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风险感知、风险偏好对农户森林保险投保行为的影响研究
摘要:近30年来,中国洪涝、干旱、冰冻、高温等自然灾害呈明显增加趋势,直接影响了农户经营的产出和收益。为增强林业风险抵御能力,补偿农户林业灾后损失,森林保险作为重要的农村金融创新制度,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和抵抗自然灾害风险的有效风险管理工具。森林保险的非营利性决定了森林保险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2009年中央将“森林保险补贴”纳入财政补贴预算科目,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整体呈上升趋势,2011年到2017年,保费补贴比例从81.72%增加到89.88%。2017年全国森林保险补贴保费收入为32.35亿元,保费补贴高达29.07亿元(中国森林保险发展报告,2018)。然而,作为购买森林保险的主体,始终存在农户对农业保险有效需求明显不足的问题,农户实际参保率也较低。既然林业自然灾害风险对林业产出和收入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那么,农户为何抵触森林保险?政府、保险公司和相关林业部门又该如何有效引导农户主动投保森林保险?回答以上问题不但可以为农户进行风险管理提供决策,而且有利于提高林业生产经营者抵抗自然风险能力,保证林业生产经营和金融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在已有文献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国家林业与草原局2018年重大调研课题项目“农户林业投融资体制调研”对福建、浙江和辽宁省481户农户的调查数据,测度了农户林业自然灾害风险感知和风险偏好,实证分析农户风险感知、风险偏好对农户保费支付意愿与农户森林保险投保行为的影响,探讨了农户风险感知在影响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研究共分为九个章节,核心部分为第五章至第八章,主要研究概括为两个部分:(一)理论分析。在行为经济学、计划行为理论、期望效用理论和前景理论等理论的基础上,首先,运用心理学范式李克特量表测度农户风险感知和风险偏好,根据风险感知动态模型及相关文献研究成果分析农户风险感知和风险偏好的影响因素;其次,借助IAD延伸模型构建风险感知、风险偏好影响农户森林保险保费支付意愿的模型,根据经济学边际效应递减原理研究农户保费支付意愿和林地规模的关系;最后,根据期望效用理论和风险收益理论研究农户森林保险投保行为的影响机理。(二)实证分析。根据福建省曹远县、洪田县、大湖县,浙江省住龙县、八都县、岩樟县、上垟县和辽宁省本溪县、抚顺县481户林地经营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首先,从农户对风险的主观判断和态度倾向两个方面对农户林业自然灾害风险感知、风险偏好进行测度,并通过二元Logit模型和多元有序Logit模型检验农户风险感知、风险偏好的影响因素;其次,通过均值比较法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即不同特征群体的农户在风险感知四个维度上的个体差异。通过测算林业灾损系数比较农户风险感知与实际灾害发生情况的偏差,以评估农户风险感知的准确度;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农户风险偏好的空间依赖性;再次,使用归并最小绝对离差法(CLAD)检验风险感知、风险偏好对农户森林保险保费支付意愿的影响及林地适度规模下农户的保费支付意愿,使用分组回归法分析风险感知对风险偏好影响农户保费支付意愿的调节作用及林地适度规模的相应变化;最后,使用二元Logit模型检验风险感知、风险偏好对农户森林保险投保行为的影响及风险感知在风险偏好和农户投保行为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并按照林种结构将样本分为公益林农户和商品林农户,考察风险感知、风险偏好对异质性农户投保行为影响的差异,以及风险感知对风险偏好影响异质性农户投保行为的调节效应。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有:第一,林业灾害风险感知低的农户比例较高,是投保主体森林保险有效需求不足、参与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户火灾风险感知低,与实际火灾发生情况存在偏差;农户病虫害风险感知较高,与实际病虫害发生情况偏差较小;农户鼠害风险感知水平低,与实际鼠害发生情况较为一致。第二,林业灾害风险中,风险规避类型的农户占比最大。农户风险偏好受到个体特质、家庭生产经营状况、林业灾害经历和风险沟通的影响,具有空间依赖性,对政府的“强依赖”、从众心理和邻里之间的信息交流使得相邻农户表现出相似的风险偏好。第三,风险感知越高、风险规避程度越大,农户的保费支付意愿越高。农户风险感知对风险偏好影响农户保费支付意愿具有调节作用。商品林规模与农户保费支付意愿呈倒“U”型结构,扩大农户的商品林规模能够提升农户的保费支付意愿。当农户对林业灾害风险感知高时,农户越规避风险,保费支付意愿越强烈;当农户林业灾害的风险感知低时,规避风险的农户对保费支付意愿的显著性受到影响。第四,风险感知高、风险偏好程度低的农户更倾向参加森林保险,风险感知对风险偏好影响农户投保行为具有负向调节作用。风险感知对公益林农户和商品林农户的投保行为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风险偏好与公益林农户的投保行为负向相关,但没有显著影响;风险偏好负向显著影响商品林农户投保行为。风险感知在风险偏好影响公益林农户投保行为中不具有调节作用,在风险偏好影响商品林农户投保行为中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加强农户林业灾害经历体验,改善风险沟通,提高农户风险感知;二是利用农户风险规避心理,有效引导农户通过参加森林保险管理林业灾害风险;三是推进林地适度规模经营,深化林地确权政策;四是设计不同保障水平的森林保险产品,满足农户的差异化需求。本研究可能存在以下创新:第一,已有文献研究农户森林保险保费支付意愿和投保行为时,通常从风险感知或者风险偏好单一视角进行讨论,根据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风险感知和风险偏好同时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因此,本文探究风险感知和风险偏好对农户森林保险投保行为的影响;并对农户风险感知和风险偏好进行科学测量,分析农户风险感知与风险实际情况的偏差,以评估农户风险感知测量的准确度;第二,已有文献在研究个体风险偏好时,通常将其视为一种较稳定的个人倾向,忽略了“框架效应”即语义沟通对农户林业灾害风险偏好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农户林业灾害风险偏好空间相关关系,受到风险沟通的影响,相邻地区农户的风险偏好具有空间依赖性,趋向于相似的风险偏好类型。第三,已有文献在研究农户森林保险投保行为时将林区农户作为同质整体进行考察,忽略了异质性农户森林保险投保行为的差异。本文将调研地区农户分类为公益林农户和商品林农户,研究异质性农户的森林保险投保行为,为调整森林保险供给提供更为准确的理论依据。同时,本文尝试构建林地适度规模与农户保费支付意愿的拟合函数,通过林地适度规模测算农户保费支付意愿值,与现实农户支付保费进行比较,探究合理的保费标准,为科学制定森林保险政策提供实证依据。
关键词:森林保险;风险感知;风险偏好;保费支付意愿;投保行为
学科专业:农林经济管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数据来源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论文的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1.6.1 论文的创新点
1.6.2 研究不足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文献综述
2.2.1 农户风险感知的相关研究
2.2.2 农户风险偏好的相关研究
2.2.3 森林保险的相关研究
2.2.4 风险感知、风险偏好对农户投保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
2.2.5 文献评述
第三章 农户森林保险投保行为的理论框架
3.1 风险感知对农户投保行为的影响
3.1.1 可得性启发式原则
3.1.2 阈值选择模型
3.1.3 修正的消费决策模型
3.2 风险偏好对农户投保行为的影响
3.2.1 期望效用理论
3.2.2 前景理论
3.3 风险感知、风险偏好对农户投保行为的影响
3.3.1 理论模型
3.3.2 数理分析
3.4 理论框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森林保险发展概况
4.1 中国森林资源及主要灾害现状
4.1.1 森林资源现状
4.1.2 森林自然灾害现状
4.2 森林保险发展现状
4.2.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森林保险发展
4.2.2 森林保险现状
4.2.3 森林保险需求现状
4.3 调研区域森林保险概况
4.3.1 森林保险政策
4.3.2 森林保险实施情况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户风险感知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5.2 变量说明与模型设定
5.2.1 变量说明
5.2.2 模型设定
5.3 农户风险感知测度
5.3.1 量表设计
5.3.2 测度结果
5.3.3 测度偏差分析
5.4 农户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5.4.1 实证结果分析
5.4.2 稳健性检验
5.4.3 农户风险感知的异质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户风险偏好识别及影响因素分析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6.2 变量说明与模型设定
6.2.1 变量说明
6.2.2 模型设定
6.3 农户风险偏好的识别
6.3.1 量表设计
6.3.2 测量结果
6.4 农户风险偏好的影响因素
6.4.1 实证结果分析
6.4.2 风险沟通影响农户风险偏好的进一步检验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风险感知、风险偏好与农户森林保险保费支付意愿分析
7.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7.2 变量说明与模型设定
7.2.1 变量说明
7.2.2 模型设定
7.3 风险感知、风险偏好对农户保费支付意愿的影响分析
7.3.1 实证结果分析
7.3.2 稳健性检验
7.4 林地适度规模的农户保费支付意愿
7.4.1 林地适度规模的农户保费支付意愿测算
7.4.2 风险感知对风险偏好影响农户保费支付意愿的调节作用
7.4.3 风险感知调节作用的稳健性检验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风险感知、风险偏好对农户森林保险投保行为的影响分析
8.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8.2 变量说明与模型设定
8.2.1 变量说明
8.2.2 模型设定
8.3 风险感知、风险偏好对农户投保行为的影响分析
8.3.1 实证结果分析
8.3.2 风险感知对农户投保行为的调节作用
8.3.3 风险感知、风险偏好对异质性农户投保行为的影响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9.2.1 加强农户林业灾害体验,改善风险沟通,提高农户风险感知
9.2.2 有效利用农户风险规避心理,引导农户参加森林保险
9.2.3 推进林地适度规模经营,深化林地确权政策
9.2.4 设计不同保障水平的森林保险产品,满足农户差异化需求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相关文章:
财政补贴农业保险论文提纲02-21
农业保险服务02-21
农户保费补贴农业保险论文02-21
农业保险专业02-21
农业保险需求02-21
气象保险与农业保险论文02-21
农业保险产品02-21
农业保险条例02-21
农业保险特点02-21
农业相互保险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