半测回的测量(盘左瞄准点测量),再进行下半测回的测量(盘右瞄准点测量)。如果对精度跟有更高的需求则可以再次对目标进行一个或者多个测回的测量。其实这也是测回法在多个目标测量上的另一种应用。

竖直角的测量主要需要注意的是数据的处理,这方面很容易产生误差。在数据的处理的时候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误差:仪器误差、视准轴误差、横轴误差、竖轴误差、读数误差。仪器误差与几个轴误差主要是在安置仪器时未达到标准。即对中与精平等环节为做到精确地控制,以至于仪器在测量时一直处于未水平或者不符合仪器使用时轴线的几个标准。从而导致测量的数据有较大误差。读数误差则是由于个人读数的主观意识造成的,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数的估读位估读都有不同的标准。因而也难以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读数误差。而对于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其轴线应符合以下六个条件,即

①管水准器轴应垂直于竖轴;

②十字丝竖丝应当垂直于横轴;

③视准轴应垂直于横轴;

④横轴应当垂直于竖轴;

⑤竖盘指标差x应为零;

篇3:经纬仪测量空间任意两点间尺寸

常规检测方法, 是两个人用钢卷尺直接对任意两基础插钢顶点进行拉距测量, 但这种方法在检测时, 由于个别基础所处地势及自然生长植物等障碍因素, 导致这个方法不能用, 针对此情况, 研究出利用钢卷尺, 经纬仪及数学公式, 将经纬仪支架于基础范围内 (或外) 适当距离任意一点, 对任意两基础插钢顶点之间的斜距尺寸进行检测。

1 工程概况

石棉~雅安Ⅲ、Ⅳ回500k V线路工程1标段线路位于雅安市石棉县和汉源县境内, 线路全长45.75公里。本线路为常规型同塔双回线路, 共计基础93基, 其中直线塔52基, 直线转角4基, 耐张转角37基。全部为人工挖孔桩插入角钢基础。

2 基础所处地形情况

如图1, 插入式角钢简图示意:1) 当基础所处范围内无地形及自然生长植物限制, 可直接拉尺测量任意两个基础插钢顶点间斜距。如图2, 插入式角钢简图示意。2) 当基础所处范围内有地形及自然生长植物限制, 不可直接拉尺测量任意两个基础插钢顶点间斜距。

3 余弦定理

如图3所示。

a、b、c分别为角A、角B、角C所对应的三边。

余弦定理:

4 余弦定理的灵活应用

如图4简图所示, 将仪器架立在任意点A点, P点为仪器, 将仪器整平后 (任意点, 无须对中) , 用望远镜照准M点, 将水平角归零, 转动照准N点, 采用钢尺测量仪器中心P点至角钢顶点M点之间的斜距, 读取斜距PM, 同样, 测出斜距PN。

则AB为PM的投影, AC为PN的投影, BC为MN的投影, ∠MPA、∠NPA分别为M点和N点的仪器竖直角读数, ∠BAC为照准M点水平角归零后, 转至N点的仪器水平角读数, 即∠MPN的水平角读数。

MN为最终所求。

根据三角函数可知:

3) ∠BAC为仪器水平角读数。

将1) 、2) 、3) 代入, 开根号取正直, 得到BC。

5 求MN两点间的高差

5.1 方法一:经纬仪、钢卷尺计算法

如图5简图所示, 在PA上取F、E点, 令ME∥AB, NF∥AC, 则ME⊥PA, NF⊥PA。则FE为MN两点之间的高差。

根据三角函数可知:

5.2 方法二, 塔尺测量法如图6简图所示, MC’∥BC, 则NC’即为MN两点之间的高差。

利用塔尺和经纬仪, 将塔尺立在M点记录读数, 同样, 将塔尺立在N点记录读数, 则MN两点之间的读数差的绝对值, 即为MN两点之间的高差。

根据勾股定理:

开根号后取正值, 得到MN。

6 结束语

在测量时, 一般情况下, 若基础范围内无合适点, 基础外围5米内一般都可以找到同时用仪器看到两点而不影响拉尺的地方。要注意的是, 因风的原因, 或仪器与被测点距离长的原因, 都会导致读尺数字变大, 这是导致误差的关键。

通过实际测量对比数据, 在没有障碍物下时, 利用本方法计算所得到的数据, 和直接拉尺读得的数据, 误差为1-2mm, 即在遇有障碍物或地形限制的时候, 可以用本方法检测基础任意两点间数据。

参考文献

[1]张密太, 侯宏录, 权贵秦.光电经纬仪多站交会测量布站方法及仿真[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 2005 (01) .

[2]王晋疆, 邸旭, 金素坤, 杨志文.电子经纬仪工业测量系统及精度分析[J].兵工学报, 2002 (03) .

篇4:经纬仪测量实习指导

关键词:经纬仪;水平角测量;测量精度;仪器误差;三轴误差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H76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4-0081-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4.040

仪器的制造和安装不论如何严格要求,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达到仪器各部件及其相互几何关系的要求,伴随使用中的磨损、变形及外界因素的影响,测定结果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这就是所谓的仪器误差。

三轴误差(视准轴误差、水平轴倾斜误差、垂直轴倾斜误差)、照准部旋转误差以及分划误差(水平度盘分划误差、测微盘分划误差)、光学测微器行差共同组成仪器误差。本文将主要阐述和分析仪器误差的成因、控制措施和消减办法。

1 三轴误差的影响

1.1 视准轴误差

产生视准轴误差的原因是安装和调整不规范,望远镜的十字丝中心不在正确的位置,视准轴与水平轴不正交而产生的。另外,视准轴位置也会因温度的差异引起变化,造成视准轴误差。

视准轴误差对观测方向值的影响,在望远镜纵转前后,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因此,可利用取盘左与盘右的平均数消除。

1.2 水平轴倾斜误差

水平轴倾斜误差是在水平轴与视准轴正交、垂直轴与测站铅垂线一致的前提下,仅由于水平轴与垂直轴不正交使水平轴倾斜一个小角造成的。

水平轴倾斜误差出现的原因:未按规范正确安装、调整仪器,造成仪器水平轴两支架不等高或軸两端的直径不等。

在盘左、右读数中,取平均值来消除水平轴倾斜误差对观测值的影响

1.3 垂直轴倾斜误差

仪器三轴间关系均已符合要求时,仪器水平未严格整置,使仪器垂直轴和测站铅垂线间有一个微小的偏离角度,称垂直轴倾斜误差。结果视准轴(与水平轴正交)也偏离了正确位置,在其绕水平轴俯仰时的照准面形成了倾斜照准面,而不是要求的垂直照准面,造成了水平方向观测的误差。该误差不像水平轴倾斜误差通过盘左盘右观测取平均能抵消,要仔细整平。

2 照准部旋转误差

在观测过程中仪器转动可能产生一些误差。

2.1 弹性带动误差

轴套和垂直轴间存在摩擦力使照准部转动时,仪器的基座局部出现弹性扭转,水平度盘因摩擦力被带动发生微小的方位变动。需要克服轴与轴套间互相的惯性阻力,弹性带动主要发生在照准部转动起始时,照准部转动过程中,摩擦力较小。故而照准部右转(左转)时,水平度盘向右(向左)被带动一个微小的角度,导致读数偏小(偏大),给观测带来系统性影响

图1

消除其影响的方法是:保持照准部在半测回中旋转方向不变,照准各个目标测量误差的符号相同,大小基本相等,可定值消除各方向组成的角度值误差。三角观测中规定,在一测回中保持照准部旋转方向不变。如图1,观测目标A、B夹角,假如目标A在上半测回先照准,随后按同一旋转方向转动照准部照准目标B。目标B在下半测回先照准,然后按同一旋转方向旋转照准部照准目标A。上、下半测回测角分别是、360°-,上、下半测回中照准旋转方向保持一致,误差影响基本相同,可以使用取上、下半测回的角度值的平均数的方法基本上消除此种误差影响

2.2 脚螺旋的空隙带动

存在螺纹制造的误差,转动照准部时,脚螺旋杆初始转动时有些微距离的空程。这样在观测过程中,基座连同水平度盘因空行程产生方位的微小偏差,使观测结果与实际值不一致。这种方位的微小偏差就是脚螺旋空隙带动。

显而易见,脚螺旋空隙带动存在对改变照准部旋转方向后照准的第一个目标影响最大。以后各方向的观测中照准部保持旋转方向不变,对结果的影响逐渐减小。降低这种误差影响的方法是:开始照准目标前,预先按预定旋转方向转动照准部1~2周后进行观测;在一测回或半测回中,照准旋转方向始终不变。

2.3 水平微动螺旋的隙动差

水平微动螺旋的隙动差:旋退水平微动螺旋照准目标时由于水平微动螺旋弹簧的强度衰减或污渍影响,螺旋杆端就出现微小的空隙,在读数过程中弹簧逐渐伸张消除空隙,视准轴偏离目标,给读数造成偏差。

减弱其影响的方法是:工作前,为消除隙动差需转动水平微动螺旋向压紧弹簧方向压紧。当水平微动螺旋旋进时,望远镜所指方向将向左移动,无论旋向如何,在望远镜纵丝左侧少许发现目标,望远镜成倒像,目标实际在纵丝的右侧,然后用水平微动螺旋旋进照准目标。另外,要尽量使用水平微动螺旋的中间段,需开始每一测回前,应确认微动螺旋处于中间部位。

3 水平度盘分划误差

如果度盘分划线的位置不正确,通过在水平度盘上的分划读数求得水平方向或水平角的观测值的准确度将受到影响。误差产生的原因和特性的不同,水平度盘分划误差可以划分以下三种:

3.1 分划偶然误差

水平度盘在机械刻度时,由于加工误差和环境影响,使刻度机在度盘上刻出分划线时出现或偏左或偏右无规律的变化,为分划偶然误差。它的大小在±0.20″~±0.25″以下。分划偶然误差通过在多个的度盘位置上多次观测读数,可较好地抵偿这种误差

影响

3.2 长周期误差

刻度盘与刻度机标准盘的旋转中心不同轴、面不平行,标准齿盘有形位误差等,刻出的度盘分划线存有以水平度盘全周为周期、规律性变化的系统性误差,此误差称为分划长周期误差。其大小可达±2″。该误差的最重要特点是,在一个周期内,一半正值,一半负值,总和为零。

3.3 短周期误差

分划短周期误差是因刻度机的扇形轮和涡轮有偏心差、齿距误差,刻出的度盘分划线形成以度盘一小段弧为周期,且在度盘全周上重复出现、变化规律的系统误差。其大小可达±1.0″~±1.2″。

4 光学测微器行差

当度盘分划像移动半格时,测微盘转动的理论格数与测微盘实际转动格数之差就是测微器行差,这只是表象。我们知道,在测微器读数窗中看到的度盘分划影像是由显微镜将度盘加以放大后形成的。测微器行差实质上是由显微镜物镜位置不当而产生的。另外,如果度盘对径分划经过不正确的光路,将使正像和倒像分划的宽窄不相等。

造成物镜位置不正确的原因是:安装和调整不当及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当测微器行差超出规定时,就要由仪器修理人员调整测微器物镜的位置。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归纳出:测量工作受仪器本身误差的影响很大,但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善于掌握和遵守水平角观测操作的基本规则,并通过合理必要的纠偏措施,绝大部分误差的影响是可以消除或减弱,甚至是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1] 翟翊,等.现代测量学[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

[2] 李峰,等.建筑施工测量[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3] 徐育康,等.测量学[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姚坡元(1975-),男,山东济宁人,供职于济宁技师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篇5:GPS测量实习指导

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

2006年9月25日

一 基本情况

(一).实习时间: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中期之后,共计1周;

(二).实习地点:集美区内;

(三).实习组织:实习组织工作由课程主讲教师全面负责,每班配置2名教师担任实习指导工作.实习学生分成两个小队,分别是生产实习队和校园实习队;每小队安排队长1人,负责全队的工作分配,人员考勤,小组间的协调,并对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相关领导负责.每小队分成若干组,每组4~5 人,设组长1人,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负责组内的组实习工作分工和仪器管理.班级的原班级干部仍负原有职责,并协助教师对实习小队的协调与管理.二 实习队基本守则

(一).全队实习成员必须充分认识实习的重要意义,严格按照实习要求,全面完成实习任务;

(二).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自觉遵守安全规定,切实防止人身伤亡等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组织纪律性,听从指挥,遵守实习队的各项规章制度,因事离队要向指导教师请假,一天以内经指导教师同意,一天以上须经队部批准;

(四).师生员工要互相尊重,理解,支持,团结友爱.严禁打架斗殴酗酒闹事等不良现象发生,违者按学院规定加重处罚;

(五).尊重当地群众,爱护群众利益,不得采摘老乡的瓜果,茶叶等农作物,不践踏庄稼,违者后果自负;

(六).遵守国家保密制度,不得遗失测量成果和地形图等资料,违者按章处理.三 安全规定

(一).途中注意来往车辆,注意保护随身携带的仪器,标尺等物品,以防损坏丢失;

(二).作业中严禁打闹,追逐,跑尺时注意地形,地物,避免跌倒,损物伤人;

(三).保管好仪器设备,防止丢失.禁止下水游泳,严禁在外宿夜等.四 实习注意事项

(一).实习期间的各项工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长要切实负责,合理安排,使每人都有练习的机会.成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以确保实习任务顺利完成;

(二).做好实习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随着实习进度,阅读本指导书及教材的有关章节;

(三).实习过程应严格遵守本书和教材中的有关规定,杜绝弄虚作假;

(四).每天出测前和收工前都应清点仪器工具,检查是否带齐或遗失.每天自习时间应检查当天外业观测数据并进行内业计算.每一阶段工作完成后,要及时收还仪器工具,整理成果资料;实习内容及要求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本实习是《测量与地图学》课程教学实习,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必要环节,以完成课堂教学中无法完成的教学环节为宗旨,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也使学生在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得到锻炼,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好良好的基础.二.实习安排

1,周一 :GPS控制网的建立

主要实践采用测量型GPS接收机进行静态相对定位GPS测量,对立校园地图测量的一级控制网,同时引测用于校园地图测绘的RTK基准站.2,周二:校园图根控制点测量

主要实践使用差分GPS接收机进行RTK定位测量和全站仪导线测量方式加密校园一级控制网,设立测图用的图根点;同时附带进行部分校园内地形地物碎部点的采样工作.3,周三:校园1:1000地形图碎部测量

主要实践采用全站仪碎部测量,RTK碎部测量和勘丈法测图等多种方法,完成校园部分区域的地形图碎部点的采集任务.4,周四:地形图测绘室内作业

在室内进行图根点平差计算,碎部点坐标计算,成果数据录入,检核,计算机成图与编辑等工作.5,周五:实习总结.三,实习内容

(一)GPS静态相对定位控制测量

GPS静态相对定位控制测量的目的是建立一小型的图根控制网,为实施校园1:1000比例尺地形图(局部)测绘打好基础,使校园地形图与邻近地区具有同一控制框架和坐标系统,也为校园图的分区,分期实施创造条件.GPS控制网分首级控制和二级控制.首级控制由两个边连式的同步四边形组成,用四台静态GPS接收机用二个时段(1,2时段)进行静态同步观测,观测点分别定为:第一时段,Tj1,Jida1,Tk9,Mk03;第二时段,Tj1,Jda1,Jda2,Mk03.其中Tj1,Tk9,Mk03为三个已知点,Jda1 ,Jda2为未知点,位于航海学院内;Jda1准备做为基准站用.静态观测分二时段,分别在四个一组的测站上安置GPS机,静态观测30分钟,求出Jda1 和Jda2的坐标.使用卫星预报软件制定观测计划:

静态观测前应利用卫星位置预报软件制定观测计划.在HDS2003GPS数据处理软件中,有“Hitplan星历预报”模块.运行“Hitplan星历预报”模块>选择“设置”/“设置观测站及观测时段”>键入测站位置,经度=118:05:25E,纬度=24:19:00N,高度截止角=10>选上“地方时间”复选框,键入计划观测的时段>OK.则出现GPS卫星状况预报图.选“卫星跟踪图”页/“卫星星座”页,可见星座图.选“可见卫星”页/“几何精度因子”页,可见卫星测距精度预报,选PDOP设置采集间隔=5秒,截止角=10度,“确定”.选择“静态”项,[Enter].>选“新建”,键入一新的文件名(文件名前四字符用测点名,最后一字符用时段号1或2.文件名的规定见后面)>“确定”>选“天线高”>键入天线高度>“确定”>[Enter].采集结束后,选“结束”,退出.按住[ON/OFF]键2秒,关机.注:HD8200GPS文件名命名规定是,每个观测文件名由8个字符的文件名和扩展名组成.前四个字符为点名(如:MI09);中间三个字符为年积日,取值001至366天,仪器会自动取值;最后一字符为当日观测时段序(如:1或2).天线类型的设置:可选“项目”/“原始参数”/“天线”>选择相应的天线类型(如:HD8200内置天线),使量测的天线高能正确地换算成天线相位中心高.若要修改观测数据中的天线设置,可从“文件/导入”>选择导入数据类型>[打开]某数据文件>出现详细数据列表.在表中右击>选“属性”>选“通用”页面.在“天线高”栏的右侧处,击[修改],对天线各设置进行修改:修改天线类型和天线测量方法.(2)中海达RTKHD5800一体化机的操作

本次做静态观测,基准站不连接发射电台,均按移动站方式安置.在HD5800机的面板上,轻按一次带“-”的电源键,开机.按住带“F”的功能键3秒钟,三个指示灯同时闪2下进入设置工作方式状态,松开.再轻按功能键4次,使三只灯全亮;此时,轻按一下电源键,待三只灯快闪二次后,自动进入静态工作方式.各测站仪器设置好后,同步观测采集静态数据不少于30分钟.采集数据中,状态灯应闪亮,表示有数据记录.采集结束后,断开手簿连接,按住电源键3秒钟,关机,缷掉各条连线.装箱,按第二时段计划搬运至新测站(部份机子不缷机,只关机,原地等待),进行第二时段的观测.外业观测时注意量取天线高度,并做好外业记录表.外业工作结束后,进行室内后处理工作.3 静态观测数据的后处理工作

为了对观测数据进行后处理,先要将观测数据文件传输至计算机中.(1)将GPS接收机中的观测文件传输至台式机中:

为了释放GPS机的内存,需要将GPS机中的数据文件传输至台式机中,再清除GPS机内存.为此,将接收机与台式机连接>启动HDS2003软件的“接收机数据传输软件(HtMon.exe)”>选“连接”/“通讯设置”>使通讯串口=COM1,波特率=57600>选“连接”/“连接”项,>在出现的窗口的“文件”页中,显示GPS接收机内存中的所有文件>用“工具”/“设置下载文件存贮目录”项,设置存贮目录为E:GPS2005static >选择要下载的文件(如*.Zhd)>右击之,选择“下载”菜单项,则文件从中海达GPS机传输至台式机.没有事先输入测站信息的数据文件无法下载,可先行在数据文件上右击>选“输入测站信息”项>键入该站的站名,观测时段(时段序号1,2),天线高等.(2)将控制器PSION中的数据传输给台式机:

将控制器PSION通过RS-232数据线与台式机的COM端口相连.在HDS2003GPS软件中,选择“工具”/“PSION文件传输”>出现的窗口中,左栏为台式机文件,右栏是PSION控制器中的文件.控制器处在命令状态下,用方向健,选择[Menu]钮>在菜单“special”中选“Remote Link”项(或用

[U]+[L]快捷键)>用左,右键选“ON”,使连接通>再选Bound Rate=57600, Port=A>OK.在台式机上,选“与PSION通讯软件”图标,运行通讯软件>选择“通讯”/“设置”>选串口=COM1,Bound rate=57600>用菜单“通讯”/“连接”,将控制器与台式机相连接.在PSION文件传输窗口中,选择要传输的观测文件用拖放方式或“复制”/“粘贴”方式,将控制器中文件拷贝至台式机中的E:GPS2005Static目录中.也将RTK GPS接收机手簿中保存的静态观测文件(*.ZHD)全部传输至E:GPS2005Static目录下.其它类型的GPS机数据传输至计算机的方法可能不同.请参见相关使用手册.静态观测数据的后处理处理工作

用HDS2003数据处理软件处理静态观测数据(后处理过程).(1)新建项目

运行HDS2003软件:[开始]>双击“HDS2003数据处理”图标.“项目”/“新建项目”>键入项目名和存放位置(如:E:GIS051017)>OK>项目属性设置(项目细节,坐标系统,控制等级),坐标系统选“北京-54”,投影方式=高斯投影3度带,中央子午线=117度,Y加常数=500000米.(2)将观测数据文件复制至当前项目所在的目录中.即将E:GPS2005Static中的所有观测数据文件通过“复制”,“粘贴”的方法复制一份至当前项目目录E:GIS051017之下.注意把相关的星历文件亦放在同一目录里.(3)导入数据

将观测数据文件导入至当前项目中.方法是选“文件”/“导入”菜单项>选择GPS数据文件格式(例:中海达ZHD格式,Rinex格式)>选择要导入的所有文件(先前做静态观测的数据文件)>[打开]>则将相应文件导入,显示网图和导入的文件名.注意:“文件导入”每次只能导入一种类型或一个目录的文件.若观测数据文件有不同类型或格式或存放在不同目录下,需要分多次选择不同类型或目录分别导入,直至把所有同一时段的不同测站的观测文件都导入.在“观测数据窗口”窗口中,可选择“观测数据图”页观看各颗卫星数据跟踪时段的分布情况;再

选“卫星跟踪图”页,观看每颗卫星在观测期间在天空的运动与分布(卫星运动轨迹有数字的一端为开始时刻卫星位置).(4)基线处理

设置基线处理控制参数:“静态基线”/“基线处理设置”>数据采样间隔=5秒,截止角=10度,参考卫星=自动方式,粗差容忍系数=3.5RMS.输入的观测数据的检查与修改.可在“管理区”窗口的“站点”页中右击某站点,选择“属性”,打开属性窗口进行检查.(5)基线解算:可先选择自动方式进行,选取“基线处理”/“处理全部基线”>在“计算”窗口得到基线解算的结果.如果出现“警告”信息,可双击该基线,显示相应信息;在“信息”页列出详细情况,在“报告”页,列出处理结果.如果选“处理报告/静态基线/生成基线报告”,可显示基线报告.(6)基线处理结果检验:可从以下一些指标检查基线质量:RMS,中误差的大小.RMS值绝对值一般应小于3.5倍设计值.RATIO,比值.RATIO值应大于3.另外可利用软件提供的一些工具检查解算结果的精度:残差图,可双击基线列表中的某一基线,出现“属性”窗口>选“基线残差图”页,出现残差图.基线残差曲线的振幅应小于0.2周.在该图中亦可发现“周跳”现象.对质量不合格的基线解算结果,可采用两种方法加以解决:改变基线处理的设置值,重新处理该基线;亦可删除质量较差的基线,再次处理全部基线,直至合格为止.前种方法在更改设置后,单击该基线>“处理当前基线”,则再处理当前这条基线.后种方法可将该条设成不采用,也可在“观测数据图”页面中拖动鼠标,选择要删除的某颗卫星的某一时段的数据(被一虚线框所包围部份),不参与基线处理.选择好不参与处理的基线后,再重新“处理全部基线”,直至全部基线质量合乎要求为止.基线网平差前的设置:

(1)坐标系的设置:“工具”/“坐标系管理”/“坐标系统”页>坐标系=北京-54,投影方式=高斯投影3度带,中央子午线=117度,Y常数=500000.(2)网平差设置:“网平差”/“网平差设置”>“平差设置”页>平差选择中,选中二维平差复选框(为求工程平面坐标XY值)和高程拟合复选框(为求工程控制点高程值).在“二维平差”页中,选二维平差方法=“平移,旋转,缩放各种组合”.在“高程拟合”页中选拟合方式=“平面拟合”.(3)已知坐标输入:为了输入各控制点的已知坐标,可选择“管理区”窗口的“站点”页,显示观测站列表.选某一个已知点>右击,选“属性”项,出现站点属性对话框>选择“修改”页面>输入“固定方式”=XY或XYH(前者二维平差用,后者高程拟合用),“固定坐标值”=该控制点的已知坐标(X,Y或X,Y,H及其精度),“是否固定”=是(确定为控制点).依此方法,将所有设站观测的已知点的坐标值键入(键入各已知点的厦门坐标系的X,Y,H值及其精度).(注:在属性区中选择或修改各项属性值时,可点击该属性行的右侧,会出现一下拉列表钮,供选择)

(4)基线网平差的执行:“网平差”/“进行网平差”.出现“观测站点”窗口.其中,自由误差列是自由网平差的结果误差,二维,三维和拟合误差分别是二维,三维及高程拟合平差结果的误差.在“基线列表”窗口中显示每一条基线的改正数,平差值.在“详细成果输出”窗口中列出基线向量改正数,平差值,XYZ三个方向和点位中误差.(5)成果输出:“处理报告”/“网平差”,输出基线网平差的结果,得到各控制点的高斯投影XYH坐标值.用“成果”/“简明文本文件输出”,输出只有点号,X,Y坐标值列的文本格式.ism文件.(二)校园图根控制点测量

主要实践使用差分GPS接收机进行RTK定位测量和全站仪导线测量方式加密校园一级控制网,设立测图用的图根点;同时附带进行部分校园内地形地物碎部点的采样工作.每小组根据自己所测区域,进行踏勘选点,确定图根控制点,(1)测角图根点的选择:可以根据设计图到实地找点进行布设,也可按照实际情况结合选点进行.其点位应尽选在通视良好,视野开阔,便于安置仪器的测图处,并要均匀分布,各个三角形的内角不得小于30°和大于120°;

(2)观测:角度观测采用J6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方法和测定精度均按教材中的规定进行,其中几项主要指标如下:

半测回归零差为24〃;

两个半测回同一方向(归零后)较差为35〃,测回较差为24〃;

三角形闭和差为45〃;

测角中误差15〃;

(3)计算:开始计算前,应对观测成果及略图重新进行检查,凡不符合规定和不合限差得成果均不得参加计算.图根点的计算采用近似平差法,限差规定按照教材执行;

计算过程中,小数的取位规定如下:

角 度 值 角 度 改正数 方 位 角 坐 标 增 量最后坐标 距 离 高 差 高 程 1〃1〃1〃0.01m0.01m0.001m0.01m0.01m

(三)校园1:1000局部地形图碎部测量

(1)测站点应充分利用各级控制点,个别地方图根点不能满足测图需要时,应按图根测量的有关要求,补测图根点.(2)碎部点用经纬仪极坐标法实地测绘,碎部点的密度以能够充分保证地物,地貌精度及显示其特征为原则.地形图的内容和测绘

(1)地形图上应表示居民地,独立地物,管线,道路,水系,地貌及土质,植被等要素以及各类控制点,地理名称注记等.(2)独立地物是判定方位,指示目标,确定位置的重要依据,必须准确测定位置.独立地物多的地区,优先表示突出的,其余的可择要表示.(3)电力线,通讯线路均应测绘转折点,分岔点和高压线铁塔的准确位置.电力线,通讯线除居民地间断外,其他情况不能间断.(4)测绘道路应等级分明,取舍恰当,注记正确.(5)水系的测绘应主次分明,构成系统.(6)测绘植被时要适当取舍.(7)地貌用等高线配合符号和高程注记表示.(四)内业成图

(1)利用南方CASS绘图软件,将所有的碎部点绘制成图,并对地形图的内容进行填充,包括测量人员,绘图人员,检核人员,图幅名称,图形比例尺等内容,并对地形图进行整饰.(2)清绘后的底图应做到准确,清晰,易读,美观.(五)实习总结

实习小组每组提交如下资料:有关各组提交GPS基线处理成果,GPS后处理报告,RTK动态观测记录,全站仪观测记录,导线平差计算表,碎部点记录(计算)表,校园1:1000地形图(局部).学生每人编写一份实习报告.报告内容如下:

(1)封面:实习名称,地点,起止日期,班级,组别,姓名,学号.(2)前言:简述本次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3)实习内容:实习项目,内容,实习区概况,作业方法,工作步骤,相关图件,实习成果和评价.(4)实习总结:实习中遇见的技术问题和处理方法,对实习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本人在实习中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及得到的收获.全文字数不少于1000字.(六),实习成绩评定方法

1,实习成绩主要依据以下四项评定:

(1)实习期间的表现.主要包括出勤率,实习态度,遵守纪律情况,爱护仪器工具情况.(2)操作技能.主要包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序,使用仪器的熟练程度,作业程序的规范程度.(3)计算成果和成图质量.主要包括记录和计算内容的完整性,清晰性和准确性,各种较差,闭合差大小,成图精度和符号及注记的规范性.(4)实习报告质量.主要包括报告的格式和内容是否合乎要求,编写水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实习中如出现以下情况,指导教师可视情节严重情况给予处理:

篇6:经纬仪测量导线对地距离

测量方法是:

(1)在被测点或交叉点正下方立塔尺(特别注意安全距离)。

(2)在线路旁边或大交叉角的近似平分线上(测交跨中)架好仪器,读取视距S,塔尺视线高h,和垂直视线角O,再转动望远镜使十字线切在欲测对地距离的导线上并读取垂直视线角θ,再转动望远镜使十字线切在欲测对地距离的导线上并读取垂直视线角θ对地。如系测量交叉限距,则先使望远镜十字线切在上导线上,读取垂直视线角O1,再把望远镜址字线切在下导线上,读取垂直视线角O2。

(3)根据测量结果,进行计算:

1)经纬仪至被测点的水平距D

D=100Scos2θ

2)导线对地高度H对地

H对地=D(tgθ对地-tgθ)+h

3)交叉跨越距H交叉

H交叉=D(tgθ1-tgθ2)

篇7:高职工程测量综合实习指导书

一、实习任务及完成时间安排

1. 根据提示的参考文献,熟悉相关章节内容,完成带缓和曲线的中线及边桩点在统一坐标系下的坐标公式推导。(5天)

2. 用Excel或Casio fx-4800P计算器实现统一坐标系下的坐标计算程序编制与调试。(2天)

3. 以小组为单位(每实习小组不超过5人,以原数字化测图实习小组为基础),在校园内指定的宽阔场地内完成指定条件下的圆曲线放样。

放样过程中的具体内容应包括:方案设计(控制基准网的布置、观测方案设计;仪器选择;观测数据的严密平差计算);曲线点坐标的计算原理、过程及计算结果;放样;实习过程中的经验交流、总结;并以此为基础,完成综合实习报告,实习报告要求包含上述内容。(共计5天)

以上全部内容要求在指定日期前完成。

4. 野外参观实习时间共计3~5天,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

要求上交资料共2份,且需单独装订成册:

1. 带缓和曲线的中线及边线桩点的坐标计算公式推导的详细过程或说明,并用计算器或计算机等相关设备实现这一计算过程,并以实例验证结果。(实例数据附后)要求:纸质稿打印上交,并在计算器或计算机上演示给相应指导老师检查。

2. 圆曲线放样的综合实习报告。

要求:在实习指导老师指定场地、以指导老师所带实习小组为单位集中进行,实习过程及结果要求有实习指导老师见证。

附曲线放样仪器清单(以实习小组为单位):全站仪1套(含脚架3个,带基座棱镜2个),对中杆1根,钢卷尺(3米或5米)1把、粉笔若干(用于在实习场地做放样标记)。

三、实习过程中涉及的计算与放样实例

1. 编程与计算的缓和曲线实例:曲线右偏角230337.7,圆曲线半径R1000m,缓和曲线长l0100m,JD的里程为1462.918m,其中ZH及JD的设计坐标分别为ZH84678.761,12221.766,JD84753.510,11978.927,道路宽度为40m,试分别计算里程为1100、1250、1400、1650及1800(单位:m)的中桩及左右边桩在统一测量坐标系下的坐标。

2. 圆曲线放样实例:某圆曲线左偏角2801,圆曲线半径R100m,对应JD2的交点坐标JD21500.000,1000.000,且JD11238.40,2741.95,要求从ZY点开始,除放样出曲线主点外,弧长每2m一段定出曲线上的其它点。

四、参考文献

1. 李青岳,陈永奇主编,工程测量学。北京:测绘出版社,2004年2月。

2. 张正禄等编著,工程测量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3. 周建郑主编,工程测量。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年11月。

五、实习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篇8:经纬测量实训报告

我被分配于第二小组,我们小组的测量区域为南华大学机械学院楼极其周边的一些建筑物的测绘,并在学校的安排下,我们分配到了水准仪、经纬仪、钢尺、标尺等测量所必须的测量工具,以便我们的测量快捷迅速的进行。

对于整体测量实习过程来说,并不是一番风顺的,其主要原因是天气的原因,因为衡阳的11月已经入秋,气温在十度左右徘徊,所以保暖是我们考虑的一个问题,并且在这种气温下树立标尺,也是非常冻手的,不过大家在强大的实习意愿下,克服了这个困难,使我们的实习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第二就是下雨,雨天对我们的测量实习来说是相当不利的,一个是气温骤降,另一个就是雨天云层厚,能见度低,对测量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不得不进行多次取点,一点多测,并且在能见度极其低的时候,用强光手电进行照明,坚持实习,这种实习的经验不仅对我们是一种锻炼,增强了我在恶劣条件下施工的经验,也磨练了我们的毅力。

第三就是设备搬运,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最累的活可以说就是搬运测量设备了,但是在各位队友的分配下,我们做到了分工明确,在互帮互助下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

在恶劣的环境下测绘毕竟是有一定难度的,能见度的影响,可能就会导致读数的误差,钢尺测距的时候,难免要遇到障碍物,铅锤设立后被路人刮到,偏离中心,经纬仪脚架设立好之后被碰等等等一系列问题在整个实习过程中一只伴随着我们,但是我们组并没有因为嫌重新设立脚架和站点麻烦、赶时间、赶进度等等等的原因就草草了事,我们组是一只抱着细心、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在进行真个测量学实习,我想这不光是对自己负责,而是对于我们以后的工作、信任我们的人、国家的基础建设负责。

这次实习不光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增强了我们的专业素养,还提升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因为,这么大的一片区域,只靠超强的个人能力是不可能完成测绘的,再强的个人也要依靠团队,通过团队协作来更好更快的完成任务。尽管组内有些队友对于仪器的试用不是很熟悉,但是在熟悉仪器的同学帮助下,也逐渐的熟悉了仪器的实用方法、原理以及如何处理数据,而且我们组的所有成员都进行过独立观察,每个队员都可以做到独当一面墙,在实习过程中让自己的专业素养达到了最快的提升。我们第二组分工明确,每个人都非常有团队精神,能很好的`处理好组长分派到手头的各种任务,并在任务结束回寝室后,能够进行数据的核对与校核,然后互相配合着去完成数据记录表格以及草图的绘制,直至最后的图纸的绘制完成,所以说,这次测量学实习的成功,离不开我们第二组很好的团队协作,以及我们的互助精神。

通过这次实习可以看出,要搞好测量就必须细心、严谨、有毅力,即使一点点的偏差我们也要找出其中的原因,为什么会产生偏差,数据为什么会出错,逐步分析后,找出补救方案,即使要重新测量,重新设站,我们二组也从来没有嫌其麻烦。在通过这次实习后我们分析除了一些可能导致误差的原因,1、超远距离立尺时,由于观测员无法看清尺子的倾斜程度,所以不能对于立尺人员的尺子倾斜进行及时的校正,导致误差的产生。2、观察员向记录员报数的时候眼睛离开镜筒,而立尺员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晃动了尺子,而且观察员没有对上个读数进行矫正就进行了下一个读数,导致计算数值的偏大或偏小。3、忘记经纬仪的U形管的调节。4、读数时未锁闭,导致超远距离读数时误碰仪器,或者读H、V时将仪器碰歪,导致所测数据作废。5、钢尺测距时,没有很好的描点工具,导致钢尺定点误差过大。6、早期选点时未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经常有行道树挡住了要测的点,所以不得不移站去测。除了这些,我们还学会了一些利用经纬仪对准目标的小技巧等等,所以说我们这次的实习受益匪浅。

篇9:经纬仪实习报告(工科类)

经纬仪的操作分为经纬仪的安置、瞄准和读数。其中,安置是瞄准和读数的基础。只有安置好了经纬仪,才能够正确的读数。测量出来的结果才是有效地、可用的。其结果才是可用于实际工程等项目中的。因此,经纬仪的安置至关重要。

经纬仪的安置有两种方法,分为垂球对中法和光学对中法。其中光学对中法的误差小于1mm,且精度比垂球对中法高。我们这次实习均采用光学对中法。光学对中法主要步骤是:粗对中、精对中、粗平、精平、再次精对中五个步骤。最后的一步再次精对中,是因为在前面的粗平与精平过程中,原本已经对中的仪器又会出现偏差。因此才在最后面又进行一次精对中,以保证仪器在使用过程中仪器是对中的。

瞄准和读数也是一到比较难把握的“关”。由于大气等原因,对中过程中,目标可能会出现摇摆。这对于测量是一项比较大的误差来源。因此,测量的天气以阴天最好。瞄准目标,首先进行粗瞄准,粗瞄准使用望远镜上的粗瞄准器瞄准的。将粗瞄准器中的“瞄准三角”的尖端对准所要瞄准的目标部位。大概的瞄准即粗瞄准就做好了。粗瞄准后,再从望远镜里对准目标,将目镜的焦距调好,直到目标看得很清晰时为止。这时再以望远镜里的十字丝夹住目标,这样瞄准比较精确一些。对准之后就可以从读盘里读数了。

对于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有两种方法。其一,测回法。当对精度的要求较高时,我们还可以对目标进行多个测回的测量,以尽量的减少误差,达到较高的精度。其二,方向观测法。这种方法一般是要求测量的目标为多个时进行的。先进行上半测回的测量(盘左瞄准点测量),再进行下半测回的测量(盘右瞄准点测量)。如果对精度跟有更高的需求则可以再次对目标进行一个或者多个测回的测量。其实这也是测回法在多个目标测量上的另一种应用。

竖直角的测量主要需要注意的是数据的处理,这方面很容易产生误差。在数据的处理的时候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误差:仪器误差、视准轴误差、横轴误差、竖轴误差、读数误差。仪器误差与几个轴误差主要是在安置仪器时未达到标准。即对中与精平等环节为做到精确地控制,以至于仪器在测量时一直处于未水平或者不符合仪器使用时轴线的几个标准。从而导致测量的数据有较大误差。读数误差则是由于个人读数的主观意识造成的,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数的估读位估读都有不同的标准。因而也难以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读数误差。而对于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其轴线应符合以下六个条件,即①管水准器轴应垂直于竖轴;②十字丝竖丝应当垂直于横轴;③视准轴应垂直于横轴;④横轴应当垂直于竖轴;⑤竖盘指标差x应为零;⑥光学对中器的视准轴与竖直轴重合。只有符合了这几个标准,仪器才算是安置达到了标准。测量时也才能够测到准确的数据。

而运用经纬仪进行距离的测量,其方法和水准仪差不多。是通过在目标点的水准尺读数,从望远镜中上下丝在水准尺上的读数差来算得测距的。当然,还可以通过竖直角的差来计算测距的距离。计算出目标点及与其同一竖直线上另一点的夹角a并测出这两个点之间的竖直距离h。则测距L数值上等于角a的余切值与h的乘积。这种方法计算较大且较麻烦,因此,按照水准仪那样测测距比较简单。

在此次的实习中,我们掌握了怎么操作该仪器,对仪器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和了解,以及怎么用其在现实中使用机器用途。实习的过程当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不光有对经纬仪的使用,还有数据的处理,对仪

器误差的检验与校正,怎样才能更好的使用仪器以使其有更长的使用寿命等等。此次实习也让我们发现了我们的一些缺陷,比如基础还是不够牢固、操作时配合不是很好等等。这些我们还需要在以后加以完善,做到更好。

当然,此次实习也培养了我们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仔细认真不马虎的态度。也让我们明白了,只有不断地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才能够是自己得到提升,才能够在社会的竞争中站住脚跟。总的来说,这次实习的收获还是不错的,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更进一步。

土木工程与建设管理系

土木工程0901班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山海经纬软件测试笔试题和面试题 下一篇:经纬仪使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