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应急的演练总结(精选6篇)
篇1:地震应急的演练总结
地震应急演练活动总结
···镇中心校校本部于5月12日下午举行了地震应急演练活动,旨在使全校师生掌握应急避震的方法,熟悉地震发生时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在地震来临时,我校地震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现将我校地震应急演练活动小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到位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领导小组,校长···为总指挥,信号员为···,各班负责人为班主任。
二、筹划缜密,演练方案安全可行
演练前,学校召开了专题会议,研讨制定演练方案。在方案中就演练的时间、内容、路线、演练程序、疏散要求与注意事项作了一一说明。要求班主任事先对全体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参加演练学生的安全。并精心部署,制定预案,明确各岗位工作责任,避免出现意外情况,确保万无一失。
三、师生参与,演练效果良好
1、演练开始听到“地震发生”的信号后,班主任立即停止授课,告知学生“地震来了,不要慌”,并指挥学生迅速抱头,以课桌、墙角为掩体躲避起来,用书包等保护头部、颈部、眼睛,掩住口鼻。进行应急避震演练,师生熟练的掌握了地震发生时紧急避险的方法。
2、紧急疏散演练环节,信号员通过广播指挥,各班班主任指导学生有秩序地按照预定路线迅速撤离到目的地集合,各班清点人数。校长对演练活动进行简要总结,要求班主任就本班参加这次演练活动立即进行分析、小结。
3、这次活动全校共有800多名师生参加,13个班级,演练按预案进行,整个演练过程既紧张,又有条不紊。
通过这次演练活动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地震应急演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了基本的逃生技能和方法,树立了珍爱生命、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真正提高了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中心校校本部 2015年5月13日
篇2:地震应急的演练总结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安全管理,增强全体师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构建文明校园。奇台总场于2013年5月12日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行了地震安全演练,下面就演练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
演练活动组织到位,为了确保演练活动落到实处,楼庄乡中心学校成立了由校长王德广任组长,副校长李明珍任副组长,各小学校长任组员的领导小组,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部署演练工作。会上,中心学校领导要求各校教师首先从思想上要引起重视,增强安全意识,在学生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抓住这次演练机会,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中心学校领导还着重强调:对于这样的活动,一定要注意安全,保障措施一定要到位,以确保这次演练活动顺利进行。
二、筹划缜密,演练方案安全可行
在各校的方案中就演练的时间、路线、内容、对象都作了具体的说明。对这次演练的具体操作程序、疏散要求与注意事项作了一一讲解。为了确保演练活动按方案顺利进行,进一步明确疏散集合地点、疏散顺序和注意事项。要求各小学校长教育学生,听到命令后,全校师生必须服从指挥,听从命令,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不得拥挤、推搡,不得重返教室,更不得喧哗、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要求按照各自的职责,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师生参与,演练效果呈现良好
在逐一到达各校后,各校演练小组组长下达紧急疏散命令,随着急促的铃声,全体师生都能够有秩序地迅速撤离教室。到达目的地,各班主任马上清点人数,向校长汇报,中心校校长对演练活动进行简要总结。并宣布XX学校地震逃生演练活动结束,请各班有秩序地回到教室。对于在演练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要求各校就本校参加这次演练活动后立即进行分析、小结,从中查出本校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整改、落实。
演练按预案进行,整个演练过程既紧张、激烈,又有条不紊。这次演练活动是对楼庄乡中心学校《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一次检验,不仅再次落实了各校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各校实际应对和处置实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2013.5.16
篇3:地震应急演练三维仿真系统的实现
近年来,国内外重大地震灾难事件频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特别是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的发生,损失触目惊心。越来越多的地震灾难及其严重的后果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科学对待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要性,地震应急演练仿真系统也相继出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2,3,4,5]。但是以往的仿真系统缺乏相对真实的灾害场景以及应急背景相对呆板,在真实性与可信度等方面有待提高。
地震应急演练三维仿真系统立足市级地震部门应急救援工作和流程,在数字化地形图和三维仿真技术的基础上,模仿各层级演练现场、演练流程、演练内容,实现应急演练桌面推演。演练场景更加真实可信,应急背景更加生动灵活。
1 总体设计
地震应急演练三维仿真系统将地理信息技术和三维仿真技术应用于地震应急演练,整合现有各种数据资源,实现防震减灾等重点专题数据的仿真呈现,加大演练的真实性;采用Unity3D开发平台并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演练过程的三维动画展现,通过各类传感器和摄像头等设备,实现对数据的实时采集、监控等,为应急救援演练中的应急指挥或场所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方案,提高演练的可操作性;为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搭建重要平台,实现仿真演练的桌面推演以及灾后重建等的桌面模拟,提升政府防震抗震的信息化水平。其具体体现在:1)在已有电子地图基础上,对地震专题数据进行三维仿真呈现,二三维融合,提高演练的直观性;2)建立救援疏散演练的应急指挥和现场管理功能,提供应急演练辅助部署功能,加大应急演练的操作性;3)实现从地震发生到地震结束全部演练流程的重复进行和电子沙盘演练反复操作,提高演练效率、降低演练成本;4)与各级、各部门应急预案融合,进行多部门联合演练,提高地震应急演练的整体合力;5)向公众呈现演练过程,增加宣传力度,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6)进行扩展设计,实现数据的扩充和功能再建设。
2 系统框架
本系统软件采用J2EE技术框架,基于B/S架构,具有良好扩展性和灵活性。地震应急三维仿真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软件总体框架由4部分组成:支撑层、物理层、数据层和应用层。其中数据层和支撑层构成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为了保证数据的统一和信息的共享,系统建设过程中要遵循现有或者通用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利用现有的安全保障体系进行建设和实施。
1)支撑层:应用Unity3D开发平台,基于J2EE架构进行三维系统开发,通过数据访问引擎对数据库进行访问;
2)物理层:通过部署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并应用防火墙保证网络通信安全,为系统的安全、高效、稳定运行提供保证;
3)数据层:采用Oracle大型数据库和三维数据引擎进行地理信息的存储和访问,满足TB级数据管理要求,其中基础三维地理数据和模型数据等主要通过文件方式存储在三维数据服务器上,业务数据存储在Oracle数据服务器上;
4)应用层:实现基于Web方式的三维浏览基本功能、应急演练系统应用核心功能、系统应用辅助功能、后台管理及系统接口等功能。
3 关键技术
1)海量三维数据组织管理与动态调度
本三维仿真系统以数字地形和影像数据为基础,由于数字地形和影像数据随分辨率的提高呈几何级递增,所以必须通过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方法,才能让系统更有效地调度数据。多细节层次(level of details,LOD)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策略,被广泛用来处理大量的实时传输和可视化数据。视点相关是指根据当前视点的位置来改变空间目标的简化程度。采用金字塔结构组织数字地形和影像数据。根据金字塔结构处理后的数据,形成一个多分辨率的层次结构,利用四叉树索引不同层次中的块,从顶部至底部分辨率由低到高由小到大变化,分块数则由少到多。
2)三维场景快速可视化技术
由于三维场景中涉及到的各对象之间的信息息息相关,要更有效、更合理地描述目标对象,就必须综合考虑多维时空信息和其他信息,建立对象间的多维关系。可利用BSP树结构研究对象的多媒体表现,从而实现三维场景的快速可视化。
3)虚拟现实技术
系统对包括与地理有关的各种实体对象,提供一个可视化的虚拟环境,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场景数据库、对象建模、场景引擎、交互模型。
①场景数据库:场景数据库管理多维场景中的对象及其之间关系的所有数据。系统涉及大量的地理数据、照片、影像、模型数据等,场景数据库实现了数据的压缩、简化、存储、查询、提取、压缩和恢复。
②对象建模:对目标对象建模有效地简化了系统的设计。
③场景引擎:是系统能否实现可视化的关键,主要负责虚拟系统的绘制、事件和消息机制的实现。如何解决地震场景的高复杂度和计算机处理图像效率不高之间的矛盾,是场景引擎研究的技术难题。
④交互模型:即人机界面,它直接与用户交互,负责接收和理解用户传递的消息,并将这些消息转化为系统的内部行为。
4)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包括视频监控、通信等设备,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进行实时监控和通信指挥,并与三维仿真系统无缝集成,实现在三维仿真系统中调用视频监控以及通过固定电话、手机、短信等通信手段进行实时指挥的功能。
5)通信技术
应用通信技术在三维系统中实现电话、短信、传真等通信功能,能事先设置通讯录,并能根据需求自动向指定的一个或一组电话号码进行短话或短信通信。
6) Unity3D技术
作为本三维仿真系统的开发平台,Unity3D具有整合的编辑器、跨平台的发布、地形编辑、着色器、脚本、网络、物理、版本控制等特性。
4 功能界面
4.1 三维场景基本浏览功能
1)缩放操作:对三维场景中的目标内容进行放大和缩小操作。
2)旋转操作:操纵视点在场景中进行360度旋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三维场景及建筑物,具有逼真的现场感受。
3)平移操作:平移操作即平移视点,可以看到在不同高度观察时的各种场景和建筑物。
4)场景升降:操纵视点位置上升或下降,上升时场景范围变大,当上升到一定程度时采用二维卫片显示避难场所所在区域的相对位置。下降时场景范围示变小,当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进入三维场景,此时可显示建筑及其内部功能区三维场景信息,如图2所示。
5)二维导航:即二维浏览模块,用于二维、三维一体化浏览。在三维漫游时,进行跟踪指引和快速定位,如图3所示。
6)视点快速定位:通过在二维导航图中选择感兴趣点来切换浏览位置,使三维浏览窗口能够快速定位到与之对应的视点,实现系统的快速空间定位。如图4所示。
7)图层管理:图层管理是对地图图层的管理和调用,用户通过对复选框的选择,可显示出符合用户要求的图层。主要包括以下图层:不同范围图层和不同级别图层,如图5和图6所示。
4.2 三维动画展示功能
在系统中设计三维动画形式,通过模拟人物动作,直观展现演练的过程,如图7所示。
5 结语
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了本系统在地震应急演练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地震应急演练三维仿真系统能够模仿演练现场、演练流程、演练内容,实现地震应急演练桌面推演,从而提高演练效率、降低演练成本,为地震应急救灾演练提供一种全新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李翠平,曹志国,李仲学,等.地下矿火灾烟流蔓延的三维仿真构模技术[J].煤炭学报,2013,38(2):257-263.
[2]苏永生,赵冬斌.基于OGRE的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三维仿真[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2,12(2):47-52.
[3]柴清,何辉,龚成莹.基于Web3D的IT运维三维仿真监测系统[J].动化与仪器仪表,2013(5):143-144.
[4]苏学军,赵嫒,张纪磊,等.基于Web的三维仿真虚拟实验室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8):183-185.
篇4:应急预案演练的研究
【摘 要】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是检验预案、发现应急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合理完善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准备、实施以及结束三个环节对应急演练工作的整个过程进行了探讨,以促进应急演练的科学性和时效性,起到检验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的作用。
【关键词】应急预案 演练 过程
【中途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1-0-01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明显提高,其危害性也越发的严重,因此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已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开展应急演练是对预案及培训效果的有效检验,而且对于发现应急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应急演练的准备
应急演练的准备是在具备较为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开展理论培训的基础上进行的,演练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演练规划、类型选择、演练方案编制和演练方案培训。
2.1 应急演练规划
演练必须由相应的演练筹备与管理机构来承担完成,一般由主管应急的部门为核心,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其中指挥组负责演练的总体指挥与协调;方案组负责设计演练方案、准备相关背景信息、场景模拟资料和演练注入信息;控制组负责演练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评估组负责参演人员的演练效果评估;支持组负责演练过程的后勤保障和安全保卫工作。
演练计划是否合理是演练成败的关键,演练设计组在演练中也应处于核心地位,在实际演练进程中还要充当控制组的角色。因此演练前应对演练计划进行制定和讨论,形成较为完善的演练计划,给出演练的目的、内容、日程安排等。
2.2 演练类型选择
2.2.1 根据演练规模划分
根据规模等级,应急演练可分为局部演练、区域性演练。局部演练针对特定地区选择特定的突发事件,如某种具有区域特性的自然灾害,演练一般不涉及多级协调;区域性演练针对某一特定区域,演练设定的突发事件可以较为复杂,如某一灾害或事故形成的灾难链,往往涉及多级、多部门的协调。
2.2.2 根据演练内容与尺度划分
根据演练的内容与尺度,应急演练可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性演练。单项演练可以模拟某一灾害现场的某项救援设备的操作或针对特定建筑物废墟的人员搜救等,也可以是某一单一事故的处理过程的演练。综合演练相对复杂,一般包括应急反应的全过程,涉及大量的信息注入,包括对实际场景的模拟、单项实战演练、对模拟事件的讨论解决等。
2.2.3 根据演练形式划分
根据演练形式的不同,应急演练可分为模拟场景演练、实战演练和模拟与实战相结合的演练。模拟场景演练,以桌面练习和讨论的形式对应急过程进行模拟和演练,一般针对应急管理高级人员,可作为实战演练的预演。实战演练,可包括单项或综合性的演练,涉及实际的应急、救援处置等。模拟与实战结合的演练形式则是对前两者的综合。
2.3 演练方案编制
在演练方案的设计上,虽然桌面演练、职能演练相对简单,但从各项内容与综合性的实战演练是相近的,只是在某些方面可能内容相对简单。演练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2.3.1 演练基本情况
演练的基本情况,即演练的总体概述、演练的目的、演练的规模、演练的主要内容等。演练的目的应给出演练要达到的实际目标。演练的规模应给出演练持续的时间、演练的场地分布、参演人员的数量及部门组成等。演练的内容应概要的描述事件的基本背景、主要应急反应工作内容等。
2.3.2 演练组织与保障
应急演练应根据规模合理设置组织机构、人员组成。演练的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容易忽略的问题,在演练前应制定安全计划,设定安全小组。防止人员伤亡等意外事件。安全计划应包括个人安全事项、演练保卫事项等。演练方案中的后勤保障计划应该考虑演练所需物品的准备、场景的搭建、交通运输等。
2.3.3 演练方案
演练的方案,应包括突发事件总体过程的描述、插入突发事件的描述、参演人员应做出的合理反映的概略描述等。演练方案是控制整个演练过程的关键,也为演练评估提供了基本的参考。
3 演练的实施过程
应急演练实施过程是对实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的模拟,演练实施过程包括陈述、设施准备、实施等。
3.1 演练的陈述
演练实施前应向演练控制组和演练人员进行必要的陈述。向演练控制组的陈述应包括主要安全事项、演练要求、演练场景描述、方案的推演、各组职责等。向演练人员的陈述应包括演练要求、突发事件规模、演练目的、初始条件、安全事项、模拟角色的识别、演练的协调管理与后勤保障等。需要注意的是,演练的陈述对象必须有指挥者、信息发布者、有各种不同的职能团队、有需要救助者等等。
3.2 设施的准备
演练实施前必须完成一切演练所需的场地等基本设施的准备。
3.2.1 桌面演练的准备
桌面演练的准备需求很小,主要包括满足要求的会议室、投影机、白板、贴纸、彩笔等。
3.2.2 实战演练的准备
实战演练所需准备的物品较多,针对不同类型的演练差别较大。一般需要准备的设施与物品包括事故现场设施、模型或角色扮演人员、关键事项检查、安全事项检查等。
3.3 实施的过程
3.3.1 桌面演练的实施
桌面演练一般设会议主席控制整个的演练集成。首先由会议主席宣布演练开始并给出演练突发事件的基本描述,之后不断的注入信息,并设置讨论题目。主席应对分组讨论的结果进行阶段评述,控制整体演练进程。
3.3.2 实战演练的实施
实战演练的实施过程总体上应保持演练的自然发展,减少过多的干预,但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演练的顺利进行。演练启动后,应保持演练人员具有较大的自主性,根据突发事件背景和注入的信息或插入事件,自主的根据预案做出及时的反映。
4 应急演练结束
演练后的工作包括演练的评估和总结、预案的修订等。
4.1 演练评估
演练的评估是对参演人员表现的总结,包括任务层面、职能层面和演练总体层面的评估。任务层面主要针对演练中的某个具体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职能层面针对某个部门的实际职能职责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演练总体层面是对演练的总体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演练评估的内容应包括演练过程中的正确反应程序和存在的不足。
演练评估的过程一般包括评估计划的制定、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评估报告的编写几个步骤。演练实施前,评估组应制定适当的评估计划。演练过程中,评估组应收集演练进行情况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束时,评估组应给出针对演练的评价,并编写评估报告。
4.2 演练总结
演练的目的是检验预案,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在演练结束后应编写演练总结报告,对演练进行描述,总结合理的应急反映程序及存在问题,进一步修改预案,提高其可操作性和合理性。
5 结束语
做好应急实战演练工作,是提高应急管理能力的必要手段。本文对应急演练前后过程的探讨,可以为提高应急水平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亦纲等.应急演练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应急救援,2007
篇5:地震应急演练总结
根据县科技局、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为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增强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学校对突发地震灾害事件的综合应对能力,我校自5月8日至5月13日集中开展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和地震应急演练活动。
一、加强宣传
1、宣传栏、报栏张贴了防震减灾图文,宣传避震疏散、自救自护、消防安全知识。
2、制作疏散路线图,发放到班级并张贴于明显位置。
3、政教处召开广播动员会,详细解说应急疏散演练的意义。
4、各班召开班会,指导学生在演练过程中沉着冷静,团结互助,避免拥挤和踩踏现象,动员和培养一批应对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学生骨干,教育学生在演练过程中严肃认真,保持安静镇定,不喧哗,不嬉闹。
二、精心准备
1、制定完备的演练计划,详细规定疏散目的地和疏散的顺序、路线,印制、发放到参与演练的指挥和联络协调人员手中。
2、5月13日早读召开全校班主任等参与演练的指挥和联络协调人员会议,具体演练方案和程序。
3、明确人员分工和岗位职责。
三、科学演练1、5月13日下午4:25,各班分别预演避震措施和有序撤出教室后集合于走廊的快速行动。2、5月13日下午4:45,全校统一下达疏散命令,进行快速疏散演练。
3、学校要求自5月14日起,早操集合按演练路线和顺序集结和疏散,以强化记忆,培养习惯。
四、演练评价
1、领导高度重视,教师积极组织,学生认真参与。
篇6:地震应急演练总结
根据2018年编订的《2018年地震应急预案》,全项目人员结合实际情况拟定了突发地震的演练方案,其中涉及:
一、演练前会议室培训,讲解方案流程及注意事项,演练中的细节讨论,疑问解答。联系业主。
二、现场指导避震细节:○1告知躲在各自的办公桌或就近的承重墙、梁等可形成的安全三角区内,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并尽可能紧靠固定掩体。用二~三本书或文件薄或椅垫等其他物品或用双手保护头部!○2信号员发出“紧急撤离”指令信号;客服人员迅速打开通道,参演人员离开掩体,全体员工按照应急疏散路线安全、有序、迅速撤离到应急集合点,疏散时注意保护头部,扶好固定物体如栏杆扶手、承重墙等防止跌倒;安全撤离出大楼后在集合点按部门列队,各部门负责人检查本部门人员是否全部安全撤出。
并于8月31日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了现场演练,历时1小时演练结束。这次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活动,项目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主管率领各部门员工积极参加本次演练活动;为了巩固演练工作成果,改进不足,促进工作,进一步提升员工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能力,应急小组全面总结了本次演练工作。
三、演练工作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这次演练是曲江风景线项目一次重要的根据项目现有值班人员的突发性演练活动。各部门能迅速到位,严密组织,态度严肃认真,动作规范,做到了无推、拉、挤的现象。这次演练活动是对我项目《突发地震应急预案》的一次检验,不仅再次落实了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实际应对和处置实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员工防震安全意识,掌握了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应急救援的能力达到了预期效果。
针对此次从地震开始就对员工进行了演练的宣传和培训:
1、曲江风景线项目组织员工召开地震演练动员会,宣读演练方案,提出工作要求,并让全体员工明白演练的必要性和基本步骤;
2、讲明演练的程序、内容、时间和纪律要求;
3、组织工作人员、指挥组成员、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开会,落实职责,明确相关工作要求。并且提前准备好了应急装备和物资,为这次演练活动顺利有效的完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演练成功的原因就是:各部门上下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落实,方案制定周密切实可行,准备充分,组织工作严密,对员工的动员、布置和落实到位,保障有力;听从指挥,纪律性强,动作规范。当然,在演练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有少数员工思想上仍然不够重视,在避险和疏散过程中动作不够敏捷和规范等等,还需要我们今后反思改进。
从效果来看,这次演练贴近实际,指导有方,准备有序,组织有力,扎实有效,基本达到:
1、检验预案的目的,是发现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验证;
2、锻炼队伍:就是熟悉应急预案,提高应急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妥善处置事故的能力;
3、提高其适用性和可靠性的预期目标。
成立应急领导小组 根据运行班组实际人员情况作工作安排; 目标明确策划周密 从实际出发就演练策划、前期装备、组织实施到摸拟预演都进行了具体部署;结合案发前后顺序组织开展的演练。切合实际 安全有序是在保证参演人员及设备设施安全的条件下组织开展的演练,针对案发前后顺序的演练;做到运行班组人员人人心中有数。
二、演练中存在的不足
应急小组的部分成员对预案和演练方案不太熟悉;演练时存在犹豫和不娴熟,不能完全按照方案连贯进行。参加的人员模拟情节进行的不连贯,细节中部分没有做到位;已现场纠正。
三、演练具体成效
这次演练具有很强的实战性,演练取得圆满成功,也达到了预期目标。演练指导思想明确,组织工作严密,准备工作充分,程序设置合理,安全措施可靠,过程公开透明,验证了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需要紧急疏散的机率并不大,但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做好准备,了解发生紧急情况时如何应变及紧急疏散的程序。生命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它只有一次!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防患于未然,每个员工只有学会自救自护知识,当真的地震来临时,我们才不会恐慌,才不会措手不及,才能够拯救自己,拯救我们身边的人。
曲江风景线物业服务中心
相关文章:
地震应急演练活动方案02-08
地震逃生应急演练总结02-08
地震应急演练活动总结02-08
地震应急演练情况汇报02-08
村民地震应急演练总结02-08
地震消防应急演练总结02-08
学校地震应急演练总结02-08
社区地震应急演练总结02-08
地震应急演练总结02-08
企业地震应急演练总结02-08