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恢复

关键词: 诉状 业务部 希望 升职

弹性恢复(精选三篇)

弹性恢复 篇1

绿色合成型混凝土也是节能型混凝土,在保证混凝土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水泥用量且利用优质工业废渣代替骨料或利用建筑垃圾和废弃混凝土,以减少能源与自然资源的消耗,使垃圾中有机有害成分分解的同时,实现了低成本、完全彻底地处理城市垃圾。绿色合成型混凝土使用的水泥是低成本、低能耗的绿色水泥,如水泥胶凝材料的代替品碱矿渣水泥,利用工业废渣和一些碱金属化合物之间的化学反应,使水泥生产工艺简单化,使用的砂含机制砂,以实现绿色水泥的低成本、低消耗等。

2 绿色合成型混凝土原材料

2.1 水泥

通常选用粉煤灰或矿渣等矿物掺合料替代部分水泥制成绿色水泥, 其中水泥用量要控制在500kg/m3以内,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的总量≤600kg/m3。

2.2 掺合料

2.2.1硅粉

为能填充水泥空隙且极大提高混凝土强度密实度, 采用活性二氧化硅含量90%以上的硅粉,注意硅粉掺量为水泥用量的5%~10%。

2.2.2 磨细矿渣

比表面积较大的磨细矿渣具有优异的耐久性和早期强度,绿色合成型混凝土活性及其力学增强效果与其细度成正比。

2.2.3 优质粉煤灰

优质粉煤灰有很好的抗裂性,并且其中的玻璃微珠有润滑作用,可以降低水灰比,提高绿色混凝土的强度,改善其综合性能。

2.2.4 沸石粉

磨细后的天然沸石即沸石粉,其作为掺合料能起到火山灰活性功能,且增强内养护,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和后期强度。

2.3 外加剂

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可以减少混凝土水灰比,大幅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增强混凝土耐久性。若想改善混凝土的其他性能,如和易性等,可以在添加减水剂的基础上添加缓凝剂、防水剂、防冻剂等,用量和所选外加剂种类要根据绿色混凝土性能来确定。

2.4 砂、石料

宜选用级配良好的机制砂, 细度模数宜大于2.6。石子宜选碎石,最大骨料粒径不宜大于25mm。

3 绿色合成型混凝土弹性恢复机制的研究

弹性模量反映了材料所受应力与所产生应变之间的比值,对混凝土而言,它是计算混凝土结构裂缝开展、变形所必需的参数之一,是混凝土的重要力学性能, 也是工程设计中应考虑的主要参数。混凝土的弹性恢复能力与其材料构成有关,下面主要分析机制砂率、抗压强度对弹性恢复能力的影响

3.1 机制砂率对绿色合成型混凝土弹性恢复机制的影响

在配制混凝土的过程中,为研究不同机制砂含量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在砂率和水泥用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 采取不同机制砂对天然砂的取代率,通过试验数据证明机制砂含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关系

3.1.1 试验材料

P·O 42.5级水泥 , 各项指标均满足GB 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要求。

粒径为10~30mm的石灰石碎石,各项指标均符合GB/T 14685-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要求。

机制砂,各项指标均满足GB/T 14684-2011《建设用砂》要求。

采用符合技术标准的粉煤灰、减水剂。

3.1.2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在砂率和水泥用量不变的前提下, 以0、30%、50%、70%和100%的机制砂代替天然砂 , 配制出不同的混凝土试件,试件均为150mm×150mm×300mm的棱柱体,如表1所示。

3.1.3 试验方法及试验数据分析

按照龄期为28d、60d、90d、120d的不同替代砂率混凝土分别进行试验,按GB/T 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进行试验,测得弹性模量。试验整理后的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对试验数据的观察,可以得出:

(1)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随着龄期的增大而增大。这是由于龄期的增加可以使混凝土的水化作用更充分,因此形成大量的水化产物,有利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提高。

(2)相对于天然砂混凝土 , 机制砂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更大。这是由于机制砂中含有的石粉会提高机制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进而增大弹性模量。从另一方面考虑,机制砂在混凝土的过渡界面结合能力优于天然砂, 因而机制砂混凝土内部的裂缝少,整体性较好。

kg/m3

GPa

(3)替代率为50%时 ,机制砂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最大,因此,单考虑混凝土的弹性恢复能力,机制砂对天然砂的最佳替代率大约为50%。

3.2 抗压 强度对绿色合成型混凝土弹性恢复机制的影响

根据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公式:

,可以根据抗压强度得到弹性模量。而通过试验测得的弹性模量见表3。

由表3可知, 由抗压强度得出的弹性模量,与试验得出的实测值差距较大, 前者得出的数据较小, 故机制砂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与抗压强度的关系, 不再与普通混凝土中两者对应的关系相吻合,这也是绿色合成型混凝土中机制砂对混凝土的弹性恢复机制所起的作用。由于猜测机制砂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特征与高强混凝土类似,因而根据混凝土抗压强度,结合相关文献中弹性模量的计算公式:

,将计算值和实测值统计到表4。

由表4可知,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但仍有一定的差距,可以通过修正系数的方法,将龄期与机制砂含量考虑在内,使计算值更加贴近于实测值。这说明含有机制砂的绿色混凝土弹性恢复机制具有高强混凝土的特征,但由于原料不同,制作过程不完全相同,因而又不完全与高强混凝土相同。

GPa

GPa

4 结语

制备绿色合成型混凝土,必须采用优质的原材料和严格的施工工艺,配制成体积稳定、韧性好、力学指标优越且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材料。为使建筑材料更充分地被利用,需要更全面、更精确地了解材料应用于工程时的安全储备,这样就需要研究其弹性恢复机制。根据本文试验可知,绿色合成型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与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既不与普通混凝土相同, 也不与高强混凝土完全相同,这主要是由于原材料不同以及原材料之间性能的互相影响造成的。试验证明, 当机制砂替代率为50%时,绿色合成型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最大 ,且在抗压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含机制砂的绿色混凝土有更大的弹性模量。

参考文献

[1]孙述彬.高性能绿色混凝土抗裂性能的试验研究[J].安徽建筑,2014(3):199.

[2]徐国强.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绿色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J].混凝土,2013(2):33-35.

[3]徐海军.绿色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广州建筑,2008(6):3-5.

[4]谢丽.混凝土早期自收缩与弹性模量的相关性试验研究[J].浙江建筑,2013(12):59-62.

[5]赵明宇.改性沥青弹性恢复性能评价方法研究[J].石油沥青,2012(2):41-45.

[6]王道远.浅谈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几方面因素[N].建筑时报,2011.

[7]刘晓.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选用及配合比设计[N].河北经济日报,2014.

弹性恢复 篇2

这位心理医生转身出去了。一会儿,他手中拿着个细细的橡皮圈和两个带挂钩的砝码回来了。当着男子的面,医生把两个砝码挂在了橡皮圈上面。只见两个砝码的重量把橡皮圈绷紧到了极限,似乎稍一用力,就会有断裂的可能。

医生抬起头,问道:“那个陷害你的同事升职了吗?”

他摇了摇头说:“没有。”

医生继续说道:“那么,我再来问你,你的那个同事所说的事情属实吗?”

他思忖了一会儿,回答说:“应该说还算属实吧。”

医生笑了,说:“既然他也没有升职,而且还给你指出了你的不足之处,那么你不但不应该恨他,应该感谢他才对。想想看,如果你在以后能把这些失误做好,还怕没有升职的机会吗?”

这个男子赞同地点了点头。医生随手摘下一个砝码,橡皮圈顿时弹回去大半。

接着,医生又问:“你和你妻子之间的感情好吗?两人之间的感情真的到无可挽救的地步了吗?”

他又摇了摇头,回答说:“我们两人的感情应该还是很不错的,我们有一个很乖的女儿。就是她不能理解我罢了。”

医生问:“那么说,即使另外一个女人再理解你,她也不可能给你带来当前所有的幸福,你也不可能下定决心和她生活在一起是吗?”沉默了一会儿,那个男子如实地点了点头。医生笑了,他又把另一个砝码从橡皮圈上摘了下来,那个橡皮圈马上恢复了原状。医生将这个橡皮圈递给了他,并解释道:“你看,这不就恢复到原来了吗?你已经没有一点儿负担了,你还是那个完整无缺的‘橡皮圈’,你也没有失去先前的弹性。”

弹性恢复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课题组198例颌骨骨折患者,男性患者172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11~59岁,具体颌骨骨折情况见表1。

1.2研究方法。基本治疗方法一:利用医用钢丝进行牙间固定(正畸钢丝及自制麻花丝),配合牙周夹板常规固定;基本治疗方法二:小钢板内固定。颌间弹性牵引根据患者骨折情况选择是否采用,放置正畸橡皮圈,使呈三角形,从前到后对称,近远上、下、中交叉放置。注意橡皮圈的力度达到保证骨折部位的复位,同时还要能够对上下颌骨产生固位制动的效果[2,3]。

1.3统计学处理方法:实验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分析,t检验表示计量资料,χ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P<0.05则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患者咬关系恢复情况:所有研究对象中,少数患者骨折类型为线性骨折或移位不大,因而不需进行颌间弹性牵引。其余患者骨折类型为多大型的复杂骨折,或者骨折后移位较大,所以固定术后需进行颌间弹性牵引的常规配合治疗,发现其对患者咬关系的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甚至患者术后咬关系较差患者,利用正畸橡皮圈后,依旧能够恢复到较良好的咬关系,具体情况见表2。

2.2颌骨弹性牵引及功能复位情况:所选取共198例患者中,配合颌间弹性牵引患者146例,其中咬关系恢复良好患者142例,占97.26%;咬关系恢复不良患者4例,占2.74%;术后有52例患者未配合颌间牵引,其中恢复良好30例,占57.69%;恢复不良22例,占42.31%。具体情况表3。

3讨论

口腔颌面部为面部重要部分,是容易受到损伤的暴露部位。一般交通事故为其主要的致伤原因,一旦发生骨折,应予以复位和固定。临床常进行颌间结扎以及口内外切口进行复位,但该类方法往往限制咀嚼以及患者张口,引起患者饮食困难,影响说话和口腔卫生清洁度等[4,5]。另外口内切口复位要进行全身麻醉,且操作视野有限增加了操作的难度,固定角度把控有难度,创伤大;口外切口易造成面部瘢痕及神经创伤,对患者容貌产生影响。内固定的材料也会引发排斥反应等,所以临床应用效果并不好[6]。

本课题组对本院于2014年8月至2014年10月所收治的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中,少数患者骨折类型为线性骨折或移位不大,因而不需进行颌间弹性牵引。其余患者骨折类型为多大型的复杂骨折,或者骨折后移位较大,所以固定术后需进行颌间弹性牵引的常规配合治疗[7,8],发现其对患者咬关系的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甚至患者术后咬关系较差患者,利用正畸橡皮圈后,依旧能够恢复到较良好的咬关系[9]。所选取共198例患者中,配合颌间弹性牵引患者146例,其中咬关系恢复良好患者142例,占97.26%;咬关系恢复不良患者4例,占2.74%;术后有52例患者未配合颌间牵引,其中恢复良好30例,占57.69%;恢复不良22例,占42.31%。结果表明:(1)下颌骨只发生单纯的线性骨折未见明显移位且牙齿齐全的患者,首选单颌钢丝固定为其治疗方法,且无需进行弹性牵引;(2)骨折后发现其颌骨较大移位或发生多发性骨折的患者,理论上按解剖进行复位固定,但患者骨折的复杂程度、固定手法、肌肉牵拉力及医师的技术都会对患者骨折后的复位情况和咬关系的恢复都有较大的影响。部分患者为多发损伤,还会合并其余重要部位的损伤,因而无法即刻进行复位手术,引起陈旧性骨折,无法解剖复位[10]。根据正畸原理及方法,引用弹性牵引,能够在前后向、垂直向、左右向合力牵引,调节颌骨位置,达到复位的目的,由本课题组病例可看出,凡进行颌间弹性牵引患者其功能复位均较良好,而未进行弹性牵引患者有相当比例其咬关系和功能恢复均不良[11];(3)颌间弹性牵引可以达到手术复位及手法复位未能达成的复位效果。颌间弹性牵引力度柔和,三维且力量持续,依据错位位置放置橡皮圈且进行力度和方向的调整,牵引至正常位置,可促进患者咬关系的恢复;(4)某些不适宜进行手术的患者,采用颌间弹性牵引进行复位固定,可以其咬关系恢复,且经济便捷;(5)小型钛板内固定术对于颌骨骨折治疗效果较好,尤其对于多发性粉碎性骨折效果明显且确定,但不能使咬关系恢复良好,进行颌间弹性牵引既可以制动颞颌关节,又利于恢复咬关系及骨折部位的愈合[12]。同时患者关节可以在小范围内进行张闭口的运动,锻炼关节功能,将牵引时间控制于4周左右,可在不引起关节退行性变和颌骨骨质疏松的同时,不造成张口受限。另外还能够弥补技术缺陷,对固定不好及骨折对位不太优的患者,进行弹性牵引可以恢复到良好的咬关系;(6)颌骨骨折弹性牵引临床应用优点多,但应用过程中还需注意其适应证和缺陷。无牙的颌患者不能应用弹性牵引,上颌骨骨折患者须在上颌内固定或者加颅颌固定之后进行,否则进行弹性牵引时引起固定移位,进而难以达到恢复咬关系的目的,另外弹性牵引还会影响进食,患者只能由口角经磨牙后进行流质饮食的吸食,造成患者营养缺乏及口腔卫生清洁度差的问题。

本文来自 古文书网(www.gwbook.cn),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相关文章:

弹性时间02-21

血管弹性02-21

弹性测量02-21

弹性管理02-21

弹性学制02-21

弹性预算管理02-21

弹性振动02-21

简单一样可行02-21

引入可行性02-21

校企协作范文02-2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弹性时间 下一篇:弹性预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