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责任意识培养论文

关键词: 现代化 责任意识 培养 浅谈

【摘要】当前高中校园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做好知识教育的工作,更要做好素质教育工作,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和人生理念使之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能够独立于社会的优秀人才是高中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有道是想成才先成人,我们必须让学生有一个更加正向的人格形象才能保障其掌握相关知识后成长为对社会有贡献的对国家有价值的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学生责任意识培养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学生责任意识培养论文 篇1:

浅谈高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摘 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学校教育要培养的未来新人必然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学生,为自己负责,为家庭负责,为社会负责。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培养一个有责任心的学生,将来才能为社会贡献力量,反之,如果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不对他人负责,不对社会负责,即使再有天赋,其社会价值也不高,甚至还会做出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言行。因此,在高中阶段重视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是重要且必要的。

关键词:高中阶段;德育;责任感

对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来说,老师传授学生的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更应该做好德育工作,帮助学生培养责任心,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学生带着责任感去看待世界、对待他人。

那身为一名政治教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明确责任范围

相信大部分教师对学生的令行不止、“阳奉阴违”很是头疼,笔者也是如此。在笔者班里,乱接电源线的不良现象屡禁不止,不管笔者如何苦口婆心,学生仍然我行我素。学生升入高中,学习压力大,不少学生买了充电手电,白天在教室里充电,晚上熄灯后偷偷在被窝里学习。这种学习的劲头值得鼓励,但这种做法并不提倡。每天教室里都会出现几个插线板,上面插满了正在充电的手电,用手一摸,每个手电都很烫。如果发生连电,一屋子学生的安全谁来保障?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笔者将学生的手电没收,告诉他们周末回家时才会归还,并不准再将手电带到学校。然而,学生并不理解笔者的做法,大声抗议。

学生希望教师理解他们,却不懂得体谅教师的工作和苦心。他们只知道要求别人而不知道首先应该设身处地,从自己改变。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应该肩负起哪些责任。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应该向学生明确责任的含义,让他们明白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范围: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努力遵循并维护秩序,好好学习,不浪费教师的工作价值,团结同学、尊敬师长,体谅、关爱父母,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等等。

二、培养责任意识

有人认为,批评现在的学生没有责任感是不对的,这种说法属于“一竿子打死”,毕竟大部分学生还是对自己负责任的。笔者并不认同这种说法。

来看看笔者的调查吧。笔者曾问学生:“你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大部分学生回答:“走到更大的城市看看”“学习好妈妈会表扬,会给奖励”“挣钱”,当笔者说道:“不想用知识奉献社会、服务他人吗?”学生竟然哄堂大笑。

笔者还问学生“在家做家务吗?”几乎所有学生的回答都是“不做。”笔者表示妈妈工作一天很劳累,学生给笔者的回答是:“妈妈不上班,收拾家务就是妈妈的工作”“收拾屋子不是什么体力活,应该不会累。”只有少数女生认为“妈妈很累,心疼妈妈”“会帮妈妈一起收拾。”

这就是学生的责任感现状。有人可能会反驳,学生还在上学,没有能力对社会负责任,但笔者认为,我们应该认识到一点,就是责任行为能力和责任意识是两回事,在责任行为能力之前,责任意识应该培养起来。意识决定行为,高中学生有了为社会、为他人负责任的意识,才会将意识变为行动。

总之,笔者认为,对高中学生的责任感培养方面,最重要的就是提高他们的意识,让他们在心里有一个对责任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在学生的责任意识初步形成后,再进一步引导他们进行责任行为的实施。

参考文献:

陶相根.学校责任感教育的策略探析.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

编辑 马燕萍

作者:金延华

高中学生责任意识培养论文 篇2:

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策略研究

【摘要】当前高中校园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做好知识教育的工作,更要做好素质教育工作,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和人生理念使之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能够独立于社会的优秀人才是高中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有道是想成才先成人,我们必须让学生有一个更加正向的人格形象才能保障其掌握相关知识后成长为对社会有贡献的对国家有价值的人。本文将针对培养高中学生责任意识的相关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教育 责任意识 培养策略

当代高中生在责任感上出现了明显的弱化发展趋势,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是相当不利的,责任感是一个人处在相关位置上对各种与自身相关的事情负责的道德情感,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责任感,那么他只能受到社会的排挤,受到人们的白眼,最终被社会所淘汰,那么我们在高中教育阶段就应该强化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明确当前学习生活中应该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和国家负责。

一、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的意识

很多高中生在学习生活中不重视学业,总是喜欢在上课过程中搞一些小动作,不认真听课,作业完成不及时,浪费学习时间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对自己不负责的重要表现,我们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应该重点明确当前阶段学生该如何对自己负责,应该让学生深刻理解一个道理:在学校不愿意学习,将时间浪费在与学习无关的各种事情上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自身责任感,让学生充分行动起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确自身人生目标,我们相处在高中课堂之上享受着良好的教育资源,我们就应该树立更加远大的人生目标,当前阶段的人生目标应该是考上一个好的大学,而为这个目标进行努力的过程就是对自己负责,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听取教育专家对于高中阶段的教育目标的解读,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在这一过程中负有怎样的自我责任[1]。

二、培养学生对他人和集体负责的意识

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做事之前考虑到事情对其他人的影响,更应该考虑自身行为对于集体利益的影响,当代高中生由于生活条件优越,已经很少有学生能够在做事之前充分考虑他人利益、充分考虑集体利益,这种责任意识淡薄的状况亟待改善,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明白对他人对集体负责的重要性,可以通过角色换位扮演的形式来充分站在第三人称角度审视个人行为对他人及集体的影响,只有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才能有效规范学生行为,这是强化学生责任意识的基础,通过转换身份让学生从自我意识中抽离出来,让其以对方的视角和集体的视角来审视自己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意识到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的重要性[2]。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些学生不愿意做值日工作,将自身负有责任义务的事情推向他人推向集体,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让不喜欢做值日工作的人换位思考,如果你是生活委员,如果你是当天值日组的其他成员,你会如何看待这种行为,因为你个人的不负责行为,生活委员需要对多出的值日工作进行重新安排,而本组值日生也将因为你个人的不负责行为而分担到更多的工作,试问这种行为可取吗?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充分让学生认识到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其责任意识。

三、培养学生对社会和国家负责的意识

高中生已经逐步形成人身观和价值观,而我们必须要在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将社会责任意识和国家责任意识融入到自身责任意识之中,只有让学生意识到,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与自身息息相关,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有更好的认识。社会责任感包含一个人所有的责任意识,是责任意识培养过程中的重要部分,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那么他的责任意识就是趋近于完美的。我认为在高中教育阶段想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责任感主要要从两个方向上进行,第一是明确国家的意义,让学生了解国家对于个人的意义同时深刻认识每个个体对国家负有的责任,只有学生了解了国家的含义,才能强化学生的归属感,而这种归属感正是保障个人能够深刻认识到自身对于国家以及国家对于自身重要意義的基础。第二是了解社会,重点了解我国社会基本情况,在这一过程中要重点让学生明确我国社会制度,以及公民责任以及公民义务,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社会公民的基本现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提升了学生对于我国社会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社会责任的了解。

结束语

责任意识是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关键意识,这种意识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有重要意义的,我们应该在基础教育阶段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性,提升学生责任意识,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梅春.新时代高职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路径思考[J].人力资源,2018,(9):169.

[2]王晓瑭,安利萍.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7,(11):71-73.

作者:何彦

高中学生责任意识培养论文 篇3:

生命中必须承受之重

在灾难发生前的一段时间里,社会各届有很多人对“80后”“90后”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评价,有很多是说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可是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80后”“90后”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分子。“求求你们,让我再救一个!”年仅19岁的荆利杰让中国感动了,2008年以来,包括地震在内的一连串危机成了“80后”的成人仪式,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从他们手中交出。但是,当我们在为“80后”的表现喝彩时,也必须审视现代高中生的表现。

近几年来,高中学生责任意识呈现出低于其角色职责要求的弱化倾向。具体表现在:(1)自我意识浓重、个人责任淡化。一些学生平时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过高,对自己要求低;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和发展,集体和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不足。

(2)公德、纪律意识低下,角色责任弱化。一些高中学生学习风气不浓,厌学现象严重,混日子、混文凭的大有人在,因此出现考试作弊,也有的学生将破坏公物视为儿戏,用水不关水龙头,人走灯不关;“厕所文学”、“课桌文化”等文化垃圾屡禁不止。

(3)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错位。一些学生因其认识水平的局限和社会交往的贫乏,不能把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统一起来,个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对人对事都比较冷淡,自私自利。当社会责任与个人责任发生利益冲突时,更多地强调自我需要,忽略甚至抛弃社会责任,表现出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严重错位。

人生的成熟不只是生理的成熟,更应是责任意识的觉醒。当今的高中学生,思想敏锐,勇于进取,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了强烈的责任意识才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使高中学生将自己成才、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因此,责任感在高中生的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高中学生人格社会性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和培养。

社会责任感有其丰富的内涵,按由低到高的要求大致可分为六个层次:(1)对自己负责;(2)对家庭负责;(3)对他人负责;(4)对集体负责;(5)对国家、社会负责;(6)对人类生存环境负责。简单来说,要对己讲自尊、对人讲尊重、对事讲责任、对社会讲奉献。学校可通过明确责任——强化责任——实践责任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第一层面:以对自己负责为起始点,学会求知。作为一名高中生,首先要学会对自己负责。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才有可能由此出发,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作为一名高中生,应树立学习责任意识,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愿望、一种追求、一种责任。为此,必须加强学生的励志教育,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律、自立、自主、自强的人格魅力;强化学生的自省意识,不断完善自己,让学生知晓自知者明、自胜者强。

第二层面:以对父母负责为基本点,学会感恩。现在我们的学生享受着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沐浴着父母嘘寒问暖的呵护……有些学生对此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不理解父母,还会在物质享受方面对父母亲提出过分的要求,但在学业上则缺少对家庭承担应有的责任感。作为一名高中生,应学会对父母负责,在生活上少让父母操心,在学习上尽自己的努力让父母欣慰。如何学会对父母负责,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要懂得感恩。感恩不仅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回报社会。感恩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引导,要让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每个人的自然之举。

第三层面:以对他人负责为凝聚点,学会做人。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谁也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作为学生,应学会对他人负责,敢于奉献自己的真诚。其实在前进的路途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在为自己铺路。对别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一个能够为他人承担责任的人,才会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可以委以重任的人。学生间应学会协作,并能成为别人需要且喜欢的合作者,学会理解和谅解别人,学会和别人沟通交流。

第四层面:以对社会责任为制高点,学会奉献。学生存在于社会,其个体的成长过程,不仅包括自身认知能力的发展,也是一个逐步社会化的过程。在课堂教育中要坚持以认识为先导,以情感为动力,以意志为保障,以行动为根本,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教育方法上要立足于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判断和选择;在教育内容上要以社会责任、奉献精神为重点,让学生自觉地承担起砖和瓦的责任。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对自己的人生作出认真的规划,学会认识自己,设计自己和发展自己,让每一个人能掌控自己的命运,成就自己的事业,成长为最优秀的自己。

(作者单位:江苏宜兴市和桥高级中学)

(责任编校:白水)

作者:蹇云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强化安全责任担当意识 下一篇:冠心病综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