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保华)2008年四川省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计划范文(精选6篇)
篇1:(徐保华)2008年四川省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计划范文
2008年四川省艾滋病性病 防治工作计划(要点)四川省卫生厅疾病控制处 二00八年二月二十九日
一、完善艾滋病性病疫情监测网络,提高工作质量。
(一)还没有建立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没有建立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尽快完成实验室建设和申报验收工作,并于下半年正式开展工作。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应积极申报、尽早建立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未建立筛查实验室的要设立检测点,按照有关规定对新婚人群、住院分娩的孕产妇、手术病人、输血患者、性病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应征入伍青年、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献血人员等开展抗体检测,并将初筛阳性者信息及时通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对通过验收的筛查实验室质控考核参加率达到100%,项目合格率应达到 95%;
确证实验室质控考评项目合格率达到100%。
•2004年以来,我省通过中财、省财等经费渠道支持建设艾滋病确认实验室和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截至目前:
–确认实验室建设:每个市州安排到位中财8万、省财10万,共计18万,但目前仅凉山、乐山、南充、绵阳、自贡5个市州CDC建成;要求未建的16个市州在2008年上半年完成确认实验室设备采购、建设、申报,卫生厅完成组织验收、发文确认工作
我省实验室建设现状 –筛查实验室建设:
•目前全省建成筛查实验室336个,疾控系统省、市、县三级202个CDC中,已建成171个(包括成铁CDC),未建31个,包括:
–尚未申请县区25个:宜宾市南溪县、珙县,雅安市名山县、汉源县,巴中市巴州区、平昌县,阿坝州壤塘县、阿坝县(未支持)、松潘县、若尔盖县(部分支持),甘孜州康定县、雅江县、新龙县、稻城县、色达县、理塘县、泸定县、丹巴县、得荣县、巴塘县(未支持)、九龙县、炉霍县、德格县、白玉县、石渠县(部分支持);
–已申请未验收县区6个:遂宁市安居区,宜宾市江安县、屏山县,甘孜州道孚县、甘孜县、乡城县
我省实验室建设现状
–卫生厅2007年组织对全省176个筛查实验室进行了质量考评,67个实验室为优秀(95-100分),占38.1%;66个实验室为良好(85-94分),占37.5%;39个实验室为合格(60-84分),占22.2%,其中疾控系统14个;不合格及未参加考评的实验室4个(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自贡市二医院、乐山市五通桥区人民医院、甘孜州九龙县人民医院),占2.3%,卫生厅已发文责令限期整改。根据整改情况,五通桥区人民医院、九龙县人民医院不符合要求,卫生厅近期将依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规定予以撤消。医疗机构实验室建设
•《行动计划》要求:“到2010年底,建立并完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综合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采供血机构和检验检疫机构在内的艾滋病确证实验室网络 ”,“卫生部门要在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建立艾滋病筛查实验室 ”,“根据有关规定为新婚人群、住院分娩的孕产妇、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以及输血患者免费提供艾滋病咨询服务和抗体初筛检测;有艾滋病检测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对手术病人、性病病人等开展艾滋病抗体检测;对应征入伍青年免费实施艾滋病抗体检测;将公共场所服务人员艾滋病抗体检测纳入从业人员常规健康检查内容并依法告知检测结果。”
•凉山州根据《行动计划》要求,发文将新婚人群和孕产妇、手术病人、性病病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艾滋病检测纳入医疗机构常规性检测项目,其他市州应借鉴其做法。
•2007年实验室质量考评结果显示,医疗机构实验室质量亟待提高:考核结果为合格的39个实验室中医院占22个,70分以下的单位和不合格的单位全部为医院实验室,2008年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应特别加强医院系统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
一、完善艾滋病性病疫情监测网络,提高工作质量。
(二)继续按照《四川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流行病学调查与随访管理指导方案(试行)》要求,进一步加强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追踪随访管理工作,提高网络报告工作质量。
新检出个案流调率不得低于75%;
网络报告及时率达到80%以上;
艾滋病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随访干预比例不得低于70%;
艾滋病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CD4检测比例达到50%;艾滋病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非HIV抗体阳性配偶/固定性伴的HIV抗体检测率达到50%。
我省疫情基本数据
•截至2007年12月31日,累计报告四川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15456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717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死亡984例,其中,因艾滋病发病死亡545例。
•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共报告四川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5666例,艾滋病病人589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死亡442例。2007年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例数与2006年同期报告例数相比,增加2659例,增长0.88倍。
•2007年卫生厅安排经费用于开展感染者追踪流调、随访工作,但情况不很理想。剔除羁押人员、死亡等,截至2007年12月31日,全省能随访到的感染者为3997人,新报告的流调率为71.86%,随访率为70.65%。
一、完善艾滋病性病疫情监测网络,提高工作质量。
(三)由卫生厅组织领导,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当地的艾滋病高危人群规模估计,开展当地的艾滋病感染率调查,10月31日前,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数据逐级上报到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汇总分析后,向卫生厅提交报告。
一、完善艾滋病性病疫情监测网络,提高工作质量。
(四)继续做好艾滋病哨点监测、行为监测等综合监测工作。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数据收集、分析、利用能力建设,12月20日前,各市(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交当地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综合评估报告,汇总后报卫生厅。
一、完善艾滋病性病疫情监测网络,提高工作质量。
(五)认真落实“四川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性病监测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川卫办发〔2008〕7号),做好性病监测工作。
–省卫生厅确定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省级性病监测管理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病性病研究所为省级性病临床治疗指导机构。
–各市、州卫生行政部门确定当地性病监测管理机构和临床治疗指导机构,切实加强性病监测网络建设,责成至今无独立艾滋病性病预防控制科室的市、州疾控中心和疫情严重的县级疾控中心尽快成立,配备必要的设备和专兼职工作人员,做好性病监测工作。
一、完善艾滋病性病疫情监测网络,提高工作质量。
–成都市青羊区疾控中心等6个国家级性病监测点除梅毒、淋病外还要开展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等主要性病的监测工作。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病性病研究所作为国家级淋球菌耐药监测点要规范开展淋球菌及其他病原体的耐药监测工作,并指导临床用药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各市、州卫生行政部门责成卫生执法监督所切实加大辖区内性病诊疗市场的整顿力度,坚决取缔无证开业和无证行医,严格性病治疗广告管理,规范性病的诊疗咨询等服务;责成疾控中心加强对辖区内县级疾控中心艾滋病性病监测工作人员、性病防治专业机构的能力培训和技术指导,规范性病诊疗服务,提高性病疫情报告质量。
–省卫生厅积极争取省财政支持,整合艾滋病防治等多渠道资金,适当增加性病监测工作经费。各地应争取本级财政投入,切实加强性病监测工作。
二、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促进大众健康行为
(一)各级、各部门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要贯彻到全年,使宣传教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增强大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发挥各部门作用,结合实施“全国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中国儿童青少年预防艾滋病活动”、妇联“面对面”、团委“青春红丝带”等宣传教育活动,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二、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促进大众健康行为
(三)各地要继续加大宣贯《艾滋病防治条例》和国家、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力度,开展艾滋病防治政策、知识巡讲活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90%以上应接受过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相关知识培训。
(四)利用农民工学校、建筑工地讲座、公共场所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流动人口宣传教育力度。人员流动较大的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港口码头、出入境口岸等公共场所70%以上应设置艾滋病防治大型公益广告牌或宣传栏,候机(车、船)室60%以上应放置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材料。
三、整合各种资源,全面推广高危人群干预措施
(一)继续在吸毒人员集中的地区扩大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覆盖面,完成国家下达的2008年开设8个门诊的任务,在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覆盖不到的地区开展清洁针具交换工作。
已建立的门诊要稳步提高治疗人数和减少脱失率,开诊在3-6个月的,日门诊人数不低于50人;开诊在6-12个月的,日门诊人数不低于100人;开诊在12个月以上的,日门诊人数不低于150人。
美沙酮门诊治疗年保持率达到65%以上。
西昌、乐山市中区流动车试点应积极探索工作模式,总结经验,努力提高工作质量。省级工作组将于今年对开诊12个月以上的门诊开展效果评估工作。
•全省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由2004年的2个扩大到2007年的32个,并增加了2个流动美沙酮门诊,覆盖范围达16个市州30个县(市、区)。每天有近4000名静脉吸毒者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
•不符合开诊12个月以上日门诊量达到150人要求门诊:宜宾、甘洛、资阳、大竹
•根据公安系统掌控的吸毒人员数据,国家工作组确定我省2008年新建8个门诊点,各地防艾办要积极推荐,省级工作组研究后,上报给国家工作组。
三、整合各种资源,全面推广高危人群干预措施
(二)全省所有县区均要针对暗娼和嫖客、男男性行为者、多性伴者等性途径传播高危人群开展安全套推广使用等综合干预工作,尤其要积极掌握男男性行为者规模、分布及流行特点等,加大男男性行为人群干预工作力度。
经性传播干预措施覆盖卖淫妇女比例达到70%。男男性行为人群干预比例达到50%以上。
为检测咨询筛查阳性者提供疑似阳性咨询的比例不低于80%。
三、整合各种资源,全面推广高危人群干预措施
(三)采取各种措施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卫生行政部门要对非政府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动员和支持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安全套推广、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发放宣传教育材料及开展同伴教育培训等干预活动。
四、加大“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实力度,做好抗病毒治疗工作
(一)继续加强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及省级联系点工作,做好总结评估,并向全省加以推广。
–2008年全国艾滋病性病防治年会提出示范区工作指导思想:
1、继续扩大覆盖面,注重质量和效果;
2、总结经验,在全省开展经验交流和推广;
3、完成示范区评估工作并提交评估报告;
4、重点开展与示范区评估工作有关的指导和督导
(二)建立农村以乡村为主、城市以社区和家庭为主的,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提供关怀和救助的社会支持机制。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适宜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家庭帮扶模式。
四、加大“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实力度,做好抗病毒治疗工作
(三)2008年国家下达我省抗病毒治疗任务为800人,各地应严格执行救治工作规范,加强医疗救治网络建设;强化业务培训、药品管理,提高治疗质量。
抗病毒治疗12个月病人(含成人和儿童)按照要求完成随访比例达到70%以上。每年至少完成1次病毒载量检测的病人比例达到50%以上。
抗病毒治疗12个月病人(含成人和儿童)依然存活并坚持治疗的比例达到80%以上。以前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病人开始治疗6-12个月病毒被抑制的病人比例达到70%。
四、加大“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实力度,做好抗病毒治疗工作
(四)继续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中财支持在12个项目县提供孕产妇和婚前保健人群免费自愿咨询检测服务、抗病毒药物应用、感染孕产妇和婴儿的随访以及医学指导等服务和相应补助。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85%以上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累计治疗儿童艾滋病病人数达到符合治疗标准儿童病人数的90%。
四、加大“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实力度,做好抗病毒治疗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采供血管理,严格血液管理责任制。卫生部门要会同公安等部门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活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强制推广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杜绝艾滋病医源性传播。
(六)艾滋病致孤儿童100%免费接受义务教育。
五、强化项目管理,做好项目工作
(一)各级要将中央补助地方、省财政、第四轮全球基金项目/中英项目、中国-默沙东项目、第六轮全球基金项目、中英艾滋病策略支持项目等国际合作项目和其他资金来源的项目纳入当地艾滋病防治规划,统筹安排,形成合力,加强沟通、协调、管理和监督,避免资源重复浪费。
(二)各级要严格执行财政部、卫生部制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补助地方卫生事业专项资金管理的通知》(财办社〔2006〕23号)、国家财经纪律和国际合作项目经费管理规定,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五、强化项目管理,做好项目工作
(三)建立长效督导机制,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的督导评估工作。
•省级每6个月对市(州)督导一次,并抽查部分重点县艾滋病防治工作实施情况,市(州)级每季度对所辖县(区)督导一次。各地要对照《行动计划》认真组织自查,做好国家、省《行动计划》中期评估的准备工作。四川省艾滋病防治措施落实质量奖 方案-(草案)•奖励目的:提高艾滋病防治措施落实质量
•奖励范围:以市、州为单位
•奖励周期:每年一次
•奖励依据:全省艾滋病防治措施落实质量考核 •
指标完成情况
年度奖项设置 •疫情监测领域: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发现奖 •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有效管理奖
•高危人群干预领域:
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质量奖及优秀门诊 •
控制经性途径传播措施落实质量奖
•抗病毒治疗领域:
抗病毒治疗工作质量奖
•实验室检测领域:
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质量管理优秀奖
谢谢!
篇2:(徐保华)2008年四川省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计划范文
2008年,全镇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将以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全面推进各项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
1、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程度,使各级政府把防治艾滋病工作统揽起来。
(一)利用中英艾滋病策略支持项目,结合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在全省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二)组织村、社区艾滋病防治工作政府主管领导到外地考察学习艾滋病防治的经验和做法。
2、进一步协调有关部门,使其承担起艾滋病防治工作职责,形成全面防艾的合力。
(一)组织协调卫生、公安、工商、妇联、人口委等部门配合推广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在男男同性恋人群和娱乐场所性服务人员中开展行为干预工作。
(二)组织协调宣传、劳动保障、建设、农牧、卫生、人口委、工商、总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部门实施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
(三)组织卫生、教育、共青团部门在大专院校开展红丝带进校园和下乡宣传教育活动。
(四)组织卫生、民政、人口委、妇联、红十字会开展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进行帮扶活动。
(六)组织卫生、教育、民政、人口委、共青团、妇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部门,开展儿童青少年预防艾滋病活动。
采用广播、电视、报纸、流动宣传和举办公众活动等形式,宣传安全套防病知识,营造推广使用安全套的社会氛围。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当地经性传播高危人群活动特点,选择目标人群集中活动的场所开展工作;建立业主负责制,确保在场所内摆放宣传材料、设置安全套发售装置,方便目标人群购买;已经建有妇女健康活动中心的地方,可依托中心开展同伴教育员培训,提高她们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安全防护意识。
七泉湖镇计生办
篇3:(徐保华)2008年四川省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示范区,艾滋病,综合防治,效果
平江县位于湖南省东北部, 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的革命老区, 总人口106万, 外出务工流动人员高达30余万。估计全县有不安全性行为人员、注射吸毒人员、男男同性恋人员、性病患者约8000余人, 艾滋病累计感染率为0.01%, 是艾滋病潜在发病的重点县区。2009年3月卫生部批准为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 2010年整合为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工作县。2010年, 是平江示范区艾滋病综合防治5年周期项目工作启动实施第2年, 也是艾滋病大众宣传教育持续年。
1 大众宣传教育创新亮点
2010年, 平江示范区项目办与县委组织部远程教育管理中心合作, 在省市疾控中心项目办的大力支持下, 邀请李岳玲副县长亲自参与接受采访, 县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专家接受“面对面”交流访谈, 完成电视专题访谈节目“2010直面艾滋病”的现场录制工作;与县结核病防治中心合作组织开展“3.24”抗痨防艾大型宣传咨询活动;与县委党校合作开办2期副科级党政领导干部防治艾滋病政策倡导培训班;与团县委合作开展少年儿童“6.1”预防艾滋病宣传周活动;与县公安局合作开展“6.26”禁毒防艾大型宣传月活动;启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防治艾滋病宣传活动;与长沙和平江电视台合作连续录制播放7期《以“艾”和爱的名义送走女儿》电视专题节目, 追踪报道平江一个艾滋病家庭跨省寻亲的典型事例[1];与县妇联合作启动平江示范区妇女防治艾滋病“面对面”宣传教育4年周期项目;设置防治艾滋病大型宣传海报18处和墙体标语20条;与县教育局合作举办全县中学政教主任宣讲艾滋病师资培训班, 下发防治艾滋病宣传画报150份到各乡镇中学;180余家公共娱乐场所设置艾滋病宣传海报和不干胶标语380余份;与县总工会合作, 开展全县基层工会主席防治艾滋病“面对面”政策倡导宣讲活动;组织邀请县政府领导和县防艾委成员单位负责人及党员志愿者、同伴宣传员共200余人, 参加第23个“世界艾滋病日”上街游行宣传活动;12月10日, 平江县委机关报《平江通讯》以“遏制艾滋病, 你我共参与”为题[2]。
2 患者关怀救助取得突破
2010年, 平江新发艾滋患者和感染者38例, 累计确诊108例, 已死亡21例。年龄最大的52岁、最小的只有2个月 (在18月龄确认) , 分布在全县21个乡镇。性接触感染为主, 女性多于男性, 男男同性恋者高发, 已经发现17对夫妻感染, 13个同性恋者感染, 2个村7人相互感染, 5个家庭15人感染, 5名婴幼儿感染, 2名国家公职人员感染, 1名在校大学生感染, 也出现了艾滋病致孤儿童。主要为外出务工人返乡人员感染输入所致, 已经发病和潜在发病的形势十分严峻, 防治工作的压力相当沉重[3]。
2010年, 平江示范区项目工作办公室积极主动向县委、县政府及民政局建议, 切实解决艾滋病特困家庭救助问题。与县民政局和财政局协商确定:将艾滋病住院治疗患者作为特病救助对象, 按10%的比例给予医疗费用救助;每年对20个艾滋病特困家庭给予1000元的社保救助。县委彭先政书记主持召开常委扩大会议, “同意对特别困难的艾滋患者给予适当救助, 并提高比例报销住院治疗费用, 对符合条件的艾滋患者亲属优先解决低保。”县委和政府及主管部门领导切实关怀艾滋患者及其家庭, 多方体现政府的关爱和社会的温暖, 切实解决重病艾滋病患者住院治疗问题, 建立艾滋病与结核病双向转诊治疗制度, 及时拯救双重感染患者, 连续2年无艾滋病死亡病例发生, 有效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3 人群咨询检测范围扩大
2010年, 按照国家示范区和全球基金项目工作要求, 超额完成802名自愿咨询人员、601名性服务者402名吸毒人员的艾滋病检测任务, 发现阳性感染者7例;持续开展每3个月一次的看守场所羁押人员艾滋病检测, 全年共计完成4次检测344人, 未发现阳性感染者;县人民医院完成住院患者艾滋病检测10724人次, 确认阳性感染者6人;县妇幼保健院完成检测8655人次, 为发现阳性感染者;全县共完成艾滋病检测21594人次, 确认阳性感染者13人, 网络直报治疗管理15人, 安定等6个重点乡镇卫生院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开始筹建, 人员培训和选址工作已经完成。
4 高危行为干预更加深入
艾滋病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2010年, 我们在吸毒人员最多的城关地区持续实施清洁针具交换, 与同伴宣传员签订合作协议, 扩大针具发放范围, 共计免费发放清洁针具5000付, 回收4900付;继续开展男男同性恋干预工作, 新发展同伴宣传员3名, 对同性恋人员进行艾滋病检测, 发现感染者2名, 继续开展吸毒成瘾人员美沙酮维持治疗, 入组人数达190人, 维持治疗40~50人;加大公共娱乐场所暗娼人群的行为干预力度, 高危行为干预工作队员上门入店到180余家重点场所开展大面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 免费发放安全套;预防阻断母婴传播工作进入实施阶段。县妇幼保健院对2名阳性孕产妇实施终止妊娠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干预, 有效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高危行为和母婴垂直传播。
一年来,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所致, 平江示范区艾滋病防治工作还存在以下突出性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的防控工作很难落实, 潜伏着输入性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性;二是娱乐场所暗娼和男男同性恋的行为干预, 特别是安全套的使用还设有安全到位;三是美沙酮门诊吸毒成瘾人员的维持治疗与国家要求在治人数200人的目标相差甚远, 定期检测和网报数据迟缓滞后。
后段工作重点为:全面实施宾馆酒店、休闲会所、卡拉OK和洗浴桑拿等10种公共娱乐场所艾滋病行为干预工作, 安全套推广使用率达100%, 暗娼、同性恋和吸毒人群艾滋病检测率达90%以上;注射吸毒人员针具交换率达85%以上;美沙酮维持治疗人数力争达到200人;母婴传播阻断率达90%以上;利用远程教育平台, 开展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和城乡居民“直面艾滋病”多媒体播放教育;完成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和15~49岁妇女群体艾滋病防治知识“面对面”宣讲教育;公安干警预防处置艾滋病职业暴露感染“面对面”宣讲教育达100%;大力开展高危人群、住院患者, 孕产妇、新婚人群, 性病患者和结核患者的艾滋病检测工作, 积极推进艾滋患者及其家人的关怀救助工作;动员组织社区志愿者和好心人参加艾滋病宣传和关怀救助艾滋病特困家庭活动, 鼓励支持工商联, 个协、科协、关工委、红十字会和基督教会等非政府组织和民间团体机构, 广泛参与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张万宏.艾滋病流行状况与防治策略[C].武汉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3:311-314.
[2]吕繁.我国AIDS监测及其发展策略[J].传染病信息, 2004, 17 (4) :151-152.
篇4:(徐保华)2008年四川省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HIV/AIDS,流行病学,分析
永嘉县位于浙江省南部,瓯江以北,与温州市隔江相邻,是一个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农村县城,娱乐服务业日趋繁荣,流动人口相当频繁,聚集程度高。近几年HIV/AIDS上升迅速,流行趋势不容乐观。了解艾滋病流行特点,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对永嘉县2004~2008年HIV/AIDS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传染病网报病例数据库,永嘉县2004~2008年HIV/AIDS数据资料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1.2 方法
利用传染病网报系统导出永嘉县2004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HIV/AIDS数据库,核对永嘉县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表等档案资料,使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004年开始,永嘉县在7所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HIV监测工作,至2008年累积发现HIV/AIDS者65例,其中HIV感染者45例,AIDS患者20例,死亡12例,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图1)。2004年HIV感染者1例,AIDS患者1例;2005年HIV感染者4例,AIDS患者1例;2006年HIV感染者8例,AIDS患者7例;2007年HIV感染者11例,AIDS患者7例;2008年HIV感染者21例,AIDS患者4例。
2.2 地区分布
以外地流动人口为主,共50例,占76.92%;本地(本县籍)仅15例,占23.08%。(表1)
2.3 人群分布
65例HIV/AIDS中,男性38例,女性27例,男女比为1.41:1。最小年龄6岁,最大74岁,80%(52/65)病例集中在20~44岁之间,共52例,其中25~岁组病例最多,共18例,占27.69%(图2)。文化程度以文盲为主,共43例,占66.15%,有文化知识的22例,占34.85%,其中小学14例、初中7例、高中1例,文盲与有文化知识者艾滋病患病率比较,χ2=13.57,P=0.00,OR(95%CI)=3.82(1.74-8.47),有统计学意义。2006~2008年,在女性服务工作者中分别发现1例、2例、1例HIV阳性,且2007年的1例HIV阳性女性服务工作者是因其固定性伴出现HIV阳性而被发现。2007年永嘉县人民医院发现1例孕产妇HIV阳性,2008年发现3例孕产妇HIV阳性。
2.4 职业分布
农民与民工病例最多,各21例,分别占32.31%,其次是商业服务和家务及待业,分别有12例、9例,占18.46%和13.85%,学生与散居儿童各1例。(表2)
2.5 传播途径
经流行病学调查性接触传播49例,占75.38%;经毒品及血液传播15例,占23.08%,母婴垂直传播1例,占1.54%。(表3)
3 讨论
永嘉县2004~2008年HIV/AIDS报告数逐年增加,近几年流行传播速度明显加快,目前进入快速增长期,疫情形势不容乐观;卫生部门应该正确认识到这种日趋严峻的发展趋势,尽快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扩大干预力度和强度,控制HIV进一步蔓延、流行[1.2]。65例HIV/AIDS者中主要年龄段为20~44岁的青壮年,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3],男性明显多于女性[4];文化程度低、文盲者占66.15%,有文化HIV/AIDS者中,文化程度越低,患病率越高;未婚者占50.77%,且大部分为外来流动人口,占76.92%,尤以农民、民工(自由职业)和商业服务为多。永嘉县经济迅速发展,私人企业不断发展加快了人口流动,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造成地区间贫富差距扩大,第三产业和个体经济发展,大量服务行业和个体工商业的出现,形成了一个经济比较富足而文化素质不高的社会阶层,这是性病艾滋病传播的社会基础。由于上述原因,人们婚姻及性观念发生了变化,自我保护意识较差,这些人已成为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所以,要加强宣传教育和性病艾滋病监测,采取综合有效措施,遏制艾滋病进一步蔓延。
永嘉县艾滋病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占75.38%,2004~2008年性接触途径感染所占比例逐年上升,2006年以来,每年在暗娼人群中监测到HIV阳性者,且发现其固定性伴间传播HIV病例,提示HIV已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2007年、2008年县人民医院分别发现1例、3例孕产妇感染HIV,因此母婴垂直传播HIV的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艾防处,全国艾滋病监测协作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等.2005年中国高危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报告[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1):1-3.
[2]谢坤清,林立新,杨翼龙.1992~2007年梅州市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8,34(4):57-61.
[3]汪宁.中国艾滋病流行病学特点[J].传染病信息,2007,20(6):325-326.
篇5:(徐保华)2008年四川省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计划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0月在神池县2所中学 (高中、初中各1所) 采取随机整群抽取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对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900名学生 (其中男生460人, 女生440人;初中生480人, 高中生420人) 进行了调查。调查人员为忻州市艾滋病防治办公室和神池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1.2 方法
根据调查目的, 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 设计了“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表”。问卷分个人情况、艾滋病知识、对艾滋病的态度及性态度、性知识来源四部分。在学校班主任老师的配合下, 当场发卷, 学生匿名独立填写后现场收卷。共发卷900份, 收卷900份, 回收问卷有效率100.0%。调查获得的数据采用SA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2.1.1 不同年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总及格率为66.2% (596/900) , 初、高中生及格率分别是56.3% (270/480) 、77.6% (326/420) ;总平均成绩是64.2分, 初、高中生平均成绩分别是60.1、69.0分;80分以上的占13.3%。初、高中生间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2.86, P<0.01) 。 (表1)
2.1.2 不同性别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男、女生及格率分别是71.8% (330/460) 、60.5% (266/440) , 平均成绩分别是66.6分、61.8分。 (表2)
2.1.3 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
对艾滋病的3种主要传播途径 (性交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的知晓率较高, 对非传播途径的答对率较低, 尤其是对握手拥抱、蚊虫叮咬、一起游泳答对率更低。 (表3)
2.2 对艾滋病及性的态度
同意“艾滋病在我国已进入大面积加速流行”和“艾滋病离我们不远”的分别只占25.1%和18.0%。74%~78%的人希望加强正面教育, 更多地了解艾滋病知识和安全行为。61.1%的人表示会同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6.2%的表示会帮助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同学或朋友, 32.7%的人对“回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同学或朋友”的说法赞成。在“中学生不可以谈恋爱”和“看黄色书刊、录像带没有好处”的问题上, 高中生和初中生答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4.87、15.54, P<0.01) 。 (表4)
3 讨论
神池县中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较低, 不仅低于辽宁省和抚顺市的调查结果, 更明显低于深圳市中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5.6], 也低于美国9~12年级学生水平 (98%~99%) [7]。这一现状提示应对中学生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以提高其艾滋病知识水平。男、女生认知上差异明显, 表明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不能忽视。女生因害羞不愿谈及有关性的问题, 从其他渠道获得性知识的主动性也不如男生。初、高中生认知上的差异表明, 高中生在生理、心理上均已成熟。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性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性观念、性态度。性态度的调查表明, 在今后的教育中要注意宣传艾滋病的流行形势, 加强危机感教育[8]。
中学生性知识多来源于大众媒体, 其次为朋友、同学, 两者占78.2%。从学校老师和父母处获得的性知识很少, 这说明了大众媒体在宣传中的重要性以及同伴影响因素的不可忽视性。提示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9]。应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学校开设的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要全面讲解艾滋病的综合防治知识, 既要强调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又要讲解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同时进行艾滋病知识教育时, 应注重深度和广度的结合, 注重知识的完整性和专业性指导[10]。学生不仅要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也要了解艾滋病的危害程度、艾滋病防治形势的严重性, 更要了解正确的预防措施。由于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 可塑性强, 易于接受新事物, 也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11]。在中学阶段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更容易影响学生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在青少年中普及艾滋病知识, 不仅对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发生和流行将起到重要作用, 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方鹏骞, 吴晓艳.城乡社区居民知识态度、行为、需求评价[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4, 10 (6) :445.
[2]傅继华, 于国防.艾滋病预防与控制[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205-214.
[3]吕姿之.关注青少年, 预防艾滋病——倾听、学习、尊重[J].中国健康教育, 1999, 15 (11) :1.
[4]何景琳.在青少年中开展预防和控制HIV/AIDS的教育[J].中国性病艾滋病, 1998, 4 (4) :167.
[5]张世博, 熊方毅.辽宁省中学生艾滋病性病知识及态度的调查研究[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1996, 2 (3) :120.
[6]关丽华, 张法之, 唐智平, 等.深圳市部分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的调查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1999, 15 (9) :860.
[7]Laura Kann, Steve Kinchen, Barbara Willams et al.HIV-related knowl-edge, beliefs, and behaviors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J].1991, 61 (6) :397.
[8]王书梅, 黄故亨.宾馆工作人员艾滋病KAP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 1998, 10 (5) :212-213.
[9]陈晶琦, 叶广俊, 张伟.中专生性知识、性态度及性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 1996, 17 (5) :402-403.
[10]刘燕, 喻达, 刘民.北京市居民和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综述[J].中国健康教育, 2008, 24 (1) :45.
篇6:(徐保华)2008年四川省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计划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由苏州某区CDC对苏州市第一看守所、戒毒所和收容教育所内的所有被监管人员开展艾滋病抗体常规筛查工作,检测频率为市看守所每月1次,市戒毒所和收容教育所为每2周1次,并做好相关信息资料的登记与汇总。项目:(1)看守所:HIV抗体检测;(2)戒毒所:HIV抗体检测、梅毒(SY)抗体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检测;(3)收容所:HIV抗体检测、SY抗体检测。
本文中血样检测方法:(1)HIV抗体检测:筛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确证采用蛋白印迹试验(WB);(2)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3)丙型肝炎抗体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2 结果
2.1 不同监管埸所HIV抗体筛查情况
见表1。3个监管场所的被监管人员HIV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738,P=0.000);再经两两比较,看守所与收容所HIV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07,P=0.073);此两场所与戒毒所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戒毒所HIV抗体阳性率高于看守所和收容所。
2.2 2006—2008年戒毒所HCV和SY抗体筛查情况
见表2。3年HCV抗体阳性率经χ2检验,χ2=22.527,P=0.000,说明此3年间戒毒所内的被监管人员HCV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经两两比较,2006与2007年HCV抗体阳性率差异统计学意义(χ2=0.425,P=0.514);2008年与2006和2007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2008年戒毒所HCV抗体阳性率低于2006、2007年。
3年SY抗体阳性率经χ2检验,χ2=15.131,P=0.001,说明此3年间戒毒所内的被监管人员SY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经两两比较,2007与2008年SY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4,P=0.419),2006与2007和2008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2006年戒毒所SY抗体阳性率低于2007、2008年。
注:HCV—丙型肝炎病毒;SY—梅毒。
2.3 2006—2008年收容所SY抗体筛查情况
见表3。3年SY抗体阳性率经χ2检验,χ2=3.458,P=0.177,说明此3年间收容所内的被监管人员SY抗体阳性率没有统计学差异。
注:SY—梅毒。
2.4 戒毒所和收容所SY抗体阳性情况比较
3年戒毒所共筛查3 047人,SY抗体阳性254人,阳性率为9.32%;收容所共筛查1 437人,阳性188人,阳性率为13.08%。经χ2检验,χ2=14.675,P=0.000,说明此3年收容所的被监管人员SY抗体阳性率高于戒毒所。
3 讨论
3.1 结果分析
(1)由表1可知,2006—2008年苏州某区戒毒所吸毒人群HIV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看守所与收容所被监管人员,提示苏州某区监管场所吸毒人群感染HIV的风险高于看守所与收容所内的被监管人群。(2)由表2提示,尽管2008年苏州某区监管场所吸毒人群HCV阳性感染率低于2006与2007年的,但静脉吸毒且共用注射器行为是HCV与HIV在吸毒人群中快速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表2数据提示吸毒人群中仍然存在相当比例(16.96%~25.27%)的HCV阳性感染者,这说明艾滋病在苏州某区吸毒人群中潜在蔓延形势严峻;提示苏州城区的美沙酮门诊覆盖面待扩大,其治疗服务方式待完善。另外由表2可知,苏州某区吸毒人群SY阳性感染率2006年低于2007与2008年;虽然2007与2008年SY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但3年间吸毒人群SY感染总趋势呈上升态势,这对遏制艾滋病不利,建议对SY患者应尽快进行规范诊治。(3)由表3提示,尽管2000—2008年苏州某区从事提供商业性服务人群SY阳性感染率无统率学差异,但此类人群SY感染仍有一定比例(11.07%~14.91%),说明通过性途径传播SY的形势不容乐观。另外,收容所的被监管人员SY阳性感染率高于戒毒所的,说明此类人群通过性途径传播SY的风险高于通过吸毒途径传播,这给艾滋病的防控会带来负面作用;提示,当地政府应加大打击卖淫嫖娼力度,以此有效遏制性病艾滋病在当地传播蔓延。
3.2 监管问题
(1)苏州目前缺少公安、司法、卫生三部门联合督导的长效机制,各监管场所给予当地卫生部门工作配合是有喜有忧。有的监管单位配合默契,其定期筛查检测工作进展顺利;有些单位仍存在“这是你的事,与我有何干”的认识误区;这类不和谐状况亟待上级政府部门沟通协调,从工作机制上给予解决。(2)监管场所艾滋病阳性感染者流行病学调查(以下简称流调)之后的追踪随访与管理工作困难。目前,公安系统内部尚没有专门针对HIV阳性被监管者的规定和做法,凡是HIV阳性者,主要仍以释放为主。为防止犯人发生情绪或行为过激,尚在羁押期间则不予告之,在释放前通知当地疾控机构医生进行流调。每当医生告知艾滋病感染者真实检测结果并询问其出去之后落脚处,几乎都说回原籍老家;但随后的实事告诉我们,那些被释放的HIV阳性感染者绝大多数回答都是虚假的,很多从监管场所释放出去的HIV阳性感染者的追踪随访与管理工作一般到此终结。
3.3 建议
相关文章:
西安市冬防期治污减霾02-02
五子棋兴趣班工作总结02-02
局办2005年工作总结02-02
凉州区黄羊镇三河小学精准扶贫工作汇报02-02
中学艾滋病工作总结02-02
河南省2015年艾滋病、性病、丙肝和麻风病防治业务工作指导意见02-02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02-02
三河镇人民政府02-02
三河教育信息网学生作文《亲近自然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