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简介(通用8篇)
篇1:宿州市简介
宿州市情简介
宿州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省会的中心地带,为淮海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是安徽省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现辖萧县、砀山县、灵璧县、泗县、埇桥区和四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9787平方公里,总人口630万。
宿州历史悠久,自唐始置宿州,其后千余年间一直是历代州府治所。自古钟灵毓秀,文化积淀深厚,是著名的书画之乡、奇石之乡、马戏之乡。境内风光秀美,陈胜、吴广涉故台,刘邦避秦兵的皇藏峪,垓下古战场遗址,虞姬墓,五柳风景区等人文和自然景观荟萃。
宿州区位优越,襟连沿海,背依中原,为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交汇点。京沪、陇海铁路和连霍、京沪高速公路纵横贯穿,随着京沪高速铁路、宿淮铁路和泗许、明徐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两纵两横”的高速公路网和“两纵两横”的铁路网正在形成。市区距徐州观音机场仅70公里,新汴河水道入洪泽湖经大运河抵长江入海。
宿州物产丰富,是全国著名的粮棉生产基地、水果主产区和畜牧业发达地区,素有“果海粮仓”之称。砀山酥梨、萧县葡萄、符离集烧鸡、夹沟香稻贡米等名优特产久负盛名。宿州矿产资源丰富,煤、煤层气、耐火粘土储量位居全省前列,白云岩、大理石储量为全省第一,灵璧石雄居中国四大名石之首,曾被乾隆皇帝御封为“天下第一石”,正成为宿州的城市名片。
优越理想的投资环境、独具特色的政策洼地、不断发展的各类产业、日臻完善的投资载体、日益增强的配套能力,使这块古老而又年轻、充满活力的土地更具有发展潜力和更高的投资回报。我们真诚期望各界朋友,更多地了解宿州、认识宿州、投资宿州、支持宿州、发展宿州,共创辉煌。
篇2:宿州市简介
【概况】贺州是我国广西壮族自冶区的下设市,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此设贺县,三国时吴国黄武五年(公元226年)设置临贺县,隋朝改设贺州,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贺州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民族风情古老多姿,古朴奇异的民风民俗引人入胜。其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北挨湖南省永州市,东达广东省清远市、肇庆市,南临梧州市,西靠桂林市。
下辖地区:八步区,平桂管理区,钟山,富川
政府驻地:八步区
电话区号: 0774(+86)
邮政区码: 542800
地理位置:广西东部
区域面积:11855平方公里
区域人口:210万
区域方言: 客家话、平话、西南官话、白话等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十八水景区、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玉石林景区、贺州温泉景区等车牌代码: 桂J
【区域概况】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位于地理坐标:北纬23°39′0″至25°09′0″,东经111°05′0″至112°03′0″.处于湘、粤、桂三省区的结合部.贺州市总面积11855平方公里,总人口210万(2004年); 其中市区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20多万。
区域方言:平时交流以普通话、客家话、粤语、桂柳话、西南官话为主,也有讲少数民族方言的。
区域交通:已建成通车的洛湛铁路、桂梧高速公路和建设中的贵广高速铁路、广贺高速公路,永贺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气候条件:贺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9.9℃,极端最高温度38.9℃,极端最低温度-4℃。年均降雨量1535.6mm,年平均降雨日171天。年无霜期320多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586.6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78%,平均蒸发量1621.8mm。常年主导风向为西西北,夏季为东风,平均风速1.8米/秒。
【经济状况】贺州市发挥独特的区位、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着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企业化,巩固提高商贸旅游业,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加工型的特色工业,突出发展市场潜力大的电力、林产、造纸、制药、冶炼、建材、陶瓷、服装、食品等优势产业。开发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建成了以合面狮电厂、昭平电厂、龟石电厂和中胜火电厂等 骨干电厂和100多个小水电站构成的独立电网,拥有上市电力企业——桂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不仅保证了贺州市工农业和居民的生产生活用电,其价廉质优的电能还输往广东省部分县(区),成为“西电东送”的通道和重要基地。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建立了世界最大的脂松香生产企业——梧州松脂股份有限公司、全国最大的硫酸盐漂白木浆造纸企业——广西贺达纸业有限公司以及昭平造纸厂、昭平中密度纤维板厂等一批林产、林化加工 企业,努力推进林浆纸一体化。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建成了平桂飞碟有限公司、贺州福利风帆冶炼公司、钟山金易冶炼公司等一批有色金属加工企 业。以富翔、大成等农业企业为龙头,大力引进项目、资金和技术,进行水果、畜禽的深加工,建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工业基地。以桂东电子科 技有限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以中高压化成电子铝箔为代表的电子原材料、电子元器件产品,建成了广西新兴的电子工业基地。贺州作为广西现代农业示范区,积极面向粤港澳市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引进、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开发,大力发展效益高、有特色的瘦肉型猪、楼来牛以及名优水果、无公害蔬菜、烤烟、松脂、茶叶等主导产业,建成了广西最大的脐橙、青梅和春烤烟基地,烤烟产量占广西的70%;八步红瓜子、芳林马蹄、贺州香芋、富川脐橙、昭平将军峰茶叶等名优产品驰名粤港澳,每年约有300万头生猪、上千万羽家禽、上亿公斤蔬菜销往广东和港澳地区,已成为广东珠江三角洲重要的菜篮子生产供应基地。
贺州充分利用地处湘、粤、桂三省交界的区位优势和商贸发达、各类市场配套完善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以商贸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围绕“提升档次、打造品牌,抓好促销,加快发展”的思路,建设和完善了一批旅游精品景点,积极发展旅游工艺品和观光农业,加强旅游宣传促销,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2002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55万人次,旅游收入6.2亿元,入境游客在广西仅次于桂林。同时,以建设现代物流的理念,制定了加快民营经济和商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以“大市场、大流通”推动了商贸业的迅猛发展。
【行政区划】贺州市辖2个市辖区、2个县、1个自治县。辖八步区、平桂管理区、昭平县、钟山县、富川瑶族自治县
八步区:面积5334平方千米,人口93万。邮政编码542800。区人民政府驻向阳路1号。
平桂管理区:辖区总面积2022平方公里,管辖西湾街道、黄田镇、鹅塘镇、沙田镇、公会镇、大平瑶族乡、水口镇、望高镇、羊头镇共9个乡镇(街道),124个行政村(社区)、1246个自然村(屯、寨)、2468个村民小组,境内主要居住有汉族、瑶族、壮族等民族,总人口41.5万,汉族人口占96.9%;农业人口36万,占总人口的86.7%。
昭平县:面积3273平方千米,人口40万,邮政编码546800,县人民政府驻昭平镇。钟山县:面积1675平方千米,人口47万,邮政编码542600,县人民政府驻钟山镇。富川瑶族自治县:面积1572平方千米,人口30万,邮政编码542700,县人民政府驻富阳镇。
【历史沿革】贺州历史底蕴深厚。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时期就在此设置贺县,三国时吴国黄武五年(公元226年)设置临贺县,隋朝改设贺州,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贺州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民族风情古老多姿,古朴奇异的民风民俗引人入胜。西汉置临贺县。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在今贺州市北部及昭平县置临贺县,县治今广西贺州市贺街镇。属苍梧郡。
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孙权置临贺郡,临贺县为郡治。
南朝宋泰始六年(470年),明帝改临贺郡为临庆国,临贺县为国都。
南朝齐建元二年(480年),复临贺郡名,临贺县仍为郡治。
隋开皇九年(589)。废郡。临贺县为贺州治。
隋大业三年,废州。省临贺、荡山入富川,改名为贺川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贺州和临贺县,临贺县仍为郡治。天宝元年(724年),玄宗改州为临贺郡,乾元元年(758年),肃宗又改郡为贺州。
临贺县仍为州郡治。
明洪武十年(1377年),太祖降贺州为县,临贺县改名称贺县,治所在今广西贺州市贺街镇,属平乐府。
民国三年(1914)设道观察使,六年改为道尹,贺县属桂林道。
1952年9月,县治由贺街迁八步。属平乐专区。
1958年7月改设梧州专区。
1997年2月27日,国务院批复(国函[1997]12号):(1)撤销贺县,设立贺州市,以原贺县的行政区域为贺州市的行政区域。(2)将梧州地区行署驻地由梧州市市区迁至贺州市
八步镇,梧州地区更名为贺州地区。贺州地区辖原梧州地区的富川、钟山、昭平3个县(自治县)和贺州市。(3)贺州地区辖67个乡镇。
2002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贺州地区,设立地级贺州市。
解放以来贺州纪事:
(1)1949年12月10日,中共平乐地方委员会和平乐专区行政公署在贺县八步镇成立。辖贺县、信都、钟山、富川、昭平、蒙山、荔浦11等个县和1个工矿区委。
(2)1951年1月,梧州专区与玉林专区合并成立梧玉专区,专区机关驻容县,8月改称容县专区。容县、桂平、岑溪、苍梧、藤县划归梧玉专区。
(3)1951年8月,平乐专区驻地由贺县八步镇搬迁到平乐县平乐镇。信都县并入贺县,修仁并入荔浦等县。
(4)1952年8月,撤销富川与钟山两县,合并置富钟县,县人民政府驻钟山县。
(5)1958年,经国务院批复,撤销平乐专区,设立梧州专区,专区机关驻梧州市。辖岑溪、藤县、苍梧、昭平、蒙山、富钟县。
(6)1962年3月,国务院第115次全体会议决定,富川与钟山分县,撤销富钟县,恢复富川县、钟山县。
(7)1970年2月,梧州专区第一个按中共九大党章建立起来的党委——水汶公社党委成立。12月,装机6.8万千瓦的合面狮水电站工程开工兴建。
(8)1971年5月,中共梧州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梧州市召开,选举产生中共梧州地区第一届委员会。
(9)1983年8月10月,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富川瑶族自治县,撤销富川县。10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增设富川为民族贸易县。
(10)1984年1月,苍梧县划归梧州市管辖。
(11)1984年9月,梧州地区各县恢复乡镇人民政府,撤销人民公社。全地区由82个人民公社、10个乡镇改为115个乡(镇)。
(12)1986年,岑溪、贺县分别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县,贺县还被评为全区、全国飞播造林先进县,昭平再次被评为全国护林防火先进县。
(13)1988年3月1日,中共梧州地委机关报<桂东报>创刊发行。
(14)1988年4月,富川瑶族自治县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15)1989年,昭平县被评为全国县城规划的61个先进县之一,富川瑶族自治县被评为广西唯一的“全国烟叶生产收购工作先进县”,岑溪再次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称号;贺县被评为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县。梧州地区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3.98亿元,比1980年翻一番,全地区提前一年实现第一个翻番。
(16)1993年10月,广西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富川举行。
(17)1994年3月,经自治区造林绿化检查验收组验收,梧州地区7个县全部实现绿化达标,成为广西最早实现绿化达标的地市之一。
(18)1995年10月,经水利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验收,梧州地区率先成为全国第一个农村初级电气化地区。
(19)1996年6月,林业部梧州地区外向型林业改革试验区在梧州挂牌。此为我国第一个外向型林业改革试验区。
(20)1996年12月,贺县挤进广西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
(21)1997年3月,根据国务院批复,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出决定:撤销贺县,设立县级贺州市。梧州地区行署驻地由梧州市选定对贺州市八步镇,梧州地区更名为贺州地区。贺州地区辖钟山、富川、昭平3个县和贺州市。原梧州地区的藤县、岑溪县、蒙山县划归梧州市管辖。
(22)1997年4月,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梧州市文化中心召开调整梧州地区和梧州市行政区划领导干部会议。同月,贺州地委、行署、人大工委、政协工委在梧州大酒店召开大会,热烈欢送地直机关分流到梧州市工作的402名干部。
(23)1997年5月,地区四家班子领导及地直机关第一批贺州办公的人员460多人赴贺州办公。同月,贺州地委、行署、人大地区工委、政协地区工委、地区纪委在贺州市西园大酒店举行隆重挂牌仪式。同时,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领导和区直有关部门领导在贺州地区召开现场办公会议。
(24)1998年5月,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召开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庆祝活动电视电话动员大会,贺州地区及所辖四县(市)均被自治区评为“1997„双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并获表彰,成为全区唯一的地、县(市)获此殊荣的地区。
(25)1998年8月,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明委在贺州地区召开全区创建文明小区(庭院)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学习推广贺州地区花园式单位(庭院)创建经验。
(26)1999年10月,贺州地区第一届体育运动会在贺州市举行,共有9个代表团参加11个项目的比赛。
(27)2000年12月28日,贺州地委、行署在新办公楼前隆重举行地区机关迁址贺州仪式暨经贸洽谈会。至此,贺州地区搬迁工作基本完成。
(28)2001年2月,桂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这是广西第一家实现上市的地方电力企业,也是贺州历史上首家上市的公司。
(29)2001年8月,地委、行署印发了<贺州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我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30)2001年8月,在自治区召开的全区第三届市容“南珠杯”竞赛总结表彰会上,贺州地区所辖三县一市全部获奖,成为全区唯一所有县市获奖的地区。
(31)2002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贺州地区和县级贺州市,设立地级贺州市,辖原贺州地区的富川瑶族自治县、钟山县、昭平县和新设立的八步区。
(32)2002年7月,贺州撤地设市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成立。
(33)2002年8月14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在贺州地区召开贺州地区撤地设市现场办公会。
(34)2002年11月2日,贺州市正式成立。
(35)2007年9月19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平桂管理区,在原中央直属企业平桂矿务局的基础上设立的,属于贺州市的一个派出机构,是一个县处级的行政管理单位。
(36)2008年3月28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批准,贺州市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自然资源】贺州市有丰富的农林资源、水电资源、矿产资源,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宝地。森林资源丰富:贺州市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和肥沃的土地,为林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市有林面积61.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6%,绿化程度达85.5%,森林蓄积量达250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和绿化程度均远远高于全国、全区的平均水平。广西有四个县(市)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八步区和昭平县占居其二。1996年,被国家林业部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个外向型林业改革试验区。
水电资源丰富:贺州市雨量充沛,水系发达,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全市水能蕴藏量达72万千瓦,可开发量达50万千瓦。目前,全市电力装机总容量33.78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3.2亿千瓦时,建成了广西地级市唯一的独立电网。1995年,贺州经国家验收率先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农村初级电气化的地区。廉价的电力为地方工业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金属、非金属等60多种,储量大、品种优、易于开采加工。其中,大理石储量达15亿立方米,花岗岩储量达20亿立方米,离子稀土储量达50万吨,铁矿储量达15400万吨,铝锌矿储量约20万吨。荣获国家
金质银质奖的“飞碟”牌精锡锭、钨精矿及“星光”牌结晶硅、贺州汉白玉大理石等享誉国内外。
【旅游资源】贺州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兴旅游城市,有着“粤港澳后花园”的美誉。一是自然生态景观迷人。美丽的姑婆山和大桂山两座国家级森林公园在贺州城外遥相呼应,神奇的碧水岩、紫云洞争相媲美,还有奇特的贺州石林、天然的贺州温泉、迷人的钟山、荷塘十里画廊等自然生态景观,构成了贺州市著名的生态旅游品牌。方圆80公里的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湘、粤、桂三省交界处的萌诸岭南端、贺州市区北面,距市区中心26公里,平均山高海拔800米,主峰姑婆山海拔1731米,峰高谷深、山势雄伟。年平均气温18.2℃,相对湿度80%以上,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65856个,园内植物种类有160多个科、1040多个品种,鸟兽130多种。贺州石林形成于6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由于燕山期地质的断裂隆升和长期的岩溶渗蚀,以及自宋朝以来一千多年的锡矿开采业,使区域内地层峰丛间石芽裸露,奇峰突兀,石笋、石柱、地槽、漏斗、暗井密布,自然景观美不胜收。
贺州还有着温馨恬静的田园风光,有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有堪称天然动物园和天然植物园的自然保护区,温泉、瀑布、秀丽的风光随处可见,集溶洞景观、田园风光与明清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昭平黄姚古镇风景区以及文明阁、千年古榕等人文景观,贺街古镇、古塔,屹立江中、景色秀丽的贺州市浮山、石城和客家围屋等,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目前,贺州已开发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十八水景区、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贺州玉石林景区、贺州温泉景区、黄姚古镇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为:紫云仙境景区等,其中还有玉印浮山、临贺故城、客家围屋、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等风景名胜区,贺州形成了以森林度假、自然生态、温泉疗养、民族风情旅游为主的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业。
贺州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文物古迹繁多,民风古朴浓郁,自然风光秀丽。有国宝级文物——麒麟尊(春秋时期,距今2500年);玉印浮山、客家围屋、黄姚古镇、古名城、回澜风雨桥、秀水状元村等人文历史景观;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路花温泉、荷塘十里画廊、天下第一洞——碧水岩等众多自然山水风光.贺州市如诗如画的山水田园景色,不仅吸引了众多的国外游客,还成为香港著名电视剧《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及电视剧《围屋里的女人》、《春蚕织梦》,电影《冰雪同行》等影视片的外景拍摄地。
【民族风情】贺州是一个山水美丽的城市,和广西的很多城市一样,是个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有山有水的好地方。
贺州地区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少数民族风情浓郁:瑶族,尤其是在瑶族大家庭中的一个瑶族支系——土瑶风情独特迷人,有瑶家迎亲,拜堂,耍歌堂,上刀山,土瑶长桌酒,饮酒歌,舂糍粑等。每年农历10月16日是这里有名的盘王节,广大瑶胞载歌载舞,庆丰年,颂盘王,吸引了各地瑶胞数万人参加。另外,还有浮山歌节、花炮节及富阳街灯节等各民族节日庆典,都体现了贺州的民风民俗,悠久历史和光辉文化。中原文化、百越文化、湘楚文化等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早在明清之际,这里就是桂湘粤三省(区)的商品集散地,特殊的历史文化造就了贺州众多的人文景观、名胜古迹。境内有国家级、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多处。较著名的有贺州市区的临贺古城、玉印浮山、方型客家围屋、文笔塔、千年桂花井;昭平县内的素有“梦境家园”之美称, 保存着目前全国最完整明清古建筑群的黄姚古镇,“广西省工委旧址”纪念馆,孙中山率师北伐途经昭平时的演讲台以及何香凝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抗战期间在黄姚古镇的旧寓所; 富川县内的素有“宋明清民居博物馆”之称的秀水状元村,以及明清时代的古城、风雨桥、瑞光塔等等。境内还出土有战国时期代表岭南文化的重点文物神兽麒 尊。三是民族风情多姿多彩。瑶族的“盘王节”、“情人节”、“打油茶”、“长鼓舞”;壮族的“三月三”、“庙会”、“炮期”、“舞火猫”; 苗族的“芦笙踏堂舞”等古朴奇异的民风民俗令人陶醉。
【特产与美食】贺州是广西最大的春烤烟、松脂生产基地,大肉青梅、信都三黄鸡、八
步红瓜子、姑婆山九铺香酒、贺州香芋、芳林马蹄、昭平沙田柚、钟山话梅、钟山油茶、昭平茶叶、富川脐橙、富川水牛等名特产品享有盛名。贺州市曾荣获“全国菜篮子生产先进市”称号。
篇3:达州市中心医院简介
全院占地面积10.3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医院总资产6.26亿元。编制病床1500张。在职职工1550余人。拥有西门子128层螺旋CT机、西门子核磁共振仪、GE三维彩色多普勒、C臂X光机、PRK准分子激光治疗仪、日本各种内窥镜、电子胃肠镜、双能直线加速器、钴60远距离治疗机、海扶刀、瑞典人工肾、钴60治疗机、后装机、体外震波碎石机、气压弹道碎石机等1.7亿多元的先进诊断治疗设备, 其中万元以上设备达890余台 (件) 。
医院分设住院部、门诊部、西外分院 (市传染病医院) 。住院部设20个病区, 共23个专业。其中耳鼻咽喉、骨科、呼吸、心胸外、泌尿5个科室为市级重点专科, 肝胆外科、神经外科、肿瘤科等15个专业为市级重点学科, 消化、烧伤整形等4个专业为市级特色专科, 呼吸内科已创建为省级“甲级重点专科”, 骨科、麻醉科为“省级甲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新建的门诊综合大楼除设有中西医内、外科、儿科、康复、皮肤、专家门诊、口腔、耳鼻咽喉、眼科、妇科、产科、乳腺、心理咨询等29个专业门诊外, 还设有急诊、儿科、产科、眼科、中医科、综合病房 (VIP) 6个病区和体检中心、医学美容中心、激光治疗中心。同时, 全院设有高压氧、血透、放疗、影像、介入、检验、病理、核医学、激光医学、输血科等20多个检查治疗科室。新建的西外分院 (市传染病医院) , 计划设置病床120张。
医院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在达州市处于领先地位。全院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8.58%, 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98人, 中级技术职称人员411人, 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47人。享受政府专家津贴的2人;省、市级名中医5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0 多人。内科开展的心脏球囊扩展术、除颤术、心内膜活检、人工起搏、记忆合金支架植入治疗支气管狭窄、介入治疗等技术项目, 外科开展的各式胃、肠、脑、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肢体再植术、肾移植等多种高难度手术, 在川东北地区独具特色。其中耳鼻咽喉专业开展的“经视神经管减压颅面联合”手术, 经国内外专家鉴定属国内首创,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篇4:宿州市简介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江苏省四星级高中,现有教学班84个,学生5000多人,教职工400多人,其中有专职体育教师15名。
学校体育器材依据国家一类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为参考,结合本校目前实际情况,器材满足平时教学训练与学生自主锻炼需求。学校现有标准化400米塑胶场地1个、篮球场8片、排球场4片,网球场地2片,篮球馆1个,游泳馆1个,舞蹈房1个,健身房1个,器械区1个。学校长年训练运动队有田径、足球、篮球、健美操等。为方便教学训练和学生日常锻炼,器械场地靠近田径场南侧,占地约500多平方米,内设高低单杠10付、双杠10付,云梯4付、肋木10组。为了确保锻炼安全,防止意外伤害,单双杠器械场地均设在草地上。在平时体育教学或训练时,器械场地极大地方便日常的教学与训练,教师也经常利用单双杠、云梯做一些手臂力量的素质练习,如引体向上、实心球反背弓牵拉、斜身引体、双杠臂屈伸、手攀云梯等;利用肋木做一些柔韧、腹部肌肉力量练习等,这里也成为学生锻炼的好去处。器械场地修建于2005年,通过每年的定期保养维护,器材状况良好,均能保证正常使用。此外,学校体育器材室共有3间,共计300多平方米,一间是日常教学器材室,放置球类等常规使用体育器材;一间为运动队日常训练器材室并给各种器材定制了相应的器材架,便于取放与管理;第三间器材室主要用来存放大件器材,如体操垫、栏架、跳高架、跳高垫、跳箱、山羊等器材。教工健身房,内有跑步机、组合健身器材、瑜伽垫等。
篇5:荆州市旅游景区简介
1、荆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4A景区)
荆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为国家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城。长江航线、宜黄高速、荆襄高速可达。距武汉市200公里、宜昌市90公里。旅游区主体为完整的古城墙。现存的城墙为清朝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依明代旧基重建,采用糯米石灰浆灌缝、砖城墙和土城墙互相依托而成。
2、荆州博物馆(4A景区)
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城西门。长江航线、宜黄高速、荆襄高速可达。距武汉市200公里、宜昌市90公里。为1958年辟建。是一座融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文物保护、田野考古、文物收藏、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3、楚王车马阵景区
又名熊家冢遗址博物馆,位于楚故都纪南城遗址西北,其发掘现场距荆州城45公里,地处川店镇宗北村与张场村,是目前所见规模最大、保存最好、陵园分布最完整的楚国高等级贵族墓地,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文化最高水平的杰出代表。经过荆州博物馆考古工作人员多次勘探与发掘,目前已揭示出整个熊家冢墓地由主冢(即熊家冢)、祔冢、殉葬墓、车马坑、祭祀坑等组成。为了及时有效地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后,由荆州的考古工作者于2006年8月对墓地开始了有计划的发掘。到目前为止,在主冢南侧已探明出殉葬墓92座,现已发掘30余座,出土玉石、水晶、玛瑙等精美文物共1000余件。此外还有少量青铜器、陶器。在主冢和祔冢西侧,还发掘出一座131.4米长、12米宽的特大型车马坑和排列有序的30多座小型车马坑。
4、关帝庙(3A景区)
关公馆又称关帝庙,位于荆州古城南门关庙旧址,占地4500平方米。整个馆宇仿原关庙风格,仪门、正殿、陈列馆前后呼应,浑然一体。灰瓦红墙,画栋雕梁,飞檐翘角,气势宏伟,独具魅力。此庙有六殿三重。门前一座高大牌楼,上书“关帝庙”。牌楼后立有一石碑,碑后为大殿。再往后,东有鼓楼,西有钟楼,后为正殿。正中间耸立一座高大的戏台,为集会娱乐的场所。三义殿内供有刘、关、张桃园园结义的三兄弟之塑像。关塑像高九尺有余,英俊威武,手执「春秋」,显出一派“大义凛然”之气。刘备正襟危坐,张飞则圆睁双目,手执丈八蛇矛,十分威武。庙内从祀的还有关平、周仓、杨仪、马良等人。三义殿前矗立着两棵千年银杏,成为古刹历史永久的见证。
5、关羽祠(3A景区)
明代初年,荆州百姓为纪念关公,在卸甲山修建关羽祠,以关公的忠、义、仁、勇精神,教育后人“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作好人”。相传,明代宰相之杰张居正的第三个儿子张懋修,曾在此读书考中状元。因而卸甲山自古享有地灵人杰之美誉。原卸甲山关羽祠,毁于日寇侵华战火。现经国家文物局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复建的关羽祠,具有明清时期地方建筑风格,其文化内涵创造了全国多个“第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羽祠。是海内外华人祭拜关公的首选圣地,中外游客理想的观光胜境。
6、太晖观、玄妙观、开元观(目前就太晖观对外开放)玄妙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城区荆北路,小北门内西侧,北靠城墙。是荆州市著名的文物旅游景点和游览胜地。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玄妙观名称曾多次变更。公元一○○九年,宋真宗下诏更名天庆观。公元一二九七年,元成宗复改为玄妙观。公元一三三九年,元顺帝赐题“九老仙都宫”。清代为避清圣祖康熙皇帝玄烨之讳,改名为元妙观。
古观原由山门和六座殿阁组成。六殿阁分别名为四圣殿、三清殿、玉皇阁、玄武阁、圣母殿和梓潼殿。前四殿依次成直线排列。四殿中最后一殿玄武阁臵于高台,台东为圣母殿,台西为梓潼殿(供梓潼帝君)。后来剩下三重建筑,前为玉皇阁,中为三天门,后为臵于崇台之上的玄武阁(又名紫皇宝殿),均为明代万历十二年(公元一五八四年)重建。玉皇阁重建时作了扩建,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略呈正方形,有三重飞檐,每层檐下施有玲珑美观的斗拱。三重檐由大而小,状似三层塔形。屋顶为钻尖式,托一带尖顶的青铜莲花座,直刺云天,犹如盛开于天际的金莲。钻尖顶上题有“大明万历庚辰吉旦”数字。屋面盖黄、绿二色琉璃瓦,金光闪闪,与后面高耸于崇台上的玄武阁相互辉映,十分壮美。玉皇阁前,竖有一块高大的石碑,为元顺帝至正三年(公元一三四三年)所立,名为“九老仙都宫记”碑。根据碑文叙述,元顺帝当时封观内主持道人唐洞云(道号元静真人)为八仙之后第九仙,玄妙观因而改名“九老仙都宫”。碑文为元代著名的洞庭学士欧阳元撰写,元代大书法家危素手书。字体为楷书,阴文,字迹清晰,笔力遒劲,是一件珍贵文物。
太晖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城西门外太晖山上,距荆州市3公里。是文物旅游景点和游览胜地。太晖观原是明代湘献王朱柏所营建的王宫,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一三九三年)开始兴建。朱柏建造这所王宫,在规模和装饰方面都超过了当时所规定的等级建制(如雕有盘龙的石柱),即将竣工时被人告发,说他有反逆之心。朱柏恐惧,将王宫改为道观,名曰:“太晖”。崇祯八年曾重修,有“遍数琳宫,独此雄甲荆楚”的美誉。
太晖观坐北朝南,殿宇壮伟,楼阁玲珑,金碧辉煌。前为山门,两旁建有钟鼓楼,进而为前后排列的四大天王庙、玉皇亭、观音殿。观音殿两侧有东西两大宫。东大宫后有娘娘殿、圣母殿;西大宫后有王母殿。经观音殿入朝圣门,进祖师顶。现存建筑有朝圣门、祖师殿,建在条石砌成的高台上,台高八点二米,正面和两侧共有石梯三道。登朝圣门,得爬三十二级石阶梯。阶梯两旁有青石栏杆,栏板上雕刻着各种人物故事图案,妙趣横生。祖师顶四周,设有两米多高的围墙,围墙上镶嵌大小五百灵官,千姿百态。大殿原盖铜瓦,金光闪耀,有“小金顶”之称。殿堂廊宇四周,竖有十二根青石廊柱,其中正面四根与背面二根透雕蟠龙,龙头伸出柱面,鳞甲片片,状若正在蟠游。殿内雕梁画栋,彩绘满布,触目生辉。殿后一泓清池,碧波粼粼。四周苍松翠柏,暗日迷禽。观前流水萦绕,倒影绰约多姿。从前“每当春暮,游人四布,林野百戏竞陈,金翠歌讴,欢连宵旦。”四时游人前来,“相携素侣尽忘饥,双桨摇风入翠微”尽情游赏,留连忘返。
开元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城区荆西路。是文物旅游景点和游览胜地。始建于唐开元年(公元
713至741年)间,故名开元观。其现存建筑为明清两代重建,共有三重殿,前为雷祖殿、中为三清殿、后为祖师殿。后殿建于高台之上,前有天门,门楼精巧,顶檐两端装饰有蟠龙一对。祖师殿飞阁数重且雕饰有龙头,象征降龙伏虎的两把宝剑,分别刺入两个龙头。殿内正中上方绘有五色龙凤,形态栩栩如生。观内现存有明清碑刻、铜钟等文物。雷祖殿旁陈列的特大型马槽和大铁锅传说为关羽和曹操所用。
7、张居正故居(3A景区)
位于今湖北省荆州市古城东大门内。荆州古城一条以张居正命名的街巷由来已久,顾名思义张居正故居就在这条街道上。由于历史原因,其故居毁于战乱。为了给后人提供缅怀、纪念张居正的场所,荆州市决定重建张居正故居。因“江陵碑苑”地理位臵处于张居正故居附近,因此利用其闲臵资源重建张居正故居,并以其原有建筑景观布局。具体内容包括大学士府、九鸟苑、陈列馆、文化艺术碑廊、首辅论证群雕等。
8、张居正纪念馆
张居正纪念馆,又称张居正墓园。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城区张居正路。是荆州著名的文物景点和游览胜地。墓区占地10余亩,原有石人、石马、石龟、石狮等,后大多毁于文革时期。2004年复建,2005年建成,占地14229平方米,整座墓园呈长方形,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分布于南北一条轴线上,由南到正中的北依次为石牌坊、石狮、山门、半月池、张居正塑像、神道、墓碑。两厢附属建筑东侧为太岳堂,堂内展出有张居正画像、帝鉴图说等珍贵文物及生平简介;西侧为纯忠堂;园内亭、廊环绕,砖石铺地,植银杏、香樟、松柏及梅、竹于其间,张居正墓园以土筑茔墙将其周合,在神道两侧分别臵有石望柱一对,石虎、石羊、石马、石人各一对。其结构按明代墓葬等级制度布局。仪门后面的窗花设计分别为“鹊雀登枝”和“白鹿献瑞”。
9、章华寺
章华寺位于湖北省沙市太师渊,为荆楚名刹。据寺内碑文记载,该寺始建于元代泰定年间,即1325年左右。清代章华寺重修。鼎盛时期占地约14.7万平方米,殿宇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有山门、天王殿、财神殿、韦驮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弥陀殿、藏经楼、禅堂、念佛堂、净月堂、斋堂、客堂、方丈室等主体建筑,规模巨大,雄伟壮观。整座寺庙为宫廷式建筑格局,布局合理,金碧辉煌。
10、万寿园(3A景区)
万寿园”座落在荆州市沙市区荆江大堤古观音矶头之畔。因园内拥有始建于南宋年间的“万里长江第一矶”――观音矶和明代嘉靖年间筑建的“万寿宝塔”而赢得中外游人得瞻目。万寿园依江伴水,九曲回肠的荆江之水三面环绕,全园占地面积1.6万多平方米,园内整体建筑均取明代仿古形制构建。
11、荆江分洪工程北闸风景区(3A景区)荆江分洪工程北闸风景区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埠河镇太平口,长江与虎渡河交汇处。与荆州古城隔江相望,景区总面积2.21平方公里。2002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 “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北省水利厅批准为“省水利风景区”,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3A风景区。
北闸主要景区设施:北闸主体建筑,布可夫槽,北闸启动绞车房和北闸开启演示现场,荆江分洪纪念碑、纪念亭,荆江分洪工程纪念园—北闸会议中心,“长江王”林一山种植的两株四季桂花树,荆江水文化展示的特色游步道长廊,荆州市大、中、小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驻闸部队和军训营区,游客接待中心,荆江分洪工程暨北闸工程专题陈列室,影视放映厅,拦淤堤“九八”抗洪预埋炸药分洪现场,拓展训练基地,丛林、水上休闲区,果园、农家乐休闲体验区。
12、洪湖蓝田生态旅游区(4A景区)
蓝田生态旅游风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位于湖北荆州市洪湖瞿家湾镇。风景区陆路四通八达,距宜黄高速公路58
公里,东接武汉,距武汉市170公里,西挽荆州。洪湖蓝田旅游风景区是以洪湖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为依托的风景区,具有古(明清文化)、老(革命老区)、水(水乡特色)、新(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等特点,属湖泊型自然风景区。民俗街:有500多年历史,集古建筑和革命旧址于一体,是国内少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徽派的飞檐翘角、雕栏画栋;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首府,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洪湖悦兮半岛温泉度假区(4A景区)悦兮半岛温泉位于洪湖市2.5公里乌林镇胡洲村。洪湖悦兮半岛温泉国际度假村坐落在美丽的“鱼米之乡”,她拥有万年稀世珍贵、水温高达76度的偏硅酸温泉和冷泉双泉;拥有四季百花盛开、流芳异彩的主题园林;拥有国内第一家温泉类白金五星级酒店;有世界最大的集游乐、观赏、休闲SPA于一体的室内洪湖悦兮•半岛温泉景区将建成华中地区最大的香草基地,欲打造成中国最浪漫的主题度假温泉,成为东方的普罗旺斯。
洪湖悦兮•半岛占地近千亩,景区内林木参天,水鸟嬉戏,犹如天然氧吧。一期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由湖北半岛温泉旅游开发公司投资10亿元倾力打造,她拥有 ——万年稀世珍贵,水温高达76°C的偏硅酸温泉和冷泉双
泉;
——四季百花盛开,流芳异彩的主题园林;
——世界最大的集游乐,观赏,休闲SPA于一体的室内温泉馆——温泉“水立方”。
14、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3A景区)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简称烈士陵园,亦称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座落在洪湖市城区西南郊,离市中心约1.5公里,占地面积40公顷。
全园共有五大主体建筑,古朴秀丽的四柱三间式绿瓦朱楹、飞檐斗拱牌坊迎门而立,坊额上镌刻着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的园名。一条宽8米、长700米的青年路笔直铺向纪念碑脚下。
纪念碑以西120米处,是一幢飞檐起脊,古色古香,金碧辉煌的烈士祠,祠正中为吊唁厅,廖汉生副委员长题写的匾额横挂在正上方,匾下安放着李先念、王震、贺龙元帅夫人薛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人民团体敬献的花圈花篮。吊唁厅两侧共四间展室里,展出了116位烈士的遗像、遗物和生平简介。
纪念碑以东140米处,是一座造型别致、朴素大方的正方形二层平顶式陈列馆。馆内展示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苏区史实,概括而生动地再现了湘鄂西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馆内迎面悬挂着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创始人贺
龙、周逸群、段德昌的巨幅画像,两侧排列着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的立体军旗模型。湘鄂西苏区革命历史陈列馆是陵园的五大主体建筑之一,馆内以翔实的史料、珍贵的图片、实物展示了湘鄂西苏区党、政、军历次会议决议、文件、工农武装暴动纲领、红军书写的口号、标语、苏区散发的传单、捷报以及红军、游击队使用的各种武器等。
建园以来,每年要接待全国各地的瞻仰者、游客、侨胞和外宾约25万人(次),1986年10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革命烈士建筑物管理先进单位”,1996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5、松滋洈水风景区(3A景区)
洈水风景区位于湖北省松滋市西南部,地处长江三峡、荆州古城、湖南张家界三个著名旅游区的中心部位,距长江三峡80公里,距张家界100公里,从三峡至张家界湘鄂省级公路、焦柳铁路穿越景区,是“三峡~洈水~张家界”这条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风景区由洈水人工淡水湖、洈水国家森林公园和以华夏奇洞--新神洞为代表的溶洞群等三大板块组成,总面积286平方公里,既有江南山水之秀色,又有北国风光之壮美,融山、水、洞、林、泉于一体,碧水洞天,珠联璧合,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园。
16、石首天鹅洲湿地保护区
天鹅洲湿地生态旅游区是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位于石首市长江北部,江汉平原南缘,南与石首城区隔江相望,距荆州市约60公里,东距汉宜高速公路潜江后湖80余公里,距京广铁路岳阳站85公里,距长沙、武汉约230公里。天鹅洲生态旅游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9年3月,同年5月被湖北省体改委批复为省管开发区,12月被荆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为副县级单位。天鹅洲开发区辖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天鹅洲地处长江中下游下荆江河段,由于长江裁弯取直,形成长江故道群湿地,其中,天鹅洲长江故道洲滩纵横,生态环境原始,地形地貌独特,具备五大生态特色:古朴的滩涂湿地、清秀的长江故道、珍稀鸟类的天堂、野生麋鹿安居的乐园、濒危豚类遨游的故乡,具有重要的科研、文化、生态及旅游价值。天鹅洲是长江出三峡后,下游地区保留最完好的一块湿地,也是国家新公布的16处湿地中保留最完好的一块湿地,总面积70平方公里。这里耕地肥沃,草种林木丰茂,气候温暖湿润,水域辽阔,洲滩成片,是中国内陆地区罕见的天然优良牧场,拥有野生植物238种,野鸟56种,除麋鹿、白鳍豚、江豚外,还有天鹅、白鹭、猴面鹰、中华鲟、娃娃鱼等多种珍稀保护动物,被誉为“绿色宝库”、“天然动物园”、“自然博物馆”,已愈来愈为世人所关注。主要景观有原野麋鹿、观鹿塔、麋鹿科教中心、珍奇豚类观赏、江豚展养池、水上原始森林人行栈道、珍稀鸟类观光、芦苇丛中漂流、柳荫垂钓、荷园采莲、高新农业观光、岸滩体育休闲等。
17、石首桃花山风景区
桃花山旅游风景区位于湖北省石首市东部,与湖南华容桃花山为一体。桃花山旅游风景区处于长江三峡、荆州古城、岳阳楼、武陵源、张家界和松滋危水风景区的中心地带,是上述著名风景区的中心地带和自然纽结点。桃花山雄峙长江南岸,横跨湘鄂两省,连绵45里,有大小山峰280余座,以其冬暖夏凉的宜人气候、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荆楚第一竹乡”的天然景观、苍松翠柏的古朴虬劲、小桥流水的诗情画意、古洞庙宇的幽然神奇和流传久远的民间传说,为风景区增添了无穷的神韵。
18、监利县周老嘴景区(3A景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荆州监利城北25公里处。1928年,贺龙、周逸群、邓中夏、段德昌、贺锦斋等领导的湘鄂边游击战争,开创了湘鄂边根据地,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后改称红二军);1930年开创了洪湖根据地,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同年7月,红二军和红六军在公安县会师,从而 形成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1931年7月至19
32年4月,周老嘴成为湘鄂西苏区的政治中心。现保存革命旧址48处,主要有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湘鄂西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委、红二军团总指挥部、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学校二分校、红二军军部、政治保卫局等旧址和湘鄂西第三次工农兵贫民代表大会会址以及段德昌、夏曦、贺龙、周逸群等人旧居。现建有革命旧址纪念馆,常年对外开放。周老嘴现保存革命旧址达48处,主要有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湘鄂西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委、河邺军团总指挥部、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学校二分校、河邺军军部、政治保卫局等旧址,还有湘鄂西第三次工农兵贫民代表大会会址以及段德昌、夏曦、贺龙、周逸群等人的旧居,现在在周老嘴建立了革命历史纪念馆和柳直荀烈士纪念亭。
篇6:温州市档案馆简介
温州市档案馆简介
温州市档案馆是集中统一保管温州市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资料的国家综合档案馆.是市级文明机关、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一级档案馆.
作 者:毛勇进 作者单位:温州市档案局刊 名:浙江档案 PKU英文刊名:ZHEJIANG ARCHIVES年,卷(期):“”(10)分类号:关键词:
篇7:孟州市市情简介2013.8
孟州市情简介
孟州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故里,总面积541.6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办事处,274个行政村,38万人。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焦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率先实现新型城镇化、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率先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按照“城市带动、产业支撑、农业提升、民生改善”的总体思路,好中求快,务实重干,走出了一条资源匮乏型县(市)科学发展的新路子。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32.6亿元,同比增长1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7.3亿元,同比增长21.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2亿元,同比增长13%;进出口总额完成8.6亿美元,同比增长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769元,同比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40元,同比增长13.7%。今年元—8月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8.7亿元,同比增长12.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7亿元,同比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8.2亿元,同比增长2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1.7亿元,同比增长1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5.1亿元,同比增长12.9%。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中国金融生态市”等200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连续两年跻身“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连续七年入选“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孟州市产业集聚区今年跻身全省“十强产业集聚区”。
篇8:宿州市简介
长期以来, 学校坚持打造科学教育特色, 不断健全机制, 完善管理, 挖掘平台, 稳步提高科学教育成效。在实践中, 学校明确了“以人为本、立足课堂、均衡发展、推进特色”的科学思路, 制订了学校《科学教育发展规划》, 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学实践活动, 把青少年的科技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建设。
学校建有科学探究室、机器人教室、航天科普走廊、“电子百拼”教室、“校园气象站”、“电子阅览室”等科普场所, 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区组织的科学实践活动, 成果显著。
每年一次的校园“爱科学月”暨“科技节”活动更是全校师生共同的节日。这个月里, 同学们绘科学幻想画, 写创新小论文, 做科学小实验, 看科普电影, 出科技黑板报, 举行科普中队会, 参与科普知识竞赛:参观天文台, 探寻宇宙的奥秘;建言献策, 设计未来的泰州科技馆;和家长一起变废为宝, 制作精美的航母模型。此外, 学校加强与科普基地的共建, 定期开展实践活动。近年来, 先后组织学生赴中国泰州科学发展观展示馆、江苏 (泰州) 新能源产业园区、泰州市河道管理处、泰州市气象局、泰州市无线电管理站、泰州盆景艺术展览中心、春兰动力有限公司、泰州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参观。学生们在活动中开阔视野, 增长见识, 提升素养。
相关文章:
宿州敬老院慰问活动通讯稿02-09
宿州市建设工程02-09
宿州市事业编制考试网02-09
2023年幼儿入学通知书存根02-09
宿州市领导讲话稿02-09
安徽省宿州市02-09
宿州二中新校长02-09
宿州新兴产业调研报告02-09
宿州人事考试网02-09
宿州市公务员考试网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