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倡导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 当代大学生也必定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主体。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参加纪念五四运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就强调:“实现中国梦, 必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而这三个自信需要我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定作支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 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纪念2018年五四青年节时, 习主席时隔四年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再一次指出:“青年学子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
二、第一课堂对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效分析
自北京大学最初开设马克思主义课程以来,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几经改革, 但总体来说高校的第一课堂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学校开设的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五门课程, ”[1]高职院校因为学制时间的限制, 少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俩门课程。笔者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工科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知之甚少,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以及在中国的传播也没有建立认知。同时, 思政课的理论性较强, 仅凭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融会贯通是一项极大地挑战;此外, 思想政治类课程考核方式大概以开卷考试、论文、报告等方式为主, 学生重视程度较低, 而且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并没有得到持续的组织与指导, 效果不太理想。最后, 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很难运用到实践中去, 知行无法合一, 就会导致学生只是理论上的虚假认同, 在行动上应付考试取得学分, 内心抵触。鉴于以上几个原因, 第一课堂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一定的限制, 成效有待提高。
三、第二课堂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高校的第二课堂指的是除学校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教学任务之外, 学生可自愿参加的有组织的活动。“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续, 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2]第二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以理想引领作为出发点, 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拟从以下三个途径来指导培育:
(一) 加强思想宣传平台建设, 以文化渗透,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中生根萌芽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24字内容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要求, 更重要是让他们理解其深入的内涵与主旨。当代大学生具有易于接受新事物、依赖网络媒体的特点, 把握他们的心理, 通过拍摄微视频、微博征文、绘制海报、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各种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依托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易班等新媒体平台作为网络宣传阵地, 让各个团支部都参与进来, 互相联动。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是文化渗透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欲人无疑, 必先自信”, 只有对自己民族的文化自信, 才能坚定从容, 锐意进取。高校在开展第二课堂的过程中, 可根据实际情况引进京剧、话剧等传统文化形式的演出。四川建院去年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的京剧演出场地爆满, 赢得了师生的广泛认可。再结合学校的校史、校训来打造学校的符号, 让大学生在认可学校的同时感受民族文化的先进性, 提高文化自信心。
以此思路为指导, 学校针对“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五四运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开展了相关的主题班会, 并进行了征文比赛和微视频比赛, 让青年学子更加了解马克思思想理论体系以及青年学子在新时代中肩负的使命;为促进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开展了“工匠杯”演讲比赛, 使学生意识到专注使命, 筑能笃行素质的重要性;为规范大学生言谈举止, 在各团支部进行漫画绘制比赛与展览, 生动的形式宣传比口头言说更具感染力。
(二) 促进社会实践育人建设, 知行合一,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学生成长成才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将价值观转化为行动, 在行动中又促进深入思考与领悟。“高校应该重视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有组织有指导地进行寒暑假社会实践。学校确定项目和主题,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团体的形式在假期深入农村、企业、社区等基层组织, 切身体验生活, 激发探究兴趣, 让学生自觉自发地在实践中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在社会实践和提交报告的过程中, 配置专业老师带队指导成效更好。
红色教育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有力措施。通过参观红色纪念馆、参观伟人故里、观看红色电影、唱红歌、听红色故事等各种丰富有趣的形式, 让各班级、党团组织参与开展, 加以总结和凝练。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荣誉感, 铭记历史, 珍惜当下, 奋发成才。
将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常态化。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每个团总支和团支部都有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学校设立了长效考核机制来促进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团总支通过推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品牌化、管理项目化发展, 积极开展环保节能、敬老爱幼、暖冬行动、帮扶支教等多种形式和项目的活动, 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志愿服务的全过程。青年学生在参加志愿服务的过程中, 体验到社会的和谐、文明以及助人为乐、诸善奉行的乐趣, 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三)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以敬业精神为导向,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学生职业生涯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 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4]2016年,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 在全国各高校兴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浪潮。我校结合实际, 开展了一系列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建立大学科技园, 成立孵化园区, 对在校大学生以及应届毕业生的创业给予了极大地支持;以“挑战杯”等一系列创业设计类竞赛为载体,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依托, 引导学生培养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在二级系院成立科创兴趣沙龙等组织, 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 并组织专业老师对学生雏形的项目、科研论文、专利产品进行指导和演练。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敬业奉献精神。学生在此过程中, 付出了劳动和努力, 收获了成果和历练,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对于专业的认同。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敬业精神的重要途径, 以个人层面带动团体和社会层面的发展, 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
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整体体系中第二课堂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少不了第二课堂的参与。除了以上论述到的三个方面, 还有专业讲座、学术沙龙、社团竞技等各种形式的活动。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心理特点, 把握优势, 深入挖掘第二课堂的活动内涵, 积极探索活动形式, 强化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成效。
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 也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稳定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 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第一课堂是主要渠道, 但受场所、形式等各方面的条件制约, 其教育的时效性和深入性受到了限制。第二课堂有参与性强、模式多元化、自主自发性等优势, 可以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笔者从思想宣传平台建设、社会实践育人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三个方面进行探析, 以期促进培育工科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课堂,途径
参考文献
[1] 于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功能与社会互动的渠道研究[J].华人时刊旬刊, 2013 (8) .
[2] 陆凯, 崔强, 冯立芳等.第二课堂视域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 2015 (30) :252-254.
[3] 陈大勇, 刘清才.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4 (11) :114-117.
[4] 张琦, 陈珂璐.论高校第二课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 28 (17) :43-44+50.
相关文章:
电脑维护员岗位职责02-18
电脑设备维护合同02-18
电脑维护服务协议书02-18
电脑维护合同02-18
电脑维护承包合同02-18
第一章x射线衍射分析02-18
安检x射线机防护措施02-18
X射线衍射技术02-18
探索X射线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应用及发展02-18
某医院医用X射线诊断受检者的防护对策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